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2010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2010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本章概要】

本章运用情绪与情感的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种类、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关键性术语】

情绪、情感、道德弱化、福乐体验。

【章首案例】

取消的航班

某日清晨,浓雾弥漫。导游员小王一早就被告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日飞往北京的航班被取消,下一航班将在3天后,原定搭乘此航班的旅游团必须改乘汽车至武汉转飞机。此时,早起的不少旅游者听说航班取消,又吵又闹,不肯上车,有的客人还吵着要退钱。

旅游者是富有感情的人。什么是感情?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有何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旅游行为有何影响?如何调控、激发旅游者的感情?这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者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旅游者的情绪主要有哪些?又何表现和特征?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又是怎样的?这是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1 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

3.1.1.1 旅游者的情绪

心理学中的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的自身都可能引发情绪反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行为表现、生理唤醒以及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组成。

首先,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既不同于认知,也不同于需要。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反映事物或事物属性及其关系,而情绪是个体对反映内容一种带倾向性特殊态度;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其次,情绪总是与一定的行为表现相联系。我们欢乐时总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悲伤的时候眉眼低垂,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双目圆睁。

最后,一定的情绪状态总是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例如大多数人在紧张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2 旅游者情绪状态的种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指一种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心境首先具有缓和而微弱的特点,与激情的强烈而激动的情绪体验不同;其次心境还具有“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漫性,即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使一切体验都感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最后心境的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几天、到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由于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注意调整和

调控旅游者的心境,以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把握和调节自己的心境,带着良好的心境去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激情是指个体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怒、狂喜、绝望,等等。首先,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例如在某些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旅游者可能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等情绪反应;另外激情的发作一般比较短促,冲动一过,立即减弱或消失;此外,激情一般由特定的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最后,激情一般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眉开眼笑、哭泣、晕倒等。

由于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个体的意识范围狭窄,生理的唤醒程度较高,自控能力减弱,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所以当旅游者处于激情状态时,旅游服务人员要积极采取转移其注意力、降低爆发强度、延缓爆发时间等手段来加以调控。同时,由于人的理智和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因此,当我们处于激情状态下的时候,要唤醒理智感和意志力,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冲动性行为破坏旅游服务工作。

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个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改变了机体的激活水平,生理系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从而增加机体活动能量,以应付紧急情景。它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人在应激时有一般有2种表现: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头脑一片混乱;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头脑清醒、判断准确、行动迅速,及时摆脱困境。当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3.1.2 旅游者的情绪表现与特征

3.1.2.1旅游者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旅游者的各类情绪发生时,通常伴随着一些外部的表现,如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势、手势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可以被直接观察到,这些统称为表情动作。表情动作能使旅游服务中客我双方语言交流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加明确,成为旅游者的态度、感受的最好注解。同时旅游者的一些不宜言传

的思想或愿望,会通过表情或身体语言来传达。由于受到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制约,旅游者情绪的外显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和伪装性,旅游者的情绪感受被修饰或夸大后,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和表情之间出现不一致性。

表情动作是我们是了解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的客观指标之一,旅游者的表情动作可以从其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这3个方面来进行识别。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主要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而构成。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愁眉苦脸、面红耳赤、泪流满面等。由于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最容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一般来说,旅游者的情绪成分越复杂,其表情越难辨认。心理学家的实验还证明:眼睛最善于表达忧郁愤恨、惊骇等情绪,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为重要,前额往往反映出惊奇、好奇的情绪体验,而眼、嘴和前额对表达愤怒的情绪都很重要。

愤怒恐惧悲哀姿态表情是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另一重要手段。不同的姿态表情,反映出旅游者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旅游者欢乐时手舞足蹈、拍手、跳跃;悔恨时顿足、击掌、手胸、拍额;惧怕时手足失措、抖动、僵直;紧张时坐立不安,等等。姿态表情又包含手势和身体姿势两方面,手势是仅次于言语的表达形式,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因此,同一手势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中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截然不同,如竖起大拇指在许多文化中是表示夸奖的意思,但在希腊却有侮辱他人的意思。又如东方人在招呼别人靠近自己的时候一般采用手心向下的手势,手心向上招呼他人过来时一般带有挑衅的意味,但在多数西方文化中恰好相反,手心向下是招呼动物过来,而手心向上则是对人的招呼。因此,我们在接待国际旅游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误用手势,

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身体姿势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一些常见的身体姿势和情绪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见下图。

(图片采自金盛华、杨志芳、赵凯编著的《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山东

教育出版社)

言语表情是旅游者情绪发生时言语的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如旅游者喜悦时往往音调高昂、节奏轻快;愤怒时声音高而尖、伴有颤抖和嘶哑。此外,旅游者的感叹、讥讽、同情等,都有特别的语音变化。因此,旅游服务人员要学会“听话听音”,善于捕捉旅游者的言外之意,未尽之言。

总之,旅游者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构成了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中的非言语交往,它们经常相互配合,更加准确或复杂地表达出旅游者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旅游者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作为一名旅游服务人员,通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能够快速识别旅游者的情绪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3.1.2.2 旅游者情绪的特征

由于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明显,所以旅游者的情绪会表现出一些特别的特征。具体而言,旅游者情绪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旅游者情绪具有兴奋性高,感染性强的特征,即旅游团队中一部分游客的情绪会在不经意间传染给其他游客。由于旅游者处于全新的陌生环境中时,情绪体验一般比较强烈,如果个体被不良情绪体验所感染时,极易产生认识

偏差,导致行为为情绪所控制的情绪化行为。游客的情绪化行为就易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对于旅游团的整体情绪氛围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泡汤了的“游湖赏月”

按原定计划,小林的团队应该是19:00整在H市游湖赏月,但是,在赴H市的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等他们赶到H市的时候,已经是20:30了,原来计划要坐的那班游湖赏月船早就开走了。小林和地陪先把客人带到餐厅去用餐,然后把情况通知了地接社。

正当小林一边吃饭,一边等着地接社的决定时,他团里的客人就在酒店的餐厅里议论开了。

“张先生,你听说了吗—今天我们不能去游湖赏月了?”

“真的吗?这太可惜了!这么好的月光,这么凉爽的秋风……”

“我们专门选择这个时候,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这里,怎么说不去就不去啦?”

“哎,刚才我听别的团的客人说,他们的船还没有坐满呢!”

“鲁太太,你怎么不说话呀?我们的游湖赏月就要没有了!”

“啊唷--,真是的,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导游小林觉得情况发生变化,客人有些议论是正常的,也就没有在意。

客人们吃完饭,陆续来到大厅,陆续来到大厅。他们在一起不停地议论,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小林刚走出餐厅,那位鲁太太就冲着他喊:“全陪,全陪,你过来一下。我们有话要正式地对你说。”

小林走近客人,发现他们已经没有一丝笑容,只有一脸的愤愤不平,这时他感到有些“不对头”了。

鲁太太十分严肃地对小林说“你知道,今天是中秋节,我们是来赏月的,而且是游湖赏月。月圆之夜,我们不在家呆着,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为的就是游湖赏月。报名的时候,旅行社口口声声保证我们今晚一定能够游湖赏月。知道吗?你今天必须给我们安排这个节目!你答不答应?”

