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

流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5~12cmH 2O 。

2、CVP 指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或右心房压。CVP 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可做

为估计右心房功能的一个间接指标:CVP 过低(<5 cmH 2O ,常表示血容量不

足或静脉回流障碍;CVP 过高,常提示输液、输血过多,或存在心功能不全。CVP >16 cmH 2O 应暂停补液。

3、测压时请注意先将换能器充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然后通过换能器上的三

通开关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按传感器归零,当监护仪显示“0”时,转动三通开关,使之与大气隔绝而与患者的动脉或静脉插管相通,此时监护仪显示所测压力的波形与数值。

4、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

炎,为防血栓形成需每天用封管液冲洗。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一.评估 1.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体位及凝血状况,如患者清醒, 向其讲解测量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2?评估有无影响CVP值测量的干扰因素,如静脉导管置入深度及通畅情 况,压力换能器坐标位置,输注液体的粘稠度等。 二.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帽子。 2 .用物准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压力导线,压力模块,水平尺,生理盐水液 体,酒精棉片,输液架,传感器固定架。 3.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三.测量 1.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核对记录,评估有无脱出。 2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置管部位及各腔管路,不能平卧患者,可取 低坡卧位或侧卧位。 3. 连接测压管路及测压装置,保证测压系统连接正确,紧密,排尽空气。 4. 使用水平尺校准压力换能器置于右心房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保证测压 管路通畅勿扭曲打折。 5. 暂停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主腔通道。 6. 按转监护仪的调零钮及定标,校正准确,监护仪自动调定零后,使测压管 与静脉管想通,正确测压。

7?随时观察监护仪CVP曲线变化及CVP值,每次测压前均应校正压力传感器零 点。 8.测量后关闭测压管路,将主腔通道与输液器连接。 四.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适宜体位,在重症记录上记录监测数值。 五.评价 测量数值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影响测量的干扰因素。 六.注意事项 1. CVP 正常值:5—12cmH2Q 2. CVP指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或右心房压。CVP反映右心房充盈压, 可做为估计右心房功能的一个间接指标:CVP过低(v 5cmH2O常表示血容 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CVP过高,常提示输液,输血过多,或存在心功能不 全。CVP> 16cmH2 0应暂停补液。) 3?双腔,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应选择主腔通道,侧腔应置入浅,CVP值偏高。 4. 长期 置管,输注营养液易导致导管堵塞,附壁血栓形成,不通畅,CVP 值偏高。 5?深度呼吸,咳嗽,躁动,腹胀,吸痰,抽搐均影响CVP值,宜在安静后10—15min 测量。

颅内压监测.pdf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或2.00kPa)。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 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 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 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避免 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 不宜超过7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的辅助监测也 有利于脑灌注压的管理。 【适应证】 颅内压监测指征: (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 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②评分 3 ~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 颅内压监测; 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 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 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 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 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 硬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图1 ①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 调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类特选)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操作方法 准备 查对 评估测压方法 观察记录●护士:着装整洁,洗手 ●用物:简易中心静脉测压或心电监护仪测压 ●简易中心静脉测压用物包括:三通管、中心静脉测压管、测压尺、生理盐水、输液器、 输液架、碘伏、棉签、手消毒凝胶 ●心电监护仪测压用物包括:有创测压模块及连接导线、三通管、0.9%氯化钠溶液、输液 器、输液架、压力连接管、压力换能器、肝素稀释液冲洗系统及电子监护仪、碘伏、棉签、加压袋 ●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评估患者病情、临床表现、手术、血压、用药情况、有无使用呼吸机、PEEP值(如有, 调零后3分钟再测)、置管情况、合作程度 ●定测压零点:右心房水平,即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半卧位时锁骨中线第三肋间。 座位时第二肋间,为减少误差,尽可能取平卧位 ●简易中心静脉测压:标尺零点对准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挂液体,输液器下端连接三通 管,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另一端接测压管并固定于输液架上。先将中心静脉端关闭,打开连接输液器的导管,测压管与中心静脉端相通,此时测压管内的液面迅速下降,当液面达到一定水平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 ●测压结束,关闭患者端三通 ●心电监护仪测压:连接压力监测套件,使用肝素稀释液并排尽管道内及压力套间内气体, 挂于输液架上,通过压力换能器将静脉导管连接到监护仪上,妥善固定,协助患者取体位,打开三通与大气相通,校准监护仪上的“0”点,关闭大气相通口,保持压力换能器与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电子监护仪显示的数值即为中心静脉压 ●用加压袋打气至300mmHg,确保每小时2ml速度进入,防止血液凝固导致阻塞 ●严格无菌操作原则,置管部位每天换药一次,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一 旦发生立即拔除导管 ● 1 mmHg=1.36cmH2O ●当数值或波形异常变化时,除观察病情变化外,注意观察有无咳嗽、腹腔压力增高,观 察机械通气参数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情况 ●洗手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测压数值

