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 复习

作物栽培学 复习
作物栽培学 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广义):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作物(狭义):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

二、简答题。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包括作物的特征特性、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根据这二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栽培措施,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变动性

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法有哪些?

(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生长发育究法;(4)发育研究法

5.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

(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

(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6.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1)调查野生种、栽培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2)文化遗物考究;

(3)史书文献考究;(4)语言学考究;

(5)杂交育种与细胞学研究(如分析杂交种的育性、同功酶酶谱类型、基因片断诊断等)。

8.提高收获指数对产量的影响。

品种改良对作物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收获指数(经济系数)实现的。所有改良后的新品种都比旧增产,但生物产量无显著变化,主要是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

9.简述作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

通过驯化野生植物向着有益于人类进化,并且成为了作物,然而,这些作物如果离开了人类的各种栽培管理,他们将很难在自然界中维持其群体或种(品种)的特性,很难生存延续。

因此,人类的存在对于作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驯化了的作物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必要的。换句话说,作物是和人类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的一类植物。

在农耕开始之初,人和作物的共生关系是很松散的,但是随着作物进化程度的提高,这种关系越来越紧密。并且这种共生关系体现在作物整过进化过程之中。所以,将作物进化向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引导,不断地加以改良,是人类永远的课题。另外,在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作物对盐胁迫、水份胁迫的耐性,增强作物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等,也是是我们今后的重要课题。

10.作物(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2)按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3)按作物播种或收获季节分类;(3)按繁殖方式分类。

11.作物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为哪些?

(1)粮食作物:a、(禾)谷类作物;b、豆菽类作物;薯类作物;

(2)工业原料作物(或经济作物):a、纤维作物;b、油料作物;c、糖料作物;

d、嗜好类作物;

e、其他专用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豆科的苕子、紫云英、苜蓿、田菁、草木犀

雨久花科的水葫芦,天南星科的水浮莲

12.根据对温度的要求分类,作物可分为哪些类型?

(1)喜温作物:生长适温20~30℃,我国多数地区气候温暖,故喜温作物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温凉型:如大豆、谷子、甜菜等。温暖型:如水稻、玉米、棉花、甘薯。

耐热型:如高粱、花生、烟草、苜蓿。】

(2)喜凉作物:生长盛期适温15-20℃,可以忍耐冬春低温。【喜凉耐寒型,如冬小麦、黑麦、大麦、蚕豆。喜凉耐霜型,如春小麦、大白菜等。】

13.根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作物可分为哪些类型?

(1)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长度超过n小时才开花结果的作物,如小麦、大麦、黑麦、豌豆等一些秋播作物(南移开花推迟或不开花)。

(2)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长度短于某小时才能开花结果的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高粱、甘薯(春播)。

(3)中性作物:对光照长短不敏感,如蕃茄、四季豆、黄瓜及水稻、棉花、烟草、花生的某些品种。

(4)定日照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的作物。部分甘蔗品种

14.根据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哪些类型?

①喜光作物:大多数作物喜光、光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②耐阴作物:(不是绝对的)叶菜类、萝卜、辣椒、菜豆等作物,光照较弱时仍能生长良好。

同化途径分类,作物有哪些类型?

15.按光合作用CO

2

①C3作物:光合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3个C原子的磷酸甘油酸。稻、麦、棉、豆类、油菜

②C4作物:光合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4个C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玉米、高粱、甘蔗

③CAM作物:仙人掌科等植物,夜间气孔张开,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气孔关闭,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经卡尔文循环还原成有机物,这种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称为景天科酸代谢途径。把具有CAM 途径的植物称为CAM植物。常见的CAM植物有菠萝、剑麻、兰花、百合、仙人掌、芦荟等。

16.根据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分类,作物有哪些类型?

①水生作物:莲、菱、萍②耐涝作物:高粱、麻

③耐旱作物:粟、棉花

17. 按播种时期分类,作物有哪些类型?

(1)春播作物(棉花、玉米)(2)夏播作物(水稻、大豆、花生、玉米)(3)秋播作物(小麦、蚕豆、油菜)

18.按收获时期分类,作物有哪些类型?

(1)夏收作物(小麦、油菜、蚕豆)

(2)秋收作物(水稻、棉花、花生、甘蔗、甘薯)

19.根据繁殖方式分类,作物有哪些类型?

(1)自花授粉作物:通过同花产生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进行繁殖。如: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花器构造特点及开花习性为雌雄同花,同熟,开花时间较短,常常闭花授粉。

遗传特点:群体同质,个体基因型纯合,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对一致,自交无害,不断自交导致纯合。【交配制度:自交,异交率<4%。】

(2)异花授粉作物:通过异株、异花产生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进行繁殖。育种、种子繁殖时要尤其注意隔离。【交配制度:随机互交,自由交配,异交率>50%】

(3)常异花授粉作物:介于自花受粉和异花授粉中间的作物,以自花受粉占优势。如:棉花(异交率5~50%)、高粱(异交率20%)。雌雄同花,异熟或雌雄蕊不等长,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开花时间长,异交率较高。【交配制度:基本自交,异交率5~50%】

(4)无性繁殖作物:a.营养器官繁殖:如甘薯、马铃薯、甘蔗。

b.无融合生殖:没有受精,子房受到某种刺激之后能够产生种子。遗传基因与母本完全像同。如: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L.)、毛花雀稗(PaspalumdilatatumPoir.)

