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族企业股权优化的建议

关于家族企业股权优化的建议
关于家族企业股权优化的建议

关于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建议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近年来,家族企业内部股权纷争不断,公开媒体披露的案例有廖创兴企业、九牧王、真功夫、远东皮革、新鸿基地产、土豆网、谢瑞麟、天健集团等,没有见诸报端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本文针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个议题,分析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诸多弊端,并就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年,1980年代从草根阶层创业走到今天的企业家普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族化平台日益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本、人才资源,如何有效破除家族企业做不大这个瓶颈?

第二、上市规划问题,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家族创业成员如何安置?

第三、接班人问题,未来的事业交给谁?

股权结构是上述三大问题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快,跑步前进,迅猛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等

条件具备了之后再创业,而是下了决心就干,边干边想。在股权结构问题上,往往是一拍即合,疏于筹划。笔者多年观察,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几个特点:

第一、数量上,比较常见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33%/33%/33%;

第二、结构上,股份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

第三、意识上,担忧坊间议论等负面影响,股权结构趋于长期不变,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意识,推动股权结构变化存在很大阻力;

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与因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特征,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股权结构设计属于顶层设计问题,无论企业是否上市,都是企业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实际控制人不突出,与IPO发审政策直接冲突。与股权相关的其他发审政策还有: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股权中必须无代持、无特殊利益的安排。

三、实际控制人不突出,家族企业的领军人物不明确、不清晰,这是一种看似有人管、实际没人管的格局,是一种缺“头人”的组织状态。但是,企业的战略规划、并购重组、重大经营决策、高级人才物色、上市规划等问题,都是需要头人来思考的。

四、同时存在几个“头人”,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内部运营效率不高。反映在企业发展上,有三个表现:

第一、业绩增长乏力,长期止步不前,业绩增速低于行业增速或者低于GDP增长;

第二、多头指挥,内耗严重。第三、组织氛围较差,员工普遍没有激情,缺乏创新,幸福指数不高。

五、股权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企业接班人问题也无从解决,家族子弟定位不清晰,成长速度缓慢。

六、股权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企业家面向社会动员、整合资本与人才资源的意识和手段都比较薄弱,如果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就难以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具体来看,有三个表现:

第一、难以吸引到有见识、有实操经验、有事业共识的高手来加盟;

第二、家族成员与外部职业经理人配合不顺畅。第三、人员流失率较高,人才队伍没有沉淀。

股权结构不合理的负面影响基本覆盖了企业战略、组织、业绩成长、人才队伍等各方面重大问题。因此,企业家对于股权结构问题要抓住时机,尽快解决,在后续发展道路上争取轻装上阵,快速奔跑。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股权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兼顾“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达成共识、创造未来是关键,资产盘点、交易模式、手续办理居其次。总体来看,股权结构优化要遵循“战略先行、市值导向、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

具体来讲,有七点思考:

一、重新制订公司战略,依靠未来3-5年战略规划对历史问题和待决策问题达成共识。

创业20余年的家族企业,董事会的家族成员们在企业发展思路、管理方法、高管评价等方面很难保持一致。在股权结构变革过程中,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通常会被搅动起来。

常见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了:

1、家族股东在创业20余年中的股权、投入和收益公平性问题。

2、家族股东、子弟对家族企业的功劳与过错。

3、家族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及其他公司复杂的股权关系。

4、历史上对管理层的股权赠予。

5、企业与家族不分,相互混淆,边界不清,家务事的恩怨掺杂到企业经营事务中等等。

如果不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上述问题很难探讨出结果,就算有结果,也未必正确。因此,依靠外部咨询公司或自主重新审视、制定公司战略,是股权结构优化的首要问题。战略制定的过程,将对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第一、公司战略是什么?上市规划如何设计?

第二、业务结构如何安排?业务竞争策略如何制定?

第三、职能战略是什么?研产供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培育和完善?

第四、战略落地的各项资源如何配置、行动计划如何实施?

此外,董事会应对下列问题反复磋商,寻找最优答案:

第一、最适合领导家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领军人物是谁?如果未来5年第一要务是上市,那么,谁能堪当此任就优先考虑大股东人选、董事长人选。

第二、制定家族企业接班人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接班人筛选系列指标、接班人候选对象赛马计划、接班人培养方案三个部分。

第三、设计股东盈利模式。很多家族企业在长达2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定期分红机制,常常是“只有投入,没有回报”,除了房子、车子等生活必需品之外,大项开支都是向公司借款,并没有定期收益。这导致两个问题:

1、缺乏分红机制,家族子弟没有外出创业基金,多留在家族企业供职,既不利于年轻人锻炼自己,对接班人计划也造成复杂局面。

2、缺乏分红机制,家族股东对股权结构调整存在过高预期,不利于解决历史包袱问题。因此,股改前应设计一个可行的股东盈利模式,对多年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交代。

