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危机习题精选十四

精选2019-2020年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习题精选十

第1题【单选题】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

A、没有能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封锁沿海港口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历史全过程的是( )

A、中华的荣耀

B、帝国的彷徨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哪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

A、奴隶制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

A、商帮的形成

B、男耕女织的生产和生活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国际贸易的频繁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节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节选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据材料一图,概括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当今世界,全球化面临挑战,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结起来。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

材料二: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材料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中国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增进对外交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分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广东省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重大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没有参与全球化导致落后的史实。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行动?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材料四: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摘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项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

图一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图二北宋“交子”

材料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专题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二:宋朝时中外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摘编自人教版七(下)

材料三:观看下列图片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清高宗实录》卷550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大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中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两例说明。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