小林面有难色地说:“我们在路上堵车的时间太长了,原来安排的船早就开了。现在已经很晚了,最后一班游船马上就要开了……”

不等小林说完,一位高个子男性游客就打断他的话,说:“车是你们旅行社的车,走哪条路是你们旅行社定的,游船也是你们旅行社安排的,全都是你们旅行社的事,凭什么要我们来承担这个后果?”

小林说:“堵那么长时间的车,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导游,在这个地方还是第一次……”

这时,又有另一位游客打断小林的话,说:“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你们旅行社的事,我们报名的时

候,说好了要游湖赏月的。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你们旅行社是应该事先做好准备的,难道你们收了钱,就不管了吗?”

小林耐心的对客人解释:“我理解各位的心情,现在地接社也正在想办法。我们在这里要住2个晚上,今天不能游湖赏月,明天还可以去嘛,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你说些什么呀!告诉你,再敢胡说八道,那就别怪我骂人了!”说话的是鲁太太,“八月十五中秋节游湖赏月,这是我们计划里安排好了的。过了十五,谁还要赏月!明天—明天是明天的行程,今天是今天的行程,知道吗?我知道,你们旅行社觉得再包一条船费用太大,是不是?费用太大,就不让我们今天去游湖赏月,是不是?告诉你,如果今天晚上不能让我们游湖赏月,我这里有全团人的签名,我要去告你!告你们旅行社!我还要在报纸上把这件事登出来。你好好想想吧!你就把我的话告诉旅行社!”

小林还想解释,鲁太太把手一挥,说:“别说了!这是我们大家一致的意见,对不对呀?”其他客人立即附和:“对——,这是我们一致的意见——!”接着,还响起了一阵掌声。

小林艰难的向商务中心走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游客刚开始的情绪还比较稳定,但他们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也悄悄地在旅游团内扩散,客人的附和、掌声明确无误的表明了旅游团内其他客人的情绪受到了旅游团内非正式领导人物(鲁太太)情绪的感染,导游员小林没有意识到客人消极情绪的感染性,也没有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客人的不满,导致后来客人关注的不是“今晚不能赏月”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开始怀疑小林和旅行社的动机。让消极情绪占据了整个旅游团,导致事情进一步恶化。

其次,旅游者情绪具有短暂多变性。由于在旅途中游客会看到很多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到的事物和人文风情,旅游者的注意焦点往往具有短暂多变性,从而导致旅游者的情绪之多变性。旅游者情感情绪的短暂多变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

个方面:首先,把旅游者作为个体来看,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同一个旅游者,在刚到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多的是紧张不安、兴奋的情绪体验,在游览参观的途中可能体验到轻松愉快或愤怒不满的情绪,旅游快结束的时候,重新体验到紧张和兴奋的情绪,但和初到旅游目的地时体验到的紧张和兴奋又不完全一样;此外,在同一个旅游团中,不同性别、年龄、不同社会阶层旅游者其人格特征千差万别,因此,对于同样的旅游景点或同一名旅游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每个旅游者的情绪体验上也存会在显著的差异,有些旅游者会在整个旅途中体验到兴奋和快乐,

而有些客人却觉得这次旅游完全是让自己郁闷的旅游,因此,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在对客服务时必须对不同的旅游者其情绪表现细心加以鉴别,这是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心理学基础。

此外,旅游者情绪还具有稳定性与波动性并重的特征。旅游者的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两极化,遇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或者对自己胃口的旅游服务人员,情绪高涨,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如果遇到道路塌方,游览无法继续时候垂头丧气,迁怒于旅游服务人员。

最后,旅游者情绪具有一定程度的文饰性。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保持一致,但在某些场合可能出现表里不一,即所谓的文饰性。一方面,旅游者由于脱离了惯常的生活环境,导致其情绪情感的表达会异于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例如一些平日外向的人可能选择在旅途中玩一把深沉,而另外一些平日内向的人也可能在旅游中张扬一回;另一方面,旅游者处于陌生的异国他乡,需要保持个体的良好自我形象,有时虽然对旅游服务人员不满,但碍于面子或一些其他的原因,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旅游者的“道德弱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游者情绪具有文饰性的特点。

3.1.3 旅游者的情绪体验

人类的基本情绪可以分为喜怒哀惧,旅游者在整个旅途中都能全面体验到这些基本情绪,其中以欢乐、愉悦体验为主,但如果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参观一些特殊景点时,旅游者也可能体验到愤怒、悲哀和恐惧的情绪。因此,我们对旅游者情绪体验的描述就从这些基本情绪体验入手。此外,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塞克斯哈里提出的“福乐(Flow)”体验有助于我们描述和理解旅游者的情绪和行为,故在此一并做简要介绍。

(1)快乐体验

快乐体验是在其盼望的目的达到之后,紧张感解除时的一种情绪体验。旅游者快乐的程度取决于其愿望的满足程度。旅游者外出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找乐子”,因此,我们旅游服务人员应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使其感受到愉悦和欢乐。很多游客希望导游员具有幽默、诙谐的个性也是基于其“找乐子”的需求。旅游者快乐的强度可以从满意

开始、到愉快、到欢乐、到狂喜。因此,我们在对客服务中,游客满意只是让游客体验到快乐情绪的起点,要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愉快、欢乐和喜出望外的狂喜还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超常服务和个性化的心理服务。

(2)愤怒体验

愤怒体验是游客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情绪,往往是因为旅游产品或服务出现缺陷。例如因为行程的变化而导致游客对导游员的愤怒、对旅游景区的怨恨、或者由于其他游客或其他事情妨碍了其个人目的的达成,也能使其紧张积累起来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对于同样的旅游产品或服务缺陷,不同的旅游者因为认知和归因方式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或是程度有异的愤怒体验。一般而言,当旅游者把旅游产品或服务的缺陷归因与可控的内部因素时,容易体验到异常愤怒。并且旅游者的愤怒常常会导致其攻击行为的出现,例如一些旅游者故意破坏房间的设施或用言语挑衅旅游服务人员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旅游者愤怒的强度可以从轻微的不满,到生气、愠怒、激愤、到大怒以至暴怒。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服务人员而言,把客人的不满意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其冲动性的大怒和暴怒就显得尤其重要。

(3)悲哀体验

悲哀体验是人失去自己心爱的人或事物、或者自己的愿望破灭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一般旅游者会极力避免旅途中的悲哀体验,但某些特殊的旅游景点也可能让部分的游客体验到悲哀,例如有些游客在参观圆明园时看到满目疮痍的废墟,会感受到强烈的悲哀。在这样的时候,导游员应该有强烈的“共情”意识,否则会让旅游者觉得很不舒服。旅游者的悲哀的程度取决于所失去的对象的重要性和价值,失去的对象对其越重要,其悲哀程度越深。旅游者悲哀的强度从遗憾、难过、悲伤乃至哀痛、绝望等,同时他们的悲哀体验往往引起紧张性的释放——哭泣产生,当旅游者因悲哀而哭泣时,旅游服务人员一般只需要在旁边细心观察,必要的时候奉上纸巾、偶尔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语即可。

(4)恐惧体验

恐惧体验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或对付危险事物的手段。一般而言,旅游者在旅途中很少会体验到恐惧的情绪,我们也应该避免旅游者在

旅途中体验到恐惧的情绪。例如旅游过程中出现车祸、溺水或在森林里迷路等情况以后,导游员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能惊慌失措,否则将导致恐惧情绪在旅游者中间传染并引发整个旅游团的不安和慌乱。这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安排旅游线路时,应该把旅游者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避免安排那些尚为开发成熟的旅游点,降低引发旅游者恐惧体验的可能。

