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之问

卢梭之问
卢梭之问

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精彩摘要:

【卢梭的思想】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一切现实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都必须在理性法则面前接受审判,凡是不能证明其合理性的,都应该被推翻,这是法国启蒙运动最核心的精神遗产,也是所有近代激进主义最核心的思想。

现代社会人类出现平等化趋势,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凭什么你管我”的问题就需要重新回答,卢梭思想中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是“公意”,他大概是近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早的感觉到现代政治对人民主权的要求。

卢梭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最激进的代表,人类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英国启蒙强调人的理性有局限性,人不要对自己的理性能力估计过高。因此,西方对卢梭的看法不一样,一派喜欢卢梭,一派喜欢洛克,英国学者认为卢梭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结果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是对卢梭的典型描述。

【卢梭之于中国】

以前总结卢梭思想得与失,往往直接指向卢梭与集权体制的关系,虽然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但不能说卢梭直接培育专政,培育了希特勒这样的人。

卢梭的政治理想排斥利益,诉诸绝对的公意,这样的政治制度又如何解决人基本的利益诉求呢?如何实现一个好的理想和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人,使他的利益和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个体权力不被国家主权架空,是卢梭留给我们的思考。

对于卢梭,我一直比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义、纯粹心灵,非常美好,确实符合人性,困惑就在于如何用合适的手段追求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有效衔接,会经常面临人性的悲剧--追求美好的东西,往往导致较为灾难的结果。

改革30年,由于存在社会不公和制度缺陷,使得我们很容易从卢梭思想中找到一些精神诉求。当今的平等主义诉求,民粹主义的情愫,实际上都和卢梭有关。未来如果不能够建立一个较为优良的政体,卢梭的思想会重新产生更大的影响。

【卢梭的教育观】

卢梭的所有著作都贯穿着公民教育,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利己主义的共和主义色彩。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自由主义,基本上是捍卫个人权利,通过法律保护个人权利,限制政府的职能,这是消极自由。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面向,公民要有责任,充满美德,承担义务,同时建立公民社会需要从自然情感中培养,人并不只是自私自利,还有同情心。

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实际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谱的。

讲座实录:

争议卢梭:把一生献给真理

“卢梭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在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奋斗”

李猛:借卢梭诞辰300年的机会,我们对卢梭在整个西方思想的位置以及和中国的因缘,一起做一个探讨。

卢梭与中国因缘已久,大概1878年出使法国的郭篙焘(编者注:1818-1891,湖南人,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就提到卢梭

的名字。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其中的“公意”就是卢梭的概念,卢梭的思想与整个现代中国的缔造有特别紧密的关系。当然,卢梭的思想也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首先有请李平沤先生谈一下对卢梭的理解,他从法文翻译了九卷本的《卢梭全集》。

李平沤:卢梭是哲学家,但是一个很不幸的哲学家。他的书出一本挨批一本,没有一本不被批。被批最厉害的是《爱弥儿》,书一出版,就遭查禁,学者对他发起围攻。后来巴黎高等法院发布逮捕令,幸亏他及时跑掉逃走,开始8年的流亡生活。

这样一个博学的著作家,为什么在频频挨批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写作呢?他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在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奋斗。他的书起初并没有发挥太大的社会影响,只是引起很多争论,如果有影响,也只是在学术界。他的思想发生社会影响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社会契约论》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广大普通老百姓开始受到影响。

卢梭的思想具有重要启蒙意义,也隐隐带来危险

“西方对卢梭的看法不一样,一派喜欢卢梭,一派喜欢洛克,英国学者认为卢梭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结果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是对卢梭的典型描述”

李猛:下面请北京大学的李强教授,他为我们介绍卢梭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位置。

李强:我想首先对李平沤先生表示高度的尊敬,学术著作翻译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相当不易。

我上世纪70年代大学读书时,给我影响最大的书就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然后大家就热烈议论,大概就像《建党伟业》中青年人讨论马列主义一样。当时念卢梭,感觉一下子接触到一个新的精神世界,才知道启蒙的感觉。

在西方思想史中找出能够像卢梭那样具有重大影响和广泛争议的人物不多,有不少人认为,卢梭是18世纪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我想这个说法是不为过的。卢梭曾和很多著名思想家交往乃

至交锋,比如说卢梭的文章得奖之后,伏尔泰(编者注:1694.11-1778.5,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

家、哲学家,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就相当不恭敬地对卢梭提出批评,说看了你的书以后,真想回到用四条腿走路的时代,可是多少年来我已经不习惯了。

另外,卢梭与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编者注:1729.1-1797.7,作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为辉格党里的保守主义主要人物,著有《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也有交往,与大卫·休谟(编者注:1711-1776,苏格兰哲学家,与约翰·洛克及乔治·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著有《人性论》等)有不错的关系等等。

卢梭去世后不久,法国大革命爆发,雅各宾派对卢梭高度推崇,同时通过议案建卢梭像。其思想开始在西方思想界产生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巨大争议。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编者注:1632.8-1704.10,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有重要影响)就批判法国大革命,指向卢梭思想。

不管其思想多么复杂,不管有多少争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卢梭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一切现实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都必须在理性法则面前接受审判,凡是不能证明其合理性的,都应该被推翻,这是法国启蒙运动最核心的精神遗产,也是所有近代激进主义最核心的思想。现实中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可以用人的力量来改变,人为社会中的一切不可的东西,人生一切的痛苦都不是自然的,都不是必然的,都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人类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客观事实,找到规律,将世界改造成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

在读卢梭的著作中,能特别明显地感觉理性主义。社会契约论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探究一种规则,建立国家合法政治制度。这一点非常鼓舞人心,但也是不同意见批评最重要的一点。

