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

一、概述

运用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健身术来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节气息,来畅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方法,称为传统运动疗法。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传统运动疗法通过以意领气,调意识以养神;神能御气,以气导形,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则血行”来推动气血运通,畅流全身;通过形体锻炼、活动筋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传统运动疗法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有利作用: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二、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

传统运动疗法基本可归纳三大特点,:

1、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

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运动疗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传统运动疗法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治疗的作用。

3、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传统运动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传统运动疗法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治疗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传统运动疗法的一大特点。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我国传统运动疗法之所以能达到健身、延年益寿、治病的作用,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起来,概有有三大原则:

(一)掌握要领

传统运动疗法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导气血运行。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内炼精、气、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内外周流,使整个机体可得到内外兼修。

(二)强调适度

中医强调“中庸之道”,任何一切“过犹不及”都将对生命不利,如补气太过则“气有余便是火”,“血有余则易瘀”。运动疗法的运动量亦掌握一个“中”字,就是适量运动,适可而止。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治疗目的,起不到强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量,往往会造成劳损或耗气伤血。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专业体育运动员的寿命总体竟比普通人短,就是“前车之鉴”。特别对于身体不适,想通过运动疗法预防保健的人群,这一点更加重要。因为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切记“欲速则不达”。

(三)贵在坚持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曝十寒”难以收到预期的疗效。

四、传统运动疗法的流派

传统运动疗法,种类繁多,门派各异,各有特色,流传我国民间,经几千年,通过千千万万人的修整、提炼、归纳,普遍认为具有养生、治疗作用的传统运动方式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以及道家的内养功,佛家的易筋经等优秀项目。

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于道家和佛家,由于世代相传,又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兹简述其大要如下:

第一节太极拳

一、概述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形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运动疗法之一养。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系取《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说,“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因而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故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

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足以看出,以“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了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亦在“太极”,以太极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含义所在。

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有云南北朝时即有太极拳;有云创始者为唐代许宣平,有云宋代张三峰,有云明代张三丰,也有以为始于清代陈王庭和王宗岳者,究竟如何,尚无确论。然而,能比较清楚地论及师承脉络,分支流派者,当在明末清初。此后,即有陈氏太极之说,后由陈长兴传弟子杨露蝉经改编而形成杨氏太极拳。后来,又从杨氏太极派生出吴式(吴鉴泉)太极拳、武式(武禹襄)太极拳和孙式(孙禄堂)太极拳。

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发展是经历了长期的充实、演变。百余年前,太极拳较为重视技击,时至今日,则发展为技击、健身、医疗并重的拳术,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太极拳的治病机理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家拳。

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见《类经·营卫三焦》)。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治病,道理也正在于此。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当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①起势,②左右野马分鬃,③白鹤亮翅,④左右搂膝拗步,⑤手挥琵琶,⑥左右倒卷肱,⑦左揽雀尾,⑧右揽雀尾,⑨单鞭,⑩云手,⑾单鞭,⑿高探马,⒀右蹬脚,⒁双峰贯耳,⑸转身左蹬脚,⒃左下势独立,⒄右下势独立,⒅左右穿梭,⒆海底针,⒇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详见

第二节八段锦

一、概述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动功气功的一种。八段锦由动作古朴高雅的八节体势组成,故名“八段”,“锦”原意为精致丝织品,多有美丽图案。后喻意美丽或美好的事或物,古人以“锦与金同音,寓意作用之功重,其价如金。”故名八段锦。也有人认为:因为这种健身法可以强身健体,祛病除疾,益寿延年,其效果甚佳,动作优雅,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

总之,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健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早在南宋时期,即已有《八段锦》专著。明代以后,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如冷谦的《修龄要》、高濂的《遵生八签》等书中,都有八段锦的内容。传有“文八段”(坐式)和“武八段”(立式)等不同形式。

二、治病机理

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周流营卫、斡旋气机,经常练习八段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老老恒言》云:“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

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从其歌诀中即可看出。例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即说明双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对腰背、骨骼也有

良好作用。其它诸如“调理脾胃单举手”、“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而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了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优秀传统运动疗法。

现介绍站式八段锦的动作名称与练功方法: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

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三、站式八段锦的功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一)预备式:

身体呈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膝微屈,但髌骨不超过脚尖垂线,五指抓地,头向上顶,收颌抵舌,含胸拔背,目视正前方,呼吸保持自然