(5)福乐体验

福乐体验就是指对个体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人们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务的一种情绪体验。该概念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塞克斯哈里(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所指的福乐体验(Flow)是一种包含愉快、兴趣等多种情绪成分的一种综合情绪,而且这种情绪体验是由活动本身而不是任何外在其他目的引起。根据这一描述,多数的旅游者都可以称得上是更容易生产福乐体验的人。因此,我们认为,具有福乐体验的旅游者一般会包含下列特征:①旅游者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活动本身上;②旅游者的意识与正在从事的旅游活动合而为一;③旅游者的自我意识暂时失去,例如旅游者在旅途中经常忘却了自己出游前的社会身份;④旅游者会出现暂时性失真,典型的比如会觉得时间过的比通常情况下要快;⑤旅游活动体验本身成为旅游者游玩的内在动机,通常情况下完成出门旅游就是进行旅游活动的最好理由。

3.2 旅游者的情感

什么是情感?旅游者的情感主要有哪些?旅游者的情感体验又是怎样的?这是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2.1 旅游者的情感及其种类

3.2.1.1 旅游者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诸如道德、艺术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主观态度体验。具体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爱和恨的体验等。

情感和情绪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体现在,两者都是人的主观体验,都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在稳定情绪的基础上形成,情感是对情绪的深化,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感和情绪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如满足了游客的饥渴需要时他们会感到高兴;情感则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如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以满足自己的道德情感需要。其次,情绪发生较早,人出生时就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感发生较晚,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最后,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如旅游者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3.2.1.2 旅游者的情感种类

心理学中的情感一般包括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由于理智感一般是与人在智力活动相联系的情感体验,而旅游活动与智力活动的联系相对比较弱,因此,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旅游者的美感和道德感两类情感。

(1)旅游者的美感

旅游者的美感是指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游客对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旅游景观或他人、自己)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体验。首先,美感是旅游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受到其个人的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同一景观或事件,在不同环境中,在不同的旅游者眼中获得的评价和主观体验存在很大差异。其次,美感还受到审美对象属性的影响,例如多数自然风光、人造的建筑、工艺品等的形式美就被全人类都认为是美。最后,引起旅游者美感产生的客观刺激,不仅包括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也包括事物的思想内容,例如导游员的行为举止、言谈、思想和情感等。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作为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大多是以生机勃勃的自然万物为构成要素, 自然界鲜活直观的生命形式, 使游客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从而缩短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空间和心理距离, 使人倍感亲切。面对天造地化, 瑰丽无比的景观, 旅游者常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遐想、感叹、比兴, 这是一种掺和着复杂的情感体验在内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而孔子的“智者乐水, 仁

者乐山”“君子比德”之说就是寓道德修养于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表现, 对旅游者的道德感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旅游者的道德感

旅游者的道德感是指旅游者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果旅游者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他们就会产生满意、愉快、自豪的情感;若其他旅游者符合道德,则会对其产生赞赏、尊敬、爱慕、钦佩等情感。反之,则会对自己感到不安、内疚,对其他旅游者产生厌恶、反感、鄙视、憎恨等情感。由于道德感具有社会性,因此,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阶级,道德的标准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旅游总是人们离开居住地到异地环境,旅游者脱离了日常的生活环境,由于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和匿名效应,多数旅游者可能出现“道德弱化”现象。试看三峡热线网的一篇报道:

“失踪”的旅游纪念木刀

一把突然“失踪”的旅游纪念木刀,昨日在秭归泗溪景区引发冲突。景区一摊贩因怀疑来自黄石的一群游客偷“刀”,遭到游客殴打。后警方及时介入,游客赔偿1000元了结此事。

当天下午1时许,在泗溪景区竹海浴场附近卖旅游纪念品的陈女士的摊位上来了一批黄石游客。在这群游客离开后,陈女士发现摊位上少了一把木刀,怀疑是这群游客在参观时“顺手牵羊”,便急忙上了这群游客的大巴,与车上游客理论。但陈女士的指责,遭到车上游客矢口否认。大巴到达景区大门后,游客强行将陈女士拖下车。随后,双方发生激烈冲突。陈女士被情绪激动的游客打伤。在双方的冲突中,抱着小孩前来劝架的陈女士女儿也被摔倒在地。

茅坪警方介绍,经协调,负责这次旅游的黄石某旅行社向陈女士赔偿1000元。目前,这群游客已安全离开秭归。

就本案例中的情况看,旅游者的情绪激动,表现出明显的道德弱化倾向。旅游者道德弱化的常见表现有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个性扩大化,例如部分旅游者对一些旅游服务人员提出过分要求,有时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其次表现为人性中恶的一面充分的暴露,例如一些旅游者举止异常、自私、任性、态度傲

慢等;最后还表现为旅游者从众心理现象明显,判断力迟钝,例如部分旅游者对一些不良行为或无理要求随声附和。

而旅游者的道德弱化一般由以下原因导致:首先是旅游过程中的好奇心和不安情绪。作为旅游促动因素之一的好奇心,在旅游开始后,会令旅游者在面对不同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时产生不安情绪,这种不安会导致旅游者对自我控制的放松而产生道德弱化现象。

其次,旅游的异地性让旅游者远离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也离开熟悉自己的环境,当一个人以游客的身份“远在他乡为异客”时,在旅游过程中接触到的主要是陌生人,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和陌生人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只是偶然的、短暂的。因此,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部分旅游者就会把一些平时想说不能说、想做不敢做的事情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样一来旅游者的道德感就会越来越淡薄。所以我们会看见一些平时生活中道德修养良好甚至声誉颇佳的谦谦君子也可能会弃小节于不顾做出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粗话连篇、随地吐痰、吵架、漫骂经常发生, 甚至斗殴、凶杀等恶性事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也时有出现。

最后,还有部分旅游者会认为在异地暂时弱化一下道德感没什么大碍, 所以常常会选择以牺牲道德规范为代价来保持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成为自己”“突出自己”“表现自己”。由此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道德弱化。对于旅游者而言, 平时生活中的清规戒律的约束消失了, 道德的自律感也会随之弱化, 在这种“熟人看不见的地方”, 人性中潜在的“恶”的东西总在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在异域灯红酒绿的诱惑下, 甚至会冒出偷吃禁果的念头。

旅游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出现的种种旅游者的道德弱化现象,从反面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强化旅游活动中的法制道德规范, 净化旅游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加强游客教育,使他们克己自律, 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努力做到“慎独”。

3.2.2 旅游者的情感体验

旅游情感体验的对象是情感。作为旅游体验对象的情感,主要是来自他人和自我。所以,旅游情感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对他人情感的体验和对

自我情感的体验。旅游情感体验中,也有对物的情感体验。物本无情,物的情感实来自于人的情感的投射,对物的情感体验可纳入他人或自我情感体验。

3.2.2.1对他人情感的体验

旅游情感体验是旅游者对情感的体验,体验是自己的,所体验的情感却可以是他人的。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体验到的他人情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他乡,一是来自故国。