卢梭思想中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是“公意”,他大概是近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早的感觉到现代政治对人民主权的要求。人要组成群,从而产生权威,权威要解决问题,人和动物不一样,凭什么你管我,凭什么我服从你?在人类传统社会的几千年,“凭什么你管我”的问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比如传统中国的天意、天道,在欧洲很长的中世纪,神学与君权此有一定联系。但是现代社会人类出现平等化趋势,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凭什么你管我”的问题就需要重新回答,卢梭是这方面最重要的思想家。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专门提到合法性问题,也就是“凭什么你管我”,权力和权威是两个问题,有时你可以强迫管理,但是你没有权威来管我,统治是不合法的。举个例子,好比我一个人走到树林,强盗拿刀威胁强迫交出钱,虽然非给不可,不给就可能被杀,但是我没有给他钱的义务,他没有要我钱的正当权利。卢梭说现代社会中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是平等自由的,要想一个人服从另外的人,一定需要这样一个政府的出现,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意志全部转让出去,形成公意,每个人服从公意,同时也自由,因为公意是每一个人个体意志的凝聚。一切政治的统治,除非是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否则所有的统治都是不合法,不正当的。

这是现代社会政治统治非常难以克服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伟大,在这种状况下,卢梭比较早的提到人民主权,是解决现代社会政治统治权威最重要的保证。

卢梭提出理论不久,西方就开始针对卢梭的思想进行反思或者批评,特别是英美的诸多学者,到二战时批评愈演愈烈。

法国式的启蒙和英国式的启蒙不太相同,法国式启蒙坚定强调人的理性能够认识并改变客观事实,能够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英国式的启蒙,特别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像休谟等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尊重传统,认为人的生存不可能脱离传统的,人依靠自己的理性构建理想的制度,是太狂妄的表现,理性的狂妄。

卢梭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最激进的代表,展示了激进主义思维的基本面,人类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英国启蒙强调人的理性有局限性,人不要对自己的理性能力估计过高,世界上的不幸也不完全是由制度造成。

西方对卢梭的看法不一样,一派喜欢卢梭,一派喜欢洛克,英国学者认为卢梭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结果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是对卢梭的典型描述。

我每一次读卢梭的书都感觉到非常振奋,他确实把下层百姓所期待的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满,用有一种高度感情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任何一个人如果有革命的愿望,找卢梭没问题。

李猛:李强老师在纪念卢梭的时机,不仅讲了卢梭对激进主义和现代主权的重要影响,也隐隐对卢梭思想可能带来的危险提出一些防范和批评。我觉得这和李老师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李老师的博士论文研究严复,严复当年批评过卢梭,非常有影响。梁启超最早也赞赏卢梭,在1901年撰写过《卢

梭学案》,1902年撰写《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在回答其老师康有为对卢梭思想的质疑时认为,虽然卢梭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仍认为对中国可能是一剂良药,只不过到了1903年他就改变了看法,说卢梭确实是一剂良药,但药能治病亦能生病,可能带来新的病症。

社会不公促使今日中国向卢梭寻找精神诉求

“最近三五年卢梭思想可能对中国的思想和民情产生很大刺激,当今的平等主义诉求,民粹主义的情愫,实际上都和卢梭有关。未来如果不能够建立一个较为优良的政体,卢梭的思想会重新产生更大的影响”

李猛:下面有请高全喜老师。

高全喜:卢梭诞辰300年,他的思想传播到中国也有百年历程,回顾卢梭思想在中国的流变,我感到爱恨交加。

卢梭的理想主义,对正义的追求,对平等的渴望,对人世批判的锋芒以及内在心灵的丰富,展示人类精神的多样,如此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敏感,可以说除天使、魔鬼之外,人类所能拥有的灵魂几乎都聚于他身。对于这样的伟大心灵,我们肯定充满敬意。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人类思想中确实内含一种悖论,人是不完善的生命,注定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制度的设计,在理想与实际间存在内在差异。差异并不是说某一类人对,某一类人错,而是把人类思想中的内在张力展现出来。回答卢梭的问题,我觉得在人间似乎是找不到的,没有一个终极的答案。

随着自己逐渐到中年,我觉得对卢梭的阅读最好不要找一个正确、理性的答案,而是通过他来体验理解体会人类本性中的内在悖论,也就是说,在人世间建立一个绝对美好的世界,人类是做不到的,实现不了乌托邦。但是,人又不甘于自己所处境况,那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在这点就显示出英美思想的可贵性,它强调渐进,看上去不能够一下子解决问题,也没有痛快淋漓的感觉,像闪电一般把人世间缺陷彻底解决,而是在逐渐的改良中克服人的理性不足以及过于理想化的偏见,缓慢走向较为美好世界。

如果沉迷于英美思想,实际上又会产生另外一种悖论,人在世间除了细微工作,又有一种对绝对美好的内在追求,我们可以在卢梭的精神追求中找到一种寄托。在现实中多体会学习英美给我们的技艺,而在情感精神寄托方面,多去领略卢梭带给我们的激动和光芒,我认为这是阅读卢梭比较健康的方法。

以前总结卢梭思想得与失,往往直接指向卢梭与集权体制的关系,这一条线确实存在,虽然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但不能说卢梭直接培育专政,培育了希特勒这样的人。卢梭的思想对现代西方社会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卢梭思想有一种反弹,在希望重新克服资本主义内在缺陷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卢梭的影子。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曾经接受卢梭的民权思想,到1949年,人民主权思想作为立国宪法的法理基础,也能够追溯到卢梭。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卢梭给我们留下两波影响。

