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27、《江姐》

五年级 27、《江姐》
五年级 27、《江姐》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7、《江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部分,读出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3)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了解人物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梅赞》的乐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渣滓洞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红梅赞》,教师谈话:孩子们,知道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这首歌叫《红梅赞》,它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

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铐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学习、了解江姐临刑前的光辉形象吧!

板书题目:27 江姐

出示图片,了解江姐生平资料。

过渡:课文中为我们讲述的就是江姐临刑前的一个片段些事迹。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自学生字词。

(2). 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

(3)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学习。

过渡: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呢?

3、让生汇报,用提纲的方式帮生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1 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特务要把江姐和一部分同志通知转移到别的地方。

第二段:(2-16 自然段)写了面对死亡,江姐毫不畏惧,从容不迫。

第三段:(17 自然段)写江姐和其他男同志英勇就义,视死如归。

4、问: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江姐的?同桌议一议。我知道这篇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江姐临上刑场前,面对死亡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来。)

三、细读探究,体会品质1、出示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第2-16自然段。

面对所谓的“转移”,特务、难友、江姐各有什么表现?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并批注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组内交流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

(2)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从容不迫地做了几件事?从中可看出江姐是个怎样的战士?

2、汇报交流1:

问:面对所谓的“转移”特务、难友、江姐各有什么表现?

特务:不停催促

难友:不安、伤心痛哭、舍不得

江姐:平静、不慌不忙、像赴盛典

3、品味细节描写:

(1)师:当特务说要把江姐和一部分男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时,江姐正在做什么,当她得知转移意味着秘密迫害时,她机智地做了什么事?指名读读第二自然段。问:这段话体现了江姐什么样的心态?(机智、考虑事情周密)

(2)师:当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可江姐却很平静,让大家不安起来!江姐就要离开朝夕相处的难友们,她在临走之前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从

中可看出她有怎样的精神?请同学们默读第3、4自然段。并抽一名女生做动作演一演。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江姐对生活的热爱和愿为革命、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3)出示与难友话别的相关语句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最后的

考验”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体会到江姐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呢?练习朗读。读出沉着,坚定有力。全班齐声朗读。

(4)、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第7—16自然段中的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

4、汇报交流2:

面对“转移”江姐做了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藏好未写完的讨论提纲(机智、考虑事情周密)

梳妆打扮(热爱生活、勇于献身)

与难友依依话别(机智、勇敢)

5、讲读最后一段教师引读:“他们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呢?(全班齐读读出赞美的语气,并指名回答问题。)最后一段的描写,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江姐献身革命、从容就义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江姐钢铁般的意志鼓舞着狱中同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和江姐一样,顽强地等着黎明的到来,等着胜利的枪声,迎接1949年的春天。可是,丧心病狂的敌人却在解放军的炮火快攻克重庆的时候,当狱中的同志们就要与亲友们团聚的时候,敌人将关在牢中的1000多名的共产党员杀害在革命胜利的前夕。

2.听歌曲《红梅赞》,你听出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搜集有关渣滓洞的资料。

2、收看电影《江姐》。

3、上网查阅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六、作业布置、巩固提升

1、背诵第4、5自然段。

2、将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板书设计】:

27.江姐

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动作神态语言

【教学反馈】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了本课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学文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了解到江姐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7 猴王出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 文 本 分 析 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 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通畅、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 生讲讲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 目标 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呵”),重点 理解“迸裂、瞑目、顽劣”等词语。 2.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 3.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 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教 学 重 点 1.理清思路,弄清故事 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无私无畏的品质。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 古代白话文的特点,激发对 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交流及利用工具书,读通读懂句子,体会语感,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能力和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版《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师生谈感受,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其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看看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板书:猴王出世。)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石猴是怎么出世的?他是怎么被称为美猴王的?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试题及答案 人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 )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 )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 A )等于(C )。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 )上,塑料块浮在(C )上,葡萄在(D )上,铜砝码漂浮在(A )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 )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 )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优秀教案

27*海的女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激趣导学 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 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

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 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 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品评人物)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相机引导: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板书:读懂内容) 相机补充: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板书:理解道理)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既梳理了文章内容,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可谓一举多得。而由学生熟知的童话故事连线,更是未有曲调先有情。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 1.屏显词语一: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试题库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15、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6、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读作:guǐ))。 19、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0、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5、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6、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7、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28、物体受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9、(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30、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33、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34、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是向下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7课有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27课有的人 27.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l.导入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

