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之我见(5)

有效教学之我见(5)
有效教学之我见(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过程中,针对当前上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增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要准确贯彻执行这个文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如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这三个问题结合我校教学改进的事

例来展开讨论。

一、何谓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如有的教师所言,“这个单元教学,我用四个课时让学生都学会了。”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理应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量。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协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所以,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注重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但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水平的侧面。

第三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内在感受。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儿童幸福、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意识的保证。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只有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学才会产生真正的效益。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来说,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升,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此外,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或者实施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过程缺乏合理性都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所谓的教学有效性就是:既不能把本来是一种讲究充实、高度、深度的学习过程看成了一场速度比赛,也不能无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需要时刻铭记“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杀”的箴言;既要注重学生成绩的获得,更需要考虑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在促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能否有利于学生今天和明天的发展。

的教学。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中,极力倡导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学。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再做讲解,以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防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对学生需要教师协助、指导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对于学生错误的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也不会马上去否定或纠正,而是舍得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重新思考让他们自己去纠正或完善自己的思考。我们学校的任友军老师,他所撰写的一篇教学反

思文章就是一个反映有效教学思想的教学事例:

时间:2007年10月25日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初一(七)班教室。

教学内容:这是我上的一节学校的公开课,课题是《你是我的辞典》。

[教学片段]

本课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整堂课的教学是比较自然、流畅的——这也是我始终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理想。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圈划、批注以及交流讨论,课文中父亲的形象已经清晰。下面就很自然地引出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

师:“你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课文中的父爱?”

学生的回答能够是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如,有学生起来说:“无私的父爱”等。突然有一个学生起来说:“我认为这是一种十全十美的父爱。”

当时,我的心中并不十分认同这位学生的观点。于是就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就又说了一番理由,但我认为还是缺乏说服力。此时,最直接的做法是教师能够明确指出这位学生的理解是偏颇的。不过我却不太习惯这种方式,因为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太生硬。所以,我就这样处理了:

师:读了这篇文章,大家觉得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沉默、思考。但没有人发言。

师:我读了课文后,却发现文中有一个情节与父亲的“美好”形象不太符合。请大家再仔细找一找。

学生看书。片刻一生举手。我请他回答:“文中的女儿将要上大学了。父亲却告诉女儿因为家庭困难,无力再供她上学了。按照父亲一贯的形象,照理父亲应该全力支持女儿上大学的。所以这个情节似乎出乎常理。”

于是又引发了关于父亲形象的另一次讨论——父亲到底是十全十美的吗?最后我没有自己直接说出我的理解。但我觉得,通过这次讨论,学生应该会多了一次深思和新的理解。特别是这位认为“十全十美的父亲”的学生,至少他知道了课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与他原先的理解产生了背离。这能够让他自己进一步去研究文本。

[教后思考]

关于这次课堂教学的处理,我的思路如下:

●尽量不要去生硬地否定学生的思考。即使这种思考还存有着某些不太合理的因素,教师应采取一些能引发学生自己进一步思考、质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修正自己的理解。因为,自己理解、思考的肯定比别人或教师告诉的效果好。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我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理解、观点、结论等往往比教师的直接告之更有效率。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其实从另外一种层面上,是应该去追求课堂上学生思考、理解的“有效化”。

其次,有效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现在的发展,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理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有效教学理应是基于探究精神的教学,理应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对教学的主张向教师提出了“八点建议”,作为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抓手:1.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讲授教学与会话、讨论教学并重,但侧重会

话、讨论教学。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学科的过程。

2.提倡创造性备课。把握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使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3.捕捉教学时机,应对学生反应。

4.建立相互倾听的课堂。

5.发挥故事的价值力量。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净化学生灵魂、提升审美情趣。

6.教师要善于将学科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7.增强不同学科间的关联与整合。

8.以情优教,情知互促并茂。

以上“八点建议”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核心精神。倘若我们的教师能够在以上八个方面都做得很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一个充满人性化、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有效教学呢?

