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典型例题

光学典型例题
光学典型例题

图5 O A B P 图4 例1:已知水的折射率为34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则: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光从水

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为____。

例2: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2,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 .a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 .b 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

D .b 光的波长较大

例3: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

C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 .不变

例4:如图4,只含黄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 ,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内,被

分成两光束,OA 和OB 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射出,则:

A.O A为黄色,OB 为紫色

B.OA 为紫色,OB 为黄色

C.OA 为黄色,OB 为复色

D.OA 为紫色,OB 为复色

例5、如图5,一玻璃棱镜的横截面是等腰△abc ,其中ac 面是镀银的。现有一光线垂直于

ab 面入射,在棱镜内经过两次反射后垂直于bc 面射出。则 ( )

(A )∠a=30°∠b=75° (B )∠a=32°∠b=74°

(C )∠a=34°∠b=73° (D )∠a=36°∠b=72°

例6:一个大游泳池,池底是水平面,池水深1.2m ,有一直杆竖直立于池底,浸入水中部分

杆是全长的一半,当太阳光以与水平方向成37O 角射在水面上时,测得杆在池底的影长为2.5m ,求水的折射率.

例7、图中M 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离地面的距离可调节。甲、乙二人站在镜前,乙离镜的距离为甲离镜的距离的2倍,如图所示。二人略错开,以便甲能看到乙的像。以l 表示镜的长度,h

表示乙的身高,为使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像,l 的最小值为 ( ) A .h 43

B .h 21

C .h 31

D .h

例8: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解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

A .光束1转过15°

B .光束1转过30°

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

D .光束

2

转过的角度大于15°

图2

θ 1 θ

2 图11

图13 图14 例9、一九二三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其过程大致如下,选择两个距离已经精确测量过的山峰(距离为L ),在第一个山峰上装一个强光源S ,由

它发出的光经过狭缝射在八面镜的镜面1上,被反射到放在第二个山峰

的凹面镜B 上,再由凹面镜B 反射回第一个山峰,如果八面镜静止不动,

反射回来的光就在八面镜的另外一个面3上再次反射,经过望远镜, 进

入观测者的眼中。(如图所示) 如果八面镜在电动机带动下从静止开始由

慢到快转动, 当八面镜的转速为ω时,就可以在望远镜里重新看到光源

的像,那么光速等于 ( )

A 、8Lω/π

B 、4Lω/π

C 、16Lω/π

D 、32L ω/π

例10:如图10,玻璃立方体放在空气中,其折射率为1.50,平行光线从立方体的一面入射后投射到另一面,问:

(1)这条光线能否从这个侧面射出?(2)如果这条光线从这个侧面射出,那么玻璃的折射率应满足

什么条件?

例11:如图11,用透明材料做成一长方体形的光学器材,要求从上表面射入的光线可能从右侧面射出,那么所选的材料的折射率应满足

A.折射率必须大于2

B.折射率必须小于2

C.折射率可取大于1的任意值

D.无论折射率是多大都不可能

例12:一细束复色平行光中含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单色光,利用下列那些方法能将这三种

单色光分开

A.使该平行光斜射入厚平板玻璃后射出

B.使该平行光斜射向平面镜后反射

C.使该平行光斜射入三棱镜经两次折射后从另一边射出

D.使该平行光垂直于直角边射入全反射棱镜,从另一个直角边射出

例13:a 、b 两种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1所示,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

B .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b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C .a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 .如果改变入射角若a 光能发生全反射,b 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例14:在一次观察光的衍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根据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很小的不透明圆板

B .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C .很大的不透明圆板

D .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挡板

例15:为了观察到纳米级的微小结构,需要用到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B.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19

图21

C.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短,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D.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电子物质波的波长可以比可见光长,因此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

例16:登山运动员在登雪山时要注意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否则将会严重地损坏视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设计一种能大大减小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的眼镜。他选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为n =1.5,所要消除的紫外线的频率为8.1×1014Hz ,那么它设计的这种“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例17: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 A. t l x

