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根据国内PVC产品需求旺盛,PVC生产原料电石需求量

也随之持续增长的实际,充分利用我区优质石灰石、无烟煤、电极糊等资源优势及公司现有电石生产公辅设施,在中卫市宣和镇以南长和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技改建设

台16500KVA电石矿热炉,年产电石33000吨。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加快中卫市及宣和镇经济建设,转化电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镇财政收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发展地方民营企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于2004 年4 月14 日以“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 号”文件的形式(见附件1)

对本项目予以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于2004 年7 月20 日以《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的形式(见附件2)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单位”)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据此,评价单位在实地踏勘、监测、分析本项目相关资料、收集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料、听取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评审。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中卫市环境保护局、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因受所学知识及专业能力所限,本报告书中的疏误及不足之处,敬请有关专家不吝批评指正。

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O四年^一月

1 总则

1.1 评价工作原则

本次评价遵照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规进行。

1.2评价目的

1)通过对建设项目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掌握该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2)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设备的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本项

目拟采用的污染源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经治理后的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能满足

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减少该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预测分析该项目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明确提出本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结论,为项目的合理布

局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指导思想

1)依据国家、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环保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及环境质

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评价工作。

2)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及“三同时”的环境保护原则。

3)根据该工程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以工程分析为基础,弄清本项目排污特征、

排放点、排放量,对环保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类比方法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比较,分析环保措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4)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特征,结合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

特征和强度,分析预测项目环境的影响,论述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可行的污染防

治对策和建议,指导工程设计,使工程建设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并提出企业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建议,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6)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达到评价结论准确、公正、可行的要求。

1.4编制依据

1.4.1 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年10 月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 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全文)2002年10月13日);

10)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税务局

联合发出的国经贸资源(2000)1015 号《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 号《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1995年

10月30日);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1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管理办法》(2002年8月27日);1.4.2 技术文件、技术规范依据

(1)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 —23-93 )1994年4月1日;

(2)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 —1995)(1996

年7 月11 月);

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编著,《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2年);

4)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

年3 月20)。

1.4.3 项目依据

1)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4年8月25 日);

2)宁夏回族自治区,宁经(投资)备案发[2004]30 号《宁夏长和化工有限公

司16500KVA电石炉热炉技术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回执》(2004年4月14日);

(3)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

年7月);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1.5评价内容、评价重点

1.5.1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为:中卫市长和化工有限公司16500KVA电石炉技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

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现状调查;

工程分析;

(3) 大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污染防治措施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6) 环境风险和经济损益分析。

1.5.2评价重点

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本项目的评价重点

为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1.6评价因子、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6.1评价因子与评价等级

依据项目产污特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定如表1-1所示。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1.6.2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涉及环境要素主要有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等,因而,按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HJ/T2.1-2.3-93 和HJ/T2.4-1995推荐的方法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1)环境空气

通过对建设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初步分析,选择电石烟尘( TSP、粉尘为主要

污染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2 — 93――大气环境要求。环境空气评价

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2.3-93 ――地面水环境要求,通过工程分析可

知,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因此该项目地表水环境 影响评级等级定为三级。

(3)噪声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2.4-1995声环境要求,结合该项目工业生产噪声

级。

163评价范围

根据主人导则的要求和评价等级的确定,结合电石生产特点和项目所在地区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实际,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的评价范围确定如

表1-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判定表

(2)地表水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

表1-3

通过对表1-2、表1-3分析,结合环评技术导则要求,本项目总体评价等级为三 特征,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

1-3。

表1-6

环境质量标准

下:

(1)环境空气:按HJ/T2.2-93大气环境导则要求应是“以建设项目为中心,以

4.0km 为半径的范围之内”。但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项目所在地区环境

概况,评价范围确定为东西5.0km ,南北4.0km 的范围之内。

(2)声环境:机械设备的生产噪声,施工场界和生产厂界外

1.0m 处的厂(场)

界噪声。

(3)地表水环境:该项目无生产工艺性废水排放,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厂

区内。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厂界内施工固体、废弃物、生产期厂界内固体废弃物。

1.7评价标准

根据工程特点和区域环境实际情况及中卫市环境保护局评价标准批复,本评价采 用以下标准。

(1)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5。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6。

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表1-5

(2)环境质量标准

1.8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

(1)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域内有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两个环境敏感点, 因此该技改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东月学校和马必雄家村,详见表1-7。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2)污染控制目标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要达到“ 1.7环评标准”中,“(2)

污染源排放标准”的相应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达到“ 1.7环评标准”中“(1)

