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

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

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A. 会聚光束

B. 发散光束

C. 平行光束

D. 不能确定

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

璃砖后,光线将会()

A. 仍然平行

B. 会聚

C. 发散

D. 无法确定

3.图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4.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

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

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A. 大于10cm,小于15cm

B. 大于15cm,小于20cm

C. 大于10cm,小于20cm

D. 大于10cm,小于30cm

7.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

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 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 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8.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

镜的距离为12cm,若凸透镜靠近白纸,看到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A. 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 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 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 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

9.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会聚光束

B. 一定是发散光束

C. 可能是会聚光束或平行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

D. 可能是会聚光束,也可能是平行光束或发散光束

10.透镜的类型可通过对光线的作用来辨别,小柯记录了光线通过四个透镜(图中未画

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A. a、d

B. c、d

C. a、c

D. b、c

11.两块凸透镜,一个直径比另一个大,在阳光下聚焦,分别点燃两根相同的火柴,哪

一个凸透镜先点燃火柴.()

A. 焦距小的透镜

B. 直径大的凸透镜

C. 直径小的凸透镜

D. 焦距大的透镜

12.平行光线经如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 会聚

B. 发散

C. 仍为平行光

D. 无法判断

1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14.如图甲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

向如图乙所示,则()

A. 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 甲、乙都为凸透镜

C. 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 甲、乙都为凹透镜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 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16.放电影试镜头时,发现银幕上的影像小了一点,为了使画面更大一些,应当调整放

映机()

A.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离银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离银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17.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烛焰

离凸透镜10厘米时,所成的像()

A. 一定是虚像

B. 一定是缩小的像

C. 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是缩小的像

1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3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

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9.放映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上”字,则幻灯片上的图片应是()

A. B. C. D.

20.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再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2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二、多选题

24.如图所示,先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再将点燃的蜡烛

和光屏放到光具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把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处,调节光屏,光屏上出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

B. 微风吹过,烛焰向左晃动,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向左晃动

C. 取走光屏,烛焰通过凸透镜就不能成实像

D. 把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处移动到45cm处,烛焰的像先变大后变小

三、填空题

25.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

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相当于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26.在森林里决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

_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27.如图甲所示的透镜焦距为______cm,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______眼,图乙所示能成

清晰的像,像一定是

______(选题“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8.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______,对光有

发散作用的有______。

29.有关人士研究发现: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形成的效果会使车漆的最上层产生局部

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会失去光泽,这是因为水滴相当于______ ,能使光______ 在车身的局部产生高温(后一空选填“会聚”或“发散”).

30.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

有______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3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它对光线具有______(填“会聚”

或“发散”)作用.

3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

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

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_像(选填

“虚”或“实”)。______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选填“近”或“远”)。

33.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

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34.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

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如图的______图,应该佩戴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

矫正。

35.如图所示,可以模拟眼睛矫正的原理,将______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

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将光屏适当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就能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四、作图题

36.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b、c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7.如图,A′B′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的位置.请你在图

中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AB的大致位置.

38.如图所示,光线BF2从凸透镜射出后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请画出进入凸

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39.如图所示,请画出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

点S′。

40.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

4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

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

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选填“左”或“右”)移。4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小欣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具座、光

屏和蜡烛等器材进行试验.实验时,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上.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

放大的清晰像,此时物距是______ cm,这个像是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标尺上5cm处,要想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

个清晰的像,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此次得到的清晰像是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

(3)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

像将是______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空气透镜。

要判断光线通过空气透镜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空气透镜属于什么透镜。图中,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

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A,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B是正确的,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C。

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气泡,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气泡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砖。

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折射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确定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

【解答】

A.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延长入射光线可以看出,经过凸透镜对光线被会聚了,故A正确;

B.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凹透镜的光线会聚了,而凹透镜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从丙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凸透镜对光线被发散了,而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C错误;

D.从丁图中可以看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

对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关于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关于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射向另一个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

【解答】

A.入射光线过焦点的,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A正确;

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B错误;

C.从凹透镜虚焦点射出的光线是发散的,经凹透镜折射后应该更发散,不可能与主光轴平行,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 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更向靠近主光轴方向偏折,经凹透镜折射的光线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解答】

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

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聚于主光轴的S,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

故选:D。

6.【答案】A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距以及的性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知30cm>2f,即f<15cm;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2f>20cm>f,即f>10cm;

综合可知:10cm

故选:A.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比较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

7.【答案】D

【解析】【分析】

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本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的理解.

【解答】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后的光线与原来比较,光线偏转向了主光轴,即为会聚.故选D.

