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一下MIDAS软件

总结了一下MIDAS软件
总结了一下MIDAS软件

总结了一下MIDAS软件

2010-11-28 00:05:50| 分类:软件|举报|字号订阅

MIDAS系列软件是以有限元为理论基础开发的分析和设计软件。早在1989年韩国浦项集团成立CAD/CAE研发机构开始专门研发MIDAS系列软件,于2000年9月正式成立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简称MIDAS IT)。目前MIDAS系列软件包含建筑(Gen),桥梁(Civil),岩土隧道(GTS),机械(MEC),基础(SDS),有限元网格划分(FX+)等多种软件。

MIDAS系列软件发展及功能简介

一、 MIDAS/Gen简介

1.发展历程

MIDAS/Gen —建筑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和设计软件

1989年韩国浦项制铁集团(POSCO)研发机构开始开发,1996年发布windows版本

2000年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等)

2002年MIDAS/Gen完全中文化,并加入2002年新结构规范

2004年1月通过建设部评估鉴定

2005年11与荷兰和TNO DIANA结成战略联盟,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

截至2005年末,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在国内发展了诸如:中国建研院建筑技术总公司,北京院,上海院,广东院,华东院,上海建工,东北电力院,东南网架,浙江精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几百家涉及多种土木领域的设计、施工、高校科研单位成为MIDAS的用户。出色完成了国内外近万项实际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分析和设计。

2.成功案例:

1) 上海旗忠国际网球中心:中国首个开闭式屋盖,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钢结构优化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项目):中建国际设计顾问公司

4) 北京国际机场扩建:北京建筑设计院

5) 广东佛山体育馆:广东省建筑设计院

6) 大连国际贸易中心:大连建筑设计院(超高:348m)

7) 北京电视台:(北京院—巨型钢框架柱及桁架支撑结构体系)

8) 江苏利港煤仓:东北电力设计院(特殊结构:高50m,直径40m)

9) 成功应用于2002年韩日世界杯8个体育场及5000多个大中型实际工程

3.适用范围: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及组合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各类特种结构(筒仓、水池、大坝、塔架、网架及索缆结构……),可以导入:SAP、STAAD、SATWE、AutoCAD的 DXF文件……

4.分析设计功能

静力分析特征值分析反应谱分析 P—Δ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屈曲分析水化热分析温度荷载隔震、消能减震及支座沉降分

析时程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

动力弹塑性分析(成功案例:北京08奥运场馆“水立方”及北京国际机场扩建)

预应力分析(预应力钢束布置、钢束预应力损失)

施工阶段分析(考虑材料收缩、徐变及柱子的弹性收缩)

钢结构优化(包括强度优化及位移优化)

5.分析与设计结果:

按国内新规范输出各种结果(剪重比,层刚度比,振型参与有效质量系数,偶然偏心等, 同时可以实现平面输出配筋结果简图、钢结构结果验算结果简图等)

二、 MIDAS/SDS简介

MIDAS/SDS是楼板与筏式基础有限元分析与设计程序。可以做单双向密肋楼盖、无梁楼盖、一般楼板、独立基础、联合基础及筏式(包括桩筏)基础的精确分析与配筋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冲切验算及配筋数据;尤其对于厚板转换层楼板可以方便地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并输出设计所需的配筋结果;可以对楼板做振动效应分析,自动计算柱、墙、桩及地基弹性支撑刚度、自动进行布桩设计……

三、MIDAS/FEmodeler简介

MIDAS/FEmodeler是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软件,程序使用独自开发的运算法则提供以基本形状为基础的参数式建模方式;自动进行复杂的几何处理;自动划分有限元网格;生成立体等网格操作。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各种复杂的模型,如模型内部的孔洞,分隔的线和点也同样可以包含在网格中,从而为有限元分析提供最佳的网格。

四、MIDAS/Civil简介

MIDAS/Civil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完全中文化,内含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城市桥梁、地铁、轻轨、高速铁路等多种国内规范。

主要特点如下:提供菜单、表格、文本、导入CAD和部分其他程序文件等灵活多样的建模功能,并尽可能使鼠标在画面上的移动量达到最少,从而使用户的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提供刚构桥、板型桥、箱型暗渠、顶推法桥梁、悬臂法桥梁、移动支架/满堂支架法桥梁、悬索桥、斜拉桥的建模助手。提供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材料和截面数据库,以及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规范和移动何在规范。提供桁架、一般梁/边截面梁、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只受拉/只受压、间隙、钩、索、加劲板轴对称、板(厚板/薄板、面内/