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l)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属于____一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最新《订鬼》教案5

《订鬼》教案5 27、订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把握本文论点,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字词的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分析时注意把当时迷信鬼神与科学发展的今天作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收集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教 教学重点 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把握论点及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有个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像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 二、作者简介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他出生在“细族孤门”,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居贫苦而志不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本文节选《论衡·订鬼篇》。《论衡》共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二十余万字。写作历三十多年,是作者用毕生精力完成的巨著。全书广泛论述了哲学和文学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例如,阐述了“气”是万物本原的学说,唯物主义地解释了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的关系,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论衡》因敢于“非圣无法”而遭到不少封建卫道士的攻击,但它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泯灭,不少有识之士对它及其作者是十分赞赏的,蔡邕“恒秘玩以为谈助”,葛洪誉之为“冠伦大才”,章太炎甚至说“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论衡》一书,向无善本,号为难读。 王充的文学理论,散见于《论衡》一书的《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二十多篇中,涉及面相当广。 三、听录音指导诵读课文 1、注意文言朗读的停顿,特别是一些文言虚词。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1、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人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气体的热胀冷缩 C、固体的热胀冷缩 2、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3、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经典实验 C、模拟实验 4、右图中一个是铁环,一个是铜球,铜球比铁环的内空略微大一 点点,要想让铜球通过铁环,下面办法最不可取的是()。 A、把铁环放到火上烤一下 B、把铜球放到火上烤一下 C、把铜球放到冰箱里冰一下 5、右边图一、图二是不同季节在同一地点拍得的电线照片,那么()。 A、图一可能是冬天拍的 B、图一可能是夏天拍的 C、图二可能是冬天拍的 6、压入水中的泡沫块,一松手就浮了,是因为()。

A、浮力大于重力 B、浮力等于重力 C、浮力小于重力 7、下面哪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8、北京在东8时区,如果北京时间下午2时,那么在东11时区的某个地方当地时间是()。 A、上午11时 B、下午3时 C、下午5时 9、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原理。 A、杠杆 B、浮力C、重力 10、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11、当摆长为22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65次;当摆长为26厘米时,每分钟正好摆58次。如果我想制作一个每分钟摆60次的摆,我应该将摆长调整为()再测试。 A、大于26厘米 B、小于22厘米 C、22厘米到26厘米之间 12、()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A、地球运动时离太阳的远近 B、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C、太阳东升西落的结果 13、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无关的。 A、容器的大小 B、漏水孔的大小 C、滴漏中的水位 14、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三年级 第27课 当心行为怪异的人 教案.doc

27.三年级《当心行为怪异的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培养要远离行为奇怪的人的意识,知道有些行为奇怪的人有可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有同情心,不能故意去取笑、招惹他们。(二)行为技能训练 在演练中掌握远离精神病人、醉鬼、痴呆症等行为奇怪的人的途径,如快步走开、结伴而行、不走偏僻的小道等。 (三)知识经验积累 了解这些奇怪人的奇怪行为的安全隐患,知道一旦看到行为古怪的人遇到危险或者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时,应当向老师、民警或其他成年人报告。 二、教学重点 掌握远离精神病人、醉鬼、痴呆症等行为奇怪的人的途径,知道看到行为古怪的人遇到危险或者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时,应当向老师、民警或其他成年人报告。 三、教学难点 了解行为怪异的人的安全隐患。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部分现实生活中精神病人、醉鬼等伤害行人的事件。

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警示学生提防行为奇怪的陌生人。 2、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行为奇怪的陌生人的样子和行为。 3、阅读平安童话并交流感受。 (二)授新 1、学生自主阅读“平安导航”和“平安童谣”。 2、交流学习收获。教师点拨:要远离行为古怪的人。看到行为古怪的人遇到危险或者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时,应当向老师、民警或其他成年人报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平安童谣”。 (三)操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平安操练”。 七、演练设计 操练一:演一演 1、学生自主阅读情景说明,想想如果自己是丁丁,该怎么办呢? 2、同桌交流,达成共识,排练情景剧。 3、全班展示交流。 操练二:“写一写”和“考一考” 1、学生梳理并交流自己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是否碰到过行为奇怪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猴王出世》课文原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2]。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3]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4]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 (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5]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6]。石猴看

