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李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

(沪)1996年18期

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在重大问题上开始与美国抗争。当前其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全权参与亚太事务”,恢复和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建立以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基础的“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周边睦邻带”;经济上以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有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谋求加入区域性组织;军事上,保持驻亚洲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日本谋求军事大国的企图。俄还同时开始注意修补与朝鲜的传统关系,试图恢复俄的传统影响力。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升温,将对美国形成重要牵制,给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形成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3,朝鲜半岛问题是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和冷战的遗留问题,深深打上国际干预的烙印,东北亚及亚太大国在朝鲜半岛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冷战活化石”之称的朝鲜半岛实际上是东北亚安全形势的“晴雨表”。

目前,由于双方仍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状态,加之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互不信任感严重存在,不确定因素很多,在统一问题上分歧甚大,因偶然事件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朝鲜半岛一旦爆发冲突将因此,维持朝鲜半岛的平衡,避免冲突,是亚太各国致力的目标。

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施加影响。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支持韩国提出的统一模式;日本认为,无论是实行那种样式的统一,

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俄罗斯推行“平衡”、“等距”的外交政策,力图保持半岛现状;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尊重朝鲜半岛人民自己的选择。既支持朝鲜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本国经济。同时又积极发展与韩国的经贸关系。

4,经济因素在该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1)经济利益是美国东北亚战略的支点。东北亚地区是美国的主要市场、重要生产基地和海外投资利益的主要来源,对美国来说,有着极大的经济利益。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的50%以上是依靠出口带动的,而在美国的全球贸易额中,亚太占54%。1993年美对亚太地区的出口总额约1400亿美元,其中对中、日、韩三国为884亿美元,占其对亚太地区出口总额的63.1%。美国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直接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也很大。有人认为东北亚地区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利益的核心。因此,美国在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采取经济优先于政治的做法,保护其经济利益。

(2)美、日、韩关系正由安全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冷战时期日韩与美国关系的基点是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以对抗苏联集团。冷战结束后,军事上的共同利益骤然减少,经贸竞争与摩擦不断加剧。由于日本、韩国分别是美国的第二和第七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日、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力冲击美国市场。据美国统计,1993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多次采取强硬措施对日、韩施加压力。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之争已发展成日、韩要求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的行动,经济利益的争夺已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3)经济扩张是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手段。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东亚地区的70%以上,是亚洲经济的“龙头”。1994年,日本对中、韩两国出口额高达430亿美元。日本还积极抢占朝鲜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市场”,在朝鲜同外国企业签署的160项合同中,日本占了92.4 %,同时日本还加紧向俄罗斯和蒙古拓展,试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圈,进而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奠定基础。

(4)经济发展是韩国“吞并统一”的物质准备。两德统一使韩国看到了凭藉强大的经济实力实行和平统一的希望,但是,德国政府为统一所承担的近2万亿马克(约1.35 万亿美元)的债务和由经济因素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使韩国认识到以目前的国力,不可能采取德国模式来实现统一。为此,韩国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统一方针,即首先以经济援助、合作为主,缓和双方关系进行经济渗透;第二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过渡性的南北统一政体;最后在韩国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完全的统一。在大力稳步发展经济的同时,韩国还建立了对朝鲜的经援基金(现为8 亿美元)和统一基金,作为实现自己构想的统一模式的物质准备。

5,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在海洋权益上的矛盾与争端日渐显现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处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围绕领土主权、资源归属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明显,正在给该地区和平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岛屿主权归属和海洋权益之争,岛屿之争主要涉及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韩日之间

的“独岛”主权问题和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海洋权益之争主要有韩中之间关系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以及中日之间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岛屿主权归属、大陆架划分和海洋权益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有关各国均从本国利益出发公布了海洋法,实行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日、韩两国由于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把大陆架开发和海上通道当作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海岛的归属对其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1996年2月,日韩两国围绕“独岛”主权问题几乎诉诸武力。在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争端中,有关国家均不会做出轻易的让步。

(二)

目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大国间的利益与冲突交错,相互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将或多或少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影响。

1,多极化进程加快,将使“一超主导”转向“多强制衡”

东北亚地区政治体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而各大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将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影响力较大,作用也较明显,但是,随着日本实力的继续增强,迈向政治大国乃至地区军事强国步伐的加快,俄国重返亚洲和其亚太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四大国之间的力量和影响力以及作用力的对比都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俄争夺东北亚地区主导权的斗争将日趋尖锐,美国将更加防范日本,牵制俄国,遏制中国。因此,牵制与反牵制、遏制与反遏制、利用与反利用的斗争将贯穿

