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一章胸骨和肋骨课件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胸骨和肋骨课件

一、胸骨

胸骨是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胸廓的顶部。它由一块扁平的骨头组成,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个部分。在解剖学上,胸骨在胸廓中的位置对于一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肋骨

肋骨是构成胸廓的主要骨骼之一,共有12根肋骨组成,它们从脊柱和胸骨向前延伸,呈弓状环绕胸部,形成肋骨笼。每个肋骨都在体表可以轻易地触及,对于一些涉及胸部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三、胸骨和肋骨的生理结构

胸骨和肋骨的结合形成了胸廓,为保护胸腔内的内脏提供了保护。同时,胸廓的形状和结构也影响了呼吸运动的方式和过程。肋骨的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形成了连接胸壁和内部胸廓的肋间关节,从而实现了呼吸时胸廓的扩张和收缩。

四、应用和教学价值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胸骨和肋骨》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教学价值。首先,它为医学基础课程中的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其次,通过对胸骨和肋骨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理解。此外,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胸骨和肋骨的解剖结构是完成基本医学实践和操作(如胸腔穿刺、胸腔引流等)的重要前提。

总的来说,《系统解剖学第一章:胸骨和肋骨》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章节,它不仅为医学基础课程提供了必要的解剖学知识,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基础支持。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胸骨和肋骨的解剖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解剖学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为患者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剖学基础第三版课件

系统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运动系统:名词解释 1.喉软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喉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2.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的管状结构称椎管,容纳脊髓 3.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4.椎间孔: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骶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岬),参与界线的组成。 6.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 7.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中份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经过。

10.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11.关节囊:附着关节面的周缘封闭关节腔的结缔组织其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12.椎间盘: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有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椎间盘具有缓冲作用,并使脊柱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13.骨连结:骨和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骨连结,按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4.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骨盆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 15.界线:是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6.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接,使足底形成凸向上的弓。 1.筋膜:肌的辅助装置,分为浅、深筋膜两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构成。深筋膜在浅筋膜深方,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神经等。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系统解剖学讲稿

人体解剖学 讲 稿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主要阐明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其毗邻关系。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巨视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包括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按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某一局部,描述人体器官、结构的配布位置关系和结构层次等,称局部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微细结构的科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借助显微镜观察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微细结构的科学,称组织学。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胚胎学。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称器官,如肝、肾、心、肺等。多个器官共同完成某一生理功能而联结成为系统。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系统和神经系统。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各系统彼此联络,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四、人体解剖学常用术语 为了正确地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使用统一的标准姿势和描述术语,为此确定一些轴、面和方位名词。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和后,近腹侧面者为前;近背侧面者为后。 内和外,是对空腔器官而言,近腔者为内,离腔者为外。 内侧和外侧,是以躯干正中矢状面为准,即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近侧和远侧,在四肢,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远者为远侧。 浅和深,以体表为准,近体表者为浅,远体表者为深。 (三)轴与面 按解剖学姿势设置了相互垂直的3个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根据上述的3个轴,设置了相互垂直的3个面,即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 1.轴 (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与垂直轴成直角相交。 (3)冠状轴:或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上述两轴垂直相交。 2.面 (1)矢状面:是从前后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若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相等的矢状面,即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是从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是指与地面平行,与上述两面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则以器官自身的长轴为准,与其长轴平行的切面称纵切面,与其长轴垂直的切面称横切面。 第一、二、三章运动系统 一、骨学 (一)总论 1.数目:成人全身骨共有206块。 2.形态分类 (1)长骨:呈圆柱形或三棱形,有一体两端,如肱骨、股骨。 (2)短骨:似立方体形,如腕骨、跗骨。 (3)扁骨:呈板状,如颅盖诸骨、胸骨。 (4)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颅骨诸骨等。 3.基本构造 (1)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耐压性强, 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由骨小梁构成,结构疏松,位于骨的内部。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教程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课程中文名称:系统解剖学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ic Anatomy 实验学时:60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曾志成主编,《系统解剖学》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9. 2.任同明,付升旗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 实验一骨总论、躯干骨 实验目标 1.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生发育过程中如何增长和增粗。 2.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 3.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部。掌握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4. 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及肋弓和剑突的位置。 5.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骶岬、骶角。 实验材料 1、人体骨架标本 2、躯干骨标本 3.纵行剖开的长骨标本,示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实验方法 1.观察骨骼标本时,应对照书本上插图,准确地将其放在解剖方位上;即分清其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因为文字描述是以解剖学方位为基础进行描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若遇有疑难问题,请以完整骨架作为参照。 2.各重要骨性标志需在活体摸认。 3.实习完毕后必须把标本整理好,发现散失和损坏者,应向任课老师报告。 实验内容 躯干骨(51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24块 骨总论 1.骨的形态 在版装固定的骨上辨认,长骨呈长管状,长径大于横径,且有中空的骨髓腔存在;短骨呈立方体,较规则;不规则骨的突起较多;扁骨呈板状,内、外均为密质骨。 2.骨的构造 在新鲜动物长骨上观察,骨外膜较厚,位于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理解骨膜的作用。骨髓腔居长骨体内,含黄骨髓。骨密质较坚硬,位于外表面,尤其是长骨干;骨松质呈疏松状,位于长骨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多含红骨髓,在长骨干与两端骺的结合处寻找骺软骨或骺线,理解其发生及作用。 3.骨的理化性质 用手指捻捏锻烧骨,极易破碎,借此理解无机质的特性;取出脱钙骨,观察其外形未见改变,如用手触摸、扭转此肋骨,发现可打结,说明了有机质的弹性和韧性。 躯干骨 1.椎骨 (1)椎骨的一般结构:取胸椎标本观察。 解剖方位确定:解剖学形态结构和结构之间关系的描叙通常依据解剖学方位。确定手中所持标本的解剖学方位。胸椎解剖学方位的确定依据是;大的圆柱体结构为椎体,其放置朝

