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养殖场环境控制

项选择: 1.下列不是应激猪肉特征得是(C)。 A、 质地较硬 B切面干燥 C色泽淡白 D色泽较暗 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 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 A.血钾B.血钙C、血钠D.血磷 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C) 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 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 A.体液调节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D.生长激素 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 A.空气 B.蚊蝇 C.土壤 D.树木 E.昆虫 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 A.色泽苍白B.切面干燥C.质地坚硬 D质地松软E.有渗出液 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 A.土壤重金属元素 B.光照 C.气温 D.气湿 E.饲料 判断

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错) 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对) 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错)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对)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对) 第二章温热环境 单选题 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 A.36 B.39 C.42 D.45 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 A.直肠 B.腋下 C.尾尖 D.耳尖 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 A.35~37 B.37~39 C.39~40 D.40~42 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 A.T=0.9Tr+0.1Ts B.T=0.7Tr+0.3Ts C.T=0.6Tr+0.4Ts D.T=0.8Tr+0.2Ts 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

控制养猪场环境措施

小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多采用半封闭和封闭式猪舍养猪。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猪舍时应考虑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降温性能。墙壁和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使猪舍内外形成两种气候,让猪舍内维持一定的恒定温度。在建造猪舍时,猪舍屋顶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 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成通风屋顶,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 猪舍通风降温,一是借助通风带走猪舍内的热量,二是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以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一般情况下,在最热的月份,通风降温所要求的适宜气流速度为1.0米/秒左右。 通风换气是指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猪舍内外空气交换,改善猪舍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多余的水汽。 所用通风换气方法: 一是自然通风换气。该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动力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为此,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场(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一般为猪舍屋檐高度的3~5倍;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利于形成穿堂风;猪舍应有天窗和地脚窗,有利于增加通风量。在炎热的夏季,夜深后将所有通风口开启直至第二天上午气温上升时再关闭所有通风口,停止自然通风。 二是机械通风换气。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迫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在炎热季节利用风机强行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形成负压区,舍外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进入猪舍。 降低猪舍空气中的湿度是解决高湿的关键。解决猪舍内高湿除进行通风换气、增加舍内光照时间外,应减少猪舍内水的用量。如采用粪尿分离的干清粪法,减少用水冲洗猪笼和地面次数,经常保持猪舍干燥;在炎热夏季,尽量采用通风换气的降温方法,少用滴水、喷淋用水较多的降温方法;对舍内水管和自动饮水器等要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水,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内的排污道要经常保持干净不存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猪舍灰尘主要来源于猪身、清扫地面的扬尘和饲喂干粉饲料的粉末等。为此,应尽量保持猪舍地面的清洁,减少清扫次数。减少干粉料粉末的飞扬,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适宜的流动速度和空气新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除通风换气外,还应尽量减少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加强舍内卫生管理,减少粪尿在舍内停留时间。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4143083.html,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3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寻求先进实用、可靠、易行,同时,又能够相对节省处理成本,使得粪污达标排放。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的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志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控制,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表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养猪业的合理布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加强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区,已经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按照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测算: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1)。全国生猪、家禽年产便总量高达5.8亿t,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在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化技术措施处理的粪、水量,仅占排放量的3%和4%,存在着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必须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技术内容 新近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严格地界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区的适用规模,水冲式、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等指标。 三、规模化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处理的工艺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理的技术方案: 1、污染物的减量问题:鉴于我国劳动力多,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提倡兴建的工厂化养猪场,改用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是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程度的有力措施。通过在湖北省一些猪场采用此技术措施后,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可降低到50~60m3,COD 8000mg/L,与全冲洗清粪方式相比,排污量减少近2/3,有机物含量减少约1/3。据广东的经验:如果日排放污水每增加20m3,那么,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需要增加10万元以上(3)。用水减少之后,配置高压冲洗清洁系统,既能节约水源,又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而且,排出的鲜粪远比粪渣的肥效高数倍,有利于有机肥的制作,值得推广。 2、猪场配置两条排水系统:在猪场设计时,注意将雨水和污水有意地分开,同时,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减少对污水排放量也是十分必要地。 3、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根据养猪场污水水质特性及排水状况,在污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以利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减少污水处理量,同时,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除的粪便作进一步堆积发酵处理后,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系统案 (3)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3)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4)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5)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6)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6)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7) 第四章系统优势 (8)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种猪自动测定系统,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Zigbee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3G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污水、病死猪等)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如将日

