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

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这种情况下,即使

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这些盐类的结晶生长和成核过程参与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结晶产物的形成与尿酸碱度及其他因素有关,即与此盐在这种环境下的饱和状态有关,高尿钙病人未必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也有尿钙正常者,因此高尿钙只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并不是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24h尿钙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易受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空腹尿钙及空腹24h尿钙的测定方。空腹尿钙能避免饮食钙的影响,同时测清晨尿中钙和肌酐值,以相当每毫克肌酐的钙排出量代表尿钙。空腹2h尿钙测定方法综合了空腹尿钙和24h尿钙的优点,正常情况下,空腹2h

尿钙是呈正相关,即24h尿钙高于正常时,空腹2h尿钙也高于正常。空腹2h

尿钙留尿方便,更适用于门诊病人。但这种方法是在肾小球肌酐滤过率正常的条件下应用的,任何影响肌酐排出的因素都会增大钙测定的误差。

2、母乳/尿钙检测(EDTA滴定法)

2.1原理:

母乳中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钙指示剂结合成为可溶性的结合物,使溶液变成粉红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对钙离子的亲合力很大,能与该结合物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呈纯兰色,故以EDTA NA2滴定乳钙时,溶液由粉红色转变到纯兰色时即为滴定重点,由此可以计算出母乳中钙含量。2.2方法:

2.2.1试剂:A液 B液(粉) C液

2.2.2 操作:(ml)

母乳(尿)0.5 A液0.2 B液1—2滴(粉如小米粒大小)混均后,用C溶液滴定至溶液有粉红色变纯兰色,由下表中查出结果。

2.2.3 正常生理参考值:

母乳钙>30mg/dl 2.3钙检测结果换算表

2.4方法的特点

2.4.1 EDTA滴定法为经典测钙方法,该方法经标准化改进已组装配套为试剂盒,达到简单、准确、快速、立等可取,2分钟内即可钡惟口您当前是否缺钙。为目前指导大众科学补钙的新技术。

2.4.2 以空腹晨尿为测量标本,较采血简单、省时、省事。

2.5 适应人群

2.5.1 指导生长、发育期儿童补钙,特别适于幼儿园、中小学群体筛查。2.5.2孕期妇女筛查,对缺钙者做到及时补钙。

2.5.3母乳检测:及时指导对母乳缺钙的哺乳妇补钙,以优质母乳哺育婴儿。2.5.4老年妇女钙代谢筛查

2.6考核办法

实习后,以检测样品准确否为判断评分依据

2.6.1样品:

(1)钙标准溶液一份。

(2)母乳样品A、B两份。

(3)尿样A、B两份。

2.6.2评分:

(1)5份样品在10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5分。

(2)5份样品在15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4分。

(3)3份样品在10分钟内完成且数据准确者为3分。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DRIs)

项目技术指标:1.锌含量显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锌含量15微克/分升、锌含量60微克/分升、锌含量120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显色应分别与标准比色卡显色一致(15微克/分升显绿色、60微克/分升显蓝色、120微克/分升显蓝紫色);

2.特异性:10倍生理盐水的铁铜检测结果应不高于锌含量15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

3.精密性:用锌含量为15微克/分升的锌标准液测定,结果应一致(n=10),符合YZB/豫0142-2005的企业质量标准。

项目创新性和先进性:1.将胶束增溶法技术运用到尿锌含量的快速检测;2.通过正交试验表确定了该检测体系最适宜的PH值、离子强度、反应物浓度等条件;3.确定了该检测体系的遮蔽剂,使其具备了良好的选择性;4.确定了该检测体系最佳的显色剂及表面活性剂,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5.该试剂取代分光光度法,采用目视比色法半定量测定人体尿锌含量,简捷快速,成本低

廉,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锌铁变化的

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作者:朱晓红,德桂荣,孟昭清2008-6-30

摘要: 【摘要】目的了解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 R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科门诊检测微量元素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列为感染组,将同期检测的128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血清锌铁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小儿血清中锌、铁含......

