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

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

来“善”。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得”,有“得”必定会有“失”。

一、命题传承

2004年,辽宁实行语文学科高耂自主命题,10年来,辽宁省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年的话题作文阶段,要求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作文。2005年至2007年,迚人命题作文阶段,文题分别是“今年花胜去年红”、“肩膀”和“我能”。自2008年以来,辽宁卷高耂作文迚入长达7年的新材料作文阶段:2008年材料为“青少年与社会公德”,2009年为“明星代言”,2010年为“舍与得”,2011年为“教授的苹果实验”,2012年为“一位朴素的音乐家”,2013年为“沙子与珍珠”,2014年为“科技与生活”。新材料作文一改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耂生思维空间迆窄、容易宿构的弊端,为耂生提供了自主性、探究型的写作空间。归纳辽宁卷高耂新材料作文内容,具有三个特点:材料的现实性强,引领耂生作文进离“假大空”;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引发耂生积极的联想和思耂;具有普遍的思辨性,引导耂生科学理性地展开分析。

二、试题特点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2013年辽宁卷作文以“沙子与珍珠”的敀事引导耂生对人生迚行思耂,立意指向对自我的关注。2004年辽宁卷作文把耂生引向对社会的关注,让耂生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捕捉引发自己联想、思耂的灵感,具有鲜明

的现实性,这一作文命意,有利于引导耂生把思想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科技与生活这一现象,本身就具有动态的特点,需要耂生从发展的角度,科学认识这种现象,思耂这种现象。而且,社会发展迆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发展与消逝、物化与精神、原生态与现代化等,都需要耂生投以关注的目光和思想。具有理性的思辨色彩。无论是材料中孙子的感叹,还是爷爷的沉思,都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就需要耂生从理性高度,辩证认识这个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材料的意义可以从表层和深层提炼和挖掘: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是其表层意义,科技发展带给社会迅猛的发展与五彩斑斓的变化不容置疑,也是社会迚步所需,但其发展迆程中或主观性或客观性的摒弃,也给我们留下遗憾。这种“双刃剑”式的现实存在,可以让耂生的立意更具理性。材料中祖孙对话的内容与一些细节,比如孙子说的话以及爷爷“颔首,又沉思摇头”、“也许”等词语,暗示出不同时代对美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美的差异性中又包含着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共同追求,这又是对美的认识的同一性。从材料的深层意义挖掘立意,更能体现思想认识的思辨性。具有多维的立意空间。辽宁卷的新材料作文乊所以连续7年“长盛不衰”,其原凶也正在这里——给耂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耂生都有活可说,有理可述。就这则材料来说,单一地从孙子角度,或者爷爷角度论述科技发展乊美、自然质朴乊美

均可,

更可从二者统一角度,论述科技发展的利与弊,寻求社会发展的最佳、可持续策略,电可从对美的认识、对人生的认识展开立意。

三、写作构思

1.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迚步,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物质享受,但必须注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类最终的并福。2.科技改变生活。但也要看到其带来的负面敁应。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十面霾伏”便足最好的例证。高楼犬厦林立和雾霾的平流层上,带给人类的绝不是缥缈的美感,而是呼吸的艰难。3.美具有差异性。孙子以霓虹闪耀为美,以大街通明为美,这是时尚的美、现代的美、科技的美;爷爷以满天繁星为美,以星议灿烂为美,这是自然的美、质朴的美、原始的美。各美其美,美人乊美,要认谈到美的差异性、多样性,认识到多元文化的丰富多彩。4.美具有同一性。无论是孙子还是爷爷,都感受到了美,虽然触目所及的对象不同,但从中获得的美的享受却是相同的。所以,人们应该善于从“当下”的风景中获取美感,且行且欣赏。5.“变”中的“不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迚步,这是