卢梭强调主权是绝对的人民意志,但排除了利益。人类社会固然需要理想和乌托邦,但人的生活离不开利益,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与每个人的基本利益、情感、诉求、欲望密切相关。卢梭的政治理想排斥利益,诉诸绝对的公意,这样的政治制度又如何解决人基本的利益诉求呢?个体有不同等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别,千差万别,卢梭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具体方案和制度设置。

无论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所带来的一些灾难性后果,近百年都领略过,所以,如何实现一个好的理想和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人,使他的利益和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个体权力不被国家主权架空,是卢梭留给我们的思考。

目前我有一个体会,改革开放30年,卢梭对今日中国有内在的刺激,因为在转型社会中我们面临很多重大问题,严重社会不公以及制度缺陷等等。这些弊端使得我们很容易从卢梭思想中找到一些精神诉求。

我认为最近三五年卢梭思想可能对中国的思想和民情产生很大刺激,当今的平等主义诉求,民粹主义的情愫,实际上都和卢梭有关。未来如果不能够建立一个较为优良的政体,卢梭的思想会重新产生更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建国以及改革开放30年,这三个面向的卢梭很值得认真思考。

对于卢梭,我一直比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义、纯粹心灵,非常美好,确实符合人性,困惑就在于如何用合适的手段追求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有效衔接,会经常面临人性的悲剧--追求美好的东西,往往导致较为灾难的结果。上帝造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个面向,读卢梭的著作,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解不开的谜。

李猛:两位老师年轻时都爱卢梭的思想,后来中年居家过日子,觉得还是应该站在休谟一边,对卢梭稍加提防。中国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契约论》,主权为民等思想,同时,卢梭还提出最好的政治,应该是由有智慧的人统治,这一部分思想很少在后来受到重视。

社会制度假定人具有美德,是非常不靠谱的

“英美不把现代制度建立在美德基础上,不依赖有美德的人,而卢梭的整个理论依赖有美德的人。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实际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谱的”

李猛:下面谈一下卢梭的教育观。刚才李平沤先生也提到,《爱弥儿》(编者注:该书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是《论教育》,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是卢梭著作中争议最大的一本,同时,毫不夸张地说,到今天为止对整个现代教育

在精神和理念层面影响最大的,也是《爱弥儿》一书。这本书的许多论述很能体现卢梭思想中的内在张力乃至冲突。

卢梭非常强调自然对教育和人性的重要,唯有教育出爱弥儿这样的人,才可能建立起与社会契约论相适应的基础,才可能构成社会契约论下的国家或者是政府。卢梭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思想有特别紧密的关系。

《爱弥儿》集中针对布尔乔亚(编者注:法国中产阶级的代名词,代表着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社会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表面是追求个人利益,实际上个体都是按照他人的意见在生活,社会是一个“意见的帝国”。卢梭希望人能够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真正保有一点自由,成为真正的自由人。这是《爱弥儿》教育理念与《社会契约论》政府理念间的内在关系。

其实,卢梭自己对于这样一种教育能否在现代社会成功实现,信心并不特别大。卢梭写过一篇小文章,谈论爱弥儿受过教育以后会怎么样,当爱弥儿和苏菲进入巴黎的社会以后,很快就堕落了,整个教育花费非常大的精力,但是一旦进入社会,没法保持教育者所希望实现的自由。

高全喜:卢梭的所有著作都贯穿着公民教育,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利己主义的共和主义色彩。现代西方并不是想象中完全自私自利的社会,英美思想和欧陆思想有很大差别,但是在道德领域反而有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基本都有共和主义观念,强调积极自由,重视公民美德在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自由主义,基本上是捍卫个人权利,通过法律保护个人权利,限制政府的职能,这是消极自由。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面向,公民要有责任,充满美德,承担义务,同时建立公民社会需要从自然情感中培养,人并不只是自私自利,还有同情心。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个人要做螺丝钉,自然情感被意识形态所压抑。个人心灵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但怎么能够塑造出这样的个体也是一个难题,读卢梭的作品给我们提供公民美德常识的一个路径。

李强:要想维持一个良好的政治,公民需要有德行,热爱共同体,为共同体奋斗,这是最核心的。卢梭在这点与英美思想的差别,不在于要不要培养有美德的现代公民,而在于英美不把现代制度建立在美德基础上,不依赖有美德的人,但鼓励有美德的人,锦上添花,而卢梭的整个理论依赖有美德的人。

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实际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谱的。比如英国的边沁,就假定个人都是自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而在已建立的制度框架下,尽量通过道德的、文学的、艺术的方式鼓励人成为公民。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人没有美德,不能是一个良好社会。而任何一个社会如何在设计制度时,建立在人类美德的预设上,运作起来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卢梭在法国不算另类

“也许将来会有中国思想家讲出一个不同于集权主义的卢梭,也不同于通常所说浪漫派的卢梭,而是中国人理解的西方思想脉络中的卢梭”

李猛:尽管卢梭的思想与其他人有不同,但不能说卢梭在法国完全是一个另类。从卢梭自己的思想发展脉络来看,他是在自然法学派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思想家。而其后的思想也对卢梭思想有所发展,比如康德对卢梭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卢梭是道德世界的牛顿,欧陆思想家中很多都承继卢梭,他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不过二战以后的政治情势,英美与欧陆对卢梭产生非常对立的理解。

对任何一个哪怕我们多么喜爱的西方作家,我们今天在阅读的时候也不能像当年,一会儿把他当做包治百病的良药,一会又觉得他是万恶之首,今天应该以更加平实的态度,结合自身政治处境,看这些思想为我们提供哪些新的可能性。