【摘要】目的了解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科门诊检测微量元素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 40例列感染组,将同期检测的128例健康儿童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血清锌铁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小儿血清中锌、铁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01);补充锌、铁半年后,血清中锌、铁含量增加,呼吸道感染次明显减少。结论人体微量元素锌铁缺乏易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时补充可减少其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微量元素;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约占儿科门诊量的40%~70%,居各疾病的首位[1],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占呼吸道感染的80%。为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变化的关系,本文对1年中门诊就医的1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并与12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0例,男76例,女64例。男∶女=1.2∶1。<1岁24例,1~5岁72例,5~14岁44例,年龄最小为3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4例,下呼吸道感染42例,支气管哮喘14例。病程一年以上,每年呼吸道感染5~16次,平均6.8次。除外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和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与健康组128例儿童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依据14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血清锌正常值62~110 μmol/L,血清铁正常值7.52~11.82 mmol/L。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治疗与健康组小儿血清锌铁检测结果见表能力低下,并且些

染患儿补充锌、铁半年后,复查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且病情减轻、发病次数减少。由此看出,连续补充一定量的锌铁制剂,也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锌、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锌参与体内40种酶的合成,并与200多种酶活性有关。铁亦与多种酶活性有关,二者对人体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因此补充锌、铁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为了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笔者认为,对儿童应定期监测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尤其是锌和铁的含量,发现低于正常及时补充。在饮食方面多食含锌、铁的食物,如鱼、瘦肉、肝脏、核桃、花生、木耳、蘑菇、豆制品等食品。这样既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又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刘秀夫.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广州微量元素科学,2005,12:39.

2 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8,26:41.

3 陈秀敏.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锌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北京医学,2006,2 8(2):77.

4 司黎,琚玮,宋妹茵.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604.

5 陈秀敏.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锌铁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刊,2007,4 2(6):57.

作者单位:101200 北京,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儿科

,每日成人食物摄入锌的量约10

g食物中的锌向

浆,

的非

发育关系重,儿童的智力发育似与锌有关。体内缺锌的儿

尿液测锌更科学

日前,李女士向记者打来电话说,她4岁的女儿在幼儿园体检时,医生让取尿样来检查是否缺锌,自己以前测锌都是抽血检查,她想知道到底哪种方法才能准确测锌。

获得“锌含量测定方法”发明专利的朱建安教授认为,测量健康人体血液中锌离子的含量反映的只是血液中是否缺锌,测量尿液中锌的含量才能及时反映人体是否缺锌。刚接受了输液的人,尿液中锌的含量会有所改变,这时候就不太适宜采用尿液测量的方法。

相对于血液测锌,尿液中锌含量的测定方法更加及时准确,还能科学监测锌补的是否合理。健康人每升尿液中锌的含量应该为7-10毫克,符合身体需求标准就不需要再补,过量补锌反而对身体有害。

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果缺乏就会导致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降低等。

朱教授认为用头发来检测人体是否缺锌更不科学,头发的生长需要一个很长过程,检测的效果明显带有滞后性,可能现在检测的头发中锌的含量还是一个月前身体里锌的含量。(郑恺万红金严建红)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人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激素,主要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C细胞分泌。它是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受到血清钙水平调节。生理性Ct对钙、磷代谢有影响。正常基础血清降钙素值应<10 pg/ml(或依据试剂说明书参考值)。 一、降钙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1、主要用作肿瘤标志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及进行MTC术后随访监测;在疑似MTC患者以及MTC的随访和管理中,降钙素测量得到广泛建议和实践。《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建议,血清Ct>100 pg/ ml 提示MTC。 2、一些专家指出,他们对大部分或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ETA建议对所有具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而ATA并未表示支持或反对。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Ct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MTC,也可用于阴性排除MTC。虽MTC发病率低阳性值少,但阴性预测值高。 3、MTC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和6个月测定降钙素和CEA,如果基础及激发后降钙素水平均测不出,才能排除存在残留组织或复发的可能性。 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II型(IIa及IIb型)90%以上合并MTC,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主张对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监测血清降钙素,以排除MTC和MENII的可能性。 二、降钙素临床适应症 1、甲状腺髓样癌诊断 CT可有效鉴别诊断MTC MTC初诊和复发患者CT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他甲状腺疾病具有明显的差异。