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要求。

1.9评价技术路线

采用将技改项目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评价的技术路线。

1.10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电石爆炸事故案例

事故回放 2004年3月14日17时40分,抚顺某化工有限公司电炉工段一出炉工人发现,在本应正常出电石的电石炉2#出口没有开启的情况下,封闭的电石炉1#出口意外开启,这时班长安排了停水、停电。过了20多分钟,待电石水流量小了以后,班长带领大家上前堵眼,6人在电石炉1#出口堵眼作业,4人在电石炉2#出口处做泥球。大约2分钟左右,隔热水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原因 电石炉1#电石出口因炉内硅铁水挤压破裂,造成大量的高温硅铁水、电石水长时间积聚在隔热水墙前,使水墙内的水升温汽化;硅铁水将水墙底部熔解穿透后,大量的液态电石进入水墙内,电石与水反应,瞬间发生爆炸,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001年5月20日,这台电石炉1#电石出口处已经发生过类似的跑眼,导致隔热水墙爆炸,而该化工有限公司没有对这起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导致水墙爆炸的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给此次事故埋下了祸根,这是此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电石炉跑眼是经常发生的事,当工人吃晚饭时,没有安排人员对电石炉进行巡视检查,做好应急处理预案,以致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跑眼,发 现后也不能快速、妥善处理,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按工艺规程要求,电石炉生产过程中应执行1#、2#出口轮换使用制度,但未规定轮换周期,致使1#出口在发生事故前长达15天没有使用,导致1#出口在事故前的安全状态不稳定,这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事故教训 为预防化学品爆炸事故,国家对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包装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及标准要求,对不同物质规定要隔离储存、隔开 储存、分离储存的储存方式。电石为忌水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体,乙炔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即发生爆炸反 应。生产过程中用水作隔热墙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在储存、运输时也要作好防水,不能用水作灭火剂;在生产乙炔气、储存电石时,要求厂房、库房有足够的泄爆面积、整体防爆;乙炔气运行管路上的阀门等含铜量要附合国家规定限值以下,并要加装阻火器;电石破碎间地面高于室外;工人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鞋等。

燃气锅炉危害分析

燃气锅炉危害分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燃气锅炉危险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锅炉作为生产热能和动力的工艺设备,在现代工业、电力及人民生活中普遍使用,而燃气锅炉以它优质、环保、清洁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对环境、安全、自动化的要求,所以很多工程已经采用了燃气锅炉作为其加热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燃气锅炉爆炸事故的频频发生,它不仅在经济方面造成大量损失,严重的使人们在身心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所以研究燃气锅炉爆炸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燃气锅炉及其应用 1.1燃气锅炉结构简介 燃气锅炉包括燃气燃烧设备和锅炉本体两个系统。燃气燃烧设备主要指炉膛和燃烧器,也包括其他与燃烧过程有关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和空气通入燃烧设备中,通过可燃气体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给锅炉本体提供持续的热能。锅炉本体就是借助燃烧设备提供的热能将水转化为水蒸汽,使其成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压力和湿度)的蒸汽。整个锅炉生产过程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和相应数量的空气送入炉内燃烧,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在定压下汽化而形成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水蒸汽。 1.2燃气锅炉的应用 燃气锅炉作为一种产生热能和动力的工艺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电力、机械、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部门及宾馆、居民区采暖供热等方面。我国北方城市

由于需要采暖供热,在用锅炉数量更大。燃气锅炉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周围。 2.燃气锅炉爆炸事故类型及其危害 燃气锅炉运行中出现的事故大致可分为三类: (1) 特大事故:锅炉中的主要受压部件——锅筒、管板等发生破裂爆炸的事故,这种事故常导致设备、厂房破坏和人身伤亡,造成重大损失。 (2) 重大事故:燃气锅炉无法维持正常运行而被迫停炉的事故,如缺水事故、炉膛爆炸事故等。这类事故虽不象特大事故严重,但也常常造成设备、厂房损坏和人身伤亡,并使燃气锅炉被迫停运,导致用汽部门局部或全部停工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 一般事故:在运行中可以排除的事故或经过短暂停炉即可排除的事故,其影响和损失较小。 燃气锅炉事故属于工业热灾害三种主要事故类型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爆炸事故。主要可分为两种爆炸原因,一是炉膛爆炸,另一种是炉体爆炸。燃气锅炉发生爆炸事故频率较高。 3.燃气锅炉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3.1燃气的危险特性 燃气锅炉的燃料是可燃气体,主要是天然气或煤气。天然气和煤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还搀杂一些简单的烷烃,这些组分都是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4%,煤气的爆炸下限为6.2%,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1) 02-湖北省钟祥市金鹰能源“11?11”较大中毒事故 (5) 03-浙江林江化工“6?9”爆炸较大事故 (8) 04-安徽万华“4?2”较大爆燃事故 (12) 05-吉林松原石化“2?17”较大爆炸事故 (15) 06-新疆宜化“2?12”较大电石炉喷料灼烫事故 (20) 07-河南豫港焦化“4?28”较大爆炸事故 (23) 08-青海盐湖工业公司“6?28”较大爆炸事故 (26) 09-连云港聚鑫生物“12?9”重大爆炸事故 (29) 10-湖北大江化工“9?24”较大窒息事故 (33) 11-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1?30”较大机械伤害事故 (36) 12-山东日科“12?19”较大火灾事故 (40) 13-内蒙古乌海华资“6?27”较大爆炸事故 (43) 14-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7) 15-大连西太石化“11?18”中毒事故 (51) 16-新疆宜化“7?26”较大燃爆事故 (55) 17-山东金誉石化“6?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59)