第四、家族董事会界定向外界释放股权的范围。外界股权包括了战略投资者、高管团队。

二、以快速成长为对比标准,以做大市值为终极导向。

股权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和价值,除了证监会IPO发审政策等硬性规定外,在经营绩效上也有量化标准。通俗来讲,股权结构优化,有两个导向:其一是企业成长性发生质的改变。其二是有利于做大市值。

股权结构优化的方向之一是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体现在财务指标上就是规模迅速放大、盈利能力提高。按照和君“2倍速”法则,好行业就是2倍速GDP增速,好公司就是再2倍速于该行业增速。从股权结构角度来看,主要有这几项经验:

第一、董事会席位不必过多,5-7席为宜,减少董事会层面相互制衡对快速成长的负面拉动作用;

第二、大股东意志通过董事会清晰传达到经营层,在顶层设计、管控体系层面保障打造一个“快公司”。

方向之二是未来做大市值。只有在做大市值的导向下,原始股东才会在稀释股权、转让股权、优化股东背景等问题上展望未来、达成共识。

三、股权结构优化要有战略思维、产业思维和资本思维,要有动态管理思想。

当前的实体经济正体现出以下趋势:传统产业普遍受困;建筑装饰、农业等产业保持景气;新信息技术比如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电子商务应用从快消品走向工业品;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产业需要新信息技术等各方力量来提振,以实现二次腾飞。企业家在设计股权结构时要突破狭隘的“家族观念”,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战略思维、产业思维和资本思维。想象一下,如果一家传统制造业拟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里有腾讯,如果大智慧的股东名单里出现了彭博资讯,资本市场会怎么看?市值管理将有无限的想像空间。

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建议:

第一、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同步思考股权结构优化,利用外部股东背景构建一幅战略地图,并设计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

第二、上市前、上市后,股权结构应该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引入外部股东、股权减持变现、股权质押融资、股权激励等动作要踩对产业周期、资本市场周期的节拍。

四、主动研究、熟悉、寻找和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让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这方面主要有三条建议:

第一、在公司内部成立专业部门,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主动研究产业上下游、跨行业的潜在外部战略投资者,做到“主动对话、知己知彼、构建生态、为我所用”。

第二、引进外部股东后,让外部投资者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家族企业普遍在财务体系、治理结构等环节不透明、不规范,给外部股东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用新鲜血液涤荡陈旧风气,坚持自我改善一两年,在财务体系、管理理念、治理结构上争取实现脱胎换骨的改变。

第三、董事会席位以及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席位的设计至关重要,家族企业可以先从咨询界、金融界聘请一个独立董事做起,更进一步,可以从上下游产业、政府机构聘请几位专家顾问,充实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的席位,独立董事、外部顾问与家族董事的理念、思路相互激荡,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五、启动上市规划,作为3-5年企业战略的首要问题。把大股东选择、接班人选择纳入这个战略统筹考虑。

民营企业未来五年最大的战略是上市,但很多企业家在上市这条路上左右摇摆、迟疑不决,就像“小马过河”一样,付出大笔时间成本。

笔者认为,无论最终上市与否,启动上市规划,就是对投资者、供应商、客户、上下游企业和员工的一个公开承诺。这个承诺就是“阳光化、去家族化、公众化”,在上市冲刺过程中,企业“头人”将带领员工逢山开山,遇水搭桥,此前一个个管理难题将被轻易攻克。因此,上市规划传递的是一种做大事业、与大家分享的信心。据笔者观察,一个家族企业,是否有上市规划,高管层的心态有很大差异。

六、在组织设计上打造一个“平台型”企业,作为企业家动员全社会资本、人才和知识的平台。

民营企业家要完成“从做生意到做组织”的转变,其挑战是从一个“生意高手、业务高手”转变为“组织高手”。家族企业的二次腾飞,一定是从组织上发力,而不是从业务上。在组织设计上,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农业、工业、建筑工程领域都为客户设计过“平台型企业”,这种平台型企业践行两个理念:

第一、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第二、从股东到基层员工,都能享受到企业做大做强的改革成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家族企业受困于常见的弊病,更应该打造一个平台型企业,作为家族“头人”动员全社会资本、人才和知识的平台。

七、依靠股权激励等手段对分配模式进行创新,汇聚一批产业精英和管理高手,并组建企业内部“中央党校”,打造一支与董事会携手前行的人才队伍。

当前实体经济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分配模式不断创新。无论如何创新,只有一个导向,汇聚产业精英,做大做强企业。笔者长期跟踪建筑装饰、园林景观9家上市公司,有两个结果:

第一、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要比未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销售额、净利润增速快;

第二、一家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后的销售额、净利润增速,要比没有实行股权激励期间高。

因此,股权结构优化过程中,企业家要对人才队伍规划有一个系统的思考。从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点建议:

第一、对高管层、核心中层实行股权激励,吸引并锁定一批业界精英,和君同行,共赴前程;

第二、企业家牵头创建企业内部的“中央党校”,打造一支勇于冲锋、敢于担当、值得托付企业未来的别动队。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思考与建议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思考与建议 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近年来,家族企业内部股权纷争不断,公开媒体披露的案例有廖创兴企业、九牧王、真功夫、远东皮革、新鸿基地产、土豆网、谢瑞麟、天健集团等,没有见诸报端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本文针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个议题,分析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诸多弊端,并就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年,1980年代从草根阶层创业走到今天的企业家普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族化平台日益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本、人才资源,如何有效破除家族企业做不大这个瓶颈? 第二、上市规划问题,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家族创业成员如何安置? 第三、接班人问题,未来的事业交给谁? 股权结构是上述三大问题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快,跑步前进,迅猛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等条件具备了之后再创业,而是下了决心就干,边干边想。在股权结构问题上,往往是一拍即合,疏于筹划。笔者多年观察,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几个特点: 第一、数量上,比较常见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 33%/33%/33%; 第二、结构上,股份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 第三、意识上,担忧坊间议论等负面影响,股权结构趋于长期不变,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意识,推动股权结构变化存在很大阻力;

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与因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特征,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股权结构设计属于顶层设计问题,无论企业是否上市,都是企业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二、实际控制人不突出,与IPO发审政策直接冲突。与股权相关的其他发审政策还有: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股权中必须无代持、无特殊利益的安排。 三、实际控制人不突出,家族企业的领军人物不明确、不清晰,这是一种看似有人管、实际没人管的格局,是一种缺“头人”的组织状态。但是,企业的战略规划、并购重组、重大经营决策、高级人才物色、上市规划等问题,都是需要头人来思考的。 四、同时存在几个“头人”,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内部运营效率不高。反映在企业发展上,有三个表现: 第一、业绩增长乏力,长期止步不前,业绩增速低于行业增速或者低于GDP增长; 第二、多头指挥,内耗严重。第三、组织氛围较差,员工普遍没有激情,缺乏创新,幸福指数不高。 五、股权问题没有妥善解决,企业接班人问题也无从解决,家族子弟定位不清晰,成长速度缓慢。

股权架构设计案例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文/张金宝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股权改造以后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股,分别是100%、100%、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股权改造前 第一步:老板找一笔过桥资金(如借入1000万),投资成立“X投资公司”(1000万资金进了X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 第二步:X投资公司(谈判主体A)拿1000万中的部分资金(如500万),购买老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非上市公司方案 一、方案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将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的部分股权(以下简称为“激励股权”) 奖励给部分员工的方式以激励员工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二、取得激励股权的前提和资格 、持股者应当是公司的员工(以下简称为“高管”)。 1 、持股者承诺为公司服务满一定年限并遵守竞业限制等相关规定。 2 、持股者必须经激励股权的授予方进行资格授予后,方具有持股资格。 3 、被授予持股资格的员工在方案上签字并与公司签订《服务期协议》后方可获得激励 4 股权,成为公司股东(以下简称为“股东”)。 三、激励股权的来源 员工可取得的激励股权主要来源于公司股东XXX先生(即“授予方”)实际持有的公司的

股权,包括: 、授予方经工商登记注册的股权; 1 2、虽未经工商登记注册,但根据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协议的约定,由授予方实际持有的 股权; 、授予方已授予员工的激励股权; 3 、经授予方同意由持有激励股权的股东转让给其他股东或员工的激励股权; 4 、其他授予方认为可以用于股权激励的股权。 5 四、激励股权的取得方式 员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激励股权: 、授予方无偿赠送或以特定价格转让; 1 2

、授予方指定其他公司股东无偿赠送或以特定价格转让; 、经授予方同意,股东之间相互或向非公司股东赠送或以特定价格转让; 3 、其他授予方认为合适的方式。 4 五、取得激励股权的股东享有的权利 、可以依照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股东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取得公司红利、按照 1 持股比例参与决策等。本方案另有规定除外。 、可以通过转让、质押等方式处置激励股权,但须经授予方同意。 2 3 、经授予方同意,激励股权可以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 、服务期满后,股东即可根据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享有激励股权的所有股东权利。 4 六、持有激励股权的股东应遵守的义务 、遵守服务期约定 1

家族企业的股权设计(参考)

