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定义 (3)

3.1以太网名词范围定义 (3)

3.2缩略语和英文名词解释 (3)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4)

5以太网物理层电路设计规范 (4)

5.1:10M物理层芯片特点 (4)

5.1.1:1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4)

5.1.2:1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 (5)

5.1.3:10M物理层芯片的发展 (6)

5.2:100M物理层芯片特点 (6)

5.2.1:100M物理层芯片和10M物理层芯片的不同 (6)

5.2.2:10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6)

5.2.3:100M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

5.2.4:100M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8)

5.2.5:100M物理层芯片的自协商技术 (10)

5.2.5.1:自商技术概述 (10)

5.2.5.2: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1)

5.2.5.3: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1)

5.2.5.4: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4)

5.2.6:10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信号管脚 (15)

5.3:典型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1:多口物理层器件的介绍 (16)

5.4.2:典型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7)

6以太网MAC层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17)

6.1:单口MAC层芯片简介 (17)

6.2:以太网MAC层的技术标准 (18)

6.3:单口MAC层芯片的模块和接口 (19)

6.4:单口MAC层芯片的使用范例 (20)

71000M以太网(单口)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21)

8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规范 (21)

8.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点 (21)

8.1.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发展过程 (21)

8.1.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性 (22)

8.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接口 (22)

8.3:MII接口分析 (23)

8.3.1:MII发送数据信号接口 (24)

8.3.2:MII接收数据信号接口 (25)

8.3.3:PHY侧状态指示信号接口 (25)

8.3.4:MII的管理信号MDIO接口 (25)

8.4: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要点 (27)

8.5: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 (27)

8.5.1: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一 (28)

8.5.1.1:典型电路: (28)

8.5.1.2:典型电路分析: (28)

8.5.2: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二 (29)

8.5.2.1:典型电路: (29)

8.5.2.2:典型电路分析: (29)

8.6:目前可供优选器件 (29)

9RJ45标准接口 (30)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1

目的

上述标准为本规范各电路设计必须遵守的。本规范规定了公司对上述标准的统一实现方式和推荐使用的电路设计,便于公司的共享资源的建设。建议使用本规范的同时参考相关的国内、国外和国际标准。

2

范围

本规范使用于公司所有的产品。

3

定义

3.1 以太网名词范围定义

3.2 缩略语和英文名词解释

缩略语 英文名词

中文含义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

ITU-T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OF ITU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

标准化分部(原

CCITT )

CCITT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ive Committee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 TIA/EIA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Electronics Industry

Association

电信工业联合会/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RS RECOMMENDED STANDARD 推荐标准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包括国际、国内标准和公司的标准、规范以及一些著作)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5以太网物理层电路设计规范

5.1:10M物理层芯片特点

以太网最初的标准是10M的,虽然目前出现了100M和1000M以太网标准,但10M以太网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10M以太网分3个标准,分别是10Base-5 (粗缆)、10Base-2(细缆)和10Base-T(双绞线)。粗缆和细缆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总线型的,双绞线标准是后期出现的以太网络,其拓扑结构是星型的,由于其组网方便,所以应用十分广泛。10M 的以太网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并且由于100M和1000M以太网的出现,对10M以太网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下面将对10M物理层芯片进行介绍。

5.1.1:1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10M的物理层的模型分为2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10M物理层芯片分层模型

PLS:物理信令子层 PMA:物理媒体接入子层

SI:物理层和MAC层的流接口 AUI:连接单元接口

MDI:媒体相关接口

上图是10M以太网的10Base-5(粗缆)、10Base-2(细缆)的物理层的模型,包括PLS

和PMA子层。对于10Base-T(双绞线)的物理层,则没有PMA子层。

PLS(物理信令子层)的主要功能是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对于发送过程,它把从MAC 层来的NRZ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再发送给PMA子层。对接收过程,它接收从PMA子层上来的曼彻斯特编码数据,从中提取出时钟信号,再将曼彻斯特编码解码为NRZ数据,再发送给MAC层。另外,它还要检测接收的信号以便确定媒体是否在连接状态及收发时有没有出现冲突。

PMA(物理媒体接入子层)只对10Base-5(粗缆)、10Base-2(细缆)的以太网有效,它实际是一个信号收发器(对于粗缆,它是一个外收发器,对于细缆,它是一个内收发器),它的作用是把PLS层来的曼彻斯特编码数据发送到电缆上,并且从电缆上提取出接收信号和冲突信号。对于10Base-T(双绞线)标准,PLS子层的曼彻斯特编码数据直接收发到双绞线上。所以不需要PMA子层。

5.1.2:1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

10M物理层芯片与MAC层的接口被称为是流接口(SI,Stream Interface)。发送数据信号有:TXD(发送数据)、TXCLK(发送时钟)、TXEN(发送使能),接收信号有RXD (接收数据)、RXCLK(接收时钟)、CRS(载波和接收数据有效)和COL(冲突指示)。发送和接收都只有1位数据线,所以发送和接收的时钟频率都是10M。当TXEN变高有效时,表示MAC层有数据要发送,当CRS变高有效时,表示RXD上出现有效接收数据,如果此时COL变高,表示出现了数据收发冲突,MAC层要进行处理。其示意图如下:

10M以太网的物理层和MAC层的接口

另外10M物理层芯片还有其它一些接口,如指示灯接口,配置接口等,由于目前许多物理层芯片都是10/100M兼容的,所以它们的接口比较类似,具体可以参见100M物理层芯片的

接口说明。

5.1.3:10M物理层芯片的发展

10M的以太网曾经流行了很长时间,但后来出现了速率更高,性能更好的100M和1000M 的以太网标准。100M和1000M以太网的出现同时又对10M的以太网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1):10M的以太网的MAC层和物理层的接口也可以采用100M的MII接口,有所区别的是其收发时钟是2.5M,而不是100M接口的25M时钟信号。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在设计10/100M兼容的物理层芯片时可以更好的与MAC层芯片配合,从而减小设计的成本。

(2):以前的10M以太网全都是半双工的,现在也出现了全双工的以太网,从半双工到全双工的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以太网的性能和安全性。全双工模式也简化了MAC层的协议处理方式(因为不会再有冲突发生了)。全双工的以太网只出现在10Base-T标准(双绞线标准)中,而不会出现在10Base-5(粗缆标准)、10Base-2(细缆标准)中,因为后两者的传输媒体是单根电缆,数据只能半双工收发,而双绞线标准是使用2对双绞线,数据可以同时收发。

5.2:100M物理层芯片特点

5.2.1:100M物理层芯片和10M物理层芯片的不同

100M的物理层芯片相对10M的物理层芯片有许多的不同,而100M的速率是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0M物理层芯片和10M物理层芯片的主要不同如下:

(1):信号码型不同,100M的信号的码型是MLT-3码型,而10M的信号是曼彻斯特码型。

(2):信号时钟不同,100M的信号的时钟是125M,它是由于数据经过4B/5B 编码而成的,而10M信号的时钟是20M,这是曼彻斯特编码的时钟。

(3):网络类型增加,10M的以太网只有共享式的以太网,发展到100M以太网时,出现了10/100M速率自适应的,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的以太网。

(4):协商机制不同,10M以太网通过NLP脉冲来判断连接状态,到100M以太网时,发展了一套自协商机制来进行对接。

(5):与MAC接口不同,10M时与MAC的接口是单数据线的流接口,100M时又发展了一种新的接口即10/100M的MII接口。

(6〕:分层模型不同,10M的物理层包含PLS和PMA两个子层,而100M的物理层包含PCS、PMA、PMD三个子层。

下面将针对这些不同来详细介绍100M的物理层芯片。

5.2.2:10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100M的物理层芯片的模块的分层结构如下:

物理层芯片的模块的分层结构

各个部分介绍如下:

SI:1M/10M的流接口 PLS:物理信令子层

MII:10M/100M的媒体无关接口 PCS:物理编码子层

GMII:1000M的媒体无关接口 PMA:物理媒体接入层

AUI:1/10M的连接单元接口 PMD:物理媒体相关层

MDI:1/10/100/1000M媒体相关接口 RECONCILIATION:调解子层下面以100BASE-TX的物理层的构成来介绍各子层的功能描述,如下图示:

100BASE-TX物理层的各子层的功能描述图示

由上图可以大概了解物理层各个子层的功能,更详细的内容可参加相关的文档。

5.2.3:100M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100BASE-TX的数据发送过程如下:

MAC层形成的数据帧有解调子层(RECONCILIATION)转换成4比特的数据,通过MII 接口发送给物理层芯片,解调子层还要形成MII接口控制信号。物理层的PCS子层将4比特的数据通过4B/5B变换转换成5B的数据。5B的数据再经过一个并串转换形成125M的串行数据。串行的NRZ数据再经过扰码(scramble)的异或形成扰码后的NRZ数据,此NRZ数据的还要经过编码器转换成NRZI的码型。NRZI的码数据在

TP-PMD中被转换成MLT-3的码型,然后就可以送到物理媒体(双绞线)上进行发送了。

100BASE-TX的数据接收过程与发送过程正好相反,数据信号从双绞线上接收后,经过MLT-3解码,形成NRZI码,并从中提取出时钟信号。NRZI码再被变换成NRZ码,再经过解扰码恢复原来的数据,此数据经过串并变换后被变换成5比特的数据

再经过5B/4B处理,最后发送给MII的接收接口。

5.2.4:100M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100M的物理层芯片提供了一系列与物理层芯片功能有关的寄存器,MAC芯片或高层可以通过MII接口中的MDIO接口来访问这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寄存器,100M物理层芯片都必须具备的,有2个。

地址0x0:控制寄存器

地址0x1:状态寄存器

(2)扩展寄存器,100M芯片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的,有6个,主要是物理层芯片的物理标志和跟自协商有关的寄存器。

地址0x2、0x3:芯片的物理标志寄存器

地址0x4:自协商公告寄存器

地址0x5:自协商能力寄存器

地址0x6:自协商扩展寄存器

地址0x7:自协商下一页传送寄存器

(3)保留寄存器,由IEEE组织保留给将来使用的寄存器,有8个。

地址0x8-0xF:保留寄存器

(4)厂商自定义寄存器,由厂商来自己定义的寄存器,最多可达16个。

地址0x10-0x1F:厂商自定义寄存器,随不同芯片而不同,有的芯片有这些寄存器,有的芯片无这些寄存器。

下面着重介绍第一类寄存器。

(1):控制寄存器(Control Register),地址0x0,内容如下:

比特15:(Reset)复位控制,置0无影响,置1使芯片复位,芯片复位后会自动清零。

比特14:(Loopback)自环控制,置1使芯片自环,置0取消芯片自环。

比特13:(Speed Select)速率选择值1为100M,置0为10M。

比特12:(Auto-Negotiation Enable)自协商使能,置1允许自协商,置0取消自协商。

比特11:(Power Down)低功耗使能,置1是芯片处于睡眠的节能模式,置0使芯片工作在正常状态。

比特10:(Isolate)孤立状态,置1使芯片对MII的收发信号线无反应(但对MDIO接口的信号线有反应),置0使芯片工作在正常状态。

比特9:(Restart Auto-Negotiation)重新自协商,置1使作品开始自协商,此比特位会自动清零。

比特8:(Duplex Mode)双工选择,置1使芯片功能在双工模式,置0使作品功能在单工模式。

比特7:(Collision Test)冲突测试,置1允许冲突测试,置0取消冲突测试,此测试一般用于自环模式中,正常工作时应取消冲突测试。

比特6-0:(Reserved)保留比特位。应置位为0。

(2):状态寄存器(State Register),地址0x1,内容如下:

比特15:(100BASE-T4)为1表示支持100BASE-T4,为0表示不支持100BASE-T4。

比特14:(100BASE-X Full Duplex)为1表示支持100BASE-X Full Duplex,为0表示不支持100BASE-X Full Duplex。

比特13:(100BASE-X Half Duplex)为1表示支持100BASE-X Half Duplex,为0表示不支持100BASE-X Half Duplex。

比特12:(10 Mb/s Full Duplex)为1表示支持10 Mb/s Full Duplex,为0表示不支持10 Mb/s Full Duplex。

比特11:(10 Mb/s Half Duplex)为1表示支持10 Mb/s Half Duplex,为0表示不支持10 Mb/s Half Duplex。

比特10-7:(Reserved)保留

比特6:(MF Preamble Suppression)为1表示接受没有前导码的管理帧,为0表示不接受没有前导码的管理帧。

比特5:(Auto-Negotiation Complete)为1表示自协商完成,为0表示自协商没有完成。

比特4:(Remote Fault)为1表示远端出现错误,为0表示远端正常。

比特3:(Auto-Negotiation Ability)为1表示支持自协商功能,为0表示不支持自协商功能。

比特2:(Link Status)为1表示处于连接状态,为0表示不处于连接状态。

比特1:(Jabber Detect〕为1表示检测到Jabber状态,为0表示Jabber无状态。

比特0:(Extended Capability)为1表示支持所有的扩展寄存器(即寄存器2-31),为0表示不支持扩展寄存器。

(3):物理标志寄存器(PHY Identifier),寄存器地址0x2、0x3,内容如下:

物理标志寄存器的内容格式

OUI编码是24比特位的编码,是由IEEE组织分配给生产厂家的编码。寄存器2包含OUI 编码的3-18位,寄存器3的比特15-10包含OUI编码的19-24位。寄存器3的比特9-4包含芯片的类型号,是生产厂家自己定义的,寄存器3的比特3-0包含芯片的版本号,表示此芯片的升级换代情况。

扩展寄存器中的寄存器0x4-0x7包含与自协商有关的内容,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5.2.5:100M物理层芯片的自协商技术

由于以太网发展到100M速率以后,出现了一个如何与原10M以太网设备兼容的问题,自协商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制定的。

5.2.5.1:自商技术概述

自协商功能允许一个网络设备能够将自己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信息传达给网络上的对端,并接受对方可能传递过来的相应信息。它使用修订过的10BASE-T的整合性测试脉冲序列(link integrity test pulse sequence)来传递信息,自协商功能完全由物理层芯片设计实现,因此并不使用专用数据包或带来任何高层协议开销。

自协商功能的基本机制就是将协商信息封装进一连串修改后的“10BASE-T连接测试收发波形”的连接整合性测试脉冲。这串脉冲被称为快速连接脉冲(FLP)。每个网络设备必须能够在上电、管理命令发出、或是用户干预时发出此串脉冲。快速连接脉冲包含一系列连接整合性测试脉冲组成的时钟/数字序列。将这些数据从中提取出来就可以得到对端设备支持的工作模式,以及一些用于协商握手机制的其他信息。

为了保持与现有10BASE-T设备的互操作性,自协商心灵还具有接受与10BASE-T兼容的连接整合性测试脉冲(也被称为普通连接脉冲(NLP)序列)的功能。当一个设备不能对快速连接脉冲做出有效的反应,而仅返回了一个普通连接脉冲时,它将被作为一个10BASE-T

兼容设备对待。

5.2.5.2: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脉冲序列中的第一个脉冲为时钟脉冲,并在其后每隔125us出现一个时钟脉冲,数据脉冲出现的位置在相邻两个时钟脉冲的中点上。且以正脉冲表示逻辑1,无脉冲表示逻辑0。一个FLP脉冲序列包含17个时钟脉冲,16个数据脉冲(如果数据比特位都是1的话),16个数据比特位的编码见后面。NLP脉冲波形要比FLP简单,它只是在没有数据帧发送时每隔16ms 发送一次正脉冲。FLP和NLP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单一快速连接脉冲(FLP)的波形