V ??=λ B. t x l v ??=λ C. t x l v ??=λ D. x

t l v ??=λ

例18:下图是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用的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 1、S 2,

由S 1和S 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

长为λ,屏上的P 点到两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 处的亮条纹记

作第0号亮纹,由P 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1号亮纹,与1号

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则P 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设直线S 1P 1

的长度为γ1,S 2P 1的长度为γ2,则γ2-γ1等于( )

A λ5

B 10λ

C 20λ D40λ

例19:如图7左图是干涉法检查平面示意图,右图是得到的干涉图样,则干涉图中条纹弯曲处的凹凸情况是_________。(填“上凸”或“下凹”),当两平面间的夹角减小时,条

纹间的距离将变 。

例20:以下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B 无色肥皂液吹出的肥皂泡呈彩色是由于光照时发生了薄膜干涉

C 人们眯起眼睛看灯丝时看到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图样

D 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例21:如图21,OO'是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对称面与纸面的交线,在图内有两束与OO 1平行且距OO 1距离相等的单色光A 和,从玻璃砖射出后相交于OO '的上方的P 点,由此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

A 、在空气中,A 光的波长比

B 光的波长长

B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折射率大

C 、B 光光子的能量比A 光光子的能量大

D 、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比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

A B O C 图22 M N Q P 例22:有一块用折射率 n=2 的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弧AB 是半径为R 的圆弧,AC 与 BC 边垂直, 图中∠AOC = 60°,当一束宽度恰好等于AC 的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到AC 面上时,弧AB 部分的外表面只有一部分是明亮的,其明亮部分的弧长是________.

例23、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R ,直径MN ,一细束白光从Q 点垂直于直径MN 的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从玻璃砖的圆弧面射出后,打到光屏P 上,得到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已知QM = R /2。如果保持入射光线和屏的位置不变,只使半圆形玻璃砖沿直径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小于R /2,则有

A .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B .半圆形玻璃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C .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红光最先消失

D .半圆形玻璃砖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屏上紫光最先消失

例24: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

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 的球,球心O 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 ,水的折射率为n 。

(1)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内经一次反射后又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

(2)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射出水珠每一次偏转的角度。

例25: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60,90abc bac 。一平行细光束从O 点沿垂直于bc 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

A 、从ab 面射出

B 、从ac 面射出

C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

D 、从bc 面射出,且与bc 面垂直

例26: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 ,两者的AC 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 垂直于AB 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

A .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B .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 .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 .只能是4、

6

中的某一条

d

R O

应用光学习题解答13年

一、填空题 1、光学系统中物和像具有共轭关系的原因是 。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3、 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 、 ,当物像空间的介质的折射率给定后,对于一对给定的共轭面,可提出 种放大率的要求。 4、 理想光学系统中,与像方焦点共轭的物点是 。 5、物镜和目镜焦距分别为mm f 2'=物和mm f 25'=目的显微镜,光学筒长△= 4mm ,则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 ,目镜的视放大率为 。 6、 某物点发出的光经理想光学系统后对应的最后出射光束是会聚同心光束,则该物点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7、人眼的调节包含 调节和 调节。 8、复杂光学系统中设置场镜的目的是 。 9、要使公共垂面内的光线方向改变60度,则双平面镜夹角应为 度。 10、近轴条件下,折射率为1.4的厚为14mm 的平行玻璃板,其等效空气层厚度为 mm 。

11、设计反射棱镜时,应使其展开后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平行,目的 是。 12、有效地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是。 13、近轴情况下,在空气中看到水中鱼的表观深度要比实际深度。 一、填空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I0,其中,sinI0=n2/n1。 3、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轴向放大率;一 4、轴上无穷远的物点 5、-20;-2; 10 6、实 7、视度瞳孔 8、在不影响系统光学特性的的情况下改变成像光束的位置,使后面系统的通光口径不致过大。 9、30 10、10 11、保持系统的共轴性 12、提高数值孔径和减小波长