家族企业的股权设计 近年来,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同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为家族企业,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创业和发展,80%已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在3至10年内都将面临交接班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在少数家族成员手中,交接班问题也引发了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问题。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同时股权结构设计往往又涉及到家族成员分家,吸收外部投资者,产业上市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既满足民营企业家现阶段对公司控制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股权的变更交接问题,就成为我们财务咨询工作中时常需要面对的事情。下面就我们在财务咨询过程中的股权结构设计案例,与大家分享。 某民营企业位于浙江省西部,主要从事门业、厨房用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员工已接近2000人,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近十亿元,并成为拥有数家公司的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由董事长夫妇二人、董事长的小舅子(以下分别称之为股东甲、股东乙、股东丙)三人共同投资成立,甲、乙、丙股东分别持有集团公司50%、30%、20%的股权。其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集团公司)控制的

子公司共8家,分别为: 1、浙江XX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 2、浙江XX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 3、杭州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公司); 4、浙江XX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 5、浙江XX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公司); 6、浙江XX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公司); 7、浙江XX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公司); 8、浙江XX艺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I公司); B公司、C公司均是从事厨具产品系列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两个公司生产的产品品种不同。D公司、E公司分别从事B、C公司两家公司在国内、国外的产品销售业务。G公司、H公司主要为F公司配套生产材料、模具,同时兼营对外销售自产产品。 我们与甲、乙、丙三位股东就集团公司情况,公司股权结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了解其目前股权结构如下: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1、股份的类型 分红股+期权 注:取得股份时的类别均为分红股 2、激励对象所享有的股份范围: 2.1 公司所持有的相关企业及项目的股份; 2.2 A 和B 所持有的相关企业及项目的股份(注:A 和B 本公司的股东,本公司为家族企业)。 3、激励对象所享有股份的总量:为上述股份总量的30%。 4、被激励对象 公司中高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具体职位及人数如下: 5、特定岗位人员及所享受的股份数量由董事会集体讨论后确定,从讨论通过后的次年元月1日起执行。 6、执行时间:可追溯至2011年元年1日起执行,即激励对象所享有的股份范围(见第2条)的项目2011年所实现的税后利润或股权转让所带来的升值,激励对象有享分红权(取得股份时的类别均为分红股)。 7、分红额的计算: 激励对象所享有的股份范围(见第2条)的项目所实现的税后利润或股权转让所带来的升值额,扣除50%作为企业发展留存外,按激励对象所享受股份数量的百分比进行分红。图示如下: 8、激励对象在取得股份的十年内按下述办法兑现权益金额: 8.1 激励对象在激励岗位上服务当年权益金额兑现50%,另50%记入激励对象权益金额个人账户内(由董事会保管,记入名册),未兑现的权益每年按8%计算利记入个人账户; 8.2 激励对象在公司激励岗位满五年后,从第六年起当年的权益金额兑现70%,30%记入激励对象权益金额个人账户。 9、激励对象在取得股份满十年后按下述办法兑现权益金额: 9.1 从第十一年起,前十年服务期间内个人账户历年累积的激励权益金额分三税后利润或股权转让所带来的升值额 50%用于企业留存 50%用于分红 70%股东分 配 30%用于激励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教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再融资为角度的实证分析 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上市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然而,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融资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经理层的激励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 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 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带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公司,他们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的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上市公司或者讲是国有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操纵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截至2003年7月底,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6239.42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0305.68亿元。然而,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2193.9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3995.63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3063.2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2.41%,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27242.4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7.59%。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这种现象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2 专门股权下的上市公司再融资 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融资方式的选择受资本成本阻碍。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公司的治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筹资成本。它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尽管也表现出

关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问题(员工直接获得公司期权)

