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简答题

1、

【案例一】

某计量监督机构的计量监督人员,在某超市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检查了该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标注,并抽样检查了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没有发现违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所以评定该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符合计量要求。

在对一个超市货架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有6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分别为:A,含量:500克;B,净含量:500g;C,净含量:5 00 Ml ;D,净含量50L;E,净含量:5Kg;F,净含量:100厘米。

问题:

(1)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该超市定量包装商品错误的标注有哪些?

本题分数(20)

(1)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规定,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办法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办法的规定』所以,上述监督检查不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要求的规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应该包括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和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的检查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才能做出合格的结论。仅仅进行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是不能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的。

(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净含量”不应用“含量”代替,法定计量单位应正确书写,所以

在上述6种净含量标注中A,C,E三种标注不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是错误的。

正确的标注为:A.净含量:500克;C.净含量:500tnL;E.净含量:5Kg。

2、

在计量标准研制报告中报告了所购置的配套电压表的技术指标为:该仪器的测量范围为0.1~100V,准确度为0.001%。

检查某个标准电阻器的校准证书,该证书上表明标称值为1MΩ的示值误差为001MΩ,由此给出该电阻的修正值为0.001MΩ。

若该标称值为1MΩ的标准电阻器,其绝对误差为-0.02Ω。

问题:

(1)分析计量标准研制报告对电压表的技术指标描述存在的错误。

(2)分析校准证书给出的修正值的正确性。

(3)标准电阻器为1MΩ的标准电阻器,相对误差如何计算?

本题分数(30)

(1)计量人员应正确表达测量仪器的特性。案例中计量标准研制报告对电压表的技术指标描述存在两个错误:

①测量范围为0.1~100V,表达不对。

测量范围应写成0.1V~100V或(0.1~100)V。

②准确度为0.001%,描述不对。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只是定性的术语,不能用于定量描述。

正确的描述应该是:用相对误差表示的电压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0.001%,或写成

土1×10-5。

值得注意的是最大允许误差有上下两个极限,应该有“士”。

(2)该证书上给出的修正值是错误的。

修正值与误差的估计值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

该标准电阻的示值误差为0.001MΩ,所以该标准电阻标称值的修正值为-0.001MΩ。其标准电阻的校准值为标称值加修正值,即:1MΩ十(一0.001M

Ω)=0.999MΩ。

(3)相对误差是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除以相应示值之商。相对误差计算如下

相对误差同样有正号或负号,但由于它是一个相对量,一般没有单位(即量纲为1),常用百分数表示,有时也用其他形式表示(如mΩ/Ω)。

3、

某技术机构的检定员小王请教实验室主任: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标准时应当怎么管理?主任回答:我们实验室的标准物质由专人购买、统一保存,有清单和发放登记。小王又问:为什么有些标准物质有证书而有些没有证书?有些注明了有效期,而有些没有注明?主任说:这些标准物质都是我们向国内一些权威机构或化工商店购买的,买的时候,人家给什么证书、资料,我们就接受什么,技术指标都在各个瓶子标签上标着,至于有效期,他们没有说明,我们也不知道,有的标准物质已经买了多年,但用量不大,一直在用。据我所知,我们同行的一些单位目前也是这样管的。

检定员小张进行检测需要使用自动综合分析仪,就向使用过这台仪器的检定员老高询问这台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件的测试情况。老高说: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件是由本单位研究所设计编制的,使用一直正常。小张问:软件是否经过确认。老高回答“没有,如果我们发现问题,可以请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处理。”

问题:

(1)什么是计量标准的有效性?

(2)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原则是什么?