CT可增加MTC诊断的敏感度 a.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检测甲状腺髓样癌的灵敏度比细胞学分析更高,尤其是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见右图) b.为了避免假阴性甲状腺髓样癌,所有疑似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都须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测量。 c.这种方法需要测量所有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 2、甲状腺髓样癌随访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 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CT水平的监测,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过程和跟踪治疗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浓度的升高标志着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中,使用足够的抗生素、炎症灶清除术治疗等,PCT值下降,证明治疗方案正确,预后良好,反之改变治疗方案。 PCT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细菌性与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鉴别;胆源性与毒素性胰腺炎的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微生物诱导的发热与非细菌性发热的鉴别,特别是发热待查(FOU)的诊断,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条件下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鉴别,发热的病因的鉴别,如在肿瘤患者中被肿瘤溶解物或化疗诱导与细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区别,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婴儿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败血症引起的急性发热;术后常规,包括术后感染预警及用药监测,术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后的治疗指导,监测腹膜炎、吻合口漏和无典型腹部症状的疾病过程;器官移植后的监测,移植前排除急性细菌或其他感染,鉴别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细菌与真菌感染;长期在ICU的患者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监测疾病过程及指导治疗;监测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关并发症和内环境衰退的信息。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 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PCT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CCP-1)。 三、血清 PCT来源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2.5pg/ml(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而成熟CT含量约6.3 pg/ml。髓质甲状腺肿瘤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均增高,组分相对含量也发生变化。在一些非甲状腺损伤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也均增高,有些甚至成倍的上升,而CT略微升高,说明除甲状腺髓质细胞分泌贮存PCT外,仍有其他细胞具有这些功能。 血清PCT升高的可能的生物学机制:靶细胞(PBMCs等)在LPS各种败血症相关因子作用下应急分泌PCT,这种应急分泌超过细胞后转录过程(由Pro-CT分解为aminoPCT、CT、CT:CCP-1)或后转换过程缺少必需的水解酶,从而导致实验所观察到的PCT成倍增长,而CT水平不变或稍增高。四、检测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目前除了费时不易自动化的凝胶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PCT较特异与敏感的分析方法有: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双抗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双抗夹心法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一作为捕获抗体直接结合PCT96-10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CCP-1部分,另一作为示踪抗体直接结合PCT70-7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分子,人工合成的PCT作为标准。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其检测最低为10pg·ml-1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 10-60pg·ml-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和8℅。

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发表者:吴耀禄(访问人次:3520) 血清降钙素(CT)临床意义 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与甲状旁腺素(PTH)有相互拮抗作用。当血钙增高时抑制甲状旁腺素分泌,降钙素受剌激而升高,钙移向骨质使血钙降低;当血钙降低时甲状旁腺分泌亢进,并抑制降钙素释放,钙自骨移向血液,使血钙升高。降钙素还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排磷增加,血液中磷减少。近年发现一些恶性肿瘤可使血中降钙素增加,可能为一有价值的标志。是甲状腺髓样癌(MTC)较敏感且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在MTC几乎都呈阳性表达且水平升高,而且表达程度与MTC分化程度和侵袭生长能力有关。在未经刺激的情况下,血清降钙素>100 pg/ml,则提示可能存在MTC。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MTC, 参考值: 男性:0~14ng/L(0~14pg/ml) 女性:0~28ng/L(0~28pg/ml) 临床意义: 1、升高见于:孕妇、儿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胃泌素过多、肾衰、慢性炎症、泌尿系感染、急性肺损伤、髓状甲状腺癌、甲状腺降钙素分泌细胞癌、白血病、骨髓外骨髓增殖症、肺癌、食管癌、乳腺癌。 2、降低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甲状腺全切病人、妇女停经以后、低血钙、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如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血清CT仍持续升高,说明有残余的肿瘤组织形成,预后较差。血CT增高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降钙素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亦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的指标,当治疗有效时CT明显下降,故可作治疗效果估计。CT升高亦见于肺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和肿瘤骨转移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乳腺癌也有降钙素升高,尤其在骨转移时。CT升高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 白血病、肝硬化、血液透析等亦可有CT升高。 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是最先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激素,因此成为该肿瘤血清学标志物。PCT,CT的前体物,116个氨基酸糖蛋白,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0-24小时,稳定性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在除甲状腺创伤或肿瘤外,系统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败血症、急慢性肺炎、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创伤等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尤其对SIRS/败血症,PCT(与WBC、IL-6、TNF-2、CRP、可溶性选择素等比较)