关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法律问题 附件一 XXX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一、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 为完善公司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在提升公司价值 的同时为员工带来增值利益,实现员工共发展。XXX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 规范性文件,以及《XXX公司章程》制定《XXX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激励计划”)。 二、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机构 (一)公司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批准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变更和终止。 (二)公司董事会是股权激励计划的执行管理机构,负责拟定股权激励计划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通过;公司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办理股权激励计划的相关事宜。 (三)公司监事会是股权激励计划的监督机构,负责核实激励对象名单,并对本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XXX公司章程》进行监督。 三、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 (一)激励对象确定的依据 1、激励对象的确定依据 本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XXX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岗位价值及对公司 业绩所做贡献等因素确定激励对象。 2、激励对象的范围 (1)本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范围 (参照《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的通知》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和公 司认为应该激励的其他员工,但独立董事、公司监事和公司控股股东的经营管理人员除外。) (2)本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应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a、为XXX公司的正式员工;b、截至年月日,在公司连续司龄满年;c、为公司(生产、技术、销售、财务等)岗位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 核心员工。 虽未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但公司股东(大)会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激励的其他人员。 公司激励对象的资格认定权在公司股东(大)会,激励对象名单须经股东(大)会审批,并经公司监 事会核实后生效。 四、标的股权的模式、数量、来源和分配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优化设计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优化设计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数量上常见为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 33%/33%/33%。第二,结构上,股权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第三,意识上,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心理。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有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集中在家庭成员手中,企业家面向社会动员、整合资本与人力资源的意识和手段都比较薄弱,如果薪酬体系、绩效体系也不完善,就难以打造一支由战斗力的队伍。具体来看,有三个表现:第一,难以吸引到有见识、有实操经验、有事业共识的高手来加盟。第二,家族成员与外部经理人配合不顺畅。第三,人员流失率较高,人才队伍没有沉淀。 股权结构不合理的负面影响基本覆盖了企业战略、组织、业绩成长、人才队伍等各方面重大问题。因此,企业家对于股权问题要抓住时机,尽快解决,在后续发展道路上争取轻装上阵,快速奔跑。 股权结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坚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达成共识、创造未来是关键。资产盘点,交易模式,居其次。总体来看,股权结构优化要遵循“战略先行、市场导向、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 具体来讲,有七点思考: 1.重新制定公司战略,依靠未来3-5年战略规划对历史问题和待决策问题达成共识。 董事会应当对下列问题反复磋商,寻找最优答案:1)最适合领导家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领军人物是谁?如果未来五年第一要务是上市,那么,谁能堪比此任就有限考虑大股东人选,董事长人选。2)制定家族企业接班人计划。包括:接班人筛选系列指标,接班人候选对象赛马计划、接班人培养方案三个部分。3) 设计股东盈利模式。很多家族企业在长达20年的创业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定期分红机制,常常是只有投入没有回报。除了房子车子等生活必需品外,大项开支都是向公司借款,并没有定期收益。 4)家族董事会界定向外界释放股权的范围。外界股权包括了战略投资者、高管团队。 2.以快速成长作为对比标准,以做大市值为终极导向。

关于家族企业股权优化的建议

关于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建议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近年来,家族企业内部股权纷争不断,公开媒体披露的案例有廖创兴企业、九牧王、真功夫、远东皮革、新鸿基地产、土豆网、谢瑞麟、天健集团等,没有见诸报端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本文针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个议题,分析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诸多弊端,并就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年,1980年代从草根阶层创业走到今天的企业家普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族化平台日益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本、人才资源,如何有效破除家族企业做不大这个瓶颈? 第二、上市规划问题,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家族创业成员如何安置? 第三、接班人问题,未来的事业交给谁? 股权结构是上述三大问题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快,跑步前进,迅猛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等

条件具备了之后再创业,而是下了决心就干,边干边想。在股权结构问题上,往往是一拍即合,疏于筹划。笔者多年观察,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几个特点: 第一、数量上,比较常见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33%/33%/33%; 第二、结构上,股份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 第三、意识上,担忧坊间议论等负面影响,股权结构趋于长期不变,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意识,推动股权结构变化存在很大阻力; 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与因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特征,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一、股权结构设计属于顶层设计问题,无论企业是否上市,都是企业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精品)2019年最详细经典股权架构设计案例(含图文)

民营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需要做股权架构的重新梳理,否则就会存在诸多的问题,如造成多交个人所得税、资金转移通道难以打通等问题。 一、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权结构模式 股权方面,民营企业最常见的情况就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公司、注册新公司。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用自然人(如老板、老板娘或者老板的亲戚熟人)当股东,很少用法人企业当股东。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的结果是董事长、董事长夫人以及董事长的弟弟三人,累计持有了21家公司股份,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及夫人持有公司95%的股份,董事长弟弟持有5%的股份。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扩张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关联,每一家企业就像是一叶小舟,众多企业很难形成战斗力。如果能把这些企业通过股权改造,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航母舰队。 企业原始形态股权改造以后 二、股权改造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节省个人所得税:大约为每年企业所得税后利润的20%,如企业一年的税后利润是1000万,则可以节省200万的个人所得税。 便于股权转让或家族继承:当有N家公司时,董事长需要把股份转给其下一代时,只需要转让最上面的一家投资公司,即把所有产业传承给了下一代。 容易保证控股权不旁落其他股东:当某实业公司有多位股东时,把家族企业成员的股份转移到“投资公司”,然后让投资公司控股实业企业,可以排除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走得过近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

产业清晰,便于企业扩张发展:扩张时直接使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产业清晰,企业多元化时,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互不影响。 资金调配方便:各家子公司,给投资公司分红,然后资金聚集在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再根据需要给子公司投资、增资、借款等,形成集团资金池。 三、股权改造的步骤 当老板看到本教材时,其企业可能已经成立了多家,如浙江某企业老板,下面有三家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一家工程公司、一家节能环保材料公司。三家公司均由董事长持股,分别是100%、100%、70%,如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股权改造呢? 股权改造前 第一步:老板找一笔过桥资金(如借入1000万),投资成立“X投资公司”(1000万资金进了X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 第二步:X投资公司(谈判主体A)拿1000万中的部分资金(如500万),购买老板个人(谈判主体B)在甲公司的股权——X投资公司给老板个人500万,老板个人把其在甲公司的股权转让给X投资公司。依次购买乙公司、丙公司。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协议样本