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2017年1月3日8时50分许,位于临海市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邦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生产工艺情况 华邦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占地68.27 亩,总资产5360万元,现有员工200 人,主要产品包括6,6-二氢青霉烷酸二苯甲酯(DP-3)、三苯基氯甲烷、潘生丁二氯物(DDH)等医药中间体,所有产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其生产过程涉及加氢、氧化、磺化、胺化、硝化、重氮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甲苯、乙酸乙酯、液氨、氢气、乙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且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回收。 事故发生在 C4 车间生产 DDH的环合反应釜。DDH的生产工艺是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物料,经过缩合工序制得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再经环合、硝化、加氢还原、氯化、缩合等工序得到成品。发生事故的环合反应过程如下:在反应釜中投入缩合物草酰乙酸二乙酯甲苯溶液和尿素,冷却至20~25℃滴加硫酸,保温 2 小时,升温至60~68℃,保温反应至终点(保温 5 小时);减压浓缩回收甲苯,加入 10%液碱中和至中性,过滤后的滤饼(主要成分为乳清酸)加入水和氢氧化钠,于60~63℃保温反应 l 小时,冷却至常温,滴加 30%盐酸中和反应至 PH 值 1~2,酸化反应 2 小时,得到最终反应产物。 二、事故经过 1月2日,当班员工由于24 小时上班,身体疲劳而在岗位上瞌睡,错过了投料时间,本应在前一天晚上11 时左右投料,却在凌晨 4 时左右才投料;滴加浓硫酸并在20~25℃保温 2 小时后交班,但却未将投料时间改变和反应时间不足工艺要求的情况向白班交接清楚。 白班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就直接开始减压蒸馏。蒸馏约20 多分钟后,发现没有甲苯蒸出,操作工就继续加大蒸汽量(使用蒸汽旁路通道,主通道自动

案例氧气乙炔爆炸事故分析

案例一 2003年1月16日下午1时左右,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在氧气充装过程中发生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情况介绍如下。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5.对上述3只气瓶采用吸耳球取样,并用着火烟头试验,发现烟并没有有明显的助燃作用,无气体爆鸣,同时对1只气瓶又进行了压力测试显示为9.0MPa。

锅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锅炉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特别容易发生灾害事故的特种压力容器设备,一旦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就会造成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锅炉房动力设备较多,能产生噪声及燃煤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影响着职工和周围群众的健康,故对工业锅炉的职业危害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预防。 一、锅炉爆炸事故危害与预防措施 主要是指锅炉超温、超压、缺陷及事故处理不当等造成的主要承压部件“锅筒、集箱、炉胆”等发生的破裂爆炸事故,也有因锅炉炉水长期处理不当,造成的锅筒中饱和水爆炸事故等。 1.锅炉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锅炉设计制造不合理,材料不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要求;焊接质量粗糙不符合JB775《压力容器锻件技术条件》要求,受压元件强度不够;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违章操作;缺乏监视与监测,造成严重缺水或超过设计上规定的最高工作蒸汽压力,使锅炉处于危险状态;无水质处理措施,水质处理不好造成钢板过热或腐蚀;安全装置不齐全或不起作用;缺乏相应的检验维护等。 2.锅炉爆炸事故的预防 加强监督检查,司炉工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必须严格进行水质分析和处理;杜绝使用“土锅炉”;减少因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事故,在设计制造中

注意按锅炉标准计算强度,使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采用能承受较高压力且直径小的水管式锅炉;推进技术进步,以自动控制取代人工操作;由专业管理部门对运行的锅炉每年进行1次内部检查(管理状态好的可每2年检查1次),锅炉内外部检验每2年进行1次,6年进行1次超水压试验;由于锅炉中承受压力最高的部件是省煤器,故额定热功率≥4.2mW的锅炉,应装设超温报警装置,额定蒸发量≥6t/h的锅炉,应装设超温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运行锅炉的安全阀应垂直安装额定蒸发量在锅筒、集箱的最高位置,并按时校验;在锅炉超压时,采取正确的“撤火-放气-加火”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二、锅炉房噪音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职业危害 一般情况下,锅炉房噪声在70~80dB(A),其中鼓风机、引风机、和水泵为主要噪声源,噪声的峰值集中于低中频、并伴随强烈震动。目前,现代化的锅炉大多采用渣油、柴油、石脑油或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此时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由锅炉本身燃油雾化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其次才是风机、水泵噪声。 2.锅炉房噪声控制措施 a.技术措施:机械噪声多采用隔声措施,建造密闭隔声间,一般墙体面密度为240kg/m3、厚度为120mm,墙内贴附的多孔吸声材料厚度为50mm,采用20kg/m3容重的超细玻璃棉、外加1mm厚玻璃布护面层,一扇双层玻璃窗,2扇门扇中衬多层复合材料,周围用毛毡、胶

