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税收概论

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

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

西方国家的

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

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

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

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

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

1.经济条件:

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税收的发展

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

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

(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

(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

(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1. 内涵:

(1)政府征税权法定

(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

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

(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

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4)征税程序法定

(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

四、税收(概念):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向社会成员强制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

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任何按照法律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遵守税法,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核心的基本特征):政府征税后,不需要直接向对应的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整体有偿性)

3.固定性/规范性/确定性:税收的征税对象、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水平、征税方式以及罚则等都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事先明确规定,以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不得随意变动

五、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

1.国有企业上缴利润:

(1)对象不同:课税的对象具有广泛性,而利润上缴只适用于国有企业;

(2)强制性不同:税收以法律为依据具有强制性,利润上缴属于在同一所有制内部的分配,不须具备强制性;

(3)固定性不同:税收具有强制性,而利润上缴则是依据实现利润的多少来决定上缴的数量。

2.费:事业收入、规费收入、资源管理费收入

(1)偿还性不同:税收具有无偿性,费则具有有偿性;

(2)征收主体不同:税收的征收主体是代表国家的各级税务机关和海关,而费一般是由经济、社会、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收取

3.公债:国家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以还本付息为条件获取资源支配权的一种方式

(1)强制性不同;(2)偿还性不同;(3)固定性不同

4.专卖收入:通过独占某些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所获取的收入

(1)强制性不同;(2)偿还性不同;(3)对象不同;(4)固定性不同

5.罚没收入:

(1)固定性不同

(2)功能定位不同:税收的目的是获得财政收入,越多越好;罚没的目的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只能作为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的辅助手段,越少越好

六、税收依据学说

1.公共需要说: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税收是为了给国家实行这一职能提供物质条件

2.利益说:以自由主义国家观为基础,认为国家和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实体,人民从国家的活动中收益,就需要支付相应的代价

3.牺牲说:税收是国家向人民的强制课征,对人民而言就是一种纯粹的牺牲

4.社会政策说:赋税就是满足财政上的必要的同时,或不问财政上有无必要,以纠正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国民财富的分配,借以矫正个人所得与个人财产的消费为目的的所征收的赋课物

5.市场失灵说:强调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6.公共产品价格补偿说:税收是政府为了补偿其提供的公共品和服务的成本而向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受益的社会成员收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价格

1.财政收入职能: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上层建筑,不直接占有物质资料进行生产,因此国家为了实现其各项职能,需要借助税收把分散在各部门、各企业以及个人手中的一部分国民收入,强制、无偿地集中起来,形成集中性国家财力

2.资源配置职能:当市场经济运行失调或存在某种缺陷时,需要政府利用财税政策矫正失调或弥补缺陷,从而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增进社会福利

3.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手段,对富人多征税、对穷人少征税的方式实现对收入的再分配的调整,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4.经济稳定职能:(1)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内在稳定器):在衰退时减税、高涨时增税的机制能够起到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2)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经济萎缩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经济高涨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二章税收原则

重点全部都要复习

了解P47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p49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掌握现代税收原则:财政、公平、效率全部内容要求掌握、资料分析-公平与效率

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原则、具体标准(收入标准、消费标准、财产标准)

效率:行政效率、经济效率(超额负担:作图、概念、计算一定要掌握,庇古税环境保护税为什么课征环境保护税能够矫正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图表分析要掌握p71 图2-7)

一、西方的税收原则理论

1.斯密的赋税四原则:

(1)平等: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应尽量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有的收入的比例,缴纳赋税,以维持政府;

(2)确定:每个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是确定的,不得睡衣变更;

(3)便利:各种赋税征收的日期和方法,必须给予纳税人最大的便利;

(4)最少征收费用:一切赋税的征税要有所安排,设法使从人民那里的征收,尽可能等于最终国家得到的收入

2.瓦格纳的“四端九项”税收原则p49

(1)财政政策原则:收入充分原则、收入弹性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

(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

二、现代税收原则(★)

1.财政原则:

(1)充分原则: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在数额上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

(2)弹性原则:税收收入要有充分弹性,即税收收入应能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满足日益增

长的财政支出需要

2.公平原则:

内涵:

横向公平:具有同等纳税条件的相同纳税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具有不同纳税条件的不同类纳税人,应当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收

判断标准:

(1)机会原则:税收负担应按照纳税人获利机会的多少来分摊,而获利机会的多少则是由其拥有的经济资源决定的

(2)受益原则:税收负担应根据各人从税收提供资本的政府支出中享受的利益来确定

(3)支付能力原则(量能课税原则):根据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大小来确定其应该承担的实施,支付能力强的人多纳

支付能力的衡量标准:

客观上:

(1)收入标准:收入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它决定着特点时期内纳税人增加财富或消费的能力

优点:适用面广、计量简便缺点:重复征税(股息、储蓄)、非货币收入难计量、难以区别对待

(2)支出标准:优点:比收入更具稳定性、无需考虑折旧、资本利得、通货膨胀等问题

缺点:按消费支出纳税会延迟国家税收的入库时间;

不同个人、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小不同,会产生不公平;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对消费支出课税会带来税负累退性问题,不利于税收公平

(3)财产标准:优点:弥补所得税的漏洞;有利于降低财富集中度

缺点:拥有的财产多少与获得的收益可能不对等,有失公平;

财产不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负担能力;

财产存在形式多样,难以一一查实和价值评估

主观上:如果征税行为能使每一个纳税人所感到的牺牲程度相同,那么征税的数额也就同各自的支付能力相符,这样的税制就是公平的

(1)绝对均等牺牲标准:不同纳税人因征税而导致的校用损失的绝对数应该相等;

(2)比例均等牺牲标准:不同纳税人因政府征税牺牲的效用量与纳税前的总效用量之比应当相等,即课税使纳税人的效用水平按相同的比例下降;

(3)边际均等牺牲:每个纳税人在政府课征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税收收入的边际效用应当保持相等。

3.效率原则:要求征税实现既定资源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将效率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1)行政效率: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筹集单位税收收入

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2)经济效率(★)→超额负担最小化

超额负担(概念):政府征税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大于政府所取得的税收收入的数额,具体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净损失来衡量(税收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P67 图2-4

超额负担产生的原因:(p68 图2-5 图2-6)

水平;

(2)替代效应: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商品相对价格,从而改变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选择而改变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超额负担与市场失灵:(p71 图2-7庇古税与外部性)

第三章税收负担与宏观税负率

主要是概念

税收负担大中小三种口径以及我国现在设置状况的全面、客观评价

一、税收负担(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或减少的可支配收入。

二、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越高,剩余财富越多,可供政府集中的收入份额也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越高,人们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种类就越多、范围也越广,政府需要筹集的资金就越多,而税收作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其闺蜜相应就越大,宏观税负水平也越高。

(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高,则单位经济产出的税收贡献率就越低,整体税负低;若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则总体税收负担就会相对提高。(第一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如对农业实施的各自减免税政策)

2.政策因素:

(1)政府的职能范围

(2)政府奉行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

(3)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手段的结构和比例

3.制度因素:

(1)税收体系的完整性:税制体系越完整,税种种类越齐全,税收调控覆盖面越广,宏观税收负担率就越高(2)税制结构:所得税通常采用累进税率,使税收收入的增长富有更大的弹性,实现更快增长;

流转税通常采用比例税率,税收收入充其量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

(3)税收优惠政策的取舍

4.征管因素: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更为严密、税收法制化程度更高、税收征管技术手段更为先进,其税收征收率更高,这意味着在同等名义税率下可以征收到更多的税款,实际税负水平也更高。

三、我国宏观税负率的不同口径

1.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单纯指纳入预算内公共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

2.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全部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变卖公产收入及规费收入等)

3.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预算内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

在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三种统计口径中,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全面反映了我国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取得收入的状况,并真实地体现了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尽管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非税收入,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非税收入比重较大,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微观主体的负担全貌。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时,特别是在进行宏观税负的国别比较时,需要将不同口径的指标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对我国的整体税负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判。

第四章税负转嫁与归宿(★)

重点

税负转嫁归宿的基本概念:法定归宿、经济归宿、类型(前转、后转、资本化这种特别的转嫁方式)

从价税和从量税的区别,和供求弹性的关系-熟练掌握

一般均衡分析:哈伯格模型税收转嫁关系四种典型税收

对于经济行为的传导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

1.税负转嫁(概念):指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纳税人在向税务机关缴纳了税款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或压低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由他人负担的行为。

2.税收归宿(概念):指税收负担的落脚点,是税负转嫁的最终结果,明确谁最终为这笔税款“买单”。

二、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顺转,卖方→买方):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