20.作物栽培学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1)技术挑战:a.必须生产更多粮食; b.必须(增加)投入石化产品;

c.石油农业会破坏环境,进而影响作物生产;

d.两难问题;

(2)政治挑战:首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是政策问题和市场问题。这也是一个老问题

a.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

b.独立的学术环境、科学技术系统;

c.科学技术的切实进步

(3)道德挑战: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外部部状态上的变化:植物个体、器官的长大(株高伸长、茎杆加粗、叶片的扩展、叶面积增加),器官的增加(叶片数量、分蘖、根分支)。内部状态上的变化: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加,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完成的。】

2.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芽的产生、气孔发育等。】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准确计算方法是从籽实出苗至成熟或收获的天数。作物生育期长短主要是由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高。

4.生育时期:作物的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上的显著变化,可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稻、麦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豆类: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5.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发芽、开花等

6. 物候期:生物周期性现象变化的时间点

7. 出苗期:50%以上种子出苗的起始日期;

8. 拔节期:禾谷类作物全田>50%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9. 开花期:全田50%以上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

10. 始期:全田10%以上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

11. 盛期:全田80%以上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

12. 种子(植物学概念):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13. 种子(作物生产概念)::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3种器官。【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无性繁殖用的根或茎。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

14. 种子的寿命: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多数种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1—3年,例如花生种子的寿命仅有1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种子为2年。也有少数作物种子寿命较长,如蚕豆、绿豆能达6~11年。种子寿命长短与贮存条件有密切关系。】15. 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休眠是作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野生植物中比较普遍,在栽培作物上表现较弱。】

16. 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土内靠近地表处,称为分蘖节。

17. 分蘖: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为新茎,即分蘖。

18. 有效分蘖:能成穗的分蘖一般在低位节。

19. 无效分蘖:不能成穗的分蘖一般在高位节。

20. 子叶:是胚的组成部分,着生在胚轴上。

21. 真叶:简称叶,着生在主茎和分枝(分蘖)的各节上。

22. 完全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组成,称为完全叶,如棉花、大豆、花生等;

23. 不完全叶:有些双子叶作物缺少托叶(甘薯、油菜等),有些缺少叶柄(烟草等)。

24. 叶的功能期:叶从开始输出光合产物到失去输出能力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叶的分化、出现和伸展受温、光、水、矿质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5. 穗:禾谷类作物的花序通称为穗。【小麦、大麦、黑麦为穗状花序;稻、高粱、玉米、粟的雄花序为圆锥花序。由于小穗轴短缩,看上去其外形像穗状花序。】

26. 开花: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或两者之一)暴露出来的现象。

27. 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授粉。

28. 受精: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

29.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温:低温诱导、积温;光:光周期的长短】30. 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什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如不同水稻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幅度为15~60天。不同春播甘蓝型油菜品种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幅度为24~27天。】

31. 作物的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感温性、感光性这三种干预花芽(幼穗)分化的特性又被称为作物的三性。

32. 根冠比:根系重/冠部重。在各自的生长过程中,由于生理的协同与竞争,对同化产物的需要与积累,在重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比例。可作为控制和协调根系与冠部生长的一种参数。【由于器官生长发育的规律、作物种类的不同,根冠比表现为:一般作物的根冠比,

前期大、后期小;块根块茎作物的根冠比,前期小、后期大;如甘薯前期0.5、中期0.67、收获期2-2.5】

33. 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器官之间,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34. 同伸器官: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

35. 叶龄余数法:作物某一品种一生的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即为叶龄余数。

【叶龄余数=总叶数-抽出叶数】

36. 叶龄指数法: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或已展开)叶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即为叶龄指数。

叶龄指数主茎展开叶片数主茎总叶片数

二、简答题。

1.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为s形生长过程,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1)缓慢增长期:种子内细胞处于分裂时期和原生质积累时期,生长比较缓慢。

(2)快速增长期:细胞体积随时间而呈对数增大,因为细胞合成的物质可以再合成更多的物质,细胞越多,生长越快

(3)减速增长期:生长继续以恒定速率(通常是最高速率)增加

(4)缓慢下降期:生长速率下降,因为细胞成熟并开始衰老

2.简述S形生长进程的应用。

(1)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僵苗→2次生长】

(2)决定调控时间。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控制株高、稻粒的生长】

(3)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棉花:促苗←→现蕾】

3.简述种子萌发过程(3个阶段)。

(1)吸水:种子吸收水分膨胀达饱和,贮藏物质通过酶的活动,水解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

(2)萌动:这些物质运运输到胚的各个部分,转化合成胚的结构物质,从而促使胚的生长。生长最早的部位是胚根。当胚根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尖,即完成萌动阶段。

(3)发芽:萌动之后,胚继续生长,禾谷类作物当胚根长至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到种子长度一半时,即达到发芽阶段。

4.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

3个主要条件:水分、空气、温度。

(1)水分: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如小麦为种子的150%~160%,玉米为137%;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如大豆为220%一240%。

(2)温度: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异。

(3)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各种作物种子萌发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豆、棉

花等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要求更多的氧。

(4)少数种子需要光照,如烟草。

5. 简述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胚的后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

(2)硬实: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植常易产生硬实。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

(2)抑制发芽的物质: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理,使休眠解除。

6. 简述作物根的形态。

(1)单子叶作物:属于须根系。由种子根(或胚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1条初生根,然后有的长出3—7条侧根;随着幼苗的生长,基部茎节上长出次生的不定根,数量不等。

(2)双子叶作物:属直根系。由1条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构成。主根由胚根不断伸长形成,并逐步分化长出侧根、支根和细根等,主根较发达,侧根、支根等逐级变细,形成直根系。

7.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1)土壤阻力:疏松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2)土壤水分:适宜水分,蹲苗(3)土壤温度:要求适宜的温度,一般20-30度;

(4)土壤氧气:充分的氧气有利于根系生长

8. 简述作物茎的形态。

(1)单子叶作物的茎:多数为圆形,大多中空,也有些禾谷类作物的茎为髓所充满而成实心。茎秆由许多节和节间组成,节上着生叶片。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土内靠近地表处,称为分蘖节。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为新茎,即分蘖。

(2)双子叶作物的茎:一般接近圆形,实心,由节和节间组成。其主茎每一个叶腋有一个腋芽,可长成分枝。从主茎上长成的分枝为第一级分枝,从第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为第二级分枝,依此类推。【棉花主茎每一个真叶叶腋内有两枚芽,正中的为正芽,旁边的为副芽,正芽长成叶枝,为单轴枝,副芽长成果枝,为多轴枝。棉花主茎下部几个节长出的枝一般为叶枝,主茎中上部节长出的枝一般为果枝。】

9. 简述作物茎的生长进程。

茎的增高进程表现为S形。

(1)禾谷类作物:主要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分裂和伸长,使每个节间伸长而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居间生长。

(2)双子叶作物:主要靠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节数增加,节间伸长,植株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

10. 影响茎、枝(分蘖)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1)种植密度:苗稀,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植株分枝(或分蘖)力强;反之,苗密,则分枝力(或分蘖力)弱。

(2)施肥: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如氮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

(3)品种:选用分蘖力强、矮秆和茎杆机械组织发达的品种。

11. 如何简易判断叶的功能期?