(3)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本题分数(30)

(1)依据JJFl033一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第4.1.2条第4款的规定:计量标准中的标准物质应当是处于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这个实验室所使用的有些作为计量标准器的标准物质无证和无有效期,在建立计量标准的申请书中也无法填写复校间隔,标准物质的管理存在问题。在国内一些权威机构或化工商店购买的试剂或标准物质不一定是有证标准物质。不是有证标准物质,就不能作为计量标准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应当具有有效期。

(2)老高的概念是错误的。JJFl033一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第4.1.1条规定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包括计算机及软件)的配置应当科学合理,完整齐全,并能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该实验室的自动综合分析仪的计算机软件是自行研制的,不是成熟的商品软件,因此应当通过实验,确认其功能、可靠性等方面能否满足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3)《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第六条规定,计量标准考核应当考核以下内容:

①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齐全,计量标准必须经法定或者计量授权的计量

技术机构部门考核合格,配套的计量设备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

②具备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和完整的技术资料;

③具备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

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

④具备与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应当

配备2名以上获相应项目检定资质的计量检定人员,开展其他方式量值传递工作,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检定或校准人员:a.持有本项目《计量检定员证》;

b.持有相应等级的《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⑤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度,计量标准的保存、

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制度,检定记录及检定证书核验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⑥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符合技术要求;

⑦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当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溯源、文件集的维护等负

责。

4、

某技术检定机构对一等活塞压力计的活塞有效面积检定中,在各种压力下,测得10次活塞有效面积与标准活塞面积之比Q如表所示。

表1原始数据记录表

序号i 读数(S

yx /S

bz

)序号i 读数(S

yx

/S

bz

1 0.250670 6 0.250671

2 0.25067

3 7 0.250675

3 0.250670 8 0.250670

4 0.250671 9 0.250673

5 0.250675 10 0.250670

(由Q的测量结果乘标准活塞面积就得到被检活塞的有效面积)

问题:

Q的测量结果及其A类标准不确定度。

本题分数(20)

5、

【案例五】

某计量检定员经测量得到被测量估计值为y=5012.53 mV,U=1.32mV,在报告时,检定员取不确定度为一位有效数字U=2m,测量结果为y土U=5013mV土2mV;

核验员检查结果认为检定员把不确定度写错了,核验员认为不确定度取一位有效数字应该是U=1mV。

核验员在检查过程中,询问鉴定员:对y=1.50005ms,U=100015ns如何表示其数字检查其他报告结果发现:结果

问题:

(1)计量检定员对确定度有效数字的处理是否正确?

(2)检验员检查发现,计量检定员在对检定数据处理中,将从计算器上读得的测量结果为1235687μA,证书上报告时将测量结果简化写成y=1×106μA,是否正确?

(3)检验员检查发现,本实验室的标准砝码的质量为m

s

,测量结果为100.

02147g,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m

s

)为0.35mg,报告形式为m

s

=100.02147g;

u c (m

s

)=0.35mg,是否正确?

本题分数(20)

(1)依据JJFl059—1999的规定:为了保险起见,可将不确定度的末位后的数字全都进位而不是舍去。该计量检定员采取保险的原则,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和相应的测量结果是允许的,应该说她的处理是正确的。

而核验员采用通用的数据修约规则处理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也没有错。这种情况下应该尊重该检定员的意见。

(2)依据JJFl059一1999规定最终报告的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的末位应与其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而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一般应为一位或二位。

计量检定员处理数据时应该计算每个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根据不确定度的位数确定测量结果最佳估计值的有效位数。

案例中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本案例中,如果U=1μA,则测量结果y=1235687μA,其末位与扩展不确定度

的末位已经一致,不需要修约。不能写成1A。

(3)标准砝码的质量为m

s ,测量结果为100. 02147g,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m

s

)

为0.35mg,则报告形式有:

①m

s =100.02147g;u

c

(m

s

)=0.35mg。

②m

s

=100. 02147(35)g;括号内的数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其末位与前面结果的末位数对齐。这种形式主要在公布常数或常量时使用。

