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

(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

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

(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

(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4)、油菜的收获指数很低,限制了其发展。

(5)、油菜植株高大,分支很多,株型松散,个体差异大。

(6)开花、结果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容易衰退,制约了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7)、角果皮是油菜后期的主要光和器官,其光合产物占了粒灌浆的物质来源的40%。

5、中国油菜经历了四个阶段:徘徊阶段、提高阶段、发展阶段、波动阶段。

6、、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六个亚区,安徽省油菜产区分别属于华北关中亚区、长江中游亚区和长江下游亚区三个亚区。

7、凡是栽培的用于收子榨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统称为油菜。按其系农艺性

状和植物分类学特征以及遗传亲缘关分为三大类: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8、油菜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经历了5个生育阶段,即发芽出苗期、苗期、蕾苔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

9、按其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的要求,长江下游地区又将苗期划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其分界点是冬至节。

10、开花期是决定油菜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重要时期。

11、已经生长定型的甘蓝型油菜植株的主茎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缩茎段、伸长段和薹茎段。

12、油菜一生中,根系的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扎根期、扩根期和衰老期。

13、油菜自抽苔开始,主茎的生长基本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伸长期、充实期和物质分解转运期。

14、主茎的生长分为伸长期、充实期和物质分解转运期三个时期,它们相对应生育时期是,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

15、油菜最终的株高是由缩茎段、伸长茎段、薹茎段和主轴四段长度构成的。

16、油菜始薹后,根据薹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薹顶端部分)与上部短柄叶的相对位置高低,可分为“缩头”、“平头”和“冒尖”三个阶段。

17、油菜不同部位一次分枝花芽分化顺序一般认为是:自下而上第9-14节和顶部倒数 2-3节位腋芽首先开始分化,并以此为中心同时向上向下依次推进。

18、甘蓝型油菜分枝习性可分为下生分枝型、上生分枝型和匀生分枝型三种类型。

19、甘蓝型油菜根据其分枝在植株上的分布,其株型可分为丛生型、帚型和纺锤型三种类型。

20、就油菜一次分枝对产量的贡献而言,中位分枝最高,上位分枝次之,下位分枝最低;

21、以甘蓝型油菜为例,油菜的叶片分为长柄叶、短柄叶和无柄叶三种。

22、白菜型油菜无柄叶全抱茎;甘蓝形油菜无柄叶半抱茎;芥菜型油菜无柄叶不抱茎,都有小叶柄。

23、油菜每张叶片的生命活动可分为:伸长期、延缓期和衰老期三个时期。

24、正常秋播的情况下,油菜的长柄叶约占主茎总叶数的1/2,短柄叶和无柄叶约各1/4。

25、油菜的角果是由果喙、果身与果柄三部分组成

26、油菜角果的果身由二种果瓣组成:一为壳状果瓣,一为线状果瓣。

27、油菜粒重=薹枝绿色部分的光合产物(约占20%)+绿色角果光合产物(约占40%)+植株体内贮藏的物质和残留叶片的光合产物(约占40%)。

28、油菜的结角层常以结角层厚度、角果着生密度、整齐度等来衡量。

29、油菜苗五叶期是生理上的一个转折期,以五叶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期为“开叶发棵期”,后期为“壮苗充实期”。

30、油菜移栽方式主要有穴栽、条栽和板田移栽

31、油菜苗肥可分为提苗肥(冬前苗肥)、腊肥和返青肥(冬后返青肥)。

三、判断题

1、油菜苗期完全进行营养生长。(错,苗后期还进行花芽分化)

2、油菜苗前期全N素营养。(错,后期,C、N)

3、蕾薹期是搭好油菜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对)

4、油菜进入开花期后全部进行生殖生长。(错)

5、油菜长柄叶停止出生时,油菜感温阶段已告结束。(对)

6、短柄叶出生时,油菜感温阶段已告结束。(对)

7、油菜在栽培上要求尽量控制伸长茎段的长度。(对)

8、油菜平头高度越高产量越高。X

三、名词解释

1、苗期:是指油菜从出苗到现蕾的一段时期。

2、蕾薹期:是指从现蕾、抽薹至初花所经历的生育时期,一般30天左右,为油菜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3、开花期:是指对全田群体来说从始花到终花所经历的天数,分为初花(全田开花25%以上)、盛花(75%以上)、和终花期(75%以上停止开花)。

4、角果发育成熟期:油菜从终花至成熟的一段时间为油菜角果发育成熟期。

5、角果:是油菜的果实,种子的载体,由果喙,果身和果柄三部分组成。形状似果,终花后,子房膨大形成角果。

6、根颈:植物学上讲根与幼茎交界处的一小段称为根颈,栽培学上将子叶节以下的整个幼茎称为根颈。

7、缩茎弹性:缩茎段一般不伸长,但在外界不良条件下也可伸长,形成生长瘦弱的高脚苗,缩茎段的伸长弹性,在栽培学上称为缩茎弹性。

8、平头高度:薹高与自然生长状态的上部几张短柄叶叶尖基本处于相平时薹的高度称为平头高度。

9、阴角:油菜果实只有果皮,没有种子的角果。

10、油菜需要通过一个较低的温度调节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油菜的春化阶段(感温性)

11、油菜生长发育必须满足一定长度的光照要求才能现蕾开花的特性称为光照阶段(感光性)

12、冬性型:冬性型油菜对低温要求严格,大约需要0-5度低温下,经过15-45天以上才能进行发育,否则油菜将长期停留在苗期阶段。

13、半冬性型:对低温的要求介于冬性型和春性型之间,对低温要求不如冬性型那么严格,一般经过5-15度,20-30天就能发芽分化。、

14、春性型:这类油菜可在10度左右,甚至更高的温度下很快进行生长发育,一般经过15-20度,15-20天开始花芽分化。

15、万角斤籽:即在目前的大田生产条件下,大多是一万个角果可以获得一斤种子。

16、油菜具有大量角果的果序,位于茎枝的顶端,组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光合层,成为后期种植冠层的最上层。