东北亚地区新格局建立的全过程。美国的“一超主导”必将被美、俄、日、中的“多强制衡”所取代。

2,危及地区安全的因素将长期存在

(1)地区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安全与合作。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美苏两国在二战结束时按雅尔塔体制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冷战后,美俄的对峙状态虽已烟消云散,但各有关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战略利益和各种矛盾并没有根本的改变,有的甚至更趋复杂,这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这些热点问题将长期影响地区的安全与合作。

(2)海洋权益和经济利益之争是地区安全的重大障碍。东北亚地区现存的民族矛盾和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虽属局部性质,规模也不大,但矛盾却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消除。科学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各国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益日益加强。经济发展中,资源开发、市场准入、技术转让和贸易保护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冲突,影响各国间的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

(3)军备增长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消极影响。东北亚是冷战后军事对峙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日本1995年军费预算为502.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朝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24%用于国防建设。韩国也正不断地提高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力求在南北军备竞赛中占据主动,这些都使地区安全形势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影响。

3,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朝鲜南北双边关系的发展,美、日与朝鲜关系的走向等等都是影响半岛局势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目前的缓和与合作虽然是初步的、不稳定的,但只要朝鲜和韩国国内政局稳定,半岛局势将不会发生大的动荡。但双方在统一问题上若不改变“以我为主”的立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统一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鉴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未消除,发生某种规模的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南北双方不统不和的局面将继续下去。

4,东北亚安全机制正初露端倪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都感到有必要建立某种集体安全机制,以保持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种建立安全机制的设想符合多数国家的利益,也得到几个大国不同程度的支持。

美国主张建立由其主导的多边安全机制,并纳入全球安全战略的轨道;日本主张效仿“东盟论坛”的做法,建立“东北亚论坛”,伺机依赖其经济实力,确立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改变在外交和地区安全从属于美国的不利地位;俄罗斯主张首先建立一个“次区域安全机制”,进而建立亚太地区的多边谈判机制,为其重返亚洲事务,发挥大国作用创造条件;韩国认为应首先建立由朝鲜南北方以及中、日、美、俄参加的“东北亚地区论坛”,以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亚太地区的安全机制”;朝鲜则提出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以商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并提出签订一项朝鲜半岛“和平协定”取代目前的“停战协定”;中国一贯主张就安全机制问题进行磋商,并提出这种安全机制应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由此可见,围绕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主导权、性质和作用等问题上。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形势 班级:830112 姓名:周晓刚 引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走过新生发展的六十年,我国已将“缓和与稳定”列为维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流;然而,总体稳定的局面下局部依然动荡或者存在潜在的威胁,这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在如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怎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

主流趋势,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三)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摘要:东北亚政治格局是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当今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同时牵动着东北亚政治结构的的变化走向。笔者从东北亚的政治格局的定义及现状入手,概括阐述其范围、含义及其现状,并探讨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和加深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解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政治格局;东北亚;朝鲜半岛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summarized elaborated its scope and meaning of the status quo,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reason f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Northeast Asia. Strengthen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we are more in-depth de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Asia.Key words: political pattern; Northeast Asia; the Korean Peninsula 1、前言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国家,包括西北边的俄罗斯,蒙古,还有中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北亚地区具有多样性。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 2、东北亚政治格局的现状 东北亚政治格局是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当今亚洲存在着朝核问题,东亚的朝核问题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问题由来已久,经历了许多年的危机和曲折,朝鲜核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僵硬的停滞阶段。朝鲜核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在合作中推进中日关系发展。日本和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中日关系有四根支柱,就是经济合作、历史问题、安全保障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体系。 再次,就是在东北亚地区内,中国与俄国、朝鲜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冷战”后的朝鲜半岛局势大体上仍然是中俄朝与美日韩的二元格局。具体到中俄之间则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李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 (沪)1996年18期 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有关世界格局,中国要强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大国关系中,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依托,争取与美、欧、日、印等国建立非对抗性的稳定关系或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东亚地区,以东盟为主导,以“10+3”为框架,建立“东亚核心共同体”,并向外推延地区自由贸易区。提倡以“对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和平共处的多边主义”争取“可持续安全”。 中国要认清,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各大力量的发展也具有“可逆性”,而不会直线上升。特别是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和面临的国际压力将同时增大。苏联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后地位却大幅下降的历史教训值得汲取。未来中国的关键在于居安思危,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还要重视国家模式成败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不断调整和完善本国国家发展模式 ⑴一超 美: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对国际事务的影响能力,被称为“全能冠军”的超级大国。“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布什1999年《国情咨文》 ⑵多强: 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谋求政治强国地位(日美欧三方主导)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符合欧洲利益新秩序)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力量,重振大国地位(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实力有待提高(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 未来的世界应当是和平发展的世界,未来的国际秩序应当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贡献。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关系和国家争端,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实践。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持续发展,必将在未来国际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理应从亚洲开始,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定将首当其冲。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处理东北亚国家关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着考验。不以现在代表未来,不以当前牺牲长远,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对抗牺牲合作,就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正确态度。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国际形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目前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逐渐恢复。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日本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努力争当政治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 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繁多的宗教,也有无神论者。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地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李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关系有所缓和;朝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

