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

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6 是1。

(2)7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

1。 (3)18个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2

1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 )

( )=( )

4、( )÷( )=5

3=10) (=) (21=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是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8 2412 60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

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某商店有3

种数量相同的冰激淋,星期六的销售情况如下。

售出73 售出52 售出3

1 如果这个商店要进货,应该多进哪种冰激淋?为什么?

3、旅游公司计划买两辆车,比较一下,哪辆车更贵?请写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4、把20块共重2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多少千克的巧克力?每人分得全部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10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后,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附加题(10分)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5厘米,宽是30厘米。把这个长方形剪成尽可能大的同样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这样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62页 【课程标准摘录】 1.进一步认识分数。 2.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图1和图2,认识到分数产生的条件和必要性 2、认识单位“1”的丰富含义,知道单位“1”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能表示一些物体,并且会根据一句话判断单位“1”。 3、能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来解释一个具体分数的意义; 4.能结合创造分数的过程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能力目标: 5.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四个苹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图1学生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图2学生更加明白分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平均分的过程,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结合图2,说明单位“1”还可以是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再结合“做一做”,学生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使单位“1”的概念广泛化。接着通过老师讲解理解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后通过练习举例,学生更加了解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学生对折)和练习法 【评价方案】 1.通过评价样题和练习十第二题第三题完成目标2、3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4 【教学流程】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教师:我们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但是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结果往往不是整数,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人教版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2、你准备怎么拿?发现什么问题?都是,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1 2 1 ( )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我很棒!关键要多思 考,还要细心!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19 分) 1、填一填。 1 1 (1)5 个 是( ),( )个 是 1。 5 6 7 (2) 里面有( )个 , 2 里面有( )个 。 8 8 3 3 1 (3)18 个 是( )。 9 2、考考你。 1 (1)6 枝铅笔的 是( )支,10 铅笔的 是 4 支铅笔。 3 ( ) 1 (2)一盘苹果的 是 4 个,2 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10 5 ” 5 10 18 9 5 6 1 ( ) 20 5 9 12 3 ( ) 21 ( ) 4、( )÷( )= = = = 100 5、25 和 30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10 分) 2 4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 ,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 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 11 和 12 的最小 公倍数就是 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12 6 4、 的最简分数是 。( ) 5、分母是 10 的真分数共有 10 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 36 分) 1、在( )里填上“>”、“<”或“=”。(6 分) () 3 4 3 8 8 11 16 4 ( )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 分) 4 5 12 16 8 40 12 24 100 130 60 131 5 7 3、把 和 都写成分母是 36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 分) 4、写出与 3 5 相等的三个分数。(6 分) ( )( ) ( )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标签:教案分类: 2016--2017学年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 ●倍数与因数 ●分数的再认识 ●通分、约分 ●分数大小比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 ●分数加减法的混合应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等。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 由于分数加减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运算,它与整数的加减法相比,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与掌握运算的方法上要困难得多,所以,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一比较突出的困难,本单元教材中编写中呈现如下特点: 1.以直观操作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折纸”这一课时中,教材安排了学生开展折纸的活动,通过形象地折纸材料,提出两个小朋友所用材料是几分之几的问题。随后,教材安排了一组对两部分进行拼图的活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部分是如何合起来的,也使他们知道其结果的图像结构。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陈述数字符号运算的过程。由于学生有了直观的图像结构,因此,当他们进入数字符号运算时,就能较容易理解先通分,后运算的道理。同样,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虽然教材是直接呈现了数字符号的计算方法,但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安排的。当然,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掌握几分之一的读写和组成。 2、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生:2个。 2、(课件出示2个桔子和2个小朋友)有2瓶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瓶水呢? 生:1瓶。 师: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他叫做什么分法? 生:平均分。(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礼物? 生:有一个月饼 3、(课件出示一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能分吗?你准备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1)看看老师分的。(出示:没有平均分的月饼)你们准备怎么分? (2)生:一半。 师:一半用我们能用以前学的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3)生:2 1 师:有同学听说过吗?像1/2的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分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2 1 1、认识2 1 (1)请同学们仔细看把月饼分成几份?这一半正好是其中的1份?(出示: 21)个别读、齐读21。 (2)仔细的同学你们发现刚才老师书写21的顺序吗?伸出你的右手在空中我们一起来写下吧。(板书:2 1) (3)你们能在这个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出示:生指出的另一个二分之一) 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实每一份都是月饼的 21。(板书:每份是它的21)。 (4)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 2、折纸活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优质课教案_20.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本单元是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 一定的控制,只出现了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教材提供了一些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显示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含义,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 简单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稍复杂的几分之几,并知道简单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本节课注 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逐步加深学生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理解。 [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本节课继续认识分数,教 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教材例1用分数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 示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色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然后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个小小正方形,用剪刀剪开,涂色的部分是这 4 个小正方形中的 1 个,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这样做是使学生感知到一个正方形是一个整体,由 4 个小正方形组合在 一起的图形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接着教材又呈现了把 6 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的集合图,其中的1 份是 2 个,这 1 份是总数的三分之一, 2 份是总数的三分之二。这里的每份数与每份在整体里 的关系不再是同一个数,这是认识分数的难点。接着教材的“做一做”,让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 继续体会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 学情分析 ] 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几),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积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 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程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 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 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 作单位“ 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 通过不同类型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 位“ 1”的概念。重点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积分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分数》优秀教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89-P91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白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以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分数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导课】: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说起学习数学,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会数数了,你知道哪些数字呢? 生:1、2、3、4、5。 师:很好,谁还知道? 生:6、7、8、9、10。