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乌海中联化工电石分厂电石炉炉面危险告知 1、密闭炉炉面危险区域,正常生产时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2、炉面检修必须办理安全作业票,无票作业按违章处理。 3、炉面巡检工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否则视为违章。 4、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必须撤到警戒线以外,防止塌料喷火造成事故。 5、冷却水管断水,内有高温,带压水蒸汽,处理水管严防烫伤。 6、严禁登上正在运行的炉盖,巡视二层必须要检查各炉门双保险扣是否 扣好。 7、没有特殊情况,巡视工不得靠近炉体,以防塌料喷火伤人。 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1、服从领导、尊重领导,无条件贯彻执行。 2、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本职任务,任劳任怨工作。 3、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4、上班期间严守工作岗位,不得串岗,办公区域严禁喧哗,不得干扰他 人正常工作,不管有理无理不得取闹、打闹,更不许打架斗殴。 5、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6、上班时间不准干私活、不会私人客、不打私人电话。 7、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批准后方可离厂。 8、爱护公司财产,不得损坏、贪污、盗窃公司财产。 9、严格要求着装,佩证上岗,保持服饰整洁。 10、严格执行公司禁烟规定,不准在厂内吸烟。 11、当班期间,不得酗酒,打瞌睡,吃零食。

12、对领导、同事、来客注意文明礼貌,互相尊重。 13、穿戴好劳保用品,认真工作,安全生产。 14、发扬团队精神,积极肯干,创新发展。 交接班制度 为了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运行车间所以环节的交接班工作。 1、交班者要详细做到岗位清洁,所属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工具要齐全。 2、交接班者要详细说明本班的工作情况和不正常情况,以及不正常原 因,处理经过和应注意事项,并填好交接班记录表。 3、在交班中发生的事故,由交班者负责。 4、接班者必须提前到岗位了解上班的工作情况,并同交班者一起对所属 设备及操作进行检查,然后进行交接。 5、接班者未能按时接班时,交班者有义务继续工作,直至接班者接班后 方可下班。(特殊情况由值班工长负责处理) 6、接班者有权向交班者提出询问,交班者要仔细回答,必须参加班前、 班后会,在会上由班组长布置与检查生产中的问题及评比。 7、接班者签字后,通知交班者下班,交班者方可下班,接班后发生的一 切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东方希望安全原则 1、正确措施及时落实到位; 2、所以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3、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电石炉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化工 2019年第5期· 160 · https://www.360docs.net/doc/16277163.html, 第46卷总第391期电石炉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张礼树,张杰,韦光建 (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225) [摘要]我国现有电石生产企业200多家,每年产生的电石炉气超过150亿m3,绝大部分被放空,既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又造成CO资源的极大浪费。电石炉气经净化后可以实现一氧化碳等资源的利用。完整的电石炉气净化过程包括脱粉尘、除焦油、耐硫脱氧、脱硫、脱磷砷和氟氯等工序,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通过几年潜心研究,开发了一整套电石炉气净化提纯技术。 [关键词]电石炉气;一氧化碳;净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5-0160-03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bide Furnace Vent Gas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Zhang Lishu, Zhang Jie, Wei Guangjian (Sichuan Tian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engdu 610225,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calcium carbide factories in China, which produce over 1.5 billion cubic metres of calcium carbide furnace gas every year. Most of the calcium carbide furnace gas was exhansted, which not only seriously polluted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caused a great waste of carbon monoxide resources.The carbon monoxide resources can be utilization after purification.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calcium carbide furnace gas includes dust & tar removal, sulfur-tolerant de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phosphorization-arsenic removal and fluorine-chlorine removal. The SWRDICI developed a set of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calcium carbide furnace gas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Keywords: carbide furnace gas;carbon monoxide;purification;technology 1技术与市场需求 我国现有电石生产企业2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电石炉尾气超过150亿m3,绝大部分被放空或“点天灯”,既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又造成CO资源的极大浪费。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逐步淘汰落后的开放式电石炉,推广密闭电石炉。如果我国全部电石生产都改用密闭式电石炉,按当前的电石产量,每年仍将产生70亿立方米的电石炉气,规模巨大。若作为碳一化工原料,每立方米价值按1.5元计,相当于每年回收价值135亿元的CO气。 密闭式电石炉每生产一吨电石副产电石炉尾气约400 Nm3。电石炉气的典型组成[1]见表1。 表1 电石炉气组成 Tab.1 Composition of carbide furnace gas 序号名称化学式含量/% 含量/(mg/m3) 1 一氧化碳 CO >74~84.5 2 氢气H2<2 3 甲烷 CH4<0.5 4 二氧化碳 CO2<2~10 5 氮气N2<1~8 6 氧气O2<0.2~0.6 7 其它<1~5 8 氢氰酸 HCN <0.3 9 硫化物硫化氢H2S <519 10 硫醇 RSH <250 11 羰基硫 COS <268 12 二硫化碳 CS2<3165 13 元素磷P4<25 14 磷化氢 PH3<20 15 砷化氢 AsH3<0.3 16 氟化物(F) SiF4< 17 粉尘>(150~200)×103 18 气体温度400~800 ℃ 19 气体压力微正负压 电石炉尾气中包含硫化物、磷化物、砷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等高污染物质。仅按密闭式电石产量1000万吨计,每年共产生电石炉尾气40亿Nm3以上,有53万吨粉尘、6000吨焦油、1810吨磷化物、6500吨硫化物等有毒物排入大气。若采用清洁净化技术,99 %以上的粉尘、焦油、磷、硫废物可以无害处理利用,每年可回收利用的CO资源,折合标准煤209万吨以上、减排200万吨CO2。 电石炉气净化后可作为燃料使用。南京苏冶钙业技术有限公司刘银江等[2]发明了一种电石炉尾气的燃烧利用装置,电石炉的尾气排放接管、热交换器、除尘器、加压风机、燃烧器依次串联,燃烧器的喷嘴伸入热工窑炉内。电石炉尾气经热交换器降低温度,进入除尘器除尘,再经加压风机加压,被送入燃烧器的燃气管,最终将电石炉气喷入热工窑炉内燃烧。电石炉尾气的燃烧利用装置与热工窑炉及窑尾除尘系统结合,用于生产石灰或其它产品或用于物料烘干。 除此之外,电石炉气经净化提纯得到CO和氢气,还可作为 [收稿日期] 2019-02-14 [作者简介] 张礼树(1962-),男,四川泸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压吸附及碳一化学。