《说鬼》教案

《订 鬼》教案 ?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2、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3、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 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3、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古代有个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今天我们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像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 二、读课文,注意下边字的读音: 1、衽r èn 庖p áo 箠chu í 殴ōu 纆m ò 2、解释词语: 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为,变成。并不是人死后精神变成的。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存想,想象。都是人思念过度想象所造成的。 致之何由:何由,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导致鬼的产生呢? 故得病寝衽:寝衽,睡在床上。所以得了病睡在床上。 存想则目虚见: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效之:验证它。 顾玩:仔细端详。 无非:没有不。 用精:精:专一,纯正。 用心专注。专心。 困剧:极其难受。 绳纆:绳索。 妄见之也:妄,妄誔无根据。 泄:显露,表现。 夫人:那人。 俱用:全都因为。 同一实也:真相本质都相同。 三、关于作者及作品: 王 充(公元27—97年) 字仲任,浙江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读书时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离开太学后,王充曾两次出任过小官,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到了晚年,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王充反对生知之说,反对知识的先验论,他说:“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 生知者”,他反对那种认为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说法。他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古今所没有的。他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他举例说明萧何收集秦代保存的文书资料,掌握了很多知识,然后"以知为力",协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论衡》 30卷,85篇,20余万言。是作者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作者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背景链接: 自古以来,鬼神迷信是剥削阶级赖以维持统治的精神支柱。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尤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水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在阳光下,把一根木棒竖直插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影子的长短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 5.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隔2度为一个时区。 6.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 7.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的交替变化,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8.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或者从温度较低的物体向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9.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10.由于地球的形成了四季现象。 二、判断题: 1.同一块橡皮不管切的大小如何,它的沉浮状况是不会改变的。(√) 2.铜砝码不管放在哪种液体中,它都是沉的。(×) 3.摆绳越长,摆动越快;摆绳越短,摆动越慢。(×) 4.物体只要在水中,它都已排开了一部分水量。(√) 5.沉在水底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 6.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7.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看窗外的物体是向后移动的。(√)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 9.摆锤越重,摆动的速度越慢。(×) 10.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11.体积相同的热水和冷水,重量也相同。(×)

12.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 A、由南向北 B、由西向东 C、由东向西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A )。 A、它的重量 B、它的体积 C、液体的浓度 3.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绑在木块上 4.下列因素中,能影响摆的快慢的是(C )。 A、摆重 B、摆幅 C、摆长 5.用小塑料袋密封装着的热水,将它放入冷水里,将会看到它是(B )。 A、沉的 B、浮的 C、在冷水中间部位停留 6.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C )。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固体的热胀冷缩 C、气体的热胀冷缩 7.下列金属中,会热缩冷胀的是(A )。 A、铁 B、铝 C、锑 8.首先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家叫(A )。 A、傅科 B、哥白尼 C、托勒密 9.沉在水底的水泥船,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A )。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10.下列三种金属,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A )。 A、铜 B、铝 C、钢 11.有摆锤的钟每天都要走快几秒钟,为了使它走得准时,应该(B)。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 12.三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80℃的水,散热最快的是(B )。

二年级-第27课《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教学设计-(1)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教材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或独处的时候遇到陌生人正确的处理办法,通过平安童话故事----萌小兔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对陌生人要提防,保护自己别上当。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8岁左右,爱动、爱说、爱笑,对于学校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自我约束能力太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他们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对安全知识了解有待增加。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知道陌生人惯用的一些欺骗手段。 3、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4、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音乐游戏进入教室。(兔妈妈带兔宝宝出去游玩。) 2、设置情景,导入“陌生人”。(兔妈妈装肚子疼离开,让陌生老师入场,拿糖哄骗学生随她离开。) “这是谁呀?你们认识她吗?” “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随便相信陌生人是很危险的!” 3、听故事,让学生了解陌生人很危险,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提问:丢丢和谁走了? 丢丢认识那两个叔叔阿姨吗? 如果没有告诉警察叔叔,丢丢会怎么样?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陌生人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像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请看,这里有两个例子就是轻信陌生人的话时被骗走的。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一:有一天傍晚,5岁的小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青年热情地凑过来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最后,蒙蒙就跟着这个“叔叔”去吃肯德基了……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二:有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热心给“陌生人”带路,不料竟被拐骗走了。警察叔叔经过9天的调查,终于将小女孩解救回来。 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了解到生活中有上当受骗的事例吗?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略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 (3)理解生僻的字词,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看《石猴出世》的视频,听唱《白龙马》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 1、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纸盒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 A、温度 B、水 C、光照 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3、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点亮的日光灯 B、发光的萤火虫 C、月亮 4、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5、随着河流的流速变化,沉积作用的程度也各不一样,下列最容易发生沉积作用是()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6、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大小时,错误的操作是()。 A、拿起测力计检查指针是不是指着“0”刻度 B、读数时视线要高于指针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7、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A、和太阳光倾斜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8、撑杆跳高是一项比较刺激的奥运比赛项目,在此项比赛中,运动员主要利用撑杆的()。