1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期权激励计划 (草案) 经XXXXXXXX有限公司年月日 召开的年第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目录 特别说明................................................... 第一章释义................................................ 第二章本股权激励计划的目的 ................................ 第三章本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机构 ............................ 第四章本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 ............................ 一、激励对象的资格........................................ 二、激励对象的范围........................................ 第五章标的股权的种类、来源、数量和分配..................... 一、来源.................................................. 二、数量.................................................. 三、分配.................................................. 第六章本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授权日、可行权日、禁售期..... 一、有效期................................................ 二、授权日................................................ 三、可行权日.............................................. 四、禁售期................................................ 第七章股权的授予程序和行权条件程序......................... 一、授予条件.............................................. 二、授予价格..............................................

家族企业收购,私募股权和战略变革[文献翻译]

原文: Family-Firm Buyouts, PrivateEquity, and Strategic Change The 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buyout market' has grown inprominence over recent years.The Centre for ManagementBuyout Research (CMBOR,2008) hasshown that the annualnumber of managementbuyoutsrose from l212in 1998 to1,436 by the end of 2007. Buyouts of familyfirms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features of this market,with the numberof deals increasing from 45 in 1998 to 559in 2007 and the bined value from 11.2billion to 18,3 billion over the same period.In 2007 family firms contributed 38% of thenumber and 11% of the value of the wholeEuropean buyout market. Management buyouts (MBO) andbuy-ins (MBI) thus represent an importantsuccession option in family firms. They alsoprovide an important deal source for privateequity firms. Yet, while much attention inthe private equity and buyout market hasbeen on large public-to-private transactions,the family buyout part of the marketis not well understood (Cumming, Siegeland Wright ,2007).The focus in large public-to-privatetransactions and divisional buyouts hasbeen on the resolution of incentive and controlproblem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new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in the form of managerial equity ownership, mitment and pressure to servicedebt, and in many cases ownership andactive involvement by private equity firms(Wright and Bruining ,2008). In contrast,the typical family firm has traditionallybeen assumed to be owned and managedby a concentrated group of family memberswhere the firm's objectives are closely linkedto family objectives. Families typically donot regard their firms as mere economicunits pursuing the goal of profit maximization.Instead, families also strive for noneconomicgoals. As a result, the tightness of grip of a family over its firm adds animportant dimension to the analysis of thestrategies of family firms. The changes occurring on the buyoutof a family firm may lead to changes in goalsand strategies pared to the previous ownershipregime, and these strategic changesmay influence firm survival or failure. Thechange in strategy is motivated by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设计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设计 本篇来源:西姆股权激励研究院 股权结构问题几乎是家族企业最核心、最容易产生纷争的问题。近年来,家族企业内部股权纷争不断,公开媒体披露的案例有廖创兴企业、九牧王、真功夫、远东皮革、新鸿基地产、土豆网、谢瑞麟、天健集团等,没有见诸报端的案例更是不计其数。本文针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这个议题,分析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诸多弊端,并就解决方案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三十年,1980年代从草根阶层创业走到今天的企业家普遍面临三大问题:第一、企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及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族化平台日益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本、人才资源,如何有效破除家族企业做不大这个瓶颈?第二、上市规划问题,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家族创业成员如何安置?第三、接班人问题,未来的事业交给谁? 股权结构是上述三大问题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快,跑步前进,迅猛发展。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等条件具备了之后再创业,而是下了决心就干,边干边想。在股权结构问题上,往往是一拍即合,疏于筹划。 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呈现几个特点:第一、数量上,比较常见均分式股权,即股份平均分配,比如50%/50%、33%/33%/33%。第二、结构上,股份由家族成员占有,外部股份很少。第三、意识上,担忧坊间议论等负面影响,股权结构趋于长期不变,对引入外部股东有排斥意识,推动股权结构变化存在很大阻力。第四、由于家族辈分差异、长幼有序,股东的股份与因股权而享有的权力并不是完全对等。 股权结构不合理引发诸多问题 基于上述特征,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最新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及经典案例资料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及经典案例 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下,为了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探索和建立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已势在必行。 、股权激励概述 目前,境内外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颇多,究其实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益结算为支付手段,一类是以现金结算为支付手段。顾名思义,权益结算类即最终落实到员工手上的是公司的股权,这类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为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干股,获得股份的员工享有分红权、所有权、表决权、转让权,股份来源可以是原始股东让渡,也可以是增发;而现金结算类即最终落实到员工手上的是现金,这类股权激励的模式主要为股票增值权和虚拟股票,员工仅享有增值权或分红权。 、股权激励模式介绍 1、干股 干股指激励对象虽不实际出资,但却因为奖励/ 赠与而获得的公司股份,它是民间的一 种股权法律制度创新。从法律意义上,干股股东是有实际出资的,只不过其出资是由公司或者他人代为交付的。 干股具有5 个特点:(1)干股是协议取得,而非出资取得;(2)干股的地位要受到无偿赠予协议的制约;(3)干股具有赠与的性质;(4)干股一般用来激励;(5)干股股东属于股东名册中的股东,而不是隐名股东或被代持股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第五条,干股是登记在册的股东,是法律允许的,也是受公司法和民法保障的协议行为。

