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3. “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 “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A.柳公权 B.米芾 C.赵孟頫 D.王羲之

5. 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6.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拓不出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 B.王羲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

板书设计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作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场围绕家书兴替的讨论就此展开。学生甲认为家书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认为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当然不用写信……说到底,这是一场有关科技与传统争论的问题。 其实,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最初的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的长安和洛阳而建的。其中,洛中最显京都街道棋盘式的布局,这里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千年古刹,也有西式建筑。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两层楼木层,充满古香古色的古都风味。在京都市区,6公尺以上的建筑甚至都被为破坏景观,极易引起市民反对,所以没有高层建筑,也没有高架桥。走在京都的街道,你还会真正领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训。你会看到很多的手工纺织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满传统味道表演。 同样,你也能在这里领略到现代气息。京都最新的车站,你能感受到21世纪的“高速”,它结合了五大特点:交通,停车场,文化,饭店,百货公司等全球数一数二的各类设施,尤其是车站内高11层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货公司商场及科技游乐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筑。站在这个多元化车站的顶楼眺望,看到高台寺周边的庭院,低矮的两层楼木屋,

你才会真正惊诧于京都的魅力,绝不是精彩绝伦的现代建筑,更多的是千年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又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国馆内用高科技投影技术制作的《清明河上图》;上海馆中由声光电影演绎的多媒体影片《永远的新天地》;日本馆内会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能机器人,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展点。 京都的灿烂和世博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不矛盾,我们既不能以传统文化消亡的代价来推进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无视现代科技的发展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唯有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两翼齐飞,整个人类的发展才能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但是今天,它却遭受着一种严峻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联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手机聊天,电子邮件,漂流瓶……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在频繁地使用。当然这种方式是好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对其是抱着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让我选择,我无法说出那一种方式更好,因为它们都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许,你认为,邮件省钱,效率高;写信贵,速度慢。但是,面对着整齐划一的电脑打印的文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学习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预习案 【预习自学】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这部书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影响怎样?历史地位怎样? 二、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有哪些成就?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祖冲之在历法上取得什么成就? 4.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何时成为一门艺术的?都有哪些代表人物? 2.回忆学过的内容,说一说汉字的演变过程。 3.观察教材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2)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3)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代表作品是什么? 5. 北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开凿石窟?开凿了哪两个石窟?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随堂检测】 美德是自己的礼品。——[古罗马]奥维德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教学设计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私立第一实验学校刘永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祖冲之和贾思勰的主要科技成就;列举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家的代表作品,能说出书画家及其作品的特点;石窟造像等佛教艺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本,提取该时期科技与艺术成就及其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该时期的艺术作品,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特点;通过诗词、书画材料,石窟造像、结合时代背景,合作探究分析该时期文化艺术成就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对史料形成新的认识;在分析历史现象时,能够从时代大背景入手分析;感受民族科技和艺术文化的悠久历史,热爱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历史人物、史实、诗词、书画、石窟造像等材料,总结该时期科学、艺术的成就及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历史人物、史实、诗词、书画、石窟造像等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时期文化艺术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以学为中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注重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文献资料和书画作为教学材料。 3.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内容;可查阅搜集相关课外资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依据教学实际,深入理解文本,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筛选、调整、整合、重构和补充)与呈现方式(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演示等)的理由,对其中的创新点可重点解说。 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落差,以及精彩与遗憾之处进行集中分析,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在反思基础上呈现重构的教学设计。 “某一历史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由于内容相对简单,在学业成绩考核中也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在教学形式上,通常以表格对各种重要人物及代表作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总结下该时期的文化艺术特点;或者按照课本顺序,一一介绍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课堂稍显单调,效果不明显。 本节课的设计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同学们熟悉的《兰亭序》为切入点,由热门歌曲《兰亭序》引出《兰亭序》的书法作品赏析,带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及其特点,由点及面,设计自主学习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一网打尽;然后深入品析《兰亭序》作品,走进王羲之、陶渊明等为代表的文人的内心世界,直击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代大背景。《兰亭序》贯穿课堂始终,由浅入深,形式新颖。 为什么选择《兰亭序》作为切入点?西方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成“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是指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这类史料的原作者大都“有意”想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视听;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其最初形成就不以讲授历史为目的,而是别的目的或原因形成的、给人们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的那些史料。在“无意史料”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曲戏剧在内)。此外,《兰亭序》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是一个典型代表,其所表达的亲近自然、远离政治纷争的思想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们的普遍现象,与其背后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