面外厚度、正交各向异向)、实体单元(六面体、楔形、四面体)等工程实际时所需的各种有限元模型。

提供静力分析(线形静力分析、热应力分析)、动力分析(自由振动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动力边界非线形分析、几何非线形分析(P-delta分析、大位移分析)、优化索力、屈曲分析、移动荷载分析(影响线/影响面分析)、支座沉降分析、热传导分析(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水化热分析(温度应力、管冷)、施工阶段分析、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等功能。

在后处理中,可以根据设计规范自动生成荷载组合,也可以添加和修改荷载组合

可以输出各种反力、位移、内力和应力的图形、表格和文本。提供静力和动力分析的动画文件;提供移动荷载追踪器的功能,可找出指定单元发生最大内力(位移等)时,移动荷载作用的位置;提供局部方向内力的合力功能,可将板单元或实体单元上任意位置的接点力组合成内力。

可在进行结构分析后对多种形式的梁、柱截面进行设计和验算。

五、 MIDAS/GTS简介

MIDAS/GTS岩土隧道分析设计软件,完全中文化,适用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隧道、山岭隧道分析,桩土协同工作,三维基坑支护等结构的分析。

MIDAS/Gen 培训资料钢框架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分析目的 ---钢框架结构整体分析 ---钢构件验算 ---钢结构优化设计操作步骤 ---建立及分析模型 ---设置设计条件 ---钢构件截面验算及设计 ---钢结构优化设计 MIDAS/Gen优化功能简介强度优化满足在相应规范要求的强度下,求出最小构件截面,即以结构重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功能。 ---手动优化设计 ---自动优化设计位移优化钢框架结构,在强度优化设计前提下,增加了以侧向位移为约束条件的自动设计功能。优化用数据库 ---各国家标准截面数据库 ---用户自定义截面数据库 ---程序自动确定例题--带斜撑的六层钢框架结构钢构件截面验算 ---在选择项勾选某个单元,再勾选连接模型空间,在模型空间可以看到被选择的单元 ---“图形结果”以图形方式输出验算结果---“详细结果”以文本文件输出详细结果 ---“特征值”显示的杆件为本组特征值中应力比最大的 ---“构件”显示所有杆件的结果主菜单选择设计钢构件截面验算:钢构件截面验算手动优化设计 --- 选择截面数据库(标准截面)及截面形状设置规格限定条件(0为搜索所有规格) --- 限定“极限验算比”范围,搜索合适的截面,在满足要求的截面

中选择合适的截面 ---“打开MGB文件”,使用其他模型中的截面数据(用此方法可以定义用户数据库) 提示:有时放宽“极限验算比”的下限,可能会搜索到令工程师更为满意的截面。主菜单选择设计钢构件截面验算修改自动优化设计 ---程序提供的优化设计功能是针对特征值—截面进行的,如需得到更为优化的设计结果,需在进行钢结构优化设计(或位移优化设计)之前对要优化的构件进行更为详细的截面分组。---截面分组情况需由工程师根据建筑要求、杆件受力情况,结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显然,杆件截面分组越多,优化设计带来的收益越大。截面分组自动优化设计主菜单选择设计钢结构优化设计容许:杆件的容许应力比数据库:选择型钢数据库。其中“BUILT”使用程序内置的焊接截面数据库;“用户”使用

用户在“用户定义截面列表”中定义的截面数据库。形状:同建模时输入的构件形状,也可修改截面形状 D1、D2…:对截面尺寸进行限定。此处输入0,则搜索所有截面。自动优化设计主菜单选择设计钢结构优化设计分析选项:输入反复计算次数。板厚数据:在使用“BUILT”数据库时(程序自动生成的数库),焊接截面所使用的钢板厚度数据库在此定义。柱截面设计:对轴力和弯矩或仅对轴力进行优化。用户定义截面列表:当截面数据库选择“用

户” 时,在此定义用户数据库,具体格式详见帮助文件。

自动优化设计更新分析模型可以通过文本格式及图形格式来查看杆件应力、杆件重量、结构整体重量等数据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最后结果。点击“更新分析模型”即可将优化设计所求得的杆件截面赋给模型。再次进行分析和验算,对个别不符合要求的截面或者应力比过小的截面单独进行调整。

midas GTS简介

一.midas GTS

midas GTS(Geotechnical and Tunnel analysis System)是将通用的有限元分析内核与岩土结构的专业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而开发的岩土与隧道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

二.特点

1) 岩土专业分析与设计软件:全面的岩土领域分析功能,既提供二维的也提供三维的岩土分析功能; 2) 高效的前处理:中文界面、CAD风格几何建模、丰富多样网格划分、内置各种建模助手(隧道、锚杆、

施工阶段等建模助手);

3) 专业的单元库和本构模型:15种本构模型和用户自定义本构模型;

4) 完美的后处理:组合包络结果;等值线、矢量、剖断面输出云图;动画、表格、计算书等等.