再次,有效教学理应是基于对话的教学。对此,我们的苗晨老师在他所撰写的《尝试由学生自主选定课文(即学习内容)展开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庆幸的是,接下来的故事,孩子们倒真的成了主角。通常情况是由我先来诵读课文,不过今天,他们中的一位代表竟当众“请缨”,这真的令我欣喜不已!刘嘉珍同学如此流畅诵读了全文,虽有个别读音错误,但瑕不掩瑜。要知道,这个班级朗读出众的同学不多,也许我对他们要求过高,朗读可不是他们的强项。就在昨天课上还谈到他们朗读的不足,主要问题不在技巧。所以,今天的这般情形在我眼中可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看到他们在努力改变着自己,在用热情和执着开发自己的潜能,用心的纠正自己的不足,试图超越自我。正如课文所阐明的,其实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是他们现在能用“心”倾听了,他们具备了“过滤”各种声音的水平,他们向往倾听自己的心音,他们向往倾听天籁之音,向往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的提升。我相信这就是他们自己对选文有了一个基本共识、做出决定之后的行动,他们真的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他们能够针对学习的具体内容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问他们自己想问的事,这个切都说明,他们的心智在成长,这走这堂课最令我感到可喜的,也是惟有我才体会得如此真切的内容……要真正对话,而且要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光有一种价值观点显然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是多元对话。如果光有一种价值观点,想象的天地还是比较狭隘的……

不难看出苗老师在语文课中的对话是有效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们的交流和相互欣赏又是显得那么的自然和亲切,宛如自然流淌的观点之流永不衰竭地缓慢而曲折的流动,慢慢地探索通向大海的航道。这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教学中的对话是旨在实现教学的目的而展开的,不同于无轨电车式的胡扯,也不同于学术讨论。它是以教师的指导为特征的、因应教学过程的阶段而设计和展开的活动,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有效教学研究必须致力于对话环境的创造,以及对话环境中对话机制的发现和形成。”

三、增强教学水平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最有效策略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点以外,还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如何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话教育》一书中有一段极为精辟的描述:

“日本学者把教师的‘教学水平’界定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水平:[(教材把握

力)×(儿童把握力)×(技术指导力)×(精神能量)]。在这里要点是两个:其一,各个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互补的关系。如果一个要素的值小了,作为总体的值也会变小。其二,把‘精神能量’作为一个重大要素。所谓精神能量包括两个重大要素:1.朝气、热情、动力,2.接纳、肯定。‘精神能量’低的教师,往往不善于接纳并肯定儿童的反应,教学效果不佳。”“连接公式之中四个要素的关键是教师的CR水平。所谓CR水平指的是,教师准确捕捉和应对学生的反应的水平,亦即‘Carch&Response’水平。‘教材把握力’是抓住教材的目的,设想儿童的反应;‘儿童把握力’与‘技术指导力’的提升是同教学过程中作用于儿童,准确地应对学生的反应以便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它们全部同CR水平相关的。这样看来,CR水平正是教学水平的核心要素。”这种以“CR水平”为核心,将“教材把握力”、“儿童把握力”、“技术指导力”、“精神能量”的各个要素以相辅相成,彼此互补的关系构建起来的教学水平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这个教学水平公式要求教师努力研究好教材,创造性的应用好教材,并根据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有创意的设计好每一节课。比如我们学校的谢丽老师在教学案例“用化学的魅力去拓展学生的思维——‘氧气的制法’教学案例”一文中(见本刊本期杂志),对于如何创造性地应用好教材提供了很好的示例。

