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五十八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

精选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八股取士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 )

A、南京

B、扬州

C、苏州

D、上海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闽广抗倭

B、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完成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

""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这一变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

材料三中“五口通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是什么?

""

材料四中“对外开放”这一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我国首批经济特区有哪些?

""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海上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图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历史上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采取的对外政策。

根据材料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那些文化认同精神。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二:……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材料三: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

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在宋代和清代前期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所处的地位。

""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洋务派在江南地区所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

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创造活动的前提。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材料四: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材料一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材料三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四及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交汇】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材料四: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中国声音】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扬改革之帆】

材料七: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辟开放之路】

材料八:

丝绸之路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为开辟这一商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新疆将被打造成我国核心区。新疆早在西汉就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的奏章中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六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

1980年,我国设哪几个地方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感受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新加坡)李光耀

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社会原因。

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政策。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读下列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是谁?这条交通要道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

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出现了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请简要分析产生这一壮举的社会条件。

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二百年。谈谈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