三.适用范围

?岩土工程施工阶段模拟

?复杂的地层和地形、地下结构开挖和临时结构的架设与拆除?基坑、矿山巷道、井建的开挖、支护

?

隧道口、T型/Y型连接部、陡坡、竖井或横向通道与主隧道的连接等

?渗流分析

?隧道、大坝、边坡的稳态/非稳态渗流分析?将达西定律的应用从饱和区域扩展到非饱和区域

?在Van Genuchten和Gardner’s公式中可自定义其非饱和特性函数?

应力渗流耦合分析

?固结分析

?排水(非粘性土)分析与非排水(粘性土)分析?

各阶段的孔隙水压和固结沉降结果

?边坡稳定分析

?强度折减法?

极限平衡法

?动力分析

?地震、爆破等任意荷载的动力分析?振型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

?

内含地震波数据库、自动生成地震波、与静力分析结果的组合功能

?衬砌、锚杆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荷载-结构模式的二衬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与设计?锚杆单元的内力、应力、变形计算与设计

midas常遇问题总结

B:midas civil 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零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midas中定义的单位是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 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 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8、midas进行psc验算时,正截面抗裂验算中某个单元在某种工况下psc截面top、bottom、topleft、topright、bottomleft、bottomright这6个点中有一个点应力是最小的,那么其他几个点是与这个点在该种工况下对应的并发应力。 --------------------------------------------------------------------------------------------------------------------- 9、midas中支座沉降只能考虑竖向位移,不能考虑纵桥向及横桥向位移(在计算拱桥时需要考虑纵桥向位移)。这一点就不如桥博方便。 10、大家在用SPC计算截面属性时,当采用截面为薄壁截面时,需指定划分网格大小,否则划分不了。 11、midas截面中移动质心位置只是调整渲染效果图中图形让他对齐而已。 12、用midas计算梯度温度时用梁截面温度计算选择“预应力类型”时计算老是弹出错,建议选择一般截面,估计midas在后续版本中会更新这个错误的。 13、对于像斜拉桥、斜腿等结构其主梁一般是偏心受压构件,用桥博计算时输出的抗力都是轴力,而midas psc计算时输出的抗力确实弯矩,经咨询midas技术人员,midas中是按照纯弯构件计算,不过他也可以按照偏压构件计算,只不过要在一般设计参数中输入长度系数,自由长度等数据才可以。(对于梁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该如何取,感觉很困惑,桥博中和midas 中都必须由设计人员自己确定,不过比对桥博和midas的结果,感觉差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不是一般参数中输的数据不对) 14、midas中使用阶段活载效应中已计入冲击系数,不信你可以看看长短期效应的组合系数就知道了。 15、大家使用spc计算截面性质,然后在往midas中导入截面,导完截面大家一定要检查一下导入截面的四个角点坐标是否正确,因为midas计算应力就是用这四个点,如果位置不对,则计算的应力也不正确。

办公常遇到的问题总结

常见问题: 1、目录 可以在视图找到文档结构图,标题右键选择段落,选好大纲级别,最后生成目录。 2、表格重叠 选择表格属性,在表格中文字环绕项选择无。 3、修改已修改的目录 工具栏中选择大纲,点更新 4、页码 分页:在需要分页的上一页点插入,分隔符,下一页。OK 一、页码从第二页开始 1、选择“插入-页码”,打开“页码”对话框。 2、取消“首页显示页码”复选框中的对钩,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 对话框。 3、“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数字“0”。 4、按“确定”退出。 二、页码从任意页开始 1、将光标定位于需要开始编页码的页首位置。 2、选择“插入-分隔符”,打开“分隔符”对话框,在“分隔符类型”下单击选中“下一 页”单选钮。 3、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并将光标定位于页脚处。 4、在“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中依次进行以下操作: ①单击“链接到前一个”按钮,断开同前一节的链接。 ②单击“插入页码”按钮,再单击“页码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 ③在“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相应起始数字。 ④单击“关闭”按钮。 三、页码不连续如“目录”与“正文”的页码均需单独排,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将光标定位于需要开始重新编页码的页首位置。 2、选择“插入-分隔符”,打开“分隔符”对话框,在“分隔符类型”下单击以选中“下 一页”复选钮。 3、选择“插入—页码”,打开“页码”对话框。单击“格式”按钮,打开“页码格式” 对话框。 4、“起始页码”后的框中键入数字“1” 3、Excel如何防止自动生成链接 输入网址后,按CTRL+Z一次即可。 如果要去除此功能.请到菜单: 数据-自动更正选项-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 4、电脑新建里没有world\excel 将下列内容复制后,新建一个记事本,粘贴上去,然后另存为*.reg,其中*位任意合法的字符(字符串,然后双击运行!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 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doc] @="Word.Document.8" "Content Type"="application/msword"

