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电子教案

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电子教案
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电子教案

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

精品资料

第九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如图9-1所示。

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如表9-1所示。

表9-1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

典型考研题1(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

,若以fs2fH的速率对m(t)等间(Ts=1/f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的几个步骤,为什么?

答案: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的目的是将模拟信号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其步骤是抽

样、量化、编码。通过抽样将取值和时间都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取值仍连续的抽样信号;通过量化将时间离散,取值连续的PAM信号变为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化信号,通过编码将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变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

4.模拟脉冲调制(PAM)

模拟脉冲调制(PAM)如表9-3所示。

(图表见视频)

4.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

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如表9-4所示。

(图表见视频)

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均匀量化PCM中,抽样速率为8KHz,当输入信号为零均值且服从均匀分布

时,若编码后比特率由16Kb/s 增加到64Kb/s ,则信噪比增加多少dB 。

答案:36

对于均匀量化的信号量噪比

220020lg 6(),2N q q dB

S S M N dB M N N ??==== ? ???其中,M是量化电平数,N是编码位数,故编码位数每增加一位,信噪比改善6dB,均匀量化出来的信号是二进制信号,传码率在数值上等于传信率,故当采样速率是8000Hz,编码后比特率由 16kb/s增加到64kb/s时,编码位数从2位增加到8位,增加了6位,故信噪比改善了36dB。

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在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中,对话音信号采用13折线A率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Δ。

(1)分析第2段和第7段的量化间隔??27v和v;

(2)计算压扩参数A;

(3)若编码器的某个输入抽样脉冲幅度为719Δ,求这时PCM编码器输出的PCM码组。

解:(1)A率13折线的划分结果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长度相等,均为16

Δ ,从第三段开始每段长度是前一段的2倍,各段段内又均匀分成16 分,故量化间隔的规律跟各段长度的规律是一样的。由于第二段的长度是16Δ,故量化间隔为Δ;

第七段长度是1024Δ,故量化间隔为32Δ。

(2)A率压扩特性曲线是

101ln 1ln 1,11ln {Ax x A A Ax x A A

y <≤++≤≤+=, 很显然,当 1/A ≤0<x,是线性的,由于13折线的第1,2段斜率相同,故第1,2段与 1/A ≤0<x对应,其压扩参数保持不变。 将第二段的终点坐标(1/64,1/4)代入

1ln Ax y A

=+ 可得A=87.6。

(3)

?1

719>0c=1 ??????2

719>128c=1719>512c=1719<1024c=0 段落码为110,故该抽样值位于第六段,段落起始电平为512

Δ,量化间隔为32Δ.

8

??????????????????????????3221210719<512+232=768c5=0719>512+232=640c6=1719>512+232+232=704c7=1719<512+232+232+232=736 c=0所以,传输码组为:11100110,编码器输出电平为704Δ 。

典型考研题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已知最高频率为4KHz的模拟信号m(t)在( +1.0~ -1.0伏)量化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若采用PCM系统对其进行抽样、均匀量化和编码。试问:

(1)若要量化信噪比大于30dB,求均匀量化器的量化间隔;

(2)该PCM信号的传码率和最小传输带宽;

(3)传输中产生的误码率-2e

P=10,计算PCM系统输出端的平均信号噪声功率比(00S/N)。

典型考研题4(东北大学2002年)

PCM和ΔM的量化噪声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何方法可以防止或减小ΔM的过载? 答案:PCM的量化噪声与量化间隔有关,ΔM的量化噪声分一般量化噪声和过载量化噪声,跟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有关。 为了防止或减小ΔM的过载,要求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满足

max

()s dm t f dt σ≤? 典型考研题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某简单增量调制系统输入信号 ωmm(t)=Acost,判决器的抽样速率为sf,

量化台阶为σ。

(1)画出该增量调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2)求该增量调制系统的最大跟踪斜率K和正常编码时输入信号m(t) 的幅度范围;

(3)若本地译码器采用理想积分器,该增量调制系统输出信号P(t)为11-1-1-1111-11,试画出本地译码器输出信号m′(t) 的波形(设初始电平为零);