中心静脉压测量流程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 【目的】 1.对于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的病人,鉴别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 2.大手术后或需大量补液时,监测血容量动态变化。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可以鉴别少尿的原因。 【操作步骤】 1.双人核对医嘱,打铅笔勾。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准备用物,检查物品有效 期,挤压无漏气。 2.查对ID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3.患者取平卧位,铺无菌治疗巾于穿刺侧的头部及肩下,按静脉输液法连接液体与输液 器,连接三通接头,排气,备用。 4.消毒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处,连接预冲式封管液冲管,检查导管是否畅通,观察有无回 血。 5.连接三通接头、输液管路,保证输液导管与静脉导管相通,保持通畅。 6.打开测压管包,右手取出测压管紧密垂直连接于三通接头侧孔,调整测压管零点位置: 将测压管零点位置放于患者平卧未右侧腋中线第四肋间。 7.转动三通开关使输液导管与测压管相通,使液体充满测压管,缓慢排空测压管腔内的空 气,关闭三通接头。 8.转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进行测压并读取记录数值:观察液面下 降速度,当水柱停止下降不再波动时,平视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即为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值。 9.关闭测压通路,取下测压管,开通输液管路,调节输液速度,继续输液治疗。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测压时患者尽量避免深呼吸、咳嗽,避免应用呼吸机PEEP。 3.测压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测压数值。 4.当液面下降较快时,中心静脉压可能为负值,此时应及时关闭三通接头,防止空气进入 静脉导管。 5.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5-12cmH2O当CVP>14cmH2时,表明血容量相对过多或有心功能 不全的可能,应减慢输液速度,并采取利尿等措施,当CVP<5cmH2时, 提示血容量相对不足,需加快补液速度。

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腹内高压的临床研究 腹内压(IAP)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腹腔间隙综合征。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必须知道如何监测腹内压及其相应处理。 1腹内压和腹内高压的定义 1.1 腹内压的定义腹腔间隙综合征世界学会(WSACS)、危重病专家[1]国际组织定义腹内压为:腹腔内的压力就是IAP。像血压一样,IAP的单位用kPa表示。健康成年人休息状态时,IAP通常是0~0.7 kPa,但变化很大[1,2]。体位大小和影响肠蠕动的活动都能暂时升高IAP[3]。以前多次做过腹部手术的病人术后IAP可达1.3 kPa,幸运的是,这些防止外科并发症的升高能自我控制,对机体不会引起长期损害。 1.2腹内高压(IAH)的定义IAP长期或反复达到或超过1.6 kPa被称为腹内高压[1]。长期IAP升高可造成器官和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根据严重程度、发作速度和症状持续时间可将IAH分为急性和慢性IAH。急性IAH发病迅速,通常是腹部外伤或出血引起,脓毒症或其他危重病也有可能发生急性IAH。慢性IAH发作时间长,可数月到数年,腹壁和腹腔器官渐渐适应变化的腹腔环境[1],慢性IAH可由肝硬变、病态肥胖、卵巢肿瘤和腹膜透析治疗引起。 1.3IAH的分级根据IAP的水平而对IAH分级,Ⅰ级:1.6~ 2.0 kPa,Ⅱ级: 2.1~2.7 kPa,Ⅲ级:2.8~ 3.3 kPa,Ⅳ级:>3.3 kPa。 2IAH对机体的影响 若不及时治疗IAH,IAH可影响整个机体,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器官衰竭和死亡。 2.1对静脉系统的影响IAP一旦超过中心静脉压,达1.1~1.6 kPa时,静脉腔下部(IVC)、其他组织、腹腔器官和下肢受压,静脉回流障碍,前负荷下降,后负荷增加[4]。心输出量下降,静脉淤血增加,病人易发生周围水肿、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PE)。 2.2对胃肠系统的影响据证实IAP达2.7 kPa时导致肠血流下降61%,引起酸中毒和局部缺血[2]。伴随肠壁血流下降,损害肠组织,可发生脓毒症、伤口感染和裂开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4]。 2.3对心脏的影响通常IAH病人可有低血压和代偿性心动过速,因胸腔内压增加和IVC受压[2,4],导致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假性升高。为IAH病人胸部透视显示膈膜上升,胸内压增加,心输出量下降,进一步降低前负荷,直

