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2018年重点规划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及责任分解表

新安2018年重点规划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及责任分解表
新安2018年重点规划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任务及责任分解表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批前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洛阳市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6月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于2010年8月20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0年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欢迎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0379—67716177; 邮编:471900;邮箱:yssghjghk@https://www.360docs.net/doc/1613209145.html,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综述 规划目的: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城关镇、岳滩镇、顾县镇、工业园区、首阳山镇、山化乡和邙岭乡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9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

3关于发展沟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沟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莱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董成林 (2011年5月30日) 为探索我区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加快山区乡镇发展。近日,区发改局与茶业口镇等有关单位赴北京市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怀柔区等县区,就北京市沟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深刻感受到北京市沟域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北京山区的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改善,其发展模式对我们加快山区乡镇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北京市发展“沟域经济”的经验与做法 所谓“沟域经济”是指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产业资源、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为基础,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有序打造,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点线面相协调,带动区域发展的一种山区经济发展模式。近几年来,北京市根据每条沟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创造出了五种适合山区乡镇发展的模式:

1、文化创意先导模式。即通过创新思维改变人们现有的消费理念、方式和途径,依托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密云县汤河沟域“紫海香堤”以“浪漫香花,山水长城”为定位,以现有汤河农业和村庄人员为基础,以生态农业、花草种植为基地,以周边的水域环境和错落有致的山体为依托,建设成集养生、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长城脚下最具时尚浪漫、国际型的香草庄园。庄园由香草艺术园、香草产业园、汤河香草亲水乐园、香草艺术庄园、生态农业与果园示范区五部分组成,种植了薰衣草、紫苏、万寿菊、马鞭草等品种。目前,紫海香堤艺术庄园直接吸纳劳动力300多人,带动340户、526口人,人均增收500元。 2、特色产业主导模式。即利用已有的特色支柱产业资源,注入科技、绿色、健康内涵,配套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特色产业。如平谷区大华山镇依托大桃产业打造桃花谷沟域经济,昌平区南口镇重点发展百合花主导产业,房山区琉璃河镇建设以肉鸭加工、面粉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怀柔区雁栖镇神堂峪的“虹鳟鱼一条沟”等。门头沟区率先提出了山地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坚持走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根据资源特征和发展优势将全区划分为四大类18条沟域,以108、109国道为轴线,带动沿线18条沟域整体发展,形成“走廊带沟域、沟沟带园区、沟沟有特色、村村有园区”的发展格局。18条沟域总体划分为自然风光 —2—

沟域经济规划

沟域经济规划之模式、理念及境界内涵 所谓“沟域经济”就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产业的融合性,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干预,而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 沟域经济是一种模式,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模式。沟域经济是山区人民在经济转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新模式,北京沟域经济是在北京城市发展推动下形成的外延式或需求拉动式的沟域经济,主要以生态涵养与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和人文价值于一体,打造统一规划、形式多样、产业融合、集约经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实现山区发展与农民致富的一种经济形态。沟域经济内涵丰富,主要有生态优先、生活丰富、生产集约、规划先行、农民主体、政策集成、文化创意、开放合作等几方面。如今,北京共对62个山区乡镇,164条沟域进行规划,主要对山区的经济发展予以提升。北京农业有先天的优势,即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沟域经济的发展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 沟域经济是一种理念,是循环经济理念,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方式。发展沟域经济要充分认识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内涵。生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统筹是手段,增收是核心。要遵循自然规律、旅游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沟域经济发展中,借势发展。要把落脚点和目的放在增加收入、富裕山区农民上,把出发点放在服务市民、满足市民需求上。 沟域经济是一种境界,其核心是山区的发展趋势。发展沟域经济就是发展生态文明,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这也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一种境界,即要耐得住寂寞。沟域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自然生态、乡土、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友好、就业富民的绿色产业,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地保护的特殊职能,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使沟域经济走上一条生态友好、经济持续的发展道路。 沟域经济的特征是: 在发展理念上,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在产业布局上,实行以点成线、以线带面,融合发展;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洛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有序运行,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全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洛阳市洛北城区医疗设置布局规划(2014-2020年)》等有关法规、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全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科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相适应、功能和结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规划原则 (一)公平可及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保障全市居民公平、可及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统筹规划原则。按照“控制增量,调整现量,优化质量”的原则,在规划范围内统筹规划、设置、调控医疗卫生资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含驻洛部队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三)科学布局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部分中心城区(洛河以北、陇海铁路以南区域)公立医院数量,鼓励新增医疗机构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四)协调发展原则。根据全市医疗服务需求,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实行“综合控制、专科发展”,即新增公立医疗机构以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为主。 (五)鼓励社会办医原则。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将社会办医纳入规划。尚有住院床位发展空间的县(市、区),要按照《纲要》规定的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空间,优先设置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资源稀缺