也许将来会有中国思想家讲出一个不同于集权主义的卢梭,也不同于通常所说浪漫派的卢梭,而是中国人理解的西方思想脉络中的卢梭。

卢梭

试评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此文是作者参加清华远程教育研究班课程毕业论文之一) [内容提要]: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代表作是著名的《爱弥儿》。他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和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实施自然教育。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教育理论在批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强调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培养自然,因而在教育思想上被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并为后人革新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深,从卢梭开始,教育理论开始进入重视研究儿童的新时期。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天性教育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oau,1712~1778 )处于近代社会转折点上,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动荡不安,颠沛流离,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通过长期勤奋的自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和改革,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在其诸多论著中,尤以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十年,融哲学、教育和文学于一体,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塑未来社会新人的《爱弥尔》振聋发聩。这是极富内在意蕴,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颤栗中世纪社会的一本书①。 一、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专制国家,由于封建王朝的专横统治、政府官员的贪婪腐败、教会势力无孔不入,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再加上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因此,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砸碎宗教思想对人的禁锢、取消森严的等级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8世纪中叶,在法国兴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奏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曲。在这一运动中,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犾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统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从,以编纂百科全书为武器,宣扬新知识、新思想,探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方法和途径,这种思想启蒙运动为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卢梭的《爱弥儿》的问世,标志着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 二、“自然教育思想” 之思想——“ 归于自然” 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它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②。”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卢梭的生平及其思想 郭晓蓉 (内蒙古大学,01004025,哲学学院2010级) 关键字:社会契约论;自由民主;人民主权;自然状态 主要内容:卢梭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也对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更是为许多人所喜爱,被广为流传。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因读他的作品而为之神往,说卢梭“使我双目重光”所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的特性”的原则也是受到卢梭的启示。可见,卢梭在历史上的作用或者是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卢梭可以说能够超过德国所有的天才,连著名的莱辛(Lesing)、赫德(Herder)、歌德(Goethe)和席勒(Schiller)都是他的崇拜者。他是法国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先驱,是启蒙运动的卓越的代表之一。卢梭的一生耐人寻味,要了解他,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一、卢梭的生平 在那黑暗的中世纪之末、近代社会肇始不久的时代里,卢梭敢于在政治社会制度方面、自由平等权利方面超越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历经来自包括朋友在内的多方的诽谤,官方的焚书与追捕,民众的骚扰(他曾遭到石头甚至手枪的威胁),终使他晚年处于阴影之中,以致精神的错乱,这一切都与他生存的环境与经历有关。 卢梭在1712年6月28号出生在“日内瓦共和帮”。他是一个被迫从法国逃离的新基督教的后裔。他的父亲是一个制表匠,很仁慈,但脾气暴躁,他是个冒险者和游荡者的结合体,而且酷爱读书。 卢梭的母亲在他生下来便难产而死。所以在卢梭的一生中他受他的父亲的影响巨大。因此,他常常和他的父亲一起读书,甚至到深夜。他阅读极其广泛,从古希腊的今典著作到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到自然科学读物他都有涉及。 卢梭热爱日内瓦,也热爱法国,他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法国度过的。在卢梭10岁的时候,他从被收养的人的家中出走,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华伦夫人,并在她家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人分手后,在1742年,卢梭来到巴黎和百科全书派还有休谟有来往。在巴黎,他写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著作。1749年,在狄容学院悬赏作品中,他因为《论科学和艺术》获得了一等奖,使他一举成名,自信心大大的提高。1764年巴黎法院查禁《爱弥儿》一书,并下令逮捕作者。卢梭流亡到了英国。休谟虽然极力想要帮助他但他却猜忌休谟要害他,两人关系破裂。 后来,卢梭不得不回到法国,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卢梭是个感情极其丰富而不免多疑的人。他一辈子都是在流浪之中。他寄人篱下的时候也并没有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他的自信、幻想、多愁善感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源泉。 二、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忏悔录》是研究托尔斯泰世界观、人生观十分重要的一部著作。下面是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卢梭

【摘要】 卢梭的社会历史观超越了前人及其同时代思想家。在其人类不平等起源说中,卢梭从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劳动工具去探讨社会的发展,并把人类不平等起源、私有制等问题放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用经济原因来说明,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内容】 18世纪50年代前后,代表法国第三等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启蒙思想家,以其敏锐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富于牺牲的精神,竞相登上历史舞台,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先驱的卢梭,也以激进的姿态步入了启蒙运动的行列。他的思想代表了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甚至农民的立场,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要求。他的学说洋溢着革命性和合理性,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理论、思想上的准备。过去我们只重视卢梭政治思想的研究,却忽略了卢梭哲学思想的研究。其实,卢梭人类不平等起源学说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超越了其同时代所有的思想家赢得了普列汉诺夫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位对历史唯心主义不满的哲学家朝历史唯物主义方向迈了很大的几步。本文仅就卢梭人类不平等起源说中的社会历史观思想作一探索。 一人类最初的社会历史观是神学历史观,它的确立以《新约圣经》的形成为标志,主要是以万物有灵来解释生活现象,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历史过程。正如拉法格所说:一切民族都曾以为上帝支配他们的历史。 神学历史观在《圣经》确立后1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居统治地位。但是,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它逐渐让位给人道主义历史观。与神学历史观否定人、否定人的价值相反,“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历史观则热烈地颂扬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和人的幸福;热烈地鼓吹“我是人,凡是人的特性,我都具有”。在他们看来,所谓人的特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追求幸福和自由,发展个人的“欲望”,就是“爱”。同时,他们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以“人”为尺度来评价历史、解释历史。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伏尔泰、狄德罗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全面论证了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人”成为他们历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出发他们提出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具有共同的本性,人生而自由平等。伏尔泰写道: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也们是平等的。 一切种类的一切动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中,人们之间的差别为什么是很大的呢?他们认为,这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提出了“人是环境产物”的著名论断。霍尔巴赫写道:“人从本性上来说既不善也不恶。 他之变成或者对自己,或者对他的同胞们有益或有害,乃是由于环境把他们引向善或引向恶”。爱尔维修说,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智力、道德、感情上的差异,“是一种后天获得的东西”,“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造成的。这个命题表面看起来好象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一经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解释则变得面目全非了。在这里,他们所讲的“环境”并不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而是指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教育、政治法律制度等等,主要是指政治、法律制度。爱尔维修就认为,政治给人们的性格以巨大的影响,“经验证明,各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是随着它们的政治形式变化的;一种不同的统治轮流给予同一个民族以高尚的或卑下的、坚定的或轻浮的、勇敢的或怯懦的性格”。而法律在人们的情操品德的形成中比政治更有决定的意义和作用,“人们的善良乃是法律的产物”“经验与历史告诉我们,各个民族的兴盛并不依靠它们的宗教纯洁,而是依靠他们的法律高明”。那么政治、法律制度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他们认为,政治法律制度是人们理性的产物,是由立法者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是立法者意见的产物。于是,这些启蒙思想家又得出一个相反的原理——“意见支配世界”,即“他们确信这个社会的命运决定于社会成员对某个社会成员对某个改革家提出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教育家卢梭的简介 卢梭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是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教育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的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建议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他尤为强调通过个人经验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所处的原始的状态。后来,在伏尔泰(Voltaire)的批评下,他把自然描述为人建立自己个性和个人世界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心的状态、完整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进行的关押和奴役。因此,回归自然就是使人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脱离外界社会的各种压迫,以及文明的偏见。