8.【答案】C

【解析】【分析】

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利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直到地面上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当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此时距离大于焦距.故此时光斑比焦点的光斑要大,亮度不如焦点时的亮度.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知道并理解焦距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则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而且比焦点的光斑要大,亮度不如焦点时的亮,

因为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的光最亮、最小,所以若凸透镜靠近白纸,则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准确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是解题的关键。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不体现在将光线变成了什么光,而是看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还是更远离法线,前者,光线被会聚,后者,光线被发散。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AB.从焦点出发的光束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射出,所以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不一定是会聚光束,也不一定是发散光束,故AB错误;

CD.从焦距以内发出的光束经过凸透镜后会发散,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解: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从光线通过透镜的四幅图可知,a、b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即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c、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即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故选B.

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

本题利用了两种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来确定透镜的类型.不要把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弄混了.注意相对入射光线偏近主光轴叫会聚作用,偏离主光轴叫发散作用.

1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火柴头会被点燃.说明此处的温度较高,将其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联系在一起分析解答。

【解答】

因为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在阳光下,凸透镜把太阳光会聚在亮点处,这个亮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直径越大会聚的光线越多,焦点的温度越高,把火柴头放在焦点,直径大的会使火柴头先燃烧起来,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分析】

可以看作是两个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了,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题容易答成是会聚的,是由于没有看清题意中强调的是“中空”的玻璃砖,这样的玻璃砖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空玻璃砖可看作是两个凹透镜组合在一起了,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变得发散,经过两个凹透镜变得更加发散。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抓住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来分析,而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故有三种可能情况。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可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或凹透镜。

【解答】

解:从下面的光路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图中的改变。如图所示: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解: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两图都应是凸透镜。

故选:B。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

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如图:,

反之,光线被会聚

15.【答案】D

【解析】解:A.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近视镜片是凹透镜,所以中间薄,边缘厚,故A正确;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所以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故C正确;

D.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以物镜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

故选D.

(1)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3)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本题考查了透镜及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6.【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来解决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需要。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像距要增大,物距要减小。

【解答】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屏幕上能得到的像是实像,要使实像增大,要使屏幕和投影仪之间的像距增大,同时要减小凸透镜和投影片之间的距离,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的物距和像的性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解答】

物体离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2f>40cm>f,

40cm>f>20cm,

当烛焰离凸透镜10厘米时,则U

故选A。

1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先求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解答】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时,太阳的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3cm;物体放在距此透镜30cm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掌握情况,本题比较简单。

首先要明确幻灯机的制成原理,然后根据其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来确定幻灯片的放置方法。明确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包括: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两方面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很容易漏掉左右颠倒。

【解答】

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相反。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上字样,因此要按照B选择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分析】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像距.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全身像以后,改为半身像,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所以照相机要向人靠近,减小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拉长暗箱,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故选A.

21.【答案】A

【解析】【分析】

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在以上四个图中,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③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之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④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A。

2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解答本题需掌握: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解答】

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故选C。

23.【答案】C

【解析】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3)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24.【答案】A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像的特点,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

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像与物体的左右、上下都相反。

【解答】

A.把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处,物距为50cm?10cm=40cm,满足条件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烛焰向左晃动,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向右晃动;故B错误;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无论光屏是否存在,像都是存在的;故C错误;

D.把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处,物距为40cm;移动到45cm处时,物距为5cm;物距从40cm处向10cm处移动时,成倒立的实像,像逐渐变大;物距由10cm处向5cm处移动时,成正立的虚像,像逐渐变小;所像先变大后变小;故D正确。

故选AD。

25.【答案】光的折射;虚;右;放大镜

【解析】解: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我们看到的另一条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作用相同。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右;放大镜。

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26.【答案】凸透会聚

【解析】解:

雨水进入饮料瓶之后,瓶中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处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从而使局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火灾。

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的认识及其作用,会利用凸透镜的特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把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考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具体体现。

27.【答案】10.0;远视;缩小

【解析】解: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30.0cm?20.0cm=10.0cm;

该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0.0;远视;缩小.

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缩小的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8.【答案】b、c、e;a、d

【解析】解:

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c、e是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d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b、c、e;a、d。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也叫会聚透镜;而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也叫发散透镜。

本题主要考查了辨别透镜的方法、透镜的特点及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属于基础

知识的考查。

29.【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分析】

水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水滴的形状,只有联想到了它是一个凸透镜,才能正确的解答此题.

【解答】

解:在阳光下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答案为:凸透镜;会聚.

30.【答案】会聚;靠近

【解析】解: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鲜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鲜花.