(4)若抽样速率fs=64kHz,采用16QAM方式传输,试求16QAM信号频谱的主瓣宽度。

解:(1)增量调制系统框图

(2)最大跟踪斜率

max ()/s m K f dm t dt Aw σ=≥=

故正常编码时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是

2s

m f A w σ

σ≤≤

(3)本地译码器输出信号波形

(4)增量调制输出信号传码率

BsR=f=64Kbaud

该信号为二进制信号,故传信率

bR=64Kb/s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 点总结完整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3、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 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质分类,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 完成通信的,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 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人:尹立强 授课对象:信工041-2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本课程教学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 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

深圳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试卷

精品文档 深圳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开/闭卷 闭卷 A/B 卷 A 课程编号 2313100401 2313100402 2313100403 课程名称 通信 学分 2.5 命题人(签字) 审题人(签字) 2009 年 5 月 15 (1)可以带计算器 (2)可以带一张手写A4大小资料 . 选择题(4x6=24分) 1. 设ξ(t)为实平稳随机过程,R(τ)为它的自相关函数。ξ(t)的平均功率为 ;ξ(t) 的直流功率为 ;ξ(t)的交流功率为 。 (A )R(0); (B) R(∞) (C) R(0)- R(∞); (D)不确定 2. 对于带宽为B 赫兹的低通型系统,该系统无码间串扰的最高传输速率 为 波特。 (A ) B (B) 2B (C) 4B (D)不确定 3. 假设基带信号波形带宽为B 赫兹,对于2A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2PSK 信号的带宽为 赫兹。 (A )B (B) 2B (C) 3B (D)4B 4. 传送码元速率R B =2x103波特的数字基带信号,试问系统采用图(1)中所画的哪一种传输特性好 。 图1 . 填空题(6x6=36分) 1. 已知二元离散信源只有“0”、“1”两种符号,若“0”出现概率为3/4,则出现“1”所含的信息量为 (bit)。 -4X103π -2X103π -103π 0 103π 2X103π 4X103 π ω

2. 在2FSK 调制解调实验课中,二进制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为2KB ,载波频率分别为 32KHz 和16KHz,实验中“1”和“0”2FSK 信号里含有的载波周期个数分别为 和 。 3. 设窄带随机过程()t ξ是平稳高斯窄带过程,且均值为零,方差为2 n σ。则它的同相 分量()t c ξ和正交分量()t s ξ也是平稳高斯过程,其均值和方差相等,分别为 和 。 4. 对于理想低通系统来讲,其频带利用率η的取值为 波特/赫。 5. 对于某双极性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为 其带宽为 。 6.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赫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若对其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时,抽样间隔最大允许值为 秒时,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对于我们话音信号来讲,其抽样频率为 赫。 三. 计算题(40分) 1.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10000100000000001101,试确定相应的AMI 和HDB 3码(10分) 2. 采用13折线A 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1101单位: (1)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10分) (2) 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5分) 3. 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为11001000101,采用2FSK 方式传输.已知码元传输速率为 1000波特,“1”码元的载波频率为3000Hz,”0”码元的载波频率为2000Hz. ()2 sin ? ? ? ???=s s s s f T f T T f p π

机械原理习题-(附答案)整理电子教案

第二章 4.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移动副或转动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5.组成机构的要素是构件和转动副;构件是机构中的_运动_单元体。 6.在平面机构中,一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的变化范围是1-2。 7.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_(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8.零件与构件的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体。 9.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 10.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两构件直接接触所组成的可动联接。 1.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3个速度瞬心,这几个瞬心必定位于同一直线上。2.含有六个构件的平面机构,其速度瞬心共有15个,其中有5个是绝对瞬心,有10个是相对瞬心。 3.相对瞬心和绝对瞬心的相同点是两构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即绝对速度相等的点, 不同点是绝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为零,相对瞬心点两构件的绝对速度不为零。 4.在由N个构件所组成的机构中,有(N-1)(N/2-1)个相对瞬心,有N-1个绝对瞬心。 5.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上_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机构的不同构件上的各点。 6.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在转动副中心处;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在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处;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在高副接触点处。 7.一个运动矢量方程只能求解____2____个未知量。 8.平面四杆机构的瞬心总数为_6__。 9.当两构件不直接组成运动副时,瞬心位置用三心定理确定。 10.当两构件的相对运动为移动,牵连运动为转动动时,两构件的重合点之间将有哥氏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的大小为a*kc2c3,方向与将vc2c3沿ω2转90度的方向一致。 1.从受力观点分析,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锥之内,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位于摩擦圆之内。 2.从效率的观点来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η<0。 3.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在同样条件下大于矩形螺纹的摩擦力矩,因此它多用于联接。 4.机械发生自锁的实质是无论驱动力多大,机械都无法运动。 F方向的方法是与2构件相5.在构件1、2组成的移动副中,确定构件1对构件2的总反力 12 R 对于1构件的相对速度V12成90度+fai。 6.槽面摩擦力比平面摩擦力大是因为槽面的法向反力大于平面的法向反力。 7.矩形螺纹和梯形螺纹用于传动,而三角形(普通)螺纹用于联接。 8.机械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它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9.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有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 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少摩擦。 1.机械平衡的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和平衡试验,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阶段,从结构上保证其产生的惯性力最小,后者的目的是为了用试验方法消除或减少平衡设计后生产出的转子所存在的不平衡量_。 2.刚性转子的平衡设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静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点是可近似地看做在同一回转平面内,平衡条件是。∑F=0即总惯性力为零;另一类是动平衡设计,其质量分布特