降钙素原(PCT)的检测

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时间:2010-06-04 13:45来源: 作者: 点击:195次字体大小: [ 大中小 大中小 核心提示: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lt;BRg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可以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但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19.5.1指征 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可以预示为: 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19.5-1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类型 PCT升高PCT降低或稍微升高 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 脓毒症,MODS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 全身性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类型I~IV)寄生虫感染(痢疾)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发展 细菌引起的ARDS 中毒引起的ARDS 胆管引起的胰腺炎中毒性胰腺炎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新生儿脓毒症局部微生物移植发展 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5.2检测方法 免疫发光测定法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是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肽。降钙素可被酶裂解为许多小的片断,最终形成氨基降钙素原、成熟的降钙素和钙抑肽。降钙素原可以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PCT水平很低,大多低于O.lng/ml;新生儿出生2天内PCT生理性增高,最高可达21ng/ml;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CT值可达1.5ng/ml。 正常情况下,CALC-I基因在甲状旁腺中的转录处于抑制状态。微生物感染可诱发CALC-I基因表达的普遍增加。并且从所有的实体组织和全身各种类型的细胞中(比如肝、肾、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等)不断的释放出PCT。在败血症时CT-mRNA的转录表达普遍升高,超过许多经典炎症细胞因子,如TNF,IL-6的mRNA的表达。然而由于实体细胞缺少分泌颗粒,所合成的PCT未被酶加工成CT就直接释放入血使血清中PCT水平迅速升高。这种升高与感染的严重性和死亡率相关。与此同时血清中降钙素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这是由于在经典的神经内分泌过程中,CT-mRNA的表达被甲状腺C细胞负反馈抑制,并且由于实体细胞中缺乏分泌颗粒和内切酶,生成的PCT不能被加工成CT。另外,白细胞也不是PCT的主要来源。研究表明,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几乎完全清除了白细胞的败血症病人体内,依然存在高浓度的血清PCT水平,而在败血症中实体细胞才是PCT的主要来源。炎症反应释放的PCT可以被细菌毒素,如内毒素直接诱导,也可由细胞介导的宿主反应,如IL-1、TNF-α、IL-6间接诱导产生。此诱导过程可以被病毒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阻断,所以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中的PCT浓度一般都低。 二动力学过程 降钙素原在感染后2-3h,水平即可增高,例如使用内毒素诱导后,在2-3h即可检测到PCT 水平轻度升高。随后PCT水平快速升高,6-12h后到达顶峰,在48h内保持较高水平,2d 后降到基线水平。半衰期大约25-30h,另外PCT分子在体内外都非常稳定。 三PCT在各种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 降钙素原在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败血症(sepsis)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人体对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引起。它可以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进而可以导致多器官的功能衰竭。这也是败血症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有75万败血症患者,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主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尚无确切的统计报道。根据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性休克。随着严重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在败血症时,感染的

降钙素生物的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PCT生物学特性 英文全称:procalcitonin 英文缩写:PCT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1996年开展起来的用于检测细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的较好指标之一。它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体物,含有11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3000 KD,由N末端-降钙素-C末端三部分组成,其不会降解为降钙素,不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体内半衰期为25-30 h。文献报道体内产生PCT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其他如外周血单核细胞、脾、肺或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也是产生PCT 的重要场所。内毒素、细胞因子可刺激PCT的释放。 PCT在健康人血清中水平极低,几乎不能被检测到;在全身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败血症、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迅速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局部感染患者,PC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略有轻度升高。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PCT水平也明显升高,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迅速下降,并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CT临床意义 PCT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和真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PCT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PCT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即每日检测和特别病例中的短间隔检测,如每8~12h。即使因急性鉴别诊断而做的单个检测也应该继续做随后的监控。 1. 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PCT可表明由细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PCT 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PCT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 2. 监控具感染危险的患者 可以通过PCT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由于PCT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所以PCT在监控严重干扰时是比CRP、IL-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PCT在充分刺激下,于2~6h内产生。 3. 病程监控和预后 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和MODS,PCT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_徐祥