2、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指激励对象被赋予在未来特定的时间内、按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股票的权利。 股票期权有4 个特点:(1)期权为看涨期权,即公司股价在高于行权价的条件下,激励对象行权后才能获利,如公司股价低于行权价,激励对象可以选择不行权;(2)期权是 有价值的,但期权是公司免费赠送给激励对象的;(3)期权不能转让、赠与,但可以继承; (4)激励对象获得股票必须通过“行权”。 股票期权涉及授予日、行权条件、等待期等概念。授权日即公司将期权授予给激励对象的日期。行权条件可以分为业绩条件和非业绩条件,业绩条件就是指公司在未来必须达到事先约定的水平,激励对象才能行权,比如年净利增长率;非业绩条件就是与公司业绩无关的条件,比如公司需要达到约定的市值条件,激励对象才可以行权。等待期即期权在授予后,不能立即行权,必须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行权。 股票期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股价跌破约定价格时则失效,无激励意义。 1)互换期权 针对股权期权可能失效的情况,国外股权激励计划中有一项“互换期权”计划,即在公司股价下落条件下,为了保证股票期权预期目标的实现,避免员工的利益损失而采取的一种调整行权价格的方式。例如,当股票市价从50 元/股下落到25 元/股时,公司就收回已发行 的旧期权而代之以新期权,新期权的授予价格为25 元/股。在这种“互换期权”安排下,当 股票市价下跌时,其他股东遭受损失,而员工却能避免损失。 2)员工持股计划 这里提到的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指“美国式员工持股计划” ,其特点是企业员工持股与退休计划结合,创造员工收入的多种来源;员工购买企业股票不是用过去劳动或现金支付,而是用预期劳动支付;员工拥有的股份与其年薪相挂钩;员工拥有的股份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兑现或转让。

(完整word版)优化股权结构的措施

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措施 1、实现股权分散,降低控股比例,变绝对控股为相对控股 目前各公司股权结构中,集团公司“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股权集中度偏高,持股比例过高,因此,应适当减持一定股份,增加其他法人股份甚至个人在公司中所占的比重,实现股权分散,以相对控股方式实现控制而不必绝对控股,同时也可增强股权的流动性。 2、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主业领域可引入煤炭、金融等行业的战略投资者,使其成为公司的二股东、三股东,这样有利于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同时也有利于本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投资者应选择业务往来密切、交易相对固定的上下游企业或与企业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合作者。 3、继续开展股权收购活动,以较少资金控制更大社会资产 在主要业务板块尤其是燃气板块,通过股权收购并控股,实现与其他所有制相结合,从而扩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用较少的国有资产控制和运作更大的社会资产。 4、实现股权的有进有退 对于集团公司的非主业企业的股权,应本着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逐步退出,将辅业由控股变为参股。 5、适度引入职工股份,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捆绑 发展职工持股制度,有利于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新型分配机制,增加企业发展动力。对于经营管理人员,可建立一定的激励体制,以

经营业绩考核情况授予一定的股份。 6、实施产权置换 产权置换的目的不仅仅是股权多元化,更重要的是为了延伸产业链,组成企业战略联盟和战略利益共同体,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产权转换事应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和进入的产业领域,可选择煤炭、电力、燃气、电解铝等战略优势互补的企业进行产权置换,实现经营的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1、董事长与总经理进行分离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本身意味着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这必然导致董事会监督职能的丧失。因此,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该进行分离,以维护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 2、理清股东与联营企业的关系 公司的最高意识形成权、经营决策权、经营执行权、监督权分属不同的机构。股东在完成投资义务后不再经营企业,而是通过委托代理关系,由董事会和经理层履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从这一点出发,联营企业的股东应将人事任命权交还给联营企业,不应再越权干涉联营企业运作,保证联营企业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3、在董事会下设立各专项委员会 设立公司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公司治理委员会等。审计委员会主要检查公司会计政策、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结构及内部审计功能,全面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为公司的正确决策

史上最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完整版)