17、早薹早花:是指冬前或越冬期出现的抽薹、开花现象。

18、优质油菜:是指油菜种子中芥酸含量小于5%,饼粕硫甙含量小于30umol/g,且油酸含量高的高品质油菜。

四、问答题

1、栽培上要求尽量控制伸长茎段的长度。

①油菜下部茎节上的分枝对产量贡献较小,一般不利用;

②下部节间是抗倒伏的关键

③有利于薹茎段和花序轴的伸长。

1、影响分枝生长的条件

分枝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稀植时通风透光良好,分枝就多,密植时相互遮阴,光照条件较差,单株有效分枝较少。营养条件良好,分枝就多,反之则少。影响条件一般有四个:

品种类型、播期早晚、种植密度和肥料水平。

2、引起油菜角果脱落与荫角的原因。

(1)生理过程不协调,养分亏缺。油菜盛花期根系活力,下部叶衰老,形成养分亏缺,这是其主要原因。(2)花器官发育不正常(3)受精受阻。由于自身或环境原因,雌雄配子未能完成受精过程。(4)肥料不足。(5)种植密度过高。(6)气候不良。

3、影响油菜含油量的外界环境因素。

(1)品种类型。一般地,甘蓝型﹥白菜型﹥芥菜型,早熟品种﹥晚熟品种,种大粒品种﹥小粒品,浅色品种﹥深色品种。(2)外界环境条件。温度:20度以上,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水分:土壤干燥水分不足,常导致瘪粒,千粒重个含油量下降。营养状况:N多含有低,P多含有高。PH值:5-6含有高,4次之,7-8含有最低。光照:成熟阶段光照充足,有利于油分的积累。

4、油菜感温性和感光性在农业上的应用

(1)在引种上的作用:引入的油菜品种能否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与品种感光性和感温性关系很大,如我国北方冬油菜冬性强,引到南方种植,发育晚,成熟迟。

(2)在育种上的应用:根据油菜的感温性和感光性可以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感光性和感温性作为一种遗传特性,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杂交和选择,把适于一定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基因型选择出来,使其获得更高的产量。

(3)在品种布局和栽培上的应用:油菜发育特性不同,其生育期长短也不相同,故应注意其品种的合理布局。如冬性较强的品种,生育期长,抗寒能力强,丰产性好,适于两熟茬口:春性较强的品种,生育期短,抗寒性弱,适于迟播。

5、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的特点:

(1)变化幅度大,不同栽培条件常能相差1-5倍。

(2)角数的补偿能力强

(3)角果是“源”“库”结合为一的矛盾统一体。

6、油菜的苗期、蕾薹期、开花期、角果成熟期的生育特性

(1)苗期又分和苗后期苗前期。苗前期(8~9叶期以前)全为营养生长,主要是根系下扎,叶原基及主茎节的分化和长柄叶的伸展,当短柄叶伸出,即苗前期的结束。苗后期,除进行营养器官生长外,并进行花芽分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仍然以营养生长占绝对优势。

(2)蕾薹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但以营养生长为主。营养生长表现为根系迅速扩大且活力增强,主茎增高增粗,分枝陆续抽生,叶片数增加,叶面积增大;生殖生长表现为蕾发育长大,花芽数迅速增加,至初花期达最大值(但现蕾以后分化的花芽,多为无效花芽)。因此,蕾薹期是搭好油菜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

(3)开花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的时期。表现为花序不断伸长,大量开花、授粉、受精、形成角果,边开花边结角;而根、茎、叶的生长也在盛花期或终花期达到最大,以后基本停止,进入衰老期。因此,开花期是决定油菜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的重要时期。

(4)角果发育成熟期这一时期,油菜叶片开始死亡,光合器官逐渐为角果取代,角果的光合产物为种子灌浆物质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生殖生长占绝对优势,表现为角果的发育,种子的形成,种子中油分和其他物质的积累等。因此,角果发育成熟期是充实油菜丰产架子,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7、油菜育苗移栽的意义

(1)油菜育苗移栽能适时早播,弥补大田生长期不足,达到足够的营养生长;

(2)苗床育苗面积较小,便于精细管理,有利于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3)移栽时可以精选壮苗,去掉弱苗、杂苗,能做到大小苗分栽,保证菜苗均衡生长,有利于增产;

(4)移栽油菜在取苗时,主根受损,栽后促进侧根生长,有利于吸收耕层养分;

(5)移栽时能确定株、行距,保证合理密植;移栽前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大田整地,有利于提高移栽质量。

8、油菜壮苗的形态特征

所谓壮苗是指在移栽时有足够适宜的苗龄,长足一定数量的绿叶数,还要求一定的长势长相。其形态特征可分为:(1)株型矮壮——节间短缩,叶序排列紧密,呈“碗式苗”

(2)根颈直立、粗短——无高脚、曲颈,根颈长﹤3cm、?:0.6-0.8cm;

(3)根系发达——主根粗壮、支细根多、幼嫩根多;

4)苗龄足,绿叶数多——一般移栽时有绿叶6-7片,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叶柄粗短、叶柄长与叶片的比值﹤0.5,群体叶面积指数小于3 ;

(5)群体生长一致——整齐均匀,无病虫伤害、无畸形表现。

9、油菜壮苗的作用。

(1)壮苗移栽缓苗期短、成活率高:壮苗发根能力强、活棵快、苗体大、物质积累多;叶片凋萎脱落少,有利于活棵早发。

(2)壮苗光合能力强,发苗快;壮苗有较高的物质积累,为大田的苗期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较大的绿叶面积为提高光合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

(3)壮苗抗逆性强:壮苗移栽后由于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优势,对秋旱(涝)的抵抗能力强,肥料的利用率高,栽培适应性好;壮苗生长稳健,干物质积累高,为抗寒防冻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抗逆性;壮苗能耐迟栽,成熟期提早,产量高。

10、油菜高脚苗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品种甘蓝型油菜中冬性强的品种缩茎段不易伸长,而春性强的品种缩茎段易伸长而形成高脚苗;

二是温度缩茎的节间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伸长而形成高脚苗,温度低则不易伸长;

三是光照苗床密度大,田间郁闭,幼苗相互遮光,缩茎节间易伸长而形成高脚苗,相反密度较小,幼苗接收的光照充足,缩茎节间就不易伸长。

11、确定油菜播种期的主要因素。计算一个地区油菜的播种和移栽期。

(1)当地的气候条件:播种期的安排要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冬前的较高温度,使油菜有足够的营养生长,形成壮苗越冬。

(2)种植制度:根据前后茬的作物安排,确定油菜的适宜播种期。

(3)避过当地某些主要病虫害:播种期越早气温越高,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在某些地方应适当迟播。

(4)品种特性: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营养生长期不同,冬性的要早播,有利于高产;二春性品种适于晚播。

12、如何选择油菜的苗床?