2.后转(逆转,买方→卖方):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法,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向后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方

3.混转(部分转嫁):税收负担同时采取前转和后转两种方式实现税负转嫁

4.税收资本化:应税物品的购买者将所购买的应税物品未来需要缴纳的税款,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为现值后,从购买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卖家的形式(税收归宿是卖方)

三、税负归宿的形式

1.法定归宿:税法上明确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2.经济归宿:税收负担的真正的最后承担者

四、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1.商品税(P102)

(1)对生产者征税(图4-4)(2)对消费者征税(图4-5)

(3)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

(4)从价税与从量税的区别(p108)

五、一般均衡分析: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使所有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哈伯格模型:整个经济由公司和非公司组成,只有资本(K)和劳动(L)两种生产要素存在,“两市场-两要素-两产品”

(2)规模报酬不变

(3)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消费者偏好相同

(5)要素总供给不变

(6)差别税收归宿分析框架

2.结论:在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中,只要生产要素可以再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对其中一个部门的某一要素征税,不仅仅会使该部门使用的课税要承担税收负担,其他部门使用的这种要素也要同样承担税收负担。一般地,只要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对其中一个部门的某一要素征税,最终会影响到所有部门的所有所有要素的收益。

第五章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

不是重点

重点掌握下税收的基本分类

概念什么是税收支出/税制支出与直接支出相比较的异同点、优缺点

税制结构的历史发展趋势,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税种分类

有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指以居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各项纯所得或者净收益为征税对象征收的税种(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资本利得税和超额利润税等);

(3)财产税:指以纳税人所有的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作为征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按课税对象分为一般财产税(净值税、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和特定财产税(土地税、房产税、车船税)。

2.按税负转嫁与否分类:

(1)直接税:法律上的纳税人与经济上的负税人为同一主体,税收负担不能或者难以转嫁的税种(所得税、财产税);

(2)间接税:法律上的纳税人与经济上的负税人为不同经济主体,税收负担可以或者易于转嫁(流转税)。

3.按课税着眼点分类:对人税(主体税)、对物税(客体税)

4.按计税方式分类:从价税、从量税

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价外税(增值税)

6.按征收实体分类:实物税、力役税、货币税

7.按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8.按收入用途分类:一般税、特别税(社会保障税)

9.按有无经常性分类:经常税、临时税

二、★税收支出/税式支出tax expenditure

1.税收支出/税式支出(概念):指一国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增强对某些经济行为的宏观调控,对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待遇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是以放弃财政收入形式进行的财政支出。

2.优点:了解

(1)揭示了税收优惠的财政支出本质,使税收优惠与一般性财政支出有机联系起来;

(2)有利于加强对税收优惠的预算管理;

(3)使使税收支出与一般性财政支出建立起明确的对比关系。

3.税收支出与直接支出的比较:

相同点:

(1)目的相同:都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而发生的支出

(2)无偿性相同:都不要求受益人直接返还或者从受益人那里获得其他的报酬

(3)资金性质相同:都是财政性资金

(4)对财政收支平衡的影响相同: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税收支出以“减支”的方式影响财政平衡;

直接支出以“增支”的方式影响财政平衡,最终对财政收支平衡的结果一样

税收支出相对于直接支出的优点:

(1)灵活性:税收支出的实施手段多样化;税收支出允许某些特定的活动接受资助的数额不受限制

(2)时效性:直接从应纳税款中自动兑现,缩短资金在政府手中滞留的时间,减少了调节经济的时滞

(3)可接受性:纳税人更希望通过自行填写税单的隐含方式完成财政补助的获取

(4)行政费用低:税收支出不需要经历纳税人支付税款和财政部门再拨付资金这一转换过程

税收支出相比于直接支出的缺点:

(1)隐蔽性:在政府支持之前已经发生,相当于“坐支”

(2)效果具有短期性

(4)制造税收漏洞的罪魁祸首

三、税制结构的发展

以古老直接税为主体→以间接税为主体→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体

同一税系内部结构变化:

间接税:关税→增值税、销售税

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

四、税制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较高的经济货币化、城市化和公司化,有利于采取源泉扣缴方式征收所得税。发达国家一般以所得税为主,发展中国家往往选择一间接税为主;

(2)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等;

2.政策目标因素:

经济效率:以流转税为主,间接税比重高

社会公平:以所得税为主,直接税比重高

3.税收征管因素:通常来说,所得税比商品税的征收管理相对复杂,对征收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更高