史上最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完整版) 2018-05-15 18:01 来源:股权投资论坛(PE821010),转载请注明 作者:吕顺辉 摘要 通过本报告搞清楚股权激励的如下几个核心问题 01资本运作下的股权激励意义 资本运作下的股权激励如何去做,如果公司没有资本运作的预期,让员工去搞股权激励,尤其是搞一些虚拟股忽悠员工最终没啥实际效果,一句话,没有资本运作的股权激励基本等于耍流氓。 02股权激励模式与工具选择 股权激励模式与工具的选择,每个企业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员工的素质和诉求不同,其股权激励模式和工具应有所区别,或者多种工具配合使用 03股权激励的局限性 股权激励只是公司激励体系的中的一种,股权激励不是一个万能药能解决一切问题,做股权激励的同时考虑其他激励方式配合 04股权激励激励对象考虑 股权激励不是做全员激励,而是要对现有的及未来需要招募的核心人员进行激励,能够独挡一面或不可或缺的人是重点激励对象,同时需要考虑激励对象的出资能力与解决方案的结合,真正替激励对象去考虑 05股权激励税收及股份支付 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可能涉及相关税收,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股权激励税收的筹划,有志于未来资本运作IPO的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股权激励的股份支付问题,需要提前规划,不要影响公司的IPO 06股权激励的考核 股权激励核心要旨是对预期进行管理,进而激励和提升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公司在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必须要有一套制度与规则,明确激励对象的授予条件,并且通过公司绩效考核,确保相对的公平合理 07股权激励管理与调整 股权激励的管理与后续调整,通过与拟授予对象进行签署股权激励相关协议,并且在核心激励对象离职或新授予对象加入进行调整 08股权激励的宣讲与公司愿景 股权激励方案完成后需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全员宣讲,让公司员工了解,有欲望才有动力,并且结合公司发展愿景,让激励对象有希望 本报告主要针对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了解与认知、股权激励要不要做、股权激励什么时候做、股权激励怎么做、股权激励怎么管、股权激励相关管理制度与协议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报告核心内容包括如下五个部分

2-4--家族企业股权架构优化思考与建议.doc

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改进 课题研究人:张宗新、房延安 类别:上市公司研究类 选送单位: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发展中心 股权结构优化与上市公司治理改进 目录: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1)未流通股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相当大 (2)国有股股权在公司总股本中占绝对优势 (3)股权向国家股呈现高度集中性 (4)法人股股权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比重相当高 二、有效率法人治理结构在我国的缺位 (1)国有股持股主体与上市公司关系的异化 (2)国有产权虚置引致内部人控制 (3)市场机制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残缺三、 股权结构优化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1)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 (2)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 (3)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 四、结论 1 内容提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产权虚置、内部人控制等机

制缺陷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基于股权结构与 公司治理的高度相关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对提高公司法人 治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股权结构的优化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 重构、 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以及对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具有 明显的正 效应。 随着证券市场的纵深发展,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减持国有股份,从而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考察我国上市公 司的现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与法人股所占比重 较大且 不能流通,不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重影响到公 司的经 营绩效。因此,必须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进行再设计,适当 减持部分 国有股,提高流通股的比重,推进股权结构多元化以形成规范的 公司治 理结构。

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上市公司治理——【股权设计 精品方案】

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上市公司治理 近两年来,无论是深化国企改革,还是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成为一个卡脖子的关键环节。因此,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十分紧迫,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投资者、监管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下面,我想就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规范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的需要 一般来说,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法人治理之间有其紧密的逻辑关联。对于具有不同股权构成的公司,无论股权结构相对分散,还是相对集中,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确定的原则,都是相同的。但能否根据不同的股权结构,对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权责利关系及三者之间有效制衡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于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就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目前公司股权构成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以下特点决定的:一是,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50%的有890家,占全部公司总数的79.2%,其中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超过75%的63家,占全部公司总数的5.62%。而且第一股东持股份额显著高于第二、第三股东。二是,大股东中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占压倒多数,相当一部分法人股东也是国有控股的。统计表明,第一股东为国家持股的公司,占全部公司总数的65%;第一股东为法人股东的,占全部公司总数的31%。两 1

者之和所占比例高达96%。 这种国有股一股独大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不容低估。首先,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在探索和建立过程之中,出资人代表不在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仍然直接或间接受到行政管理部门不恰当的种种干预。所有者的治理和行政性管理常常混为一谈。其次,相当多的以国有股为大股东的公司是由其控股母公司资产剥离包装后上市的,母公司原有的优良资产和精良人员构成了上市公司的主体,而非主业和不良资产以及辅业人员留在了母公司,这就使得这类上市公司似乎欠有母公司的经济债、感情债,在人员、业务、利益等诸多方面都与其母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以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其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构成往往难以按全体股东的意愿去选择和确定,对这些人员的激励和约束也难以到位。 显然,在我国当前的体制背景下,国有股一股独大是不利于落实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原则的。尽快、尽量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份额,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突出、危害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受损,有的是受到蓄意侵犯。比如,公司的大股东在没得到董事会认可或由少数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擅权决定后,通过与母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公平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转嫁包袱,为母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通过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而使其关联公司受益。还有一种情况是,小股东利益连带受损。因为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