(1) 他乡的冷暖:旅游者对他乡情感的体验

人们常说,旅游是动机的推动和目标吸引的结果。这个目标的吸引就包括他乡情感的吸引。现代以来,在巨大经济利益推动下,已经没有几个地方不热情洋溢的张开怀抱,等待远方游客的到来,情感服务早已成了吸引旅游者的王牌。旅游者离家出游固然不全是他乡热情吸引的结果,一到目的地,却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对他乡情感的体验。翻翻古今游人留下的游记,对于他乡情感体验的记载随处可见,宾至如归、热情好客、盛情款待、依依惜别等字样不时见诸笔端。有位游客这样写道:蒙古包点缀在虎山上下,到这里喝一杯清香的酥油茶,有人会为你献上洁白的哈达,蒙古姑娘弹起三弦,小伙子亮起嘹亮的歌喉,你可以尽情享受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这还是国内旅游体验。有位游客的国外旅游体验同样让人心动:“在市郊有很多沙特人的农场,你只需礼貌地自我介绍并表达参观的愿望,主人就会带你游览一番,甚至邀请你共进阿拉伯餐。在你离开的时候,往往还会送你一些农场里的新鲜蔬菜。那种对待陌生人的信任和热情,真让人感动不已。”

当然,并非所有的游客都这样幸运。随着旅游对目的地消极影响的加剧,一些游客也体验到了他乡情感的冷漠、愤怒和敌对。在有些地方,旅游者看到的不是一张张欢迎他们的笑脸,而是一幅幅“旅游者滚回去”的标语;迎接他们的不是热情洋溢的服务人员,而是一脸愤怒的拦截大军。有的旅游者甚至尝到了当地居民投放的炸弹的滋味。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除了默默的咀嚼孤独、无助、恐惧的苦果,还能做些什么呢?

(2)故国的呼唤:旅游者对故国情感的体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游子对慈母牵挂的体验。其实,游子体验到的何止是家中老母对游子的慈爱之情,还有类似母爱的故国情感--家乡情、祖国爱。母亲给了游子血肉之躯,家乡给了游子本土文化,祖国给了游子成长舞台,

不管游子走到哪里,故国始终象母亲一样牵挂着他们:走时为他们饯行,到时为他们祝福,回来时为他们接风洗尘。旅游期间,有时还托人专程看望他们。

故国的关爱是真挚而深沉的,往往令旅游者终身难忘。在各种旅游情感体验中,除了对自我情感的体验外,恐怕没有哪一种象对故国情感体验那样深刻而持久。有人把它比喻为一坛老酒,逾久逾醇:“一别多年,故乡和亲人常在我的梦中出现,使我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故乡的思念,https://www.360docs.net/doc/173478236.html,/)有人把它形容为“煎熬”、“烙印”,刻骨而铭心:“无穷的思恋散发出无穷的芬芳与煎熬!一种疼痛中,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情人的挽歌, https://www.360docs.net/doc/173478236.html,/)有的甚至产生幻听幻觉,仿佛真得听到或看到故国的召唤:“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总之,旅游者对故国情感的体验,正像一首诗吟唱的那样:“游子心连亲,依依故乡情。”

3.2.2.2对自我情感的体验

旅游者对他人情感的体验,会激起旅游者产生新的情感,这种情感属于旅游者的,当这种情感被旅游者本人认识并引发旅游者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时,旅游者对他人情感的体验便转入对自我情感的体验。旅游者对自我情感的体验是多种多样的,从空间的角度看,既有对他乡的向往,也有对故国的眷恋;从时间的角度看,既有对往古的思念,又有对现实的情怀;从人我的角度看,既有对自身的感怀,又有对众生的悲悯。

(1)心系他乡与眷恋故国

旅游者对他乡一般是有好感的。未到之前,心驰神往、意醉情迷者有之,如前举墨西哥作家亚马多·内尔沃青年时代就向往法国、为她着迷;既到之后,乐而忘返、乐不思归者有之,如周穆王西游昆仑,乐而忘返;归来之后,意犹未尽、故地重游者有之,如国画大师刘海粟十游黄山、画家陈克永五登泰山;有的还在目的地结庐而居,如文学家梭罗结庐瓦尔登湖畔、思想家康有为结庐桂林。当然,对他乡怀有恶感的旅游者也不在少数。近代殖民主义旅游者是这样,现代对他乡抱有偏见的旅游者也是这样。旅游者对他乡的情感是不加掩饰的,发自内心,著为文字,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从这些记录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到:旅游者对他乡的情感,或克制,或放纵,情感发生与情感体验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浙江理工大学的游客媛媛在福建客家土楼留言簿上这样写道:“客家人独有的淳

朴、热情好客,使我充满再次想来到这里的渴望心情。再来到福裕楼,就能再次感受楼主热情的接待。”(客家民居之“眼中的闽西土楼”雅虎知识堂

2006-12-27)“再次想来到这里的渴望心情”,既是游客情感发生的证明,又是游客情感体验的结果。

对他乡的情感各不相同,对故国的情感却是一样的,旅游者对故国(家乡、祖国)总是眷恋不已。在这方面,中国旅游者表现尤甚。“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均出自旅游者本人的手笔,既是思乡情感的表达方式,又是思乡情感的体验纪录。与思乡心相连的是爱国情。“新亭挥泪”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据《世说新语·言语》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至新亭,藉卉饮宴。周侯(颧)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远离故国,触景生情,爱国之心不但感动了自己,也感染了他人。随着出国旅游的增多,像这样既感动自己、又感染他人的爱国情,史不绝书。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旅游方式已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思乡爱国情感却没有减少,不时见诸报端的旅游作品可以为证。当然,思乡爱国的不只是中国旅游者,外国也有,只是不如中国典型罢了。

(2)往古之思与现世之情

历史遗迹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怀古需要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常态现象,当两者相遇的时候,往古之思便会油然而生。缅怀古人,追忆古事,凭吊古物,借以发思古之幽情,这在旅游体验史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大量怀古的旅游诗篇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类旅游作品历史感强,作者的情感常常笼罩在沉重的色调之中。庄子游古都睢阳时说:“旧国旧都,望之畅然。纵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悬)众间者也。”(《庄子·则阳》)睢阳是庄子的祖国宋国的首都,明明是一片萧条的景象,他还感到“畅然”,显然,他心里有一种既悲又喜的感受。阮籍游广武古战场时感慨万千:“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傲视群雄的豪情直冲霄汉。不用说,阮籍已深深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剧性体验之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

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游武侯祠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蜀相》,后两句既是英雄悲愤心情的写照,也是自己悲愤情绪的宣泄。

往古之思有时也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对现实的不满除了借助以古讽今外,有的旅游者干脆以消极的情绪与现世抗争。于是出现了许多遁世隐居、行踪不定的老、庄式旅游者。据《庄子》记载: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楚王派出两位大夫带着诏书请他为相。庄子拿着钓竿,望着濮水说:“我听说有只神龟,被楚王尊为圣物,用丝巾包起来,再装进一个珍贵的神龛里,放在庙堂之上。这只神龟已经死了3000年了。你愿意象神龟那样变成一副神圣骨架供人膜拜?还是象普通乌龟那样甩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两位大夫说:“宁可甩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回去吧!”庄子说:“让我作只普通乌龟,甩着尾巴自由地生活在泥水里。”平淡中流露出强烈的愤世嫉俗情绪。当然,多数旅游者还是对现世社会持乐观态度的。在他们看来,现实社会有令人不满的地方,但有药可救,现实社会还是值得留恋的。于是,关注社会,关注现世,对现实社会满腔热情:民俗旅游,积极参加;社会考察,用心体会;良俗公序,自觉维护……。歌颂美好生活,赞美伟大成就。他们对社会的爱,不但成为自我进步的力量,也为他人送去春风一片。