安全 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 载14) 编者按 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事故案例: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 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 大水污染责任事件。爆炸时冒起的黄烟 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 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

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1事故原因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

电石炉尾气

:由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天津碳一有机合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的包头希望铝业集团海平面高分子工业有限公司利用密闭电石炉尾气年产10万吨甲酸钠项目初步设计审批会日前在包头召开。专家认为,该技术项目在实现电石尾气综合利用上具有示范意义。密闭式电石炉炉气成分主要以CO为主,大约占到80%左右。生产1吨电石一般要产生400多立方米炉气。CO是合成各类碳一化学品最重要的原料气。目前,在密闭式电石炉炉气利用上,大都把炉气用来烧锅炉或石灰,虽然增添了效益,但也增加了污染物排放。本次审批的甲酸钠项目,是利用两台48000kV A密闭电石炉炉气与烧碱反应,再经结晶、干燥而得到甲酸钠,实现电石尾气的综合利用。该项目创了电石炉气生产化工产品的先例。甲酸钠生产工艺过程中,最关键技术是炉气净化。该技术最大特点是采用干湿法除尘,省去布袋过滤等工艺,可大大提高除尘效果及电石炉炉气利用率。业界专家普遍认为,该项目如建成示范工程,将带动电石尾气的综合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需要“变线” 天华院填补国内大乙烯大型裂解炉领域空白植物多元醇替代聚醚技术引关注生成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可再生95%高浓度电子级磷酸技术问世废弃油脂制生物环保增塑剂项目通过鉴定 甲酸 我国除了山东肥城阿斯德化工公司(6万万t/a)、南京扬巴石化合资装置(5万t/a)、济南化工厂(2万t/a)和新安江化工厂(1万t/a)采用甲酸甲酯水解工艺生产甲酸,其余皆为甲酸钠法生产。 (一)甲酸钠法 上游原料:甲酸钠、硫酸 工艺:甲酸钠同硫酸进行酸解反应,产生甲酸和硫酸钠,再经蒸馏、冷凝后,即可获得 甲酸产品,此法成本较高,污染大,副产品难以处理。 基本化学反应是:2HCOONa+H2SO4——2HCOOH +Na2SO4 在工业生产中,甲酸钠酸化法生产甲酸的适宜工艺条件是采用60%的硫酸,甲酸钠与硫酸的质量比1:2.1,反应温度为50摄氏度,反应时间为45分钟,此时甲酸溶液的质量最高。 市场价格:目前国内市场85%甲酸售价在4500元/t左右。 附加值:甲酸装置规模按2000t/a(含量85%)计算: (1)劳动定员:5人/班,实行三班制,其中人均工资按7000元/年计算。 (2)生产车间建筑面积约270m2,库房300m2。 (3)设备投资40万元。 (4)总投资约50万元。 目前国内市场85%甲酸售价在4500元/t,国际上甲酸售价在5000元/吨,吨产品利润约500

电石炉常见事故大全

电石生产常见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编写:华永才、马飞云、邓浩、张海平 方振平、侯坐岭、阎建军、李云飞 审核:李平、华永才 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电石公司2009年12月印制 事故一:电极硬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但不会上升至原位。 2、炉气温度突然上升。 3、电炉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二、原因 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增高,粘结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元件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由于电极进入炉料部分稍带锥形,当电极降低时,电极与硬壳及炉料产生极大的机械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过快。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断头小,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下,残留电极长度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电极断头大,即所断电极在料面以上,工作端不能工作,须将断头用炸药爆破后取出,适当压放电极尽量用提高压放率而不用长距离的压放来增加电极工作端。 4、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妥善保管电极糊,防止灰尘进入。