(1)禾谷类作物一般为叶片定长:叶片1/2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2)双子叶作物则为叶平展:叶片1/2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12. 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高温使叶增长面积增大,低温使叶增宽增厚

(2)光照强度:弱光使叶增长面积增大,强光使叶增宽增厚

(3)氮:氮促进叶面积增大,过度造成徒长

13. 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1)营养条件;(2)温度;(3)水分;

(4)天气(风、雨、温度、光照等)

14. 简述禾谷类作物的结实过程。

水稻籽粒发育历经3个时期,约需40天左右。

(1)籽粒形成期(花后15天内),积累干物质比例15%,含水率70%。

(2)乳熟期(花后15~30天),积累干物质比例70%,含水率40%。

(3)蜡熟期(花后30~40天),积累干物质比例13%,含水率20%。

15. 简述双子叶作物的果实生长过程。【以棉花为例】

开花至吐絮(铃期)约需50到60天。

(1)棉铃体积增大(花后3~30天)过程。棉铃、种子体积和纤维长度达最大值;种胚花后20天左右具发芽率;积累干物质呈溶胶状。

(2)种子、纤维充实(花后40~50天内)过程。干物质积累达最达值;纤维素累积完成,一天一层。

(3)脱水开裂(花后50~60天)过程。历时3~5天,纤维产生扭曲。

16. 简述退化与脱落的规律。

(1)退化与脱落是生理调节的结果:花器官发育的时间、空间优劣势差异,优存劣汰。(2)退化、脱落比率:禾本科作物颖花退化率 15~25%

油菜的花退化率 80%

棉花蕾铃的脱落率 60~70%

花生不孕花率30%,饱果率仅占10~15%

17. 花器退化、脱落的原因有哪些?

(1)营养、生理方面:a.有机养分亏缺; b.N营养平衡;

c.缺素(大量元素硼、铜、锌等)

(2)外界条件:a.温度; b.水分; c.机械损伤;

d.天气(风、雨、温度、光照等)病虫害损伤

18. 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

①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种子是生殖生长的最终形式,同时又是新的营养体的原始体。种子萌发标志营养生长开始。】

②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作物生长前期,必须保持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营养生长,才开始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生长。】生产上为了高产,要求:早发、丰产架子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

①作物生长前期:a.营养生长过旺,会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减少、花器官转化为营养器官,如棉花果枝着生节位、水稻穗的大小;b.生殖生长过旺会抑制营养生长植株矮小,难以高产,如番茄第一果枝着果数,西瓜、甜瓜着果节位

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a.【营养生长过旺】水稻小麦:叶片肥大株高增加,容易引起后期倒伏;影响幼穗分化,造成穗多、粒少、空壳多,减产。棉花大豆:枝繁叶茂,蕾铃(花荚)大量脱落,导致减产;b.【营养生长不良】生殖生长受到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导致减产。

③生殖生长期:虽然营养生长的量少,但是营养器官的生理过程还在进行。营养生长过旺会导致贪青晚熟,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营养生长不足会早衰,同样影响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19. 简述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相互促进与依存的关系。

(1)根对叶的作用:“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根系生长不好,会影响地上部的生长。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早衰会导致整个植株早衰,干物质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降低(2)叶对根的作用:叶的光合能力强,可以为提供根系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促进根系的生长;叶片早衰(特别是下部叶片),则向根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减少,导致根系早衰。

20. 简述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一般而言,土壤三相、水、气、热、肥协调、充分:对地上部茎叶生长有利;反之:则可促进根系生长;在极端情况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都有不利影响。

(1)干长根、湿长苗:水分过多,抑制呼吸,根系不发达;水分较少,通气性好,根系发达、向纵深发展;

(2)冷长根、热长苗:温度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比例方向,低温时,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高温时,地上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3)磷长根、氮长苗:氮充足时,茎叶生长旺盛,C向根分配减少;氮不足时,茎叶生长抑制,C向根分配增加;磷丰富时,根系发达、根/ 冠比大;

(4)钾可促进块根块茎的生长;

(5)光照对地上部分的间接影响。

21. 同伸关系的应用有哪些?

①判断作物的生育进程,如水稻的幼穗分化;

②合理调控作物:同时促(控),选择性促控,如水稻的穗分化与基部节间伸长。

22. 简述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1)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1)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2. 生物产量:作物全生育期内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除外)】。

3.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4.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经济系数相对较稳定,但是也可以调节。】

5. 叶面积指数(LAI ):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叶面积指数是衡量作物或品种丰产性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禾谷类作物的合适叶面积指数为4~5。过小产量上不去,过大则往往因为过分繁茂引起倒伏、病、虫等弊端而减产。】 LAI =叶面积(L )∕土地面积

6. 绝对生长速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w :某一阶段的植物体重量 t :时间 dw/dt :某一阶段的植物生长速度

7. 相对生长速率(RGR ):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常用单位:g/g ?d 表示

8. 净同化率(NAR ):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常用单位:g / m 2 ?d

【可以反映,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或速率】

9. 叶面积比率(LAR ):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率,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因此,相对生长率可应用叶面积比率和净同化率的乘积表示。】

10. 作物生物率(CGR ):群体干物重增长速率称作物生长率。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LAI NAR F dt

dw L dt dy CGR ?=?==)1(【F :LAI 】 【此式说明,产量增长速度与净同化率NAR 和LAI 二者呈比例。由于NAR 的变幅相对较窄,所以对产量的增长而言,LAI 具有重要意义。】

11. 物质生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速率

12. 分层割取法:将群体在垂直方向上按一定的厚度分层刈割,然后分别测定各层的光合器官(叶)和非光合器官的鲜重、干重以及叶面积。【在冠层在垂直方向上,按一定高度进行分层,并分别测定各层的同化器官生物量、非同化生物量、叶面积。】

13. 群体构造图(生产构造图):分层刈割法的测定指标(鲜重、干重或叶面积)与群体内相对光照强度(将群体顶部光照强度作为1)对应表示的垂直分布图。

14. 源: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器官。就作物群体而言,主要是指群体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