2018年完整版门头沟山区沟域经济十年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门头沟山区沟域经济十年发展战略规 划报告

目录 一、沟域经济概念的提出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6) (一)“沟域经济”理念的提出 (6) (二)沟域经济的概念 (7) (三)“沟域经济”给北京的贡献 (7) (四)各国“区域经济”的典型模式 (7) 1、加拿大科罗娜山谷 (7) 2、意大利嘉华山庄 (8) 3、法国波尔多 (8) 二、北京市沟域经济规划及现状 (8) (一)北京市“沟域经济”资源 (8) (二)北京市沟域规划模式 (8) 三、门头沟自然资源特点及“沟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调查 (9) (一)门头沟区概述 (9) (二)门头沟自然资源特点 (9) 1、多山 (9) 2、两寺 (9) 3、一水 (9) (三)门头沟“沟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9) 四、门头沟“沟域经济”态势分析(SWOT分析) (10) (一)优势分析 (10) 1、区位优势 (10)

2、定位优势: (10) 3、势位优势: (11) (二)劣势分析 (11) 1、基础设施薄弱 (11) 2、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11) 3、产业项目雷同 (11) 4、缺乏土地流转方面的长效机制 (12) 5、科技支撑不足 (12) (三)机遇分析 (12) 1、矿区的停采为沟域经济规模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12) 2、北京发展规划已经门头沟现在产业政策看现在是发展沟域经济.. 13 (四)威胁分析 (13) 五、门头沟“沟域经济”产业定位分析 (13) (一)产业定位分析 (13) 1、总体定位: (13) 2、项目主旨: (13) 3、需求规模: (14) 4、需求特征: (14) (二)产业组合分析 (14) 1、产业甄选结果 (14) 2、产业甄选依据 (15) 3、产业组合分析 (15) 六、门头沟“沟域经济”的主题 (15)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城镇体系建设篇 ●结构:“一心、两轴、三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40万人,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心”,即洛阳市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吉利组团)。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将优先发展。

——“三区”,即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减少人口总量。 ●交通:开通市县快速公交,公交村村通 未来,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吉利区之间开通快速公交线路,远景建设轨道交通。偃师市域内、孟津县域内开通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公交村村通。在洛阳市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之间开通多条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和新城与重点镇之间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与一般乡镇之间实现三级公路连接;行政村“村村通砼(油)路”,改善自然村与主路网连线,乡镇、行政村干支线间交通联网。 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洛栾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新建洛阳中心城区——孟津——吉利与洛阳中心城区——偃师的两条快速通道,对洛阳境内主要的干线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以洛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环、八放射、两连接”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网络建设将利用洛阳——济源——焦作和洛阳——郑州城际铁路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北部的会盟、吉利和东部的白马寺、首阳山、偃师的快速铁路联系通道。利用郑西客运专线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新安、偃师的高速铁路联系通道。 ●环境: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区 在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下,我市将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分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形成“三五二”的旅游格局

发展沟域经济提案建议

发展沟域经济提案建议 “沟域经济”是发展山区特色产业的一种新模式,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也是我市深入现代产业体系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我市山区丘陵面积大,加快发展“沟域经济”,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我市“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特色,有序发展亟需科学规划。目前,我市一些县、乡发展沟域经济同质化严重,许多地方大同小异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缺乏“回头客”和吸引力。 二是投入不够,金融支持能力亟需提高。我市一些县如嵩县、洛宁等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能力较弱,融资渠道有限,制约着沟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挖掘不够,有景观没文化缺少内涵。有的景点有历史文化遗存,但山水和文化没有很好融合,一些古村落也是只能看到古老房舍,彰显文化不够,吸引力大打折扣。 四是防治缺失,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县乡缺乏污染防治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有的景观损坏了森林植被,有的景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水,导致景区林木减少、河流污染。 建议: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建议尽快出台我市发展沟域经济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尤其县、乡是发展沟域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把山梁、