连续的快速连接脉冲(FLP)和普通连接脉冲(NLP)的波形

5.2.5.3: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快速连接脉冲(FLP)的信息编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连接码字(基本页),支持基本的信息的交换。另外类是下一页码字,以支持附加信息页的交换。

基本页的信息编码可由下图表示。

(1)选择域(Selector Field ):

S[0:4]用于标识自协商消息的类型。已定义的类型如下表所示,所有未列出的组合的意义均保留,保留的编码组合目前不应在传输中出现。

S4 S3 S2 S1 S0 Selector description 0

Res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0 0 0 0 1 IEEE Std 802.3

0 0 0 1 0 IEEE Std 802.9 ISLAN-16T

1 1 1 1 1 Rese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2)技术能力域(Technology Ability Field ):

A[0:7]用于描述本端网络接口所支持的各种工作模式。不同的选择域类型对应不同的技术能力域定义。下面表格给出IEEE 802.3标准下定义的各种技术能力及其编码。 Bit Technology Minimum cabling requirement A0 10BASE-T

Two-pair Category 3 A1 10BASE-T FULL DUPLEX Two-pair Category 3 A2 100BASE-TX

Two-pair Category 5 A3

100BASE-TX FULL DUPLEX

Two-pair Category 5

A4 100BASE-T4 Four-pair Category 3 A[5:7] Reserved for furure technology

当协商双方都支持一种以上的工作方式时,需要有一个优先级方案来确定一个最终工作

方式。下表按优先级从高到底的顺序列出了IEEE 802.3所支持的五种模式。

1.100BASE-TX full duplex

2.100BASE-T4

3.100BASE-TX

4.10BASE-T full duplex

5.10BASE-T

(3)远程错误(Remote Fault ):

远程错误位(RF )提供了传递简单错误信息的机制。当发信方的自协商广告寄存器中

的RF 位被置位时,基本连接码字的RF 位相应变为逻辑1;当接收方收到的基本连接码字的RF 位为逻辑1时,其MII 状态寄存器的RF 位也将被置位(如果收方具有MII 管理功能的话)。

(4)应答(Acknowledge ):

应答位(Ack )在自协商信令中用于表明线路上的一方已经收到了另一方发出的基本连

接码字。 (5)下一页(Next Page ):

下一页(NF )在自协商信令中表示要进行下一页的信息的传送。如果一个设备不支持

下一页功能,它应将此位置0,如果设备支持下一页功能,但不想进行下一页操作,它也应该将此位置0,只有设备支持此功能并要进行下一页操作时才将此位置1。

自协商功能除了可以发送基本页信息来进行信息的交换,还可以通过发送下一页信息的

功能来进行额外的信息的交换。下一页信息的编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息页编码,另外一种是非格式化页编码,消息页是用来定义一套消息的,非格式化页在某一消息页后发送,用来表示这一消息的数据信息,一个消息页后面可以跟随不止一个非格式化页。这两种页编码格式如下:

下一页的信息编码格式 各个域的含义如下:

(1)消息域(Message Code Field )

消息域为11个比特(M0-M10),由通信双方定义,可以定义2048个消息。 (2)非格式化域(Uformatted Code Field )

非格式化域为11个比特(U0-U10),携带某个消息的数据信息。 (3)比特交替域(Toggle )

比特交替域位于比特11位,它的值为上一页的该比特值的非值。第1个下一页的该值为

基本页的比特11位的值。 (4)应答域2(Acknolowledge2)

应答域2用来表示对方可否执行本方发送过来的消息。为0表示不能执行,为1

表示可以

执行。

(5)消息页域(Message Page)

消息页域用来表示此下一页编码是消息页编码还是非格式化消息页编码。为1表示是消息页编码,为0表示是非格式化消息页编码。

(6)应答域(Acknolowledge)

与基本页中的应答域的含义类似,表示对方收到了本方发送过来的下一页编码数据。

(7)下一页(Next Page)

此域为1表示还有后续页要发送,此域为0表示此页为最后一个下一页。

5.2.5.4: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前面已经介绍过,与自协商功能有关的寄存器为寄存器4-7。它们分别是自协商公告寄存器(地址0x4)、自协商能力寄存器(地址0x5)、自协商扩展寄存器(地址0x6)、自协商下一页传送寄存器(地址0x7)。下面一一介绍它们。

(1)自协商公告寄存器(地址0x4)

自协商公告寄存器的域定义如下图所示:

自协商公告寄存器的域定义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寄存器的域定义与基本页编码的域定义是一一对应的,除了比特14是保留域(置为0)外。因为在基本页编码的比特14是应答域(Ack),此域是由硬件自动处理的,所以寄存器对应的此位被保留了。其它的域对应这里就不在重复介绍了。在芯片启动自协商时,此域中的值(除比特14外)会被编入基本页编码中在FLP脉冲中发送出去并等待对方应答。

(2)自协商能力寄存器(地址0x5)

自协商能力寄存器的域定义如下图所示:

自协商能力寄存器的域定义图

此寄存器的数据格式有两种形式,是分别用来存放从对方收到的FLP脉冲中提取的自协商基本页数据和下一页信息编码的。所以寄存器的域定义与基本页信息编码的域定义或下一页信息编码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就不再介绍域定义了。

(3)自协商扩展寄存器(地址0x6)

各比特位含义如下:

比特0:(Link Partner Auto-Negotiation Able)为1表示芯片有自协商能力,为0表示芯片无自协商能力。

比特1:(Page Received)为1表示收到新的一页信息,为0表示没有收到新的一页信息。此比特位在读取后会自动清零。

比特2:(Next Page Able)为1表示芯片允许下一页功能,为0表示芯片不允许下一页功能。

比特3:(Link Partner Next Page Able)为1表示对方芯片表示芯片允许下一页功能,为0表示对方芯片不允许下一页功能。

比特4:(Parallel Detection Fault)为1表示在自协商过程中出现错误,为0表示在自协商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

比特5-15:(Reserved)保留。

(4)自协商下一页传送寄存器(地址0x7)

其比特域定义如下:

自协商下一页传送寄存器比特域定义

可以看出,除了比特14外,寄存器的比特域的定义与下一页的信息编码是一一对应的。比特14是应答域由硬件自己控制,所以寄存器中将此域保留为0,其它域的含义请见前面介绍。

5.2.6:10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信号管脚

目前有许多厂家都推出了100M的物理层芯片,这些芯片除了支持100M的速率以外,一般都还支持10M的速率,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支持自协商功能,具有MII接口,提供寄存器控制等等。它们大都比较类似。一般说来,这类物理层芯片一般都具有以下一些信号管脚:(1)MII接口信号管脚

MII接口信号包括TXD[3..0]、TX_CLK、TXEN、TXER、RXD[3..0]、RX_CLK、RX_DV、RX_ER、CRS、COL、MDC、MDIO。

(2)缺省配置信号管脚

缺省配置信号管脚是在上电时对芯片的缺省配置。包括自适应使能,10/100M选择,单双工选择等,当需要物理层芯片固定地工作在某一状态时,可以使用这些管脚来进行缺省配置。

(3)指示灯信号管脚

指示灯信号管脚包括连接状态指示,单双工指示,10/100M指示,数据收发(活跃)指示等指示灯信号。指示灯信号一般都是由物理层芯片提供的,而不是有MAC层芯片提供的。目前有一些物理层芯片推出了串行指示灯的接口,但应用不是很广泛,在某些场合才适合。

(4)与MDI的接口信号管脚

与MDI的接口信号主要是指与隔离变压器的数据收发信号,有数据发送信号TD+/-和数据接收信号RD+/-。

(5)物理层地址信号管脚

对于单口物理层芯片,一般有5根物理层地址信号管脚,它们上拉或下拉,在上电时被锁存入内部的控制器中,此地址是用来与MDIO接口信号中的地址域进行匹配的,只有地址匹配的物理层芯片才会对后面的数据读写进行反应。