midas建模常见问题

Midas “模型”中的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具体问题 MIDAS/Civi 为三维空间分析程序,如何进行二维平面分析?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 问题解答 “结构类型”对话框中有多种结构类型可供选择(3-D 、X-Z 平面、Y -Z 平面、X-Y 平面、约束RZ )。建立模型时,直接在本对话框定义相应的平面结构类型(X-Z 平面、Y-Z 平面、X-Y 平面)即可。 相关知识 三维空间模型的一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当结构类型定义为二维平面类型后,一个节点的自由度就变成3个。对于二维平面类型结构的节点定义边界条件时,只对相应的3个自由度定义约束即可。 相关问题 2. 如何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具体问题 物理重力加速度为2/8.9s m ,工程重力加速度为2/10s m 。在程序中如何查看并修改重力加速度值?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类型... 问题解答 可以在“结构类型”对话框中查看重力加速度值。程序默认的重力加速度是物理重力加速度2/806.9s m ,如需要按工程重力加速度进行计算,可在本对话框直接修改重力加速度值即可。 相关知识 进行特征值分析时需要单元或节点的质量数据,单元的自重转化为质量时,程序将利用此重力加速度计算单元或节点的质量。 相关问题 3.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时,如何建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 具体问题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建立中跨为奇数跨的悬索桥模型(中跨跨中没有吊杆的情况),程序提示错误“遵守事项:中间距离数为偶数”。如何建立中跨为奇数跨的悬索桥模型?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 问题解答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功能只能建立偶数跨的模型。需要建立奇数跨度模型时,首先利用建模住手建立原奇数跨+1跨(偶数跨)的模型,然后删除中跨跨中的吊杆单元,再利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重新更新节点坐标以及几何初始刚度即可。 相关知识 使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往往与工程师预想的模型有些差异(例如主塔与加劲梁的连接处以及边界条件等),此时就要用户自己调整模型至预想模型。模型被修改后,原来的节点坐标以及几何初始刚度不能满足新模型的平衡状态,必须对整体结构重新进行精密分析(悬索桥分析控制),求出新的节点坐标以及几何初始刚度。 相关问题 4.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如何定义不等高桥墩? 具体问题 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时,对桥墩只能输入一个高度,如何定义桥墩高度不一样的模型? 相关命令 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臂法(FCM)桥梁... 问题解答 首先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建立等高度桥墩模型,然后调整桥墩梁单元的长度即可。 相关知识 程序中的“建模助手”功能建立的模型,都可以进行编辑和修改。 相关问题 5.程序中的标准截面,为什么消隐后不能显示形状?* 具体问题

信息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20XX-20XX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 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 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 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远程 教育培训,及时提交作业及撰写学习反思。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 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 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 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必 须做到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份责任。 二、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汇报专题不迟到、 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 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

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 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 3、注重教学教法的研究,追求高效课堂,解决如何把已掌握 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 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 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midascivil常见问题总结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 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 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 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 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4、如果截面形式在软件提供里找不到,自己可否编辑再插入变截面,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

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总结

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总结 1.问题描述:进度延迟较严重;阶段计划变更频繁 原因分析: ?前期策划中,对工作量的估计不足,计划过于乐观; ?项目计划的周期过长; ?策划时对风险的预测不充分;未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项目组内部管理不是很有效,团队执行力不够; ?项目人力资源配备不充分;结构不合理,新成员太多,梯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形成。 改进措施: ?为项目组制订目标规划;周期不超过半年; ?作目标规划时,可根据预计风险制订分支计划; ?计划尽量切合项目组资源配备实际; ?工作量估计要多吸取已有经验,避免太乐观。 ?项目经理、骨干项目成员和文秘分工承担进度控制责任,避免因项目经理精力不足影响进度控制 2.问题描述:输出产品业务功能需求满足度低,输出产品可用性和易用性差;部分有效的时 间做了无用功。 原因分析: ?需求开发不充分; ?没有积极调研同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设计工作做的不够,急于编码输出成果; ?团队中只有较少成员具备业务知识,没有做到团队整体业务知识的提高 ?在进行详细设计和界面设计的时候,未做需求调研,闭门造车;详细设计时间短,不 够认真仔细,未做评审; ?在业务经验不够充分的时候,没有认识到借鉴同类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功能模块很多的情况下,规划不合理,开始阶段开发过于求快求多;对模块的优先级 和重要性排不够准确 改进措施: ?出差调研,与客户深入交流和访谈,尽量获取较全面的用户需求; ?积极调研同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出分析报告,确认可吸收借鉴的地方,以及如何吸收; ?在整体设计、UI设计和详细设计上专人负责,并尽早动手,做到重要文档都通过讨论评审;重视业务知识汇总、业务知识库的归类; ?在任何时候一定要先排定任务的优先级,永远做最当前最重要的事;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交流,重要部分组织考核; 3.问题描述:跨部门协作和沟通不畅。 原因分析: ?未意识到沟通管理的重要性;未制订沟通计划,建立定期沟通制度; 改进措施:

信息技术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我们的成员分散在各个教研组,很多成员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骨干,他们在完成繁忙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分担了信息技术部的各项工作,作为信息技术部的部长,我一直感到很惭愧,对他们工作中的付出我都无以回报,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部工作总结。这次学校将感动团队授予我们信息技术部,我想一方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信息技术部的工作可以说是琐碎,繁杂,很多时候做得都是一些救急工作,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谈不出很多高深的理论。虽然如此,我觉得通过我们信息技术部所有老师的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中还是卓有成效的 第一,我们信息技术部的成员分散在各个办公室,在他们的影响和指导下,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文字处理,制作随堂的教学课件,已经是比较熟练了。当老师们遇到难题时,他们经常会得到身边能手的帮助,这样可以使问题得到比较快的解决,老师们也不再惧怕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各个办公室的电脑维护也有了专人负责。象徐诚经常会帮低年级的办公室去及时处理各种电脑故障。袁平平也是她所在办公室电脑的第一维护人。 第三,在大型活动中,信息技术部的成员能团结协作。在学校省级“十五”电教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合作一一探究型” 学习方式的形成的研究》已完成结题的工作中,我们全体成员在教导处金东旭主任的统一部署指导下,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徐诚、顾雄二话没说就接下了上录像课的任务,袁平平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徐涛制作汇报要用的幻灯片。金主任化了大量的时间完成了结题报告。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篇)_工作总结精华版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本(一): 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回想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当中,是做了必须的工作但是没有那项工作做的完整理想,工作当中需要自己改善和不断学习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下面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 1、在工作上普遍做的都不够细致,虽然领导经常强调要做好细节,但是往往有些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不够细致,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及产生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小到我自己个人,大到整个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后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做好每一个细节。 2、工作不找方法。我们做的是销售工作,平时我们就应灵活的运用销售技巧,同样在工作当中也就应多去找一些方法。 3、工作不够严谨。回想过去的工作,有好多事情本来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偏偏要经过几个人的手,有些问题本来就应是一次性解决的,偏偏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要把问题多想一想,多找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 4、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是做客服工作的,不管是从公司还是个人来说,做事务必讲究效率,要言必行,行必究,在过去的工作当中我们应对一些比较棘手的工作往往拖着不办,结果给后面的工作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很多的工作量。所以作为明年的工作我们就应抱着有一个客户咱们就处理一个客户,一个问题咱们就解决一个问题,改变过去的拖拖拉拉的工作习惯。把每一个工作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 XX年的工作计划 XX年的结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代表着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来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充满着挑战。XX年公司的销售能够说是很不错,基本上完成了公司XX年制定的销售任务,但是在最后的工作当中,因为时间的紧迫以及工程滞后的原因导致一期的交房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此同时对公司的形象、美誉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将之前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破坏,这将对以后3期住宅及商铺的销售带来必须的影响,同时再伴随着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这样的一个状况,客户目前大多抱着持币观望的状态,投资者也变的更为谨慎,再加上普遍风传的降价风潮都给我们XX年的销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我们更就应强硬自身,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全局意识,加强服务理念,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服从公司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以下几点迎接XX年的工作。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我们就应相信困难就应是暂时的,有冬天那么春天就不会离我们太遥远。 2、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潜力,做好客户的维系工作,尽可能的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 3、坚持,改变自身的适应潜力锻炼提高自己。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midas常见问题汇编