1782年出版的自传《忏悔录》(Confession)是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的作家郁达夫就深受卢梭自我暴露风格的影响。 卢梭的小故事卢梭故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卢梭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卢梭的一生是风流的,但只有一个女子陪伴他走完了一生,这个人就是卢梭的妻子黛莱斯瓦瑟。黛莱斯瓦瑟只是一个旅馆的洗衣女仆,在卢梭与华伦夫人的感情破灭后,瓦瑟走进了卢梭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卢梭选择了她。瓦瑟为卢梭生了五个孩子,但自私的卢梭让她将孩子遗弃,最后无奈的瓦瑟只能将孩子送到育婴堂。 卢梭并没有给妻子完整的爱,甚至很少提及妻子,直到与妻子瓦瑟生活的二十三年后才给妻子补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算是对妻子的一种弥补。其实卢梭在心中是不爱妻子妻子瓦瑟的。在《忏悔录》中卢梭曾说过他与瓦瑟通过数十年的陪伴,那份感情已经直接跃升到亲情的地步。他与妻子所谓的爱情是通过时间的沉淀,慢慢的积累,由相伴变为最后的依赖,由感情变为最后厮守终生的亲情。 卢梭故事是矛盾的,那样一个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写出了那么多关于整个人类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对于当时的人们的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唤醒。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当成一个合格的丈夫,没有做成一个优秀的父亲,最后潦倒死去时陪伴他的依旧是那个他最不爱的妻子。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卢梭的历史评价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教育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 级 学号: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张洪 指导教师: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现代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演进历程

现代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演进历程 ——从人民主权到表达民主再到协商民主 张康之张乾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摘要]回顾民主理论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历史轨迹,那就是从人民主权到协商民主的历史进程。启蒙思想家们的民主构想是包含在人民主权的构想之中的,随着资产阶级思想的成熟,人民主权的模糊性很快就被成熟形态的表达民主所替代。但是,表达民主由于包含着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的可能性而被精英民主所替代。随着官僚制理论的确立以及整个社会的官僚组织化,精英们被推向了社会治理的前台,出现了精英民主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挑战精英民主的协商民主理论逐渐成形,并征服了一切拥有民主信仰的人们。然而,协商民主理论又包含着民主理想最终蜕变成为一种空想的危险。在后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走出近代民主追求的陷阱,建立起真正合乎民主理想的实质性民主。 [关键词]人民主权;表达民主;精英民主;协商民主 [作者简介]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乾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今天,当我们站在后工业化的历史关口去思考后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时,民主再一次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应当看到,民主理想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则是工业社会的专属。如果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在治理方式上表现为从“君主”转向民主的话,那么,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是否意味着社会治理也将从民主转向另一种方式呢?这是一个必须予以解答的问题。在工业社会,民主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在18世纪的契约论者那里,民主意味着人民拥有主权并实行某种程度的主权自治。这一浪漫主义构想很快就被另一种民主构想所取代,那就是通过设立代议制,由代表提出社会治理的意见和方案,人民则通过向代表进行意见表达来参与治理,这是一种“表达民主”。在近代社会的早期,表达民主似乎被认为是唯一可行的民主方式,而且它也很快在近代国家的建立中占据了普遍性的支配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当官僚制组织开始支配整个社会的时候,代议制度受到政党、利益集团等官僚组织的操纵,表达民主逐渐丧失了其民主意涵。随着表达民主的式微,民主理想实际上完全向精英现实低下了头,精英治理甚至一度成为民主的同义词。到了20世纪中期,不甘失败的民主支持者们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主浪潮,以“协商民主”的形式向治理精英们发起了挑战。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契约论者的民主理想,但在实践中还是对精英治理的现实做出了妥协,所以,协商民主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空想。各种民主方案的先后失败,宣告了既有的民主治理的不可能性,也引爆了工业社会晚期的治理危机。我们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工业社会在民主治理上的失败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民主蜕变的逻辑中加以思考的问题。