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文化和科技的联姻 ——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劲动力导入新课: 说起国产的动漫电影,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呢,是喜羊羊还是光头强呢?当然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动画人物,其实我们那个年代最先想到的是孙悟空。他火眼金睛,长生不老、72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这两天他又驾着五彩祥云回来了。 观看视频: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前的我》从46秒到1分37秒。带音乐还是《预告片》选19秒到1分20秒。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八年打磨,2015年7月,终于看到了国漫的崛起曙光。不仅在国内创下了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的好成绩,10亿票房,超越了《功夫熊猫2》。版权也卖到了国外,未来还将在亚洲其他国家、欧美等地区上映。有人说,它把中国动画与好莱坞的差距从100年缩为10年。不能说照亮中国动画电影的道路,至少让我们看到曙光。《大圣归来》从原著中汲取灵感,而且大胆创造、合理想象,对经典充满敬意,将孙悟空刻划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既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又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大圣制作既追求中国元素、体现东方之美的民族风格,又巧妙运用世界动画最新技术,在制作和品质上精益求精。精良的3D电影制作。动漫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讲授新课: 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文化产业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巨大差距。 资料1:《我国文化产业比重占世界文化比重》也很低 资料2:各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不等,却约占美国是31%左右,日本是20%左右,韩国高于15%,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而我