状态,全身肌肉尽量放松,意念守于丹田。

(二)动作

1、两臂徐徐自左向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托起,如托天状,同时两脚跟随手上托时渐渐提起离地

2、两臂按原来路线慢慢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放下着地。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一般要求重复上述动作8次。

(三)要领:

1、动作要求在周身关节,肌肉放松的情况下进行,不要过于紧张、别扭。

2、动作必须与呼吸配合良好,口微闭,舌尖轻抵上颚,用鼻呼吸,这样比较卫生,不会使冷空气刺激咽喉部而造成咽峡部不适。

3、意念自使制终守于丹田,也可以在预备式时意念由足心(涌泉),随动作渐渐上提,至丹田处停止。

这一节从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和伸懒腰、相似。伸懒腰是人体常见的生理现象,它可以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在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对消除疲劳,增进食欲,促进代谢过程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这节动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动,又伴随深呼吸,所以对内脏器官有调理作用,也就是原文所说的“理三焦”的作用。另外,本节对于腰背部肌肉、骨骼亦有良好的锻炼作用,有助于矫正两肩内收和圆背等不良姿势。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一)预备式参照第一段

(二)动作(左式):

1、左脚向左横开半步,两腿下蹲呈马步。屈肘于胸前,十指尖相对,手心朝下。

2、左手握拳,示指与拇指上翘呈“八字”,并向左推出至手臂完全伸直;与此同时右手变拳展臂屈肘向右手拉,如拉弓状。头随左臂伸出时向左旋转,目平视左手示、拇指指间。

3、复原

(四)动作(右式):

1、右脚向右踏出半步、两腿屈成马步。其余动作同“1”(方向相反)

2、左右动作交替进行,每侧个3~5次。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五)要领:

1、两腿呈马步时,要求呈半蹲状,不要蹲点过高或过低。上身保持正直,挺胸,拔背,收胯,落臀,五指抓地。

2、拉弓时要求用力,速度宜慢不宜快,尽量扩胸吸气。

3、呼吸应与动作配合,一脚侧挪时吸气,下蹲时呼气;拉弓射雕时

深吸气,复原时呼气。

4、意念开始自丹田至左手示指与拇指尖,然后随动作收回至丹田,向右拉弓时自丹田至右手示指与拇指尖,然后在收回。

这一动作的要点在胸部(上焦)。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强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第三段调理脾胃臂单举

(一)预备式:

站立姿势,两脚平行,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意念守于丹田。

(一)动作:

1、左手自侧方随左臂上举,过头后翻掌,掌心向上,五指并拢,并继续上举至最大限度,指间对向右,屈腕。与此同时,右手五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掌跟下按,与左手配合上下同时用力。

2、复原

3、右手自侧方右臂上举,动作与左侧相同,唯方向相反。

4、如此左、右反复,每手上举5~7次。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三)要领

1、两手动作相对,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使内脏器官和肌肉、筋络得到舒展、牵拉。

2、上举之手掌心应向上,五指并拢,指间指向对侧,坐腕(屈腕),下按之手掌心应向下,五指并拢,指间指向前方,坐腕。

3、配合呼吸,配合意念,意念随手臂上举而向上,直达上举之手指尖,然后随手下引归于丹田。

这段动作能使肌肉、经络、内脏器官受到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得到牵拉,使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强,久练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一)预备式:

两腿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两手心紧贴腿旁,眼向前自然平视。

(一)动作:

1、头慢慢向左转,眼向左侧后方看,头旋至最大限度。

2、复原。

3、头慢慢向右转,眼看右后方。

4、复原。如此左、右反复,每侧5~7次。配合呼吸,头向后转动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三)要领:

1、转头时身体不能晃动或跟着旋转,头部应保持正直,不能仰头或低头。

2、跟随头部旋转慢慢向后看,速度宜慢,以免头晕、恶心。

3、本节意念无特殊讲究,可随意选择。

这一节动作是头部反复向左、右转动,眼球尽量往后看,是一种头部旋转运动,对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和改善颈椎活动有较明显作用:对消除大脑疲劳和生理功能障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对“五劳七伤”的防治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增大眼球的活动范围,增强眼部肌群的功能,对预防颈椎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病有一定的作用。