沟岔打造出特色,产生出效益,让穷山沟变成美丽乡村。 二是突出特色增加效益。建议在政策上允许打破村、乡界限,允许土地、林产等资源流转,鼓励市场化运营,形成规模效益。发展项目要实现“一沟一特色”,努力把我市的优质林果、中药材、绿色杂粮等打造成省内、国内驰名的品牌。 三是突出产业加快发展。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沟沟壑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养殖、精品蔬果、中药材、绿色杂粮、生态休闲等特色沟域经济产业带,提升质量效益,让山区农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伍、不掉队。 四是政策扶持打造亮点。发展沟域经济,需要科技支撑,更需要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实施倾斜扶持,尤其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向沟域经济投入。要把沟域经济打造出特色,打造成亮点,需要市发改、农业、土地、规划、科技、交通、电力、水务、林业、畜牧、旅游等职能部门谋划指导、积极作为,更需要市、县、乡齐心协力、统筹推进。 五是突出生态强力推进。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决不能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统筹推进沟域经济与脱贫攻坚、生态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新动能。

北京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规划研究

北京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规划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消费的追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周边的乡村旅游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广大的北京周边乡村地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观光游客。但是,在北京周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乡村规划也存在着诸如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不足,沟域经济发展欠佳,土地浪费比较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品牌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统筹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以北京瓦窑村为例,着重提出解决其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规划面临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北京周边;乡村旅游;乡村规划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improving, and the ensuing pursuit of spirit consumption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is context, the surrounding rural tourism in beijing is driving onto the fast track of development, the majority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ryside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tourists. however, whil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round beijing, the rural planning exist a series of questions, such as lacking of convergence with the host planning, economy of ditch domain developing poor, land wasting, unreasonable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关于发展沟域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沟域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和顺县委书记孙永胜 沟域经济是以生态涵养与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和人文价值于一体,打造统一规划、形式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实现山区发展与农民致富的一种经济形态。和顺县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根本,适应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沟域经济,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走出了一条探索之路、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一、发展沟域经济的战略背景 从中央政策来看,发展沟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根本要求。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可以说,发展沟域经济是贯彻城乡统筹理念、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一个重要抓手。 从山西省情来看,发展沟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袁

纯清在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与发展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的融合给力。省委书记袁纯清在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要统筹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民营指导、园区承载、集群推进、循环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要不断创新以城带乡、以企帮村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让县域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发展沟域经济,就是致力于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多元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从而极大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激发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潜力。 从和顺县情来看,发展沟域经济是破解了山区发展的难题,更是加快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需求。我县每条沟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和顺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革命老区。全县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人口14万,面积2250平方公里,耕地26.8万亩,平均海拔1300米。和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形特点为山高、坡陡,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全县有大小沟壑672条,面积81.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45万亩,生态良好,景色秀丽,发展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文化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县沟域广袤的坡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沟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自然资源情况看,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野生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 (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 2.2主要规划指标 (2) 2.3城市发展规模 (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5.2环境容量分析 (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

7.4生态保护政策 (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 8结论与建议 (15) 8.1结论 (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