(6)时钟信号管脚

物理层芯片一般需要一个25M的时钟源,它一般是由外部晶振提供。

(7)发送信号调节管脚

一般需要提供规定阻值的电阻来调节发送信号的幅度。

(8)JTAG管脚

包括TDI、TDO、TMS、TCK、TRST管脚,是用来在生产制造时对芯片进行测试的。

5.3:典型物理层器件分析

目前公司使用过的100M物理层芯片较少。单口的包括ICS公司的ICS1890芯片和DEC公司的DP83840芯片。多口的物理层芯片有BroadCom公司的BCM5280芯片。

ICS公司的ICS1890是单口的自适应10/100M物理层芯片。曾在公司某部门使用过,但据说老化特性不好,因而不推荐使用。

DEC公司的DP83840芯片也是一个自使用的10/100M物理层芯片,不过它在使用中还要和100M的收发器DP83223配合使用才行。连接它的MAC层芯片是DP21140和DP21143。

BroadCom公司的BCM5280芯片是一片4口的10/100M物理层芯片,它用在10/100M的交换芯片中,其详细说明见后面。

5.4: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5.4.1:多口物理层器件的介绍

多口物理层芯片是指在一片芯片上实现了多个以太网物理层端口的功能。它以便使用在

以太网交换机(SWITCH)和以太网集线器(HUB)中。因为一个交换机或集线器一般有多个(8个及以上)端口,设计中如果每个端口都使用一片物理层芯片,则需要的物理层芯片较多,设计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且成本上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设计了在一片物理层芯片上实现多个端口的多口物理层芯片。一般的多口物理层芯片都设计有4个端口,这样一个8口的交换机和集线器只要2片物理层芯片就可以设计实现了。另外某些物理层芯片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在一片物理层芯片上实现8个以太网的物理层端口。

多口物理层芯片与单口物理层芯片其实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基本上只是单个物理层芯片的简单集成。它只是增加了芯片的功能,管脚数目,逻辑的集成度等等而已。它与MAC层的接口与单口的接口是完全一样的。它与物理媒体的MDI接口与单口的也是一样的,只是它有多个MDI接口罢了。

多口物理层芯片也分为2类,一类是只支持10M的多口物理层芯片,另一类是支持

10/100M的多口物理层芯片。下面将详细介绍。

5.4.2:典型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0M多口物理层芯片有:

TNETX2004(编码:43070006):4个10M以太网端口,TI公司。

TNETX2008(编码:43040003):8个10M以太网端口,TI公司。

10/100M多口物理层芯片有:

BCM5208(编码:43040008):4个10/100M以太网端口,BCM公司。

LU3X38FTR(未有编码):8个10/100M以太网端口,LUCENT公司。

M88E3080(未有编码):8个10/100M以太网端口,MARVELL公司。

6以太网MAC层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6.1:单口 MAC层芯片简介

MAC层即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层,在OSI网络模型中属于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e Link Layer)。MAC层的主要功能有:

·组帧

·寻址.

·控制和维护各种MAC协议

·差错检测与校正,以实现无差错通信

·定义各种媒体访问规则

局域网中的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等都定义了自己的MAC层的操作规程。以太网MAC层芯片就是实现以太网MAC层操作规程的芯片,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单口以太网MAC层芯片的技术特点。

单口MAC层芯片主要是提供主机(或CPU)进行以太网收发的接口。在发送部分,它

接收从CPU来的数据帧,并产生CRC校验,再通过物理层接口将其发送出去,如在发送中出现冲突等问题则还要进行重发等控制。在接收部分,它接收从物理层发来的数据组装成数据帧,并同时进行CRC校验。它判断以太网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否与本机的地址匹配,并根据主机的设置来判断是否向主机发中断报告各种情况(如收到一个完整的匹配数据帧或接收帧中出现错误等等)。

单口MAC层芯片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MAC层芯片是10M以太网MAC 层芯片。其与CPU的接口是ISA接口,对CPU只提供一些数据、控制、DMA、中断等接口。发展到现在,MAC层芯片出现了100M的速率,芯片本身也提供了PCI接口,这样与主机的PCI总线连接非常方便。大多数的单口MAC层芯片只实现MAC层的功能,但也有一些单口MAC芯片上还集成了物理层的功能,这样用一片芯片就可以设计一个网卡。这里我们只讨论前者,即单一MAC层功能的单口MAC芯片。

6.2:以太网 MAC层的技术标准

以太网的MAC层的技术标准是由IEEE802.3定义的。其标准叫做CSMA/CD协议。IEEE802.3标准描述基于CSMA/CD总线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协。CSMA/CD的中文名字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闯检测。其协议标准以IEEE802.3标准公布。

IEEE802.3的体系结构包括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使用CSMA/CD协议。连接链路控制LLC子层使用IEEE802.2标准。其物理层由物理信令PLS(Physical Signaling)子层和物理媒体连接PMA(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子层组成。PLS子层向MAC子层提供服务,负责比特流的曼彻斯特编解码和监听载波。PMA子层向PLS 子层提供服务,完成砰闯检测。超长控制和收发比特流。

(1) IEEE802.3的MAC子层的帧格式

以太网上发送的数据是按一定的格式进行的。并将此数据格式称为帧。如下图示: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图

最前面的是帧同步码,7个字节,其功能是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编码形式为多个"1"或"0"交替的二进制序列,最后一比特为"0"。在这种编码形式下,经过曼彻斯特编码后为一周期性方波。

帧首定界符为一字节,其编码形式为“10101011”序列,该字段的功能是指示一帧的开始。

目的地址字段为6比特,该字段用来指出帧要发往的工作站。

源地址字段为6比特,该字段的功能是指示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地址。

长度/类型指示字段为2字节,用来指示紧随其后的数据字节的长度(如果其值小于等于1518)或类型(如果其值大于1518)。

数据字段是帧要发送的用户数据,该数据由高层提供或接收。

填充字段紧接在数据字段之后,用来对数据进行填充,以保证帧有足够的长度,以适应砰闯检测的需要。

帧校验序列字段处于帧的最后,其长度为32比特,用于校验帧在传送过程中有无差错。

(2)CSMA/CD的媒体访问方法

CSMA/CD媒体访问方法可简单归纳为4步:

第一步:如果媒体信道空闲,则可进行发送。

第二步:如果媒体信道有载波(忙),则继续对信道进行监听,一旦发现空闲,便立即进行发送。

第三步:如果发送过程中检测到砰闯,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干扰信号,强化砰闯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知道出现了碰闯。

第四步: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避一随机时间,重新尝试发送。

(3):IEEE802.3MAC协议的10Mpbs的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数值

时间片(Slot Time)512bit时间

帧间间隔(Inter Frame Gap)9.6us

尝试极限(Attempt Limit)16次

退避极限(Back off Limit)10次

人为干扰长度(Jam Size)32bit

最大帧长度(Max Frame Size)1518Byte

最小帧长度(Min Frame Size)64Byte

在后来出现的IEEE802.3MAC层的100Mbps的技术参数只有帧间间隔(Inter Frame Gap)由9.6us改为0.96us。其它的参数没有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某些参数在全双工的10/100M以太网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全双工以太网不存在碰闯的情况。

6.3:单口 MAC层芯片的模块和接口

一个MAC层芯片的模块示意图如下:

MAC芯片模块示意图

总线接口模块一般是提供完整的PCI总线的功能。包括中断,DMA,主从设备应答,PCI 配置管理,内存读写,内部寄存器访问等等。

xROM模块指配置的串行EEPROM,它可提供MAC芯片需要的信息如硬件MAC地址等。有时还有远程启动的BOOTROM,可以远程启动本地主机。

管理控制模块主要是进芯片进行控制和管理,它主要是通过许多寄存器来进行的。

协议处理/数据转发模块主要是处理以太网的MAC协议,包括数据成帧,帧数据收发,以及出错时重发等等。

收发FIFO,一般是16×8bit的FIFO,来提供数据的缓冲提供收发的性能。

MII接口控制模块,把FIFO来的数据通过MII接口发送出去,并形成其它MII接口的控制信号。

6.4:单口 MAC层芯片的使用范例

MAC层芯片在进行数据帧收发时要有两个队列,一个是发送数据缓冲区队列,另一个是接收数据缓冲区队列。早期的MAC层芯片内部含有SRAM,数据缓冲区就是存在于此SRAM中,现在许多PCI接口的MAC芯片不含有内部SRAM,而是使用主机的内存并通过PCI 总线来进行读写。在进行数据帧的收发前,要先通过MAC芯片的内部寄存器来设置和管理好发送和接收数据缓冲区。

