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9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案人教版

《香菱学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课前预习,会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概括故事情节。 2.圈画描写香菱的话语,学习人物正侧面描写的方法,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香菱的形象特点,并体会作者对女性同情、赞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习检测 中国有一部著名小说,叫《红楼梦》,文学史上评价它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你对这本书有一点了解吗?书中有众多鲜活的人物,他们一个个活在读者的心中。你听过哪些人物的名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也许并不那么出名的人物,她叫香菱。 二、预习检查 请填空,概况《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 香菱向林黛玉(请教、拜师)_________,香菱读诗后与黛玉(论诗)_________,香菱苦心(写诗)_________。 三、香菱赞歌 1.有人称《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那么在《香菱学诗》一文中,作者曹雪芹赞美了香菱的什么呢? 《香菱学诗》一文赞美了香菱的____________(填词语、短语),我从____________看出。 提示:第一空从性格、品质等角度考虑。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全文,用横线划出香菱学诗的语句,并在句子旁写出恰当的词语、短语。 可能出现的答案:刻苦勤奋专心致志天资聪颖乐于学习 2.预设 (1)专心致志 1)比较两段话,你更喜欢哪段话?为什么? A.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B.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只在园子里发呆。 (a.通过地点的变换,可见香菱思考时间之长 b.神情的变化暗示香菱思考经历的变化。C.香菱为什么“皱眉”“含笑”?香菱“出神在干什么?“抠土”又是怎么一回事?”) 2)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不会跟着众人笑?为什么? “怔怔”一词什么意思?形容发愣的样子。师生演读,重点表现“怔怔”发愣的情景。老师读探春,学生读香菱。 (2)刻苦勤奋 1)连夜读诗的语句 2)薛宝钗的侧面描写。P172---173。呆疯魔 你本来就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 这个人定要疯了。 可真是诗魔了。 方法指导:侧面描写,进一步突出香菱学诗的刻苦,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更具体感人。)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石桂莲)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设计 雅戈尔小学石桂莲 一、教学目标预设 1. 学习平仄,朗读诗的音韵节奏,并熟读成诵。 2. 合作探究,抓住意象,说出所写的图景,理解诗意。 3. 根据补充的历史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诗中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平仄,读出诗的音韵节奏,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合作探究,说出诗意,了解诗中三个地点以及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深情。 四、预学单设计

五、导学案设计 (一)学情诊断 1. 孩子们认为浥、渭、客舍比较难读,诗的节奏概念不清晰。 2. 诗意不清楚,对于”君、阳关、西出、故人”的理解不准确。 (二)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1、课前谈话,猜猜林黛玉指点香菱学诗中的大诗人是谁? 2、了解王维 3、默读注解,准确解释题意,读准题目的节奏。 师:他说的对吗?请你快速地默读大屏幕上的内容,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使:出使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安西: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人称“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苏轼说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3、正音;在预学过程,有46个同学认为这几个词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浥、渭、客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整首诗来读一读。 师: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 (三)看图知地名,了解送的过程。 师:安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地图) 师:(师讲解相送的过程)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导学案开发和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不会确定教学目标。一是不会分解单元总目标,同一目标多课重复;二是抓不住重点目标,旁逸斜出地胡乱延伸。如:学习小说《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要学生思考“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习《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却引导学生分析“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三是不会取舍,平均用力。四是目标固化,缺少根据学情变化的调整和修改。 二、生成问题的处理 在“高效课堂”实验中,对于问题生成单的设计,不少教师以自己预设的问题来取代学生的生成问题,其理由是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还是习惯于以前传统教学忽视学情的大包大揽。二是对学生如何生成问题在方法上缺乏有效引导,对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问题的收集、整合、提炼不及时。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将学生生成的问题纳入其中。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实质依然是教师个人的预设,依然将学生这个主体拋在一边。因而,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三、学习内容的侧重 不论是问题导读评价单,还是问题训练评价单,老师设计的内容