此资料系本人一段时间的使用心得及根据MIDAS网页上QA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1、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答:板的面内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内抗拉及抗压刚度的;面外厚度是用来计算板的面外抗弯刚度的。假设N为面内厚度,W为面外厚度,程序计算自重时一般取用N值;当N=0、M>0时,以M值计算自重。 2、问:梁、柱、墙配筋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答:目前版本程序提供的计算书是根据实际配筋的验算结果,而非是求构件所需配筋面积的过程。 一、梁的配筋设计 根据《混规》的方法,取用内力包络值进行配筋计算。当计算结果显示超筋时,可以调大钢筋直径,再进行配筋设计。程序内定配筋只提供两排钢筋,多排时可通过加大每一排的钢筋数量再进行验算。 二、柱的配筋设计 程序是按《混规》附录F的双偏压方法计算配筋的,具体过程是根据用户定义的柱截面尺寸,程序按构造要求先定好钢筋根数,再根据定义的钢筋直径按顺序对各组组合内力进行承载力计算,当截面承载力不满足时,再选用下一个钢筋直径进行计算,直至截面承载力满足所有组合内力的要求。因为双偏压设计是一个多解的过程,所以程序必须按上述操作才能输出一个合理的配筋结果。另外程序也提供验算的功能,可在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参数>编辑验算用柱截面数据里先定义好钢筋布置,再通过设计>钢筋混凝土截面验算>柱截面验算进行验算。 三、剪力墙的配筋设计 目前版本剪力墙的配筋设计没有考虑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剪力墙是按直线段墙来做配筋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法见《混规》中有关规定。 另外Gen691版本暂时屏蔽了对剪力墙沿层高方向划分的功能,对于想进行细分的剪力墙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如下图所示,现在需要对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首先使用模型>单元>分割将中间层的剪力墙进行细分。在模型>建筑物数据>生成层数据中生成层,然后将3、4、5层解除刚性板假定;将细分的每一层的墙单元定义为一个墙号;进行设计,该层墙体的配筋取横向划分后最下面的墙号2的配筋。此时墙号2的内力值即是中间层墙的内力值,唯一不同的是墙号2的墙高较中间层的层高小,因为按照规范中进行剪力墙配筋设计时,墙高只是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η,一般情况下对于剪力墙η值为1,所以墙高对墙配筋设计的影响不大。 这种情况下如果查看层结果输出,可以在后处理的时候,利用定义塔块的功能,输出所要层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如下: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层>定义多塔,如上图将1F、2F、6F、屋顶定义成一个塔块就可以了。

【最新】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工作总结

【最新】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技术总结本人于_94年毕业于__高等专科学校,96年8月分配到__中学,98年调到__小学,99年到__小学,一直工作至今.98年9月经__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小学一级教师,同年获教师资格证书,99年1月,参加苏州市办公自动化考核,成绩合格.99年_月取得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合格证书,_00年_月参加普通话培训考核达到二级乙等._年5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录取江苏省扬州大学科学与计算机系,现本科在读._年10月参加了江苏省职称计算机考核,成绩合格.共通过三篇论文鉴定,其中二篇达到良好.现任三到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___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由我执笔撰写了>,我的活动方案>也被选送苏州._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_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在张家港

Abaqus遇到的问题小结

Abaqus遇到的问题小结 1.Abaqus量纲系统(SI):m、N、Kg、s、Pa、J、Kg/m3。 2.有限元单元类型(Element Type):实体单元、壳单元、杆件单元(梁Beam、桁架Truss) 怎样将部件的不同部分设定为不同的子集 tools >partition cell/plane(如果是要分层使用,则进行分割,分别赋予不同的属性;或者对其中的单元进行设置Set;如果要在运算中替换则需要在关键词里添加语句定义) 4.建模的过程中输入的尺寸被自动降低精度(四舍五入),请问如何设置尺寸精度(小数点位数) 在 sketch option里打开sketch模块(左下角最下面)打开sketchoption 对话框,其中decimal places 表示小数点位数,默认为2,最高能调到6 。 中出现,Dependent partinstances connot be edited ,怎么办 mesh on part , mesh on instance一个非独立实体只是原始部件的一个指针,可以对原始部件划分网格,但是不能对一个非独立实体划分网格,即mesh on part。 方法:左边模型树里面,Assembly->instances里面的子选项右击,点Make independent;或者点击model旁边的Part,对part进行网格划分。 6.材料属性中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怎么定义 计算结果有每个计算节点的应力,计算中用不到强度值(弹性力学三组基本方程不涉及强度,求解过程用不到)。(强度值是用来校核的:断裂,屈服或超过线性变形) 7.如何选择创建独立实体还是非独立实体 如果集合中包含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部件,则创建非独立实体(Dependent)。反之,如果集合中包含许多不同性质的部件,则创建独立实体(Independent)要有优势些。 8.地基土的分层问题 方法1:定义为一个part,然后partition分层赋材料属性,不需要设置接触。(超级赞!!!)