13、小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共轴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物空间、像空间? 答:光学系统以一条公共轴线通过系统各表面的曲率中心,该轴线称为光轴,这样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学系统。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空间,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空间。 2、如何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答:将系统中除孔径光阑以外的所有光阑对其前面所有的光学零件成像到物空间。这些像中,孔径对入瞳中心张角最小的一个像所对应的光阑即为光学系统的视场光阑。 3、共轴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主要有哪些? 答:像差主要有:球差、慧差(子午慧差、弧矢慧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主要有:轴向色差(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4、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答:视放大率| | 应大于1; 通过仪器后出射光束应为平行光束,即成像在无限远,使人眼相当观察无限远物体,处于自然放松无调节状态。 5、什么叫理想光学系统? 答:在物像空间均为均匀透明介质的条件下,物像空间符合“点对应点、直线

光学-经典高考题

光学 经典高考题 (全国卷1)20.某人手持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 m ,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A .5.5m B .5.0m C .4.5m D .4.0m 【答案】B 【解析】如图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由图中的三角形可得 0.4m 0.4m 6cm 眼睛距镜的距离眼睛距镜的距离 树到镜的距离镜高树高+=,即 0.4m 0.4m .06m 0+= L H 。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大,看到树所需镜面越小,同理有0.4m 6m 0.4m .05m 0++= L H ,以上两式解得L =29.6m ,H =4.5m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面镜的反射成像,能够正确转化为三角形求解。 (全国卷2)20.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 . 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 的传播速度 C . 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 . 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答案:AD 解析:由折射光路知,1光线的折射率大,频率大,波长小,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产生全反射的 临界角小,AD 对,B 错。sin sin i n r = ,在玻璃种传播的距离为cos d l r =,传播速度为c v n =,所以光的传播事件为sin 2sin sin cos sin 2l d i d i t v c r r c r ===,1光线的折射角小,所经历的时间长,C 错误。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综合。 (新课标卷)33.[物理——选修3-4] (1)(5分)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眼睛 树 的像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把光导纤维聚成束,使纤维在两端排列的相对位置一样,图像就可以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如图所示.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 ) A .光的全反射 B .光的衍射 C .光的干涉 D .光的折射 2.半径为R 的玻璃半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 ,两束平行单色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AOB =6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3,则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 点的距离为( ) A .3R B .2R C . 2R D .R 3.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 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 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 C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 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 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 B .

C.D. 5.两束不同频率的平行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a>)。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的频率比光束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比小 C.水对光束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的临界角比光束的临界角大 6.有一束波长为6×10-7m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则 A.介质的折射率是 2 B.这束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1.5×108m/s C.这束光的频率是5×1014Hz D.这束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30° 7.如图所示,O1O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B是关于O1O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是垂直于O1O2放置的光屏,沿O1O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玻璃体中,A光比B光的运动时间长 B.光电效应实验时,用A光比B光更容易发生 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频率高 D.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产生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8.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1. 如图所示,用厚度为d 、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 (n 1<n 2)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上下两缝,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 据, 则该介质的厚度为 [ ] (A) λ3 (B) 1 23n n -λ (C) λ2 (D) 1 22n n -λ 17.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厚度为d 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 再用一片厚度为d 2的透光云母片将下面一个缝挡住, 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n , d 1>d 2,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减小 (B) 条纹间距增大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18.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增大 (B)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 条纹间距减小 (D)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 下移动 26. 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1nm = 10-9m)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43. 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声波显著, 这是由于 [ ] (A) 光波是电磁波, 声波是机械波 (B) 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 (C) 光是有颜色的 (D) 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53. 在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方向稍微 平移,则 [ ] (A)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 (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 K S 1 L L x a E f