(3)感怀自身与悲悯众生

不管是心系他乡还是眷恋故国,也不管是往古之思还是现世之情,旅游情感体验总绕不过感怀自身与关怀众生。身在他乡,常常感怀自身的孤独和大众的艰辛;凭吊古迹,常常引发对个人际遇的伤感和对众生命运的悲悯;而对现世和故国的热爱,也会引发指向自身和众生的情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这是唐初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古台的情感体验:前代贤君不可复见,后世明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想想天地辽阔,竟无英雄用武之地,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苍茫无垠的背景下一个独自咀嚼悲凉与寂寞的孤独形象跃然纸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好问,《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是元好问过潼关的情感体验:潼关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放眼西安,却令人伤心不已:耗费

无数人力、象征秦汉盛世的万间宫阙早已化为尘土。唉,王朝兴亡,百姓遭殃。一腔关心百姓、同情黎庶的民本情怀。

当然,不只是古代旅游者感怀自身、关怀众生,近现代旅游者也是如此。“我们硬拉着这位老人当领航员,他一定没有想到会得到什么报酬。当我把一大笔小费塞进他的手里时,他一直板着的面孔松弛了。我和他开玩笑,笑他脸色阴沉,他也开始笑了,双手把我的手拉着,紧紧地握了又握,感动极了。多么正直的人!征服他们是多么容易啊!可恨的是某些人使用了各种鬼花招,又不深入了解,非要执行仇视土著的恶毒的政策不可,还想出各种借口,来为他们的粗暴行为、敲诈勒索与奴役虐待的种种恶行辩护,或者证明那是合理合法的哩!”(纪德《刚果之行》)这是近代法国作家纪德游刚果时的情感体验。充满了对土著居民同情和对殖民主义者的憎恨。“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丰子恺《桂林的山》)这是中国现代作家丰子恺游桂林的情感体验,既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怀,也有对大众命运的慨叹。

3.3 旅游者情绪、感情的影响因素与激发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影响旅游行为并受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是调控、激发旅游者情绪感情的关键。

3.3.1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与旅游心理及行为

人是情感性的动物,旅游者更是在旅游过程中追求正面积极情绪体验的人。而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动机、态度、意志力。此外,旅游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旅游团队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旅游团的活动效率甚至对他们的健康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

(1)情绪、感情影响旅游动机和旅游者态度

旅游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人们外出旅游的一种心理倾向。从本质上看,旅游者选择出门旅游是为了寻求一种“好”的感受,去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好”的感受。因此,旅游者的情绪、情感需求强烈影响着他们的旅游动机,旅游者的情绪状态是其旅游动机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旅游者的情绪状态对其旅游动机的影响是加强还是削弱,取决于他们在旅游途中体验到的情绪是正面还是负面。一般说来,某一次旅游的愉快经历会让他们再次出游的动机加强,而由不愉快的旅游经历引发的消极情绪可能会让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外出旅游。

旅游者态度是指旅游者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评价某些人、事、物或状况时具有的一种心理倾向。而人们在做出这样的评价时,当时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往往起很大的作用。即旅游者的情绪体验也会影响他们的旅游态度。例如,当旅游者在旅途中心境不错的时候,他们无论是对导游员还是景区工作人员都更可能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反之,当旅游者产生了消极负面的情绪体验时,他们看旅途中的任何事情都更容易做出不满意的评价。所以,我们旅游从业人员要有意识的帮助旅游者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避免其产生消极负面情绪,这样一来,他们就更容易对我们的工作、对整个旅游地都表现出满意的态度。

(2)情绪、情感影响旅游行为和活动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会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一般而言,情绪的紧张程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情绪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让旅游者体验到适度的紧张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完成。旅游者过于紧张固然有违他们出门旅行的目标,但如果旅游者情绪状态过于放松,容易导致旅游团队纪律差,客人时间观念淡漠而影响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同时,轻松、愉快的团队氛围也是游客体验愉悦情绪的重要环境,只有旅游者处于愉快的情绪下,旅游服务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3)情绪影响旅游者的意志力

旅游者的意志力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旅游活动,自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一种心理力量。尽管旅游者出门是为了寻求轻松和自由,但同时也不排除旅途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旅游者运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完成旅游活动。例如在爬一座比较陡峭如华山的山峰的时候,如果旅游者的情绪状态良好、兴致勃勃,就可能坚持更长的时间,更容易克服困难,反之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的时候,爬山参观游览就被他们视为畏途,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一般而言,男性的意志力强于女性,也比较稳定,不太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女性旅游者的意志力比男性旅游者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某些女性情绪状态比较好的时候,其意

志力甚至比男性更强。旅游团内受暗示性高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而导致意志不坚定,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旅游活动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此外,喜欢户外俱乐部的背包旅游者的情绪更容易受意志力控制,他们有着强烈的意志力、勇气,足以克服所有的困难完成旅游活动。

(4)情绪、感情影响旅游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

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彼此间的心理关系,旅游活动中特别是旅游团队里形成的人际关系一般具有临时性和浅表性。由于人们处于一个群体内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情绪暗示和影响。所以,而旅游者在参加一个旅游团以后,其心理和行为就会不断受到团队的心理氛围的影响。例如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一个游客开心,其他旅游者也能感染这种愉快的情绪,全团的游客就都能积极投入到导游员组织的参观游览活动中,反之亦然。

旅游者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在团队内引起不同的人际关系。积极正面的情绪状态是形成良好旅游团内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旅游团内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越接近,双方就越会感到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在旅途中,导游和游客之间、游客和游客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关心,彼此信任依赖,在感情上非常融洽,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感受到温暖,形成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反之,如果旅游团成员之间经常因为房间安排、车辆座位而发生矛盾和冲突,参观游览意见无法统一,都可能导致其心理距离的拉大,那么所有的游客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影响旅游活动的质量和心理体验。

此外,旅游从业人员的情绪状态对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导游员的情绪是压抑的,愤怒的或者虚伪的,游客多数情况下会敏锐地觉察到,既而其情绪受到压抑,而影响客我关系。

(5)情绪、情感影响旅游者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的生活中,目标和责任让人不断地前进,极有可能带来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持续存在和蔓延,可能会引发人的心理和生理疾病。而外出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人们获得快乐体验、紧张得到松弛,由于快乐是属于情绪紧张维度的轻松一端,所以快乐体验也是一种有信心、有意义的意识状态。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者在旅途中获得的快乐能让他们对外界产生亲切感,更容易与人交往和获得满足感,快乐体验还能让他们具有一种超越的自由感,使其处于轻快、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