故答案为:会聚;靠近.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成像规律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31.【答案】凹;发散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凹;发散.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应用.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32.【答案】凸虚远

【解析】解: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而水下面的木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远视眼镜就是利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的。

故答案为:凸;虚;远。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解答此题。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比较基础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3.【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34.【答案】乙;凹

【解析】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故答案为:乙;凹。

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35.【答案】凸透镜;靠近

【解析】【分析】

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前;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前面,可以用缩小像距和调节物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凹透镜,像将远离透镜移动;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凸透镜,像将靠近透镜移动,在调节上满足“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

解:模拟眼睛矫正的原理,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根据题意,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前,可以将光屏前移或减小物距以增大像距的方法使烛焰清晰的像承接在光屏上,即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答案为:凸透镜;靠近。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_透镜及其应用_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点光源发光经凸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点光源发光经凹透镜后的光线一定是发散的 3.下图中各图分别表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图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 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 .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C .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 D .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如图所示,a 、b 、c 、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 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 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 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 .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 .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 .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后发生 而产生的。 2.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3 .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一、选择题(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a和b在同一条直线上向右运动,物体a在前且一直做匀速运动,物体b在后先做匀减速再做反方向匀加速运动,行驶中物体a和b相遇两次,用v-t图象表示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用x-t图象表示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能正确反映物体a和物体b运动关系的图(取向右为正方向)是() 解析:图A中物体b的速度没有反向,A错;图B中,两物体不可能相遇,B错;图C中物体b不是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C错;图D满足题中所述运动,D对.答案: D 2.以24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6 m/s2,则刹车后() A.汽车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 B.汽车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2 m/s C.汽车在前2 s内的位移为36 m D.汽车在前5 s内的位移为45 m 解析:汽车刹车时间为t0=4 s,刹车位移为x0=242 2×6 m=48 m,到第4 s末汽车已停 止,汽车在5 s内位移为48 m,D错误,根据位移x=v0t-1 2at 2可知第1 s内的位移x1=21 m,平均速度v=21 m/s,A、B均错误;汽车在前2 s内位移为36 m,C正确.答案: C 3.(2014·西安市质检二)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一天平的用法: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3.调:调平衡螺母至平衡(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4.测: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达到平衡(加 砝码原则要先大后小) 5.读:砝码质量加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若被测物与砝码放反,则应该是砝码减游码) 6.收:检测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 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以备下次使用 二积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测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再由m=M\n即可得到单个微小物体的物质,这就是积累法。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四天平的质量,真实值和测量值的比较 ①游码未归零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②砝码上沾有污渍时,测量值偏小,m测<m真。 ③砝码缺损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④物码颠倒时,所测值偏大,m真=砝码-游码

第二节密度 一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ρ=m/v)。 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 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三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冰和水的密度比较。 四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例:酒精和煤油的密度比较 五一般来说,固体密度值较大,液体次之,气体较小(ρ固>ρ液>ρ气)。 例:液体水银的密度比一般的金属密度都大。 六油类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七水的密度是ρ=1.0*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直流电与交流电》

P UI P EI U E η== =外 专题四 电路和电磁感应 第一讲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何洁 知识主干 一、电功和电热 电功W =qU =UIt ;电热Q =I 2Rt. (1)对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热,即电流流经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 能,所以W =Q =UIt =I 2Rt =U 2R t. (2)对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和电解槽),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或化学能等),所以电功必然大于电热,即W>Q ,这时电功只能用W =UIt 计算,电热只能用Q =I 2Rt 计算,两式不能通用. (3)电流流经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流经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4)电源的功率与效率 ①电源的功率P :也称为电源的总功率,是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计算式为:P= IE ②电源内阻消耗功率P 内:是电源内阻的热功率,也称为电源的损耗功率,计算式为:P 内= I 2r . ③电源的输出功率P 外:外电路上消耗的功率,计算式为:P 外= IU 外 . ④电源的效率: ⑤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阻R 的关系: 因此可知当电源内外电阻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 当R 由小于r 增大到大于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非单调变化). 4.含容电路的分析技巧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与电容器并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为零(有阻无流,则无电压). 二、交变电流 22 2 2()()4RE E P UI R r R r r R ===-++外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物理试题解析 1.楞次定律是下列哪个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A.电阻定律 B.库仑定律 C.欧姆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解析】楞次定律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这种阻碍作用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所以楞次定律的阻碍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2.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金、 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答案】A【解析】A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 G ma 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大,故知A 项正确,B 错误; CD.由22Mm v G m R R =得v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运行速率越大,故C、D 都错误。3.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12F F , B.12=F F ,