初中光学经典例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答案】A 【解析】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本选项正确.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本选项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 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A.实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这个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D 【解析】解:图示的像是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是虚像,根据虚像的形成过程可知,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综上分析,故选D 3.乙同学把刚买的矿泉水随手放在科学书上,发现“学”字变大(如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高中物理光学六类经典题型

光学六类经典题型 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光的本性两部分。几何光学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但近几年考试要求有所调整,对该部分的考查,以定性和半定量为主,更注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现象、物理情景分析能力的考查。有两点应引起重视:一是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光 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认识,二是作光路图问题。光的本性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难度不大,以识记、理解为主,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部分高考试题的特点。 根据多年对高考命题规律的研究,笔者总结了6类经典题型,以供读者参考。 1 光的直线传播 例1(2004年广西卷) 如图l所示,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 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 ① 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l所示,OM 为头顶影子到0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有 解式①、②得。因OM 与时间t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由图l可知,在时刻t,人影的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 SM=OM-OS ③ 由式①~③得 因此影长SM与时间t成正比,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 点评有关物影运动问题的分析方法:(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题设条件分别画出物和影在零时刻和任一时刻的情景图—光路图;(2)从运动物体(光源或障碍物)的运动状态入手,根据运动规律,写出物体的运动方程,即位移的表达式;(3)根据几何关系(如相似三角形)求出影子的位移表达式;(4)通过分析影子的位移表达式,确定影子的运动性质,求出影子运动的速度等物理量。

(完整版)物理光学练习题

物理光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1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2.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 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4.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5.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6.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 C.漫反射 D.光的折射 7.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8.如图2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A.远视凹透 B.远视凸透镜

光学典型例题

图5 O A B P 图4 例1:已知水的折射率为34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则: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光从水 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为____。 例2: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 、b 两束平行单色光,如图2,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大 B .a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 .b 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 D .b 光的波长较大 例3: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 C .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 .不变 例4:如图4,只含黄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 ,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内,被 分成两光束,OA 和OB 沿如图所示的方向射出,则: A.O A为黄色,OB 为紫色 B.OA 为紫色,OB 为黄色 C.OA 为黄色,OB 为复色 D.OA 为紫色,OB 为复色 例5、如图5,一玻璃棱镜的横截面是等腰△abc ,其中ac 面是镀银的。现有一光线垂直于 ab 面入射,在棱镜内经过两次反射后垂直于bc 面射出。则 ( ) (A )∠a=30°∠b=75° (B )∠a=32°∠b=74° (C )∠a=34°∠b=73° (D )∠a=36°∠b=72° 例6:一个大游泳池,池底是水平面,池水深1.2m ,有一直杆竖直立于池底,浸入水中部分 杆是全长的一半,当太阳光以与水平方向成37O 角射在水面上时,测得杆在池底的影长为2.5m ,求水的折射率. 例7、图中M 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离地面的距离可调节。甲、乙二人站在镜前,乙离镜的距离为甲离镜的距离的2倍,如图所示。二人略错开,以便甲能看到乙的像。以l 表示镜的长度,h 表示乙的身高,为使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像,l 的最小值为 ( ) A .h 43 B .h 21 C .h 31 D .h 例8:如图,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为3,入射解为45°(相应的折射角为24°),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垂直于图面的轴线顺时针转过15°,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 A .光束1转过15° B .光束1转过30° C .光束2转过的角度小于15° D .光束 2 转过的角度大于15° 图2