15. 源能:同化产物的供给能力和强度。【源能的表示方法:叶面积大小、光合速率、 叶面积/颖花数、叶面积/粒数】

16. 库:接纳或消耗同化产物的器官。从产量形成的角度看,是指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同化产物的产品器官。【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源与库不是固定不变的,营养器官一般都具有源和库的双重特性。】

17. 库容:库的容积。包括库的数量、大小。【库容的构建表现在整个生育时期,一般数量决定于前期,大小决定于后期】

18. 流(转流、调运、转运):同化产物的输送过程。【流的主要器官:叶、鞘、茎中的维管系统。】

19. 再转流(再调运、再转运):贮藏物质(向库)再次转流的现象又被称为再转流(再调运、再转运)。

20. 缓冲库(次生源):这种临时贮藏同化产物的器官被称为“缓冲库”,由于它具有向外输送物质的能力和特性又被称为“次生源”。

21. 蚜虫吻刺法:用激光将正在吸取汁液的蚜虫的吻刺切断,从切口处收取筛管液的方法。

22. 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即达到人们某种要求的适合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经济价值。

【食用的产品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更重要,衣着原料产品其纤维品质是人们所重视的】

23. 遗传因素:是指决定品种特性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征

24. 非遗传因素:是指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矿质养分等。

二、简答题。

1. 作物产量可以分解为哪几个构成因素?【作物产量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1)株数; (2)单株有效穗(分枝); (3)每穗(分枝)粒(果荚)数;

(4)每果粒数 (5)粒重

2. 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有哪些?

(1)预测产量 (2)发现生长发育中的问题 (3)决策栽培措施

3. 简述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①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为乘积关系:产量=株数×单株产品器官数量;

②产量构成因素相互间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

③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按列出的顺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4. 简述实测作物生长率时的直接计算方法。

1212t t W W CGR --= 式中 W 1、W 2 :植株干重 t 1、t 2

:时间 【W2 -W1】是【t1~t2】时间范围、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干重的增加量。

CGR 的单位:g/m 2/d 。

5. 作物群体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光照强度; (2)单叶光能力:光响应曲线、叶片含N ;

(3)其他环境因素:CO2、土壤水分、空气湿度、……

6. 从光合的角度,群体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LAI、叶面积密度、叶的倾斜角度、方位、叶的空间配置;

(2)单叶光合能力;(3)光照、气温、风、空气湿度。

7. 群体光合量由哪4因子所决定?

(1)F:叶的数量(LAI);(2)K:消光系数(叶片倾斜角度);

:光照强度

(3)a、b:单叶的光合特性常数;(4)I

8. 源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单叶的光合速率;(2)叶面积大小;(3)群体结构;(4)库能的大小。

9. 简述环境及栽培对源和次生源的影响。

(1)环境条件:开花前低温寡照,茎、叶鞘贮藏物质减少,籽实的物质来源对开花后光合的依赖增加;开花后低温寡照,光合产物减少,籽实的物质来源对茎、叶鞘贮藏的依赖增加。

(2)施肥水平: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过多,茎、叶鞘贮藏物质减少,籽实的物质来源对开花后光合的依赖增加;缺N早衰、营养生长过旺,开花后群体光合能力低下,籽实的物质来源对茎、叶鞘贮藏的依赖增加。

(3)次生源的生理作用:

10. 简述筛管转流的过程。

(1)装载:指被转流物质从叶肉细胞转流进入筛管的过程。装载的过程:①叶肉细胞至薄壁组织细胞:通过胞间连丝扩散。②薄壁组织细胞至筛管:有两种途径。【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从薄壁组织细胞直接进入筛管分子。质外体途径:装载的主要途径】

(2)筛管输送

(3)卸出:是指被输送物质从筛管进入库的过程。和装载一样卸出也存在两种可能性,即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是被输送物质通过胞间连丝从筛管分子直接进入库细胞;质外体途径是首先将被输送物质输送到细胞外层空间,然后被库细胞吸收。【向根、芽等营养器官转流以共质体途径为主,向贮藏组织的转流以外质体途径的场合较多。】11. 简述源库关系及转流特点。

源和库通过筛管“网络”彼此连接,在同一植株体中一般同时存在多个源和库。库将转流物质从筛管“卸出”构成了转流的原动力,库与库之间存在对转流物质的竞争,由于转流阻力小,因此距离源远的库处于竞争劣势。

12. 筛管转流这种长距离运输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①局部的源—库之间存在优先输送关系,但并不是固定的;

②源—库间的转流速度决定于筛管两端溶质的浓度差;

③筛管对转流的阻力较小,一般不会影响转流速度;

④“装载”和“卸出”是限制转流速度的瓶颈。

13. 简述源库关系。

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时可以相互代替

②源是库形成、充实的物质基础:水稻幼穗分化期遮光,使每穗的颖花数减少;结实期碳水化合物不足,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

③库对源能有反馈作用:如小麦,切除穗(限制库)会使剑叶的光合能力下降;然而当对剑叶以下的茎叶施行遮光(限制源),使下位叶由源转化为库后,一度下降的剑叶的光合能力又开始上升;

④库源功能的相对性:库和源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14. 简述源库的三种类型。

①源限制型:这种类型的品种其特点是源小而库大,源的供应能力是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应能力满足不了库的需要,结实率低,空壳率高。主攻:增源。

②库限制型:这类品种的特点是库小源大,库的接纳能力小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源的供应能力超过库的要求,结实率高且饱满,但由于粒数少或库容小,所以产量不高。主攻:增库。

③源库互作型:此类型的品种,产量由源库协同调节,可塑性大。只要栽培措施得当,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15. 评价作物产品品质的指标有哪些?

(1)化学指标: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2)物理指标:如产品形状、大小、味道、香气、色泽、种皮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16. 产品品质可概括为哪四类?

(1)营养品质;(2)食用品质;(3)加工品质;(4)商品品质

17. 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是什么?