1.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8年国防白皮书》。这个文件的“安全形势”部分,根据十七大的基本判断,对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既谈到了国际形势中有利的方面,也谈到了不安定因素。我今天在这里主要讲不安定因素,在讲不安定因素之前我首先讲有利方面。这个白皮书对有利方面的估计可以概括为“一个潮流”、“两个趋势”。 所谓一个潮流,是指“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08年国防白皮书》说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政府的《2008年国防白皮书》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这就是两个趋势,换句话说所谓“两个发展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两大发展趋势,它们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商品、服务、信息、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并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 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还是挑战?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2000年世界首脑会议上,江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评价是这样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这对全球化是一种负面评价,但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是不是还在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呢?到了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时候,我国官方对全球化的评价是:“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但是要注意其中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面的评价,说明官方对全球化的认识已经有所转变。 对全球化的估计概括起来应该讲三句话:第一,它是一种客观的发展形势、客观的发展趋势;第二,从长远来讲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第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利益交汇、角力之地,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渐有崛起之势,尝试冲击亚太地区现有秩序;“世界警察”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一直将此作为战略前沿;二战战败国日本,仍保留强大的国家实力,并向往走向“正常国家”;朝鲜半岛,两国历史上的纠葛,现实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除此之外,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虽然此时的他们无力顾及此地,但是也对该地利益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国家的地缘利益,大国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博弈,国家战略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把握。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开启核试验之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一点。所以当今东北亚局势的势变,都可能导致亚洲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塑。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博弈 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目前东北亚的地缘争端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都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场地缘争端。(2)长期性,历史性。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是各国发展军备的借口。如今的东北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的长期堆积,其中包括:中朝韩与日本间的侵略关系,朝韩之间的国家分裂问题,朝鲜战争问题等,这些都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堪忧。(3)利益纠葛复杂。各个国家在此地区的博弈的目的、期待结果基本都不相同,并且因为利益纠纷,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有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达到共识。本文便首先从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说起,由此再谈谈如今的东北亚安全态势的种种表象和根源及其未来可能态势。

一各个国家在此的战略部署 在此部分主要就东北亚利益相关国家:朝鲜、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战略利益说起。 1.朝鲜 朝鲜,是东北亚局势的最大一个变量。朝鲜自2006年开启核试验以来,一直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坚决态度研制核武器,这都是挑起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诱因,这也是首先谈朝鲜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研制战略武器装备都是十分耗资的(研制和保养),并且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威慑,并不能投入实用(基本不可能爆发核战争),所以可以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朝鲜为什么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并且在国民极度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仍要将十分有限的国家资产投向核武器研制呢? 在我看来,是由于朝鲜在当今世界的定位以及金家为维护其对朝鲜政权的掌控。首先,朝鲜从地缘不具备快速发展工业的能力;其次金氏家族完全掌控着国家,在这一基础上,金氏家族为维护他对朝鲜的绝对控制,不可能完全放开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或者是资产改革。这些都是如今朝鲜极端贫穷、闭塞的原因。所以朝鲜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国家,他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第一,韩国对其的统一。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国力超过朝鲜太多。第二,中国。毕竟自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即历史上著名的“汉四郡”。①从这一时期一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直都是朝鲜的宗主国。虽然目前,中国是朝鲜的最大支持者,但仅仅是因为他的位置恰好在中国之前,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但是真到中国国力能够重建东北亚平衡时,朝鲜就可能被中国吞并或者任韩国吞并。这些安全问题都导致朝鲜必须武装自己,让自己能上谈判桌,或者说是自己能成