第五段摇头摆臀去心火

(一)预备式

1、站立式,与前几段相同。

2、左脚向左侧跨出一大步,屈膝下蹲呈马步,两手扶大腿部,虎口对身体。

(二)动作:

1、头和上体前俯深屈,随即使尽量向左的弧形摇转,同时臀部则相应右摆,右腿及右臀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

2、复原

3、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作弧形旋转,方法与左侧动作相同。

4、复原。动作应配合呼吸,头作侧向摇转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意念上无特殊要求。

(三)要领

1、本段动作强调放松,因此在做动作时应尽量避免过于生硬。

2、动作时要求重心始终落于两脚之间,不能随上体摇转而前倾后倒。

3、当头摇转向侧至近点时,可以悄悄仰颈坐臀,使躯干伸展。

这段动作是全身性动作,对整个身体都有良好作用。进行这段动作时强调放松,是消除神经紧张的一种方法,即“去心火”。老年人、身体虚弱者马步架子可站得高一点,头及上体摇转幅度小一些;体质壮实或久经锻炼者则马步可放低一点,摇转幅度可大一些。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一)预备式

呈站立姿势,膝盖挺直,两腿并紧。

(二)动作

1、上体后仰,两手掌在背后。

2、上体前屈,两手下垂握住两脚足尖。

3、上体在后仰,两手掌在背后。

4、重复动作“2”两手攀足尖。后仰、前屈动作一共反复3次。配合呼吸,后仰时吸气;前屈时呼气。

(三)要领

1、上体前屈时应注意尽量避免膝部屈曲,这样可使身后部经脉得到充分牵引、舒展。

2、上体前屈时注意力应集中于腰部,不然很容易发生腰部软组织扭伤。

3、上体后仰时应掌握好重心,避免后倒而发生头部重击伤。

这一段动作既有前俯,又有后仰,可充分伸展腰部肌肉,同时两臂也尽力向下伸展,对增强腰部及下腹部肌肉有良好作用。由于这一动作运动幅度

大,头部体位的变化迅速,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应特别注意,头部不易垂得太低。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一)预备式

1、站立式。

2、左足向左开一大步,屈膝下蹲呈马步;两拳置于腰间,目平视前方。

(二)动作

1、左拳向前猛力冲击,拳心由向上变向下。

2、左拳收回,同时右拳向前冲出,拳心由向上变向下。

3、右拳收回,左拳向左侧冲出,拳心由向上变向下。

4、左拳收回,右拳向右侧冲出,拳心由向上变向下。

5、以上动作反复多变,最后恢复成预备式。配合呼吸,拳向前或向右侧方冲出时先呼吸再呼吸,收拳复原时缓缓呼气。

(三)要领

1、本段动作锻炼时要求两拳握紧,两眼努力睁开,聚精会神的注视前方。

2、冲拳时拳心由向上,在冲拳过程中前臂旋前,逐渐转向下。

3、冲拳发力在将拳冲至最后1寸之间,武术中称之为“寸劲”。

4、一拳冲出与一拳收回同时进行。

这段动作要求拳头紧攒,脚趾用力抓地,全身用力,聚精会神,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受到激发和兴奋,加强气血的运行;瞪眼怒目有助于增强攒拳的气力,也是用力的表现,有助于增强眼肌的力量。

第八段背后七颠诸病消

(一)预备式

1、站立式。

2、两手握拳抵于腰后。

(二)动作

1、两足跟同时提起,离地1~2寸,垫足,上身保持正直,挺胸,收腹,头向上顶。意念由丹田向后沿督脉上升至巅顶。背部肌肉轻度紧张。

2、背部肌肉放松,足跟轻轻下落,但不能落地,意念随之下落至足跟。

3、重复动作“1、2”,动作反复进行7~14次,最后恢复成预备式。

4、配合呼吸:脚跟提起时吸气,脚跟下落时呼气。

(三)要领

1、两足跟上提时应尽量踮起,背部肌肉应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足跟下落时背部肌肉放松,但仍应保持足跟不与地面接触。

2、足上垫时,头部应保持正直,避免头颈前俯后仰。

所谓诸病消或百病消,并非单指做“背后七颠”这一节,而是指长期坚持整套八段锦动作。若是加大运动量,可与动作恢复预备式后继续做“跑马七颠法”。方法是,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上体前俯,两手向前平伸,两膝屈曲,脚跟快速颠动,如骑在飞奔的骏马上。本节动作结束之后,可以散步1~3min。