第二、这个教学水平公式要求教师拥有儿童把握力。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把握力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所谓儿童把握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组织、安排、指导、管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水平。而控制则是更多地按照成人的意志,从成人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去驯服、管教学生,就像人类操纵机器一样。如果一个教师拥有儿童把握力,就不会上“多教总比少教好”“多学总比少学好”的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当,就会像前面谈到的任友军老师那样,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也会象苗晨老师那样,舍得花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实行阅读、品味并与教师实行对话,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拥有儿童把握力,就会把学生作为一个珍贵的生命有机体来对待,根据他们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千方百计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协助他们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如果一个教师拥有儿童的把握力,就会积极地去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形成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教师才能从容应对学生的反应,准确捕捉到教学时机,有效给予学生协助与支持;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充分享受教与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幸福感;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持续产生精彩的观点;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获得增强,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这个教学水平公式要求教师拥有技术指导力。所谓技术指导力应该是那些与教师工作相匹配的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思维方式。这就是说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懂得一些现代教学的理论。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门专业。当教师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专业人土的时候,就会拥有针对学生学习的技术指导力。凭借这种技术指导力,教师就能够从容应对学生在学习中各种反应,敏锐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协助他们提升学习质量,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我们发现当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和无效的教学,往往与教师缺乏技术指导力相关联。很

难想象,一个子庸的、缺乏指导力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喜欢他的课,能够不通过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完成教学工作。

第四、这个教学水平公式强调了精神能量的作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处赵连根处长以前就改进课堂教学的问题时指出,教师要做好这个课题需要热情、意识和水平,三者缺一不可。热情、动力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使用基于探究精神的对话教学,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以及高质量的作业布置如此等等都需要凭借教师智慧和热情来完成。其次,教师还需要具有接纳、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反应的精神要素。教师只有积极地去接纳、肯定学生的反应,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协助学生产生精彩的观点,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实践 贾小朋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实践 内容摘要:作文是语文应用的终极目标之一。作文水平的高低关乎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发展,也是保障学生语文学习潜力的晴雨表。笔者在本文总结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一线,实践作文高效教学的做法。从指导到修改,环环相扣,力求切实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实效性。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质量和效果的课堂。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以来,不断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反思,尤其重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所带班级学生作文水平连续提高。 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牵扯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和运用。语文文字的学习和修炼,最终要能够传达思想,以文字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关键环节就毫无夸饰之词。更甚者,笔者以为作文水平的高低,是维系学生个体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是决定学生个体在语文学习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次次的单元习作反映出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成长状况。笔者践行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仿佛为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插上了有力的臂膀。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尝试使用如下环节,成效已初见。 一、重视作文的指导环节,一定要教会学生提前写草稿。 众所周知,学生对习作要领的了解、运用,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前提。提前拟草稿就是这个要领中关键的一环。假设学生没有草稿,一气呵成正式习作,恰恰违背了写作这一常识性规律。我们知晓,大家熟知的任何一位文学巨匠的写作经历,甚或是任何一篇有份量、有思想内涵的佳作良篇,无不是经多次反复修改而成之,这种种修改都基于草稿而言。打草稿即是初稿的形成阶段,对于指导学生习作初稿来讲,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高效课堂理念指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会学生写提纲,形成作文内容逻辑的连贯性。 笔者以为写作初稿的首要行为当是构思。然而,思维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写作之前的即时性构思阶段,思维结果更是转瞬即逝。对于一篇成功的作文来讲,边想边写容易流于离题,这就需要用拟提纲的形式,记录下构思的瞬间素材。譬如写一篇有关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我在课堂内教学生写这篇作文,就首先要求学生列提纲,记录下自己大致要写哪件事或哪些事,感恩哪个人或那些人物,以及对“感恩”的独到理解等系列思维片断。这样的举措,能凸显出列提纲使得学生在动笔写作成文时,做到胸有成竹,逻辑井然。 2、高效地交流提纲,是形成高质量作文定本的核心环节。 即使是有了已拟出来的作文提纲,仍然不能确保学生就一定会成功作文,就能理所当然地成就一篇令人满意的佳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周围的同伴在构思上必有比自己高明之处,彼此交流个人的构思,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展示给伙伴阅读,一定会收获到对方对自己构思的反馈,这往往能使个体的构思“柳暗花明又一村”:或使自己的既有思维能够得以拓展和延伸,或在同伴丰富自己的素材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一些同伴们在构思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提升了学生间协作学习的能力,不无裨益。 二、抓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提升,是确保高效作文教学的基石。