卢梭名言名句大全

卢梭名言名句大全 2017-06-131、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卢梭2、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卢梭3、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 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卢梭4、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5、我知道必须让孩子们有所专心,怠慢乃是孩子们最可怕的危险。 ——卢梭6、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卢梭7、对我所爱的人保持信赖和沉默。 ——卢梭8、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 ——卢梭9、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对谁都不重要的,认识它又一无用处,无谓事情上,那就是对真理这个神圣的名词的亵渎。 真理,如果毫无用处,就不是一件必须具有的东西。 ——卢梭10、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 ——卢梭11、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卢梭12、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

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 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 ——卢梭13、散步促进我的思想。 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卢梭14、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卢梭15、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1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18、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 ——卢梭19、为真理献身——卢梭20、由于过分审慎,人们对于时机就会重视不够,就会坐失良机。 ——卢梭21、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已完成 1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斯大林和希特勒是谁的结果?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尼采 我的答案:C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卢梭出生于1712年 ?B、卢梭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十分熟悉 ?C、卢梭曾经创作过音乐 ?D、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极其虚伪。 我的答案:D 3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是谁的名言??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伏尔泰 我的答案:D 4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是谁说的? ?A、伏尔泰 ?B、卢梭 ?C、马克思 ?D、孟德斯鸠 我的答案:B 5 经典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作者是? ?A、黑格尔 ?B、康德 ?C、罗素 ?D、叔本华 我的答案:C 6

以下不属于卢梭的著作的是? ?A、《新爱洛伊丝》 ?B、《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C、《忏悔录》 ?D、《老实人》 我的答案:D 7 卢梭最自豪的是:他是日内瓦的公民而不是一个臣民。 我的答案:√ 8 卢梭曾被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敌人。 我的答案:√ 9 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是一个虚伪的人? 我的答案:× 10 海德格尔说“他出生,他思考,他写作,他死了”这句话是用来评论亚里士多德的?我的答案:√ 11 法国的宗教以加尔文教为主。 我的答案:× 12 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物。 我的答案:√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二)已完成 1

《浮士德》的作者是: ?A、康德 ?B、歌德 ?C、波德莱尔 ?D、卢梭 我的答案:B 2 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A、《科学革命的结构》 ?B、《论科学与艺术》 ?C、《论法的精神》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我的答案:B 3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叫什么? ?A、《爱弥儿》 ?B、《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C、《论科学与艺术》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产生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它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 ?C、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D、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我的答案:D 5 卢梭的哪一篇论文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B、《论科学与艺术》 ?C、《社会契约论》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B 6 《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是? ?A、卢克莱修 ?B、普鲁塔克 ?C、罗曼·罗兰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哲学家卢梭的简介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作为人类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先驱,提出的众多理论可以作为人类的思想启蒙导师,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让-雅克;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1778年7月2日在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Ermenonville)去世。著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社会契约论》、《论科学与艺术》。 卢梭的哲学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

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资产阶级论调:人与人的契约构成社会,人与社会的契约构成国家。自然准则高于社会准则,主权高于人权,集体权力高于个人权力。人生而自由,个人自由大于集体自由。法治要结合德治。人即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情感教育要先于理智教育,教育要秉承天性培养自然人,从自然到人再到事物的认识过程。 卢梭的故事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戴莱斯同居。对于戴莱斯,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戴莱斯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戴莱斯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一本匿名发表的专门攻击卢梭的名为《公民们的感情》的书记录了卢梭抛弃其亲生孩子的事实,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卢梭的敌人;;伏尔泰。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爱,他是由父亲和姑妈抚养大的。比他大7岁的哥哥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终没有音讯。这样,家里只剩下他一个孩子。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1.2卢梭简介

卢梭简介 生平经历 卢梭(1712—1778年)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16岁时离开日内瓦来到都灵流浪,生活无着,饱尝人世的心酸。后经由朋友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与写作,并在她影响下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1742离开华伦夫人来到巴黎之后,卢梭开始自谋生路先后当过家庭教师、书记员、秘书等,并由此结交了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与百科全书派成员,与大哲学家狄德罗合编了《百科全书》,成为了巴黎沙龙的宠儿。1749年,他以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获得了第戎科学院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追求,保持贫困和独立。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一书。1756年开始了为期6年的隐居生活。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发表小说《新爱洛绮丝》,猛烈批判与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卢梭声誉日隆。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不但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爱弥儿》一书遭禁,并被多次当众焚毁。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遍全欧。而卢梭

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最终成为终生的仇敌。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但不久又回到法国,重新过上了隐居生活。流亡生涯、不安宁的岁月并未影响到卢梭的著述。著作《忏悔录》、《山中书信》、《公民的情感》等相继完成。1778年在法国巴黎东北面的阿蒙农维拉去世,安葬于巴黎先贤祠。卢梭生前遭人唾弃,穷困潦倒,死后却备极哀荣,受人膜拜。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著作及其政治主张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本人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主要著作及主张 政治 17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62《社会契约论》 教育 1762《爱弥儿》 自传 1782《忏悔录》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推行素食主义。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与此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则主要对外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

