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税收经济学复习范围之一

习题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

.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

.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

.()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 亚当·斯密. 孟德斯鸠. 塞里格曼. 瓦格纳

.“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的财产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这是()下的税收定义。

. 亚当·斯密. 孟德斯鸠. 塞里格曼. 瓦格纳

.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对税收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内涵()。

. 税收是由政府或国家来征收的.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

. 西方征税依据理论中主张社会政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亚当·斯密. 孟德斯鸠. 塞里格曼. 瓦格纳

二、判断对错

. 税收的第一功能是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第二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

.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与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关系。()

. 如果要使得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就必须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政府失效”从结果来看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效率低下,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 在我们把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来对待时,我们就会对税收有一个新的认识,即税收就是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成本的补偿。()

.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三、名词解释

. 市场失灵. 外部效应.. 庇古税

四、简答题与论述题

. 请简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税收观点是什么?

.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征税理论依据的各种学说。

习题一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 . . .

二、判断对错:. ×. √. ×. ×. √. √

三、名词解释

. 市场失灵: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 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 庇古税:是指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单位产出征收一定数额的税,该数额应等于使其产量为社会最优产量的边际损失。

四、简答题及论述题

. 请简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税收观点是什么?

答:经济调节说是凯恩斯学派在世纪年代提出的关于征税的理论依据的理论。该学说认为,国家征税出了可以筹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外,国家还可以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即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分配国民收入与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调节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发展。同时,该学派还认为累进制征收的所得税是调节经济的一个“内在稳定器”,有了“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政府减税或增税的幅度就不必过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税收负担相对稳定。

. 试述西方学者关于政府征税理论依据的各种学说。

答:有关政府征税的理论依据,即政府为什么征税一直是经济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很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形成了各自的学说,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

()公需说:也称“公共福利说”,认为国家的职能是为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国家征税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代表人物主要是世纪资本主义初期的重商学派和德国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的学者,如法国的波丹、德国的克洛克等。

()交换说:也称“利益说”、“买卖说”、“代价说”,产生于世纪,盛行于世纪自由竟争时期。认为国家征税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人民应为国家纳税以相互交换。人民为公共事业纳税,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的代价。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重商主义者霍布斯、古典学派亚当·斯密。

()保险说:产生于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梯埃尔。认为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应向国家支付报酬,国家犹如保险公司,人民犹如投保人。

()牺牲说:产生于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法国的萨伊、英国的穆勒。认为税收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来说是一种牺牲。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新制度经济学重点总结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 2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马克思注重制度分析并吧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变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制度分析的三种方法:①科斯,诺思的交易成本方法②布坎南托利森,塔洛克的寻租方法③奥尔森的分利集团方法。 4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①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来研究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②第二个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人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的,人不肯能无所不知。③威廉姆森把理性分为三个层析一是强理性,即预期收益最大化,二是弱理性,即有组织的理性,三是中等理性,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5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一是人的因素: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二是与特定有关的交易因素:①资产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交易频率。三是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的交易对手的数量。 6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的变化趋势: 7产权的功能:产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产权并不意味着享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他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驶其权利,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各项交易实质上都是产权交易。①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②激励和约束③资源配置 8科斯定理: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有利状态②在正常交易费用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③在正常交易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9企业制度的三种组织行形式:①业主制。②合伙制。③现代公司制 10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①现代公司的产权结构:股份公司不同于业主制和合伙制的最主要差异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归属是典型的集体所有,即股权(所有权)结构分散化二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1股份公司通常存在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以及三种不同的角色承担风险的所有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执行和承担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高级管理层。2股份公司中经营者与所有者目标分离问题解决:两种途径①激励(年薪制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管理层收购)②约束-公司治理(内部通过设计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形成相互配合,协调制衡的机制。外部: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 11公用地悲剧: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实质上是产权界定不清情况下每个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出现的集体悲剧 12寻租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一是把企业家引导到非生产性活动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一国科技竞争力二是产生了寻租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无谓损失。(寻租社会成本;①为获取和保持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持,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各种游说活动的支持费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②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③寻租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三是把社会精英集中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大大降低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13为什么少数人的利益集团一般处于有利地位:大集团由于成本难以分担,个人贡献难以监察而造成的普遍搭便车行为阻止了集体行动的实现。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一是成员数量少,相互之间易于监督,而且个人的行动对实现集体收益影响明显,有利于克服搭便车的行为。二是因为成员人数少,联系机密,社会激励与社会压力能有效控制搭便车行为,三是成员人数少,较之实现的集团总利益,集团的总成本更小,个人在集团收益所占的份额可能大到足以弥补由他个人提供全部集体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从而激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新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1.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假定:①人的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②有限理性,人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人的智力确实有种有限的稀缺资源;③第三个假定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2.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下问题:(1)制度的构成和制度的起源;(2)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包括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3)制度、产权与国家理论;(4)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自科斯以后,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里,到处可以看到制度、交易成本和经济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交易费用 3.交易费用的概念:交易费用被认为是使用价格机制的代价。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的条约得以履行,在成功地进行一项交易之前,要花代价做这些事前的工作,这就是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 5.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由制度或体制的差异引起的交易费用。一是由测量商品或劳务的标准及技术变化引起的交易费用。