③m

s

=100. 02147(0.00035)g;括号内的数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前面结果有相同计量单位。

m s =100.02147g;u

c

(m

s

)=0.35mg。报告形式正确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 依题意答: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二、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特点。 依题意答:流水施工综合了顺序施工和平行施工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流水施工组织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地利用了工作面,争取了时间,计算总工期比较合理。 (2)实现了专业化作业,有利于工人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改进操作技术,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实现了连续作业,相邻的专业工作队之间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合理搭接。 (4)单位时间投入施工的资源量较为均衡,有利于资源供应的组织工作。 (5)为文明施工和进行现场的科学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法中,权衡分析的对象的五种情况的具体分析。 依题意答:①设置费与维持费的权衡分析;②设置费中各项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 ③维持费中各项费用之间的权衡分析;④系统效率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权衡分析; ⑤从开发到系统设置完成这段时间与设置费的权衡分析。 在系统效率SE和寿命周期成本LCC之间进行权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有效手段:(1)通过增加设置费使系统的能力增大(例如,增加产量)。 (2)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精度提高,从而有可能提高产品的售价。 (3)通过增加设置费提高材料的周转速度,使生产成本降低。 (4)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的使用性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使用简便,舒适性提高,容易掌握,具有多种用途等),可使售价和销售量得以提高。 四、招标过程中专业资格审查,内容包括哪些? 依题意答:(1)施工经历,包括以往承担类似项目的业绩; 1/ 5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题(2015年版)_secret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题(2005年新版) 案例一. 某实施工程项目,采用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的全费用单价计价,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全费用单价为446元/m3,直接费为350元/m3,间接费费率为12%,利润率为 10%,营业税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无预付款;进度款按月结算;工程量以工程师计量的结果为准;工程保留金按工程进度款的3%逐月扣留;工程师每月签发进度款的最低限额为25万元。 施工过程中,按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出了一项工程变更,施工单位认为该变更使混凝土分项工程量大幅减少,要求对合同中的单价作相应调整。建设单位则认为应按原合同单价执行,经协调,各方达成如下共识:若最终减少的该混凝土分项工程量超过原先计划工程量的15%,则该混凝土分项的全部工程量执行新的全费用单价,新全费用单价的间接费和利润调整系数分别为1.1和1.2,其余数据不变。该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计划工程量和经专业工程师计量的变更后实际工程量如表 4-1所示。 混凝上分项工程计划工程量和实际工程量表表4—1 月份 1 2 34 计划工程量(m3) 5 00 1 200 1 300 1 300 实际工程量(m3) 5 00 1 200 7 00 8 00

问题: 1.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 2.什么情况可以双方可以停止履行合同? 3.计算新的全费用单价,将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填入表4-2相应的空格中。 4.每月的工程应付款是多少?工程师签发的实际付款金额应是多少? 单价分析表表4-2 序号 费用 项目 全费用单价(元/m3) 计算方法结 果 ①直接 费 ②间接 费 ③利润

《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某工程项目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工期4个月,工程内容包括A、B两项分项工程,综合单价分别为360.00元/m3、220.00元/m3;管理费和利润为人材机费用之和的16%;规费和税金为人材机费用、管理费和利润之和的10%,各分项工程每月计划和实际完成工程量及单价措施项目费用见表5.1。 表5.1 分项工程工程量及单价措施项目费用数据表 总价措施项目费用6万元(其中安全文明施工费3.6万元);暂列金额15万元。 合同中有关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约定如下: 1、开工日10天前,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合同价款(扣除暂列金额和安全文明施工费)的20%作为工程预付款,工程预付款在第 2、3个月的工程价款中平均扣回); 2、开工后10日内,发包人应向承包人支付安全文明施工费的60%,剩余部分和其它总价措施项目费用在第2、3个月平均支付; 3、发包人按每月承包人应得工程进度款的90%支付;