“变”,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在这种动态的发展中,却有着“不变”的旋律跳跃其中,那便是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6.科技发展让生活丰富多彩。因为科技迚步,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因为科技迚步,人们可以邀游太空;因为科技迚步,太平洋东西岸可以同步视频对话;因为科技迚步,地球在人类的世界中变得越来越小…科技太多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没有科技的迚步,社会便会停滞不前。7.让身心回归自然。身处现代社会,一方面要敬畏、感恩、欣赏自然,另一方面,在忙碌、纷繁的奔走中,要始终在自己的内心留有一方自然的天空,保持一份闭适、恬淡。8.并福指数“无界限”。孙子感受到的是声光电的科技迚步带给自己的并福,这是现代的并福;爷爷难以忘怀的是原生态的繁星与篝火,这是原始的并福。便捷是现代的并福,自然是原始的并福。尽管时代不同,生活享受不同,但感受到的并福却足相同的。

专家寄语

2014年的辽宁卷高耂作文,延续了乊前多年的新材料作文形式,“四自”原则为耂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易于耂生正确立意,不太容易偏离写作中心。但是,仍然需要提醒耂生注意下面两个问题:1.符合题意容易,但切合题意,特别是达到一定的立意深度,需要耂生具有“跳一跳”的意识和能力。但耂生往往把立意的关注点放在表层,缺少深入下去的意

识。本题的立意,首先由材料提炼出孙子和爷爷对话的契台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剥笋法”,取更“鲜嫩”的立意为文,才能写出有别于一般的好文章。运用“剥笋法”立意时,通迆引申的方式,到达立意的高点,让立意既有“源”,又不仅仅是对材料本身或表层内容的阐释。2.这是一道指向现实的作文,如何通迆立论、论述表达耂生对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现实鲜明而准确的观点,迚而达到让评卷老师信服,是许多耂生感到茫然的,因为一些耂生习惯了那种动不动就司马辿、李白、陆游的“惯文”,一旦缺少了这些古人、伟人的位置,耂生便无所适从,无从下笔。行文空洞,无病呻吟便不可避免。从这个角度建议耂生,无论是义科生还是理科生,应该很好地把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把政治课的“认识论”、“方法论”学好学透,幵运用到对社会现实正确、科学的分析中。对社会现象有准确的认识,有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驾驭此类文章的写作,幵写出好的文章

木石心云水情

在闪烁的梦幻般的霓虹灯下,我们早就遗忘了星星的存在:也不再记得在微弱的星光下,我们的前人是怎样逶迄前行;更不记得在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的美景。我们引以为豪的发明,出现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引以为豪的建筑,建成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引以为豪的哲人,还是出现在两千多年前。可以说我们历史悠久,以此自欺,

实际上,上千年的时间我们不是在吃老本,就是在拾人牙慧。你以为你会DOTA、LOL、微信、美图秀秀你就掌握了高科技?近500年来,影响世界的众多发明,计算朶、因特网、手朶等,这些发明者幵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历史在向前,科技在迚步,我们却在倒退!到了匍匐前行的程度,我们怎么如此的没出息? 《菜根谭》里说:?迚德修道,要有个木石乊心,一有欣羡,便趋欲境,经世济邦,要有段云水趣味,一有贪著,便堕危朶。?我们是不是就是堕入贪境了呢?我们想要房子,想要车子,想要票子,结果来了毒奶粉,地沟油、皮鞋胶囊、明胶酸奶。我们想要名誉、要地位、要权力,结果有了诈捐门、学历门,有了美美和兽兽……我们选错了目标,就像扑火的飞蛾,以为自己奔向的是温暖和光明,其实等着我们的是粉身碎骨和万劫不复。浮躁到了非得追名逐利的程度,迆分依赖金钱到了近乎疯狂的边缘。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在这欲望的泥淖里,在这浮尘的人世间抽身自拔呢?不妨来追本溯源,智慧爷爷说,在那个没有霓虹灯的年代,更容易看到星星。是啊,在没有多少复杂欲望的年代,人们更容易找到真正的趣味和简单的追求。试想我们没有财富的攀比而安于质朴:早看日出东方,晚赏孤鹜落霞。唱着?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丼河水泛清波,雄鹰从这里展翅飞迆,留下那段动人的歌。?试想我们放弃迆多的欲望,迆分的追求,珍惜身边朴素的并福:妈妈的手擀面,妻子的一煲汤,孩子嘴角露出的笑靥……我们不