A、弹力 B、压力 C、摩擦力 9、白纸、黑纸、红纸这三张纸,吸收光的本领从强到弱依次是()。 A、白纸、黑纸、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 C、红纸、白纸、黑纸 10、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和目的是()。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11、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12、下列不属于岩石风化作用的是()。 A、开山放炮使岩石破碎 B、日晒雨淋使岩石破碎 C、冬天在石缝中的水结成冰后使岩石破碎 13、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二、判断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物体。 ()2、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3、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奇石云集,这些石头主要是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 ()4、物体表面材料的光滑程度不同,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也不同。 ()5、太阳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物体得到的热量是相同的。 ()6、植物的根和动物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7、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 ()9、用垫圈拉动的小车,垫圈挂的数量不影响小车运动的速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玉泉清澈见底聋哑人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屏幕出示游鱼图]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秋学期 27《订鬼》教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秋学期 27《订鬼》教案 语文版 教学目的: 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收集威信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1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翻译全文 一、引入课文。古代有个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像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 二、 1注意下边的字的读音: 衽rèn 庖páo 箠chuí 殴ōu 纆mò 2解释词语: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为,变成。并不是人死后精神变成的。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存想,想象。都是人思念过度想象所造成的。 致之何由:何由,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导致鬼的产生呢? 故得病寝衽:寝衽,睡在床上。所以得了病睡在床上。 存想则目虚见: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效之:验证它。 顾玩:仔细端详 无非:没有不 用精:精:专一,纯正。 用心专注。专心。 困剧:极其难受。 绳纆:绳索。 妄见之也:妄,妄誔无根据。 泄:显露,表现。夫人:那人。据案,案。 俱用:全都因为。 同一实也:真相本质都相同。 三、指导翻译:

《订鬼》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一、此段是写鬼非人死的精神变成都是都是想象虚幻所造成。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胡思乱想,自然就会看到怪异的事物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死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并不是什么鬼了。 二、这一段用伯乐和庖丁的例子证明精至就会产生虚幻的感觉,自然就会看见异常的怪现象。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三、这一段详细分析病人看见鬼怪的情形。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四这一段分析看见鬼怪的原因,都是因为病者精力高度集中,专心想念事物所造成。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庖丁解牛伯乐学相马的故事,以及病者见鬼的感受,见鬼后的具体表现,有力论证了“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而为之,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人世间无鬼,人某些时候眼前所见到的怪异现象,是人因生病后想象过多而产生的幻觉。

最新五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5、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6、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是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7、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8、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9、下沉的石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0、把会下沉的石头弄碎放入水中,碎石头会浮在水面上。 ()11、把装有冷水的密封小塑料袋浸没在热水里,密封水袋会慢慢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 ()12、空气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3、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 ()14、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15、从井中提水,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 三、选择题(20分) 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A、浮力<重力 B、浮力=重力 C、浮力>重力 4、铁路的铁轨与铁轨连接处都留有一个10mm左右的空隙,其目的是() A.为铁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B为了节约材料 C为了美观 5、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B体积 C颜色 6、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 A 加盐 B 加清水 C 加糖 7、如果以下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那么重量最重的是()。 A 水 B油 C 水银 8、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A银和水银 B 铁和铝 C 锑和铋 9、下列哪种现象是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A热气球升空 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 C气温计液柱上升10、把一小塑料袋热水放入装满冷水的杯子里,这一小袋热水会()。 A浮在水面上 B沉在水底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四、连线题(10分) 热的良导体 铜木块 瓷杯铁块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 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玉泉清澈见底聋哑人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