midas常见问题与解答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目录 MIDAS/Gen软件常见问题与解答 (1) 一、建模 (9) 问:对于satwe模型转换这块,需要注意的那些问题? (9) 问:DXF文件导入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9) 问:程序如何实现相似层,相同的楼层是否能修改一个就可以了? (9) 问:如果要考虑地下室的地基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请问弹簧刚度怎样确定? (10) 问:一柱托双梁时,采用主从节点约束时,在从节点上加荷载,程序能否自动考虑扭转? (10) 问:我想在程序中通过修改数据库中的材料特性值来定义一种材料,能否实现?..10问:不大明白“模型/材料和截面特征/截面特征系数”中设定参数,比如在“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等应该怎么设定? (10) 问:在建模中,设计的截面在MIDAS截面库中没有,请问对于不规则的截面输入有什么方法? (10) 问:在删除部分截面号后,如何对截面的号数进行重新编号,使其连续? (10) 问:如何施加偏心? (11) 问:剪力墙开洞后,定义的层是不是必须重新生成,且重新生成的层必须包含剪力墙开洞节点,否则不计算? (11) 问: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定义构件的初始材龄,其初始材龄的定义是什么,和材龄有何联系?再请问,混凝土湿重指的是浇筑时的重量,还是与自重的差值呢? (11) 问:计算时,一定需输入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和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程序才会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吗?若此项数据不填写,只定义施工阶段,程序是否计算收缩徐变及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11) 问:时间依存材料(抗压强度)输入时为何没有中国规范? (11) 问: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区别? (11) 问:定义板厚时,面内厚度与面外厚度是什么意思?程序计算自重时如何取值?.. 11问:Pushover的模型,在修改保存后,再次打开的时候报错,无法打开模型,原因是什么? (12) 问:单向板导荷时,发现荷载导到短边上了,为什么? (12) 问:弹性连接、节点弹性支承和一般弹性支承的区别是什么? (12) 问:如何定义非X,Y,Z轴方向的约束,比如在X-Z平面内,结点所受约束与X轴成45度? (12) 问:模型的第二个施工阶段想要模拟X向滑动铰支座,但是出来的位移特别大,感觉支座没有起作用。 (12) 问:用截面特性工具做的截面如何导入模型? (12) 问:当一个节点存在不同的刚性连接时,应该怎么处理? (1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一线教师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研修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特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满的成果。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盛了教学经验。详尽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完成了必修课24学时,选修课28课时,撰写研修日志20篇,上传个人资源3个,每月发表了研修反思,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并发起了6条话题,回复了6个话题,参与了互助研讨及特色活动,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共享资源微课程被推荐为优异,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2、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设计和技能作品2篇,参与小组磨课和课例研析回帖6次。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我勤劳地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上传的教学资源值得借用,方法行之有效、适合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数学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及思考。

midas常见问题汇总

Part I.部分使用说明 1. 定义移动荷载的步骤 l 在主菜单的荷载>移动荷载分析数据>车辆中选择标准车辆或自定义车辆。 l 对于人群移动荷载,按用户定义方式中的汽车类型中的车道荷载定义成线荷载加载(如将规范中的荷载0.5tonf/m**2乘以车道宽3m,输入1.5tonf/m)。定义人群移动荷载时,一定要输入Qm和Qq,并输入相同的值。集中荷载输入0。 l 布置车道或车道面(梁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板单元模型选择定义车道面),人群荷载的步行道也应定义为一个车道或车道面。 l 定义车辆组。该项为选项,仅用于不同车道允许加载不同车辆荷载的特殊情况中。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例如可将车道荷载定义为工况-1,车辆荷载定义为工况-2。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需要定义各车辆要加载的车道。例如: 用户定义了8个车道,其中4个为左侧偏载、4个为右侧偏载,此时可定义两个子荷载工况,并选择“单独”,表示分别单独计算,程序自动找出最大值。在定义子荷载工况时,如果在“可以加载的最少车道数”和“可以加载的最大车道数”中分别输入1和4,则表示分别计算1、2、3、4种横向车辆布置的情况(15种情况)。布置车辆选择车道时,不能包含前面定义的人群的步行道。 l 定义移动荷载工况时,如果有必要将人群移动荷载与车辆的移动荷载进行组合时,需要在定义移动荷载工况对话框中的子荷载工况中,分别定义人群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只能选择步道)和车辆的移动荷载子荷载工况,然后选择“组合”。 2. 关于移动荷载中车道和车道面的定义 l 当使用板单元建立模型时 a. 程序对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默认为做影响面分析,其他荷载(公路荷载和铁路荷载)做影响线分析。 b. 只能使用车道面定义车的行走路线。对于城市桥梁的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以外的荷载,输入的车道面宽度不起作用,按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加载在车道上。

问题分析与解决总结

问题的定义:就是当现状与标准,或预期的状态有了差距时,我们就说我们遇到了问题。 问题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 一、问题是什么: 1、确定问题真实性: (1)自己调查研究(眼见为实,以数据说话) (2)他人说法(多人打听说法跟接近事情原型) “真的吗,谁说的,我来看看怎么回事” 2、界定问题(5W1H):“事情目前是怎么一个状况”(给予目前事情定性) (1)什么时间(when)包括曾经及可能发生 (2)什么地方(where) (3)什么事(what)包括主语、谓语(方法)、宾语(对象)、环境(全面考虑事物所有的因素和优缺点) (4)什么原因(why)--(下一节内容) (5)什么程度(how)量化问题程度以及问题的严重性、紧急性、发展性(“为什么这个问题显得很重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什么也不做,会如何?”)(轻重缓急)