必去迆分地追求那些所谓大日标,可以试试用一颗术石般坚定的信念,去追寻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对人类真正有益的云水般的情趣儿。简单、少欲,清新快乐的世界不会因为平静而脆弱,也不会因缺少膨胀了的虚荣而不堪一击,它更像是宽厚的帷幕,把琐碎烦恼的滋扰摒弃在外。一些值得尊敬的人,他们的生活情趣,锁定在关注国事、立志为民、服务社会,虽默默无闻,他们的生命却因延展而拉长。有时,真理不需要论证,而需要漫长的耂验。在人类历史迚程中,有多少曾经被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而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有多少真理,一度被人怀疑甚至攻击,今天被证明是千真万确的;有多少人放弃贪欲,摒弃璀璨霓虹般的羽农,而去追寻星辰般的朴素淡雅。在富裕安逸的生活中,仍然心向点点繁星的夜空,寻求那灵魂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

◇专组句评:运用对比,将科技时代的产品,《菜根谭》的名言和浓郁亲情的生活场景迚行交融碰撞,让人感受当代社会迆分追求物质,而造成心更与精神世界的失落与悲哀。

◇仿写点:对比呈现生活气息

John leo office?powered

all rights reserved

李张瀚

鹤发童颜(hèfàtóng yán):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

涸辙之鲋hézhézhīfù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出自《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含英咀华hán yīng jǔhuá解释1: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解释2:指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

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出自: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只能用于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人。

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2014辽宁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一、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夜晚,祖孙二人椅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天空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点评 2014年辽宁省高考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形式和往年一样,这道作文题,含义丰富,角度灵活,可深可浅,亦大亦小,耐人寻味,颇有特色。这个题目,很容易考出考生的文化、素养与认知的水平高低,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三、立意分析 1、这则材料角色清楚,一是男孩,一是爷爷。材料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当代人享用着诸多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多彩生活和便利条件,的确应该感到幸福和感恩。而爷爷的感概,则让人看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并让人格外怀想曾经的往昔、古代,怀念那一尘不染的空气、月华、星光和篝火……总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美。前者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后者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 当然也各有不足,前者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者则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足。要是两者能够兼得该有多好?至少应该努力实现它们的互补。社会要发展,自然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是保持同步才是最好。 2、该材料和社会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契合当下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怀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具体写来,审题立意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可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谈谈现代科技的美,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谈自然状态的美,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当然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辩论分析: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 总之,考生行文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写作上,考生可以写成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思想深刻的议论文,选材也较广泛,科技的美,从古代人们追求科技带来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今天“嫦娥登月”、“神十”上天都是科技延展了人们的广度和深度;自然的美,从大自然入手,传统文化、自然的生存状态,皆可入文,可以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明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笑靥(yè)盥(guán)洗粗犷(guǎng)暮(mǜ)然回首 B. 书箧(qiè)装帧(zhēn)碑帖(tiè)博闻强识(zhì) C. 敷(fú)粉脂(zhi)肪烙(lào)印刀耕火种(zhòng) D. 采撷(jié)竹笋(sǔn)咋(zé)舌拈(niān)轻怕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俸禄切磋投桃报李一笑泯恩仇 B.发轫枢纽并行不悖久旱逢甘霖 C.花哨原委如雷贯耳时事造英雄 D.调剂伸张促不及防真人不露相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润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润多姿多彩顽固框定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张的需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 自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2009年辽宁卷高考作文

2009年辽宁卷高考作文 【篇一:辽宁省2013-2009高考语文作文题汇总】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年轻人非常沮丧的走在沙滩上,一位老人看见了问他怎么了。年轻人说自己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老人把一块石头扔在沙滩上,问 年轻人,你能找到吗?年轻人回答,找不到。老人又把一颗珍珠扔 在沙滩上,问年轻人,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要抄袭。 上文是辽宁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但是材料的结尾很 有诱导性: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 认可。言外之意,是要学生写一篇议论文章,无非是做人要努力向上,做成功人士,才能被人认可,才能体现人生价值。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材料,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的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 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 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人,要 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 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诸多方面??要求选好角度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引申义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在东西,而不该是美丽的外表,要关乎心 灵成长,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懂音乐家的话就不会 跑题 考生作文角度可以靠到价值观上,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是华丽的外 表还是内在的修养,是名利还是高境界。要想得高分需有现实素材 2011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 到苹果香味了么?有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8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萃孚fóu 佳恪gé B.粹负fú 佳恪kè C.粹负fù 嘉恪gé D.萃孚fú 嘉恪kè 【答案】 D 【解析】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指同类丛聚。后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萃字从草不从米,据义定形。 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读fú,褒义词。 深负众望:指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负:辜负,读fù,贬义词。 懿行嘉言:嘉,美好的意思,不能写作佳。常指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2009年湖南卷字音题曾考过嘉言懿行(yì)。 恪守:谨慎而恭敬遵守。恪读kè ,形声不能套读半边。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一题多考,既考字音、字形,又考成语运用。题目新颖,含金量极高。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14年浙江卷作文导练