第三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1.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外周学说是一种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的观点,它是美国人詹懿和丹麦人兰格在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及主观上觉得的那种心理状态)只是情绪的生理变化的原因,而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舞心理状态的原因。詹姆士认为,通常的说法正是把这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在情绪这件事上,心理变化不是身体变化的原因。怕是什么?怕是心理活动;跑是什么?跑是身体活动。我们一般认为人是先害怕后逃跑,詹姆士认为是先跑后怕。心理活动不是身体活动的原因。 兰格的情绪理论与詹姆士的说法基本一致,不过兰格特别强调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跳等,而詹姆士所说的生理变化则是全部内脏的变化再加上肌肉的收缩,如:眼睛看见老虎?耳闻虎吼,于是,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两感觉器官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产生了对于老虎的认识,即知道这是老虎,又联想至虎是野兽、很厉害、可能会吃人等(詹姆士认为这时候人还没有情绪,只是认识),是由大脑皮层的外导神经通路引起肌肉的收缩(一般人见到老虎就逃跑或上树,这些都是肌肉收缩);另外,还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唾液分泌减少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内导神经通路传回大脑皮层,使人产生一种主观的体验,这就是情绪。也就是说,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虎可能吃人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可见,詹姆士和兰格所说的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只是一团混乱的肌肉感觉和内脏感觉。例如,詹姆士认为愤怒就是心跳的感觉、呼吸的感觉、血压的感觉以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詹姆士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理论也因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而引起了一些争论。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该理论推动了许多第一流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未弄清楚。 2.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理论。经过20年的思考和经验积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的精湛理论。这一理论从外显和内隐的方面描述了内驱力、感情、冲突、心理和人格等现象。可被用来解释神经症和心理异常的起源和发展。从情绪的角度看,弗洛伊德把情绪放置在内驱力和无意识的框架之内的。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一个欲表露的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这意味着他对情绪所持的理论是内驱力理论,他把情绪和动机过程联系在一起,说明这个过程中的本源的力是内驱力。他认为焦虑和忧郁是由能量压抑所引起,而能量的压抑与释放总是与内驱力的冲突联系在一起的。 弗洛伊德有时将情绪和无意识等同看待,使用了“无意识自罪感”、“无意识焦虑”等概念,认为情绪可以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但他也意识到把体验和感情视为无意识的看法不妥当,他认为焦虑的开始是对其感受到的威胁的事件进行无意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兴趣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的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3.热爱追求真理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B.美感 C.理智感D.荣誉感 4.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A.现实与人B.人与人 C.生理与心理需要D.现实与人的需要 5.“易喜易悲、忽冷忽热”是情绪的哪种特性? A.兴奋性B.深刻性 C.稳定性D.效能性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手舞足蹈”是人的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身段表情 D.外部表情 9.情感主要是指和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A.生理需要B.交往性需要 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 10.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态度B.动机 C.认识D.个性 11.“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 应激 D.兴奋 二、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和三个方面。 3.人的原始的情绪有快乐、、愤怒和。 4.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是。 描述。 5.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和。 6.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直觉的道德感、和。 7.心境状态的主要特点是非定向的。

8.理智感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9.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产生于的活动;坎农、巴德则认为情绪的中心是。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2.需要 3.心境 4.激情 5.应激 6.道德感 7.美感 8.理智感 9.表情 四、简答题 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 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内容与形式? 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 8.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 五、论述题 1.怎样培养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 2.怎样控制和调节人的激情? 3.怎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调适不良情绪?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6.A 7.C 8.D 9.D 10.C 11.B 二、填空题 1.需要态度体验 2.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悲哀恐惧 4.心境激情 5.美感理智感 6.想象的道德感伦理的道德感 7.弥散性(感染性) 8.认识(智力) 9.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

2010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第3章旅游者的情绪与情感 【本章概要】 本章运用情绪与情感的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种类、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关键性术语】 情绪、情感、道德弱化、福乐体验。 【章首案例】 取消的航班 某日清晨,浓雾弥漫。导游员小王一早就被告知: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日飞往北京的航班被取消,下一航班将在3天后,原定搭乘此航班的旅游团必须改乘汽车至武汉转飞机。此时,早起的不少旅游者听说航班取消,又吵又闹,不肯上车,有的客人还吵着要退钱。 旅游者是富有感情的人。什么是感情?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有何特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旅游行为有何影响?如何调控、激发旅游者的感情?这是本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 旅游者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旅游者的情绪主要有哪些?又何表现和特征?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又是怎样的?这是本节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3.1.1 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 3.1.1.1 旅游者的情绪 心理学中的情绪是指个体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的自身都可能引发情绪反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行为表现、生理唤醒以及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组成。 首先,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既不同于认知,也不同于需要。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反映事物或事物属性及其关系,而情绪是个体对反映内容一种带倾向性特殊态度;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是客观世界的所有事物都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只有与人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人产生情绪体验。 其次,情绪总是与一定的行为表现相联系。我们欢乐时总是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悲伤的时候眉眼低垂,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双目圆睁。 最后,一定的情绪状态总是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例如大多数人在紧张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3.1.1.2 旅游者情绪状态的种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指一种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心境首先具有缓和而微弱的特点,与激情的强烈而激动的情绪体验不同;其次心境还具有“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漫性,即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使一切体验都感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最后心境的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几天、到几周,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由于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注意调整和

旅游者情绪和情感

第三章旅游者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定义: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1)情绪是一种初级的、原始的情感,与生理需要联系;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的情感,与社会需要联系. (2)情绪具有外观性、情景性、冲动性、不稳定性;情感具有内涵性、社会性、控制性、稳定性(3)情绪人和动物皆有;情感是人类特有的 2、联系:情绪的本质内容是情感,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情绪;情绪源自情感,情感隐于情绪 三、情绪的类型 1、四大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三大类型(依据其强度) (1)心境(心情)A定义: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B特点:微弱性、弥散性C类型:主导性心境、暂时性心境D运用:自己每天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要密切关注旅游者的心境,对心境不好者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2)激情A定义: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B特点:强烈性、短暂性、伴有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C类型:高兴性激情、愤怒性激情D运用:学会自我的情绪控制,保持平稳的心态(激情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对旅游者的激情要理智对待和处理(3)应激A定义: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B特点:强烈性;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C运用:尽量避免应激状态的出现;要有“临危不惧”的心理状态,学会理智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四、情感的类型 (1)道德感A定义: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人们的言行、思想、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 B 特点:历史性、社会性 C运用:自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智感A定义: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B类型:求知感、惊讶感、怀疑感、坚信感、成就感 C运用:要密切关注旅游者的理智感,要给予必要的满足 3)美感A定义: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对美的要求而产生的情感,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美的体验B特点: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直觉性、愉悦性 C运用:自己应具有正确的审美倾向;尽量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要 五、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 1、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 2、认知主体本身的特性:身体是否健康;个性等 六、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动机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激发、强化人的动机 2、对认知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认知活动的顺利进行 3、对活动效率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 4、对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的影响: 一、旅游者的情绪特征 1、兴奋性 2、紧张感:环境的变化(变化越大,紧张感越强烈) 3、感染性: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影响他人,引起情绪上的共鸣 4、易变性:积极——懒散——平静——疲倦 二、影响旅游者的情绪因素 1、客观条件是否优越:包括旅游资源、接待设施、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是由感知觉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3)从表现形式上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具有冲动性,伴有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4)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1)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持续时间不可过长。) 2、情感的分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看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 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5、健康功能(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各种疾病) 6、感染功能(共鸣和移情) 7、强化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协调功能 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一)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二)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2)合理宣泄法 (3)意志调节法 (4)转移注意法 (5)幽默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压力与自我防御机制 (一)压力 1、压力: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 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即应激状态。

情绪和情感的差别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区别 (一)最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情绪状态: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 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2.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定义上的区别: 1,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的特点。 2感情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3、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 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5、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列表比较: 情绪和情感既是在种族进化中发生,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在使用情绪情感这类术语去标示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可处于不同水平上的这一心理现象时,把同生物需要相