文章编号:1001-764X(2000)05-0315-03 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徐祥,耿波,综述;吕凤林,梁华平,审校(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脓毒症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C 随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病人和放化疗病人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出现不断升高。尽管现代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上述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病人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 降钙素原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u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正常情况下,PCT mRNA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含141个氨基酸残基的前PCT,分子质量约为16ku,包括N端84个氨基酸(含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活性CT(32肽)和下钙素(katacalcin,21肽)三部分,前两部分由2肽(-Lys-Arg-)连接,后两部分被4肽(-Gys-Lys-Lys-Arg-)隔开。前PCT进入内质网膜,经糖基化和特异性酶切除N-末端的信号肽,生成含116个氨基酸残基的PCT,后依次经不同的蛋白水解酶酶解,先切除含1~57氨基酸残基的N 端肽(N-PCT),最后酶解生成CT和下钙素。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异常情况下,血浆CT前肽物质的所有剪接产物异常升高,其中PCT是最主要的产物,而C T则无明显变化。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小剂量细菌内毒素(LPS)也可诱导PCT生成。LPS注射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PCT,6~8h PCT浓度快速升高,12~48h达到峰值,2~3d后恢复正常[1]。 2 PCT的测量方法及参考范围 许多学者曾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夹心免疫放射分析法对血浆PCT进行测定,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致使此方法使用受限。近来PCT的检测方法已改进为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此方法可排除交叉反应,提高特异性,同时也有很高的灵敏度(0.1μg/L)。 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微(<0.1μg/L)。0.5μg/L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分界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出生后两天内血浆PCT生理性升高,最高达21μg/L,3d 后很快下降至成人水平。因此对新生儿而言,要求建立年龄依赖性参考值。Maire[2]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 OC)统计分析,报道在出生后第一天内对新生儿全身严重细菌和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PC T分界值为1.5μg/L,第二天的分界值为10μg/L。不同疾病患者血浆PCT的浓度水平见表1[3]。 表1 不同人血浆PC T的医学决定水平 对 象PCT(μg/L) 健康人<0.1 慢性炎症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0.5 病毒感染<0.5 轻微至中度局部细菌感染<0.5 SIRS、多发伤、烧伤0.5~2 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MODS>2(常为10~100) 3 PC T测定的临床意义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3.1 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 Oberhoffer[4]等测定242例脓毒症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α、IL-6、IL-8、IL-10、PC T,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体温、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及血浆CRP、TNF-α、IL-6、PCT与脓毒症预后相关,R OC曲线统计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分别为0.614、0.620、0.761、0.811、0.835、0.844、0.878。相比之下对严重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诊断PCT是最好的指标。Werra[5]等检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肺炎患者血浆TNF-α、IL-6、s TNFR、NO2-/NO3-和PCT发现,虽然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指标均明显升高,但仅血NO2-/NO3-和PCT较其它两组有明显差别。以大于1.5μg/L为标准,血PCT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诊断价值为:敏感性100%,特异性72%,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92%。 3.2 新生儿脓毒症 在新生儿脓毒症辅助诊断方面,PCT 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Osborn[6]等报道,在新生儿出生后0~48h内,PCT对脓毒症辅助诊断敏感性为92.6%,特异性为97.5%。3~30d内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表2 新生儿不同感染类型血浆PCT浓度 n平均值(μg/L)全身细菌感染3029.7 局部感染201.7(0.1~4.9) 315 临床检验杂志2000年第18卷第5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_综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0月第5期(总第145期)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 王蓉,陈雪雯,李桂珍审校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20【临床医学】 摘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激素,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经细胞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形成的活性成分。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异位生成,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关键词:降钙素原;炎症;感染 随着侵损性诊断操作、细菌耐药性、严重烧创伤发生率、器官移植患者和放化疗患者的增加,医院性感染、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目前,这些感染并发症仍是危重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这些感染并发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感染并发症的传统诊断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陷。近年来发现,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辅助和鉴别诊断方面降钙素原是一个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新指标[2~4]。本文就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1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KD的糖蛋白。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PCT在全身性炎症反应(2~3h后)早期即可升高,因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5,6]。在局部感染、病毒感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癌性发热、移植物宿主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时PCT浓度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而只在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才明显增加,这就决定了PCT的高度特异性,因此也可用于各种临床情况的鉴别诊断。PCT浓度和炎症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并随着炎症的控制和病情的缓解而降低至正常水平,因而PCT又可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以及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 2在临床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1血液肿瘤科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 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7]。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8,9]。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10]。 2.2内科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如:成人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11];胰腺炎感染性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12];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13];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器官移植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2.3移植外科成功的器官移植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器官移植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器官移植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 39 --