2014年浙江卷作文导练 浙江省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紧随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潮流,以考材料作文为主。比如2013年高考材料中的三句话都是针对青年而谈,引文饱含哲理,且相互间逻辑关系密切,重要的是考生要从这三句话中提取关键词句作为作文的主旨。这,就对浙江考生的审题立意提出了很高要求。 导练命题一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有很大比重。 ――史铁生 在我刚开始创业的那个时候,有人说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喜马拉雅山脚下抬到珠穆朗玛峰顶;我就要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把这艘万吨巨轮抬上珠穆朗玛峰顶的。 ――马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用世俗的眼光看就是“名利”。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忽视或蔑视名利,只是因为我们不敢确信自己可以得到而已。 请以“名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故事,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字数800字以上。 优秀立意:1.对名利的渴望应转化为执行的能力。2.获得名利并不一定拘泥于某种思维定式,关键在于敢想敢变、打造自我。3.名利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成功,而追求成功不仅仅靠个人的梦想。4.留心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亮点,为名利的成功实现铺垫坚实的基础。5.追求名利有赖于集体(或家庭)的智慧合作。 及格立意:1.渴望名利没有错,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2.相信自己,追求成功。3.人要有追求名利的勇气。4.成功要从小开始。5.追求成功,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素材一: “三国杀”的创业神奇 黄恺从小就喜欢玩游戏和画画,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已不仅仅满足于玩游戏,而是以实际行动积极设计游戏。高考结束后,黄恺根据自己的爱好,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互动艺术专业。大三那年,黄恺就设计出《三国杀》这款游戏,把“三国杀”纸牌放在淘宝网上售卖。当时黄恺并没有意识到这款游戏能给中国桌游带来怎样大的震撼。他笑言:“能赚点零花钱就好。”为了出版《三国杀》的正式游戏版本,

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2013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精选)】 2013辽宁高考作文整理文档 2013辽宁高考语文作文《珍珠与沙》 辽中二高中二年一班冯庆苏整理 作文材料(据学生回忆整理):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 人拿起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 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老者说,成为珍珠别人就不会忽视。年轻人觉得有道理。“不过,沙子变成珍 珠才能被承认和尊重?”年轻人产生了疑问。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作, 要求题目自拟,作文不能脱离材料,不能套用或者抄袭。字数800 字以上。 立意可从多方面: 本人认为,这则材料的开放性在于从珍珠或从沙子的角度立意均可。今年的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出类拔萃,努力使自己出众。 2、超越常人,凸显自己的价值。 3、平凡如沙,亦能伟大。 4、平常心态,安做平凡人,平凡也精彩。 5、既做珍珠也做沙子,两方面综合辨证谈。 辽宁历年高考作文题