往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内容大意概括多,精彩句段品味少,线索思路提炼多,逻辑关系探究少,知识性问题设计多,开放性问题设计少,简答表述训练多,阅读练笔实践少。 四、设计意图的表述 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述过程中,由于教材挖掘的不到位,意图提炼的不精准,出现了言不达意、过分细化、拘泥于字面含义的题干表述偏差问题。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中,一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问题二,是这样表述的: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想一想,这个计策“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如问题三: 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军队,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本体的设计意图是想叫学生概括贺龙同志的人物形象特点,属于会聚性问题,而所要求采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则要求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语言描述,属于发散性问题,再加上题干的文字量较大,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审题、答题的难度。 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全方位的思考,既要研究课标和教材,又要把握学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和学生的学习

《香菱学诗》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 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首先,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她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第二,《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 第三,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文章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红楼梦》人物 《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 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烈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983人。 近年,徐恭时作新统计。基础工作是:在历年阅读过程中,先以庚辰本作底本,逐回逐段地把人名材料作成札记,广览诸家表谱,相互核对,最后把人物归类。统计出: (一)宁荣两府本支:男16人,女11人,宁荣两府眷属女31人。 (二)贾府本族:男34人,女8人。 (三)贾府姻娅:男52人,女43人。 (四)两府仆人:丫环73人,仆妇125人,男仆67人,小厮27人。 (五)皇室人物:男9人,女6人。宫太监27人,宫女7人。 (六)封爵人物:男37人,眷属14人。 (七)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26人,只有职称的38人,胥吏男3人。

《香菱学诗》导学案

19.香菱学诗 一、温故互查(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香菱学诗》节选自《》。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为代表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名,字,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烦()颦.儿()抠.土() 画缯.()仄.声()胡诌.() 3.结合句子,解释词义。 (1)起承转合: (2)兴兴头头: (3)地灵人杰: (4)精血诚聚: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复述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二)问题研究 1.结合文中的描写,概括黛玉、香菱的性格特征。 2.从黛玉对香菱的指导中,我们有何启发? 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执,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认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

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aA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着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形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研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到: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兰。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在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凌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得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执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1.宝钗评价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精神时,用了三个字来形容,请从文段中找出这三个字。 2.香菱进入写诗的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感人。从文段中找出两处描写香菱作诗进入创作境界时动作情态的语句 3.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香菱学诗的行为,黛玉是教,宝玉是赞,而宝钗则表现出了不理解。 B.这一番对话安排,作者是有其深意的。对香菱学诗的态度,突出了宝玉、宝钗两人性格之迥异。 C.宝钗以香菱学诗为例,趁势劝说宝玉也应勤读诗书,成就一番功名。 D.宝玉面对苦学的香菱,听着宝钗的劝导,大受感动,虽然不答,但决心以后苦读勤学。 4.对香菱努力学诗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她有了像黛玉学习作诗的机会和时间,故而十分珍惜。 B.香菱心里羡慕诗社,努力作诗就是要为加入诗社创造条件。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 诗》教案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香菱学诗 一、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二)预习要点 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颦.()儿抠.()土辋.()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香菱听了,()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答: (2)、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 ..”你已得了。 答: (3)、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 ...不该传到外头去。 答: (4)、这正是“地灵人杰 ....”,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答: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