降钙素原CT检测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 C T)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 KD的糖蛋白。PCT 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 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CT水平的监测,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过程和跟踪治疗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浓度的升高标志着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中,使用足够的抗生素、炎症灶清除术治疗等,PCT值下降,证明治疗方案正确,预后良好,反之改变治疗方案。 PCT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与支持,如细菌性与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 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鉴别;胆源性与毒素性胰腺炎的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微生物诱导的发热与非细菌性发热的鉴别,特别是发热待查(FOU)的诊断,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条件下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鉴别,发热的病因的鉴别,如在肿瘤患者中被肿瘤溶解物或化疗诱导与细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区别,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婴儿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败血症引起的急性发热;术后常规,包括术后感染预警及用药监测,术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后的治疗指导,监测腹膜炎、吻合口漏和无典型腹部症状的疾病过程;器官移植后的监测,移植前排除急性细菌或其他感染,鉴别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细菌与真菌感染;长期在ICU的患者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测,监测疾病过程及指导治疗;监测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关并发症和内环境衰退的信息。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PCT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

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 异常升高,3~6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 PCT <0.05 ng/ml 健康人PCT 水平<0.05 ng/ml 健康人 PCT <0.5 ng/ml 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风险较低 注意:PCT <0.5 ng/ml 不能排除感染,局部感 染可呈现低水平的PCT 在细菌感染的早期9(感染6小时内),PCT 也可呈现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应在6-24小时后再次 检测 全身感染(脓毒症)可能性非常小 考虑局部细菌感染可能 2 ng/ml >PCT ≥0.5ng/ml 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 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 检测和评估 考虑全身感染(脓毒症) 排除可导致PCT 升高的其他情况 10 ng/ml >PCT ≥2ng/ml 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 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可以 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 PCT ≥10ng/ml 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 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PCT <0.1 ng/ml 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排除细菌感染 0.25 ng/ml >PCT ≥0.1ng/ml 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 0.5 ng/ml >PCT ≥0.25ng/ml 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 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 PCT ≥0.5ng/ml 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 提示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临床意义(PCT) PCT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和真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如果给予足够的刺激,免疫抑制的患者将产生PCT。PCT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PCT 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即每日检测和特别病例中的短间隔检测,如每8~12h。即使因急性鉴别诊断而做的单个检测也应该继续做随后的监控。