对一个MAC芯片的初始化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芯片的PCI接口的初始化。访问PCI配置寄存器,为其建立数据接口,设置其需要的IO空间和MEM空间,设置中断控制等其它控制。

(2):对芯片的内部寄存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其接收和发送和数据缓冲区。

(3):把芯片设置为自环模式,在自环模式下对芯片进行测试看芯片是否工作正常。

(4):在自环模式测试通过后,恢复寄存器的正常设置,芯片开始工作。

我公司以前应用较多的MAC芯片是DEC公司的DP21140芯片,对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概览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光缆部分 一、路由: 1、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工程预算;材料计划、采购供应、网络规划,在施工中,如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在施工中,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可进行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程序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理由,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查核实,然后向建设单位上报设计变更,待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按照变更后的路由进行施工,较大的变更需要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施工单位无权自行改变设计。 3、涉及到敷设方式变更的,应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报建设单位批准。 4、需要设计变更的,由施工单位填写《设计变更单》并绘出变更示意 图,一式三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报建设单位审批。 二、路由的勘察、测量、定位: 1、路由勘测、测量的原则是:路由简捷、线路稳固、便于施工、方便维护。 2、杆距:杆位测量定位时,原则上每50米一档杆,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和缩短杆距,但一般不得超过45—55米。 3施工单位不得任意改变杆距,如遇特殊情况,可与现场监理共同处理 i

任意加大杆距不合格工程,后果应由施工单位负责 三、立杆: 2、立杆前,应对设计路由进行认真复测,反复比较,本着赶路稳固、 路由简捷、线路安全、便于维护的原则,测出最佳路由。 3、电杆位置立在线路中心线上,其差距左右不应大于5公分,电杆上下垂直,杆根培土牢固。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做内移,水泥杆内移值为10—15公分,木杆内移值为20—40公分。 5、终端杆树立后,杆稍应向拉线倾斜10—20公分。 6、水田地立杆必须要时加盘底,松软地、水田地角杆加盘底、上卡盘距地面40公分,下卡盘距坑底30公分。 2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新)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通信线路工程 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测量 1.各施工班组进场后,根据初步设计为依据的前提下,以安全、稳固,便于维护,便于施工、减少投资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路由,进行测量,测量时杆距为45-55米,无其他特殊情况不得小于45米、大于55米; 2.杆路跨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不能设角杆; 3.杆路跨越村路、县道应距公路路界5米外立杆,省道应距公路路界10米外立杆,测量时注意与原杆路保持倒杆距离; 4.测量时杆距为70-100米两端做终端拉线,100-120米两端做三方拉(加辅助线),120米以上两端做门形杆(8米电杆)。 二、打洞、立杆、挖沟 1.立杆,附注洞深:7米杆综合土1.5米,软石1.4米,坚石1.2米;8米杆综合土1.6米,软石1.5米,坚石1.3米;9米杆综合土1.7米,软石1.6米,坚石1.4米;10米杆综合土1.8米,软石1.7米,坚石1.5米; 2.杆洞土质如为坚石,洞深1.2米,另做石护墩保护; 3.立杆应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4.立杆人员8-10人; 5.准备好立杆工具;

6.必须开好马槽、清理杆洞; 7.杆路不得有眉毛弯、S弯、梅花桩,杆根偏差不可以大于5厘米; 8.角杆杆根必须内移15厘米,杆稍向外偏移25度; 9.与高压线交越时,两端杆子在立杆前应先做好穿心地气线; 10.杆稍顶是空洞的,必须先用水泥浆堵好; 11.跨公路等特殊情况根据地形实际情况配杆。 三、吊线布放、拉线规格及程式 1.布放吊线时应用千斤顶或转盘布放,严禁打圈及死结; 2.与电力交越时,施工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 3.吊线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3.5米,过公路不得低于5.5米,过铁路不得低于7.5米; 4.双方拉每隔8档一个,四方拉每隔32档一个,如遇到角杆时需前后移动2根电杆,遇到特殊情况时可前后移动; 5.拉线位置要打在角平分线上,角拉、双方拉、四方拉必须做拉线地气; 6.角深在7米以下装7/2.6拉线一条,7米以上装7/2.6拉线两条。 四、光缆敷设 1.杆路每隔500米需安装预留支架,每个支架盘留10-12米光缆; 2.挂钩间隔为50公分,必须全部一致;

配电房设计规范要求

低压配电室设计规范要求 一、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 2)应方便进出线; 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 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 2 安装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变配电室可布置在建筑主体内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3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带可燃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5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0m的自然采光

窗,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不临街的自然采光窗; 6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在配电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长度大于60m时,应增加一个出口; 7 变压器室、配电室的进出口门应向外开启; 8 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应设置防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9 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10 变配电室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11 变配电室、控制室、楼层配电室宜做等电位联结; 12 变配电室重地应设与外界联络的通信接口、宜设出入口控制。 二、配变电所防火门的级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2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 火门; 3 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的防火门; 4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建筑工程设计)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 编制说明 2008年5月北京

一、编制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委托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经规标准【2006】45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二、铁路数据网现状及规范铁路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1、目前铁路数据网现状 铁道部在1992年开始,先后建设了X.25、帧中继网络、ATM 网络。其网络规模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及铁路站段,地理位置主要在铁路沿线。 X.25网络原来主要承载铁路各种MIS系统的业务,为其提供低速数据通道,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业务通道需要的带宽逐渐增大,由于X.25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较小(在2M以下),因此,X.25网络原有业务基本上导入帧中继或ATM网络上,X.25网络目前不再使用。 帧中继、ATM网络,主要为铁路各MIS系统提供通道。网络中继带宽大多采用2M或N×2M速率,少数链路采用STM-1速率。 ATM/帧中继网络在铁通成立后,已移交铁通,铁路仅为铁通ATM/帧中继网络的大客户,铁通为铁路的各MIS系统提供ATM/帧中继通道。 2007年4月铁路进行了第六次提速,列车行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200公里,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加快,将需要更多的、准确的信息,辅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目前铁路的各种数据业务,基本上都是IP数据业务,铁路信息化

的发展需求,也正向IP需求集中,同时,由于IP网络能承载数据、语音、图像,因此,从数据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正向IP技术这一种数据网络形式集中。 目前铁路既有的IP数据网,是铁路为TMIS、CTC/TDCS、客票、公安系统等分别独立建设的IP数据承载网络,网络带宽很低(基本为2M或n*2M等的连接),设备等级也较低,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种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的业务都独立建设IP 数据网,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急需为铁路信息化需求建设一个承载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业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 我国铁路正快速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目前及今后几年,将建设多条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随着这些铁路的建设,也同期建设着为本铁路数据业务服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京津客运专线铁路数据网正在建设中。 既有铁路的各铁路局,如北京局、西安局、呼和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上海局、南昌局及胶济线等,为适应铁路的发展,更好的为铁路生产指挥服务,由于5T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及视频监控、动力环境监控、视频会议等业务需求已提出建设铁路IP数据网络的要求。 2、规范铁路IP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的建设及既有铁路的提速,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及生产指挥,必须为铁路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因此,铁路信息化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新建线及既有线铁路的IP数据网建设也纷纷开始或即将开始。 铁路各种信息业务根据其服务对象及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主要由两种IP数据网来承载信息:专用IP数据网和综合IP数据网。涉及铁路运输安全控制、财务往来等业务,使用专用IP数据网;对于不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规范(2014年修订版)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一、电杆安装 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特 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