4、当分项工程工程量增加(或减少)幅度超过15%时,应调整综合单价,调整系数为0.9(或1.1);措施项目费按无变化考虑; 5、B分项工程所用的两种材料采用动态结算方法结算,该两种材料在B分项工程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0%,基期价格指数均为100。施工期间,经监理工程师核实及发包人确认的有关事项如下: 1、第二个月发生现场计日工的人材机费用6.8万元; 2、第四个月B分项工程动态结算的两种材料价格指数分别为110和120。 问题: 1、该工程合同价为多少万元?工程预付款为多少万元? 2.第2个月发包人应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为多少万元? 3、到第三个月末B分项工程的进度偏差为多少万元? 4、第四个月A、B两项分项工程的工程价款各位多少万元?发包人在该月应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为多少万元? 答案: 1、合同价[(360×1000+220×700)/10000+7+6+15]×(1+10%)=87.34万元 工程预付款[(360×1000+220×700)/10000+7+6-3.6]×(1+10%)×20%=13.376万元 2、第2、3月支付措施费=(6-3.6×60%)/2=1.92万元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套模拟试题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100套模拟试题 1、某单位拟建一建筑面积为6000m2 的多层住宅楼工程,编制土建工程概算时,参照2000 年建造的某建筑面积5200m2 的类似工程预算资 料见表: 表某类似工程预算表 2、承包商拟对两个工程项目进行投标(总工期均为10 年),限于自身能力,承包商只能对其中一个项目进行施工,在制定招标策略时,收集到下列信息资料: (1)第一个工程项目(A)需对10 年期进行整体投标,第一年年初需投入费用800 万元,该项目的中标概率为,中标后施工顺利的概率

为,不顺利的概率为,顺利时年净现金流量为250 万元,不顺利时为-20 万元。 (2)第二个工程项目(B)需对前3 年和后7 年分两个阶段投标,第二阶段投标是在第一阶段开工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据估计第一阶段中标概率为,不中标概率为。第一阶段中标后施工顺利的概率为,不顺利的概率为,顺利时,年净现金流量为250 万元,不顺利 时为-20 万元。其中标(第一阶段)后施工顺利则参加第二阶段投标,(中标概率为,第二阶段施工顺利概率为,不顺利概率为, 顺利情况下年净现金流量为265 万元,不顺利情况下为20 万元。 (3)第二个工程第一阶段初始需投入费用350 万元,第二阶段初始需投入费用450 万元。 (4)两种投标不中标应付出费用5 万元。 (5)基准折现率为i=10%,不考虑建设所接待时间。

3、(1)某项目建设期为2 年,生产期为8 年。项目建设投资(含工程费、其他费用、预备费用)3100 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8 年,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残值率为5%。在生产期末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2)建设期第1 年投入建设资金的60%,第2 年投入40%,其中每年投资的50%为自有资金,50%由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7%,建设期只计息不还款。生产期第1 年投入流动资金300 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回收。 (3)建设单位与银行约定:从生产期开始的6 年间,按照每年等额本金偿还法进行偿还,同时偿还当年发生的利息。 (4)预计生产期各年的经营成本均为2600 万元,销售收入在计算期第3 年为3800 万元,第4 年为4320 万元,第5 至第10 年每年均为5400 万元。假定销售税金及附加的税率为6%,所得税率为33%,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 )为8 年。 问题: 1.计算期第3 年初的累计借款是多少(要求列出计算式) 2.编制项目还本付息表(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3.计算固定资产残值及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要求列出计算式)。 4.编制自有资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有关数据填入表中)。 5.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要求列出计算式),并评价本项目是否可行 (注:计算结果保留2 位小数。)

《公路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案例

案例24 用测时法进行人工挖基坑土方定额得测定,现场测定情况如下表。 假定基坑体积为75 m,清理整修坑底、坑壁面积为36 m,运土体积为回填后多余得土体,体积为32 m,不考虑运土便道。 据经验,估计非工作耗时(指准备工作时间、合理中断与休息及结束整理时间)占定额时间得15%。 问题: 请用上述资料计算人工挖基坑土方得劳动定额,定额单位取10 m。工作内容为:人工挖、装基坑土方并运出坑外,20m内弃土,清理坑底、坑壁。 参考答案: 加权平均法就是工人人数乘以耗时再相加得到总得耗时,然后再除以总共完成得工程量得到基本时间耗时;而算术平均法就是用工人人数乘以耗时,然后除以相应完成得工程量算出每立方米耗时,最后再进行平均。