1)要选肥力中等、排水方便、靠近水源的地块作苗床。

2)苗床地要求土地平展、疏松、向阳背风。

3)近一、二年内未种过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4)留足苗床面积,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苗床面积小,播种量过大,造成苗挤苗,根系发育不良,易形成高脚苗或线苗。但苗床过大也不经济。

13、油菜苗床如何进行肥料的管理。

以优质堆肥、土杂肥为主,结合整地翻入土内,耙细混合均匀,用量为450-750担/h

㎡。播种前再用过磷酸钙300-450kg/h㎡、硼砂7.5-11.25kg/h㎡、氯化钾75-120kg/h ㎡作底肥,撒施土面,与表土层混合,再用人畜粪尿300担/h㎡兑水施下,使苗床充分湿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再开沟作畦,一般可开成1-1.5m宽的畦,畦沟宽25cm左右,沟深15-25cm,沟沟相通,以利排水。

14、油菜合理密植基本原则

(1)土壤与施肥水平:油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良好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油菜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2)播种期:播早栽的,生长季节较长,气温较高,生长势较强,植株高大,密度宜稀。反之宜密。

(3)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影响油菜的种植土壤和播种期,继而影响其种植密度。

(4)品种特性:蓝型品种营养生长期较长(中、晚熟品种),植株较高大,分支性较强,密度宜稀;白菜型品种生育期较短(早熟品种),株型较小,密度应大一些;

(5)气候条件:秋冬气温较高、雨量较多的地区,油菜生长势较旺盛,株体大,密度宜稀;冬季寒冷、降雨少的高寒山区宜密。

15、油菜产量=有效角果数x没角粒数x千粒重

根据气象资料情况,可以计算一个地区油菜的播种和移栽期。

某地常年12月25日气温降到2.98℃,如果该地种植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何时育苗?何时移栽?

30d(最少有效生长期)+10d(缓苗期)+40d(苗龄)+5d(播种-出苗)=85d,

即从12月25日行前推移40天为移栽期,11月15日前移栽;

再从11月15日向前推移45天为播种期,10月1日前后播种。解答如下:

因油菜是秋播越冬作物,一般气温降到3℃以下,将进行越冬期,而这个地区一般12月25日气温降到2.98℃,说明该地12月25日以进入越冬。根据栽后最少有30d的有效生长时间才能达到安全越冬壮苗的要求,我们从12月25日向前推40天(因还有10天缓苗期)即11月15日前为移栽。

因种植的是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即苗龄是35-45天,以40天计,加上播种到出苗3-5天,即45天。

也就是从11月15日向前推45天,即10月1日前播种。

花生

一、名词解释

1、根据全国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类型等特点,把我国花生产区划分为七个自然区域:即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和西北内陆花生区。与安徽有关的二个区是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

2、株型指数:第一对侧枝长度与主茎高度的比率称为株型指数。

3、直立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夹角小于45°,且主茎与第一对侧枝的长度较接近,即株型指数为1.1-1.2左右。

4、半蔓生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的夹角呈60°,侧枝中上部稍稍往上直立生长,直立部分大于匍匐部分,株型指数1.5左右,与直立型合称丛生型。

5、蔓生型:侧枝匍匐地面,株丛分散,分枝性强,侧枝较主茎长得多,株型指数大于2

6、感夜运动:花生的4片小叶在夜晚,阴雨天和土壤干旱是会自动闭合,复叶下垂,直到第二天在重新开放,这种昼夜闭合和下垂隆起的现象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

7、向阳运动:早晚阳光照射时花生植株上部叶片常朝阳光竖立起来,叶正面对着阳光,并随太阳的转动而不断地变换叶向,使叶片正面始终对向阳光。这种现象称为向阳运动。

8、交替开花型:即指花生的花序与营养枝在侧枝上交替出现,一般是侧枝基部1-2节或1-3节上长营养枝,不长花序,在3-4节或5-6节长花序,不长营养枝,以后也是如此交替。

9、连续开花型:花生的花序和分枝连续出现,分枝上每一个节都可着生花序,有时亦可长分枝。一般此类型荚果主要集中于第一、二对侧枝基部几个节上。

10、花生出苗期:出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主茎两片真叶展现为发芽出苗期。

11、花生幼苗期:从出苗到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

12、开花下针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

13、结荚期:从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14、饱果成熟期:自10%植株开始现饱满荚果到单株饱果指数早熟品种80%以上,中熟品种50%以上的一段时间称为饱果成熟期。

15、饱果指数:指单、双仁饱果数与单株总结果数的百分率。

16、清棵蹲苗:花生基本齐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如果花生子叶没有出土,则采取人工方法,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出开,使埋入土中的两片子叶露出地表接受阳光直接照射的一项技术措施。

17、培土迎针:即在花生大量果针入土之前,将行间泥土敲碎,培在植株周边,缩短花生果针入土空间距离的一项技术措施。一般是在大批有效果针下针前。

二、判断题

1、花生根瘤菌进入到花生根部后,就与花生植株形成共生关系。(X三阶段,寄生阶段不是)

2、花生的钙素营养主要是通过荚果本身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所以钙肥一般施在结荚区。

3、由于花生根部有根瘤,所以花生不用施氮肥。

4、花生的感夜运动是由光线的强弱变化使叶枕上半部薄壁细胞内的膨压变化所致。

5、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0月中旬前后,晴天日平均温度降到15℃以下,花生荚果即停止发育。故该地区交替型品种有效花的终止期是8月下旬。