2、尽量避免连续3小时以上的停炉,防止电极氧化。 3、保持电极糊高度在接触元件以上4.5米,让电极糊连续性焙烧,防止过热。 4、停炉期间应适时上下移动电极,防止电极与炉料粘结;尽量避免大幅度提升电极,防止塌料堵塞电极下降位置,增大电极下降的阻力。 5、长时间停电后,负载增加要缓慢,严格执行开车操作规程。 6、注意与塌料相区别,防止误判断。 事故二:电极软断 一、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降至“0”。 2、炉气出口温度与H2含量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二、原因 1、电极糊的质量差,油份、挥发份多,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添加无规律,棚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三、处理方法 1、立即停电。 2、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流,并扒掉外流的电极糊。 3、若软断严重,电极糊全部外流,一定要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 4、重新装入电极糊后(加入电极筒内的高度应达到接触元件顶部以上4500mm。)对所断电极进行单相电极焙烧。 四、预防措施 1、把好电极糊进厂质量关,确保电极糊质量符合要求。

电石炉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附件1 电石炉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为保证电石生产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确保电石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及企业的良性运行,全面提高电石生产的本质化安全程度,根据电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特性及对人员的要求,从电石炉生产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等各方面入手,特制定“电石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请各电石生产企业严格遵照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07年版),做好电石行业准入的各项工作,提高新改扩建电石生产装臵的本质安全程度。 二、加强电石生产原料的入炉管理 1、碳素材料中的水份含量 半密闭电石炉采用自动上料系统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8%,采用人工上料的,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10%; 密闭电石炉碳素材料中的入炉水份含量≦2%。 企业没有原料烘干设备的,应构建能够储存2-3天原料的库房或者罩棚,防止因雨季导致入炉原料水份高于标准规定值。 2、白灰中MgO的含量 应严格控制白灰中MgO的含量,密闭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 ≦1.6%,半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MgO≦2.5%。

3、白灰中粉末的含量 要严格控制白灰中粉末的含量,白灰必须经过筛分后方可进行投料,密闭电石炉所使用的白灰中粉末的含量,必须控制在3%以下,半密闭电石炉控制在5%以下。 4、电极糊的选用 电石生产企业使用电极糊要确保质量合格,在使用前应根据供货厂家的化验单进行复检,经化验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应选择具备一定规模的电极糊企业生产的产品,电极糊粒度≦100mm。在换季阶段,应及时调整电极糊的软化点、挥发份等指标。 三、落实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措施 1、电石炉各通水冷却部位进出水路要单独设臵,必须确保随时可以关闭,圈梁等制作要做应力消除处理,防止因受热导致焊缝拉开,进出水路接口按设计要求安装。 2、严禁电石炉循环水回水槽安装在电石炉体上部,应远离电石炉体,集水槽阀门应安装在作业人员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且高度不宜超过1.5m。 3、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必须安装失压报警装臵,对水循环系统压力和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4、电石炉循环水系统出现滴漏水等情况时,立即停炉检修,预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加强电极系统的安全预防与管理

电石炉尾气净化系统操作规程上课讲义

30000KV A 电石炉炉气净化岗位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A 分发号: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持有者: 2013年月日发布 2013年月日实施

电石炉炉气净化岗位操作规程 一、岗位基本任务 1、负责电石炉净化系统的开车、正常运行、停车操作,实现炉气利用和烟气达标排放。 2、负责电石炉净化系统的相关参数调整工作。 3、负责电石炉净化系统的控制操作。 4、负责净化系统运行工作的管理。 5、负责岗位的设备巡视。 二、操作方法 1、开车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1.1过滤器启动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 1.1.1检查所有氮气管路是否连通,特别是链板机及各电机用于轴密封的氮气。 1.1.2检查电机的旋转方向,如反转,应调整到正确的旋向。 1.1.3必须在开始检查、维修之前切断电源。 1.1.4必须在开始检查、维修之前用氮气置换、排放一氧化碳,在确定一氧化碳化验结果为0 后,使用压缩空气对过滤器内进行清扫,保证过滤器内的氧气含量>18%。 1.1.5过滤器必须在检查、维修之前从约200℃的操作温度冷却下来。 1.1.6启动后检查和调整粗气风机的转速(压力调节阀)将电石炉的炉压控制到规定的压力。 1.2粗气风机、净气风机、冷却风机启动前的准备检查工作 1.2.1检查电机转动方向是否正常,用手盘动是否灵活。 1.2.2检查冷却水有无渗漏,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1.2.3检查油箱的油面是否正常。 1.2.4检查传动三角带与皮带轮是否正常配套及松紧程度。 1.2.5检查各螺栓是否坚固。 1.2.6检查皮带罩是否安置合适,有无擦碰皮带现象。 1.2.7检查轴承润滑是否合适,达到润滑系统正常要求。 1.2.8启动风机时检查风叶有无异常震动。 1.2.9检查是否有工具或其他物品遗忘在风机内或管道内。 1.2.10启动风机时要用钳式电流表检查风机电机三相是否平衡。