智能养猪场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系统方案 (2)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2)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3)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4)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5)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5)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5) 第四章系统优势 (6)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种猪自动测定系统,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方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Zigbee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3G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有无线传输终端,将采集层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平台;控制层主要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控制,光照控制以及定时喂食,喂水,掏粪等;应用层为用户监控平台,可远程监控各舍的环境情况。 第三章系统方案 1.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催生母猪智能化群养模式,一是传统饲养的弊端所致,二是动物福利的推动。

养猪场质量控制体系

XXXX养殖质量管理体系 1. 目的 规模猪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首推品牌定位,定位的支撑点关键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所以公司的质量控制系统犹如公司的生命线,因此公司猪场必须建立起从环境控制、种群组建、食品安全到健康养殖管理等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化的质量控制系统,从而保障猪场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支撑猪场的利润和规模发展。 2. 杜洛克种群来源与种群结构组成 公司种猪由山东益生种禽股份有限公司引入。初期引入母猪400头,公猪30头,后经不断选育改良和多次补充同质优秀公猪血统,发展至现在的大型规模化原种猪群。 3. 品质—生产性能与体形外貌特征 在体形外貌上具体有体格高长,前中躯特别开阔,后躯丰满,全身皮薄毛光(短),肌肉结实,四肢粗壮等特点。具有增重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瘦肉率高等生产性能特点。 4. 良种繁育体系 4.1 优良的遗传基础 国内最大群体的优秀台系种猪全群引入,始终保持核心群原种杜洛克300头、长白400头和大白300头。 4.2 科学的繁育方法 始终一贯的专门化品系群体继代选育法,系外闭锁系内开放,异质组优,同质提纯,照顾血统,控制近交。 4.3 合理的选配方案 在适度控制血统配种量与近交系数的前提下,根据综合育种值和体形外貌特征,按照育种目标与方向,组群之初异质选配充分重组,选优之后同质选配快速固定。 4.4 可靠的测定保障 最大限度的全群测定,为精确选留优秀后备种猪提供可靠保证。 4.5 严格的选种制度 以最精确的选种方法进行最大强度(最小留种率)的选种。 BLUP法估计性状育种值,制度EBV综合选择指数。 4.6 体形外貌评定 4.7种用能力检定 4.8 健康检查 4.9 应激基因检测 4.10 快速的遗传传递 通过人工授精将遗传改良公猪成果(选留最优种公猪)以最直接和最广泛的方式应用到种猪各群体(育种群、繁殖群和商品群)配种。 以最快速度进行种母猪选优更替,缩短世代间隔。 4.11 准确的遗传改良评估 通过BLUP法对性状育种值的估测,评估种群世代遗传改良进展,借以检讨和优化育种方案和种猪选择方向。兴泰种猪近年来的遗传改良进展和主要经济性状的育种值见下表3,结果表明,在生长和胴体性能方面具有稳定的年度遗传改良进展,种猪遗传利用价值高。 5. 生产的过程控制管理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讲课教案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谢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对环境变化敏感。 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 (一)温度和湿度: 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