(注:部分作文题目多为概要,未必精确,仅供参考。 ) ①珍珠与沙 十二寒暑,十分辛苦。回首往事,惨不忍睹。七岁入塾,开始读书。小学奥数,想不清楚。 2013辽宁高考作文整理文档 中学函数,更加糊涂。理化史地,生政语数;科科恼人,时光虚度。曾想放弃,爸妈愤怒。思来想去,难觅出路;就算学成,就业何处。今入考场,考生无数;千军万马,木桥飞度。鄙人不才,外表不姝;黑胖穷挫,家中无禄。今遇老者,始得启悟;从此自强,力争关注。当今社会,牛人各路;坑爹啃老,外穿内裤。强者持戟,弱者迷路。唯有勤奋,努力不住。方得尊严,立于世俗。不做沙粒,愿为珍珠。减肥美白,多读名着。内增涵养,外修眉目。 ②人生而平等,1776 溜的大爷大娘巴巴儿的跑上来搭讪,一个劲的问询这姑娘的身家底细,恨不得立马就娶回家给儿子做媳妇儿。你看,你若是五官端正,身材中等,那对你外在的认可也端端正正,乏善可陈。你若是容貌 秀丽,惊为天人,那就了不得了,只得容我喊一句:“萤火之光岂敢 与皓月争辉?” 上面所说,是一些先天客观因素,无论你如何机智伶俐,也难奈它何,只能任由它去,一笑付之。然而普世之间有更多的东西是像沙 子一样,要把它放在蚌壳里,在血里浸一浸,在汗里泡一泡,才能 变成光滑圆融的珍珠的。“人生而平等”在这里酣畅淋漓的发挥着它 的效力,亘古不变。 2013辽宁高考作文整理文档 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由 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获得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 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 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 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 B.○1反应○2蔓延○3总算 C.○1反映○2蔓延○3终于 D.○1反应○2曼延○3终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2011高考辽宁卷作文导写及满分作文

2011高考辽宁卷作文导写及满分作文 新高考新作文 2011-08-28 0812 2011高考辽宁卷作文导写及满分作文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二、点评分析 点评一 材料来源。这个材料是对苏格拉底的一段故事的改写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柏拉图“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 他对他的学生们说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要相信自己的直觉,更不要人云亦云。我拿来一只苹果,你们为什么不先怀疑苹果的真伪呢?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怀疑开始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作文简析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

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2) 语文 使用地区:海南、宁夏、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内蒙古、青海、贵州、甘肃、西藏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做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 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牟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 《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 .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 《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 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C. 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 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 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4年高考辽宁卷英语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英语 【试题总评】 2014年的辽宁英语试题无论从题型设置上还是从试卷布局上都有较大的创新突破。辽宁英语试题正朝着考查能力和语言灵活运用方向迈进。“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是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新课标的精神,因此,2014年的辽宁高考英语试题仍以考查阅读为主,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理解语言、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而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完形填空是人生百味类文章,难易适中,题目设置上较全面,注重上下文的串联,需要考生有全篇意识,不能将句子独立开,考点非常全面,包括动词9题,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代个2个,介词疑问词和连词各一个,文章278词,设题80词,完全符合《考试说明》要求。 阅读所用材料,语言原汁原味,文化信息丰富;材料内容健康,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在命题上,注意难度、效度、区分度的把握,设题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A篇是科普类短文,B篇是日常生活类短文。阅读C篇文章是环保类短文。阅读D篇是经济文化类短文。其中阅读理解B篇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设置五个情境,通过问答,给出比较现代的解决问题采取行动的方法,形式新颖。试卷选材贴近生活,材料新颖,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题材广泛。考查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为主,但兼顾考查主旨大意、词义猜测、句意理解、代词指代和标题概括,其中句意理解和代词指代是2014年辽宁高考新增的考点。信息匹配是和学生健康密切相关的视力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也有实用价值,考生要兼顾横线前后的信息,排除多余选项。 今年的试题取消了单项填空这个题型,取而代之的是语法填空题,分值相同,但考查方式更为灵活,对考生要求很高。这个题型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将文章补全,达到文意通畅,逻辑合理。 短文改错考查高中阶段常见的语法现象,考查冠词,代词,名词,动词,副词,词组,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书面表达考查看图作文,书写应用文体中的书面通知。这篇书面表达不仅考查了考生读图和理解图片的能力,还要求考生把握图片给予的信息,并发挥合理想象,补充完善信息,丰满作文内容,形成信息齐全,语言流畅的文章。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2014高考满分作文——辽宁卷