6、连续型的早熟品种,第一对侧枝8节位以上开的花所形成的果针离地太远,不能下针形成有效的荚果,故第一对侧枝第8节位开花时为有效花的终止期。

7、花生荚果中的种子位置不同,其大小也不相同,一般双室荚果的前室种子(先豆)发育晚,粒小而轻,后室种子(基豆)发育早,粒大而重。

9、一般情况下,花生第一、第二对侧枝上所结的荚果数占全株总荚果数的70%-80%,因此,在花生栽培上促进第一、第二对侧枝健壮发育十分重要。

10、长江中下游地区春花生适宜播种期在谷雨前后。

11、夏熟作物中套种花生,花生与前作的共生期一般15~20d,即在前作收获前25~30d播种。

12、果针和幼果对钙的吸收速度大于根系,所以花生常在结荚区施钙肥。

三、填空题

1、1956年孙大容等根据花生荚果形状、开花型及其他性状,将我国花生分为普通型、珍珠豆型、龙生型和多粒型四大类型。

2、根据株型指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将花生分为直立型、蔓生型及半蔓生型三大类。

3、花生根瘤从根瘤菌侵染花生根内到形成肉眼可见的瘤状体——根瘤,再到瘤体破裂重薪回到土壤,根据其与花生植株之间的关系,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寄生阶段、共生阶段和根瘤菌回到土壤阶段。

4、花生根瘤固的氮有2/3左右供给花生生长需要,能满足花生需氮量的70%以上(2/3-4/5),1/3残留土中。

5、生产上常把主茎高度做为栽培管理措施直观简易指标。一般地主茎高度>60cm生长过旺;主茎高度40-50cm表明生长良好;主茎高度<30cm,表明生长不良。

6、影响花生花芽分化的因素主要是养分、光照、温度和水分。

7、花因着生植株不同的位置,生活条件不同而结构有异,有正常、不孕和地下花三种。

8、荚果的形状可分为、普通形、斧头形、葫芦形、蜂腰形、蚕茧形、曲棍形和串珠形7种。

9、花生整个生育期可分为五个时期:种子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

10、珍珠粒豆型花生5cm土温稳定在12℃,龙生型和普通型花生5cm土温稳定在15℃,就可播种。

12、夏熟作物中套种花生,其花生与前作的共生期一般15~20d,即在前作收获前25~30d 播种。

13、覆土盖种深度一般以5cm左右为宜,并且覆土高度不能低于地面,防止落种处雨后积水;可采用尖顶形的土层,并配合弥封土缝,防止出苗前曝光,并可引升子叶出土。

14、低中产田花生要获取667m2产荚果200~300Kg的产量,应采取氮、钾全量施肥,磷素加倍施的比例施肥。即每生产100 Kg 荚,需施N 5Kg,P2O5 2Kg,K2O 2Kg。

15、中、高产土壤667m2产荚果400~500 Kg,其施肥应采取氮减半,磷加倍,钾全量的比例,即每生产100 Kg 荚,需施N2.5 Kg,P2O5 2Kg,K2O 2Kg。

16、花生需水特性可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

17、清棵要掌握适时、适度、适期壅土覆窝3个技术环节。

18、花生中耕要求“头遍挖,二遍刮,三遍如绣花”。

四、问答题

1、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

(1)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的含油量高达50%左右,花生种子中还含有23.94-36.35%的蛋白质以和10-24%的碳水化合物,是优质的油料作物。

(2)花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花生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花生蛋白质有多种氨基酸组成,具有促进人脑发育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另外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3)花生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我国的花生畅销很多国家,为我国赚取了大量的外汇。(4)花生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花生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能大量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能为下季作物提供肥料。

(5)花生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花生抗旱,耐瘠,适应性强,花生还耐肥,增产潜力大。

2、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产量不稳定、产量悬殊大。低产的100kg/667m2左右,高产达500kg/667m2以上。(2)施肥不科学,P、K、Ca肥施用不均。

(3)管理粗放。旱、涝、薄、粗、杂、抗灾力低。

(4)密度不合理,行株距离配不当。

3、影响花生果针形成的因素

(1)、一是花器发育不良,没有正常授粉受精能力。

(2)、二是开花时气温过高或过低。过高指大于35℃,过低指小于18℃,果针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30℃;

(3)、三是开花时空气湿度过低(<50%)。

4、影响花生果针入土的因素:

(1)、一是果针的穿透力(3—4g/cm2)。

(2)、二是土壤阻力。松软沙土、易入土,粘土、板结土不易入土。

(3)、三是果针的着位置和果针长度。低果针易入土,高位果针不易入土,针长>10cm不易入土。

5、花生开花多,结果少。为什么?

花生开花成荚经历的时间长,对温度、光、肥、水、土和营养等条件要求严格,反应敏感的特性。任何一条件不适,都会成为花生荚果的限制因子((花生是高光照强度的喜光作物,光照减弱是,产量下降。花生最是的开花温度是23-30°,超过和低于都会对花器各部分的发育和受精有影响。适宜的水分是果针、荚果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果针能否下针取决于果针的穿透力和土壤阻力。

6、花生出苗的特性

(1)子叶半出土特性:花生出苗时一般两片子叶不完全出土,所以花生是子叶半出土作物。(2)出苗期长:花生种子大,含油脂、蛋白质分别达50%、30%,因此,发芽时对氧气、水要求高,并吸收缓慢。一般情况下,萌发出苗条件好时,夏播花生经历10d出苗,春播花生为15d左右;条件较差时,15-25d才能出苗,且容易烂种烂芽。

(3)黄芽阶段容易招致鸟、兽、虫的危害由于花生黄芽阶段营养丰富,容易招致鸟、兽、虫的危害。由于(2)和(3)的原因,花生一次播种争全苗很困难。

7、花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主要生育特点?