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改)

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三步诱导教学法 咸阳市淳化县官庄中学梁衡 摘要: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生主动学习问题进行逐一分析解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当前形势下,课堂教学改进学习环节中的被动局面,提高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一般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推动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探索、实践为途径,充分挖掘和利用我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对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教学模式三诱法诱学诱讲诱长(特长)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家、教育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8年

言实在《上海教育》(中学版)第11期发表文章《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最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确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相继出台,立足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根本性的要求已经摆在每一位骄傲是的面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2011年提出“语文课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论证会,启动课题研究各项工作。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分工协作,边实践边总结,边整理边完善,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即三步诱导教学法(简称三诱法)。现在我代表我们课题组提供个案一份,用以参评。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语文课堂 有效的语文课教学需要研究,而课研就需要评课,真正有意义的评课更需要我们花功夫去研究,致力去做好评课准备撰写评课稿,好的评课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促进我们彼此的教学水平。为大家带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备好课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是无效劳动。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取其精华,安排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一点,深入突破。如果学生一拿到课文,即发现有新的学习任务,而这任务又并非高不可攀,

自然就有了新的探索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讲究课堂教学策略,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长期的被动灌注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弱化,缺乏创新思维、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久而久之,必然对被动接受知识产生厌倦,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5分钟,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要从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紧张思维是很困难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至多可以保持30多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具体情况。课堂上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思考讨论,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得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效果越好,学生的兴趣越高,注意力越容易集中。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仅满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数学是学科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并“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本文就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浅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

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这就要

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一、牢固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学效率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无效的现象大量存有,我们应该看到,教学的无效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低效和无效本身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一些情景教学减轻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效的提问,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索变为了低效的“放养”。要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整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期望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素质教育离不开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强烈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它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强调全面,强调效率。有效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1.努力增强教师的效益意识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在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也要克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不测试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教学现象,要针对存有低效教学的原因,研究提升教学效益的措施,使每个教师确立终身追求较高教学效益的信念。 2.提升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水平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师课程实施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当前新课程推动过程中存有着的“教学起点定位不准,教学情境创设低效、教学问题质量不高、合作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1 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期待、参与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解读,呈现其多样性。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形形色色,教师的教育观、性格、经验也各具特色,现实的课堂学习是千差万别的。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高,不愿意独立思考,消极等待,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整体来看,学习策略的使用率还是不高。 教师只依照原定的教学设计方案连续性地把要教的内 容讲下去、灌下去,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能否跟得上。“教”与“学”的内容、思维指向完全不同,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协调。 教师注重教材和面向全班学生讲授,按部就班地学习和通过做习题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则主要是听教师讲解,注重个人领悟和记忆,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动机与成就关系98%是正相关。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的

重要因素,教师应当了解学习动力的理论和规律,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有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目标、自我效能感、兴趣与选择性、意志力与体力和成功感与归因;外部因素有学习任务与材料、强化和奖惩、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问,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二、提供内容新颖新异的学习材料。新颖的知识,可以引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通过新奇的活动的变化的方式呈现材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活动的时间、机会;四、给与有效的反馈,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给与奖励,对失败给与帮助;五、通过竞争帮助成功,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创设一些竞争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的竞争,取得成功;六、揭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和用途,教师在传授知识前后,要尽量能结合知识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阐明知识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七、设置适度的目标与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次提出学习要求、设置学习目标、布置练习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八、教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方法,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学的最好的方法应当是不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数学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怎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八大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的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为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和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合理创设情境,深入浅出 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有效奖励,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设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孤立地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评价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会产生高分低能的情况。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