颅内压监测概述【最新】

颅内压监测概述【最新】 颅内压监测 一、概述 颅内疾病无论是外伤、肿瘤、脑血管疾病、炎症还是先天性疾病,均可引起颅内高压。(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H ) ICP增高是临床的常见症状, 它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往往使病情更趋恶化, 临床医生准确获取患者的ICP值, 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就包括了ICP监测和颅内高压处理等项目,该指南对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和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颅内压 (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 即颅腔内压力,临床上在枕骨大孔区和脊髓蛛网膜下腔无梗阻的情况下,常以侧脑室内、小脑延髓池和腰段蛛网膜下隙所测得的脑脊液静水压来表示。正常成人的 ICP为 :0.8,1.8 kPa,当压力>2.0 kPa 持续>5min即为颅内高压。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脑水肿、高颅压的诊断却大致只能从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检查、腰椎穿刺和有创颅内压监测等三方面得到提示。靠临床表现(也就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三主征,以及呼吸心率减慢、血压增高等两慢一高)来诊断颅内压增高显然是有些主观和盲目的,其准确性可想而知;头颅CT和MRI检查虽然是目前公认的直接反映脑水肿和高颅压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头颅CT对早期脑水肿却难以显示,MRI检查比较费时,且这两种检查绝大多数都不能在床旁进行(虽然出现了移动CT,但是国内很少医院购买),也不能实施动态续监测,而且检查费用不菲。传统颅内压监测多是通过腰椎穿刺或开颅等有创颅内压监测两种〔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相对简单,但是在严重高颅压(,350mmH20)时腰椎穿刺 容易诱发脑病而被视为禁忌症〕,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通过开颅手术安置监测探头于颅内硬膜外、硬膜下、脑实质内或者脑室内从而达到直接监测颅内压力,间接反映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操作流程 1.0 目的:规范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以确保其规范性、安全性。 2.0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操作重点步骤 2.1评估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的需要,严重创伤、各类休克、急性循环衰竭及需要接受大量、快速输液的患者需监测中心静脉压。 2.2评估中心静脉压的异常值: 2.2.1中心静脉压>12 cmH20,需先排除可引起中心静脉压高的非循环因素:管道有无回血,管道是否通畅,患者有无咳嗽、恶心、呕吐、躁动、抽搐等使腹腔压升高的情况,机械通气使用 PEEP 治疗使胸腔压升高,血管活性药的使用都可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值。 2.2.2中心静脉压<6 cmH2O,需先排除可引起中心静脉压低的非循环因素:管道系统连接不紧进入空气,换能器的位置不正确,高于右心房位置。 2.3评估换能器的位置。测压管“0”点应该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即腋中线第四肋水平。体位改变后需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2.4评估中心静脉压是否与病情相符,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如心率、血压、尿量、意识状况、肢端温度判断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值与病情是否相符。 2.5评估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 5 d,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故留置 3d 以上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观察局部皮肤穿刺点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立即拔除导管。 2.6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后,局部有无皮下气肿,有无呼吸困难、血氧下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心率快、血压下降,警惕血气胸的发生: 2.7及时准确做好相关记录。 3.0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要点说明(附操作流程图) 4.0 中心静脉压测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表(附考核评分表)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 或2、00kPa)。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 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 颅内压监测指征: (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 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②评分3~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90mm Hg(l mmHg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 ③Gcs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 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 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得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 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 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与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图1 室内压力监测:就是目前测量颅内压得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菌条件下,

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等脑疾病。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eurocritical care unit,NCU)收治的多为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难治性颅内压增高(ICP>20mmHg,1mmHg=0.133kPa),且标准治疗不奏效的比例约占20%,病死率高达80%-100%。因此,准确监测颅内压变化,合理确认颅内压干预界值,有效控制颅内压,成为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推出《颅内压增高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撰写方法与步骤:按照改良德尔菲法,(1)撰写方案由神经重症协作组组长起草,撰写核心组成员审议。(2)文献检索、复习、归纳和整理(1960至2017年Medline和CNKI数据库)由撰写工作小组(3名神经内科博士)完成。(3)按照2011版牛津循证医学中心(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CEBM)的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级别和推荐意见。(4)共识撰写核心组成员3次回顾文献并修改草稿,其中1次面对面讨论,并由组长归纳、修订。(5)最终讨论会于2018年3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全体成员独立完成共识意见分级,并进行充分讨论。