(1)、幼苗期:主要结果枝已经形成;有效花芽大量分化;根系和根瘤已形成;营养生长为主,N代谢旺盛。

(2)开花下针期:营养器官的生长仍处于指数增长期,还未达到植株干物质积累的最盛期;叶片数迅速增加,叶面积迅速增长;根系在继续伸长,同时主侧根上大量有效根瘤形成,固氮能力不断增强;开花数通常可占总花量的50%~60%,形成的果针数可达总数的30%~50%。

(3)结荚期:花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盛期;叶面积系数、群体光合强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花生荚果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决定荚果数量的时期。

(4)饱果成熟期:营养生殖逐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根系吸收下降,固氮作用逐渐停止;叶片逐渐衰老脱落,叶面积迅速减少;果针数、总果数基本上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大量增加。

8、花生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及生长发育有哪些规律?在生产上有什么指导意义?

①花生氮素来源的70%来自自身的根瘤固氮;

②而且固氮高峰是在开花盛期~结果初期;

③根瘤菌的供氮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④硝态氮明显抑制花生根瘤菌固氮。

生产上的指导意义:

花生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及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在施肥应注意:

①花生施肥应以基施为主。

②苗期适当追施氮肥,并注意P、Mo肥的施用。

③适宜花生的氮素化肥种类为:硫酸铵、尿素、碳铵。

9、花生花芽分化特点。

(1)花芽分化早,分化时间长,一般在花生出苗时或出苗前就开始分化,直到盛花后还在进行;

(2)花生团棵期,花芽分化最盛,形成的花多为有效花。

(3)盛花后再分化的花芽多数为不结果的无效花。

1、花生高产栽培对土壤的要求。

第一、不重茬,病虫害加重和花生根系自身中毒.

第二、土层深厚50cm以上,熟化耕作层在30cm左右。

第三、土壤要疏松、透气、上沙下壤、上虚下实.

第四、花生适宜微偏酸性的土壤,pH以6.0至6.5为好。适宜花生根瘤菌繁育的pH为5.8至6.2,适于花生对磷肥吸收利用的pH为5.5至7.0,6.5时最为有效。花生属于耐酸作物,pH到3.42的土壤仍能生长花生,但必须施用石灰等钙肥。花生不耐盐碱,在盐碱地就是发芽也易死苗,成长的植株矮小,产量低。

2、花生重茬减产的原因

花生重茬减产的原因:花生“喜生茬,怕重茬”。一般重茬1年减产20%左右,重茬2年减产30%左右。

(1) 花生根系分泌物自身中毒。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类,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溶解土壤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矿质营养,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但连年重茬,使有机酸类过多积累于土壤中,造成花生自身中毒,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分枝少,长势弱,易早衰。

(2)花生需氮、磷、钾、钙等多种元素,特别对磷、钾、钙需要量多,连年重茬,花生所需营养元素大量减少,影响正常生长,结果少,荚果小,产量低。

(3)土壤传播病虫害加重。如花生根结线虫病靠残留在土壤中的线虫传播;叶斑病主要是借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残留落叶上越冬,来春侵染危害。重茬花生病虫危害严重,造成大幅减产。

3、高产栽培花生深耕的技巧。

1)时间要适合。应越早越好,争取在秋末冬初实行。(有利土冻融熟化,深层垡块水化和自然沉实,消灭越冬病虫害)。

(2)深度适合,以25—30cm为宜。

(3)深耕不乱土层。

(4)深耕时增施肥料。土圈肥3000公斤,春后结合整地起垄施尿素15-2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4、花生起畦垄作的好处

(1)花生起畦垄作有如下好处:

①能够加厚土层,利于根系生长;

②便于排灌,防止积水;

③便于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④利于提高土温和田间通风透光,提高群体光合作用。

5、花生合理密植增产理论依据

(1)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2)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合理密植可增加有效结果枝数

6、花生的种植密度的确定

1)、种植密度与品种:不同品种的花生株型差异较大,其适宜的播种密度差异也很大,直立型宜密,上匍匐型宜稀。

2)种植密度与气候:高温多湿地区宜稀,低温干旱或高温干旱地区宜密。

3)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7、花生吸收养分的特点

1)、花生需要的氮素大部分来自根瘤花生需要的氮素有三个来源,即土壤供氮、肥料供氮、根瘤供氮,其中大部分是由根瘤供氮。

2)侧根吸收的养分优先供应同列侧枝;花生根系吸收的矿物质养分的运转首先是输送到茎叶中去,然后再果针、幼果和果荚,而侧根吸收的养分具有优先运转到同列侧枝的特点,32P

标记,48h同侧为28.0%-33.4%,另一侧枝仅有5.3%-6.8%。

3)叶片吸收的营养物质能运转到植株的各部位

4)果针、幼果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花生的果针和幼果可以直接从结荚区土壤中吸收钙、磷、硫等矿质营养,并主要供荚果自身利用。钙是荚果形成和种子充实所必需。

5)吸收高峰在盛花期;花生的吸肥特性总的来说是中间多,两头少。在全生育期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幼苗期、饱果期、成熟期少,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多。

8、花生为什么耐旱怕渍?

花生既需水,但比一般作物耐旱

1)、花生扎根深能利用深层的水分;

2)、封行早地表覆盖度高,地面蒸发量小;

3)、叶片上表皮角质层较厚,且小叶在高温干旱时能自动成对闭合,关闭气孔,减少蒸腾失水;

4)、叶肉组织内有大型贮水细胞,发生暂时萎蔫后,遇水恢复能力较强。

花生怕渍土壤水分多时,根系生长和活力受阻,根瘤菌的活动与固氮作用受抑制,并且开花减少,荚果发育不良,甚至出现烂针烂果。

9、清棵蹲苗增产的原因。清棵蹲苗的技术要点。

1)促使第一次分枝早生快发,分枝增多,茎枝健壮花生清棵蹲苗后,植株基部幼茎和分枝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使茎枝粗壮,节间变短,分枝增多,开花结荚早而多。

2)开花结荚相对集中,增加有效花数,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花生是子叶半出土作物,子叶不出土,第一对侧枝被埋在土壤内,将影响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而花生第一对侧枝对单株产量极为重要,据大田调查情况:第一对侧枝结荚占全株总数的60%-70%。

3)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旱吸肥能力清棵蹲苗可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根系发达,从而增强植株的抗旱吸肥的能力。

(4)减轻杂草和病虫害花生地里的杂草尤其是靠近植株基部的护根草,与花生争肥水、争光,影响植株的发育,阻碍果针入土结荚。

技术要点:

(1)清棵的时间要适时以刚出苗为好,过早,黄芽抗逆性差,难以正常生长,甚至萎蔫死亡;出苗后清棵,愈迟效果愈差,迟至出苗后10~15d才清棵,就无作用。清棵最好在出苗期和齐苗期分次进行。

(2)清棵扒土深度要恰当以刚刚露出2片子叶为度,过浅,起不到促发第1对侧枝的作用;过深,根颈露出,影响根颈上根瘤和不定根的形成,抗逆性差,容易倒苗。

(3)清棵后的第一次中耕要适时清棵后的第一次中耕要适时,要在清后15~20d,第1对侧枝已长出地面,第3、4条侧枝长出后,才能覆窝。若自然或人工平窝过早,子叶重新埋土,清棵效果降低或丧失。

10、如何确定花生的播种期?

