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莱州湾海域概况 (1)

1.1.1地理环境 (1)

1.1.2环境特征 (2)

1.1.3资源特征 (3)

1.2鱼卵仔稚鱼分类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 (4)

1.2.1形态学方法 (4)

1.2.2电镜扫描法 (5)

1.2.3单克隆抗体免疫染色法 (5)

1.2.4 DNA条形码技术 (6)

1.3本文的研究意义 (6)

第二章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7)

2.1材料方法 (7)

2.1.1调查时间与站位分布 (7)

2.1.2样品分析方法 (7)

2.1.3数据分析方法 (8)

2.2结果与分析 (9)

2.2.1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9)

2.2.2优势种变化 (13)

2.2.3数量空间分布 (15)

2.2.4 群落多样性 (18)

2.2.5种类季节更替率 (18)

2.2.6 群落结构 (19)

2.3本章小结 (20)

第三章莱州湾春、夏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变化 (22)

3.1材料方法 (22)

3.1.1调查时间、站位及采样方法 (22)

3.1.2群落结构分析 (22)

3.1.3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23)

3.2结果分析 (23)

3.2.1 群落结构与种类组成 (23)

3.2.2环境因子对鱼卵仔稚鱼数量影响 (26)

3.3本章小结 (27)

第四章2007-2015年莱州湾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 (30)

4.1材料方法 (30)

4.1.1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30)

4.1.2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30)

4.2结果分析 (31)

4.2.1种类组成与年际变化 (31)

4.2.2丰度时间和空间变异 (37)

4.2.3优势种 (41)

4.2.4多样性时间和空间变化 (43)

4.2.5群落结构变异 (44)

4.3讨论 (45)

4.3.1种类及数量变化 (45)

4.3.2优势种更替 (46)

4.3.3生物多样性年际变化 (46)

第五章小结 (48)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5)

发表文章 (56)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引言

鱼卵、仔稚鱼调查是研究鱼类种群动态的基础,鱼类资源的动态变化取决于其世代的强弱,而其世代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早期生活史阶段的补充状态[1] 。研究表明,温度、盐度和海流等环境特点对于鱼卵仔稚鱼的成活率和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2, 3]。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属于半封闭海湾。沿岸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白浪河、弥河和胶莱河等多条河流入海[4],其中黄河冲淡水使黄河口附近海域形成营养盐丰富,水温适宜,低盐度等水环境条件,使莱州湾海域成为黄、渤海多种鱼类资源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育幼场[5, 6]。莱州湾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其中春季在该海域产卵繁殖鱼类有51种[7]。莱州湾海域鱼类主要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暖水性种类次之,冷水性种类最少。

然而,由于近年来陆源污染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海洋溢油事件频繁发生,生境质量总体上处于中轻度污染水平,水质和生物质量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重度干扰[8]。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频繁发生赤潮,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同时,渔业资源栖息地被海洋工程建设侵占,片面追求经济价值的过渡捕捞等使渔业资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莱州湾内产卵群体的数量和质量逐渐减少,大多数物种成熟期提前,未受精卵和死卵比例明显增多,鱼卵孵化率下降,仔稚幼鱼成活率下降,渔业资源补充群体数量减少,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9, 10]。

1.1莱州湾海域概况

1.1.1地理环境

莱州湾海域位于渤海湾南部,地势平坦,水深一般不超过10m。以莱州湾浅滩和黄河口沙嘴连线为界,可以将莱州湾分为内外两部分,湾内主要以粉砂质淤泥质海岸为主要类型;外侧主要是复式砂质海岸类型[11]。莱州湾海岸线较长,入海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潍河、弥河等10余条河流。其中黄河对莱州湾海域影响较大,黄河冲淡水为莱州湾带来较多的营养盐,海域饵料资源丰富。但是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化废水以及沿岸养殖废水等随着小清河、白浪河等河流的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