武汉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A————(A卷、闭卷) 一.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 1. ×;2.×;3.√;4.×;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①N ②N log2M 2.③帧同步信息④信令信息 3.⑤t=T ⑥ 2/E n 4. ⑦ 3 ⑧1 5.⑨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⑩直接法(自同步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噪声满足窄带的条件,即其频谱被限制在“载波”或某中心频率附近一个窄的频带上,而这个中心频率又离开零频率相当远。高斯:概率密度函数服从高斯分布。波形特点:包络缓慢变化,频率近f。包络服从瑞利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 似为 c 2.若采用双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2×1=2MHz,6路信号复用,至少需要带宽12MHz。 若采用单边带调制,则每路信号带宽为W=1MHz,至少需要带宽6MHz。 3.均匀量化:在量化区内,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因而小信号时量化信噪比太小; 非均匀量化:量化级大小随信号大小而变,信号幅度小时量化级小,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 时量化级大,量化误差也大,因此增大了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在线性分组码中,两个码组对应位上的数字不同的位数称为码组的距离;编码中各个码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在线性码中,最小码距即是码的最小重量(码组中“1” 的数目)(全0码除 外)。d0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四.(共10分) 1. (3分) 2. (3分)

3. 0()(1c o s c o s 2)c o s AM s t K t K t t =+ Ω+Ωω 无包络失真,则1(c o s c o s 2)K t t +Ω+Ω≥ (2分) 令()c o s c o s 2f t t t =Ω+Ω ()c o s c o s 2f t t t =Ω+Ω22 cos cos sin t t t =Ω+Ω-Ω 22cos cos (1cos )t t t =Ω+Ω--Ω 2cos 2cos 1t t =Ω+Ω- 219 2(cos )48 t =Ω+- 所以,()f t 的极小值为9 8 - 则8 9 K ≤。 (2分) 五.(10分) 1. (2分) 或反相 2. (4分) 或反相 3. (4分) 或反相 六.(共10分) 1. 图1系统,奈氏带宽=66 210/2101Hz MHz ?ππ== 无码间串扰最高码元速率 max 212s f MHz MHz =?= (3分) 图2系统,奈氏带宽=6 6 310/2 1.510 1.5Hz MHz ?ππ=?= 无码间串扰最高码元速率 max 2 1.53s f MHz MHz =?= (3分) 2. 图1系统不能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 (2分) 图2系统能实现无码间串扰传输 (2分) 七.(共10分)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作用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学习要求 *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及其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本章介绍了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并通过实例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机构,从而明确了机构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对 象。当然,由于此时尚未具体学习这些内容,故只能是一个概括的了解。 学习安排 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本课程。 要学好本课程,首先必须对机械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机械现在是、将来仍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执行工具,没有机械的支持, 一切现代工程(宇航工程、深海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跨江大桥、过海隧道、摩天大楼、……)都将无法实现。 了解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既有助于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深入学习,也有助于让我们深信机械工业将永不停歇地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习内容 *机构的组成(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 *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的合理设计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平面机构中的高副低副 学习要求 *搞清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运动链及机构等重要概念。 *能绘制比较简单的机械机构运动简图。 *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对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有所了解。 *对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机构结构合理设计问题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等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通信原理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第1学期期 末 考试 A 卷 求:(共10分) 1. 无失真恢复m (t )允许的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多少? (5分) 2 ?量化信噪比是多少? (5分) 解: 1. m (t )的带宽 B 2000Hz ,最小采样频率 f smin 2B 4000Hz 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T smax 1/ f smin 0.00025s (5分) 4 16 2. m (t )的功率 P m 2 J 10 均匀量化信噪比 5kHz ,发送端发送功率为P t ,接收功率比发送功率低50dB 。信道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 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 0=1O -10 W/Hz ,如果要求系统输出信噪比不低于 30dB o 试求:(共10分)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 一页纸开卷 考试日期:20 14年1月11日 考试时长:120分钟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 期中 10 %, 实验 10 %, 期末 70 % 本试卷试题由 .部分构成,共 、某信源的符号集由A 、B 、 C 和D 组成,这4个符号是相互独立的。 每秒钟内 A 、B 、C 、D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 125、250,求信源的符号速率和信息速率。 (共10分) 解:信源的符号速率为R s 500 125 125 250 1000symbol/ S (4分)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rP (2分) 信源熵H (X ) M Plog z P i 1 2 1^it/symbol (2分) 信源的信息速率为 R b R s H (X ) 1000 1750bit /s (2分) 、对模拟信号m (t ) 2cos (2000 t ) 4cos (4000 t )进行线性PCM 传输,量化器设计范围为[-10,10] ,PCM 码字字长为16位。 (2分) S 6.02n 4.77 10log D 2 N q 6.02 16 4.77 10(1 2) 6.02n 4.77 10log 马 102 91.09dB (3分) 已知某模拟基带信号m (t )的带宽为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 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二2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S C = B log 2(1 )。 N 7、设调制信号为 f (t )载波为COS c t,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1 f(t)cos c t,频域表达式为一[F(;i::■■'.■ c) - F(;r ?;.%)]。 2 8、对最高频率为 J的调制信号m(t )分别进行AM DSB 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 分别为2f H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2W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 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3折线近似,J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折线近似。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E)。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频带利用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否。 6、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7、设调制信号为f(t)载波为,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式为。 8、对最高频率为f H的调制信号m(t)分别进行AM、DSB、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2f H、 f H。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简答题(总分18,共4小题) 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3分) 答: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多径传播 2、简述脉冲编码调制的主要过程。(6分)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幅值连续的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变换为幅值离散、时间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编码是把幅值、时间均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用一组数字序列表示。 3、简单叙述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6分) 最佳抽样时刻对应眼睛张开最大时刻;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有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幅度畸变范围;图中央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抽样时刻上,上下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 4、简述低通抽样定理。(3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2、设信息序列为100000000001100001,试编为AMI 码和HDB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相应波形。(6分) 1、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为,分别画出AM、DSB、SSB(下边带)信号的频谱。(6分) 3、设发送数字信息为110010101100,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对2FSK信号,“0”对应T s=2T c,“1”对应T s=T c;其余信号T s=T c,其中T s为码元周期,T c为载波周期;对2DPSK信号,代表“0”、代表“1”,参考相位为0;对2PSK信号,代表“0”、代表“1”。)(8分) 四、(总分12分)现有一个由8个等概符号组成的信源消息符号集,各符号间相互独立,每个符号的宽度为0.1ms。计算: (1)平均信息量;(2)码元速率和平均信息速率;(3)该信源工作2小时后所获得的信息量;(4)若把各符号编成二进制比特后再进行传输,在工作2小时后发现了27个差错比特(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求传输的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解:解:(1)——(2分) (2)T s=0.1ms ,所以 ——(2分)(3)——(3分) (4)误比特率——(2分) 2小时传送的码元数为 误码率为:——(3分) 五、(总分12分)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在该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上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t)的频带限制在5K H Z,而载波为100 K H Z,已调信号的功率为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试问: (1)该理想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多大?(2)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3)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西南科技大学《机械原理》复习题 一、判断题(对者画√,错者画×) 1.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条件为自由度大于0。(错) 2.若干个构件由若干运动副连接之后,构件之间总是可以做相对运动的。(错) 3.在运动副中,高副对构件运动的约束限制要少于低副。(对) 4.限制两个构件之间相同运动方式的运动副属于虚约束。(错) 5.连杆机构运动分析,应按照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的步骤依次进行。 (对) 6.偏置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作主动件,其压力角也是恒等于零的。(错) 7.无偏置的导杆机构,以导杆为被动件时,压力角恒等于零。(对) 8.偏置的曲柄滑块机构有急回特性。(对) 9.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滑块机构,滑块的极限位置在曲柄与连杆共线位置。(对) 10.一般机构的传动角越接近于0 ,对传动的受力越有利。(错) 11.对于曲柄摇杆机构,当摇杆达到极限位置时,曲柄与机架共线。(错) 12.被动件为整周旋转的构件机构,一定没有急回特性。(对) 13.平底接触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压力角一直保持不变。(对) 14.普通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为零,所以永远不会发生自锁。 (错) 15.凸轮机构中当从动件的速度存在有限的突变时,称为柔性冲击。(错) 16.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加速度存在有限突变时,称其为柔性冲击。(对) 17.插齿机加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也等于17。(对) 18.用滚齿机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时,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17。(对) 19.用插齿机加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时,刀具的分度圆与齿轮的分度园相切。(对) 20.即便是齿数和模数相同,变位齿轮的基圆也不同于标准齿轮。(错)