国GDP的3%。 资料3文化创意 动漫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动漫产品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动漫产业,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美国文化产业早已超过它最发达的军火工业的收入。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动漫业成为第三大产业,韩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其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资料4:好莱坞喜剧片《花木兰2》《功夫熊猫》的感受?《花木兰2》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展示了活泼顽皮的形象,最后变成了勇敢地追求爱情、性格坚强的西方成熟的女性。《功夫熊猫》功夫为主题,该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致食物充满了中国元素。但当我们看到熊猫阿宝形象时,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西部牛仔,没有一星半点中国大侠的神态。因为传达的是好莱坞的价值,传达的是美国的文化精神。美国影视剧在获得高额票房的同时,更是其传播传达的是美国的文化精神、美国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 今天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西化”、“分化”,提高文化竞争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要求我们必须创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的理解全部感觉的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最小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在推进人类文明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当人类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得水平,人们才能考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精神生活,那么科学技术又是如何去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呢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们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开发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这既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又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起步,而且也为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科学的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以外的各门科学中,并在这些科学领域获得了日益重要和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手段。正是这些技术手段以其日益增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功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终于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进了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把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荟萃于其中,每个时代的哲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7到18世纪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中叶诞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都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一方面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物质本性和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确证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和新的科学材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石。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哲学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足的一种反面表现,是基于这种认识不足而发生的惶恐和迷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 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教学准备: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人物的生平资料;圆周率资料;摹本王羲之字帖;《兰亭集序》摹本图片及相关历史资料;《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图片。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人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出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图),这些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板书) 感知理解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生平 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他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2、《齐民要术》 (1)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2)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 齐民”指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3)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讲解:《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卷,92篇。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12万字。其内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品加工、资源植物利用、日用品生产等。它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 3、《齐民要术》意义 《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农学之外,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出的代表。 二、科学家祖冲之 1.祖冲之生平。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科技与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或者领域,但两者之间关系复杂,而且发展方式显然不同,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科技由于遵守逻辑准则,其发展是渐进的,从简单到发展,从初级到高级,每个新科技出现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尽管常常有科技的突破,但总体上是渐进发展的,如从手工业中发展出机械工业,出现了工业化;而机械如果有了动力,就会有自动化,发展出电力电气化;为了控制电力和电气设备就会出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等,科技进步很少有跨越式的发展。 而文化则不同,文化发展不仅与科技发展不同步,还会出现跨越式发展,也有停顿时期,甚至后退。如西方文明来源于古埃及和巴比伦,但突破发展在古希腊,从文化的角度,古希腊文化不比现在差多少,但西方进入中世纪的蒙昧神权时期后,其文化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到文艺复兴后才有了新的、突破式的发展。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充满战争和动乱,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2000多年前的百家文化内涵和体系与现在比,未必落后,到一家独尊儒学的汉代以后反而停顿,到唐朝,佛教及西域文化引进才有较大的发展。唐诗的鼎盛,以后千年再也没有超越过。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后,我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影响持久的宗教。 伊斯兰教在开创以后的1000年中,一直是世界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当欧洲进入中世纪时,伊斯兰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精髓翻译成阿拉伯文,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当时埃及等伊斯兰教国家就有世界上最早和最好的大学,是当时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以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欧洲寻找古希腊文化精髓时不得不从阿拉伯文中再翻回拉丁文,使中断千年的希腊文明才重新回到欧洲。而19世纪后,随着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与开放的西方国家方式的巨大差异,其文化发展停止,而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大发展,所以,在古代,文化与科技不同,其发展方式是波动式的,起伏巨大,而且与军事实力和统治能力有较大的关系。 到近代和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化关系更加密切。虽然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模式不同,但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科技发展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强大的经济实力必然会扩大文化的影响力。美国经济一百年来一直称霸世界,不仅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而且好莱坞、麦当劳、摇滚乐、牛仔裤看似很低俗等文化因子其影响力吸引着全世界广大的年轻人,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科技与经济紧密相连,而经济更容易影响文化的传承,使当今科技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再如从语言文化特性和完美程度看,英语并不比拉丁文和中文好,但其已经成为国际上主流语言,这与近现代英美两国科技和经济领先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交流的工具,也不体现科技水平,但用得人多了,就成了公共交流工具,这里主要是有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作为后盾。 就科学家个人素质而言,大科学家最终也是哲学家,科学家个人的人文素质不仅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不断涌现的科学家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大的标志,他们必定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所以,科技与文化互为促进是当今世界一大特点,先进的科技水平必然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同样,宽松、包容和自由的文化环境也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论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而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核心,自古以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与发展,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的任务,但二者共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作用未曾改变过。科学技术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融合、促进,二者既有联系、区别、统一、融合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生活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做突出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融合;统一;区别 一、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情形下,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与深入,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为指导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提供有力的帮助。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潮流中不断改革创新,经久不衰,为人类生活不断创造新的血液与活力,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为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创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精神映射,反映着人类的精神高度和思维方式,同时承载着引领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素质水准的功能,从侧面指导着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科学技术应发展的方向。经过岁月年轮的不断洗礼,二者从最初的相互独立,到如今不断地相互交错、融合,让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有更为鲜明的旗帜,当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应成为我们的尤为关注的目标。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涵与界定 对于特定的名词都会有本质上的概念,而概念的最本质解读就是传统意义上该名词的定义或内涵,一旦弄清其内涵,对我们了解其本质与认识其功用起到重要作用。同样的,对于科学技术及文化这样两个重要名词,从根本上解析其内涵,对于我们研究或阐述二者的关系,分析现状等起着指导作用。 1.科学技术 我们熟知的科学技术,实际上是科学、技术两个名词的统称,我们习惯上将二者统一称为科技。实质上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自然学科,主要解决理论问题。而技术则是生产实践中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方法等,主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总而言之,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科学是新的发现与认知,是技术的完成的重要指导,而技术反过来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应用。 2.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感悟五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 从世界科技文化史上来看,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相互衔接、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两汉的完整的发展史。同时借助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了解造纸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②识记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及其成就。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 ③掌握《史记》的作者、体例、内容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④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②以史料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两汉时期的科技,帮助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②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2)教学难点 难点:佛教和道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说学情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剧照、绘画资料及运用列表归纳法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士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你知道为什么把3月14日作为圆周率日吗?又是谁最早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吗?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观看视频: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并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作品名称? 问题2.《齐民要术》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师展示:贾思勰人物档案。

2020高考重磅热点作文预测“科技和人文哪个重要”原题及解析范文精品[2020年最新]