系统解剖学大纲

绪论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颅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二、躯干骨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1.骨总论 1.1骨的分类: 长骨(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表面有1~2个滋养孔,供血管出入,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 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骨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短骨(如腕骨和跗骨,较灵活) 骨 扁骨(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位于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 1.2骨的构造: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特例:卢盖骨表层 为骨密质,分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 薄而松脆。二板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骨质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 重塑骨的功能。) 骨骨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骨膜固着于骨面。) 红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骨骺内终 生都是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骨髓 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 区分概念:骨膜与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人体骨骼 脑颅骨 颅骨 面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人体骨骼 (成人206块)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顶骨、蝶骨、枕骨 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棘突1个 横突1对 关节突2对 24块椎骨 1块骶骨 1块尾骨 1块胸骨 12对肋 1个椎体 1对椎弓 7个凸起 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腕骨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下肢带骨(盆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跗骨口诀: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骨在外。

《人体解剖学》第1~2章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第1~2章 绪论 ☞知识梳理 一、人体解剖学的概念: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科学。 二、解剖学分科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等。 三、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二)方位术语: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尺侧和桡侧、胫侧和腓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 (三)轴:3轴——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 (四)面:3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注】 1.手背向前✘ 2.左右前后冠状面。 前后左右矢状面。 水平上下横切面。 正矢有关内外侧。 第1章骨学 ☞知识梳理

第一节概述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全身206块 1按部位分颅骨(29)、躯干骨(51)、四肢骨(上肢骨64、下肢骨62) (填空)2.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4种。 注椎骨属于不规则骨,指骨属于长骨,肋骨属于扁骨, 二、骨的构造 ①骨膜(骨外膜、骨内膜) ②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储存脂肪) 在长骨的两端胎儿和幼儿体内全是红骨髓 第二节躯干骨 躯干骨的组成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12对。 一、椎骨 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一)椎骨的一般形态 (填空)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二者围成椎孔,连成椎管。 椎弓上有7个突起:即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有横突孔,椎体小、椎孔大,棘突短而分叉(C2~6)。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骨学