1、层别法:二、问题的原因:具体描述造成现象有差异造成现象未差异差异原因 时间 地点主语 方法 宾语 环境 程度 可能原因(可用假设)验证原因 证实未发生证实发生无法证实确定主因(用反正法)暂时对策永久对策 2、鱼骨图(使用创新思维能力): ,注意资料收集:根本问题不在一个层面(漏油)5WHY、3. 三、问题解决:(其他有直觉法、经验法、冷处理法) 1、明确决策目的(必须目标、愿望目标)(短期、长期)

(1)什么时间(when) (2)什么地方(where) (3)什么事(what)包括主语、谓语(方法)、宾语(对象)、环境(4)什么程度(how)量化问题程度 2、评估选择方案(创新能力)采用层别法和鱼骨图 3、评估决策风险:效益性、把握性、困难性 4、做出最终决策(权衡利弊)(制定标准和惩罚机制)

2020年个人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个人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2020年个人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xx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储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

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

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 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 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 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这学期的工作情况 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 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 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 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一是担任九年级共4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运 用及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三是学校相关文件资料的打印及各 项数据的录入、核算等。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 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 生习惯。

在远程教育管理方面,除及时认真地做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刻录外,配合教务处为教师运用资源做好配套服务,如多媒 体教室设备的调试、接收设备的维护、资源的浏览和整理等,同时 认真做好各项记载。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 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 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 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学校网站和个人教学博客,以利于同行间 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积累和总结,本学期我 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 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 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 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Midas常见问题

1、如何利用板单元建立变截面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模型?建立模型后如何输入预应力钢束? 使用板单元建立连续刚构(变截面的方法)可简单说明如下: 1)首先建立抛物线(变截面下翼缘) ; 2)使用单元扩展功能由直线扩展成板单元,扩展时选择投影,投影到上翼缘处。;3)在上翼缘处建立一直线梁(扩展过渡用),然后分别向横向中间及外悬挑边缘扩展成板单元; 4)使用单元镜像功能横向镜像另一半; 5) 为了观察方便,在单元命令中使用修改单元参数功能中的修改单元坐标轴选项,将板单元的单元坐标轴统一起来。在板单元或实体块单元上加预应力钢束的方法,目前设计人员普遍采用加虚拟桁架单元的方法,即用桁架单元模拟钢束,然后给桁架单元以一定的温降,从而达到加除应力的效果。温降的幅度要考虑预应力损失后的张力。这种方法不能真实模拟沿钢束长度方向的预应力损失量,但由于目前很多软件不能提供在板单元或块单元上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所以目前很多设计人员普遍在采用这种简化分析方法。 MIDAS目前正在开 发在板单元和块单元上加可以考虑六种预应力损失的钢束的模块,以满足用户分析与设计的要求。 2、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 的绞接? 可以在主梁之间隔一定间距用横向虚拟梁连接,并且将横向虚拟梁的两端的弯矩约束释放。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横向虚拟梁的刚度取值。可参考有关书籍,推荐 E.C.Hambly写的"Bridge deck behaviour",该书对梁格法有较为详尽的叙述。 3、如果梁与梁之间是通过翼板绞接,Midas/Civil应如何建模模拟梁翼板之间 的绞接?可否自己编辑截面形式 可以在定义截面对话框中点击"数值"表单,然后输入您自定义的截面的各种数据。您也可以在工具>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画出您的截面,然后生成一个截面名称,程序会计算出相应截面的特性值。您也可以从CAD中导入截面(比如单线条的箱型截面,然后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中赋予线宽代表板宽)。 4、如果截面形式在软件提供里找不到,自己可否编辑再插入变截面,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 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I、J等。也就是说全桥的单元截面都要用ACAD画出来再导入SFC,如果我划分的单元较小这样截面就很多很麻烦,SFC有没有提供象这种变截面的简单计算方法 目前MIDAS中的变截面组支持二次方程以下的小数点形式的变截面方程,如1.5次等。您可以先在SPC中定义控制位置的两个变截面,然后用变截面组的方式定义方程。然后再细分变截面组。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在变截面组中让用户可以输入方程的各系数。谢谢您的支持! >如果我设计的桥梁是变截面但满足某一方程F(x),且截面形式Midas/civil里没有,需通过SFC计算再填入A、I、J等。也就是说全桥的单元截面都要用ACAD画出来再导入SFC,如果我划分的单元较小这样截面就很多很麻烦,SFC有没有提供象这种变截面的简单计算方法 5.弯桥支座如何模拟?用FCM建模助手建立弯箱梁桥模型后,生成的是梁单元(类似平面杆系),请问在如何考虑横向的问题?(假如横向设置两个抗扭支座,分别计算每个支座的反力)?采用梁单元能否计算横向的内力和应力(例如扭距、横梁的横向弯距等)?提个建议,因建模后梁单元已赋予了箱型截面,横向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