第四章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第四章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课前导读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个体都离不开喜、怒、哀、乐的情绪,这些心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们既可以反映人们的心理状态,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及其行为。旅游过程是一个情绪体验过程,在旅游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中,情绪无处不在,因此,探究旅游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熟悉情绪和情感的含义及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构成及分类。 3、了解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4、掌握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及情绪和情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然接触到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对象和现象,也一定会遇到得失、荣辱、美丑、顺逆等各种情境,从而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也即情绪、情感。如果没有情绪和情感,人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失败的苦恼;没有悲伤和忧愁,没有友爱和幸福,生活多么的枯燥无味。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 的态度、体验。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惧怕等的心理状态。对情绪和情感,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任何情绪、情感都不是自发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引起情绪、情感的客观事物既包括发生在个体身边的人和事物,也包括个体本身的生理状态等。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客观事物都能产生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和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在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过程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当然,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情况。 (三)情绪和情感是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不是态度本身。体验才是情绪和情感,离开了体验,也就没有了情绪和情感。个体对事物抱有的态度总是以带有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月亮本身有圆有缺,这并不能说明它会产生快乐或悲伤的情绪,人们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是人的一种主观态度的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构成

第3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3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防御机制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 B.保持心理平衡 C.正面面对创伤 D.指向功能 2.“怒发冲冠”这个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是【】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3.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这属于【】防御机制。 A.抵消 B.移置 C.反向形成 D.过度代偿 4.“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意志缺乏【】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5.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A.面部表情 B.姿态表情 C.言语表情 D.语调表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2013年滨州阳信)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7.下列有关情绪的性质表达不正确的是【】

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体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 8.以下哪种现象是反映人的心境的情绪状态【】 A.望梅止渴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人逢喜事精神爽 D.朝三暮四 9.“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是【】 A.信号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健康功能 10.事业心、荣誉感属于【】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心境 1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济南市中)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12.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境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3.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三个过程是指【】 A.转换、编码和存储 B.编码、储存和提取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和再现 14.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的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这是【】防御机制。

情绪、情感和意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情绪、情感和意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9小题.每题1.0分,共19.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某人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 A 詹姆斯—兰格理论 B 坎农—巴德理论 C 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 D 沙赫特“认知—评价”理论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因此詹姆斯—兰格理论也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人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他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便产生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器官痉挛,结果便产生恐怖的情绪。 第2题 人在危险情景或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㈩的高度紧张情绪状态,被称为( )。 A 应激 B 心境 C 激情 D 愤怒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可通过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以应付外界突如其来的刺激和高度紧张的环境。 第3题 心境是( )。 A 个体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B 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C 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D 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境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心境并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让所遇到的事件都产生和当时的心境同样的色调。 第4题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 )。 A 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B 积极性、消极性、强和弱的程度 C 增力性、减力性、饱和度和外显度 D 兴奋性、激动性、外显度和内隐度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情绪、情感的维度包括: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安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第5题 普拉切克认为情绪的三个维度是( )。 A 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激动—平静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情感与认知 的关系;表情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掌握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青 少年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 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思考:人为什么会产生喜、乐?而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怒和哀?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概念的关键词: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态度体验) 思考:什么是幸福?(根据情绪情感概念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①情绪是与机体的生理或物质性需要能否满足相联系的体 验,较低级,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或精神 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较高级,人所特有。 ②情绪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易随情景 变化,不稳定;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

起,不易随情景变化,较稳定。 ③情绪易冲动,外显性强;情感不易冲动,较深沉而含蓄。 思考:愤怒——恨喜欢——爱 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2、联系: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和内容,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没有认识,情绪与情感就无从产生;反过来,情绪与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四)表情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有其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 2、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 3、言语表情 教师可通过观察人的表情,了解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举例说明。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认知的关系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认识、情感与意志是人的心理的基本过程.这些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首先,意识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人的认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活动目的就越自觉,越有可能制定出周密的计划,采用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又反作用于认识活动.意志坚强的人,有更强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探索,这为不断深化认识,排除障碍,实现目的提供了保证. 其次,意志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情绪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力之一.它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之分.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和鼓舞人的意志行动,消极的情感又能阻碍人的意志行动.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优异,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在学习上积极克服困难,反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意志不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它对情绪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谓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意志对情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尚书》有云:“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人之初,就有了最原始的情绪,快乐和痛苦.情从何来?所谓“触景生情”,“情”来自主体对客观外界的反应,可是对同一个客体, 各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由于人有不同的认知,这时意志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举一个生活的例子,你/我同时喜欢上一个人(认知), 对她/他朝思暮想, 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情感), 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我不敢表白,只是日夜默默思念. 你却频频主动出击,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这些行为就体现出你坚强的意志! 人生是发展的一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发展时间顺序上,最先出现的是情绪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比如婴儿,一旦有奶喝了,情绪就是良好的.一旦没人抱了,他的情绪就可能是差的.这时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婴儿与猫狗在情绪的表达上没有区别. 长大成人之后,“人与动物在情感的表达上发生了明显的不同,人类不再重视情绪的自然性,而强调情绪的道德性.”(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此时就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求知欲等,这些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高级情感.所以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大都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我们也通常把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情感. 人生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憎惧.人由情而生,也为情所困,情感又以发泄为快乐,在现实或虚拟世界中,人们用各种手段在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用到极致,就有了“死了都要爱”的呐喊.在当下的社会,什么样的情感才是恰当的呢?《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后一百年的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箴言:“谁都会发火, 这很容易.但在恰当的时机出于恰在此时当的原因, 以恰当的方式发火, 就很不容易---这是艺术.”春秋战国与变革竞争的当代,两个朝代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困境.道德缺失,礼崩乐坏,社会关系紧张.而千年前的孔圣人提出“和”的观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主张,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圣雄所见略同.所以当人向内能够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向外宣泄情感时又不超过他人的接受程度,就可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情感能力. 要“致中和”,就要驾驭情感这匹脱疆本能的野马,首先需要认知的帮助.什么是认知呢?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过程,认知过程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其本质的心理活动.传统文化也把认知放在最根本的位置,《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最根本的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认知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从而洞悉人生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认知过程是个人完善和治理国家的基础. 认知对情感有何影响?举个实例:一日我在上海火车站拥护的售票窗口排队,不慎被人从背后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和情感的组成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好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①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②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③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绪概念即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动物。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只有人类才有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①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由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的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他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生活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门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识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髙,操作效果越差。④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5)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①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②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③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④情绪还有紧张轻松两极。 (6)情绪xx的理论 1、三维理论