第一章骨学 【一】总论 1,骨学总论:成人有206块骨(小儿更多)。 按照部位分为:①中轴骨颅骨 躯干骨 ②附肢骨(上肢骨和下肢骨) 按照形态可分为: ①长骨(肱骨,指骨):“一体两端”,体为骨干,端为骨骺。骨干与骨骺融合处为干骺端。这部分是幼年时软骨骨化与骨干融合,遗留的痕迹成为骺线。 ②短骨(腕骨,跗骨) ③扁骨(肋骨) ④不规则骨 骨的形态描述—— ①突起:棘,结节,粗隆,髁等。 ②凹陷:窝,压迹,切迹。 ③空腔:管,窦,孔,裂,小房 2,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 ①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由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位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干。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和长骨的两端,质地致密。 ②骨膜:除关节面,骨表面都附有骨膜,对骨的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③骨髓: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幼年时均为红骨髓,五岁以后,红骨髓渐渐被脂肪组织(黄骨髓)取代。在受伤后,黄骨髓可以部分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 1,椎骨总述:共有24块椎骨。分别是颈椎7,胸椎12,腰椎5。外加骶骨(5块骶椎),尾骨(3~4块尾椎)共计26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 ①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寰椎没有椎体。 ②椎弓:是弓形骨板。椎弓和椎体围成的孔称为锥孔。 ③椎弓根:椎体与椎弓的连接部分,其上下缘分别称椎上、椎下切迹。 ④椎弓板:椎弓根向后扩展变宽形成。 ⑤椎弓发出的7个突起: (1)棘突:一个,椎弓后面伸向后下方的突起。 (2)横突:一对,在棘突两侧。 (3)关节突:两对,在椎弓根和椎弓板结合处分别形成上、下方突起(一侧),共两对。 2,胸椎 胸椎特点:①有肋凹以及横突肋凹(形成肋椎关节) ②棘突长,斜向后下方。 在椎体两侧面后份的上缘和下缘有半圆形浅凹,称为上、下肋凹(合称为椎体肋凹)。 椎体肋凹与肋头相关节形成肋头关节。 横突肋凹与肋骨结节关节面相关节形成横突关节。

系统解剖学

绪 论 一、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的科学。 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 医学中大量的名词、术语来源于解剖学 二、解剖学的分科 1、巨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Χ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表面解剖学 2、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 三、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2、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3、人体的轴和面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 第一章:骨学——连结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充当杠杆,参与运动造血功能 第一节:总论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成人共206块骨 人体结构 (1)上和下:近头的为上(颅侧),近足的为下(尾侧) (2)前和后:近腹面的为前(腹侧),近背面的为后(背侧) (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为内侧,反之为外侧(表面) (4)内和外:靠近内腔的为内,远离内腔的为外(内部) (5)浅和深:接近身体表面或器官表面的为浅,远离者为深(皮肤) 四肢: (1)近侧和远侧:接近躯干的为近侧,远离的则为外侧 (2)尺侧和桡侧:即前臂的内侧和外侧 (3)胫侧和腓侧:即小腿的内侧和外侧 (4)掌侧、足底侧和足背侧:掌侧为手的前面,足底侧为足的下面, 二者的反面为背侧 轴: (1)垂直轴:为上下垂直于地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 轴 (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垂直轴垂直,平行于地平面 的轴 (3)冠状轴: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两轴向 垂直的轴 切面:(1)矢状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 分,其断面即为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 对称两半的矢状面,称正矢状面 (2)冠状面:为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 断面 (3)水平面:又称横切面,为与垂直轴垂直将人体横切 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 1、骨密质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骨松质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 1.红骨髓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注意在应急时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血管、神经 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系统解剖学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

系统解剖学骨血笔记和重点(图文并茂哦)

骨学 骨:部位:中轴骨(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形态:长骨:一体(骨干,内含髓腔)两端(骺),骺与骨干相邻的部分是干骺端短骨:腕骨,跗骨 扁骨:板状,颅盖骨,肋骨 不规则骨:有腔洞,称含气骨,上颌骨 骨的构造: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板障:位于脑颅骨外板与内板之间的骨松质,有板障静脉通过。 骨膜:骨外膜,骨内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髓:红骨髓,黄骨髓(无造血功能),在椎骨,肋骨,髂骨,胸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骨髓。临床常选择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等处进行骨髓穿刺。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使骨有弹性有韧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使骨坚硬有脆性 幼儿骨有机质含量多,无机质含量少,骨易变形(o形腿) 老年人骨无机质所占比重更大,骨质疏松症,易骨折。 中轴骨: 椎骨:椎体,椎孔(构成椎管),椎弓,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城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椎:有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在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 颈椎:

有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第一颈椎(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前弓(有齿突凹),后弓(有椎动脉沟,有横行的椎动脉通过)构成。上关节面与枕髁相关节,下关界节与枢椎上关节面相关节。 第二颈椎(枢椎)有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 第七颈椎(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腰椎 上下关节突粗大,有乳突,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岬骶管裂孔骶角(骶管麻醉标志)骶骨外侧有耳状面,与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 胸骨 胸骨柄胸骨角,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记肋数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胸骨体,剑突 肋 1~7真肋第1肋软骨结合2~7肋胸肋关节 8~12假肋8~10肋肋弓11~12肋浮肋 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肋沟(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通过) 肋软骨透明,终生不骨化 颅 脑颅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成对:颞骨,顶骨 额骨 筛骨

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薄膜,由两层组成:纤维层和细胞层。纤维层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具有保护骨骼的作用;细胞层则含有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等,具有促进骨生长和修复的作用。骨膜还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为骨提供营养和感觉功能。 肌肉学 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由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组成。肌原纤维是肌肉纤维的基本结构,由肌纤维蛋白和肌球蛋白等构成。肌小节是肌原纤维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肌小节膜、横纹和肌小节线等组成。 人体运动的实现是通过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神经系统通过传递神经冲动,使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从而实现身体的运动。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取决于肌肉纤维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

总之,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肌肉三部分构成的。骨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是实现身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和肌肉在体表形成的突起或凹陷被称为体表标志。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是实现身体运动的关键。 骨膜是一种致密的结缔组织膜,新鲜时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管。它对于骨的营养、生长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致密,起固定作用;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两者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的功能。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是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无机质主要由钙、磷等盐类组成,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年幼时无机质与有机质各占一半,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形成青枝骨折。而成人骨的有机质含量约占,无机质含量约占。老年人的骨无机盐比例更大,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完整版 考前突击 法宝

第一章骨学 (一)总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占人体重的20%。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上、下肢骨)三部分。每块骨都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能力,并能进行修复、再生和重塑。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1)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①长骨呈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等。长骨两端称为骺,表面有关节面,长骨中部为骨干,其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②短骨呈立方体形,多分布于腕部或足部,相互牢固连结,如腕骨或跗骨。 ③扁骨呈板状,多分布于颅盖、胸、盆部,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肋骨和髂骨等。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颅底、面部、躯干,如颞骨、上颌骨和椎骨等。 某些骨内有一个或多个含气的腔隙,称含气骨,如额骨、颞骨、筛骨、蝶骨、上颌骨。在手、足和膝部的肌腱内发生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等,在运动时可改变力的方向及减少对肌腱的摩擦 (2)骨的构造 骨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构成。 ①骨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构成。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性较大,如长骨的骨干和扁骨的内、外板等。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由沿张力和压力曲线排列的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如长骨的两端及其它类型骨的骨松质。颅盖骨的骨松质位于内、外板之间,称板障,其内有板障静脉。 ②骨膜为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再生、修复、营养和感觉等重要功能。 ③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胎儿及幼儿的骨内,以及成人的椎骨、髂骨内等,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呈黄色,由脂肪组织构成,无造血功能,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 1、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是由24块椎骨(即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它们分别参与脊柱、胸廓和骨盆的构成,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作用。 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椎骨一般形态 椎骨有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和七个突起。 椎体为呈短圆柱体,位于椎骨前方,具有负重作用。 椎弓为椎骨后方呈弓形板状的部分,分为椎弓根、椎弓板及7个突起。椎弓根上、下缘分别称椎上、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等通过。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1个棘突)。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骨的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等。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①颈椎横突上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叉;椎孔较大,呈三角形。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及左、右侧块组成。前弓后面有齿突凹。 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向上伸出齿突。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活体易于摸到,为记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②胸椎椎体和横突有肋凹;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③腰椎椎体粗壮;棘突呈板状,矢状位水平向后。

系统解剖学考点、重点整理

系统解剖学考点、重点整理 绪论、骨学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正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胸骨角:柄与体连接处,平对第二肋。(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真肋:第1~7肋直接与胸骨连接 区分假肋:第8~10肋不直接与胸骨连接 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 4、肋软骨: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第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5、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结合处,“H”形,此处骨质最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复习思考题 骨的分类、构造如何? 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 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 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名词解释: 胸骨角 翼点 关节学 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2、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典型韧带作用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黄韧带: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屈 复习思考题 关节的基本构造如何和辅助结构有哪些?