(1)作物产品的品质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质,如贮藏态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纤维,以及特殊的综合产物如单宁、植物碱、萜类等的数量和质量。作物品质随作物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作物有机体内所形成的物质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不同作物间这些主成分的比例又各不相同。禾谷类作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油料作物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豆类作物蛋白质含量与油料作物相近,但脂肪含量却较少。

(3)作物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品质是在干物质积累的总过程及产品器官或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形成的。

(4)了解和掌握有关物质的代谢规律和品质特性形成规律,及其调节的关键措施和环境因素,对提高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5)所有物质的基础是光合产物,所以掌握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分配尤为重要。

18. 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有哪些?【详见19~22题】

(1)环境条件影响蛋白质含量;(2)环境条件影响油分含量;

(3)环境条件影响碳水化合物形成;(4)环境条件影响纤维品质。

19. 环境条件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有哪些?

禾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栽培条件。(1)温度:对禾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主要是指土壤温度和气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两者关系是正相关。

(2)水分:对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小麦、水稻、豆类及油料作物等籽粒蛋白质含量随降水量增加、土壤水分增多而减少。

(3)施肥:可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也影响其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在各种养分中,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最为明显。施肥可以提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但蛋白质的生物价值却有所降低。后期施用效果更显著。

(4)病、虫危害:首先恶化蛋白质的品质,同时使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下降。

20. 环境条件对油分含量的影响有哪些?

(1)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雨量较少,日照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2)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随地区、水分、温度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一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高。

(3)肥料对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和质量有明显影响,在氮素营养适中时,施用磷肥和钾肥可提高种子的脂肪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病、虫危害使籽粒含油量降低

21. 环境条件对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是禾谷类、糖料、薯芋类等作物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有淀粉、糖、纤维素等。

淀粉是种子、块根或块茎的主要贮藏物质。淀粉由两种成分组成,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含量、组成成分及品质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稻:高温时,淀粉↓、蛋白质↑、品质↓

马铃薯:高纬度地区生育期短、温度低、淀粉积累合成减少、含量下降

甘蔗:后期低温有利于糖份积累N肥过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22. 环境条件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有哪些?

纤维作物包括种子纤维和韧皮纤维,品质主要以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色泽、杂质含量等来衡量。如棉花结铃期的环境条件对纤维品质的影响,充足的光合同化产物、适宜的温度(25-30℃)、适宜的水分的有利于提高品质。

23. 简述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是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实现高产优质是作物遗传改良及环境和措施等调控的主要目标。作物产量及品质是在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产量与品质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世界人类的需求看,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等重要,而且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般高成分,特别是高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含量很难与丰产性相结合。禾谷类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

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产量降低。

水稻的产量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但也有二者呈正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

中产低产时:随着环境和栽培条件的改善,如增施氮肥,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同时提高,二者呈正相关,至少二者不会呈负相关。

高产水平时:随施氮量增加,蛋白质继续增加,稻谷产量下降。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1. 温度临界期: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时期(减数分裂—开花)

2. 积温:是指某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的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生物学零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是计算积温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

3. 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如:

早熟棉花全生育期要求的≥10℃活动积温为3000~3300℃。】

4. 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部分之和,即(逐日平均温度—生物学零度)累积之和。【如:早熟棉花全生育期要求≥10℃有效积温1000~1300℃。】

5. 无霜期: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所持续的时间。【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确定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依据。如无霜期150天~180天可种植早熟陆地棉。】

6. 寒害:亦称冷害,零度以上低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如水稻的烂秧、空秕粒,油菜的荫角等。】

7. 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如油菜、小麦越冬期冻害、棉花晚桃遭霜冻。【作物幼苗期抗寒性较强,花器官分化完成后抗寒性很弱。】

8. 昼夜温差(日较差):一天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间的差值为昼夜温差(日较差)。【昼夜温差因天气、季节、地形、地貌而变化】

9. 日温周期:气温在一天内以凌晨出现最低值,后随日照而升高,至午后14时左右出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直至出现最低值。

10. 年温周期:一年中以1月出现最低日均气温,后逐渐升高,至7月出现最高日均气温。

11. 春化作用:经过低温诱导促使作物开花的作用。【不同作物通过春化作用要求的低温和低温经历的时间不同。】

12. 感温性:水稻品种在较高温度下促进发育速度、提早抽穗开花、缩短营养生长期,相反延迟抽穗开花、加长营养生长期的现象。【不同的品种感温性强弱不同。】

二、简答题。

1. 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有哪些?

(1)光照强度→光合产物→作物生长和器官的建成。

(2)光照强度→作物生长器官和组织的比例。如密度与冠层内光照→分枝(孽)、株高。

(3)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喜光作物、耐阴作物;C

3作物、C

4

作物)

2. 作物对光照长度的反应有哪些?(1)自然界的光周期规律(我国)

(2)作物的光周期现象

【在诱发花原基分化中,黑暗长度起主要作用】

3. 光周期现象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1)引种:同纬度内引种容易成功、不同纬度间引种趋向不易成功。【例:大豆(短日照作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跨纬度引种,明显推迟开花甚至不开花,引种要选早熟型品种;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跨纬度引种,则明显提前开花、花数量陡减、花器官变小,引种要选晚熟型品种。】

(2)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以缩短光照或延长光照处理诱导定期开花;通过缩短或延长日照处理,调节杂交亲本花期相遇进行杂交制种、以提高制种效率;

(3)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通过纬度间引种,延迟开花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生殖器官的作物,通过合理的引种,提早开花时间,促进早熟。【例: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黄麻(短日照),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跨纬度引种,可以推迟开花提高产量、改进纤维品质;种子生产,则留种则要引至海南。】

4. 作物的生理有效光与生理无效光(低效光)是什么?

(1)生理有效光: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活性最强,为生理有效光;

(2)生理无效光:绿光被作物叶片反射和透射,很少利用,为生理无效光。

5. 不同波长光下的光合产物有哪些?

(1)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

(2)蓝光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合成。

6. 不同波长对作物生长影响有哪些?

(1)蓝紫光、青光抑制作物体伸长、红光促进作物体伸长;

(2)紫外线抑制作物体伸长、促进花青素形成,红外线促进作物体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7. 植物对不同波长光谱的反应是什么?

8. 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是什么?

(1)最适温度:作物生长发育最快要求的温度

(2)最低温度:作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起点温度(低限)

(3)最高温度:作物生长发育所能承受的高限温度

9. 作物生长温度三基点的特征是什么?