应用光学习题

应用光学习题. 第一章 : 几何光学基本原理 ( 理论学时: 4 学时 ) ?讨论题: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有什么区别它们研究什么内容 ?思考题:汽车驾驶室两侧和马路转弯处安装的反光镜为什么要做成凸面,而不做成平面 ?一束光由玻璃( n= )进入水( n= ),若以45 ° 角入射,试求折射角。 ?证明光线通过二表面平行的玻璃板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永远平行。 ?为了从坦克内部观察外界目标,需要在坦克壁上开一个孔。假定坦克壁厚为 200mm ,孔宽为 120mm ,在孔内部安装一块折射率为 n= 的玻璃,厚度与装甲厚度相同,问在允许观察者眼睛左右移动的条件下,能看到外界多大的角度范围 ?一个等边三角棱镜,若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对棱镜对称,出射光线对入射光线的偏转角为40 °,求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构成透镜的两表面的球心相互重合的透镜称为同心透镜,同心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还是会聚作用?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具有哪些成像性质 第二章 :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 ( 理论学时: 10 学时,实验学时: 2 学时 ) ?讨论题:对于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如果物平面倾斜于光轴,问其像的几何形状是否与物相似为什么 ?思考题:符合规则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应用光学要定义符合规则 ?有一放映机,使用一个凹面反光镜进行聚光照明,光源经过反光镜以后成像在投影物平面上。光源高为 10mm ,投影物高为 40mm ,要求光源像高等于物高,反光镜离投影物平面距离为 600mm ,求该反光镜的曲率半径等于多少 ?试用作图法求位于凹的反光镜前的物体所成的像。物体分别位于球心之外,球心和焦点之间,焦点和球面顶点之间三个不同的位置。 ?试用作图法对位于空气中的正透镜()分别对下列物距: 求像平面位置。

(完整版)光学中考经典试题.doc

任课教师学科物理授课时间 学生年级备注 教学内容:光学综合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光的传播 2、反射定律 3、投射与透镜 4、凸透镜成像 5、近视与远视矫正 二、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 三、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 教学过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2、如右图所示, A 为信号源, B 为接收器, A、B 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 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 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可见光B.红外线 C.次声波D.紫外线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 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女孩在平而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 章行驶的汽车照片, 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 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电影放映机原理相同 B.可以看出汽车此时是靠近摄像头 C.照片中车的外表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D.夜晚,为了帮助司机开车看清仪表,车内的灯应亮着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高考复习几何光学典型例题复习

十七、几何光学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 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光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r i n sin sin ) 光从一种介质 光的折射 棱镜(出射光线向底面偏折) 进入另一种介质 色散(白光色散后七种单色光) 定义及条件(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 临界角(C =arcsin n 1) 全反射棱镜(光线可以改变900、1800) 1、光的直线传播 ⑴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光过程是其他形式能(如电能、化学能、原子核能等)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⑵光线:研究光的传播时,用来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直线称光线。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而是对实际存在的一束很窄光束的几何抽象。 光束:是一束光,具有能量。有三种光束,即会聚光束,平行光束和发散光束。 ⑶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日食、月食等都是直线传播的例证。 ⑷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 /s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⑸影:光线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后面所形成的暗区称为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内只能看到部分光源发出的光。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能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本影;若不是点光源,则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同时形成本影和半影。 影的大小决定于点光源、物体和光屏的相对位置。 如图A 所示,在光屏AB 上,BC 部分所有光线都照射不到叫做本影,在AB 、CD 区域部分光线照射不到叫做半影。 A B 如图B 所示,地球表面上月球的本影区域可 以看到日全食,在地球上月球的半影区域,可 以看到日偏食。如图C 所示,如地球与月亮距 离足够远,在A 区可看到日环食. C 例题:如图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vt ,竖直位移是h =21gt 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题: 古希腊某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 在北半球A 城阳光与铅直方向成7.50角下射.而在 A 城正南方,与A 城地面距离为L 的B 城 ,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射到地球的太 阳光可视为平行光,如图所示.据此他估算出了地球的半径.试写出 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 = . 解析:太阳光平行射向地球,在B 城阳光恰好沿铅直方向下射,所以,由题意可知过AB 两地的地球半径间的夹角是 7.50,即AB 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就是7.50。如图所示,A 、B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辨析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辨析 1.用照相机照相时,在拍摄进景和远景时,有什么区别? 答:物距均大于二倍焦距(因为照相机常常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像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则像距越近,物距越近则像距越小,所以拍摄近景时,物距小,像距较大,成的像也较大,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前伸;拍摄远景时,物距大,像距较小,成的像也较小,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后缩. 2。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凸透镜(convex lens)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 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符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越短。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