电石炉事故案例

案例一新电极焙烧时爆炸 一、事故经过: 2005年12月24日9时10分,宁夏某电石厂发生重大电极爆炸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2005年12月2宁夏某电石厂新建两台电石炉,于12月上旬安装完毕,下旬开始焙烧1#炉新电极,前两天电极焙烧正常,第三天电极端头已基本形成固化物,电极底部铁板消耗完毕,第四天中午电极在焙烧过程中炉内散发出大量的电极糊挥发分,此时弧光也很大无法辨别炉况,负责开车的周某见此状况开始压电极,23日晚上10时左右另一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电极位臵较高再次压放电极,次日早上周某发现电极弧光减弱电流变化较快,试着提了一下电极,但见电流无变化就再次提电极,提电极后准备到炉前观察炉况,刚出操作室,操作工发现电流突然下降,电石炉内冒出大量黑烟,火花四处溅落,见此现状后迅速通知周某,周某即下令停炉。此时炉内发生一声巨响,设备炉门、防暴孔全部炸飞,一名正在外面巡检的工人当场炸死,一名加电极糊工人脸部烧毁达到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电极压放过量,电极焙烧硬度不够造成电极变形、有裂纹,在提电极时电极断裂,电极糊外漏产生爆炸。 2、负责的工艺员对无法辨别的炉况没有及时停炉观察,盲目操作造成电极断裂。 3、操作人员观察不仔细,发现事故不及时,造成事故恶化。 4、操作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差。 5、工艺负责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相互沟通探讨,解决问题不及时。 6、管理不当,电极糊质量差灰分、油分过大,电极强度不够。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防护、保护意识。 2、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认真仔细,精心操作,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电石炉尾气净化系统操作规程

30000KVA 电石炉炉气净化岗位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A分发号: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持有者: 2013年月日发布2013年月日实施

1.2.9检查是否有工具或其他物品遗忘在风机内或管道内。 1.2.10启动风机时要用钳式电流表检查风机电机三相是否平衡。 1.3各仪表连接、控制系统检查无误。 1.4对其它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完好。 1.5检查氢、氧分析仪是否开启。 1.6检查水压、氮气压力、空气压力符合要求。 2、开车步骤 2.1按系统置换方案对全系统进行置换合格 2.1.1置换前的准备工作 (1)净化系统设备安装结束以后,全系统必须检查并做气密实验,无泄漏为合格。 (2)净化系统各运转设备单体试车合格。 (3)净化系统联动试车运行无异常,控制程序调试正常。 2.1.2氮气置换步骤 (1)关闭净化系统“粗气调节阀”。 (2)打开净气烟囱“净气直排阀”排放。 (3)逐步缓慢打开三个过滤器的氮气进口阀,氮气则顺流程一路通过各布袋除尘器、净气风 机至净气烟囱放空,同时启动星形排灰阀。 (4)开启粉尘输送系统各处的氮气进口阀门对1#、2#、3#空冷器排灰、各过滤器排灰、粉尘总仓排灰处进行氮气密封;对粉尘输送系统(包括链板机)进行氮气置换,氮气通过 污氮过滤器排除后关闭净气烟囱。 (5)分别在净化系统设置的各取样点取样分析,当氧含量≤0.8%、一氧化碳≤1.0%时为置换合格。 (6)关闭净化系统除各过滤器进、出口阀外的所有阀门,全部系统置换结束。 2.1.3二氧化碳置换步骤 (1)炉气净化系统在电石炉1档送电后立即启动。 (2)电石炉送电时必须打开电石炉离烟道最远的一个观察门,用CO2对系统进行置换。(3)在置换过程中过滤器的入口温度由“粗气调节阀”进行控制,当氧含量≤0.8%时为置

电石炉尾气净化操作

第一章净化岗位任务 净化岗位任务 将电石炉产生的尾气经过净化装置净化除尘后送到气烧窑。 净化岗位概念 控制压力和温度,稳定两个指标(CO含量≥65%,流量≥3000m3/h)。 净化岗位职责 净化岗位定编定员 净化中控每班每车间一人 净化巡检每班每车间各二人 岗位职责 1.电石炉产生的尾气进行净化除尘。 2.保证送往石灰窑燃烧的尾气指标正常。 3.保证各类净化装置的运行正常。 4.本岗位卫生区域的打扫。 净化巡检路线 净气风机空冷风机埋刮板机过滤器空冷器粗气风机 水冷蝶阀 第二章工作原理 电石尾气净化岗位工作原理 利用旋风除尘器和布袋出尘器将电石炉尾气中的粉尘由含尘量:50-150g/ Nm3降至:50mg/ Nm3以内。 净化系统设计原理 利用旋风除尘器和布袋出尘器将电石炉尾气中的粉尘由含尘量:50-150g/ Nm3降至:50mg/ Nm3以内。