对证据暂不充分,但75%的专家达到共识的意见予以推荐(专家共识);90%以上高度共识的意见予以高级别推荐(专家共识,A级推荐)。 一、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指征 证据背景 急性重症脑损伤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此时,经典的临床征象是头痛、呕吐、意识障碍(GCS<8分)等。而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既可发现颅内病变(大容积脑出血或脑梗死、严重脑挫伤等),又可显示早期颅内压增高征象,如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小或消失,脑室或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 推荐意见 急性重症脑损伤伴颅内压增高临床征象,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和显著颅内压增高征象时,可考虑颅内压监测,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专家共识,A级推荐)。 (二)颅内压监测技术

腹内压监测

一、腹内压监护 腹内压监护是由专业监护人员通过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手段对腹腔内压力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让病人得到规范化治疗,降低或减轻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技术。 1.适应症 各类腹腔间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包括原发ACS、继发ACS、复发ACS。腹腔间室综合症是描述腹内压增高后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定义为持续的腹内压大于20mmg(有/无腹腔灌注压小于60mmg),同时伴有IAH相关的新的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原发ACS是指原发于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通常需要外科或放射介入干预。继发ACS是指非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复发ACS是指原发/继发的ACS,经外科或内科处理缓解后重新发展而来的ACS。 腹内高压的常见原因:1)、创伤和腹腔出血;2)腹部手术;3)、后腹腔出血;4)、腹膜炎,通常为继发性或复发性(如胰腺炎、复发脓肿);5)、腹腔镜和气腹;6)、巨大切口疝修复;7)、为预防术后切口疝而用尼龙腹带腹部包扎;8)、需用大量液体复苏时,通常液体量>5升/24小时;9)、麻痹性、机械性或假性肠梗阻、病情危重的患者,如休克、心肺复苏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血压及外科手术后。 2.常见的腹内压监测方法 常用的腹内压监测法有直接穿刺腹腔测压和经胃、结肠、膀胱、子宫、下腔静脉等间接测压。本节着重讲最简单和重复性最好的间接膀胱压测定(见图7-3-1)。膀胱是一个腹腔内结构,膀胱壁顺应性良好,冲入50-100ml液体可使膀胱成为一个被动蓄水池,膀胱内压力变化可以反映腹内压的变化。 图7-3-1 膀胱压监测装置示意图

中心静脉压监测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操作流程 选择上腔静脉行深静脉穿刺 准备:测压装置 连接测压装置并固定 连接测压装置并固定 调定零点(压力换能器与大气想通,应置于液中线 第4肋间水平) 中心静脉压力(CVP)图形的识别与分析,正确设 置报警范围 观察并定期记录CVP 注意观察并发症 制定时间:2015-07-06

BIPAPVision无创呼吸机操作流程 安装好呼吸机的管路及面罩 安装湿化器中的液体(灭菌药用水) 接氧源 开机 设置参数 接病人 调整呼吸机模式以及调整控制参数 观察 制定时间:2011-1-1 修订时间:2015-07-06

宁波市康复医院ICU 常用操作规程 主题内容院内CPR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2010版 流程分值内容分项值扣分标准扣分目的 2 为尽快恢复和建立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评估环境 1 环顾四周,评估周围环境后诉环境安全 判断意识 2 轻拍病人双肩 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 高声呼吸 1 确定患者无反应,高声呼救 摆放好抢 救体位3 去皱、去枕、打开衣服、松裤带、垫板、医生与病人体位正确 判断患者 心跳5 触摸颈动脉搏动手法规范、部位准确 同时观察患者呼吸 判断时间5-10秒钟 大声报告判断结果:患者无心跳,立即按压 胸外心脏 按压15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正确(定位动作准确、双手重叠、十指上翘、肘关节伸直) 有效按压30次一周期 按压时始终观察病人面色改变 清理患者 口腔、开放气道2 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动作轻柔、方法正确如有异物,将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 徒手开放 气道4 压额抬额法开放气道,两手动作协调一致 患者头后仰的程度:下颌及耳廓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人工呼吸 (气囊)5 人工呼吸方法正确(B-C手法固定面罩)有效人工呼吸2次 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胸外心脏 按压与人工呼吸44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四个循环) 按压/通气比30:2 评估复苏 效果8 5个循环或2分钟后评估脉搏和呼吸能说出复苏成功的有效指征(5个) 总时间 3 170-180秒内完成 全程质量 5 仪表态度符合要求、沟通技巧、操作熟练、配 合协调 合计:

腹内压监测技术

中华护理学会 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 成组计划 腹内压监测技术 指导老师:张春艳 组员:XX 四川省人民医院 XX 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XX 青海省人民医院 XX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医院 2009年7月15日 内容 1、背景 2、简介 3、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4、腹内压监测相关问题 5、腹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6、意义 7、参考资料 一背景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重症监护病房已常规做腹内压(intra一.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李明岳等研究表明重

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情与腹内压的变化密切相关。梁群等研究表明腹内压监测可成为临床救治中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可靠的指标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但在护理界,腹内压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护理人员对腹内压相关概念、监测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了解不多,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存在护士认识不足、操作不规范、不善于分析、机械地执行医嘱、不及时提供可靠的数据等问题。本组四位同学因同时对此问题都十分关注,通过朝阳医院RICU 老师的指导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将腹内压监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二简介 腹内压是腹腔内的压力,在正常情况下与大气压相等或略高于大气压,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的压力。IAP增高常发生于创伤后或腹部手术后,如腹腔感染、术后腹腔内出血、复杂的复杂血管手术(如肝脏移植)、严重的腹腔外伤伴随脏器肿胀、腹腔内或腹膜后血肿形成、使用腹腔内填塞物止血或抗休克裤、腹腔镜操作中腹腔内充气、急性胰腺炎等。IAP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体各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此时称之为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rnsion,IAH)。IAH持续一定时间,可导致多个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称之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后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腹胀、通气障碍、难治性高碳酸血症、肾功能障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很快就会死亡。 三腹内压监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原理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体腔,前壁由肌肉与软组织组成,后壁由脊椎及腰大肌等组成,上部是膈肌,下方是骨盆及盆底肌肉组织。因此,除前方腹壁有扩展空间外,腹腔容量的扩展性有限。当腹腔内有逐渐增多的积液、积血或肠内有积气、积液时,腹腔随之向外扩张,形成腹部膨出;当腹腔压力急骤增高时,腹壁不能随之迅速扩张,致使密闭腔内的压力增加,腹腔内与腹膜后的脏器、血管受压,同时膈肌向胸腔方向上抬,压缩了胸腔和纵膈的容积,心肺与大血管也都受到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出现许多症状。因此,腹腔压力的测定是发现ACS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苍松书屋)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 一.评估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体位及凝血状况, 如患者清醒,向其讲解测量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2.评估有无影响CVP值测量的干扰因素,如静脉导管置入深度 及通畅情况,压力换能器坐标位置,输注液体的粘稠度等。二.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帽子。 2.用物准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压力导线,压力模块,水平 尺,生理盐水液体,酒精棉片,输液架,传感器固定架。 3.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 三.测量 1.检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核对记录,评估有无脱出。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置管部位及各腔管路,不能平 卧患者,可取低坡卧位或侧卧位。 3.连接测压管路及测压装置,保证测压系统连接正确,紧密, 排尽空气。 4.使用水平尺校准压力换能器置于右心房水平(腋中线第四肋 间),保证测压管路通畅勿扭曲打折。 5.暂停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主腔通道。 6.按转监护仪的调零钮及定标,校正准确,监护仪自动调定零 后,使测压管与静脉管想通,正确测压。

7.随时观察监护仪CVP曲线变化及CVP值,每次测压前均应校 正压力传感器零点。 8.测量后关闭测压管路,将主腔通道与输液器连接。 四.整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适宜体位,在重症记录上记录监测数值。五.评价 测量数值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影响测量的干扰因素。 六.注意事项 1.CVP正常值:5—12cmH2O。 2.CVP指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或右心房压。CVP反映右心房 充盈压,可做为估计右心房功能的一个间接指标:CVP过低 (<5cmH2O,常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CVP过高, 常提示输液,输血过多,或存在心功能不全。CVP>16cmH2O 应暂停补液。) 3.双腔,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应选择主腔通道,侧腔应置入浅, CVP值偏高。 4.长期置管,输注营养液易导致导管堵塞,附壁血栓形成,不 通畅,CVP值偏高。 5.深度呼吸,咳嗽,躁动,腹胀,吸痰,抽搐均影响CVP值, 宜在安静后10—15min测量。