(2)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要求不同的温度三基点。【种子萌发<营养器官生长期(地上部高于地下部)<生殖器官生长期】

(3)作物生长健壮、干物质累积量高(高光合效率)的适宜温度通常稍低于最适温度。(4)作物生长发育三基点可以通过育种加以适应性改良。

10. 作物温度三基点的应用有哪些?

(1)依据萌发的最适温度确定作物的适宜播期,主要应用于春播作物;

(2)依据温度临界期的温度三基点调节生育期。错开作物开花期不与最高温度相遇,主要应用于夏收作物;错开作物开花期不与最低温度相遇,主要应用于水稻。

11. 积温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有哪些?

(1)界定区域性热量资源,规划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

如≥10℃活动积温:3600℃以下,一年一熟

3600℃~5000℃,一年两熟

5000℃以上,一年三熟

(2)确定区域性某个作物的生育进程。

12. 寒害过程的生理效应有哪些?

(1)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2)水分平衡失调(蒸腾大于吸水)(3)光合速率减弱(4)呼吸速率起落大,代谢活动紊乱13. 冻害过程的生理效应有哪些?

(1)细胞间结冰导致原生质过度失水(蛋白质、原生质凝固变性)

(2)细胞内结冰导致机械损伤生物膜

14. 作物抗寒性的自我调节有哪些?

(1)降低植株含水量,提高细胞质可溶性糖含量;

(2)减弱呼吸强度,减少糖分消耗;

(3)形成较多脱落酸,减慢生长速度直至休眠。

15. 简述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

(1)间接危害:高温导致代谢异常,缓慢渐进伤害作物。如棉花在35℃以上高温时,雄性细胞减数分裂受阻导致花药败育。间接伤害的生理效应:a.加剧呼吸强度,消耗糖分导致饥饿;b.阻碍含氮化合物合成导致含氮中间产物(氨)过度积累中毒;c.蛋白质合成受阻、降解加剧;d.蒸腾大于吸水,植株缺水代谢受阻。

(2)直接伤害:高温直接破坏作物细胞质结构,导致死亡。直接伤害的生理效应:蛋白质变性、生物膜脂溶,终止代谢活动。

【作物抗热性的自我调节:在温度渐升过程中,降低植株含水量,减慢代谢活动。】

16. 为了减轻低温或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可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

(1)选育、选用抗寒或耐热的作物品种;

(2)采用保护地栽培或设施栽培;如地膜覆盖、材料覆盖栽培、人工保护设施。

(3)改变土壤、空气湿度;(4)调节生育期;

(5)适当增施磷、钾肥。

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 作物栽培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以及所采取的复种、休闲、轮作、连作、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种植方式所组成的一整套种植体系。

2.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的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既要考虑作物的种类和品种,又要考虑作物的茬口关系,以解决种什么,种多少和种于何处等问题。】

3.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年限内有计划地顺序轮换种植

4. 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

5. 复种连作: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6.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收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因而复种多熟就成为南方种植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

7. 休闲:是指耕地在一定时间内不耕不种或只耕不种的方式,可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8. 撩荒:是指耕地连续两年以上不耕种的方式。

9. 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0. 间、混、套作: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

11. 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2. 混作: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时或同季节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13. 间作: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14. 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5. 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土壤耕作的类型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两大类。】

16. 基本耕作:是利用各种犁等进行整个耕作层的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

17. 翻耕:用犁或锄翻土(切土、碎土),同时翻埋肥料和作物残茬。

18. 深松耕:用犁或锄对耕层进行深位松土。

19. 旋耕:用旋耕机切割、破碎、搀和土壤。

20. 表土耕作:是指在基本耕作基础上进行的辅助作业。包括耙地、中耕、镇压、培土、作畦、起垄等入土较浅、作业强度较小的耕作。

21. 耙地:对已耕翻的土壤或表土进行碎土、松土、平整的措施,深度5㎝左右。(耙松表土、切碎毛细管、除草)

22. 中耕:在作物行间对表土进行耕作的措施,深度3~10㎝。(破土表板结、增加通气性、减少蒸发、除草)

23. 镇压:利用重力作用于土壤表层的耕作措施。(压紧耕层、压碎土块、提墒、保墒)

24. 培土:利用机械将作物行间的土壤拥到作物体根部的措施。(防倒、防冻、防旱、促生根、利排灌水)

25. 作畦:结合整地将田做成一定规格畦面并以畦沟或畦埂间隔。(有利于灌排水或蓄水)

26. 起垄:利用机械(犁)培土成垄。

27. 少耕:指在一定生产周期内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包括耕播法、带状耕种法、松土播种法等。

28. 免耕:指在一定生产周期内既不耕作,又不耙、不中耕的保土耕作法。

29. 浸种催芽:就是创造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条件,促进种子播后迅速扎根出苗。【催芽的适宜温度以保持25~35℃范围内,超过35℃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高温烧芽。】

30. 露地育苗:在自然温度满足作物幼苗生长条件下不加覆盖材料采用的育苗方式。【方法简单、管理方便、省工节本】

31. 设施育苗:采用某种覆盖物或调节温湿度和光照的设施进行育苗的方式。设施育苗通过覆盖物的作用或其它设施的作用改变自然状态下的温、光、水等条件,培育适应于特定栽培体系所要求的健壮幼苗。【设施育苗方式可概括为两类:保温育苗和增温育苗。】

二、简答题。

1. 作物栽培制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1)种植业的总体布署——作物布局;(2)复种或多熟种植——熟制;(3)种植业的时间和顺序安排——轮作或连作;

(4)种植形式——单作、间作、套作、混作。

2. 轮作的作用有哪些?

(1)均衡利用土壤养分:不同作物实行轮作,可以全面均衡地利用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用养结合,维持地力,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2)减轻作物的病虫危害:将抗病作物或非寄主作物与易感病虫作物实行轮作,可消灭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3)减少田间杂草的危害:实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消灭杂草。

(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的残茬、落叶和根系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根系的改土作用;水旱轮作的改土作用。

3. 轮作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轮作中作物组成、生产性质和经济用途,可分为:

(1)大田作物轮作;(2)粮菜轮作;(3)粮饲轮作

4. 连作的危害有哪些?