3s技术在沟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及前景

“3S”技术在沟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及前景 张茜;冯仲科;曹恒;王佳(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目前,都市农业的实践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都市农业作为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形式。首都北京拥有其独特的地理地形,山区面积占了市域面积的62%,要更好的发展都市农业就必须探寻一条适合这种特殊地理地形发展的新模式。沟域经济概念的提出,给北京山区发展带来了新思路,而“3S”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本文详细介绍了沟域经济、“3S”技术以及“3S”技术在沟域经济中的作用,证明将“3S”技术应用于沟域的生态规划、沟域地理信息管理、三维虚拟现实表达等方面是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沟域经济;3S技术;生态规划;地理信息管理;三维虚拟现实表达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20-03 0 引言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提出的崭新概念。近几年来,为实现山区经济的循环快速发展,北京市推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并在多个区县试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所谓“沟域经济”[6-8]就是以山区沟域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养生休闲、健身娱乐等为内容,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沟域产业带,以点带面、多点成线、产业互动,形成聚集规模,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快速增收。 北京市山区占市域总面积的62%,过去的山区矿山开发为首都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了水土流失、植被和地下水系破坏等负面影响。所以关闭矿山,进行山区生态修复、森林健康经营、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适宜性评价、景观生态规划布局、等成为沟域经济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近年来,以“3S”技术为代表的地球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为沟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3S“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将呈现广阔前景。 1 “3S”技术概况 “3S”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这3项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新技术的总称,它们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 遥感(RS)可以提供多时相、多分辨率和多谱段的各种遥感数据,其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达到1 m左右。利用RS影像,可以迅速得到几周前甚至几天前的最新更新数据,成本低、数据真实准确。通过处理分析最后提取和应用有关对象信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对于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在规划设计中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源。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为所获取的空间目标及属性信息提供实时的、快速的空间定位。GPS作为确定空间位置的主要手段,以其速度快、精度高、不受气候和通讯条件的影响,具有全天候、布点灵活、作业方便等优点,因此作为RS图像的精纠正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空间信息输入、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技术系统。利用GIS可以把社会经济、人文等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空间问题的科学求解成为可能,提供决策服务。GIS技术可以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显示和管理问题。利用面向对象的大型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等问题,也解决了多用户编辑、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机制等许多问题。

门头沟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

门头沟区沟域经济发展情况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南,境内山地面积为98.5%。历史上,这里曾是中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黑色的煤炭、白色的石灰、黄色的砂石,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像金子一样从大山深处滚滚流出,“黑、白、黄”产业兴旺发达。被市政府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以来,门头沟区加快了对煤矿等资源开采型企业的关闭和整治步伐,开始了艰难的过渡与转型。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门头沟区政府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的原则,在认真分析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兄弟区县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沟域经济的发展思路。 门头沟区沟域经济的总体布局是:以108、109国道为轴线,把其建设成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快捷的旅游观光生态走廊,辐射带动十八条次沟域产业发展,形成“走廊带沟域、沟沟有特色”,旅游景区、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等多种生产元素镶嵌期间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在“一廊十八沟”的总体框架上,根据108、109国道沿线村镇和不同的地段特色,将走廊结构划分为七段,分别是清水镇的自然山水观光带、斋堂镇的古村落文化展示带、雁翅镇的特色林果采摘带、妙峰山镇的休闲农业及民俗风情观光带、王平镇的古道商旅文化展示带、潭柘寺镇的宗教寺庙文化展示带和军庄镇的商务运输服务带。按照每条沟域的不同资源条件,重点打造自然风光旅游、民俗文化展示、都市农

业发展、生态治理示范四种类型沟域经济。 近几年,在发展沟域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沟域的生态治理。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开始为青山疗伤,国家水土保持工程等四大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展开,到2009年共完成治理300多平方公里,提高雨水年利用量500万方,减少土壤流失29.86万吨。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开始绿色葱茏,曾经污水横流的河道沟壑开始清澈。生态修复让这里很多昔日满目疮痍、面目全非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模样。 二是大力推进沟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妙峰山玫瑰谷、斋堂爨柏沟域、煤窝沟域等重点沟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斋堂镇的旅游集散中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全国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妙峰山玫瑰谷内的仰山栖隐寺、滴水岩、民俗文化博物馆、蜜蜂博物馆等建设项目加速推进。 三是积极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在矿山关闭后,门头沟区一直在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平衡点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门头沟灵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古香古色的爨底下民俗文化、妙峰山樱桃沟的樱桃采摘等就已经名满京城。近年来,门头沟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前景喜人,特色种植、绿色养殖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并逐步相互融合。这些新兴产业基本上是以山区沟域为单元,以那里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洛阳市住房建设管理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规划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成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住房现状及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口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居住用地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住房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经济适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普通商品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改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城中村农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承德市发展沟域经济的实施意见