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 二、探究案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6、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答: 7、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答: 8、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 9、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 【精读精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10、“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香菱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 11、“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可叹”“可笑”的内容分别指什么? 答: 12、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香菱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词语回答) 答: 13、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大事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20、香菱学诗教学案 0、香菱学诗教学案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仄声应场庾信舊芜苑三昧暧暧诘柬胡谄颦嘟哝姊妹怔怔暖香坞画缯鳏鳏 二、掌握卜冽多音务义字 倒d a o倒牙d a o倒背.如流2兴x i n呂兴奋xing 兴头 怔zheng怔忡zheng怔怔4揣chuai揣东西chuai揣摩chuai挣揣 三、辨析下列形似字 菱1 i r g菱角凌ling凌空绫】"g绫缎棱1 en g棱角 抠1< Ou抠土U|Xo u 心沥血讴Ou讴歌J[Eo u 岖气 诲h ui诲人不倦悔h ui丿舌悔晦h ui晦涩侮每辱海hd i海洋 昧nid 1素昧平生味wl i味道妹nib I 姐妹 四、诃语积累 造化:福气,运气。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末事:?不主要的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长进:在学问或品行等方面有进 步°打趣:拿人卄玩笑口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闺阁:闺房,即女子居住的内室。i刍:编造。 茶饭无心:无心于饮食,指心神不定。嘟嘟哝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五、作者简介曹雪芹,名瞮,字梦阮,又字芹圃、芹溪,号雪芹。 六、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 “中国封建社会的方科全书"之称口七、关于?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但又受尽摧残的苦命女子。她原籍姑苏,本名英莲,出身乡官家庭,其父甄士隐,是当地士绅。但她三岁即被人拐走,后又被人贩子卖与呆霸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20《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 一、学习目标 1.研读香菱学诗的经历,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掌握香菱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3.学有所思,能初步赏析名著《红楼梦》等文学经典。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香菱学诗给予我们的深切启示。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香菱性格特征及其学诗成功的原因。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写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 1、阅读文本内容。 2、制作课件。 讲读与探讨 六、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课 学生对《红楼梦》是有所了解的,教师以小说中故事情节或人物来引入,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人物或故事情节的讲叙,从而引出教师《我爱香菱》实行新课学习! (二)感知与研读文本。 1、破题“香菱学诗”——小说三要素:研读文本情节内容。

人物——香菱 黛玉教诗:点—授—论—出 情节——拜师 香菱学诗品王读杜、论诗 环境——大观园写诗 (三)解析文本——“我爱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1、初识香菱——怜爱。 香菱身世介绍: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个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2、走进香菱——可爱、敬爱。 学生先研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对香菱学诗的描述。 学生再探究文本:香菱想学诗,黛玉教诗,香菱学诗,写诗。探究正、侧面描写对人物刻画有何作用?重点词句的理解。 正面描写的香菱: 动作描写:“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央黛玉探春二人出题目”“默默的回来,连房也不入;坐在山石上出神,蹲在地下抠土。” 语言描写:“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常弄一本旧诗偷空看”“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神态描写:“喜、苦思、茶饭无心、坐卧不安”“皱一回眉,自己含笑一回”“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挖心

香菱学诗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忆一忆: 1.在>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 〝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 ),字( ),号( ),又号( ).( ).liu_https://www.360docs.net/doc/1714782327.html, 2.据说>〝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 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20香菱学诗 导学案答案

香菱学诗 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仄声(zè) 阮(ruǎn) 庾(yú) 鲍(bào) 蘅芜苑(héngwúyuàn) 三昧(mèi) 暧暧(ài) 请柬(jiǎ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ǐ)妹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鳏鳏(guān) 2.词语解释。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3.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4.文体链接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全书规模宏大,精心刻画了400多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5.背景链接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因而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泛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0*香菱学诗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nì) 颦.儿(pín) 穿凿.(záo) 抠.土(kōu) 画缯.(zēng) 沁.芳亭(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聪敏伶俐诸事不顾有理有情 B.闺阁笔墨自寻烦脑坐卧不安 C.呆头呆脑嘟嘟哝哝目不憋视 D.忙忙碌碌起承转和平仄虚实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 A.《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批阅数十次,历时十多年而写成 。 的,是作者的精血诚聚 .... B.这几天我看《红楼梦》入了迷,挖心搜胆 ,人也瘦了许多。 .... C.有些学生写文章,过于注重词语的选择,写出来的文章是词语的简单堆砌,毫无内 的尴尬境地。 涵,陷入了以词害意 .... D.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自暴自弃 ,应树立信心,利用自己的长处,寻找适合自己的 .... 方法,定能有所收获。 4.下列各项中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B.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 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C.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D.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 02 拓展阅读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 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香菱学诗》同步阅读练习题答案

《香菱学诗》同步阅读练习题答案 第4课《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请柬()A、tiěB.jiǎn (2)平仄()A.zèB.rù (3)胡诌()A.zōuB.zhōu (4)怔怔()A、zhēngB.zhè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腻烦揣摩橄榄素味平生 B.蘅芜潇湘川凿自暴自弃 C.闺阁画缯姊妹精血诚聚 D.嘟哝伶俐废墟晦人不倦 3、下列同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些须:或许B.蹙:收缩 C.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D.忖度:揣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B.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C.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 D.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 5、填空题。 ①《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小说以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象。 ②“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瑕”指的是。 6、下面三段文字是《红楼梦》中对黛玉、探春、宝钗三位姑娘的外貌描写,请分别指出写的是谁。 (1)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2)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XX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