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物距范围成像性质像距范围 u 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 u=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 fu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 2f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u<v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1/v=1/f 物在焦点不成像,二倍焦距倒同样. 大于二焦倒立小,焦外二内幻灯放. 物体放在焦点内,对侧看见大虚像. 像若能够呈屏上,一定倒立是实像. (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光学中考经典试题

教学内容:光学综合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光的传播 2、反射定律 3、投射与透镜 4、凸透镜成像 5、近视与远视矫正 二、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 三、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 教学过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 B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2、如右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 、B 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 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可见光 B .红外线 C .次声波 D .紫外线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 .电视遥控器 B .医用“B 超”机 C .验钞机 D .夜视仪 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女孩在平而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 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 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电影放映机原理相同 B.可以看出汽车此时是靠近摄像头 C.照片中车的外表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D.夜晚,为了帮助司机开车看清仪表,车内的灯应亮着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C.在太阳光下我们看到红色的玫瑰花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发出红外线实现电视机遥控的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潭清疑水浅”与“池水映明月”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C.初三学生李凡照毕业照时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高中物理光学部分习题

高中物理光学试题 1.选择题 1.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地测出了光速,其过程大致如下, 选择两个距离已经精确测量过的山峰(距离为L),在第一个山峰上装一个强光源S,由它发出的光经过狭缝射在八面镜的镜面1上,被反射到放在第二个山峰的凹面镜B 上,再由凹面镜B反射回第一个山峰,如果八面镜静止不动,反射回来的光就在八面镜的另外一个面3上再次反射,经过望远镜,进入观测者的眼中.如图所示,如果八面镜在电动机带动下从静止开始由慢到快转动,当八面镜的转速为ω时,就可以在望远镜里重新看到光源的像,那么光速等于() A.4Lω π B. 8Lω π C. 16Lω π D. 32Lω π 答案:B 2.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人的眼睛位于坐标为(3,0)的点,一个平面镜镜面向下, 左右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2,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原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它运动到哪个区域内时,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像做什么运动?() A.0~-7区间,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B.-3~一7区间,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 C.-3~-7区间,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 D.-3~-∞区间,沿x轴正方向加速运动 答案:B 3.设大气层为均匀介质,当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时,则有大气层与没有大气层时,太阳 光被盖地球的面积相比()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4.“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彩虹的产生原因是光的色散,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 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彩虹的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折射出的单色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光光子能量大于b光光子能量 B.在水珠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研究生复试光学经典问题