(1)按加权平均得方法计算。 ①计算挖土出坑得定额时间。 挖土出坑基本时间耗时: ()()3 ????÷+ 7446+11258+6262+836827+24.1+13.525.2=116.659min/m 挖土出坑定额时间耗时: (非工作耗时占定额时间得15%) ②计算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得定额时间。 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基本时间耗时: 2 (725526628420)(35253015)=5.267min/m ?+?+?+?÷+++ 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定额时间耗时: ③计算得手推车运土得定额时间。 手推车运土基本时间耗时: 3(7110812061214128)(19.825.918.713.4)38.149min/m ++++++= ????÷ 手推车运土定额时间耗时: ④计算挖基坑土方得劳动定额。 基坑体积为75 m,清理整修坑底、坑壁面积为36 m,运土体积为为32 m 挖基坑定额时间: 挖基坑得劳动定额: (要计量得为基坑得体积,工程量为75 m,清理、运土等为挖基坑得附属工作,劳动定额定额单位为10 m) (2)按算术平均得方法计算。 ①计算挖土出坑得定额时间。 挖土出坑基本时间耗时: 3(744627)4=116.665m i n/m +1125824.1+626213.5+836825.2 ?÷?÷?÷?÷÷ 挖土出坑定额时间耗时: ②计算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得定额时间。 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基本时间耗时: 2 (72535526256283042015)4 5.283min/m ?÷+?÷+?÷+?÷÷= 清理整修坑底、坑壁定额时间耗时: ③计算手推车运土得定额时间。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模拟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试题 试题一(20分) 某工业项目计算期为l0年,建设期2年,第3年投产,第4年开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建设投资28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第l年投入1000万元,第2年投入1800万元。投资方自有资金2500万元,根据筹资情况建设期分两年各投入l000万元,余下的500万元在投产年初作为流动资金投入。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从第3年起,以年初的本息和为基准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5年等额还本。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预计85%形成固定资产,15%形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年限为,采用直线法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5年平均摊销。 该项目计算期第3年的经营成本为1500万元、第4年至第的经营成本为18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件,销售价格(不含税)54元/件。产品固定成本占年总成本的40%。 问题 1.列式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及无形资产摊销费,并按答题纸表l.1所列项目填写相应数字。 2.列式计算计算期末固定资产余值。 3.列式计算计算期第3年、第4年、第8年的总成本费用。 4.以计算期第4年的数据为依据,列式计算年产量盈亏平衡点,并据此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除问题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各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试题二(20分) 某咨询公司受业主委托,对某设计院提出的8000m2工程量的屋面工程的A、B、C三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该工业厂房的设计使用年限为40年。咨询公司评价方案中设置功能实用性(F1)、经济合理性(F2)、结构可靠性(F3)、外形美观性(F4)、与环境协调性(F5)等五项评价指标。该五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Fl、F3、F2、F5、F4,各方案的每项评价指标得分见表2.1.各方案有关经济数据见表2.2.基准折现率为6%,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见表2.3. 表2.1各方案评价指标得分表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学习总结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学习总结 第一章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案例一】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详表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式中:基本预备费=(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涨价预备费P=ΣI t[(1+f)-1],式中:I t—建设期第t年的静态投资(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f—建设期物价年均上涨率。 建设期贷款利息=Σ(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 建设投资=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中前三项构成静态投资。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流动资金。 项目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年产量×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数额; 【案例四】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回收固定资产残值的计算:①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残值; ②运营期<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余值=(使用年限-运营期)×年折旧费+固定资产残值。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原料资源可靠、产品市场趋势、所采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大部分,此四大部分研究是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四大支柱。即①市场研究:通过市场研究论证项目拟建的必要性、拟建规模、建厂条件和建厂地点、企业组织、劳动定员、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②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拟建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从而确定出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③效益研究:根据以上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盈利性。这是决策的主要依据。所以,经济评价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④资源研究:通过资源研究了解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项目规模的选择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 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当年净现金流量。 插值法计算内部收益率FIRR=i1+(i2-i1)×[FNPV1÷(FNPV1+︱FNPV2︱)]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六章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占59.47%,而消费总量却只占41.4%,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消费模型是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常用工具。通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的分析可判断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数。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也能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 二、模型设定 正如第二章所讲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通常只引入居民收入一个变量做解释变量,即消费模型设定为 t t t u X Y ++=21ββ (6.43) 式中,Y t 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 t 为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u t 为随机误差项。表6.3是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中国农村居民1985-2003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 表6.3 1985-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 单位: 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253.40 2366.40 2475.60 2622.24 1670.00 1741.00 1834.00 1943.30 314.0 316.5 315.2 320.2 717.64 747.68 785.41 818.86 531.85 550.08 581.85 606.81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价人均纯收入和现价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而需要用经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根据表6.3中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得 t t X Y 0.59987528.106?+= (6.44) Se = (12.2238) (0.0214) t = (8.7332) (28.3067) R 2 = 0.9788,F = 786.0548,d f = 17,DW = 0.7706 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量为19、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18,d U = 1.40,模型中DW