第三节五禽戏

一、概述

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以模仿禽兽动作来达到治病强身目的,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的记载,而五禽戏之名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所创,《后汉书·方术传》载,华佗云:“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五禽戏的功效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且有“年且百岁,犹有壮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辗转传授,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

二、治病机理

五禽戏属古代导引术之一,它要求意守、调息和动形谐调配合。意守可以使精神宁静,神静则可以培育真气;调息可以行气,通调经脉;动形可以强筋骨,利关节。由于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意守的部位有所不同,动作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区别。

虎戏,即模仿虎的形象,取其神气、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作。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意守此处,有益肾强腰,壮骨生髓的作用,可以通督脉、去风邪;

鹿戏,即模仿鹿的形象,取其长寿而性灵,善运尾闾,尾闾是任、督二脉通会之处,鹿戏意守尾闾,可以引气周营于身,通经络、行血脉、舒展筋骨;

熊戏,即模仿熊的形象,熊体笨力大,外静而内动。要求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练熊戏时,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样,可以使头脑虚静,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且有健脾益胃之功效;

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猿机警灵活,好动无定。练此戏就是要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体轻身健的目的。要求意守脐中,以求形动而神静;

鸟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练此戏要意守气海,气海乃任脉之要穴,为生气之海;鹤戏可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

三、练功方法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

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1、虎戏

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运动解剖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1.人体的基本构成 2.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间质 (三)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四)运动系统总论 1.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发生和发育、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骨的功能、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骨连结 3.骨骼肌分类和命名、构造、工作术语、物理特性、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配布规律、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运动系统总论 1.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2.躯干:脊柱、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 3.上肢: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4.下肢: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足弓的结构与功能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

第六章传统运动疗法 一、概述 运用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健身术来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调节气息,来畅通经络,调和脏腑,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的方法,称为传统运动疗法。 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传统运动疗法通过以意领气,调意识以养神;神能御气,以气导形,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则血行”来推动气血运通,畅流全身;通过形体锻炼、活动筋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传统运动疗法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有利作用: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二、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 传统运动疗法基本可归纳三大特点,: 1、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 无论哪一种传统的运动疗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所以,传统运动疗法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治疗的作用。 3、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传统运动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中医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传统运动疗法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治疗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传统运动疗法的一大特点。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运动疗法概论

第1章运动疗法概论 1、概念 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 (1)主动积极治疗 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2)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3)防病和治病相结合 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4)简便易行 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3、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 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 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 1.概念 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 (1)瘫痪(肌力0-1级) (2)关节功能性障碍 (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3.注意事项 (1)明确治疗的目的及顺序 运动方向先做向心性后做离心性,常用于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动顺序错那个肢体近端至远端,刺激神经和肌肉,有利于瘫痪患者的康复。 (2)舒适自然的体位 (3)运动饿肢体要自然放松 (4)用力应缓慢轻柔 (2) 主动运动 依靠患者自身的肌力进行运动的方法称主动运动,患者肌力在3级以上者,均可进行主动运动,单纯的主动运动一般不给予辅助、也不施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运动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1 运动疗法概论 2 0 2 2 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2 4 6 3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 4 6 10 4 关节牵引技术 1 1 2 5 增强肌力技术 8 12 20 6 耐力训练技术 2 0 2 7 肌肉牵拉技术 4 4 8 8 关节松动术 10 12 22 9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2 4 6 10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2 2 4 11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2 4 6 12 呼吸训练技术 1 1 2 13 医疗体操 2 4 6 14 肌肉功能恢复技术 8 10 18 合计 50 64 114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节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2.讲授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重点讲授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换的训练方法。 2.熟悉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第三章节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10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2.重点讲授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3.讲授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介绍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5.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6.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疗法对传统护理观念的重大创新