第三章工艺流程 净化系统工艺流程图 流程简述 电石炉产生的尾气温度在600℃~850℃,经过两级旋风空冷除尘器冷却,将气体冷却至200℃~265℃之间,同时将气体中大颗粒的粉尘捕集下来。温度控制在200℃~265℃之间主要原因是:一、防止焦油在低于200℃时析出,堵塞管路; 二、防止温度过高,损坏过滤器及风机设备等,经过滤器除尘过的气体经风机增压后送至气烧石灰窑使用。电石炉尾气经旋风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布袋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净气风机输送至增压风机将气体增压至气烧石灰窑所需压力后进入气烧石灰窑燃烧,过剩气体可通过泄放烟囟或气烧窑上放空排出。经旋风空冷除尘器滤下的粉尘和布袋过滤器同滤下的粉尘由密封式链板机输送至粉尘总仓。整个系统的泄压、防爆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设有几个切换点,如:过滤器入口温度高、气体中氢含量高、气体中氧含量高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信号,计算机即刻将净化系统切断,将气体从荒气管道放空等等。 第五章工艺指标 炉压30~-20Pa 过滤器入口压力0.1~3KPa 过滤器进出口压差<3KPa

净化空调系统的验证及维护保养

2014-9-6 16:59 来自: 发布者: 蒲公英 尽管GMP规范在我国实施已近10年,但药厂仍有不少职工对净化空调的原理不甚了解,因此加强员工对此方面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加强净化制度管理及节约运行成本都会带来好处。而在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中,净化空调系统(下简称为HVAC)纳入在厂房验证的范畴之中,所谓的HVAC系统是指具备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的系统。 1HVA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 HVAC系统利用物理方法对空气进行的各种处理(如加热、加湿、干燥、冷却、净化等),而净化空调是要解决来自生产车间的内外干扰因素对室内空气的输送与分配所产生的矛盾。 空气的加热 一般都采用蒸汽和电加热的方式进行,蒸汽加热是利用散热片的加热方式,而电加热则主要用电热管或远红外管加热的方式。 空气的加湿 一般采用干蒸汽和喷淋水雾的方式进行。 空气的干燥 一般采用降温除湿和物理吸收的方式。降温除湿是在空调箱内利用表冷器冷却,使湿空气温度降到露点,并使水分析出由积水盘排出,达到除湿的要求;而物理吸收则主要利用吸湿剂(如硅胶、活性碳、氯化锂、氯化钙等)吸收水分达到干燥的要求。后者需要用再生的方法使吸收剂还原。 空气的冷却 大多数采用表冷器吸收热量而达到空气冷却的目的,冷媒是由冷水机组提供。常用的冷水机主要为容积式和吸收式,目前常用的容积式机组是活塞型和螺杆型,而吸收式机组以溴化锂机组为主要形式。 空气的净化 空气净化指通过过滤的方式使空气中的含尘量达到环境要求。目前常用的空气过滤器有3种类型:粘性填料过滤器、干式纤维过滤器、静电过滤器。因第1种和第3种在制药空调中极少运用暂不作介绍。现简单介绍干式纤维过滤器: (1)过滤器的材料与形式:过滤器的滤料有玻璃纤维、合成纤维、石棉纤维以及由这些纤维制成的滤纸和滤布,常用袋式和板式; (2)过滤器的滤尘原理:过滤器滤尘主要是通过拦截、惯性、扩散、重力和静电达到滤尘的目的; (3)空气过滤器的主要考核指标有4项:效率、阻力、容尘率和滤速:

蒸汽锅炉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蒸汽锅炉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1 页

蒸汽锅炉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措施 引言 动力车间有3台DG35-3.82/450-Y油气混烧锅炉,生产3.5MPa、450℃蒸汽,是为装置生产提供热能动力的设备,常被誉为总厂的心脏。锅炉在正常运行时,系统中储存着大量的热能,它不仅要承受高温高压,还要承受介质侵蚀和飞灰磨损,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万一由于某些原因促使储能意外释放,就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属于具有潜在爆炸危险的重大危险源。而且,动力车间的锅炉自投入运行已将近20个年头了,正步入设备寿命的后半期,其运行危险性尤为突出。因此,对锅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避免锅炉爆炸恶性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必要。 一锅炉爆炸的机理 锅炉爆炸是锅炉系统中储存的大量能量意外瞬间释放,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压元件的某些部位超过了材料的极限强度,薄弱处发生断裂,或是由于炉膛燃爆导致某些锅炉受压部件损坏,使得储存在锅炉中的水及蒸气立即从破口处冲出来,发生锅炉爆炸。此时,由于锅内压力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锅内的饱和水立即剧烈汽化、膨胀,蒸汽也随之剧烈膨胀,造成压力再次升高,破口进一步扩大。由于从破口处冲出的汽、水有很高的速度,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当与空气或地面接触后,便会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锅炉腾空而起或朝反作用力 的方向运动、翻滚。锅炉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很少一部分消耗在撕裂钢板、将部分碎片以及与锅炉相连的汽水管道、阀门和本体抛离原地外,其余大部分能量将以冲击波的形式作用于周围环境,造成建筑 第 2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