猪场环境控制规程

一、猪场环境控制规程(一)、温度 因小猪的造血器官还不健全,小猪对温度要求严格,过低温度易使其生病,尤其表现在胃肠消化道疾病上,温度过高对仔猪亦有伤害,所以我们在饲养小猪的过程中对温度控制应特别加以注意。 1、刚进猪时必须挂好温度计,以检测猪舍的温度,温 度计应挂在猪舍内中间位置。 2、开始时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6-28℃,过高过低都不 好,这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 3、随着猪的生长,温度可降低至23-24℃。 4、每天下班之前应检查猪舍,防止贼风存在,应注意 关好门窗,排风扇,玻璃坏的窗子关不上的要及时封阻。(二)、湿度 因为一般病原菌、病毒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存,而在干燥的环境下难以生存,所以保育区应特别注意湿度的控制。 因为保育舍要每天冲水,暖气片又时时滴漏,所以保育舍内湿度总是很大,这对养猪极为不利,尤其对防病,治病造成威胁,所以: 1、在每次冲水之后应立即想方设法将地面上的明水扫 掉,及通风(当然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快地使地 面干燥。 2、在暖气、水管等漏水时应尽早地修好,自己修不好

时应及时找维修工。 3、湿度应控制在75-85%为宜。 (三)、空气 猪舍内氨气太浓,空气中灰尘太重(病原等易附于尘粒上到处传播),对猪的生长,防病治病是一个制约因素,如可刺激猪的呼吸器官,使猪咳嗽、喷嚏,更重要的是降低料肉比,增加生产成本。所以: 1、应及时通风。尤其在早晨氨气味浓时,应打开门窗, 让其尽快通风,交换舍内空气。 2、夏天应常开门窗,且多开抽风机排风。冬天加强通 风时应考虑可能降低温度,这时通风应快速,通风短时 间后立即关好门窗。 3、冬天在不宜长时间通风时,应考虑将背风一面的门 窗打开。 4、刚进猪时不宜长时间通风,当猪只较大时可多通风, 尤其在加料过后灰尘较大时更应促使通风。

猪场污染整改措施

猪场污染整改措施 篇一: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谢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对环境变化敏感。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 (一)温度和湿度: 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

由于高密度饲养,畜舍常年温暖潮湿,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如何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1营养环境控制 1.1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 当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的过多生成,降低肠内容物,粪便中氨的含量,使肠道内容物中的甲酚.叫噪、粪臭素等含量减少,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均能减少动物的氨气排放量,净化猪舍内空气,降低粪尿中氮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配制氮基酸平衡日粮.实行阶段饲养 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随着畜禽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组织液积增加,这样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将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4%。如将粗蛋白含量从18%降到15%,即可将氮的排出量降低25%,而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所产生,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可以节省蛋白质资源,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猪舍环境的重要措施。 2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 2.1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料肉比最低;怀孕母猪为22-2590;哺乳母猪为巧℃;而仔猪则为28℃;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9C。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同时寒冷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当气温高于35℃时,个别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所以在寒冷季节应对猪舍添加增热、保温措施。而夏季应通过改变猪舍的屋顶设计,安装喷雾系统,饮电解质水或0.1%~0.2%的人工盐等,降低舍内和猪体本身的温度。 2.2湿度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肠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5%,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90,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只生长,为防止湿度过高,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应少用或不用大量水洗猪圈,可适当用干酒不兑水的消毒药,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降低舍内湿度。 2.3空气 猪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3000mg/L,氨30mg/L,硫化氢20mg/L,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这样猪便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如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症,表现食欲下降、泌乳量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咬耳等现象。 规模化猪场的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通风换气。全封闭式猪舍依靠排风扇换气,换气时可依据下列参数:一般冬季所需的最小换气率为每100kg猪体重每分钟0.14~0.28m3,夏季最大换气率为100kg体重猪每分钟0.7~1.4m3。尽可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是提高猪只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冬季要注意调教猪只形成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尿的习惯。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降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2.4光照 适当的光照可促进猪的新陈代谢,加速其骨骼生长并消毒杀菌。哺乳母猪栏内每天维持16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