于17.5条)。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 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 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内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 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 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

二、拉线安装 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

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 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 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5、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封尾可使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规格及做法详见下表图(单位:mm) 、一般情况下制作拉线材料选用镀锌钢绞线,角杆拉线和终端拉线均采用比吊线 7、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时,应装设两条终端拉线;当转角杆的角深大于15m 时装设两条拉线,每条拉线分别装在对应的线条张力方向的反侧,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30cm-45cm之间; 8、一般情况下,在直线段内每隔8根电杆设一处双方拉,每隔16根电杆设一处四方拉; 9、地锚钢柄出土长度为300mm,允许偏差50mm,拉线地锚的实际出土点与规定

电信施工规范要求

一、施工准备: 出入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 二、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 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本项目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 三、电信施工规范要求: 1、确定点位、高度、根据布计图纸,结合墙上的点位示意图 ,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 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2、确定开槽路线,路线最短原则,不破坏原有强电原则,不破坏防水原则。 3、确定开槽宽度:根据信号线的多少确定 PVC 管的多少,进而确定 槽的宽度。 4、 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 16mm 的 PVC 管,则开槽深度为 20mm ;若选用 20mm 的 PVC 5 、线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大小均匀。每天清扫施工现场,清运垃圾。 6、线管外观要求:横平竖直,线管连接采用直接45度弯头,一米远用马卡固定,电话线不 能裸露,伤皮,从桥架线槽到线管、从线管到线盒里都要安装线管锁扣。 7、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8、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 坏的材料。 四、整改内容 1、电信开槽深度不够深,主体墙线盒不够深,线管、线盒高出墙面与墙面不平。 2、线管不横平竖直,线管乱飞乱窜,线管连接没有加弯头、直接、三通、无线管锁扣,没 有用马卡固定线管。线管连接不到位。线扭绞。 3、线路不能在衣橱上方石膏板上对穿,电信线缆线要衣橱柜里面,把预留线打圈固定好。 4、洗手间线管一处位置需要调整,不能往洗手间墙壁明装线管,洗手间的线是装马桶位置, 线也要放在穿管放在线盒处。 5、两条内清理好电信工程所有垃圾,如不清理甲方给经济处罚。 6、客房服务中心电话布线。 主题/Theme 电信施工规范要求 批准/Approved 审核/Audit 拟稿单位/Draft units 酒店管理管理公司 呈报/Reporting 杨总、靳总 抄送/CC 装修总负责人、秦中兴、电信负责人 发文件方式 /File mode 抄送通知 编号Number 0030402 日期/Date 2013.4.18 装修总负 责签字 秦中兴签字 电信负责 签字

通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行政通讯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具体需求与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依据的施工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施工组织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缆线敷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通信电缆敷设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户线路敷设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室外线路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5、机房配线架、交接箱和多媒体箱跳线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6、电缆分线盒接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7、设备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8、缆线的终端和连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9、信息插座及配线架的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劳动力及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12) 1、劳动力计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计划用于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公司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已完或在建类似工程项目(近三年内).....................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拟投入的项目经理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工程概况 ****电厂现在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二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 根据建设方要求,为方便二期前期的设备安装调试以及生产指挥调度,在二期厂区建设行政电话语音通信网络.

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1)覆盖范围的确定: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般只考虑到单网的覆盖,而现在设计到多网覆盖,所以要求我们在勘测前要与运行商沟通好具体的覆盖网络,并确定每个网络的具体覆盖范围。(电梯和地下室要确定) (2)勘测时只要求做CQT拨打测试,不用进行路测: 1)每层至少测四个不同方位的点; 2)一层与顶层必测; 3)5层以上的每五层测一次; (3)设备的选择:(参考1.电信集采直放站表;2.电信室分器件表;)注意:1)光纤直放站一台近端带远端数目最好不要超过三台; 2)单小区带远端数目不要超六台,最好是一台近端机耦合一个扇区; 3)尽量少用干放或者不用干放,一台远端最多只能带一台干放; 4)所选择主设备全部采用增强型; (4)天线口功率的设计: 1)CDMA功率在0~5dBm之间,可以有3dB浮动;(1.电梯功率可以高一些…2.高层信号可以高一些,低层信号可以偏低一点)2)WLAN功率在10dBm左右,可以有3dB浮动; 3)PHS功率在10~18 dBm之间; (5)信号覆盖电平要求:

标准层、裙楼: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0dBm,E c/Io≥-10dBm; 电梯: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9dBm; 隧道: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10dBm; 溶洞、地下室: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90dBm,Ec/Io≥-9dBm; 注:信号外泄10米外,≤-90dBm (6) 天线间距要求: 1)原小灵通系统天线间距在8~10米之间; 2)楼层和标准层天线间距在10~12米之间; 3)商场和超市天线间距在15~20米之间; 4)地下室天线间距在20~30米之间; (7)器件插入插损,参见下表: (8)馈线损耗: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包含的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二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9771-2000(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5972-1998(所有部分)光纤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

GB/T 7424.1-1998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 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5148-2007 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0794-4-1-1999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IEC 6079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 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需掌握的的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条文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相关的强制性条文与规范 (强标与强规汇编)

目录 一、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3) 二、YD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7) 三、YD 5018-2005《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3) 四、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 五、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16) 六、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 (17) 七、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 (18) 八、YD/T5026-2005《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19) 九、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9)

一、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6.2.2 光缆埋深应符合表0的规定。 注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 注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光缆的埋深相应减少。 注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其埋深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 6.2.14 直埋光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要求。 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单

注: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2.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耸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 3.大树指直径300mm及以上的树木。 4.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5.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6.4.8 架空线路与其它设施接近或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下述规定。 1 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0-1的规定。 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敷设光缆线路,并满足隔距要求。 2 架空光/电缆在各种情况下架设的高度,应不低于表0-2的规定。

通信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架空、管道、直埋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 第一部分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范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施工工序,拟定不同的质量控制点。应按照这些控制点实施逐点控制,依据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指标和标准对质量进行逐点检查和验收,以达到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总体验收标准之目的。 1、杆路 1) 路由复测 施工单位应对所施工的工程进行复测丈量,以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确定杆路路由的具体位置、准确长度以及每根电杆的杆位,确定线路穿越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相应保护措施,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核算包括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要的预留长度在内的敷设总长度,并确定接头的具体位置。监理工程师采用见证或巡视的方法,检查复测所取得的数据是否与施工图纸相一致,以及复测单位所采取的纠偏技术措施,出现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与实际要求不一致或其他必须变更设计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时,施工单位需现场通知监理单位并通过设计变更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 杆距 电杆间的距离按设计规定,允许±5m偏差,但不得随意加大设

计杆距。 (3) 电杆的垂直度 利用简易量具检查电杆的垂直度。直线段的电杆轴心线应上下垂直,其位置应在路由的中心线上,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 水泥电杆杆路的角杆向线路转角点内移100~150mm。因地形限制而不能内移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4) 杆根装置 施工时,监理必须及时检查杆根装置的装设。水泥电杆的杆根装置有卡盘和底盘两种,卡盘用“U”形抱箍固定在距地面400mm处。杆跟装置的安装应符合如下规定: ①直线路由上电杆杆根用的卡盘一般装在线路的一侧,相邻电杆均用卡盘时应交错装设;杆距长度不等时,装在长杆档的一侧。 ②角杆、终端杆根仅用一块卡盘时,装在拉线的反侧,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用二块卡盘时,下装置装在电杆拉线侧,上装置装在拉线方向反侧。上下装置与拉线方向呈“T”形垂直。 ③在水稻田和松软的地段用水泥卡盘和水泥底盘固根,在水洼地、鱼塘、水流易冲刷的低洼地带的电杆,要做石护墩。 ④在泥土容易坍塌沉陷的地方和堤岸下、坡地、水塘边、溪沟附近等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等地方立杆时,采用围桩法或砌石护墩进行加固,在杆根泥土有可能被水冲刷不能存留的地方,采用水泥护墩进行加固。