运动疗法对传统护理观念的重大创新 运动疗法,就是通过做各种游戏、做操、炼拳、散步、按摩、社交等等活动,让患者达到身体调节,而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国内通常应用在外伤病人伤口愈合后恢复期之“功能锻炼”,可以称作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我们很少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应用。而国外在多种临床护理实践中、尤其是老年护理过程中广泛应用这种措施和疗法,因为通过各种运动对人体感觉、视觉、听觉的锻炼和刺激,能让患者保持乐观、坚强、健康的最佳精神状态,从而达到很好心理调节作用,消除患者的各种恐惧心理,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或生活勇气,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及家属进行各种治疗。这样就把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由单纯而直观的肢体运动调节,扩展到了对患者高级而抽象的心理活动的神奇调节。同时,由于运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之特点,所以能够融合其他各种治疗与护理方法于一体。(如,心理健康教育、体操按摩、音乐疗法、物理疗法等等。)只要通过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组合与安排,就能取得系统性、全方位的高级护理目标。可见,把运动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护士护理作用价值的一大提高,也是对护理辅助治疗作用及理念的发展与充实。从而,就能大大提升护士及护理学的临床地位和价值,改变患者对护士的传统看法或认识。 如,用基底刺激疗法护理老年痴呆:这就是运动疗法在护理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在现实生活或临床工作中有些深度昏迷患者,在其家属的诱导、刺激与帮助下,出现了奇迹般的恢复。这说明各种活动通过躯体及心理的双重刺激的确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或复活作用。那么一般中枢神经之功能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同样也可以利用各种“基底刺激疗法”(如,音乐、理疗、按摩、针灸、交谈及游戏等等)进行辅助治疗,达到促进或激活有感知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消除老年患者在情绪、记忆、感觉、心理、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异常状态,减轻痴呆症状,让老人在“存在感”“幸福感”中安享晚年。也就是说对残疾人有“人残志不残”之认识,而老年人其实也有“人老心不老”之表现,同样,对婴幼儿也有“人小心不小”的客观行为。俗话说“心病需要心药医”,那么心理、情志调节,就是一种药物调节无法取代的神药奇术。可见,以心理调节为基础的各种动态人体心理活动之护理方法及措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而有效的内容。所以,运动疗法,就是对护理学中,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心理护理内容与方法的双重突破。从此,护理工作和心理调节不再是简单且枯燥乏味的框架或躯壳,而是有血有肉且丰富多彩的医患互动和治疗技术,同时使护理学的内涵与价值,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和朝气因此,运动疗法不仅是对传统护理观念向治疗领域的重大创新性引导,也是对未来护理学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的重要指示。

八段锦动作图解

养生八段锦图解 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左右开弓似射雕”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八段锦动作要领[1]1

八段锦动作要领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 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 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掌伏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 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运动疗法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概述 一、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Training)定义 运动疗法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力学的因素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达到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中最核心、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其作用包括:改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疗效明显,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促进功能恢复与重建的临床康复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重要的治疗作用。运动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适应于以下方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主要问题有明显疗效,如肢体瘫痪、平衡差、无行走能力、功能独立性丧失和眼部受损等,特别是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因此,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动疗法是利用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组织功能。运动疗法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肺和呼吸功能,并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新的代偿机制形成。 (一)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影响机体在参加运动时将引起心血管系统复杂的调节作用,调节幅度的大小将取决于参与运动的强度。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对肌肉运动时氧和各类物质的输入以及各类代谢物质的排出。 Gurncy等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经过12周的踏车和手臂摇车训练,峰值吸氧量(VO2 peak)显著增加。但停止训练后,VO2 peak和最大运动负荷显著降低,这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八段锦动作之五劳七伤往后瞧图解 步骤/方法 1.预备姿势:自然站立。 2.两手前伸,掌心向上,手臂伸直慢慢上提。