2015通信原理期中考题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第 1 学期期 中 考试 A 卷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日期: 2015年10月 29 日 考试时长:90分钟 本试卷试题由 六 部分构成,共 5 页。 一、选择与填空(共20分,共 10题,每题 2分) 1、 频带利用率是数字通信系统的( A )指标。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适用性 (D )可实现性 2、某AWGN 信道带宽为50 MHz ,信号噪声功率比为30 dB 。则根据香农公式,该信道容量约为( D )。 (A )40 Mbit/s (B )130 Mbit/s (C )150 Mbit/s (D )500 Mbit/s 3、要无失真传输某信号,信道传递函数需满足的条件是( D )。 (A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均为常数 (B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乘积为常数 (C )幅频响应或相频响应的导数为常数 (D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导数都为常数 4、在已调信号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基带信号带宽最宽的是( B )信号。 (A )AM (B )SSB (C )DSB (D ) FM 5、在模拟信号传输中,调制效率是指( C )。 (A )传输信号中直流信号功率与交流信号功率之比 (B )传输信号中载波信号功率与边带信号功率之比 (C )传输信号中信息携带信号的功率与传输信号总功率之比 (D )传输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6、设信号功率为 1 mW ,噪声功率为100 nW ,则信噪比(S /N )的dB 值是 40 dB 。 7、基带信号()cos m m m t A t ω=对载波作100%的幅度调制,则常规AM 系统、DSB-SC 系统与SSB 系 统的解调增益分别为 0.67 、 2 和 1 。 8、对于4PAM 信号和16PAM 信号, 4PAM 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16PAM 具有较好的频谱效率。 9、某十六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符号速率为2400 Baud ,则该系统的比特速率为 9600 bit/s 。 10、当“0”、“1”码等概率出现时,在单极性NRZ 信号、双极性NRZ 信号、单极性RZ 信号和双极性 RZ 信号中,具有多条离散谱线的信号是 单极性RZ 。 二、(共15分)已知某AM 模拟调制系统中,信号表达式()[]106cos4000cos2AM c s t t f t ππ=+。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类别:核心课、必修课 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该课程详尽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基本原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多址接入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网组网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原理在实际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建立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效的人机交互基础上。课程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每学期四次的集中实时辅导,始终突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系统引导和学习支持。 四、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40%)与期末考试成绩(60%),总成绩100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课程导学 1 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课程导学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设计思想;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内容; 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内容;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概述 1、教学内容 章导学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简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掌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的2G标准; 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标准的3G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3、重点、难点 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掌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的2G标准; 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标准的3G移动通信系统; 第2章无线移动信道 1、教学内容 章导学 无线信道相关的基本概念 电磁波与无线电频谱 无线电波传输环境 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多普勒效应 移动信道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无线移动信道特性及所需基本知识; 掌握电磁波与无线电频谱的基本概念; 了解无线电波传输环境; 了解无线电波传播基本机制,直射、反射、折射、绕射的基本原理;