4.历史文化因素:

(1)纳税意识和纳税习惯决定了一个税种的社会接受程度;

(2)税制有其历史传承性

第六章商品税

商品税和消费税

要不要减税、减税能不能刺激消费、关税的一些讨论(不是重点)

一、商品税(初次分配)

1.商品税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劳务的提供课征的各税种的统称,国际上又称为“货物与劳务税”,我国称之为“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

2.特点:

(3)计征简便

(4)税负具有累退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二、消费税:指对消费品和特定的消费行为按流转额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对消费税概念理解上,有直接消费税和间接消费税两种。

直接消费税是对个人的实际消费支出的课税,属于直接税范畴;

间接消费税是指向消费品的经营者的课税,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间接消费税。

根据消费税征税范围的不同,各国实行的消费税大体上可以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和延伸型。

消费税对于引导消费方向、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节能环保有着特殊的调控意义。

第七章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

1.分类所得税:将纳税人课税范围的全部所得按照来源的不同划分为若干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来计算应纳税额

优点:差别税率,实现特定政策目标、易于源泉控制、减少纳税成本

缺点:容易避税、税负不公平

2.综合所得税模式:将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汇总起来,在减去法定扣除额和宽免额后,对余额依法课征所得税,其计税依据是纳税人的全部所得

优点:既能体现纳税人的真是收入水平,又能照顾到纳税人的不同家庭负担,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最强,

3.分类综合所得税模式:先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采取源泉扣缴的方法,分项课征,然后再将全部所得汇总起来,扣除法定项目后,按照累进税率课征所得税

结合了分类所得和综合所得的优点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

个人制:包括未婚者单独申报和已婚者单独分别申报

优点:婚姻中性,对婚姻既不惩罚也不鼓励

缺点:财产转移逃避高税负、未考虑家庭负担差别,不符合量能负担原则

家庭制:以家庭作为所得税的申报纳税单位,必须将夫妻或全体家庭成员的收入汇总,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包括已婚者联合申报、单身户主申报

优点:准确反映家庭负担能力,不需要分割收入

缺点:婚姻非中性,破坏夫妻隐私

三、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

1.成本费用扣除:为取得应税收入而直接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

扣除方式:综合扣除、分项扣除以及综合分项扣除相结合

扣除标准:(1)据实扣除:‘发生多少扣多少’

(2)核定扣除: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扣除

①定额扣除

②定率扣除

③定额定率扣除相结合

2.生计费用扣除:从纳税人的应税所得中减除维持其本人以及家庭成员生存所必需的最低生活费用

扣除方式:先规定一个基本宽免额,然后再根据家庭成员结构、年龄大小和是否残疾等状况补充宽免额

具体方法:

(1)所得减除法:从应纳税额中直接扣除生计费用

(2)税额抵扣法: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除一定数额的生计费用

(3)家庭系数法:将应纳税所得额处以家庭系数,得到一个数额,以此为基础找出一个适用税率,两者相乘,然后将其得数与家庭系数相乘计算出应纳税额

影响生计费用扣除额的因素:最低生活费用、功能定位、社会接受程度

3.其他法定扣除:如慈善捐赠、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或培训支出、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等

通货膨胀对税收负担的不利影响:税档爬升和扣除不足→扣除的指数化

四、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累进税率:起点与止点、累进的路线、累进的级数与级距

优点:税收公平缺点:阻碍投资意愿和储蓄倾向,产生效率损失,中低收入者承担了大部分个人所得税

2.比例税率:对不合并在综合所得中征税的一些资本利得或股息、利息等投资所得、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3.单一税率:对所有应税收入适用一种固定的边际税率,并规定一个固定的免税扣除额

五、最低税负制与负所得税

1.最低税负制(概念):针对一些高收入者或高利润企业因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而只承担较低税负甚至不用交税的

2.负所得税(概念):国家对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人们按照其实际所得与维持一定社会生活水平所需的差额,运用税收形式,依率计算给予低收入者补助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市国家实现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的一种方案。

第九章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政府课税对纳税人经济活动和行为选择产生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征税通过改变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或相关活动的机会成本,进而对私人经济活动主体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选择以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等产生影响。

→收入效应:由于政府征税改变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从而对纳税人经济行为的选择产生的影响。