浅谈洛克、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

浅谈洛克、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 摘要:同样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洛克、卢梭的思想看似很相近,但实际上对立很深,对立的主要方面在于,卢梭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完全对立起来,从而使社会等级状态及其全部制度,尤其是私有制失去了任何存在的天然依据;而洛克的全部努力就在于以自然权利为基础论证私有制的正当性,因而建立在此差别基础上的两人的民主思想,也有很多差异。 关键词:洛克;卢梭;民主 正文:对公民社会之前的人类原始状态的假设是近代大多数资产阶级契约论者的理论基础,洛克、卢梭也不例外。霍布斯曾经从人性恶的方面出发, 认为“自然状态”是“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洛克则从人性善的方面出发, 认为“自然状态”完备无缺, 人人享有自由权和财产权,他强调“国家的真正功能和目的在于把这些权利纳入它的秩序。”洛克设想,人类社会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之中。“这种‘自然状态’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自由状态。这种社会状态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社会成员在不违反自然法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他们的生活,自由地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人的制约,无须服从他人的意志。第二,这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在自然状态下,社会成员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也是平等的,任何人没有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特权。第三,这是一个理性的社会。在这种社会状态中,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却不放任,社会成员是具有理性的人,任何人不能为获取个人的自由而造成对其他人自由状态的威胁。”①自然人受到自然法的约束,具体来说,人的理性就是对人的平等互助、自由独立的训令。 但是,自然状态有着许多缺陷。自然状态中的人们由于缺乏统一并且具有强制性的制度要求,人们只能依靠道德和良心来规约自身的行为,一旦人们突破了这道防线,人们相互的关系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结果只能通过施行暴力才能保全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自然状态的完美无缺并不符合人类求交往、尚合作、趋合群的社会化本性。在洛克的眼中,自然状态虽然美好,但是它并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化的需求,因此,人们必须走出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人们订立契约,将自己的部分权利交给某个公共机构,这两种权利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而做的任何事情的权利和自由地惩处违反自然法的罪犯的权利。 然而在卢梭这里,自然状态是非理性、非语言的存在,卢梭理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与社会状态完全对立的一种状态,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会性,而洛克则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已经服从于理性,个人已经开始有所有权,原始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并不是对立的。卢梭不像近代契约论者那样抽象地谈论人性善恶问题,他更倾向于把类似问

卢梭之问

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精彩摘要: 【卢梭的思想】 卢梭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一切现实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都必须在理性法则面前接受审判,凡是不能证明其合理性的,都应该被推翻,这是法国启蒙运动最核心的精神遗产,也是所有近代激进主义最核心的思想。 现代社会人类出现平等化趋势,人与人之间都差不多,“凭什么你管我”的问题就需要重新回答,卢梭思想中一个很核心的观念是“公意”,他大概是近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早的感觉到现代政治对人民主权的要求。 卢梭作为法国启蒙运动最激进的代表,人类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英国启蒙强调人的理性有局限性,人不要对自己的理性能力估计过高。因此,西方对卢梭的看法不一样,一派喜欢卢梭,一派喜欢洛克,英国学者认为卢梭的结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结果就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是对卢梭的典型描述。 【卢梭之于中国】 以前总结卢梭思想得与失,往往直接指向卢梭与集权体制的关系,虽然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但不能说卢梭直接培育专政,培育了希特勒这样的人。 卢梭的政治理想排斥利益,诉诸绝对的公意,这样的政治制度又如何解决人基本的利益诉求呢?如何实现一个好的理想和具体可操作的制度,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人,使他的利益和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个体权力不被国家主权架空,是卢梭留给我们的思考。 对于卢梭,我一直比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义、纯粹心灵,非常美好,确实符合人性,困惑就在于如何用合适的手段追求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有效衔接,会经常面临人性的悲剧--追求美好的东西,往往导致较为灾难的结果。 改革30年,由于存在社会不公和制度缺陷,使得我们很容易从卢梭思想中找到一些精神诉求。当今的平等主义诉求,民粹主义的情愫,实际上都和卢梭有关。未来如果不能够建立一个较为优良的政体,卢梭的思想会重新产生更大的影响。 【卢梭的教育观】

从“社会契约”到“社会连带”

从“社会契约”到“社会连带” —思想史中的卢梭和狄骥 摘要:颂扬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狄骥却鼓吹墨索里尼治下的“工团主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但在这一事实的背后却隐藏着西方思想史的变迁,展示着西方现代性的危机。本文试图通过对他们思想关系的展开对这一变迁过程作出透视,在透视的过程中去理解西方现代性的危机 关键词:社会契约;社会连带;现代性;社会学;实证主义 一 著名的思想史家列奥·施特劳斯曾断言:哲人精神和先知精神的对立“一开始就孕育了世俗中的冲突”,这种冲突恰恰是西方精神的特质、甚至活力之源。〔’〕也就是说,西方的文明是在希腊和耶路撒冷的冲突和紧张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伟大的成果就是产生了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本身的理性导致了西方的自由精神,同时也就导致了科学精神。①这种科学精神所产生的近代科学观念认为,一切科学本身都是独立于世界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具有同等的效力。川这种理念用于哲学就产生了社会学的基础—实证主义哲学。 如所周知,在法国,孔德(https://www.360docs.net/doc/168573462.html,te,1798一1857)既是实证主义哲学,又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他认为确保知识内容可靠的唯一途径,是将知识建立于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哲学不应该去追求抽象的推理而应建立于“实在的事实”之上。他还用“社会学”来标明一门全新的学科,并把它解释为关于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认为它的主要任务是去发现既能够维持社会和个人和谐的局面,又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规律。川后来,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亦译杜尔克姆)(Durkheim,E.)对社会连带(这一范畴最早由孔德使用并做了系统阐述)的范畴和思想做了充分发挥。闭他在《社会分工论》中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连带关系:机械连带和有机连带。机械连带是建立在相同的价值判断、共同的社会约束、对共同传统的尊重之上的;它就象分子构成结晶体一样,个人被并人一个大的单位;它主要存在于只有简单劳动分工的社会中。有机连带是建立在专业和劳动分工的高度发展、各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相互依赖之上的;它就像有机体一样,个人、群体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它主要存在于现代文明社会中。〔5〕涂尔干的社会连带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种十分流行的社会理论。狄骥②(LeonDuguit)接受了这一社会理论,他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法学领域创建了社会连带主义法学。 (6) 二 狄骥除了是“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之外,他还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史上一个大案的主角,即他曾经鼓吹墨索里尼治下的’‘工团主义”。〔7〕这一大案不过是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一个突出表现而已。在这里,笔者将通过对卢梭、涂尔干、狄骥他们三者之间的思想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大案做一点浅显的分析。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位思想家?其原因在于,首先,卢梭的思想掀起了现代性的第二次浪潮,大大的加深了现代性的危机产〕其次,涂尔干在探究社会学起源的时候认为,社会学起源与孟德斯鸡与卢梭,尤其是卢梭;他的“集体意识”、“社会决定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等思想来源于卢梭产〕再次,如上所述,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又来源于涂尔干。 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的是了解三者各自的思想是什么。 顾名思义,“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社会连带关系”学说。〔’“〕狄骥认为,社会连带关系是一切人类社会的事实: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要建立一种关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需要,需要加以满足;同时由于人们有不同的需要和才能,所以只有通过相互的帮助