1. 2.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物理意义?什么是内光电效应?什么是外光电效应?什么是红移现象? 答:E k =hν –W(v是频率,w是溢出功) 物理意义: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大于逸出功W,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 指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所以如果用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Ek =hν - W (其中,h表示普朗克常量,ν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即: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逸出功)+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是光电效应的一种,主要由于光量子作用,引发物质电化学性质变化。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 外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物质吸收光子并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行为。当金属表面在特定的光辐照作用下,金属会吸收光子并发射电子,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的波长需小于某一临界值(相等于光的频率高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其临界值即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临界值取决于金属材料,而发射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波长而非光的强度,这一点无法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还有一点与光的波动性相矛盾,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按波动性理论,如果入射光较弱,照射的时间要长一些,金属中的电子才能积累住足够的能量,飞出金属表面。可事实是,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电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正确的解释是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严格规定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这种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及波粒二象性起了根本性的作用。 红移:所谓红移,最初是针对机械波而言的,即一个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着的物体离的越远发出的声音越浑厚(波长比较长),相反离的越近发出的声音越尖细(波长比较短) 蓝移:蓝移(blue shift)也称蓝位移,与红移相对。在光化学中,蓝移也非正式地指浅色效应。 蓝移是一个移动的发射源在向观测者接近时,所发射的电磁波(例如光波)频率会向电磁频谱的蓝色端移动(也就是波长缩短)的现象。 这种波长改变的现象在相互间有移动现象的参考坐标系中就是一般所说的多普勒位移或是多普勒效应。 3,当两个物点刚能分辨时,其对透镜中心的张角成最小分辨角,由上图可知,它正好与艾里斑对透镜中心的张角相等,即有对某种光学仪器而言,一个物点通过其成的象斑应越小,其分辨率才越高,因此对挂 股俄一起的分辨率定义为最小分辨角的倒数,即有。为提高分辨率,可怎么控制。 答:按几何光学,物体上的一个发光点经透镜成像后得到的应是一个几何像点。而由于光的波动性,一个物点经透镜后在象平面上得到的是一个一几何像点像点为中心的衍斑。如果另一个物点也经过这个透镜成像,则在像平面上产生另一个衍射圆斑。当两个物点相距较远时,两个像斑也相距较远,此时物点是可以分辨的,若两个物点相距很近,以致两个象斑重叠而混为一体,此时两个物点就不能再分辨了。什么情况下两个像斑刚好能被分辨呢?瑞利提出了一个判据:当一个艾里斑的边缘与另一个艾里斑的中心正好重合时,此时对应的两个物点刚好能被人眼或光学仪器所分辨,这个判据称为瑞利判据。 为提高分辨率,可减小波长,增大D(出瞳直径),可浸入油浸,增大数值孔径.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3)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几何光学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 1.已知单色光a的频率低于单色光b的频率,则() A.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单色光a的偏折程度小 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单色光a的临界角小 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用单色光a照射时相邻亮纹间距小 D.照射同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单色光a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2.如图所示,一细束平行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比较a、b、c三束光,可知() A.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最大 B.当它们在玻璃中传播时,c光的速度最大 C.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 D.若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c光照射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3.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4.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若不考试原入射光在bc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 5.两束不同频率的平行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

(a>)。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的频率比光束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比小 C.水对光束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的临界角比光束的临界角大 6.一束单色光由玻璃斜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一定变长 B.频率一定变小 C.传播速度一定变小 D.一定发生全反射现象 7.有一束波长为6×10-7m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则 A.介质的折射率是 2 B.这束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1.5×108m/s C.这束光的频率是5×1014Hz D.这束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30° 8.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射向空气,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较小 B.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 C.b光的光子能量较小 D.b光在该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9.如图所示,为观察门外情况,居家防盗门一般都会在门上开一小圆孔.假定门的厚度为a=8cm,孔的直径为d=6cm,孔内安装一块折射率n=1.44的玻璃,厚度可]的厚度相同,已知sin37°=0.6,cos37°=0.8.则

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精选

初中物理-光学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通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某个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那么蜡烛位于此凸透镜的 A.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 3.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海市蜃楼”奇观 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5.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6.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7.在下面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得折射现象得是 A.小孔成像B.用放大镜看地图 C.天鹅在水中形成倒影D.在潜望镜中观察倒景物 9.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从高空飞机上拍摄到的画面,若用一镜头焦距为60mm的相机在高空拍照,此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20mm B.恰为6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初中物理光学典型例题拓展提升(教案)