宜的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特性、栽培制度、自然条件等确定。

1)、春花生适宜播种期:主导因素是土温,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播适宜期为谷雨前后;北方花生区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抓“冷尾暖头,天晴土爽”的良机播种。

2)、夏花生的播种期:夏熟作物中套种花生,决定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前作物的收获期。花生与前作的共生期一般15~20d,即在前作收获前25~30d播种。(2)夏熟作物收获后播种的夏花生,一般在小满至芒种前后,抢晴抢墒争早播。

11、花生种子处理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1)播前晒果:播前晒果能促进种子后熟,提高花生种子生活力和渗透压,使吸水速度快,发芽迅速,出苗整齐。

(2)剥壳:用种仁播种,具有吸水快、匀,出苗快、齐等优点。

(3)种子分级:剥壳后用5mm、7mm两种筛眼的筛进行分级,筛选出一、二级种,淘汰三级种,并剔除霉烂、已发芽或破碎的籽粒,选择充实饱满、颜色鲜亮、发芽力强的种子播种。(4)药剂拌种:用百菌清或布托津拌种等,可防治苗期枯萎病害,减少缺苗,提高出苗率;(5)根瘤菌拌种新花生地和瘠薄地,667m2的花生种子用50-100g根瘤菌剂拌种,可明显提高根系着瘤数和固氮能力。667m2花生可固定纯氮6-16 Kg。

12、花生对水分的管理可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其花生各期对水分有什么样的要求?花生每生产1kg干物质,约需耗水450kg

播种出苗期: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苗期:最耐旱的时期,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 ;盛花期 :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饱果成熟期: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应为50%~60%。总之,花生需水规律可概括为“两湿两润”规律。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 一、选择题 1.小麦属于()。 A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C纤维作物D油料作物 2.小麦春化阶段要求的首要条件是() 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高压条件D低压条件 3.根外追肥是() A基肥B种肥C追肥D叶面肥 4.耕地的目的() A改良土壤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抗旱保湿 5.尿素必须在()才能保持不结块。 A常压下B高压下C密封下D常温下 6.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 易获得成功。()。 A早熟早稻组B晚熟晚稻组C中熟中稻组D晚稻中稻组 7.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季的施用,一般 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 A 40% B 50—60% C 65—70% D 80%以上 8.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 A一样B比早稻强C比早稻弱D相差不大 9.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度的复种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二年三熟 10.()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 11.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净生产量 12.()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 13.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 14.下列可增加近地面CO2浓度的方法为()。 A灌溉B增施化肥C增施有机肥D耕地 15.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构成了作物栽培学的()特 点。

A季节性B地区C复杂性D变动性 16.()属于养地作物。 A水稻B玉米C甘薯D大豆 17.下列哪种土壤结构最有利于作物生长?() A微团粒结构B团粒结构C块状结构D片状结构 18.要实现小麦降高防倒,应采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A矮壮素B生长素C多效唑D缩节胺 19.种植绿肥属于()养地途径。 A物理的B化学的C生物的D工程的 20.()最不耐连作。 A水稻B小麦C棉花D烟草 21.我国种植得最为广泛的棉种是()。 A海岛棉B中棉C陆地棉D草棉 22.中耕的目的是()。 A松土除草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加深耕层 23.()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 24.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B马铃薯C甜菜D大豆 25.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B补偿能力C相互抑制D相互促进 26.在季节偏紧的条件下采用()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A间作B套作C混作D单作 27.防除地下根芽繁殖的多年生杂草的有效土壤耕作措施为() A耕翻B耙地C中耕D旋耕 28.以下哪种作物不是起源于美洲。() A玉米B水稻C烟草D蒜苗 29.以上哪种作物不是起源于中国。() A大豆B水稻C谷子D中棉 30.()属于冷凉作物。 A小麦B亚麻C大麦D油菜 31.从输导组织的走向看,水稻心叶(n叶)与()叶的输导组织联系最为紧密。 A n B n-1 C n-2 D n-4

《作物栽培学》水稻教案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植物生产原理任课教师 第三章水稻部分计划学时8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意义及水稻的起源、分布与类型的必要性; 2、掌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了解和掌握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 学习水稻的类型、水稻的生育特性、水稻育秧及稻田管理技术 难点: 水稻的生育特性 思考题: 1.河南省水稻生育特点? 2.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