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PCT可表明由细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PCT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PCT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 1、监控具感染危险的患者 可以通过PCT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由于PCT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或脓毒症时合成,而不在局部炎症和轻微感染中合成,所以PCT在监控严重干扰时是比CRP、IL-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PCT 在充分刺激下,于2~6h内产生。肺炎并不总会引起PCT升高。 2、病程监控和预后 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和MODS,PCT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PCT的优点相比较于其他炎症指标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严重的感染引起PCT浓度显着升高(>10ug/L)。而较轻的感染或临床不太严重的脓毒症仅引起PCT中度升高。CRP在中度感染中显现出最大浓度。但以PCT绝对水平为根据并非总能作出疾病严重性的结论,如:APACHE II评分。恢复期患者的PCT反应比CRP显着加快,其半衰期为9~24h,而后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病理范围。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浓度 疾病浓度(ug/L) 慢性炎症,自身免疫障碍<0.5 病毒性感染,如急性乙肝<0.5 轻度或局部细菌性感染<0.5 肺炎0.5~10 SIRS,复合性损伤,烧伤0.5~2 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多器官衰竭>2(通常10~100) 重危患者大手术后建议用PCT监控,复合外伤的患者,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恶性疾病,免疫抑制的患者,需重点监护的患者(长期人工换气支持)。PCT浓度会因为细菌感染的发生而升高 手术后患者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后,PCT浓度正常。大外科手术,如食管切除和心血管手术,PCT浓度升高,几乎要>10ug/L。术后1~4d中,如果浓度没有在第三天下降或小外科手术后也升高,必须考虑感染并发症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器官移植排斥PCT并不会升高,即使在免疫抑制下,也提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 KD的糖蛋白。PCT 的半衰期为25-30小时,在体外稳定性很好。健康人血浆PCT含量极低.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水平异常增高,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在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PCT水平的监测,对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过程和跟踪治疗方案是很有用的,PCT浓度的升高标志着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中,使用足够的抗生素、炎症灶清除术治疗等,PCT值下降,证明治疗方案正确,预后良好,反之改变治疗方案。 PCT为所有不知病因的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与支持,如菌性与毒素性的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鉴别;胆源性与毒素性胰腺炎的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微生物诱导的发热与非细菌性发热的鉴别,特别是发热待查(FOU的诊断,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调与免疫抑制条件下的急性细菌感染的鉴别,发热的病因的鉴别,如在肿瘤患者中被肿瘤溶解物或化疗诱导与细菌、真菌或其他感染病因区别,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婴儿全身性细菌感染与败血症引起的急性发热;术后常规,包括术后感染预警及用药监测,术后切除感染灶(如腹膜炎、 软组织感染)后的治疗指导,监测腹膜炎、吻合口漏和无典型腹部症状的疾病过程;器官移植后的监测,移植前排除急性细菌或其他感染,鉴别急性器官排斥、急性病毒、细菌与真菌感染;长期在ICU的患者及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监 测,监测疾病过程及指导治疗;监测高危患者,早期获得有关并发症和内环境衰退的信息。许多临床研究证明,PCT在不同医学领域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与目前所应用的诊断指标相比,PCT 在鉴别诊断和控制感染及严重炎症方面提供了额外的信息。随着临床实践性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 PCT作为一个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辅助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指标将成为共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PCT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 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 CCP-1)。 三、血清PCT来源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2.5pg/ml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而成熟CT含量约6.3 pg/ml。髓质甲状腺肿瘤或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均增高,组分相对含量也 发生变化。在一些非甲状腺损伤如慢性肾衰、吸入性烧伤、急性细菌感染、中风、败血症等患者血清PCT及其组分也 均增高,有些甚至成倍的上升,而CT略微升高,说明除甲状腺髓质细胞分泌贮存PCT外,仍有其他细胞具有这些功 能。 血清PCT升高的可能的生物学机制:靶细胞(PBMC#)在LPS各种败血症相关因子作用下应