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于教学的改革,我认为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用六个字来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教材为本是非常普遍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之本”。有很多教师几乎完全拘泥于教材,比如说,我前一阵子听的一堂给一年级学生上的有关“分类”的课,由于这些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分类”的含义,而教

师仍然要讲成一节课,所以这些学生就没有兴趣,就做一些和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教师根本没法控制课堂局面。又比如说,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小朋友两人合作,一个扮演小鸟,一个扮演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老师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开始吧!(师说完,站在讲台上观望。)(生先各自准备,后开始争论。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在学生中走动。)小鸟:我在天上飞了一百多公里,飞得嘴都干了,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青蛙:鬼才相信你呢!反正我知道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你怎么这么笨呢!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此时,老师停在学生中间继续观望,未发现不良苗头。)青蛙:你才笨呢!我不想跟你多费口舌了。小鸟:我也懒得理你。(两人已互不理睬,老师却还未察觉。)整个交流过程,教师都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得思维动态、争论焦点、合作效果,教师“导”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使得学生的争论越来越偏激。如果在课堂上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这种形式而不顾课程内容的需要,不顾学生的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一味模仿小组探究的形式,那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这里指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过去有一句话: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看这句话有些不妥。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灭下来,最后就全灭了。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要不断地充电,照亮学生。曾经有一个研究,把教师分为三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新课改下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之我见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既立足于中国实际,又放开眼界,借鉴发达国家的课程理论,设计出了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标准。在知识体系本身的确立上,没有按学科主义那样强调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取最有用的知识,抓取知识的骨干,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从哪些方面改革,怎样改革,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师一定不会放松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是千方百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措并举,提高教学实效性三个方面

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将如何进行改革、怎样改革进行了阐述,对发展趋势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知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借助于知识,搭起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桥梁,注意挖掘知识点本身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发展的功能。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新课程的诸多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应怎样按新课程理念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待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现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一种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兼容多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观念已经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树立新理念,转换角色,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新课改下应树立四大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在教学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前,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些想法。 说到课堂转型,我们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转向多元化的课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由统一固定走向弹性化;由传递型模式走向内涵式模式;由“舞台式”的“我对您”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被动式”的教授走向“主动式”的建构;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由封闭控制走向人文开放型等等各种各样的台词。当然,这中间有些是我百度的,因为平时听得很多,但没花功夫一个个背下来。 专家们会把所以这些理论用一个中心来概括:以学生为主体,或是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或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之后我就在想: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怎么去做呢?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再加上E学习,展评学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括号,注上:此处省略n种模式。说实话,学习了那么多种模式,我就有点晕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吧,有了这么多种之后就不知道该选哪种了,就好像突然看到太多耀眼的宝贝,而我只有四十五块钱,不知道我这四十五块钱能换到什么,该换什么。我每次去听专家的讲座,看教育的理论,都会感慨:人家说的就是对,我也要这样做。然后呢,上课的时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种相差甚远的感觉。但是虽然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地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挣扎着改变着,就是不管有没有进步,先让自己动起来吧。下面就是我在学习了那么多课堂转型相关的理论、实践之后的一点感想: 一、坚定的方向: 在目前还没有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大的环境下,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 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 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 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 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 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 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结尾的总结呢? 一、画龙点睛概括性总结 这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 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 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 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二、融为一体--串联性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注意将知识概括、总结,还要不失时机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 三、妙趣横生--趣味性总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四、埋下伏笔--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 五、循循善诱--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数学课的总结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可在讲授结束时,出几道紧扣讲课内容,答案简明的题目让学生自解,这种"检验性总结",能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另外,以上几种总结的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单独去使用,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远程培训,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什么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呢?目前从国家到教育主管部门都在思考这一问题,例如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但并不说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是用一套新的标准,就是有效教学了。有效教学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从根本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该从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首先,是要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发展”,还有“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教材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条线索,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是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教材为本是非常普遍的。很多老师说,“课本是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之本”。 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这里指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发展。过去有一句话: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看这句话有些不妥。蜡烛的光是一点点地灭下来,最后就全灭了。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