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二)水稻生产重要的原因 1、水稻高产、稳产。 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水层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发生。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喜爱的粮食之一。 稻米的淀粉粒最小(3-10μm)、小麦30-45μm、玉米35μm,蛋白质虽少(7.3%),但是易被人吸收的Pr成份较多。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Pr、15%左右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 ▲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世界分布 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美洲次之。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二)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 1、生产概况 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我国部分省(市)水稻面积及产量(1993)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 (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 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 (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 (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4)、油菜的收获指数很低,限制了其发展。 (5)、油菜植株高大,分支很多,株型松散,个体差异大。 (6)开花、结果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容易衰退,制约了油菜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7)、角果皮是油菜后期的主要光和器官,其光合产物占了粒灌浆的物质来源的40%。 5、中国油菜经历了四个阶段:徘徊阶段、提高阶段、发展阶段、波动阶段。 6、、我国冬油菜区分为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六个亚区,安徽省油菜产区分别属于华北关中亚区、长江中游亚区和长江下游亚区三个亚区。 7、凡是栽培的用于收子榨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统称为油菜。按其系农艺性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1.分析亚洲稻作形成的原因。 2.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原因。 3.比较分析水稻主要器官的同伸规律,指明它们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分析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在水稻生产上的意义。 5.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 6.分析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在水稻高产栽培上的意义与作用。 5.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有哪些影响?实践上如何调控? 6.比较分析常规栽培、抛秧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特点和技术关键。 7.根据水稻需肥规律与营养特性,提出水稻高产施肥方案。 8.系统掌握水稻的需水特点,探讨水稻高效用水与节水的途径和技术。 9.分析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和旱种栽培的异同,生产上如何因地制宜应用? 10. 如何进行水稻生长发育诊断? 11.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12.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13.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14.叙述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 15.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6.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7.简述小麦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18.简述小麦的水分需求规律和灌排技术。 19.叙述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叙述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1.简述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23.玉米雌雄穗在分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哪些?根据穗分化的特点提出增加穗粒数的肥水调控主要措施。 24.从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25.从作物源库关系分析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可行途径。 26.如何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定需肥量和科学施肥? 27.什么时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何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28.叙述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发展和常用区划; 29.大豆生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如何确定? 30.大豆生长发育特点与禾本科作物有何不同? 31.大豆对基本环境条件的要求有那些? 32.大豆栽培有那些基本技术要求? 3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4.黄淮夏大豆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35.南方春豆、夏豆、秋豆栽培有那些共性技术? 36.南方大豆间作套种有那些种植方式? 37.鲜食大豆在栽培管理上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作物栽培学》大豆栽培教案

第一节概述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大豆作为主食营养价值很高 每斤大豆产热量为2055千卡,同量的小米产热量为1810千卡,小麦面粉为1780千卡,稻米l745千卡。 大豆蛋白质含量几乎高于所有其他粮食作物,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种类全,特别是大豆蛋白质中含赖氨酸多,大豆蛋白属于“全价蛋白”,易被吸收。如以标志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生理价”表未,小米蛋白质的生理价是57,玉米蛋白质是60,而大豆蛋白质为65。若以40%玉米面、40%小米面和20%大豆粉混食,可使食物中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使“生理价”提高到73。 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盐,钙的含量比小麦高12倍,磷比小麦高2倍,铁比小麦高2.6倍。这些矿物盐是保证人们正常神经和筋肉活动、骨胳形成以及碳水化含物代谢所不可缺少的。 大豆除维生素C含量较少外,其他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维生素B族含量特别高,对防止脂肪肝和肝萎缩硬化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大豆所含碳永化合物与禾谷类不同,其淀粉含量很少,主耍含蔗糖、棉子糖、水苏糖和纤维素,因此大豆可作为宜食低淀粉食物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大豆价值可与肉、鱼、蛋等食物相媲美,是能代替动物性食物的植物产品。大豆作为我国人民主副食对增进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含油量虽然不及其他油料作物,但大豆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大豆油约占植物油总产量的1/6。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总产量的1/4用于榨油,长期以来大豆油是我国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主要食油。 动物油、蛋黄、奶油含胆固醇较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胆固醇渗入到动脉血里凝集成微粒团;逐渐形成不透明的粥样症结即粥样硬化,进而发晨成血管硬化、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大豆油只含有脂醇而没有胆固醇,因此大豆可代替肉类,防止血管硬化。 3.大豆是良好的饲料 随着养猪、养鸡等畜牧业的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将越来越重要。豆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豆饼含蛋白质42.7-45.3%,脂肪2.1-7.2%,碳水化含物22.4-29.0%,纤维素4.8-5.8%。豆饼蛋白质特别适宜作为猪和家禽的配合饲料。因为猪和家禽等单胃牲畜不能大量利用纤维素,豆饼蛋白质的可消化率一般较玉米、高粱、燕麦高26-28%,易被牲畜吸收利用。每公斤大豆饲料单位为1.4,玉米为l.l7,燕麦为1.01,小米为l.l9,豆饼为1.3。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整理)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 适用专业: 植 保 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试卷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 3. 抗虫棉 4. 衣分 5. 红茎比 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 B .措施 C .品种 D .肥料 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 B.出苗至成熟 C.出苗至收获 D.播种至成熟 3.(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 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 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 A.第一果枝出现前 B.第一果枝出现时 C.开花时 D.吐絮时 得 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 构成产量的主体。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 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 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2. 水稻的有效分蘖 3. 小麦子粒品质 4. 玉米的支持根 5. 玉米的出籽率 6. 棉花的果枝 7. 油菜的苔茎叶 8. 经济系数 得分 评阅人 得 分 评阅人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白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 B.栅栏 C.砖形 D. 叶肉 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 B.皮层 C.果皮 D.糊粉层 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 B.14—16℃ C.16℃以上 D.5—10℃ 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 B.乳熟未期 C.蜡熟期 D.蜡熟未期 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 B.角质 C.半粉质 D.半角质 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 B. 膨大期 C. 生理成熟期 D.工艺成熟期 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 B. 蜡熟期 C. 生理成熟期 D. 工艺成熟期 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 B. 完熟期 C.灌浆期 D.过熟期 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 B.每株有效分枝数 C.每分枝荚数 D.每荚实粒数 E.粒重 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薯块数 C.单薯重 D.分枝数 E.衣分 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有效铃数 C.分枝数 D.每铃籽棉重 E.衣分 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四、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玉米的最早播种期要求温度稳定通过℃。 ()2.豆科作物接种的根瘤菌属于微生物肥料。 ()3.种肥的作用是供给作物幼苗期作物生长的养分。 ()4.多数作物只有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 ()5.甘蔗的适宜收获期为工艺成熟期。 ()6.马铃薯的适宜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 ()7.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追肥。 ()8.将速效化肥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施肥方法称谓根外追肥。 ()9.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或抑制称为作物化控。 ()10.红麻施肥方法应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长杆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驯化 2、引种 3、作物栽培学 4、喜温作物 5、短日照作物 6、食物安全 7、可持续农业 8、作物生长模拟 9、作物的起源中心 二、单项选择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A.环境 B.措施 C.品种 D.肥料 2、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 A.田间试验 B.温室试验 C.实验室栽培 D.大田示范 3、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4、()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5、()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以及各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多样性,促进了作物生长的发展。 A.作物育种 B.作物引种 C.作物栽培 D.作物生产 6、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7、作物种植三元结构为()。 A.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B.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D.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 8、现在自然界还存在很多与作物亲缘关系很近的野生植物,被称为()。 A.作物的原始祖先 B.作物的野生种 C.作物的近缘种 D.作物的原始种 9、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02-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山西农业大学-教案