2020高考重磅热点作文预测“科技和人文哪个重要” 原题及解析范文精品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 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2)1970年4月24日,一曲《东方红》奏响浩瀚宇宙,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九天揽月”“手可摘星”古老梦想实现的第一步。 (3)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中国航天登 月探测器名叫“嫦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量子科学实验 卫星 父计划”。 名为“墨子”,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有肆虐人间的疫情,也有从未停下脚步的科技腾飞,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感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你和质量,也沉浸在人文光辉带来的优雅和厚重里 认为引领人类前行的星辰大海中,“科技”更重要,还是“人文”更重要。从航 天工作者、人文学者、历史学家、教育家、高三考生等身份中任选一个,结合材 料,关注当下,谈一谈感受。 于800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 字。 【审题解析】 思能力、人本题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审题能力、构 文情怀和写作能力,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既要思考中 国传统文化为当前的科技发展注入的人文精神,又要思考当前的科技发展对传统文 化、人文精神的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将立意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审题的基 。 本思路是求同存异,也可以在“同”的基础上,针对其“异”分 证 解论 韧 求的坚 (1)“天问”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 ,追 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 漫漫 “C”的形象, 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 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 度。 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 (2)“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和“神州”谐音,象征着中华民族 研制的飞船将泛舟银河,遨游太空,中国在飞船研制和航天科研方面将取得非凡成就。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中国人只讲求实用的技术,而缺乏真正的科学。我们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古代的科学是非常发达的。比如,在数学方面,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墨经》中光学部分,虽然只有八条,但次序安排合理,逻辑严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在化学方面,西汉时的《淮南万毕术》发现了金属置换反应。东汉末年的《周易参同契》认识到了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时配方比例关系。东晋时的《抱朴子》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而中国人在天文学、地学和医药方面的成就,更是有口皆碑,就不必细说了。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与如何定义科学有关。李约瑟认为,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区别是将数学与实验结合起来。他分析伽利略方法的特点是:(1)从所讨论的现象中,选择出几个可用数量表示的特点;(2)提出一个包括所观察各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在内的假说(模型);(3)从这个假说推出某些能够实际验证的结果;(4)观察,然后改变条件,再观察即进行实验(反复实验),尽可能把测量结果用数值表示出来;(5)接受或否定第二步所作的假说;(6)用已经接受的假说作新的假说的起点,并让新的假说接受考验。如果按照这样完整的六步进行才算是科学研究的话,不仅中国古代没有,西方也没有,就连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也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有位留美学者说中国古代一无对科学的兴趣,二无科学教育,三无科学的思想方法,四无对科学作用的认识。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偏激。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为了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就必须发展生产,必须去认识自然界,去发展自然科学,只是关注的程度有所不同,发展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中华民族能够持续发展几千年,没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中国古代史上册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课标版 4、所属章节: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20课 5、学时数:1课时 二、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是缺乏主动性,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自学—指导”模式。由“自学-展示-质疑-指导-达标”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把整课分成课前导学、展示成果、质疑讨论、小结巩固当堂达标五环节。 学法:自主性学习法。具体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等。 七、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活动2【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的填空。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都讲了什么人、什么事,抓住关键词,增强记忆,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识记。学生展示:请你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老师的提示问题介绍这三位科学家。 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 (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I)卷

2020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 9 古代科技耀我 中华(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六百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器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 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 2 . 张明山是制作()的。 A.糖人B.年画C.风筝D.泥人 3 . 下列()的出土表明了我国丝织技术在2000多年前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A.西汉素纱禅衣B.司母戊鼎C.东汉青瓷四系罐 4 . ()是陶冶情操的精神粮食。 A.文物B.书C.洋快餐 5 . 青铜器是中国()代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 A.夏B.明C.商 6 . 当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很快想到我国四大发明的() A.火药B.指南针C.造纸术 7 . 《本草纲目》是()的著作。 A.祖冲之B.华佗C.李时珍 8 .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出自()。 A.《周易》B.《论语》C.《老子》

二、填空题 9 . ________编写成了总结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本草纲目》。 10 . 我国的(______)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独特的(______)理论、诊疗(______)和丰富的中草药,为无数人解除病痛。 11 . CHINA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__________”。 12 .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____”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____。 13 . 优秀家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 14 .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____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指南针的前身是古代的___。 15 . 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北宋时,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判断题 17 . 我们虽然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但是也要锻炼自己的人格修养。(______) 18 . 祖冲之不仅推算出圆周率值的第7位,而且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也有很多的成就。(_____) 19 . 古代的家规家训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没有指导意义。(______) 20 .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______) 21 .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偶然发现。(____) 22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对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作用。(_____) 23 . 陶的制造工艺比瓷的制造工艺简单一些,但陶器比瓷器出现的更早一些。(___) 24 . 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将举步维艰。(______) 四、简答题 25 . 请简述造纸术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26 . 浅谈我国中医药学在世界上的地位?