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江西理工大学考试试卷答案 试卷编号:5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所谓匹配滤波器是指输出信噪比最大的线性滤波器。 2、使系统总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 3、GMSK调制是通过在MSK调制器之前加入一个高斯低通滤波器来实现的。 4、设基带信号是最高频率为3.4kHz的语音信号,则其AM信号带宽为6.8kHz, SSB信号带宽为 3.4kHz,DSB信号带宽为 6.8kHz。 5、APK系统可以同时利用载波振幅和相位的来传送信息。 6、影响数字通信系统信息可靠传输的主要因素是信道特性不理想和 信道中存在噪声。 7、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特点分别是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和自相关函数只与时 间间隔有关。 8、语音对数压缩的二个国际标准分别是A律和μ律,我国采用A律。 9、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与已调信号带宽的关系是已调信号带宽越小,有效性越好, 可靠性与解调器输出信噪比的关系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越大,可靠性越好。

二、问答题(23分) 1、什么是广义平稳随机过程?什么是狭义平稳随机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0分) ---(3分) -------(4分) ------(3分) 2、采用时间分集技术或频率分集技术可以改善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试说明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13分) 答:用同一个载波信号在不同时间传输同样的信息,信道将这些信号全部衰落掉的概率很小,在接收端将不同时间收到的信号按一定的方式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保证可靠地传输信息。这就是时间分集技术可以改善随参信道传输特性的基本原理。--------(6分) 用若干个载频信号同时传输同一个信息,信道同时将这些信号衰落掉的概率很小,在接收端将收到的各个载频信号按一定的方式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保证可靠地传输信息。这就是频率分集技术可以改善随参信道传输特性的基本原理。--------(7分) 三、计算题(50分) 1、设一随参信道的两径时延差τ为1ms,(1)试画出其两径传播的模型;(2)试分析该信道在哪些频率上传输衰耗最大?选用哪些频率传输信号最有利?(15分) 解:(1)两径传播模型如下图所示: --------------------------(5分)

移动通信系统培训教案

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差不多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差不多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接续,观看呼叫接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差不多功能。 3.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综测仪)及示波器观测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差不多原理 图1-1是与公用电话网(PSTN)相连的移动电话网方框图。各模块之间的信道,包括MS--BS的无线信道,到BS--MSC、MSC--EX、EX--TEL的有线信道都包含信令通道及话音通道。各段信令通道互连,逐段传输、转发信令,才能完成一次呼叫接续,最后在主、被呼用户间分配,建立一条逐段互连而成的话务信道,实现双方通话(以传输话音为例,亦可传数据等信息)。TACS模拟蜂窝移动

通信系统移动台主呼接续过程如图1-2所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接续尽管复杂一些,但总体上是类似的。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无法放在实验桌上由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图1-3,它与图1-1实际系统在上述系统网络结构及功能等差不多特征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要紧有四类: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及无线寻呼系统,它们的功能及应用场合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差不多原理及技术是相同的。 移动通信的多址方式要紧有FDMA、TDMA、CDMA三大类。FDMA 系统一般为模拟移动通信制式,TDMA及CDMA为数字移动通信制式。FDMA进展早,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多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仍在广泛应用。数字移动通信是在模拟移动通信基础上进展、演化而来的,在网络组成、设备配置、系统功能和工作方式上二者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重点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02-2003《通信原理》期末试卷 (注意:在答题纸上答题,不必重新抄题,只写题号即可。) 一 填空题:(每个空0.5分,共15分) 1. 基带传输系统的总误码率依赖于 和 之比。 2.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干扰分为 和 两种。 3. 若线形系统的输入过程()t i ξ是高斯型的,则输出()t o ξ是 型的。 4. 通断键控信号(OOK )的基本的解调方法有 及 。 5. 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的三个特点分别为 、 、 。 6. 根据乘性干扰对信道的影响,可把调制信道分为 和 两大类。 7. 包络检波法的系统误码率取决于 和 。 8. 起伏噪声又可分为 、 及 。 9. 数字基带信号()t S 的功率谱密度()ωS P 可能包括两部分即 和 。 10.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法有两种,分别为 和 。 11. 模拟信号是利用 、 和 来实现其数字传输的。 12. 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是 、 和 。 13. 设一分组码(110110);则它的码长是 ,码重是 ,该分组码与另一分组码(100011)的码距是 。 14. 在 情况下,消息的平均信息量最大。 15. 一个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受 、 、 “三要素”的限制。 16. 一个均值为零的平稳高斯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的一维分布是 ,而其相位的一维分布是 。 17. 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与 、 以及 有关。 18.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 。 19. 常见的随机噪声可分为 、 和 三类。 20.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有三种基本信号,分别为 、 和 。 21. 衡量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和 ,具体对数字通信系统而言,前者常用 来衡量, 后者常用 来衡量。 22. 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 ,二是传输中叠加 的 。 23. 根据香农公式,理想解调器的输入信噪比i i N S 和带宽c B 与输出信噪比o o N S 和带宽s B 之间满 足 。 24. 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可以用 和 来表征。 二 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每题0.5分,共5分) 1. 码元传输速率与信息传输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 2. 一般说来,通过键控法得到二进制移频建控信号(2FSK )的相位(n ?、n θ)与序列n 无关。(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致新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三、重点突破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电子教案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课题: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科目:数字通信技术 单位:宝鸡理工学校电工电子教研组 姓名:石元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掌握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理解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三、教学重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五、教学方法 1、依据教材的内容,采用讲授法。 2、现代教学论观点,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 - 1 - -