是明灯,要不断地充电,照亮学生。曾经有一个研究,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新教师,他们的着眼点是完成教案,有的教师上课时眼睛是看着天花板的。这些教师经过二三年的时间就会跃升到第二个层次,那就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处理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研究表明,有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仅仅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关注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研究。因此,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是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教师发展好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我们要研究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这种策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二是实施的策略。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电脑演示是一种新的策略,那么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又比如,练习设计的策略,也可以促进有效学习。还有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教学管理之我见 课堂管理的问题,历来是教师和教科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任何一堂好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在工作中,大多数的实习教师在教学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课堂纪律的问题,他们中有75%的人都有维持不了课堂纪律的担心;而且工作中也不难发现,有很多教龄不是很长的教师纠缠于纠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时候是有经验教师的两倍。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60%的人认为当今的课堂纪律存在太多的问题。可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整顿课堂纪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功。 所谓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的技能技巧。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快捷有效的处置方式,且采取的处置方式既不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又不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学生方面,有的来自教师方面,有的来自课堂学习环境及其他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 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差的班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会感到吃力;而在一个学习和纪律状况较好的班级,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教师和班集体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影响学生注意力、自制力、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积极手段。 3、学生的疲劳程度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以及紧张的气氛,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课堂管理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4、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自制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影响。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 赞可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老师,可以用轻轻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使乱哄哄得课堂迅速安静下来;而威信不高的教师则很难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 语言室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事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板桥初级中学张彦龙 高效课堂的试点推广,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做到: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是一堂课有效进行的前提。它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的。这样既紧扣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案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盈亏问题》 师:大家经常去商店买东西,有没有想过,人家为什么开商店呢? 生:为了赚钱。 师: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呢? 生:低价进货,然后加一部分钱后再卖出。

师:他们赚得是那些钱呢? 生:是进价和卖价之间的差价。 师:差价怎么算呢? 生:卖价减去进价。 师:差价又叫利润,所以利润=售价-进价。老师有个朋友正在做生意,今天我们就先办他算算他的盈亏情况。 ...... 〔案例分析〕导课是一门艺术,导课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关系这一堂课的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因此,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课堂情境创设的好,学生的积极性就高,兴趣就大,课堂讨论、探究就会更深入,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反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导课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也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案例里,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走进了特定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高效课堂的“高效”,就是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最高的教学效率。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教学要讲求效率,讲求效果。面对高效课堂的改革,教

有效教学之我见(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过程中,针对当前上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增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要准确贯彻执行这个文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如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这三个问题结合我校教学改进的事 例来展开讨论。 一、何谓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如有的教师所言,“这个单元教学,我用四个课时让学生都学会了。”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所以,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理应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量。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协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所以,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注重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但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水平的侧面。 第三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内在感受。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儿童幸福、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意识的保证。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只有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逐渐形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学才会产生真正的效益。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来说,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升,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此外,教学目标缺乏合理性,或者实施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过程缺乏合理性都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所谓的教学有效性就是:既不能把本来是一种讲究充实、高度、深度的学习过程看成了一场速度比赛,也不能无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需要时刻铭记“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杀”的箴言;既要注重学生成绩的获得,更需要考虑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在促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能否有利于学生今天和明天的发展。 的教学。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改进中,极力倡导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教材,认真设计教学。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没有必要再做讲解,以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和防碍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对学生需要教师协助、指导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成功;对于学生错误的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也不会马上去否定或纠正,而是舍得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通过重新思考让他们自己去纠正或完善自己的思考。我们学校的任友军老师,他所撰写的一篇教学反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