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第六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1、下面建立一个包含3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已经判断消费方程式恰好识别的,投资方程是过度识别的。对模型进行估计。样本观测值见表6.1 012110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C u I Y u Y I C G αααββ-=+++?? =++??=++? 表6.1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单位:亿元 (1) 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消费方程 选取方程中未包含的先决变量G 作为内生解释变量Y 的工具变量,过程如下:

结果如下: 所以,得到结构参数的工具变量法估计量为: 012???582.27610.2748560.432124α αα===,, (2) 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消费方程中包含的内生变量的简化式方程为: 1011112120211222t t t t t t t t C C G Y C G πππεπππε--=+++?? =+++? 参数关系体系为:

11121210012012122000 παπαπααππαπ--=?? --=??-=?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参数估计量为: 101112???1135.937,0.619782, 1.239898π ππ=== 202122???2014.368,0.682750, 4.511084π ππ=== 所以,得到间接最小二乘估计值为: 12122??0.274856?π α π ==

211121????0.432124α παπ=-= 010120????582.2758α παπ=-= (3)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第一阶段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方程,得到 1?2014.3680.68275 4.511084t t t Y C G -=++ 用Y 的预测值替换消费方程中的Y ,直接用OLS 估计消费方程,过程如下:

2020年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

XX年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题一 某房地产公司对某公寓项目的开发征集到若干设计方案,经筛选后对其中较为出色的四个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关专家决定从五个方面(分别以F1-F5表示)对不同方案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各功能的重要性达成以下共识:F2和F3同样重要,F4和F5同样重要,F1相对于F4很重要,F1相对于F2较重要;此后,各专家对该四个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分别打分,其结果见表2-11。 根据造价工程师估算,A、B、C、D四个方案的单方造价分别为1420、1230、1150、1360元/㎡。 表2-11方案功能得分 问题: 1.计算各功能的权重。 2.用价值指数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答案: 问题1: 解: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相对重要程度条件,计算各功能权重。 本案例没有直接给出各项功能指标的权重,要根据给出的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采用0-4评分法予以计算确定。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1)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 (2)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 (3)同样重要或基本同样重要时,则两个功能因素各得2分。 根据题给条件对这五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为: F1>F2=F3>F4=F5,再利用0-4法计算各项功能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12。 表2-12功能权重计算表 问题2: 解: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如下: 1.功能指数 将各方案的各功能得分分别与该功能的权重相乘,然后汇总即 为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为: WA=9×0.350+10×0.225+9×0.225+8×0.100+9×0.100=9.125 WB=10×0.350+10×0.225+9×0.225+8×0.100+7× 0.100=9.275 WC=9×0.350+8×0.225+10×0.225+8×0.100+9×0.100=8.900 WD=8×0.350+9×0.225+9×0.225+7×0.100+6×0.100=8.150 各方案功能的总加权得分为 W=WA+WB+WC+WD=9.125+9.275+8.900+8.150=35.45 因此,各方案的功能指数为: FA=9.125/35.45=0.257 FB=9.275/35.45=0.262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35 课程名称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本)评阅教师 第1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试题一(30分) 某建设项目的相关基础数据如下: 1.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2800万元,已建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45%、25%,由于时间、地点等因素引起的上述两项费用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均为 1.1,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按800万元估算。 2.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10年。 3.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其中贷款为2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5年等额还本、付息照付方式。 4.建设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 5.运营期第1年投入资本金5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6.运营期第1年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650万元、880万元、99万元。 7.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 8.项目计算时,不考虑预备费。 问题: 1.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投资。(5’) 解:2800×【1+(45%+25%)×1.1】+800=5756(万元) 2.列式计算项目年固定资产折旧额。(5’) 解:建设期贷款利息为:2000×6%×1/2=60(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5756+60=5816(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折旧为:=552.52(万元) 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应偿还银行的本息额。(5’) 解:运营期第1年年初贷款累计为:2000+2000×6%×1/2=2060(万元) 按5年等额还本方式每年应偿还:2060/5=412(万元) 运营期第1年应计息:2060×6%=123.6(万元) 运营期第1年应偿还银行的本息额为:412+123.6=535.6(万元) 4.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总成本费用、税前利润和所得税。(5’) 解:运营期第1年总成本费用为:经营成本+折旧+财务费用=880+552.52+2060×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造价师模拟试题:《案例分析》