第二章玉米栽培 第一节概述 一、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从赤道到北纬约50o、南纬约42o,从平原至海拔3800m高原均有种植.C4植物,增产潜力大,世界高产记录:春玉米23222kg/hm2(Warsow,1985),夏玉米为16444kg /hm2(李登海,1989),居禾谷类之首。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子粒和秸秆都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饲料。 3.营养丰富。以玉米为原料可加工100多种美味主、副食品。 4.重要的工业原料。以玉米子粒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2000多种。 5.综合利用价值高。玉米穗轴、苞叶等都能综利用合。 二、玉米的分类 (一)子粒特征分类 1.硬粒型 亦称硬粒种或燧石种.果穗多为圆锥形,子粒坚硬饱满,平滑,有光泽。子粒顶部和四周胚乳均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角质胚乳环生于外层,故子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较早,产量低较稳定。 2.马齿型 亦称马牙种.果穗多呈圆柱形,子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形。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成熟时顶部失水干燥较快,故子粒顶部凹陷如马齿状。多为黄白两色,不透明,品质较差。植株高大,需肥水较多,产量较高。 3.半马齿型 亦称中间型.子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呈乳白色的圆顶,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边缘较圆.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子粒胚乳的特性都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样性,产量一般较高,品质比马齿型好,是各地生产上普遍栽培的一种类型。 4.糯质型 亦称蜡质型.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组成,子粒不透明,坚硬平滑,暗淡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蜡质型玉米的胚乳,遇碘呈褐红色反应。此种最早发现于我国,主要作为鲜食或食品玉米。 5.爆裂型 亦称爆裂种。果穗较小,穗轴较细,子粒小而坚硬,粒形圆或子粒顶端突出,胚乳几乎全为角质淀粉。子实加热时,由于淀粉粒内的水分遇到高温,形成蒸汽而爆裂,子粒胀开如花。爆裂后的子粒的膨胀系数达25—45倍。按子实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米粒形,子粒小如稻米状,顶端带尖;一类为珍珠形,子粒顶部呈圆顶形如珍珠. 6.粉质型 又名软质种.果穗和子粒外形与硬粒种相似,但子粒无光泽.子粒胚乳完全由粉质淀粉组成,或仅在外层有一薄层角质淀粉。子粒乳白色,内部松软,容重很低,容易磨粉,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质原料。 7.甜质型 亦称甜质种(甜玉米).乳熟期子粒含糖量为10%一18%,高达25%,比普通玉米高2~4倍。多鲜食、做蔬菜或制罐头。成熟时子粒的淀粉含量只有20%左右,脱水后表现凹陷,使种子皱缩,坚硬呈半透明状。胚乳多为角质,胚大.

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 适用专业: 植 保 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 3. 抗虫棉 4. 衣分 5. 红茎比 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 B .措施 C .品种 D .肥料 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 B.出苗至成熟 C.出苗至收获 D.播种至成熟 3 .(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 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 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 A.第一果枝出现前 B.第一果枝出现时 C.开花时 D.吐絮时

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 构成产量的主体。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 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 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2. 水稻的有效分蘖 3. 小麦子粒品质 4. 玉米的支持根 5. 玉米的出籽率 6. 棉花的果枝 7. 油菜的苔茎叶 8. 经济系数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和()。2.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有()、()和()等 3.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作物可分为()和()。 4.籼稻谷粒,粳稻谷粒。 5.水稻促花肥施用的时期是期,保花追肥施用的时期是期。 6.米由、、、胚乳和胚组成。 7.生产上常见的三种玉米类型是、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作物生育期 种子的寿命 经济系数 光合势 水分临界期 水稻叶蘖同伸现象 够苗晒田 垩白率 见展叶差 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简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3.简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6.水稻品质指标。 四、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和调控措施。(15分) 2.论述水稻本田水分调控技术。(8分) 3.试述玉米对氮肥的需求规律及穗肥的施用技术。(7分)

《作物栽培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光、温、水、气、肥 2.大麦、大豆、粟 3.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4.细长、短圆 5.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6.果皮、种皮、糊粉层 7.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 时间。 2.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4.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5.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6.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7.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8.垩白率:一般指米粒中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9.见展叶差:可见叶片数与展开叶片数之差。 10.大喇叭口期:指玉米抽雄前10-15天,穗位上部叶片出生快而大,叶片密集呈大喇叭状。此时为大喇叭口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 2.述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答:确定作物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有:①气候条件;②栽培制度;③品种特性;④病虫害。 3.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答:(1)地膜覆盖的土壤热效应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 (3)地膜覆盖的其它作用,包括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状况,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等。 4.简述水稻湿润秧田水分管理要点。 答:芽期:水不上厢,保持厢面湿润(2分)。幼苗期:湿润与浅灌相结合(2分)。成苗期:保持浅水层(1分)。 5.水稻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 答: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以确保一定穗数(1分),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晒田控制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控制无效分蘖,避免田间过早封行,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壮秆大穗(2分),晒田复水后,酌情施用穗肥和粒肥,达到多穗多粒的目的(2分)。 6.水稻品质指标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二)教学实习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栽培设施: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灌溉设施、加温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实践教学 温室的观测(选开)。 课题四花卉的繁殖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繁殖方法,掌握花卉繁殖技术和生产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品种及种质资源保留,进行选种、育种等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种子的寿命与贮藏、播种时期及方法。 无性繁殖:分株、吸芽、珠芽及零余子、走茎、根茎、球茎、鳞茎、块茎、块根、葡萄茎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与时期、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