6.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代替市场实现交易。(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4)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管理费用。(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惟一动力。 第三章:产权 7.产权的定义: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决定了每个人相对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8.产权的分类:从产权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共有制和私有制之分。9.产权的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与稳定性。10.科斯定理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臵,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这也被称为“科斯中性定理”;第二个层次,在正常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之为“科斯定理”。 第四章:制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无谓损失()(北京师范大学2006、2009研;深圳大学2008研) 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代表)。由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大于税收收入(面积+),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B D

图8-1 无谓损失 二、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怎样的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 (2)与税收收入的比较具体如图8-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 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 E +代表)。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面积B D+),所以,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面积C E+)。 (3)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原因是收扭曲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进而使社会总剩余减少。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税收经济学重点

税收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税收概论 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发展,经历的各个阶段p8-p10 概念: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内涵、演变、建立 西方国家的 税收概念、税收基本特征 税收和其他收入的区别 P26 税收依据学说掌握主要的税收依据学说 P30 税收的职能作用四大职能作用要掌握 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相互制约的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私有制的存在;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存在 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出现)→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私有制)→国家公共权建立 1.经济条件: 财产私有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私有制是国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国家公权力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而税收的产生则是为了维护国家公权力的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二、税收的发展 1. 税收确立方式的发展:自由纳贡阶段→承诺纳税→专制课税→立宪课税 2. 税收制度结构的发展: (1)古老的直接税制阶段:在古老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统治者只能采取直接对人或物征收简单的直接税,最主要的是土地税和人头税。这一阶段的税制结构以农业税收为主体; (2)间接税制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为对商品交换和流通课税提供了广阔的税源,逐步形成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 (3)现代直接税制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转向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间接税作为重要补充; (4)现代复合税制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货物劳务税为主体,财产税等其他税收为补充的复合税制结构。 三、税收法定原则(概念):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范,税收制度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并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社会成员也不得被要求缴纳税款 1. 内涵: (1)政府征税权法定 (2)纳税义务法定: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必须履行,否则纳税义务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人应当履行的 纳税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和法人不应承担或有权拒绝承担缴纳税款的义务 (3)课税要素法定:税法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率、纳税环节、税收优惠和税收处 罚等课税要素,都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4)征税程序法定 (5)解决税收争议与税收处罚法定

经济学原理—关键概念

微观经济学 第一篇导言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影响。 生产率:每一单元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要素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二篇市场如何运行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抵挡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制度经济学知识点

交易成本(科斯《企业的性质》提出) 价格机制的运行并非没有成本(科斯)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 产权经济学的观点: 交易费用:指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 二、交易费用的成因 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地做到这一点的行为特征。 机会主义:经济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随机应变,投机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此时,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也就有了经济意义,当然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资产专用性:是用来描述资产的可调配性的,是指在不牺牲其生产经营价值的条件下,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的程度。 资产专用性划分为五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以及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 与交易相关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则交易关系的持续性就越重要 交易的不确定性:当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很高时,交易双方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无法预期到,因而也就很难把未来的可能事件写入合约中。 交易频率:专用的治理结构需要成本,因此,必须有足够多的交易频率才能够回购投资成本。 三、应用:交易费用与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会达到这样的一点: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

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 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规模变化 原因一:管理的成本变化 原因二:市场交易的成本变化 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将许多纵向生产阶段之一内化为企业的一部分。 交易费用问世前:技术决定论和市场缺陷论 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解释纵向联合现象,认为纵向联合的基本动力仍是现有的和潜在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越高,市场交易的潜在费用越大,纵向联合的可能性就越大。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 产业环境动因:供应商议价能力 产业环境动因: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路径

浅析当前政府大规模减税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浅析当前政府大规模减税的经济学原理及意义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都有减税的内容。其中,作为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就是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作为供给管理的收入政策就是指以管制工资—物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其政策主张的核心就是减税。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财政政策的减税是从需求的角度,通过减税来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收入政策的减税是从供给的角度,通过提高资产报酬率、增加储蓄来提高资本形成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十九大报告提出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下调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率,既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也是适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于广大企业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减税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减轻负担,而且有助于企业增强发展后劲,等于“放水养鱼”。因此,减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会减少国家税收,实际上会因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而形成更强的纳税能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由于减税有利于企业增加积累,从而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的实力去提升研发能力。另外,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突出支持科创企业,这就更有利于小微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示范,从而可以带动更大规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3)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在外需疲弱、不确定性增多和经济下行情况下,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的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