专业统一规定——电信(3版正式20090112)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 (化工项目) 总体设计专业统一规定 文件号:1066-000-TX-SP-0001 电信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3 2009年1月12日用于工程设计 王肖莉 于旭明 弓普站 2 2008年3月 用于总体设计 王肖莉于旭明弓普站1 2007年8月 用于总体设计王肖莉于旭明弓普站0 2007年1月 用于统一规定讨论版 版次 发布日期 说明 编制 校核 审核

目 录 1总则 (3) 1.1目的 (3) 1.2适用范围 (3) 1.3设计深度: (4) 1.4本规定与国家规范有矛盾的地方,以国家规范为准。 (4) 1.5设计依据 (4) 2 电信标准规范 (4) 2.1标准规范 (4) 2.2电信工程设计使用单位 (5) 3 电信设计内容及设计基本条件 (5) 3.1设计内容 (5) 3.2设计基础数据及设计基本条件 (5) 4 设计原则 (6) 4.1通信、信息中心及网络系统 (6) 4.2扩音对讲系统 (7) 4.3无线通信系统 (8) 4.4室内、室外通信线路的敷设原则 (9) 5 设备材料选型要求 (9) 5.1主要设备选型 (9) 5.2主要材料选型 (9) 5.3设备选型的环境要求 (10)

6 总体设计与装置设计的主要分工原则 (10) 6.1电话线路 (10) 6.2扩音对讲系统 (10) 7. 电信图例 (11) 7.1一般采用的电信图例来源如下: (11) 7.2常用电信图例 (11)

1总则 1.1目的 为使“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化工部分各装置内各专业在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文件的内容深度,设计之间的互相衔接等内容尽可能地统一,以及为使各设计单位专业之间的顺利协调与配合,特制定本规定。 1.2适用范围 1.2.1 本规定仅适用于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化工部分”工程设计工作的一般要求。本工程范围内各装置各专业在进行有关设计文件的编制时,一般均应执行本规定。 1.2.2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当出现下列情况,各装置设计承包单位可提出修改或补充建议,并经业主及一级总体院确认后生效: (1)需要完善或修订某条款时; (2)与执行指定的标准,规范产生矛盾时; (3)遇特殊情况不能执行某条款时。 提出修改或补充建议,按以下所列次序执行。 1)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有关条款与标准条文。 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项目总体设计、基础工程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意见。 3)各装置设计单位与专利商签订的合同技术附件以及进行有关技术澄清后的会议纪要。 4)地方专业部门制定的在当地必须执行的有关规定。

通信光缆线路施工要求规范-(2014年修订版)

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规 一、电杆安装 1、为了确保架空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一般要求杆路离开水渠10m以外,离开县道、省道20m以外,离开国道、高速公路50m以外,当与其它通信杆路平行靠近时,一般应保持有10m的有效间距,与其它管线、直埋线路应保持3米的距离,一些 公路和铁路等可根据实际地形选用杆高,杆高选用必须符合架空光缆线路最低线条及跨越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标准,架空线路与其他电力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间隔距离的要求详见下表:

于17.5条)。当线路路由受地形或其它障碍物的原因杆档距离在120米以上,按长杆 档考虑装置辅助吊线,应选用9米以上的电杆;当杆挡距离小于120米以下时,应考 虑选用8米以上的电杆; 4、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移10-15cm,因地形限制装设撑杆的角杆可不移,吊线收紧后,角杆应向拉线方向倾斜半个杆梢左右;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 5、直线杆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在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5c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不允许有眉毛或“∽”弯; 6、电杆埋深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9、电杆杆号必须面朝公路,并按照光缆线路A端到B端的方向递增编号,字体为白底黑色宋体,最下面字体距地面2.5米。具体要求及杆号模板如下: 二、拉线安装

1、角杆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上面间距为10cm;终端拉线与吊线共用一个抱箍,距杆梢50cm,特殊情况下不能小于25cm。 2、杆上需装设两条吊线时,终端杆两个拉线抱箍间距为40cm; 3、双方拉线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四方拉线顺拉抱箍应装在吊线下面10cm,侧拉线抱箍应装在四方拉顺拉线下面10cm; 4、拉线上把采用卡固法,使用三个U形卡子(即钢丝扣)各间距为100mm,再隔150mm采用3.0铁线另缠封尾5圈,具体做法详见下图:

电信管线工程标准及规范

成都市电信分公司管线工程 部分预决算标准及相应施工规范标准 为了贯彻降本增效的建设方针,更好地规范工程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精细化,成都电信分公司网络发展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公众通信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部分施工单位相关人员针对不符合我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部颁标准未能明确的“通信管线工程部分预决算标准及相应施工规范标准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明确和规范,现规定如下: 一、管道工程 1、管道单段长度超过10米,并且孔数在3孔以上的应计取施工测量工日;10米以下 或3孔以下不计取。 2、人孔坑和挖深≥米的管道沟要计取挡土板,标准手孔和挖深<米的管道沟不计取挡 土板;人孔坑及米以上管道沟要计取15%放坡系数。 3、城郊新建道路建设管道工程挖土土质按硬土计取;现业二环路以内和郊县城区内配 合市政道路建设管道工程挖土土质按硬土50%、沙砾土50%的比例计列;开挖土质情况、路面情况、结构层情况、开挖宽度、深度等由监理公司现场签证认可。如高于上述标准的须经建设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审核确认。 4、人孔坑(不含手孔)抽水按中流水计取;管道沟抽水不计取,特殊地段要抽水须由 监理公司现场签证认可。 5、单段长度超过10米,并且孔数在3孔以上的引上管道要做混凝土基础。 6、管道混凝土基础厚度分12孔以下按8cm计取、24孔以下按10cm计取、24孔以上 按12cm计取,基础宽度按管群宽度加宽10cm(每侧5cm)计取。定额取定套用基础宽度相近的定额×(实际宽度/定额宽度)。 7、塑料管管道要做混凝土包封,在车道的钢管管道要做混凝土包封(人行道、绿化带 不包封)。包封体积的计算:以管间间距、两侧包封厚度6cm、顶部厚度8cm计算体积。 8、人孔只做外壁防水(内壁不做防水油);水泥管管道要做防水。防水面积计算:以 水泥管群两侧高度各加5cm及管群顶部宽度之和按实计算防水面积。 9、一般情况管道施工不再实施通信管道连砂石底基,特殊情况下要实施须网络发展部 确认,并在设计说明中详细阐述理由;如实施,则以基础宽度加10cm、厚度5cm 按实计算连砂石体积。 10、扩建管道部分:扩建地段开挖路面、土方、回填土方、运土及抽水等均不计扩建系 数,其余按定额执行。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目 次 1 总 则 (30) 2 术 语 (31) 4 电信局站设计 (32) 5 通信管线设计 (34) 6 无线宽带设施设计 (36)

一、 总 则 1.0.1 针对现有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DBJ43 /155-2001)的内容难以满足通信需求,根据工信部、住建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南省城市电信服务设施的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提高通信建设水平,加快宽带网络建设,重新修订本标准,为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0.3 提出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城市电信服务设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为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提供公共通信服务,也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近年来随着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各类通信业务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带来了电信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2008 年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 (工信部联通[2008J 235 号) ,明确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大力推荐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要求。

二、 术语 本章术语是对本规范条文、条文说明所涉及的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基本技术用语给予统一定义和词解。编制中多次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指定单位的意见,以尽量与行业未定相关专用名词的使用意向一致,以便对相关行业的规范可能出现和使用类同术语的理解保持一致性,并有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通信工程最新设计规范汇总