师:那生活中遇到的数量是不是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分一分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自主合作,学习新知 1 (一)认识 2 师:说到分一分,在数学上,有个分法很公平,叫?生:平均分(课件出示9块蛋糕) 大耳朵图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抢答:9块蛋糕,平均分分给3人,每人几块? 生:9÷3=3(块),板书:9÷3=3(块) 师:图图悄悄告诉妈妈,今天他不想吃蛋糕了。那如果9块蛋糕,平均分分给2人,该怎么分呢? 生:四块半。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汇报:9÷2=4(块)……1(块),余下的平均分成2小块。 师:对他们的回答,你有什么意见? 师:原来我们计算时,9块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4块,剩1块就剩着了,今天我们就把剩下的这一块继续平均分下去,可以吗? 师:像这样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生:每人分得一半。 师:(板书一半)手指一下蛋糕的一半在哪里?这是蛋糕的一半吗?这是它的一半吗?老师明白了,像这样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边说边展示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在小学阶段,分数的学习是个难点,很多孩子对分数的意义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只是停留在记忆、套用的层面上,所以遇到稍微灵活的题目,孩子就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老师要从分数的本质设计教学——分数其实和整数一样,都是通过单位的计量得到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者很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这节课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单位“1”,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本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2.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到数的体系中来认识 3.在学生反复经历感知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单位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认识 1.温故知新 (1)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2)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 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师:有问题要问吗?生无语。 师:老师有疑惑:(1)每份不到1个苹果,用来表示,可 是(2)每份是2个苹果,怎么也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这里8个苹果是一个整体,每份2个不到1个整体。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里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2个 当然不够1个整体了,也就用表示了。 师:现在你对的认识是不是更深刻了,你能说一说在这 里的含义吗?试试看! 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强调:把谁看成一个整体,谁 是谁的。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节课就直接从分一个苹果入手,再到分8个苹果,每一份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得出“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结论。 2.提升经验 师:如果把8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2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2000个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500个,是这些苹果的。 师:如果是一堆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 师:从分1个、8个到80个、2000个、一堆,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3、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记号笔、一袋学具(4张长方形纸;2张正方形纸; 1张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为你和你的同桌准备了一袋学具,下面就请你们两个人把学具袋里的纸片分一分,要求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分学具,重点关注:两个人如何分一个圆片)。 2、集体反馈。 教师追问:这“半张”圆片,你们又是怎么分的呢。(请学生上来动手对折一张圆片,并挂在黑板上) 师:看来大家的都是这样分的。分到的两张正方形纸片,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而“半张”圆片还能用我们以前所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不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数——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教师明确:为了准确地表示出半个,数学家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分数, 我们在书写:要先写中间的“—”(表示平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就表示半个。 2、师:现在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来写一写、读一读这个分数,好吗?(全班伸出手指头,边写边说)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实录

《分数的再认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同学们,你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1:我们的祖先真聪明,那么早都发明了分数。 师:你知道1/2表示什么意义吗?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2. 师:说的不错,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一:拿铅笔 1、拿铅笔: 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 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多吧。 生2:我认为不一样多。要看全部的枝数。 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组1: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2枝。 组2:我们把总枝数除以2,拿出了一半是4枝。 2、提出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发现拿的都是1/2,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师: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生: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师:大家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2020年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人教版](word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检测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 5 是( ),( )个 1 6 是1。 (2) 7 8 里面有( )个 8 1, 3 2 2里面有( )个 3 1。 (3)18个 9 1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 1 3 是( )支,10铅笔的 ) (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 2 1 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4、( )÷( )= 5 3 = 10 ) ( = ) ( 21 = 100 )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我很棒!关键要多思 考,还要细心!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小贝说自己吃了一块蛋糕的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8 2412 60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人教版三上《认识分数》WORD版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第7单元 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上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感知实践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情背景: 1、该年龄段学生已充分认识与理解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个别学生已在生活和实践中找到了分数。这都为本课新知识的认识提供了基础。 2、该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也为本课在对新知的意义表述上提供了基础。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这一,能结合图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剪、涂与数学语言表达以及观察比较等的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数学数感。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几分之一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图片(饮料、蛋糕、比萨)、磁扣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双胞胎兄弟淘淘和笑笑的妈妈准备带兄弟俩到北海公园玩。你们猜猜他们的妈妈会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什么?(生:略) 师:妈妈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了4瓶饮料、2块蛋糕、1个比萨饼(相机出示图片)。请你们帮助兄弟想想,该如何分合理呢? 生:饮料各人2瓶,蛋糕各人一块,比萨饼各人一小块(一个饼分成相等的两份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道不清、说不明)。 师(故意激疑):是不是这样分(教师出示手中一大、一小图片)? 生(激动地):不对,这样的两份不一样多……[小学教学设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761150.html,更多数学实录]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建立1/2的数学模型。 师:孩子们,能否用手中的圆纸片当成是“比萨饼”动手折一折,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老师,我是把“比萨饼”对折(边说边比划),分成相同的两份。 生2:每人分到的也就是“比萨饼”的一半。 …… 师:那也叫什么分,能否给它起个名称?(生:同样多、平均分)孩子,你真了不起,分的同样多我们把它叫着“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用什么数来表示一半呢?你会写吗? 生:0.5表示一半。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妈妈告诉的,一元的一半是0.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