C.1213==22F mg F , D.1231=22 F mg F mg ,【答案】D【解析】对圆筒进行受力分析知圆筒处于三力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容易找出两斜面对圆筒支持力与重力的关系,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对圆筒的支持力与圆筒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相同。 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 A.2kg B.1.5kg C.1kg D.0.5kg 【答案】C 【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联立两公式,得到m =1kg、F =2N。5.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 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垂直于x 轴射入第二象限,随后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最后经过x 轴离开第一象限。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A.5π6m qB B.7π6m qB C.11π6m qB D.13π6m qB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 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4. 光学中“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 三条特殊光线 6. 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 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lpf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1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1.6×102 kg B.1.6×103 kg C.1.6×105 kg D.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 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 个 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 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 基本概念: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二、 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显 微 镜 和 望 远 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 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 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 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 原理 结构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原理

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知识拓展 1、使用显微镜时,从物体(标本)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过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一方面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2、使用望远镜(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时,为了使远处的物体(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得大些.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物体(天体)。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经物镜成的实像离目镜的距离要尽可能接近目镜的焦距(比焦距小)。为了使更多光线进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 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 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 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章共有5节: 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 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 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本章教学以各种透镜及其应用为学习对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章只介绍了凹透镜最基本的常识,把凸透镜基本知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要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为了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将传统教学和科学探究相融合.教学中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实验、制作的兴趣.通过学习“眼睛和眼镜”,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保护视力.通过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探索宇宙的意识,并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睫状体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本章共有5节,建议8课时. 第1节透镜…………………………….1课时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1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 .P 和Q 都带正电荷 B .P 和Q 都带负电荷 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 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 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 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 3.如图所示,将透镜置于太阳光下,在另一侧的纸上会形成光斑,说明() A.该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该光斑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上 C.此类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 D.此类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 cm 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7.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

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的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戴() A.近视眼镜 B.远视眼镜 C.凹面镜 D.凸面镜 9.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成虚像 10.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11.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①可以看成两块凹透镜②可以看成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2.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进行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3.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

(新)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功能关系专题

一、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推导 物体只在一个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w =FS =m a ×a V V 22 122- 即 21222121mv mv w -= 推广: 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做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 结论: 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 ,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小 合力做功的求法: 1、受力分析求合力,合力乘以在合力方向的位移(合力是恒力,位移相对地的位移) 2、合力做的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二.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判断各力做功情况。 (3)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珠从高出地面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落到地面进入沙坑h/10停止,则 (1)钢珠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 (2)若让钢珠进入沙坑h/8,则钢珠在h 处的动能应为多少?设钢珠在沙坑中所受平均阻 力大小不随深度改变。 三、高中物理接触到的几种常用的功能关系 1、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2、 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小量 3、 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小量 4、 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动能定理) 5、 除重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 6、 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代表有多少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用于发热 7、 电磁感应中克服安培力做功量度多少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热 8、能量守恒思路

1.(2013·长春模拟)19世纪初,科学家在研究功能关系的过程中,具备了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思想,对生活中有关机械能转化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下列有关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 .仅有弹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D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2.(2013·东北四市联考)在高度为h 、倾角为30°的粗糙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与一轻弹簧拴接的物块恰好静止于斜面底端。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3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动弹簧的A 点,使m 缓慢上行到斜面顶端。此过程中( ) A .F 对该系统做功为2mgh B .F 对该系统做功大于2mgh C .F 对该系统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重力做功与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 D .F 对该系统做的功等于物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之和 3.(2013·山东泰安一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粗细不计的圆管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恰能沿管道到达最高点B ,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2mgR B .机械能减少mgR C .合外力做功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12 mgR 4.(2013吉林摸底)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将一个物体轻轻 放在传送带底端,第一阶段物体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与传送 带相对静止,匀速运动到达传送带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不做功 B .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 C .第一阶段物体和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等于第一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D .物体从底端到顶端全过程机械能的增加等于全过程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生热 5.如图所示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体B 以水平速度冲上A 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 上,则从B 冲到木板A 上到相对板A 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是( ) A .物体 B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B .物体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C .物体B 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A 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 D .摩擦力对物体B 做的功和对木板A 做的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 第一节电荷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 (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 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

(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课本所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 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 (3)A与B作用――相互吸引.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资料 1 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 4 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5 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 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7 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8 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10-19库。 9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10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1 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与它正好相反。 12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13 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14 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15 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6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17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对于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明确以下5个关系对于分析问题是很重要的(以竖直向上提升重物的滑轮、滑轮组为例) (1)当不考虑动滑轮重及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时,拉力与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 物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eV~3.10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eV B.10.20eV C.1.89eV D.1.51eV 2.(6分)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3.(6分)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km/s,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6N,则它在1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A.1.6×102kg B.1.6×103kg C.1.6×105kg D.1.6×106kg 4.(6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N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线框LMN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2F B.1.5F C.0.5F D.0 5.(6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 A.1<<2B.2<<3C.3<<4D.4<<5 6.(6分)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