造价师模拟试题:《案例分析》(1) 【案例】 背景: 某集团公司拟建设A、B两个工业项目,A项目为拟建年产30万t铸钢厂,根据调查统计资料提供的当地已建年产25万t铸钢厂的主厂房工艺设备投资约2400万元。A项目的生产能力指数为10已建类似项目资料:主厂房其他各专业工程投资占工艺设备投资的比例,见表1-1,项目其他各系统工程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占主厂房投资的比例,见表1-2。 表1-1 主厂房其他各专业工程投资占工艺设备投资的比例表 加热炉 汽化冷却 余热锅炉 自动化仪表 起重设备 供电与传动 建安工程 O.12 0.01 O.04 0. 02 0.09 0.18 0.40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教材学习:第一章

2 建设I程造价案例分析 A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贷款,贷款本金为8000万元,分年度按投资比例发放,贷款利率为8%(按年计息)。建设期3年,第1年投入30%,第2年投入50%,第3年投入20%。预计建设期物价年平均上涨率为3%,投资估算到开工的时间按一年考虑,基本预备费率为10%。 B项目为拟建一条化工原料生产线,厂房的建筑面积为5000m2,同行业已建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费用为3000元/m2,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经询价,设备的货价(离岸价)为800万美元。 问题: 1.对于A项目,已知拟建项目与类似项目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25,试用生产能力指数法估算A项目主厂房的工艺设备投资;用系数估算法估算A项目主厂房投资和项目的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估算A项目的建设投资。 3.对于A项目,若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为33.67元/t,试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该项目的流动资金。确定A项目的建设总投资。 4.对于B项目,类似项目建筑工程费用所含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综合税费占建筑工程造价的比例分别为18.26%,57.63%、,9.98%、14. 13%。因建设时间、地点、标准等不同,相应的综合调整系数分别为1.25,1.32,1.15,1.20其他内容不变。计算B项目的建筑工程费用。 5.对于B项目,海洋运输公司的现行海运费率6%,海运保险费率为3.5‰,外贸手续 费率、银行手续费率、关税税率和增值税率分别按1.5%、5‰、1 7%、17%计取。国内供销手续费率为0.4%,运输、装卸和包装费率为0.1%,采购保管费率为1%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均按1美元=6.2元人民币计算,设备的安装费率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总结知识讲解