(情绪管理)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本章基础内容,重点是掌握其知识点。 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特征——两极性,瞬时性,非理性;情绪与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调节认知活动功能,信号功能;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情绪的理论:情绪的早期理论,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情绪的行为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情绪的识别——表情及其识别: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情绪的生理反应与识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对上述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需要的一种反映形式。情绪和情感过程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对现实本身的反映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则是人对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认识过程是通过具体形象或抽象概念来反映现实的,情绪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现实与需要之间关系的。 (二)人们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情感,是和态度密切相关的。我们对现实中的事物、事件、行为,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如趋近或远离的态度,满意或不满意的态度等。对这些不同态度的体验,就产生了积极的或消极的、强烈的或激动的情绪和情感。 (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固然有好多事物能够引起我们的爱好或厌恶,但也有不少事物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我们既不讨厌也不喜欢的。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和我们的需要没有关系,所以不能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当然情绪和情感也就无从谈起。还有,现实中我们需要的、与人的生存密切关联的事物,也并不都是时时刻刻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例如,新鲜空气、温暖、阳光、安静环境等,都与人的需要关系密切,但是人们并不总是时时刻刻都感到它们是可亲可爱的。有时这种需要未被意识到或不在注意的中心,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民航服务与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三章民航服务与情绪情感和意志 导入: 假设你是空乘,面对以下乘客的刁难你会如何应答? 1、旅客:小姐,你这飞机里怎么这样臭啊? 2、飞机上,乘务员在收餐盘,大多数乘客都递上餐盘便于乘务员收取。 一靠窗的乘客无动于衷,乘务员伸手够不着,便对他说:“麻烦您把餐盘递一下好吗?”那乘客傲慢地说道:“你是服务员,还是我是服务员? 3、旅客:小姐,把我的行李放上去! 乘务员:先生,对不起,我自己一个人抬不动,一起好吗? 旅客:你不是天使吗?!天使还放不上去?! 4、乘务员正在供餐,到一位旅客前问道:“先生,我们有鸡肉米饭和鱼肉米饭,请问您吃哪种?” 旅客答道:“排骨!” 乘务员又重复一遍,旅客依然答道:“排骨!” 这是很常见而且比较小的事,面对旅客如此刁难,作为空乘,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难过?委屈?愤怒?你可以表现在脸上吗,你可以争辩吗? 我们来看看聪明空乘的巧妙应答 1、旅客:小姐,你这飞机里怎么这样臭啊? 空姐:先生,因为我们的飞机正在穿越臭氧层…… 2、飞机上,乘务员在收餐盘,大多数乘客都递上餐盘便于乘务员收取。 一靠窗的乘客无动于衷,乘务员伸手够不着,便对他说:“麻烦您把餐盘递一下好吗?”那乘客傲慢地说道:“你是服务员,还是我是服务员?” 乘务员答道:“我是服务员,但我不是长臂猿!” 3、旅客:小姐,把我的行李放上去! 乘务员:先生,对不起,我自己一个人抬不动,一起好吗? 旅客:你不是天使吗?!天使还放不上去?! 乘务员:先生你是上帝都放不上去,我天使能放上吗? 4、乘务员正在供餐,到一位旅客前问道:“先生,我们有鸡肉米饭和鱼肉米饭,请问您吃哪种?” 旅客答道:“排骨!”乘务员又重复一遍,旅客依然答道:“排骨!” 这时,乘务员问:“我们有鸡排骨和鱼排骨,您吃哪种?” 理论学习: 一、情绪、情感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面。 在民航旅客服务过程中,民航服务人员感到最多是旅客的情绪。 P54 二、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浅谈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浅谈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摘要]旅游就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作短暂停留消费,并希望自己在消费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满足。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也日趋成熟,现今旅游者更注重情感体验的满足,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也对旅游的质量起着越来越重的影响。运用情绪与情感原理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激发与调控旅游者情绪与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 情绪情感情感调控 旅游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获得的旅游收获与旅游享受是一种无形的体验, 旅游体验是现代旅游者的终极目标。大多数父母带着孩子去迪斯尼乐园时, 并不是为了这一事件本身, 而是为了全家共同体验这个特殊的经历。虽然人们无法触摸这种经历, 但是, 人们依然珍视它的价值。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也不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面。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情绪通常是指那种由肌体的天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是由天然的,低级的,并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带有情景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情感是与人在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它是由后天的,高级的,并与心理需要相联系的心理体验,具有情景性、历史性、深刻性和稳定性。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

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是一种深刻持久的情绪,它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 (三)情绪情感的二极性 1.肯定的与否定的2.积极的与消极的3.紧张的与轻松的4.激动的与平静的5.强的与弱的 两极性是相对的,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快乐就无所谓悲伤,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所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都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1.增加体能功能 2.信号功能 3.感染功能 4.调节功能 二、旅游者的情绪表现及特征 (一)旅游者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动作 旅游者的各类情绪发生时,通常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的姿态、手势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可以被直接观察到,这些统称为表情动作。表情动作能使旅游服务中客我双方语言交流造成不确定性和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加明确,成为旅游者的态度、感受的最好诠释。同时旅游者的一些不宜传言的思想或愿望,会通过表情或身体语言来传达。由于受到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制约,旅游者情绪的外显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和伪装性,旅游者的情绪情感感受被修饰或夸大后,旅游者,旅游者的情绪体验和表情之间出现不一致性。 表情动作是我们了解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客观指标之一。旅游者的表情动作可以从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进行识别。 (1)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表现各种情绪。由于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性,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人们共同承认和使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一般来说,旅游者的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第三章、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情感及其功能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是由感知觉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是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3)从表现形式上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具有冲动性,伴有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4)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1)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

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持续时间不可过长。) 2、情感的分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看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1(2)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 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继续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情绪与情感的下半回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所以声音会比较沙哑、语速会比较慢,不能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讲解,真是万分抱歉啊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我有预感讲课这天嗓子会疼的张不开口,于是准备了B 计划,于昨晚录下了音频,不能亲自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好讲解,真是万分对不起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课,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2. 相信刚才大家经过讲解,应该大致清楚了

情绪情感的概念,接下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讲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one two three 3.首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啥是维度,啥是两极性。维度瞅着像描述地球的坐标的纬度,两极性更是让人联想到南北两极。那就看一看它们的定义,来验证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5.情绪的维度:情绪固有的某些特征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看来我们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确的嘛,这纬度不就是固定的嘛,南北极是对立,看来我们真是聪明呢 而这情绪固有的特征就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复杂性这六个方面 接下来我我就将细致的讲解这六个方面存在的对立状态 6.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 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想上厕所,老师如果同意让他去,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很愉悦,那要是老师不同意呢,他憋得慌,就会很忧愁 7.同一事物对于个体说来,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肯定和否定这一对立的情绪体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有时可同时或相继出现。我们博大精深的成语就描述了这种状态,如“悲喜交加”、“乐极生悲”、“破涕为笑” 8.戳情绪的动力性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三次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教学要点:旅游情绪情感的种类与旅游行为。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情绪情感的种类与旅游行为及旅游 者情绪情感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 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旅游这一 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识、能力培养目标:了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种类与旅游行为。 教学难点: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种类与旅游行为 (2分钟)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所谓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第一,情绪和情感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第二,人所以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需要的态度能有所体验,是因为人在与客观事物接触的过程中,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引起情绪和情感的需要的性质不同 情绪通常是指那种有机体的天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则与人在历史发展中所广生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2、情绪和情感在稳定性上的差别 情绪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一般是出于暂时特定的条件所引起的;情感则既具有情景性又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情绪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有时人的情感也能以强烈、鲜明的体验表现出与人的自然需要相联系的情绪。而情绪长期积累,就会转化为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情绪通常都是作为一般情感的同义语来运用的。 (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1、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极对立 2、积极 ( 增力的 ) 和消极 ( 减力的 ) 的对立 3、紧张和轻松的对立 4、激动和平静的对立 5、强与弱的两极性 (四)情绪、情感的分类 1、根据性质分类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喜爱 2、根据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分类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续一定时间的情绪体验,它平静而微弱.持续而弥散。心境的特点是不具有特定的对象,它是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