承德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沟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定稿) 为切实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充分把握和发挥生态经济的产出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城乡百姓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步伐,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借鉴北京的成功经验,要把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为此,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沟域经济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为一体提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是山区结构调整、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新模式,是统筹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发挥市场政府双重作用的新机制,是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的新抓手。我市“八山一水一分田”,毗邻京津,有较大河流12条,部分开发的沟谷100多条,各类景区景点60余个,森林覆盖率55.8%,京承、承唐、承赤等高速公路修建开通,生态环境良好,地域产业独特,沟域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厚重、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沟域经济是必然选择、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促进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沟域经济可以把绿色、人文、低碳等理念引入山区综和开发利用,促进山区农村由单一型发

展向综合生态型发展、由后发优势向现实优势、由无序发展向人本化发展的转变。二是可以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能够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摆脱靠山吃山、发展层次浅、市场发育不全的现状,提升农村生产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三是可以改善农村民生。农民可以直接感受到沟域经济带来的基础设施、新民居、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成果,吸纳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重新回归土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四是可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可以促进各级政府突破行政体制隔膜,围绕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构筑载体平台,合理整合区域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准和决策执行力。发展沟域经济是“十二五”时期集中力量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依托承德生态、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以生态建设为主题,以休闲旅游产业和特色观光农业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山、水、林、田、路、村庄、产业、景观、环境统筹规划,按照“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规模经营、分步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构筑集约投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凸现、增收明显、环境优美的产业经济带,形成良性互动的沟域经济发展格局,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做出贡献。

沟域经济——旅游规划中的全新发展模式

沟域经济一一旅游规划中的全新发展模式 北京市今年重点推进7条沟域的建设,包括延庆县四季花海、平谷区十八弯、怀柔区天河川等。近日,本市7个山区县的相关负责人重点观摩了密云司马台雾灵溪谷沟域和怀柔天河川的沟域建设情况。 所谓沟域,可以是山谷,可以是山地,但与产业升级、乡村发展密不可分并由此而衍生出“沟域经济”。“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并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特点,在2008年北京市第二次山区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崭新概念,旨在带动沟域经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观摩会上提出了“山区发展沟域经济,保护生态是第一位的,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例如开发房地产,在沟域建设中都

要明令禁止。” 山合水易认为,“沟域经济”是集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种 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发展为一体的山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没有房地产参与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的发展,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成为当前沟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沟域发展要以产业相近,村镇相接,区县相连为特征,突破区县的界限,并延伸为产业带,形成都市型现代生态型产业聚集区。如,两山一河、两山一沟、两山一路、两山一村、两山多村镇、一山一村、一山一路、一山多村镇和多区县共享山区等多种形态。 目前,北京的沟域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以适应不同区县的发展。未来几年北京市将进一步重点推进沟域经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政府扶持、集体搭台、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的运作模式,推进山区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成带发展。市、区县政府将建立“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设立两级山区发展专项资金,对沟域经济发展进行扶持推动;各有关部门将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等工程向重点沟域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示范沟域的打造步伐。两年内计划重点推动数条市级示范沟域和区县级示范沟域,打造一批发展又好又快、 带动力强、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沟域。

沟域经济

刘淇强调,密云等生态涵养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拓展发展思路,研究发展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走高端农业发展之路。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与全市同步发展。要研究利用生态涵养区独特的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努力保护好生态,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标准;同时,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2006-5-19 2009年3月24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到密云县进行“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专题调研。他强调,要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的要求,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努力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依山而建的北京优龙国际旅游度假村集餐饮住宿、会议接待、休闲娱乐于一体,对促进当地村民就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淇在这里着重察看了村企合作开发浅山区荒山丘陵,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休闲旅游产业,促进山区生态式发展情况。他说,密云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浅山区发展潜力巨大,要切实开发利用好浅山区环境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2009年7月20日,刘淇指出,沟域经济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为浅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农民自力更生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沟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要积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努力形成特色品牌;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沟域经济产业链;要通过就业培训,鼓励农民自觉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刘淇强调,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明年全市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抓好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抓好国际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提高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完

关于延庆沟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加快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姓名>=程飞 <性别>=男 <学号>=20083602059 <论文分类号>= <论文成绩>= <入学时间>=2008年9月1日 <教学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学科门类>=经济学 <专业名称>=经济管理 <专业分类号>=F2 <指导教师>=赵丽 <论文题目>=关于加快延庆沟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完成日期>=2011年5月