概括起来,引起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

①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

②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孽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

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

④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

⑤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作用。

5. 连作的技术有哪些?

(1)选择耐连作的作物和品种;

(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合理施肥、保持养分平衡;合理管水、冲洗土壤;用理化手段处理土壤和植物残渣;防除病、虫、草源

6. 复种的作用有哪些?

(1)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

(3)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使“粮经饲”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增加农民的收入。

7. 简述复种的热量条件。

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热量条件常用年平均温度、积温(≥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1714033504.html,I 2.生活因子 3.长日照作物 4.NAR 5.生育时期 6.作物布局 7.群体 8.反馈 9.光补偿点 10.蒸腾系数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 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孙蘖。 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 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 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 出。 5. 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 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 结构。 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 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 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 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 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6。 ()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

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 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9.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更窄。 () 10.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 四、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前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不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7分)。 1.符合麦类作物特征特性的有() A.籽粒腹部有纵沟 B.茎通常为髓所充实 C.有冬性及春性类型D对温度要求较高 2.以下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是() A.花生 B.大豆 C.高粱 D.油菜 E.向日葵 F.小麦 G.烟草 H.蓖麻 I.高油玉米 J.芝麻 3.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马铃薯、花生 C.玉米、高粱、水稻 D.玉米、油菜、高粱 4.运城的大豆品种引到太谷种植,其生育期()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有的品种延长,有的品种缩短 5.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 A.抽雄期、吐丝期 B.抽穗期、吐丝期 C.抽雄期、拔节期 D.大喇叭口期、出苗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2.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 3.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4.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5.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 7.比较小麦和玉米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8.简述小麦穗的结构。 9.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标准答案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C、H、O .N、P、K .S、N、P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气生根 .须根 .块根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热量 .水分 .地力与肥料 .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大麦 .小麦 .黑麦 .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插播 .条播 .点播 .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颖果 .块茎 .块根 .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砂土类 .黑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小麦 .大豆 .玉米 .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熟制不一样 .复种指数不一样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小麦 .烟草 .大麦 .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光照 .温度 .水分 .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育期缩短 .生育期延长 .生育期不变 .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生长是不可逆的。 .各种促控措施,都应该在生长最快速到来之时应用。 .作物生长是可逆的。 .控制某器官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判断题 18、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 B.× 19、一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相对较多。. A.√ . B.× 20、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 B.× 21、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 B.× 22、间作与套作涉及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是一样的。 . A.√ . B.× 23、块根块茎都可以作为繁殖下一代的种子。 . A.√ . B.× 24、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 (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 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 (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 (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4)、油菜的收获指数很低,限制了其发展。 (5)、油菜植株高大,分支很多,株型松散,个体差异大。 (6)开花、结果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容易衰退,制约了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7)、角果皮是油菜后期的主要光和器官,其光合产物占了粒灌浆的物质来源的40%。 5、中国油菜经历了四个阶段:徘徊阶段、提高阶段、发展阶段、波动阶段。 6、、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六个亚区,安徽省油菜产区分别属于华北关中亚区、长江中游亚区和长江下游亚区三个亚区。 7、凡是栽培的用于收子榨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统称为油菜。按其系农艺性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课程报告

作物栽培学专题讲座》 课程报告 姓名:赵永升 学号:2014610175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班级:2014农学级专升本班日期:2018年1 月5 日

通过安老师向我们介绍《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让我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我受益良多,开阔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思想。根据安老师对课程的讲述,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报告:第一部分: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替代型农业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花化肥、农药、生 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主要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农场外的有机废弃物、含有矿物营养的岩石保持土壤肥力,尽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抑制杂草和病虫危害。有机农业在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光合产物、加强营养物质再循环、保护环境及提高农畜产品质量方面,具明显优势,但单产较低。 2、自然农业农业应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征服自然,所以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农业生 产: (1)不翻耕,让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疏松土壤。 (2)不施化肥,靠绿肥、秸秆还田及动物粪肥陪肥地力。 (3)不中耕、不除草,用秸秆和种植三叶草覆盖农田,保护土壤。 (4)不施农药,靠自然平衡机理控制病虫害。 3、生物农业利用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体系。提倡靠各种生物学过程培养土壤肥 力;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物质循环系统;建立有效的生物防治体系;将腐烂的有机物用做农田的土壤改良剂;充分发挥各种生物的作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废物再循环利用。 4、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 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体系工程体系。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应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及现代科技成就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的技术集约型农业。 (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 (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单一作物产量或单一产业;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购买性农业投入; (1)通过改善各种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 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 参考书名称: 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 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库”: 10、“流”: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以所需的日数表示。部分作物如麻类、薯类、甘蔗、绿肥等系指播种到主产品收获所经历的时间。 15、作物的物候期:就是指作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正在产生这种反应的时候叫作物的物候期 16、种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17、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被称为种子的寿命。 18、作物生长S曲线:当种群在有限资源里生长,其生长符合逻辑斯谛微分方程,随时间变化的生长曲线就呈S形状。在数学上,它是逻辑斯谛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19、延迟型冷害:延迟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是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遇到低温,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显著延迟,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的现象。 20、群体结构:作物生物量(根、茎、叶、植株、品种等)的空间分布。 21、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抽出的叶片数,是水稻主茎总叶数减去主茎已出叶数之差。 22、感光性:植物因光强变化的刺激而发生的感性生长运动或感性膨压运动。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3、感温性: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反应特性。水稻品种因受温度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4、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短日、高温下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短日高温生长期),水稻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25、生物产量:生物产量一般指经济生物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物质的质量,比如一段时间内植物有机物的产生量 26、相对生长率:在对不同作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进行比较时,生长速度是一个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报告

<<作物栽培学>> 实 习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一、目的意义 1.教学实习是《作物栽培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既能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知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2.通过水稻大田生产考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水稻生产的环节和杂交水稻制种栽培的过程,了解不同生态条件对水稻制种和栽培的影响。 3.通过观察水稻生产情况,了解当地水稻制种和栽培生产规律,掌握正确识别高产、低产田的方法,了解水稻生理障碍及其判别,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2013年5月12日 三、实习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郫县试验基地 四、实习内容 5月12日当天,农学2010级全体同学在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系主任任万军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作物栽培学实习。在郫县基地试验田里为我们生动地讲解了水稻旱育秧节水增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定,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这种育秧方法的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可育苗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省种、省水,经济效益高;适合于不同生产体制。 随后,师兄师姐为我们展示了机械化插播试验田和现代化培育水稻秧苗技术,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