相当于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不会造成经济的效率损失。

会降低纳说人的福利水平,带来超额负担。

一、对生产者

1. 税收对生产者的收入效应(P301 图9-1)

2. 税收对生产者的替代效应(p302 图9-2)

二、对消费者

三、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四、税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五、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六、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第十章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宏观效应:拉弗曲线、不同税收对于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一、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为阿瑟·拉弗提出了有关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关系的曲线图10-1 p334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 (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 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的条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罗斯托起飞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一、导论 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 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 (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 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 (1) 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 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 (1) 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2) 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 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 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 (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因此,比较优势的实际是比较成本优势)为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率,人们通过比较优势进行分工。 (2)如何生产包括由谁、什么资源、什么技术、什么组织形式来生产等问题。市场会激励厂商选择更低成本的方式生产。 (3)生产多少是一个产量决定问题。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要不多不少。 (4)为谁生产是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7、四种经济体制: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 传统经济亦称“惯例型经济”是指生产方式、交换、分配和消费都遵循传统或惯例的一种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由世代相传的某种传统或惯例所决定的。传统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让位于宗教及文化价值观念,效率不受人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税收概论 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 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 西方国家的 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 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 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 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 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 1.经济条件: 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税收的发展 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 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 (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 (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 (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1. 内涵: (1)政府征税权法定 (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 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 (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 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4)征税程序法定 (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经济学各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方向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020104 西方经济学 目前,各大院校与西方经济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为例,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及其动态研究、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动态研究和西文经济学说发展历史的研究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积极借鉴,为我所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处在婴儿期,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西方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很多经济贸易领域专业的基础,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值钱的行业,因为经验在积累。现在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踏踏实实地做外贸业务。而且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最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横向发展诸多相关领域,这样一来就业渠道自然就多,大显身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自由与发展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机会。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保护性障碍。(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 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 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 I (t ) = S (t ) ? K (t+1)=(1-δ)K(t) +I(t) ?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及含义 ? Y=F (K,L )= K α L 1-α 其中0<α<1 ? 方程两边同除以L ,即得到一个人均生产函数 y=k α ? 公式中,y=Y/L, k=K/L 。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产出是资本的增函 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 K sY dK ?=-;/n L L =?;()k sy n d k ?=-+ (1)()()Y t Y t s g Y t δθ+-==-

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P---商品本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 I--个人收人水平; 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示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 ②炫耀性物品,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Qd/△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 Ed

税收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1]答案

税收经济学模拟考试试卷[1]答案

暨南大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1)每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把所选答案的代码(如A等)填入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 1.共用品国家观主张国家必须提供市场本身不能生产的共用品,纯共用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 C )的物品或服务。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利益可分割性 2.政府提供共用品必然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这些耗费的经济资源构成了共用品的成本,而补偿共用品成本最好的方式是( B )。 A 发行公债 B 征收税款 C 发行货币 D 个人集资 3.税收的经济效率要求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衡量上述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的指标是( B )。 A 税收负担 B 税收超额负担 C 税收收入 D 利润的减少 4.下列税种中,对劳动供给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是( B )。 A 消费税 B 个人所得税 C 增值税 D 企业所得税 5.“按支付能力纳税”是衡量税收公平的重要原则。下列衡量“支付能力”可操作的比较恰当的标准是( C )。 A 支出 B 总收入 C 净收入 D财富 6.“内在灵活性”在税制和税收政策方面的表现是( A )。 A 税收收入自动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B 税收收入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C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调整税率 D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扩大征税范围 7.税式支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税收制度中基准条款与( B )的偏离来发挥作用的。 A 一般条款 B 特殊条款 C 纳税期限 D 纳税地点 8.税收负担转嫁是纳税人名义上缴纳了税款,实际上通过各种途径把税收负担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 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 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 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 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 末至 1960s 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 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 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 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 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 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 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 。它的斜率是-p1/p2 ,纵截距是m/p2 ,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 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 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边际替代率(MRS )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 1 而愿意 放弃的商品2 的数量。 4 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 A x2/ A x仁-MU1/MU2 ,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 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16863885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税收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经济学家谈税收