3.两手上提,至与胸同高。 4.双掌翻转,掌心向下。

5.两手慢慢放下,同时头慢慢转向左侧。 6.两手放至身体两侧做按地姿势,同时头转向左侧,眼睛 尽力看左后脚跟。

7.最后一次吐气时,两手慢慢放下后,即回復预备姿势。 否则请按步骤。 8.首度重复演练之动作要领:由(2)项开始除(6)项之头转 向右侧尽力看右后脚跟外,其余均同。 全程依此头部转向左、右侧之顺序,反覆各做二轮。【养生有道】学练八段锦第四集: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第四式动作叫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个动作强调的是脊柱的拧转,大家知道脊柱两侧有31对脊神经,那么在这个方位的运动,对于神经调节是非常有益的。 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副教授林北生】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四式动作五劳七伤往后瞧。左掌向右穿,左摆,右手随之摆动,右掌撑于右侧,左掌背贴于腰部,眼往后看;再向右摆动,和前一个动作相同,左掌撑于左侧,右掌背贴于腰背后,前摆回落。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这式动作的呼吸配合。左手穿时,吸气;摆动,呼;撑掌拧转,吸;回摆,呼;撑掌,吸;回落,呼。 我们完整的演示一遍,开始。 好再做一遍 本式动作有益于神经调节。颈部的拧转能促进脑部供血、供氧,改善大脑对五脏六腑的指挥功能,腰部拧转,具有强腰健肾,调理脾胃的作用。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健身原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功法,动作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深受练功群众喜爱。其中“五劳七

运动疗法讲解

一运动疗法概述 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 2.等长收缩 3.主动不足: 二、填空题 1、年左右,Herman Kabat提出了通过手法训练引起运动单位最大限度得的兴奋,改善运动功能得技术,即为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英国得BOBATH夫妇将抑制患者得原始反射,促进正常反应的方法应用于偏瘫和脑瘫得治疗。 2、年通过大量偏瘫患者得临床观察,提出乐偏瘫患者病程变化 的阶段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运动疗法治疗手段。1940-1954年期 间提出了感觉输入对运动反应得重要作用,强调对神经固有感受器和外感受器进行刺激可引起运动功能改善。 3、1954年以后,德国提出对小儿中枢神经性运动功能障碍施行反射性运动模式训练,通过不断地反复刺激,促进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动,从而促进患儿得运动功能发育。 4、年,澳大利亚CARR和SHEPHERD提出,强调对偏瘫患者得肢体加强训练, 使之重新恢复运动功能,这一疗法取得了良好得效果。 5、运动治疗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分类为: 、、。

6、训练用倾斜床又称起立床、倾斜台,其用途于、。 7、平衡板常与配合使用进行平衡训练。 9、用途在于训练上肢支撑能力增强肌力,以便今后完成在床上的身体移动撑起身体,做床椅之间的身体转移,还能持拐行走。 9、运动治疗是根据疾病和病人自身的情况,借助于或的徒手技术,以及参与者自身的力量。通过和运动使机体功能改善。 三、选择题 A型题 C 1.下列哪项不适宜运动治疗( A、神经系统疾病 B、代谢障碍性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肿瘤术后 C 2、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 严格按患者疾病特点,病程,评定结果制定方案 B 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由易到难 C 运动疗法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故只应短期使用 D 无论什么方式运动疗法都应保证安全 B型题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 步,与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 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 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 上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6 ●动作顺序:1.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 向上,目视前方. 2.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 3.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 4.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 停,目视前方。 5.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 6.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2.上举时松懈断劲 ●动作要领: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动作细节: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缓慢用力, 2.下颌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首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 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4、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两掌指尖距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 步,与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 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 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上 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6

●动作顺序:1.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 上,目视前方. 2.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 3.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 4.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稍停, 目视前方。 5.两腿膝关节微曲,同时,两臂分别从身体两侧下落 6.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易犯错误:1.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2.上举时松懈断劲 ●动作要领: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 2.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动作细节:1..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缓慢用力, 2.下颌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跟。 ●功法作用:通过两首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 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详细讲解

八段锦动作讲解 (整理者:济宁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冯磊fenglei3136@https://www.360docs.net/doc/1717635874.html,) ?预备式 ●动作顺序: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 肩同宽. 2.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曲, 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 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腭,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 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1、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 2、塌腰 3、跪腿 4、八字脚 ●正确做法: 1.沉肩垂肘, 2.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 3. 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 4.膝关节不超越脚尖 5.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修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上和肢 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3 动作顺序:1.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2.右掌屈指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 与肩同高。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3.重心右移,两掌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重心继续右 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 视前方。 4.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5,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一动作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 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领:1,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趋紧,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需沉肩坠肘。 曲腕,竖指,掌心含空。 错误与纠正:1、端肩2、弓腰3、八只脚 正确做法是: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功法作用: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及背部腧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 它能有效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 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和指关节的灵活性。并 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势,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 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 的 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 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 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 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 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 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 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康复科常见病的康复治疗流程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下为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运动功能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的评定 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 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 直立床训练 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 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 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 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 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 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 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