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三课时 【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阜.盛(fù)内帏.(wéi)敕.造(shè)插屏.(pínɡ) B.绾.着(wǎn) 宫绦.(tāo) 盥.沐(ɡuàn) 忖.度(cǔn) C.漱.盂(shù) 懵.懂(měnɡ) 伺.候(sì) 翠幄.(wò) D.诽.谤(fěi) 瞋.视(chēn) 杜撰.(zuàn) 纨袴.(k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惫懒厮混雕粱画栋顾盼神飞 B.簇拥潦倒疯疯癫癫恭肃严整 C.嬷嬷乖张敛声屏气遂心省力 D.溺爱纳罕孽根祸胎姣花照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 ..。 ..尚小。 B.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 ..态度。 D.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实现发财梦,________子刘斌竟骗父母传销,终致其父身亡。 ②她身体________,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 ③“80后”一般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在家人的宠爱下,容易养成过于自我的思维惯性,遇到问题压力 时,往往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受到了________。 A.不孝怯懦委曲 B.不孝怯弱委曲 C.不肖怯懦委屈 D.不肖怯弱委屈 阅读《红楼梦》中两首咏白海棠的诗,完成5—6题。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5.林诗中有一联用词俏皮,化腐朽为神奇,试找出这一联。并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6.结合薛诗中的具体句子谈谈薛诗是如何以花写人,写出薛宝钗的大家闺秀的性格的。 7.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香菱学诗》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20.《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3.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学习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摩诘()应玚()墟()里胡诌()暧暧() 颦()儿抠()土辋()川蘅芜()() 鳏()画缯()诲人不倦()藕香榭()沁芳亭()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起承转合:②地灵人杰: ③兴兴头头:④精血诚聚: ⑤挖心搜胆: 3.文学常识填空 ①.《红楼梦》的作者是,名,字,号,代小说家 ②.《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又名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们生活的年代都是 ③.《红楼梦》一书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4.概括本文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 (2)中心事件: (3)环境: 5.熟读课文,梳理思路:全文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第二部分是第()——()段,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 6.批注:走近香菱,看一看她究竟是怎样读诗和学诗的在文中勾画,并写下感受。 (我用这样几个词语来形容她的读诗和学诗):

7.搜集关于香菱的资料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她是《红楼梦》中一个次要人物,又是《红楼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她天资聪明,命运坎坷,却又出污泥而不染,真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荷花她就是香菱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节选《香菱学诗》,感受一个平凡却又令人敬佩的女子形象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说香菱身世 1.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说给组内同学听 2.议一议 组内交流对香菱的认识 (二)看香菱学诗 3.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4.悟一悟 ①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是如何描写香菱学诗的? 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三)学香菱学诗 5.读一读 朗读香菱的三首诗,比较其优劣 6.赏一赏 学生自由讨论,从语言、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赏析

高中语文《红楼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红楼梦》学案 一、三维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3、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情感与态度: 了解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二、导读 一、《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册《香菱学诗》教

人教版xx语文下册《香菱学诗》教 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五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直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至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参看参考书)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的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凌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时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浙第20课《香菱学诗》

6、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 四、文本研读 7.,并摘抄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作简短点评。 语句一: 点评: 语句: 点评: 8.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学得苦,大观园的众人也觉得她苦,但是香菱自己觉得苦吗?请找出相关描写?找的这些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如何做到传神? 9、品读一下,众人对香菱写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你又是如何评价的? 第一首:众人 我认为 第二首:众人 我认为 第三首: 我认为 10、第三稿写成后,众姐妹称赞说:“这首诗不但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见,香菱作诗成功了。那么,香菱作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生边默读边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11、香菱、黛玉两个人物形象很鲜明。请各用一句话评价。 香菱: 黛玉: 12、延伸阅读、探究思考,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六、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拓展阅读 做父亲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