2012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word版)

2012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降钙素原(proealeitonin, 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 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 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 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 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 ng/ml。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 ng/ml,最高可达0.1 ng/ml,但一般不超过0.3 ng/ml。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 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 ng/ml之间。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 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降钙素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令小专论令 降钙素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曹芙萍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6l) 关键词:降钙素;药理;进展 降钙素(Caicitonin,CT)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一种32肽激素,由Hirsh首次发现并证明它具有钙-磷代谢调节功能。后来发现,哺乳动物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脊椎动物中比哺乳动物低等者,比如鱼类的后部鳃腺也能分泌降钙素,Copp等人就从鲑鱼的后部鳃腺提取得到活性很强的降钙素。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CT有4种,即鲑鱼降钙素(sCT)、鳗鱼降钙素(eCT)、人降钙素(hCT)和猪降钙素(pCT),前两种更为常用,且活性比人降钙素强数十倍[l]。本文对降钙素的药理、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降钙素的药理作用 1.1 降低血钙高钙血症时CT分泌增加,其能抑制骨钙释放入血液和细胞外液,而血钙仍继续进入骨内,从而降低血钙。 1.2 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张秀珍等通过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发现破骨细胞的数量减少,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是:降钙素可使破骨细胞分裂为单核细胞,使破骨细胞寿命缩短,或通过阻止骨髓单核细胞(即前破骨细胞)的融合而降低破骨细胞的形成率。目前认为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是借助于破骨细胞膜上高亲和力降钙素受体(CTR),其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有关[2]。降钙素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明显,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以骨吸收增加及骨量丢失为特点的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3 调节钙磷代谢CT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尿钙/磷排泄增加,血钙/磷降低,CT还可以增加钠、镁和氯的排泄;小剂量CT可抑制肠钙的吸收,而大剂量则能增加肠钙吸收。 1.4 止痛作用降钙素是中等以上骨痛患者的首选药物,但其抑制骨痛的机理尚不完全明了。有人认为,CT止痛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后者可以刺激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导致疼痛的发生。另外,CT能降低血钙进而调节疼痛受体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痛阈。还有人认为CT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导致中枢性镇痛作用。也有人认为其止痛作用与其具有!-内啡肽作用有关。除此以外,CT尚能抑制枸橼酸和乳酸溶酶体酶等疼痛诱导因子的释放,并能增强其他止痛剂的效果[3]。 1.5 对软骨的作用生长板(骺板)和二次骨化中心软骨内骨化是骨生长的主要部位。关节软骨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也具有很重要作用,其黏弹性在活动及肌肉功能中能减轻振荡。软骨的另一种功能是形成骨痂,除了应用坚强内固定外,骨折愈合均通过软骨内骨化而完成。Lyritis曾对5日龄大鼠给予sCT0.2IU/c,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生长板厚度、生长板细胞柱的软骨细胞数目、胫骨长度及体重均增加。Pazzagiia等应用低浓度CT(0.5%)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发现细胞增殖增加2倍,葡糖胺聚糖也有相当增加。另有报道,应用CT治疗者,其骨基质成分有PG及II型胶原形成。对已成熟的骨,CT作用于干骺端可提高骨干皮质骨的质量[3]。 1.6 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动物实验性骨折后给与CT 无论在组织学、生化、免疫组化以及影像学上均有正性作用,CT能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软骨性骨痂并加快成熟。临床应用CT治疗四肢骨骨折,X线显示骨痂形成加快。一些报道还显示,使用CT后,临床四肢骨折早期临床或X线表现有改善,骨痂形成加速,Paget病多数骨折也有进步。对骨移植、骨囊肿充填植骨及骨折迟延愈合局部注射CT也能取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发生不久的椎体骨折止痛效果更为明显[4]。1.7 其他作用CT对一些代谢性骨病的疗效也很明显,特别是Paget病、高钙血症、骨转移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还有研究发现,CT通过其“血液分流”机制,能缓解椎管狭窄症的神经症状,改善行走能力[3]。 2 降钙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CT药理作用的脱逸CT的药理作用是抑制骨吸收,但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持久,易出现脱逸现象。组织培养观察到,给CT后先是骨吸收被抑制,但随后即使仍给最大抑制效应的CT浓度,也不再出现抑制效应,这种脱逸的机理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破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前体存在特异性结合位点(OC-CTR)。大鼠破骨细胞存在两种亚型CTR,即Cla和Clb,Cla含量明显高于Clb。Takahashi用硫氰双胍氯化铯方法通过破骨细胞瘤细胞提取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CTR的mRNA水平,发现CT治疗后CTR mRNA水平即明显下降,停止治疗后CTR mRNA水平又逐渐恢复。而Eiiam的研究表明,低钙、无维生素D饮食、血钙降低,可引起血CT水平下降,继而引起CTR数目的上升(即受体的上升调节)。因此,骨对CT反应的逐渐减弱可能是由于受体的降调节,即降低了特异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所致。许多临床研究也证实,持续应用CT治疗,其效果是先好而后逐渐下降。如果间断性应用CT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性。还有学者报道,CT临床使用l2~l8个月后,40%~70%患者可产生CT抗体和中和抗体,从而使药效降低。体外试验见到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CT的脱逸现象[5]。总之目前对CT药理作用的脱逸现象及其对策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 2.2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国内外研究表明,降钙素受体(CTR)具有基因多态性。CTR基因有7个潜在的区域在7种组织中表达,CTR基因在第l377个核苷酸表达纯脯氨酸(CC型)、纯亮氨酸(TT型),脯氨酸与亮氨酸杂交型(TC型)。在日本人最能代表CTR基因型的是CC型,最不代表CTR基因型的是TT型;而在意大利和法国人中最能代表CTR基因型的是TC和TT型。Masi 等对307名意大利绝经后妇女进行了降钙素基因多态性分 ? 7 7 7 ?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06Oct;10(l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