税收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经济学家谈税收 所有的政府都用税收为公共支出筹资,由于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而且由于税收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税收研究是我们经常要做的。比如税收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富人们从社会稳定中得到的利益比穷人们要多得多,因此,富人应该交更多的税。 虽然我们经常谈缴税,可我们对税收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清楚,而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税收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作为一个纳税人,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以便决定支持何种政策,同时我们也可以开清楚我们在交税时的心理障碍是从哪里来的,以便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养成依法纳税的好习惯。关于经济学原理,我看了一些书,觉得哈佛大学曼昆教授的讲尤为清晰透彻,且深入浅出,现在我把其中的例子摘录下来(为了阅读方便,语言是经过重新组织的),希望诸位看了这些例子,能和我一样有新鲜感。 谁来承担税收负担 在税收中我们常常要面临一个简单而敏感的问题:谁来承担税收负担?是买者,还是卖者?或者是双方分摊,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分配税收负担? 举个例子不说:政府决定通过一项法律,要求从每一个冰激凌蛋筒的销售中征收元的税。 我们首先考虑对买冰激凌蛋筒的人收税。很明显,这项税收最初会影响冰激凌的需求。因为买者不得不交税,假如原本是元一个,现在买者不得不花元才能买到一个冰激凌。于是,买的人变少了。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不得不降低市场价格,比如降了元,买者支付元。那么是谁支付了税收?我们看到,在一个新的均衡条件下,一般性结论是:、冰激凌的销量减少了。、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由于是向买者收税,因此在新的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冰激凌)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那么,换个角度,如果向卖者收税,又将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影响到冰激凌的供给。由于并不向买者征税,那么卖者原先得到的有效价格由元降至元,下降了元。卖者因为增加了成本,供给的越多,亏损的也越多。同样假设冰激凌销售的均衡数量大致持平,卖者必然会抬高市场价格,比如原价元,现价元,价格高了,当然又会降低一定的数量。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谁支付了税收?于是,我们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与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无论税收是向买者征收还是向卖者征收,买者价格与卖者价格之间的楔子是相同的。在新均衡时,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的惟一差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谁支付奢侈品税 以下几个例子或实例,显示了国外经济学家对合理制度税收进行的研究。在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这种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承担税收负担最轻松的人的税收。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 但是,事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例如,考虑一下游艇市场,百万富翁不买游艇是很容易的,他可以去买更大的房子,可以去世界的某些地方度假,或者可以留给继承人大笔遗产。与此相比,征税给游艇工厂带来的影响却不是能够轻松解决的。游艇工厂不能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用途,而且,建造游艇的工人,大部分也不愿意由于市场状况的变化而改换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作出一个明确的预测。税收负担将主要落实在供给者身上,因为最后是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了,工人收入随之下降。但是工人并不富裕。因此,奢侈品税的负担落在中产阶级身上的比落在富人身上的多。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税收经济学重点整理

市场失灵: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税收分类: 税收社会成本: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但由税制运行而产生的成本。税收社会成本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社会成本,又称作税收经济成本,是指税制运行对社会经济行为产生的扭曲和负效应(也叫“税收额外负担”)。而广义上的税收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税收额外负担,另一部分是指由征纳税主体以外的社会其他部门承担的费用和支出。 庇古税:是指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单位产出征收一定数额的税,该数额应等于使其产量为社会最优产量的边际损失。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 /(1-b)。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反映了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G=1/(1-b)。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表明政府支出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同方向,即增加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减少量是政府支出的1/(1-b)倍。 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包括税收的增加或是同时辅之以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减。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一、税负转嫁与税收负担的分担二、供需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三、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四、市场期限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五、其它因素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 拉姆齐法则:拉姆齐对商品税最优税率进行研究,认为如果商品课税是最优的或者说要使政府征税带来的超额负担最小化,那么税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这一判定标准就是拉姆齐法则。(3分)拉姆齐法则与逆弹性法则在实质上一致,都是要求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关系。(1分) 税负转嫁含义: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 税负转嫁方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税收归宿含义种类:指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是税负不能再转移的最终负担者。种类:平衡预算归宿、差异性归宿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条件:税制结构、税基与课税方法、应税商品供求弹性大小、时间因素、市场结构 相机抉择的三个局限性: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2来自政治上的可能阻力3作出政策选择和实施的时滞问题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完全竞争指的是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价格一旦决定之后,对于每一个生产者而言,这一价格便是既定的。因而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厂商都不能把商品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里,在供应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会形成一股进提价力量,则税负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 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 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 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 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 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 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 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 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 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 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 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 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 =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 平等等。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 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 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亚当斯密、

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 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 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 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 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 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 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 化论。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