中心静脉压测量流程

中心静脉压测量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心静脉压测量操作流程 【目的】 1.对于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的病人,鉴别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功 能不全。 2.大手术后或需大量补液时,监测血容量动态变化。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可以鉴别少尿的原因。 【用物】 【操作步骤】 1.双人核对医嘱,打铅笔勾。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在治疗室准备用物, 检查物品有效期,挤压无漏气。 2.查对ID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3.患者取平卧位,铺无菌治疗巾于穿刺侧的头部及肩下,按静脉输液法连 接液体与输液器,连接三通接头,排气,备用。 4.消毒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处,连接预冲式封管液冲管,检查导管是否畅 通,观察有无回血。 5.连接三通接头、输液管路,保证输液导管与静脉导管相通,保持通畅。 6.打开测压管包,右手取出测压管紧密垂直连接于三通接头侧孔,调整测 压管零点位置:将测压管零点位置放于患者平卧未右侧腋中线第四肋 间。 7.转动三通开关使输液导管与测压管相通,使液体充满测压管,缓慢排空 测压管腔内的空气,关闭三通接头。 8.转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通,进行测压并读取记录数

值:观察液面下降速度,当水柱停止下降不再波动时,平视液面所对应 的刻度即为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值。 9.关闭测压通路,取下测压管,开通输液管路,调节输液速度,继续输液 治疗。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2.测压时患者尽量避免深呼吸、咳嗽,避免应用呼吸机PEEP。 3.测压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测压数值。 4.当液面下降较快时,中心静脉压可能为负值,此时应及时关闭三通接 头,防止空气进入静脉导管。 5.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5-12cmH2O,当CVP>14cmH2O时,表明血容 量相对过多或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应减慢输液速度,并采取利尿等措 施,当CVP<5cmH2O时,提示血容量相对不足,需加快补液速度。

腹内压监测操作流程(仅供参考)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操作流程 腹内压的监测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即通过腹腔引流管或穿刺针连接传感器进行测压,测量值准确,但为有创,且大多数患者腹腔情况复杂,故临床上少用。 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量腹腔内脏器(如胃、膀胱、直肠、空肠、子宫等)内的压力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其中膀胱压相关性好,最简单,重复性最好,也最为常用。(文献表明:在0-70mmHg的范围内,膀胱压与腹内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如下是膀胱压(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测量流程。 1、护士仪表:仪表端庄、衣服鞋袜清洁整齐、无各种饰品; 2、核对医嘱:双人核对医嘱单与执行单,核对无误,双签字; 3、查看病例:查看患者病情,是否有膀胱病史、腹部外伤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可用UBP代替IAP; 4、评估(病房) 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和合作程度等; 2)评估患者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置管情况; 3)评估有无影响UBP值测量的其他干扰因素,如烦躁不安、机械通气、使用胸 腹带、棉被过重等; 4)取得患者配合; 5)评估有无压力测量模块和连接导线; 6)准备加温NS装置,将50mlNS置入加热,同时准备一个小尿垫在床旁备用; 7)环境评估: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是否有隐私保护设施等。 5、(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6、准备用物: 精密尿袋1、输血器1、三通1、无菌剪刀1、无菌手套1、20ml空针1、压力传感器1、100mlNS 1、标识1、纱布1 7、操作(病房): 1)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患者身份(采用两种方式); 2)向患者做好解释,隔帘遮挡,保护隐私,; 3)摆放体位,暴露尿管,并在尿管与尿袋连接处下垫小尿垫; 4)进行快速手消毒; 5)制作“测压尿袋装置”:打开精密尿袋外包装,建立无菌区 将三通、输血