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目录 一专用机房设计规范 (4) 1.1局、站址选择 (4) 1.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 1.3建筑设计 (4) 1.3.1平面设计 (4) 1.3.2建筑构造设计 (4) 1.3.3楼梯、走道设计 (5) 1.3.4蓄电池室设计 (5) 1.4.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5) 1.4.1采暖设计 (5) 1.4.2空调、通风设计 (5) 二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6) 2.1基本规定 (6) 2.2设计内容 (6) 2.3铁架安装和加固设计 (6) 三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 (7) 3.1 通用规定 (7) 3.1.1地网结构 (7) 3.1.2 接地线 (7) 3.1.3各类入局缆线的防护 (7) 3.2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8) 3.2.1通信设备的接地 (8) 3.2.2传输接口的保护 (8) 3.2.3建筑物防雷 (8) 3.3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8) 3.4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9) 四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 五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9) 5.1供电系统 (9) 5.2 设备配置 (10) 5.3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 (10) 5.3.1配电设备 (10) 5.3.2换流设备 (10) 5.3.3组合电源 (10) 5.3.4蓄电池组 (10) 5.3.5发电设备 (11) 5.3.6太阳电池 (11) 5.3.7蓄电池组配置 (11) 5.3.8换流设备配置 (11) 六机房设备布置、布线设计规范 (11) 6.1机房布置的基本原则 (11) 6.2布线要求 (12)

6.3走线方式 (12) 七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12) 7.1光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 (12) 7.2电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 (13) 7.3利旧原有线路设备原则 (13) 7.4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 (13) 7.4.1光缆选择 (13) 7.4.2电缆的选择 (14) 7.4.3终端设备的选择 (14) 7.4.4 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 (14) 7.4.5电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15) 八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5) 8.1选址原则 (15) 8.2 设计流程 (15) 8.3设计内容 (15) 8.4信号源 (16) 8.4.1 信号源选择 (16) 8.4.2 信号源设置 (16) 8.4.3 信号源容量 (16) 8.4.4 信号源分区 (17) 8.4.5 信号源接口 (17) 8.5分布系统 (17) 8.5.1 通道设计 (17) 8.5.2 链路分析 (17) 8.5.3有源设备 (17) 8.5.4元源器件 (18) 8.5.5合路 (18) 8.5.6缆线 (18) 8.5.7天线 (18) 8.5.8泄漏电缆 (18) 8.5.9干扰分析 (18) 九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19) 9.1规划原则 (19) 9.2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19) 9.3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 (19) 9.4通信管道材料及选择 (20) 9.5通信管道及人孔建筑 (20) 9.6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21) 9.7通信管道弯曲与段 (21) 9.8电缆通道 (21)

中国电信彩信业务设计规范091113

中国电信彩信增值业务 设计规范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3) (一)目的 (3) (二)适用对象 (3) (三)相关术语和缩略语 (3) 二、代码分配原则 (5) 三、业务内容管理原则 (6) (一)内容规范性原则 (6) (二)内容安全性原则 (6) 四、业务设计规范 (7) (一)长度规范 (7) (二)编码规范 (7) (三)业务名称规范 (7) (四)业务指令与接入代码规范 (8) (五)业务处理要求 (8) (六)业务性能要求 (9) 五、业务计费规范 (10) (一)业务计费原则 (10) (二)计费要求 (10) 六、接口规范 (11)

一、概述 (一)目的 本规范是对中国电信彩信SP业务开发所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服务供应商(以下简称“SP”)在中国电信彩信通道上提供的应用服务而制定。 本规范是指导SP进行彩信业务开发的原则之一,提供彩信服务的SP必须同时遵循《中国电信移动增值业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 本规范将随着中国电信彩信SP业务的发展而进行修订,中国电信将及时把新修订的业务规范通知各SP,各SP应遵循当时的彩信增值业务设计规范进行业务设计与开发。 本规范中未涉及到的议题,由中国电信和各SP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磋商。 本规范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二)适用对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在中国电信彩信通道上提供应用服务的SP。各SP应按照当前版本的设计规范来开展业务。 中国电信各省分公司的彩信应用服务可参照此规范执行。 (三)相关术语和缩略语

二、代码分配原则 企业代码: 企业代码以数字表示,共8位,全网业务的SP代码在35100101-35100999间顺序取值,企业代码由中国电信统一分配。

中国电信用户驻地网通信设施设计规范

中国电信集团企业标准 用户驻地网通信设施设计规范 DXJS1014-2006 主管部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 批准部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施行日期:2007年1月15日 2006年北京

目 录 1总则 (3) 2术语 (4) 3 驻地网接入机房设计 (6) 3.1驻地网接入机房的设置 (6) 3.2驻地网机房的选址原则 (6) 3.3土建及防火要求 (7) 3.4机房环境要求 (7) 3.5供电系统要求 (8) 3.6电源设备配置原则 (8) 3.7电源线选择及布放 (9) 3.8防雷接地方式及要求 (9) 3.9驻地网机房的平面布置 (10) 3.10机房布线要求 (11) 3.11机房面积核算方法 (11) 4 驻地网通信管道设计 (13) 4.1驻地网通信管道建设原则 (13) 4.2管孔内径及容量的设计 (14) 4.3管道建设 (14) 5 驻地网通信线路设计 (15) 5.1驻地网电缆设计 (15) 5.2铜缆类型的选择 (16) 5.3交接配线 (17) 5.4小区配线 (19) 6 驻地网用户引入线设计 (20)

6.1驻地网用户引入线设计原则 (20) 6.2驻地网用户引入线路系统设计 (20) 7 驻地网建筑内通信管网 (22) 8 驻地网光缆设计 (24) 8.1一般原则 (24) 8.2光缆线路设计 (24) 8.3管道光缆线路 (26) 8.4架空光缆线路 (26) 9光(电)缆线路的防护 (28) 附录A 蓄电池容量配置及铅酸蓄电池的总容量计算公式 (30) 附录B 驻地网机房最小净面积的核算 (31) 附录C 各种主要型号电缆的使用场合及交接箱最佳容量参考表 (32) 附录D 光(电)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表 (34) 附录E 高层、小高层住宅竖井内桥架、楼板孔洞、预埋钢管群参考配置35附录F 光纤物理网的层次结构及组网原则 (36) 附录G 接入层光缆覆盖示意图 (38) 附录H 主干光缆“树型+公共纤”的环型结构 (39) 附录I 接入光缆几种敷设方式的对比 (40) 附录J 本规范用词说明 (42)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1 器材检验 1.1 一般规定 1.1.1 对光(电)缆及其他线路器材的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1.1.2 工程所用光(电)缆及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不符合标准或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光(电)缆和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1.3 经过检验的光(电)缆及其他线路器材应做好记录。 1.2 电缆单盘检验 1.2.1 全塑电缆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观检查:电缆外护套应无损伤。 2.密封性能:综合护套全塑电缆充入干燥气体气压应达到30~50 kPa 。气压稳定后3小时(铠装电缆6 小时),电缆气压值符合要求。 3.全塑电缆芯线色谱或排列端别应符合标准。电缆A、B 端标记要明显。 4.铜芯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表1.2.1—1 的规定。 5.全塑电缆的绝缘指标应符合表1.2.1-2 的规定。 1.2.2 物理发泡聚乙烯傈氯乙烯绝缘同轴电缆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1.2.1 一l 铜芯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1.电缆外护套应无损伤。 2.在室温下,同轴电缆内外导体间施加500V 直流电压,保持60 s,绝缘电阻≥5 000MΩ·km。3.衰减常数、回波损耗、屏蔽衰减等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GY/T 135 《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人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的规定。 1.3 光缆单盘检验 1.3.1 光缆外皮应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应良好。 1.3.2 单盘光缆的光纤衰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1.3.3 光缆中铜导线的电气指标应符合设计或相关规定。 1.3.4 光缆A、B 端标记要明显。 1.4 其他线路器材及设备检验 1.4.1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结构应为锥形体,锥度为1/75。 2.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