2、导入新课(理论与实际相互衔接、设疑、分析结论) 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单向传输只用于无线电寻呼系统。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3、授新课(讲授重点、化简难点) (1)课题板书§1.2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2)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1.2.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1.2.2单工通信 1、概念: 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进行收信和发信。 2、分类: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3、同频单工: 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频率工作,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 4、异频单工: 收发信机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5、单工通信的特点: (1)电台设备简单、省电,且只占用一个频点; - - 2 - -

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按调制方式分类,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频带(调制)传输系统。 2、所谓窄带高斯噪声是指其频率带宽Δ f远远小于其中心频率f c的平稳高斯噪声。 3、语音对数压缩的二个国际标准分别是A律和μ律,我国采用A律。 4、设基带信号是最高频率为3.1kHz的语音信号,则其AM信号带宽为6.2kHz, SSB信号带宽为3.1kHz ,DSB信号带宽为6.2kHz 。 5、使系统总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称为最佳门限电平。 6、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7、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合成波包络服从(广义)瑞利分布。 8、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模拟抽样值的过程称为量化。 9、通信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可以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二、问答题(23分) 1.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是什么原因导致码间干扰?简述部分响应波形中是否存在码间干扰?(10分) 答: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由于传输特性的不理想,即频率特性失真,将引起脉冲信号的拖尾等现象,从而对后面的脉冲产生干扰,即码间干扰。------(3分) 部分响应波形是将当前的脉冲响应波形与该脉冲、延时一各码元周期后的响应波形进行叠加的结果,显然在后一位码的位置存在有一个幅度与当前码幅度相等的人为码间干扰,由于该码间干扰是已知的,因此可以消除,也即对于部分响应来讲可以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7分) 2.什么是模拟通信?什么是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主要优点?(13分) 答:传递连续消息(信号)的通信过程称为模拟通信。 传递数字消息(信号)的通信过程称为数字通信。------(3分) 数字通信的优点是①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②体积小,功耗低,易于集成;③便于进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④有利于实现综合业务传输;⑤便于加密。------(10分)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刘世安 学时数:54 审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调制解调 [目的要求] 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 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3、GMSK和GFSK对MSK的改进。 4、QPSK、OQPSK、π/4-DQPSK调制的原理,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的异同。 5、QAM调制的原理和星座图。 [重点难点] 这种调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差别。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三章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与分集接收 [目的要求] 1、了解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2、理解电磁波的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和传播衰耗; 3、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链路估计; 4、了解移动信道的特征及传播特点; 5、了解分集的概念、作用及其方式。 [教学内容] 1、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2、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及传输衰耗。 3、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4、多径衰耗和多普勒频移。 5、Rayleigh和Ricear分布。 6、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链路估算。 7、分集接收技术。 [重点难点] 快衰落和慢衰落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运用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实际链路估算,分集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四章外部噪声与干扰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中噪声与干扰类型。 2、了解邻道干扰和同频道干扰的概念。 3、掌握同频道再用距离的概念。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