浅谈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3588509.html, 浅谈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作者:徐梦丽朱鹏飞朱梦帆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6期 摘要:艺术与科技创新屋就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一个载体,它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诠 释着艺术与科技创新的魅力,让人们在动手实践中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点亮自己的创造火花。艺术与科技创新屋以其微小的力量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与科技创新的感受,为文化与科技创新开拓新的方向。 关键词:艺术;科技创新;融合;生活 泰戈尔说:“生活不是局限于人类追求自己的实际目标所进行的日常行动,而是显示了人类参加到一种宇宙韵律中来,这种韵律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证明其自身的存在”。 一、艺术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科技创新正成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驅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都对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而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与文化共同发展,自然与科技创新联系密切。同样,科技创新若要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就必须以人们易接受的方式,与艺术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一)科技创新对于艺术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温饱,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已变得尤为迫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艺术已经不再只是艺术家的专属。如何推动艺术走向“大众化”,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是我们迫切需要思索,探讨的问题。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科技创新就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例如艺术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使艺术品投资大众化,又能为艺术品市场引入“互联网+”思维,加快了艺术品行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推动着艺术向前发展,为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艺术对于科技创新的意义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江泽民同志就提出“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培养艺术思维,能够为科技创新燃起新的火花,有助于开拓新的科技创新事业。同时,为科技创新赋予艺术的外衣,也能够科技创新的传播开拓道路,使创新思想更易使人接受。 二、艺术与科技创新屋的内容与活动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石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技术一般属于物质文化。科学器物、工具等也属物质文化之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知识成果,才属于精神文化。科学技术文化与其他文化共存于人类文化的整体之中,构成一个有机体。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不能不把它和其他文化区分开来,这便要找出它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射到自然界,并通过自然界实现自我的外化,这便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自然,或现在一般说的“人工自然”、“第二自然”。这是人创造的,属于人的,属于人类的自然,这就是科学技术文化及其成果。 二、科学技术文化的自然性。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不断地作用于自然,也就是人的价值目标外化,通过自然界这个载体,实现人的目的性和人的存在价值。然而,自然界并非俯首听命,任人摆布,而是以它特有的方式不断地作用于人。在这种自然和人的相互作用之中,铸造了人类文化,其主体是科学技术文化。自然科学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的质料和运动,科学技术文化既没有内容,也没有载体,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我们从这种文化的内容上说,它具有自然性。 三、科学技术文化的客观实在性。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上,创造了科学技术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营造成为一个独立的客观世界,一个可直观的外在世界,成为人面临的客观世界的一个实在的部分,并成为人再次对象化的对象世界。 四、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理性。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种力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智能,也就是人的理性的批判能力。无论是经验理性,还是近现代的实验理性,都是科学技术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科学理论、科学思辨纯粹是在理性世界中游弋,即使科学技术物质成果,也是人类的心智的结晶。情感的东西,在科学技术文化中已被生产实践所清洗,部分地被分化到宗教中去了,正是在这里,科学和宗教发生分野。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及其成果。 五、科学技术文化的人类性。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所反映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统一的大自然。因此,虽然这种文化从个体上,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创造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它一经产生,便是全球文化、国际文化,是没有民族性、国家性和阶级性的。从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的鉴定标准,到提倡的科学精神乃至所要求遵守的道德规范,全球都是一致的。科学的价值观念,虽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取向,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开始从全球利益来思考,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逐步成为科学技术文化的一致追求。 六、科学技术文化的整体性。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然而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突破: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空间。 (2)教法教学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基本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就本课具体内容而言,可以一边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一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