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的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这对制造业等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支持,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扩大就业。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幅度减税就等于给企业增加投入、帮助其发展,而企业发展得好,尤其是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得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就牢,吸收就业的能力就强,社会就越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新制度经济学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 不完全理论理性:诺思认为,人的理性不完全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交易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单选 BBBCDCB 简答题 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2、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NIE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经济学。 (1) NIE对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研究所使用的是“经济学”方法。 (2) NIE重点研究的是“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NIE不仅要对所有制度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的共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十分关注经济生活中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具体制度(如产权、契约、企业、国家等)的构成、运行、演进及其影响。 5、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有何修证和扩展? (1)对经济人假设的扩展——人既有利己主义的一面,也有利他主义的一面 (2)从合理利己到机会主义行为及诚信假设的提出 (3)从完全理性到不完全理性的行为假设 7、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A 新制度经济学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三大结构,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B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C 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作局不能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变迁根据。 概括为: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修正、有发展的运用。 威廉姆森指出:“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 8、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差别:价值判断标准不一样、研究对象的把握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不同、在理论一般性方面的区别 创新:分析方法上的创新、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基本理论范畴上的创新、研究领域方面的创新 关系:新制度与旧制度经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纲领,有着各不同的硬核和保护带,他们之间不存在“修正”关系。虽然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人

税收经济学重点整理

市场失灵: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这时,就可能出现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运转失灵的现象,经济学界将市场机制这种固有的缺陷称为市场失灵。 税收分类: 税收社会成本:税收社会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入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但由税制运行而产生的成本。税收社会成本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社会成本,又称作税收经济成本,是指税制运行对社会经济行为产生的扭曲和负效应(也叫“税收额外负担”)。而广义上的税收社会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税收额外负担,另一部分是指由征纳税主体以外的社会其他部门承担的费用和支出。 庇古税:是指对负的外部效应的发起者的单位产出征收一定数额的税,该数额应等于使其产量为社会最优产量的边际损失。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 /(1-b)。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反映了政府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G=1/(1-b)。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表明政府支出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同方向,即增加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政府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或减少量是政府支出的1/(1-b)倍。 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税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包括税收的增加或是同时辅之以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减。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一、税负转嫁与税收负担的分担二、供需弹性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三、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四、市场期限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五、其它因素对税负转嫁程度的影响 拉姆齐法则:拉姆齐对商品税最优税率进行研究,认为如果商品课税是最优的或者说要使政府征税带来的超额负担最小化,那么税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这一判定标准就是拉姆齐法则。(3分)拉姆齐法则与逆弹性法则在实质上一致,都是要求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关系。(1分) 税负转嫁含义: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人的过程 税负转嫁方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税收归宿含义种类:指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是税负不能再转移的最终负担者。种类:平衡预算归宿、差异性归宿 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的条件:税制结构、税基与课税方法、应税商品供求弹性大小、时间因素、市场结构 相机抉择的三个局限性: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2来自政治上的可能阻力3作出政策选择和实施的时滞问题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完全竞争指的是一种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价格一旦决定之后,对于每一个生产者而言,这一价格便是既定的。因而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厂商都不能把商品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期内部分地利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但在长期里,在供应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个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会形成一股进提价力量,则税负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1答案

5.三边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耦合:指的是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其核心功能而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激励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结构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没有互相冲突和抵制的部分,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制度结构的整体功能。 二、问答题(5*10=50) 1.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治理? 现代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代理问题与代理成本。1’ 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有两条途径或思路:即激励和约束。对公司经理代理问题的“约束”思路,即“公司治理”。1’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叫做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另一类是存在于公司外部的各种客观力量,叫做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2’ 加强内部治理,就是以更恰当的方式组织好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的审计委员会,争取有责任心的大股东对公司的关注,保证企业的报告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外界提供和披露系统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保证经营者很好地履行对股东的责任,尽到作为代理者的义务。3’公司治理的外部结构包括一般少数股东以及潜在股东、资本市场、股票交易所等,以及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对企业管理行为的监督。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补充,其作用在于使经营行为受到外界评价,迫使经营者自律和自我控制。3’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1’ 1.人的因素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人”,而是“契约人”。“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正是“契约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交易成本的产生。3’

新制度经济学 复习 要点 总结

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利益集团:一个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诺斯悖论: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路径依赖:参与人一旦获得优势地位,便可以通过信念的维持来确定旧有制度。 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地灾难;如果不确立私有产权而是采取共有产权的形式的话,必然会导致对这种物品或资产的过度利用,出现“公地灾难”。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诺思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二章公共产品 第三章外部效应 第四章公共选择 第五章政府管制理论 第六章政府管制行为 第八章财政政策 第九章货币政策 第十章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第十二章税收 第十三章公债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 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 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 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 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 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 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 ◆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 ◆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

◆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 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 5、政府失灵的表现 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 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 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 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 第三章外部效应 1、外部效应的含义: 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 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 界定产权的条件: (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 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 (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 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 (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 第四章公共选择 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 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缺点:成本高、效率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难以产生结果。 2、多数通过规则 优点:效率高、成本低 缺点:少数利益被忽视;多数对少数的强权;利益集团控制了投票;投票循环;操纵议程控制投票结果;投票策略;多数极权。 3、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