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第一章:
(一)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传统说法认为新闻传播是随着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出现而产生的。因为人类已出现就在群体中生活,他们聚在一起劳动,必然要进行信息交流,新闻就这样产生了。这种说法把人类交流信息的生存本能与新闻传播混为一谈了。新闻传播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传播者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才能把新闻事实概括为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而接受这些信息也还得有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所以,只有当人类普遍的语言水平达到比较成熟的地步时,新闻传播才可能产生。因此,新闻传播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活动,不能与低层次的动物生存本能等量齐观。
木铎(duo2),木舌金铃。据说在夏商周时期,就曾经有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与古代新闻发布与采集十分相似。因此,前人一度把木铎作为新闻事业的象征,近代的个别报纸还曾经以“木铎”作为自己的注册商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 。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与早期的官报
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唐代报纸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邸务和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节度使办事机构:邸->进奏院;
负责人:进奏官、邸吏;
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不定期;有官文书痕迹;
信息属朝廷政事活动;
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筛选信息。
2)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因此,唐代的进奏院状已经

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它是现在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官方的传播活动:除“报状”、“进奏院状”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
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4)关于当代新闻事业的几点认识:
a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报纸的时代。
b出现于唐代的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
c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起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
d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但唐代的报状仍然是手抄的。
e唐代的报状,是一种有官文书游离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f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时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三)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1)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
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都进奏院;
宋代邸报特征和内容。
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
a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b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c他已

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d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2)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1、小报的出现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2、“小报”的特点。
a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
b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c发行人广泛;
d内容复杂;
e既有手写也有印刷;
f读者广泛。
3、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小报的出现,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小报通过它所刊载的稿件,对封建统治者的内外政策及其当权人物所进行的指责和攻击使封建统治者极其恼火。因此,他们颁布一系列诏旨和法令限制小报出版和查缉惩办小报发行人。但他们的禁令并未奏效,整个宋代,小报并没有完全被禁绝,这是因为,被官方严密控制的邸报,从内容到发行范围都有局限,不能满足大小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和朝野人士对朝廷政事和各方面信息的需求,而小报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他的出版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有一定生命力的。
3)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众多传播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榜”;
“榜”的特点和作用。
“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形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公布法令等。
通常用来公布法令和某些急需向公众宣布的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方面的事例。非常时期,也用来急需向公众公布战讯和群众关心的朝廷政事信息,成为发行范围较小的邸报的重要补充。
(四)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
元代没有办过中央一级的封建政府官报,但新闻传播活动仍大量存在。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朝廷的正式消息和“大小机务”大部分汇集于中书省而后上闻于最高统治者,这是元朝的最高统治者了解国内外情况的主要渠道。下达的信息,如皇帝的诏旨和大臣奏事之类,通常也有中书省下达。
元代的驿传制度比较发达
元代的驿传制度(yuandai de yichuan zhidu)元朝国疆辽阔,为能相互联络,设立驿传机构与制度。驿传,蒙古语称为站,现代汉语已吸收站字,称驿站。站“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者(《元史》卷111《兵制》)。元建立前即重视驿站的设立,成吉思汗时期,设有通到中原和西域的驿路和驿站设施,以备军需。窝阔台建都和林以后,正式确立驿传制度,由和林至中原地区的驿道,每70里左右置一站,共有约37站。又有从和林至察合台封地,以及从察合台封地至拔都封地的驿路驿站。元朝建立后驿站制度进一步

确立,规模宏大,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缅,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驿站1500处。站有水陆两类,辽东又有狗站。江淮一般为水站。站设驿令、提领、脱脱禾孙等官,脱脱禾孙专设在关会要塞之地。有元一代,驿站一般归兵部与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传,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至元十三年(1276)前统归兵部,此年设通政院专管驿站,至大四年(1311)至延祐 七年(1320)汉驿站始归兵部。陆站一般使用马、牛、驴、车;水站一般使用船只。漠南漠北蒙古站又称为达达站,中原和江南地区驿站又叫汉站。散站一般又直领于各路总管府,或州县。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或府。他们需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的还需备粮食供刺子等食用,官员无通政院明文不得擅科其差役。站户每一百户设一名百户,三年一换。元以圆形符牌为驿传之信符,金字为紧急,银字次之,在内由皇朝直接掌握在外则由当地蒙人长官掌握。驿站制度使元的全国联络畅通,客观上有利于交通发展。但站户负担有时极重。
2)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小本”的特点和“言禁”。
“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小本” 类似于宋代的小报,由于元统治者的“言禁”,发行并不顺利。
3)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
(五)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1)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明代邸报的发布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通政司 通政使为主官
六科 吏户礼兵工刑
提塘 提塘官 提塘报房
通政司汇集各类题奏和地方上报的信息;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令和题奏;提塘将这些诏令和题奏从六科抄出,经过筛选和复制,传发到省,再传到府县,通过辗转抄录,在官绅中传阅,这就是明代邸报传抄活动的全过程。
2)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
a明代“邸报”的别名:(邸抄;朝报;除目,除即拜官授职,目即条目、目录;京报)
b明代“邸报”的内容:
皇帝谕旨、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会新闻等。
3)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
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何甥: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
民办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民间报房的特点:a当时报房已经很时兴。b这类报房是由民间办的。c这类

报房是以盈利为目的的。d这类报房是公开活动的。
4)《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和《急选报》
《万历邸钞》是属于一个时期的邸报,被抄辑成册保存下来的。共32册,此书后来被运到台湾,为台北中央图书馆收藏。
《天变邸钞》是属于某一天的邸报,被抄作附录辑入一般文集保存下来的。所谓天变是指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报道这一事件的邸报称为《天变邸钞》。{《天变邸钞》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邸报的原件,记载的是当天发生的灾害情景。}
5)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禁
控制邸报的抄传活动,这是明代各朝的共同做法,但控制的尺度有宽有严。对邸报传抄稿件的限制,有些是从国家的利益考虑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军事机密的稿件,限制其传抄对当政者说来是必要的。但多数情况下,限制邸报稿件的传抄,往往出于皇帝或当权大臣们的个人考虑和他们的个人好恶,目的在于维护皇帝和权臣个人的权威,维护封建政体,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
6)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
属于官方的有塘报和告示;
官方体制以外的有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等。
(六)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渠道和明代十分接近: 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题奏的机关。
六科:是发抄皇帝御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
提塘: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
清代官报的内容:宫门抄、上谕、臣僚奏章。2)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
在清代的邸报发行活动中,提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的提塘分为京塘和省塘两种。京塘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任务:上传下达;发行邸报)京塘的设置,使官文书的传递和官报的发行工作得到了保证。
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专门负责京省之间官文书和官报的传递工作。
提塘所办的报房有时也被称为抄房。
除发行邸报、把六科公开发抄的谕旨章奏和宫门抄之类的朝廷动态消息传报给地方外,清代的提塘官还发行过一种小报,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刷写报文者们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他被视为以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
3)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以公慎堂为最早;
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
京报的内容: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
京报的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编辑工作很简单,把收到的宫门抄

、上谕、章奏大体分一下类,照发就行了,无需标点,也不加任何标题。在近代化报纸产生以前,京报是封建王朝的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信息来源。
京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4)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
清代地方的新闻事业相对说来不如北京发达,在地方服官和居住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渠道阅读报纸:a有在京提塘提供官报,或直接向北京各报房订阅京报。b向地方的提塘及其报房订阅在当地翻印出版的京报。c向当地报房或抄报人订阅或购阅辕门钞等之类的地方报纸。其中,后两种渠道的报纸,出版于地方,属于地方新闻事业。
5)中国古代报纸总结
木刻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