-中心静脉压(CVP)的测量方法

中心静脉压(CVP)的测量方法 一、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英文简写CVP,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二、意义:通过对CVP的测定,可反映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心脏功能,以指导术后补液和输血,防止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它是评估血管容量和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5-12厘米水柱。 CVP小于5厘米水柱的时候,常提示血容量不足。CVP大于15-20厘米水柱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三、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比较其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1、CVP下降,BP低,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 2、CVP升高,BP低,提示心功能不全。 3、CVP升高,BP正常,提示容量负荷过重。 4、CVP进行性升高,BP进行性降低,提示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包填塞。 5、CVP正常,BP低,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可予补液试验。 题外话: 什么是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或BP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或BP 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 四、适应症: 1、危重病人手术,既可快速输液,输血,又能协助了解是低血容量休克,还是心功能不全。 2、抢救休克时,确定输血输液量是否适当,防止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心功能不全。 四、测CVP注意事项 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测压时以平卧为宜。 2、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3、管道系统连接紧密,测压时护士不能离开,因为当CVP负值时,很容易进入空气。 4、测压管每天更换,如有血液污染应随时更换,防止感染。 5、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PEEP治疗时胸内压增加,影响CVP值,测压时视病人病情脱机。 6、咳嗽、吸痰、呕吐、躁动、抽搐等均可影响CVP,应在病人安静后10-15分钟再测。 五、测量CVP的方法 仪器测量:用换能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这种方法,在ICU里比较常用,可持续监测病人的CVP。 具体做法为:将中心静脉导管由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插入到下腔或上腔静脉。置管成功后,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使导管尾端与输液器装置、换能器、多功能监护仪相连。置管之后,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要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一般是用500ML的生理盐水,加1250u单位的肝素钠,配好之后,插上输液器,然后用加压袋套上,挤捏加压袋的皮球,打气到300mmHg(指针在绿区),用这种加压袋,即使你把调节器调到最大,它的速度也是每小时只进2ML的肝素液。 手测CVP的方法: 将输液器接生理盐水,排液后,置管处相连,然后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接头处拔出,在腋中线第四肋,固定好一点,输液器管路与体表垂直,然后让输液管路里液体自行下降到不降为止,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液柱的高度。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最好将不用头皮针部分,取下肝素帽,然后连接测量。

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定义】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ICP持续超过15mmHg,称之为颅内压增高。在神经外科临床中,ICP 增高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或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ICP 监测是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监测方法】 ⑴创伤性ICP 监测方法 ①脑室内插管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 ②硬膜外传感法:一般采用非液压传感器直接置于硬脑膜进行ICP监测。 ③光纤探头法:是目前性能较为理想的ICP监测装置。由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光纤纤维传感器和记录仪组成。 ④蛛网膜下腔螺栓法:此法感染率低,但误差大,临床上较少用。 ⑵无创性ICP 监测方法 ①经颅多普勒(TCD):TCD通过观察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改变来估计ICP。 ②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通过建立f~VEP与ICP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推算出ICP。 ③鼓膜移位(TMD) :通过ICP改变时的TMD 值和正常值的差别估算ICP。 ④视网膜静脉压(RVP ) ⑤生物电阻抗法(BI) ⑥前囟测压法(AFP) ⑦其他: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等 【观察及护理】 一般认为正常颅内压在6~15mmHg之间, 以颅内压超过20mmHg作为降颅压的临界值。 ⑴确保监测装置正常: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无机械性误差。 ⑵准确监测及动态观察ICP 数值的变化:脑损伤早期,应严密观察ICP数据和波形。正常的颅内压波形较平直、低波幅、稳定的曲线波。在ICP 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 波形,A波和B波,A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当颅内压进行性升高,且有A波出现,提示有颅内再出血可能。B波,是一种节律性震荡,B波的出现与睡眠的周期性呼吸有关,没什么病理意义。 ⑶密切观察生命体、意识、瞳孔变化与颅内压的关系,去除影响颅内压监测误差的因素:呼吸道阻塞、引流管阻塞、躁动尿潴留或排便困难等。 ⑷妥善固定监测管道,如脑室引流管应保持适宜高度,保证引流通畅,无菌操作下每天更换引流袋。 ⑸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或给予镇静剂。 ⑹根据监护结果指导用药:降颅压治疗中最有效的药物是甘露醇,监护过程中应根据颅内压监护结果,灵活、机动地掌握脱水剂的时间及用量。 ⑺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预防:

ICP颅内压监测第2部分

颅内压,即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根据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指南p325,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 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 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 中文名 颅内压 外文名 ICP 正常 100-150毫米水柱 类型 医学术语 目录 1. 1参考值 2. 2测定 3. 3颅内压增高 4. ?(一)发病原因 5. ?(二)发病机制 6.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参考值 编辑 成人颅内压70-200mmH2O(0.69-1.96KPa) 儿童颅内压50-100mmH2O(0.49-0.98KPa) 测定 编辑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坐位时腰穿压力可达3.3~4.0kPa(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这是因为颅脊髓腔虽然是一个闭合的空腔,但并非闭合得绝对严密,在枕骨大孔及颈静脉孔处都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影响。另外采用的测压方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这一现象说明颅内压与单纯的脑脊液静水压是不同的。颅内压对静脉压

颅内压的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 适应症: 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 2、有脑水肿倾向者 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 方法: 1、植入法。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 2、导管法。在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的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 有创ICP监测 虽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的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的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是不够准确的。判断ICP变化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有创的ICP监测,实施的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的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的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0kPa;③有异常的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的可能性为60%。 有创ICP监测的方法 (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的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功。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的准确性。

脑室内测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险,但准确性最差。 (4)腰穿测压:在急性ICP升高,特别是未做减压术的病人不宜采用,因有诱发脑疝形成的可能。一旦脑疵形成后,脊髓腔内压力将不能准确反映ICP。 ICP的正常范围为0.80~1.6kPa,2.0kPa即被认为ICP增高,达到2.67kPa是临床必须采取降压措施的最高临界,这时脑容量极少的增加即可造成ICP急剧上升。对具体病人来说,容积-压力关系可以有所不同,并取决于脑容量增加的速度和颅内缓冲代偿能力。作为对这种脑顺应性测试的一种方法,可以向蜘蛛膜下腔内注入或抽出1ml液体,如 ICP变化>0. 4kPa,即表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正常的颅内压波形平直,在ICP 升高的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的高ICP波形。一种为突然急剧升高的波,可达6.67~13?33kPa并持续5~20min,然后突然下降,此称A型波。A型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型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一种为每分钟急剧上升到2.67kPa的波型,称为B型波。B型波的确切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 A型波的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但也有人认为B型波可能与呼吸有关,而无特殊重要意义。 无创ICP监测 虽然目前临床多采用有创方法监测颅内压,如硬脑膜外测压、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

中心静脉压(CVP )的测量方法 一、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英文简写CVP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 胸腔段的压力。 二、意义:通过对CVP的测定,可反映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心脏功能,以指导术后补液和输血,防止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它是评估血管容量和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5-12厘米水柱。 CVP小于5厘米水柱的时候,常提示血容量不足。CVF大于15-20厘米水柱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三、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比较其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1、CVF下降,BF低,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 2、CVF升高,BF低,提示心功能不全。 3、CVF升高,BP正常,提示容量负荷过重。 4、CVF进行性升高,BP进行性降低,提示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包填塞。 5、CVP正常,BP低,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可予补液试验。 题外话: 什么是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或BP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或BP 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 四、适应症: 1、危重病人手术,既可快速输液,输血,又能协助了解是低血容量休克,还是心功能不全。 2、抢救休克时,确定输血输液量是否适当,防止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心功能不全。 四、测CVP注意事项 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测压时以平卧为宜。

2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3、管道系统连接紧密,测压时护士不能离开,因为当CVP负值时,很容易进入空气。 4、测压管每天更换,如有血液污染应随时更换,防止感染。 5、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PEEP台疗时胸内压增加,影响CVP值,测压时视病人病情脱机。 6、咳嗽、吸痰、呕吐、躁动、抽搐等均可影响CVP应在病人安静后10-15分钟再测。 五、测量CVP的方法 仪器测量:用换能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这种方法,在ICU里比较常用,可持续 监测病人的CVP 具体做法为:将中心静脉导管由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插入到下腔或上腔静脉。置管成功后,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使导管尾端与输液器装置、换能器、多功能监护仪相连。置管之后,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要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一般是用500ML的生理盐水,加1250u单位的肝素钠,配好之后,插上输液器,然后用加压袋套上,挤捏加压袋的皮球,打气到300mmHg指针在绿区),用这种加压袋,即使你把调节器调到最大,它的速度也是每小时只进2ML的肝素液。 手测CVP的方法: 将输液器接生理盐水,排液后,置管处相连,然后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接头处拔出,在腋中线第四肋,固定好一点,输液器管路与体表垂直,然后让输液管路里液体自行下降到不降为止,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液柱的高度。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最好将不用头皮针部分,取下肝素帽,然后连接测量。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