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如何? 脊柱的组成、形态? 名词解释: 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椎间盘 肌学 1、胸锁乳突肌 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2、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3、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4、背阔肌 位置: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5、竖脊肌(骶棘肌)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6、胸大肌 位置: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7、前锯肌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深吸气。损伤时产生“翼状肩”。 8、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9、腹股沟(海氏)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

系统解剖学习题整理(运动系统+内脏系统)

第一章骨学 1. 骨膜有神经、血管;骨髓有血管无神经。 2.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存在于成人长骨骨干内部。 3.(1)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存在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位;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差。 (2)胸椎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关节朝后,下关节突关节朝前;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有上、下肋凹,第1胸椎及第9以下胸椎肋凹不典型。 (3)腰椎椎体大,横断面呈肾形;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几呈矢状位;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4. 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颈总静脉经其前方。 5. 第1颈椎又称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颈椎又称枢锥,锥体向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像关节;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6. 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0对肋骨前端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称假肋;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7. 肋结节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肋凹相关节。 8. 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第2肋平对胸骨角。 9. 肋骨是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即肋头。肋体内面近下缘处有肋购,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10. 骶骨:骶前孔、骶后孔各有4对,均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管上通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两侧有骶角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骶骨底与第5腰椎体上缘中份向前突出,称岬(骶骨岬)。 11. 颈内动脉穿过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位于颞骨)、颈动脉管内口、破裂孔。 12. 通过圆孔的结构是上颌神经;通过卵圆孔的结构是下颌神经;通过棘孔的结构是脑膜中动脉(翼点的深面);椎动脉和延髓通过枕骨大孔。 13. 面神经过内耳门、内耳道、茎乳孔,位听神经过内耳门、内耳道、颞骨。 14. 颅前窝的孔裂有筛孔。 15. 颅中窝的孔裂有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眶上裂,破裂孔、圆孔(位于蝶骨,通翼腭窝)、卵圆孔(位于蝶骨)、棘孔(位于蝶骨)。 16. 颅后窝的孔裂有内耳门、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 17 .蝶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垂体窝位于蝶骨体上面。 18. 经过颈静脉孔的结构有副神经等。 19. 泪囊窝位于眶内侧壁前下份;泪腺窝位于眶上壁。 20. 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有筛窦后群。 21. 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中鼻道前部)、上颌窦。 22.新生儿的前囟呈菱形,位于额状缝(冠状缝)与矢状缝交界处,1~2岁闭合;后囟呈三角形,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合会处,出生后6个月闭合。 23. 肩胛骨:分二面(腹侧面、背侧面)、三缘(上缘、内侧缘、外侧缘)和三角(上角、下角、外侧角);肩胛冈上、下分别有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向外延伸的扁平突起称肩峰,与锁骨外侧端相关节;有关节盂,位于外侧缘(腋缘),与肱骨头相关节;肩胛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喙突为肩胛切迹外侧的突起。 24. 眶上裂有动眼神经、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等脑神经和眼静脉入眶。

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绪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学科中形态学范畴。 学习目的是让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各个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牢固的形态学基础。解剖学包括巨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微视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 学习观念包括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进化发展的观念。 人体的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人体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共同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系统:若干个器官联合在一起构成完成某种共同生理功能的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觉器官、神经、内分泌等九大系统。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双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方位术语有:上和下、前和后、内侧和外侧、内和外、浅和深、近侧和远侧、内胫外腓、里尺外桡。 轴有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面有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第一篇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第一章骨学 骨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骨基质构成,外被以骨膜和软骨,内有骨髓。成人有206块骨,约占体重的20%。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按照形态,骨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三部分组成。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骨膜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具有造血潜能。 成人骨的化学成分为35%的有机物和65%的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使骨具有坚硬度。 骨面的突起:突、棘、隆起、粗隆、结节、转子、嵴、线。 骨面的凹陷:窝、小窝或小凹、沟、压迹。 骨的腔洞:腔、窦、房、小房、管、口、孔、裂孔。 骨端的标志:头、小头、颈、髁、上髁。 躯干骨共51块,包括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12对。 椎骨结构名称: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弓根、椎上切迹、椎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 颈椎特点: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 第一颈椎称寰椎,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大全

《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大全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②骨膜,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