论东北亚国际关系

浅析东北亚国际关系 【摘要】 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多边协调机制的发展正预示着政治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但是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相对平稳的背后,依旧呈现出流动化的特征蕴含着重大战略变化的可能。日本和韩国在外交与安全战略上的调整客观上削弱了中国的战略环境基础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正在被压缩。中国需要有心态上的调整和可行的预警方案,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与对应体制。 【关键词】东北亚国际关系中国蒙古美国 东北亚和谐区域的构建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地区政治互信与依赖关系的建立不仅取决于各国政府的相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各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如何深化,能否做到“增信释疑”。认真对待历史问题、消除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是促进各国政治对话与合作、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只有在国民层面上的相互认识和理解达到新的高度,才有可能推动各国政府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在构建东北亚和谐区域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国的北部与西北部,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即是整个环亚太平洋地区。广义的陆地面积有1600多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40%以上,,有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国全境和俄罗斯远东沿海。 东北亚国际关系之蒙古 蒙古,在国际舞台上一想默默无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具有重要性。

蒙古是一个高原内陆国家,其领土完全被中国和俄罗斯所包围,人们经常以“蒙古是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来形容蒙古语中俄两国的位置关系特征。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邻国数量与质量,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战略安全环境。一般而言,邻国的数量多,则国际关系复杂,反之则能避免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不过,邻国数量少,夜壶带来周边关系缺乏选择性的不足。蒙古邻国数量虽少,但情况特殊,完全被中俄两国过封闭,而且两个邻国不仅是地理大国,还是国际战略格局地位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从国力对比看,俄罗斯与中国是两个世界级的战略大国,蒙古的国力远非能同任何一个邻国相比,蒙古语两大邻国国力对比悬殊。形成“两强夹一弱”的真挚地缘态势。蒙古的国家安全处在受两大国钳制的环境中,其战略环境和安全态势基本由中俄两国决定,因此,蒙古安全与中国与俄罗斯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作为两个强国之间的缓冲,蒙古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环境也有重大影响。蒙古作为中俄之间的巨大化结合部,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是亚欧大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价值的国家。 各个大国在蒙古都有自己的战略构想。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努力将其势力范围渗透在中俄两国邻国之间保持平衡的蒙古国。冷战后,美国对蒙古的外交政策,即以第三方力量介入蒙古事务之中,利用蒙古平衡中俄两国力量。而蒙古在保持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努力保持“均衡政策”的同时,也提出了“第三邻国”战略。对美国来说,蒙古的价值在于它的战略地位,是出于21世纪在东北亚地区争夺战略优势,有效制衡对手的战略考虑。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看,为了实现“单极世界”的构想,他在欧洲利用北约进行东扩,想中亚渗透;在亚洲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压缩主张“世界多极化”的中俄两国战略空间,已形成对中俄两国的战略优势,防止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和抑制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蒙古所处的地缘政治因素恰好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美国一旦控制了蒙古就等于在中哥两国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形成“北抑俄罗斯,南遏中国”的战略态势,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对中国来说,蒙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蒙古位于中国的正北方,两国共有4600公里的边境线,保证中国北部的和平与安全是中蒙两国的战略考虑。如果军队从中蒙边境南下,没有任何天然屏障。中国必须警惕美日对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渗透和防止美日利用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特殊地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车辆工程一班 2201080127 孔武源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

当今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校本课程《当今世界》教学内容 (10月9日) 一、关于国际社会的基础知识: 1.国际社会的组成:主权国家、地区、国际组织 2.作为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固定的领土、定居的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4.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5.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综合国力) 6.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7.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8.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 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二、当前国际形势的新特点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

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臵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失业和贫困人口数量上升。由于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尽管如此,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也是思想危机、体制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中俄印三国、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中印巴墨南五国对话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

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危机中异军突起,已经走上机制化道路,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G20要成为真正权威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看,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同舟共济,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各方围绕后危机时代的竞争也在加剧。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围绕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分歧和矛盾摩擦不会消失。 5、亚洲总体保持崛起势头,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地区政治、安全形势进入矛盾多发期 亚洲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亚洲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东盟、10+1、10+3、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进展活跃。同时,朝核、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金融危机增加了域内一些国家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难度,地区形势存在一些变数。 6、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