2014高考满分作文——辽宁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领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2004年,辽宁实行语文学科高考自主命题,10年来,辽宁省作文命题经历了三个阶段。2004年的话题作文阶段,要求以“平凡与自豪”为话题作文。2005年至2007年,进人命题作文阶段,文题分别是“今年花胜去年红”、“肩膀”和“我能”。自2008年以来,辽宁卷高考作文进入长达7年的新材料作文阶段:2008年材料为“青少年与社会公德”,2009年为“明星代言”,2010年为“舍与得”,2011年为“教授的苹果实验”,2012年为“一位朴素的音乐家”,2013年为“沙子与珍珠”,2014年为“科技与生活”。新材料作文一改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考生思维空间过窄、容易宿构的弊端,为考生提供了自主性、探究型的写作空间。归纳辽宁卷高考新材料作文内容,具有三个特点:材料的现实性强,引领考生作文远离“假大空”;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引发考生积极的联想和思考;具有普遍的思辨性,引导考生科学理性地展开分析。 二、试题特点 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2013年辽宁卷作文以“沙子与珍珠”的故事引导考生对人生进行思考,立意指向对自我的关注。2004年辽宁卷作文把考生引向对社会的关注,让考生在社会动态的发展中,捕捉引发自己联想、思考的灵感,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这一作文命意,有利于引导考生把思想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科技与生活这一现象,本身就具有动态的特点,需要考生从发展的角度,科学认识这种现象,思考这种现象。而且,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发展与消逝、物化与精神、原生态与现代化等,都需要考生投以关注的目光和思想。 具有理性的思辨色彩。无论是材料中孙子的感叹,还是爷爷的沉思,都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就需要考生从理性高度,辩证认识这个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材料的意义可以从表层和深层提炼和挖掘: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是其表层意义,科技发展带给社会迅猛的发展与五彩斑斓的变化不容置疑,也是社会进步所需,但其发展过程中或主观性或客观性的摒弃,也给我们留下遗憾。这种“双刃剑”式的现实存在,可以让考生的立意更具理性。材料中祖孙对话的内容与一些细节,比如孙子说的话以及爷爷“颔首,又沉思摇头”、“也许”等词语,暗示出不同时代对美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美的差异性中又包含着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共同追求,这又是对美的认识的同一性。从材料的深层意义挖掘立意,更能体现思想认识的思辨性。 具有多维的立意空间。辽宁卷的新材料作文之所以连续7年“长盛不衰”,其原凶也正在这里——给考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具有不同认知水平的考生都有活可说,有理可述。就这则材料来说,单一地从孙子角度,或者爷爷角度论述科技发展之美、自然质朴之美均可,

山西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辽宁卷作文简析

七、201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简析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万家灯火,真美,现代科技,颔首,摇头,天汉灿烂,美景。 材料特点: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主题应该是学生生涯中在各种文章中或平时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主题,审题难度不大,只是在把握的重点上和素材的选取上还需要一些思考。 审题立意:祖孙二人。孩子认为,“万家灯火”、“霓虹闪耀”是美景,但这美景的创设没有“现代科技”是不行的。爷爷认为,“漫天繁星”、“天汉灿烂”是美景,而那时的人类是身居陋洞就可以仰目而及的。又是涉及到“现代科技的利与弊”,又是涉及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孰是孰非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当然希望在发展现代科技的同时仍能保持原始自然的田园风光,可是几百年来,这一愿望却始终没能实现。那么,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到底是不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呢?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吗?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求证。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着眼,就“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论述,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从“科技的利与弊”“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展开论述,还可以从人文的角度,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心灵自然的回归”等角度展开论述。 参考开头示例(一) 缺少诗意的时代 有位诗人说,我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缺少诗意的年代,因为能够引发我们产生诗意的情物越来越少了。仰望长空,北去南飞的雁阵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漫天的沙尘;静闻山林,流啼百啭的飞鸟少见了,代指而起的是轰鸣的飞机;放舟江河,穿波跳皮的鱼儿远去了,代之而起是钢铁的巨轮。我们的情感正在随着美丽的大自然的消逝而被物化为一片片荒凉的戈壁、干枯的河床、寂寥的凸山。 参考开头示例(二) 科技的得与失 我一直信奉有得必有失的哲学。科技的发展也不能逃离其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自然一定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文明的同时也一定是要以丧失传统、丧失自然之美为代价的。因为科技能给人类带来“利”,但永远带不来“善”。科技发展的目的在于“得”,有“得”必定会有“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