光学典型例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一束入射光线沿着跟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 点.现将平面镜绕过O 点且垂于纸面的轴转过θ角,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θ+α) B.2(θ-α) C.2(α-θ) D.2θ 解:由题意知,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过O 点作法线可知,此时入射角为α,现将平面镜绕过 O 点且垂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过θ角,则入射角为α+θ,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α+θ,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θ+α). 当将平面镜绕过O 点且垂于纸面的轴逆时针转过θ角,则入射角为α-θ或θ-α,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α-θ或θ-α,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α-θ)或2(θ-α). 故选ABC . 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 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 发出的所有光线中( ) A .只有一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B .只有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C .有两条以上的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 D .以上情况由S 所处的位置决定 解:分别作光源S 在两个平面镜中的像点S1,S2,连接S1、S2,分别于两个平面镜相交与两点A 、B ,即为入射点或反射点,连接SA 、SB 、AB , 则只有SA 、SB 这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 点,如图所示: 故选B. 3.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A .灯是白色,桌面是绿色 B .灯和桌面都是绿色 C .灯是绿色,桌面是白色 D .灯是蓝色,桌面是黄色

应用光学试题及答案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命 题 专 用 纸 (首页) 2005-2006学年第 二 学期 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 A 课程号: 共 2 页 第 1 页 专业年级__物理学2003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考生填写)_______年____月__日 分数_________ 一.简答题(15分)(写在答卷纸上) 1.(5分)物理光学研究什么内容?几何光学研究什么内容? 2.(5分)什么是场镜?场镜的作用是什么(要求写出两种作用)? 3.(5分)写出轴外点的五种单色像差的名称。 二.作图题(15分)(画在试卷上) 4.(5分)已知焦点F 和F ’和节点J 和J ’(见图2),求物方主点H 和像方主点H ’ 。 5.(10分)应用达夫棱镜的周视瞄准仪示意图(见图1),分别标出A 、B 、C 、D 点光的坐标方向。 J F ’ F J ’ 图2 z y x A B C D 图1

授课教师 李颖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 签字李颖 院系负责人 签字 年月日 注:请命题人标明每道考题的考分值。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名称: 应用光学课程号:共 2 页第 2 页

三.计算题(70分) 6.(10分)某被照明目标,其反射率为ρ=,在该目标前15m距离处有一200W的照明灯,各向均匀发光,光视效能(发光效率)为30lm/W,被照明面法线方向与照明方向的夹角为0度。 求:(1)该照明灯的总光通量;(2)被照明目标处的光照度;(3)该目标视为全扩散表面时的光亮度。 7.(10分)显微镜目镜视角放大率为Γe=10,物镜垂轴放大率为β=-2,NA=,物镜共轭距为180mm,物镜框为孔径光阑,求:(1)显微镜总放大率,总焦距。(2)求出瞳的位置和大小。8.(15分)一个空间探测系统(可视为薄透镜),其相对孔径为1:,要求将10km处直径为2m的物体成像在1/2英寸的探测器靶面上,物体所成像在探测器靶面上为内接圆,问此系统的焦距应该为多少?口径为多少?所对应的最大物方视场角是多少?(一英寸等于毫米,探测器靶面长与宽之比为4:3) 9.(10分)有一个薄透镜组,焦距为100mm,通过口径为20mm,利用它使无限远物体成像,像的直径为10mm,在距离透镜组50mm处加入一个五角棱镜(棱镜的玻璃折射率为,透镜展开长度为L=,D为棱镜第一面上的通光口径),求棱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的口径,通过棱镜后的像面位置。 10.(15分,A、B任选) A.有一个焦距为50mm的放大镜,直径D=40mm,人眼(指瞳孔)离放大镜20mm来观看位于物方焦平面上的物体,瞳孔直径为4mm。求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的位置和大小,并求系统无渐晕时的线视场范围。 B.有一开普勒望远镜,视放大率Γ=8,物方视场角2ω=8?,出瞳直径为6mm,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为180mm,假定孔径光阑与物镜框重合,系统无渐晕,求(1)物镜焦距,目镜焦距;(2)物镜口径和目镜口径;(3)出瞳距离。 11.(10分,要求用矩阵法求解)有一个正薄透镜焦距为8cm,位于另一个焦距为-12cm的负薄透镜左边6cm处,假如物高3cm,位于正透镜左边的24cm处,求像的位置和大小。 四.附加题(10分) 12.谈谈你对《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