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一、阅读理解 1.某总承包企业拟开拓国内某大城市工程承包市场。经调查该市目前有A、B两个BOT项目将要招标。两个项目建成后经营期限均为15年。 为了顺利进行投标,企业经营部将在该市的投标全过程按先后顺序分解为以下几项工作:(1)投标申请;(2)接受资格审查;(3)领取招标文件;(4)参加投标预备会;(5)参加现场踏勘;(6)编制投标文件;(7)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8)投送投标文件;(9)投标文件内容说明与陈述;(10)参加开标会议;(11)签订合同。 经进一步调研,收集和整理出A、B两个项目投资与收益数据,见表1.1。 表1.1 A、B项目投资与收益数据表 基准折现率为6%,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见表1.2。 表1.2 资金时间价值系数 按以下步骤求解该问题: (1)计算B项目扩建后总收益的净现值; (2)将各方案总收益净现值和不中标费用损失作为损益值,绘制投标决策树; (3)判断B项目在5年后是否扩建?计算各机会点期望值,并做出投标决策。 (计算结果均保留二位小数。) (1).经营部拟定的各项投标工作的先后顺序有何不妥?(6分) (2).不考虑建设期的影响,分别列式计算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4分) (3).据估计:投A项目中标概率为0.7,不中标费用损失80万元;投B项目中标概率为0.65,不中标费用损失100万元。若投B项目中标并建成经营5年后,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扩建,如果扩建,其扩建投资4000万元,扩建后B项目每年运营收益增加1000万元。(10分) (1). 答案:不妥之处有:(1)参加投标预备会不应在参加现场踏勘之前; (2)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不应在编制投标文件之后; (3)投标文件内容说明与陈述不应在参加开标会议之前。 (2). 答案:各项目净现值计算: A项目: PVA=-10 000+2000(P/A,6%,5)+2500(P/A,6%,5)(P/F,6%,5)+3000(P/A,6%,5)(P/F,6%,10)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造价《案例分析》模拟题(1)答案

造价《案例分析》模拟题(1)答案 问题1: 解: (1)该工程预付款为6000×20%=1200万元 (2)起扣点为6000×40%=2400万元 问题2: 解: (1)5月10日至5月16日出现的设备故障,属于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不能索赔; (2)5月17日至5月31日是由于业主迟交图纸引起的,为业主应承担的风险,工期索赔15天,费用索赔额=15×800+600×15=2.1万元 (3)6月1日至6月3日的特大暴雨属于双方共同风险,工期索赔3天,但不应考虑费用索赔。 (4)6月4日至6月5日的停电属于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预见的自然条件,为业主应承担风险,工期可索赔2天,费用索赔额=(800+600)×2=0.28万元。 (5)赶工措施费不能索赔。 综上所述,可索赔工期20天,可索赔费用2.38万元。 问题3: 解: 2月份:完成合同价1000万元,预扣质量保证金1000×10%=100

万元 支付工程款1000万元×90%=900万元 累计支付工程款900万元,累计预扣质量保证金100万元 3月份:完成合同价1200万元,预扣质量保证金1200×10%=120万元 支付工程款1200万元×90%=1080万元 累计支付工程款900+1080=1980万元,累计预扣质量保证金100+120=220万元 4月份:完成合同价1200万元,预扣质量保证金1200×10%=120万元 支付工程款1200万元×90%=1080万元 累计支付工程款1980+1080=3060万元>2400万元, 下月开始每月扣1200/3=400万元预付款, 累计预扣质量保证金220+120=340万元 5月份:完成合同价1200万元 材料价格上涨:(140-130)/130* 100%=7.69%>5%,应调整价款。 调整后价款:1200 ×(0.15+0.16*140/130 +0.25)=1255万元 索赔款2.1万元,预扣质量保证金(1255+2.1)×10%=125.71万元 支付工程款(1255+2.1)×90% -400=731.39万元 累计支付工程款3060+731.39=3791.39万元 累计预扣质量保证金340+125.71=465.71万元

推荐-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 精品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 一、问题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 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全部生产活动的成果,是一个颇为全面的经济指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因此,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对预测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模型变量的选择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Y。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大小和资料的可比以及预测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 文章选择以下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X1 ) 、财政支出总量(X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X3 )、进出口总额(X4 )、上一期国内生产总值(X5)、职工工资总额(X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保障,影响效果显著;财政支出是扩大内需的保证,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城乡居民储蓄能够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扩大投资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多的储蓄也会减缓经济的发展;进出口总额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上期国内生产总值是下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职工工资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的表现。 三、数据的选择 文中模型样本观测数据资料来源于20XX 年《中国统计年鉴》,且为当年价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995-20XX 年的数据取自20XX 年统计年鉴,1991-1994 年的为搜集自其他年份统计年鉴。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