卢梭的

卢梭的《丛林组画》由《梦》、《耍蛇女》、《奇异的景色》、《饥饿的狮子》、《被美洲豹攻击的马》、《被美洲豹攻击的黑人》、《小瀑布》等一批描绘异国风情的热带丛林的画所组成。这些画涉及了人类的存在、自然的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示了生命中最神奇、最隐秘、最难以捉摸的梦幻般的东西。在丛林中,树干、花朵、叶子、果实各具特色,人和动物自然地隐约其中,动物看上去有人的灵性,人看上去又像动物,植物也富有生命力。这些画都充满了生机,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奇异的花和果实,可爱的、富有灵性的动物,神秘的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丛林奇景图,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遐想和向往。最神奇的是他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无法亲自欣赏和体验那里的景色和气息。然而他笔下的丛林却是那麼富有生机和魔力,栩栩如生。在他超凡的想像力之下,丛林被描绘成如世外桃源的仙境一般,亦真亦幻。画面的色调明快,以深色的绿色调为主,只是树叶就用了20多种深浅不一的绿色。 欣赏内容: 法国大画家卢梭,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完全凭自己对绘画的热爱画了许多纯朴的作品,被人们成为朴素派画家。他坦率、真诚、温和、天真,用儿童般的心灵作画,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旅行者的见闻,他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着无限的生命,吐露着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他的画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与卢梭的画非常有审美共鸣。 指导策略: 1、动作表现。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以直觉行动为主,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的直觉感知比成人强,他们不受理性的干扰,和艺术家有着相似的感觉,他们共同追寻自己的直觉表现出敏锐的感知能力。 2、模仿和创造。“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独特的意象,决不是成人能代替的。“大师-名画”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从拄着拐杖到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丛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 我的理想是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 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生长着上百种形状各异的树木,各种各样的树叶,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天天可以从树的周围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小树苗在春天露出嫩叶,秋天里桂花树那么香?树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后,蜗牛在树下爬出泥土,枕着树叶…… 有位天真憨厚,朴实自然,童心未泯的法国大画家卢梭,他像小孩子一样喜欢树,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原始神秘的森林景致隐含无限的生命,吐露幻想的芬芳,单纯生动而富有诗意。卢梭的《丛林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使丛林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他

哲学家卢梭是哪个时期的

哲学家卢梭是哪个时期的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那么哲学家卢梭是什么时期的人?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哲学家卢梭是什么时期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卢梭是什么时期的人并不难回答,在简历上可以看到卢梭的生平以及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一七一二年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七七八年在法国去世,这一段时间正是启蒙运动时期。现在卢梭的墓依旧屹立在法国巴黎东北方向的小镇上,就像一座精神图腾静静的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敬仰。 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一系列著作对后世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著作中卢梭所体现出来的反叛精神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质疑和批判。而在那个人人信奉天主神学的蒙昧社会里,这种精神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卢梭就如同法国人民在精神上的引路人,指引着思想前进的方向。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没有过多的批判旧社会的苦难等,他的目光长远的,提出了更多未来社会的建设。所以有人曾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时代。 卢梭现在是法国人民公认的精神领袖,他留下了反叛精神,还留下人民主权的思想精华。这就是卢梭在社会建设上的卓越贡献。他在那个教会主掌一切的时候提出了人权,私有制产生的不平等,提倡人权是全体公民的意志等。这些思想无不体现出卢梭是什么时期的人,

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完全的解放自己的思维,不受世俗的约束,讨论哲学剖析社会,他的思想是对世界的一个启蒙。 卢梭与反叛精神卢梭与反叛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当时那个愚蒙腐朽的社会下,没有卢梭就没有反叛精神,没有反叛精神也就没有卢梭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卓越成就。反叛精神以为卢梭发起,纵横了一个世纪,最后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一个永久的精神图腾。 卢梭的反叛精神主要体现在其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上。在政治上卢梭提出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的观点,他的社会契约论更是想象的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契约面前人人平等,统治者应该遵循契约,在当时麻木的人群中间,卢梭的这个理论轰然炸响,指导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大革命。这就是反叛精神的一个表现。在哲学上卢梭讨论了社会法律与人性道德的关系,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这一点深刻表明了人的自由意志,而在宗教的统治下,社会迂腐残破不堪,人们对于宗教的束缚已经根深蒂固,观点中人的自由与法律就是社会契约的关系,同样体现了他的反叛精神。 在教育思想中,卢梭过度提倡自然发展,顺应孩子的天性,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孩子的发展还是需要成人的引导,但是在儿童接受宗教思想教育的环境之下,卢梭的过度提倡是在对封建思想的强烈抵制。启蒙运动时期,是卢梭与反叛精神的集中体现时期。卢梭的墓至今仍在法国巴黎的东北角屹立,墓地在一个湖中的小岛上没有任何人可以上去打扰,由此可见卢梭对于法国来说具有如何的重要的意义。卢梭与反叛精神在启蒙运动之后,就如同在思想上给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