内容摘要: 延庆县位于北京郊区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首都主要的生态屏障,具备发展沟域经济的优势和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山区的发展工作,深入调研、创新思路,在发展沟域经济的过程中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发展主题,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以建设产业融合性强的项目为依托,以提高山区综合生产能力、生态能力、景观服务能力为目的,在政策的有效引导下,已打造出“千家店镇百里山水画廊”、四海镇四季花海、大庄科红色旅游等特色沟域,推动了延庆县山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农民的致富增收。 本文探讨了沟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总结了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成效,分析了延庆县在沟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充分认识沟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定协调统一、具有特色的发展规划,建立促进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合理利用土地,利用多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延庆沟域经济问题规划建议

目录 一、沟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沟域经济的内涵 (二)沟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沟域经济的主要模式 二、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成效 (一)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现状 (二)延庆县沟域经济的成效 三、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社会资本投入 (二)推进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三)农民的发展意识需加强 (四)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四、对延庆县沟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沟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制定协调统一、具有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规划(三)建立促进沟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四)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五)合理利用土地 (六)利用多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总体方案

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总体方案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提出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是在农业区域经济、流域经济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农业发展基础与特点,为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推出的举措,同时也是北京市确立的城乡统筹“三大示范工程”之一。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沟域示范单位之一,为适应“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要求,探索和尝试新型现代农游产业之路,充分发挥其在全市山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制订蒲洼乡沟域经济建设实施方案。 一、思路及概念 (一)思路 以“环境立本,旅游至上,农业为用,互助共进”为思路,依据蒲洼沟域经济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一廊、四区、七、八、九工程”。“一廊”,即:沿涞宝路、108国道“议合—蒲洼—宝水—东村—芦子水—鱼斗泉”20公里的沟域经济走廊;“四区”,即:建设南部生态科普区、中部种植加工区、北部休闲度假区、西部旅游探险拓展区;“七、八、九”工程,即:以“一廊”为轴,按照“四区”的功能分区,以点、线、面形式,建设“七大特色园区”、“八大产业基地”、“九项辅助配套工程”。 (二)理念 在理念上追求新颖独特,在创意上力求标新立异。依托本地的资源和特点,以特色养殖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根本,以生态环境为条件,强调文化和谐,注重山乡人文景观与山林生态环境气象贯通、文脉融合。在方案上突出“抓线、布点、连片”,抓线是延伸沟域经济主线路,打造沟域产业长廊,贯穿全乡主流区域,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布点是以主线路为轴,按照设计要求,沿线建设不同的功能景区、景点、观光点,培育沟域经济亮点,发挥其辐射全乡的作用;连片是将点和线集中整合,有效连接,形成网络,达到沟域经济设计标准和目标效果。 二、目标及方向 (一)目标 按照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山区沟域经济示范工程要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层次招商、高水平经营的“四高”标准,通过三年的努力,在2008年的建设基础上,重点突破,2009年全面提升,实现沟域经济建设成型;沟域经济产业链条搭建;沟域经济机制体制建立;沟域经济特点特色显现。2010年切实实现产业升级、百姓增收的最终目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市级示范沟标准。 (二)方向 通过自身努力和三年沟域经济建设,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交运物流、多种服务力度,使多层次产业体系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房涞流通枢纽、绿色生态屏障、特色产业基地、乡土文化驿站、自然观光乐园、山区发展典型”的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生态蒲洼、活力蒲洼、和谐蒲洼”。 三、投资及来源(详见蒲洼沟域经济建设工程估算表) 沟域经济预计投资规模在8000万元左右,主要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依托项目支撑。二是申请和争取市区财政、发改支持。三是自筹资金。 四、主要任务 (一)沟域经济走廊建设工程 沿“议合—蒲洼—宝水—东村”10公里,向芦子水、鱼斗泉延伸,使其规模扩大到20公里、86个地块、1200亩土地,构成连接南北、横贯东西、辐射全乡的沟域经济主轴线。科学发展特种特养,突出冷凉、林下、空中等特点,种植倭瓜、葫芦等观赏性品种各300亩;特色养殖规模达到中华蜂2000群、梅花鹿50只、野猪200头、柴鸡20000只,因地制宜,进行水利电力配套,建设观光采摘园和特种养殖园,把景观、人文融于其中。 (二)“七大特色园区”建设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