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该技术可以使秧苗定穴移栽,保证秧苗的壮实和水稻群体的质量,宽行浅栽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易于水稻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郫县唐元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唐元韭黄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且经济效益较高,生产受季节限制很小,一次播种可连续生产3-5年,每年收割2-3次,年亩产韭黄可达2000-3500公斤,亩产值达5000-1000元,是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 五、实习成果 经过一天的实习,我们重温了课本知识,初步了解了水稻、韭黄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实习目标。 六、心得体会 通过任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让我们在实践中领略到了良种、良法配套方能实现高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通过实习掌握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自体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此外,也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C、H、O 2.N、P、K 3.S、N、P 4.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 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 适用专业: 植 保 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试卷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 3. 抗虫棉 4. 衣分 5. 红茎比 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 B .措施 C .品种 D .肥料 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 B.出苗至成熟 C.出苗至收获 D.播种至成熟 3.(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 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 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 A.第一果枝出现前 B.第一果枝出现时 C.开花时 D.吐絮时 得 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 构成产量的主体。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 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 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2. 水稻的有效分蘖 3. 小麦子粒品质 4. 玉米的支持根 5. 玉米的出籽率 6. 棉花的果枝 7. 油菜的苔茎叶 8. 经济系数 得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叶龄指数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支持根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有限结荚习性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结荚高度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 5.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二、填空 1.作物栽培具有以下(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技术的实用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特点。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作物分成为 (4)大部分, (9)个类别。 1.3.小麦产量成因子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 4.按株型可将玉米分为(紧凑型)、(平展型)和(紧凑型)等几种类型。 5.我国的栽培稻可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 6.大豆叶子有(子叶)、(单叶)和(复叶)之分。 三、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划╳)

1、(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天数随品种而变化,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天数大致固定不变。 2、(对)xx是较耐连作的作物。 3、(错)水稻旱育稀植靠主穗增产。 4、(对)高纬度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5、(错)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四、简述题: 1.简述水稻的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3 ~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 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xx粒肥: 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以内 2.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xx品种? 1)根据xx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 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 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使用 3.大豆种植为什么忌连作?

农艺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农艺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助理农艺师工作总结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汝南县xxx乡农业服务中心 xxx Xxxx,男,1963年7月生,1981年11月参加工作,XX年5月22日获助理农艺师资格,XX年5月30日被聘为助理农艺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新品种的繁育、实验、示范等工作,现将近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专业技能、取得的成绩等简要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表现 任职以来,能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十六、十 七、十八大文件精神,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工作积极,作风正派。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统一,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到第一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汝南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为了提高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先后系统地学习了《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新技术应用》等专业书籍,另外又从报刊、杂志上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经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再加上我多年深入农业第一线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很快熟练掌握了农技推广、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和技能,在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同时我还注视新品种的发展动态,对新技术,新品种积极进行引进和推广,搞好实验、示范、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向有关专家咨询,直到把问题解决。由于我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本人也练就了过硬的本领,现在生产中遇到的个别技术疑难问题,能及时解决,已经达到了中级职称人员所具有的水平。 三、主要工作业绩 任助理农艺师以来,积极搞好板店乡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的实施等工作。累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项,包括小麦的前氮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宽窄行种植等,推广应用面积82万多亩次,增加粮食1.1亿斤,增加经济收入0.9亿元。引进推广新品种16个,其中小麦品种有内乡188,郑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 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2.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3.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生长: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机能和功能的质的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10.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 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秆都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3)营养丰富。玉米籽粒能量高,含脂肪约4%,且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亚油酸。 (4)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作为原料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酒精。 (5)综合利用价值高。淀粉可生产饲料、化学肥料等;秸秆可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穗轴可用来生产电木、漆布、黑色火药、人造纤维等,玉米穗轴和秸秆是提取糠醛、制造尼龙和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胶版、纸张、人造纤维等,玉米苞叶是编制精美手工艺品的良好原料。 17.玉米的分类 1)按生育时期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 2)按植株形态分: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 3)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蜡质型、有(捊)型、粉质型 18.玉米的生育时期(了解):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 19.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1)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的根层数也多。 (2)温度根系最适温度24~25度,过低根系停止生长,大于40℃则抑制生长。 (3)水分水分适宜根系生长迅速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尤其苗期(芽涝)。 (4)养分土壤肥沃,根系发达,土壤贫瘠,根系生长不良,根具有向肥性。 (5)氧气玉米称为中耕作物需氧多,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20.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 1)温度:最适温度24~28℃,小于10~12℃停止生长,大于30度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降低。

【免费下载】作物栽培学习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地选择、训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 价值的栽培植物。 2.作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3.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 4.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5.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 6.生长:指作物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在数目、体积和重量上的不可逆增加 过程。 7.发育:作物一生中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过程。 8.作物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作物所经历的天数。 9.生育时期(小麦):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变 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10.作物生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 和内部生理特性上,作物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这些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上的显著变化可将作物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若干个时期,或称若干个生育阶段。 11.背地曲折特性:由于趋光生长素的作用,茎干从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 上生长,并在弯曲处形成木质化的结节,这种现象称为背地曲折特性。 12.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的低温条件,这个时期称为。 13.光照阶段:也叫光周期反应时期,是小麦一生中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 期。 14.感光性:水稻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15.感温性:水稻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 16.基本营养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在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便是基本营养期,这种特性称。 17.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长成的。 18.分蘖位:分蘖在母茎上所处的腋位。 19.生理需水:指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如进 行光合作用、吸收作用是所需的水。 20.生态需水:指为植物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所需要的水。 21.子棉:棉籽和种壳上的纤维。 22.皮棉:子棉脱下的纤维称皮棉。 23.衣分:皮棉重量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 24.衣指:百粒棉子上的纤维重量。 25.子指:百里=粒棉子的重量。 26.果枝使节:第一果枝在主茎上着生的节位。 二、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