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练习题(答案)

热学练习题(答案)
热学练习题(答案)

热学练习题

第一章 1.3.4 1.3.6 1.4.4 1.4.6 1.4.8 1.6.9 1.6.11 1.7.2

1-7 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

长度为24.0cm.

(1) 在室温22.0℃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

(2) 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 ,试求溶液

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L 与温度T 成线性关系: L=at+b 当t=0℃时 则L 0=a×0+b ∴b=1. 代入上式 L=at+1. 当t 1=100℃时 则L 1=at 1+1. ∴a=(L 1-L 0)/t 1

(1) L=

01

1L t t L L +-=

0.422100

0.40.24+?-=8.4(cm)

(2) t /

=(L /

-L 0)/a=

100

0.40.240.44.25--=107℃

1-9 在容积V=3L 的容器中盛有理想气体,气体密度为ρ=1.3g /L 。容器与大气相通排出一部分气体后,气压下降了0.78atm 。若温度不变,求排出气体的质量。 解:根据题意RT pV ν=,可得:RT M m pV =

ρ

p

m

V p

RT M

=

=1

所以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密度成正比,初始密度为1.3g/L ,后来的密度为:

11

22ρρp p =

则排除的气体的质量为:

33.178.0)1(

)(1

11

212??=

-=-=?P V p p V m ρρρ

大气压为1atm ,容器与大气相通即2p =1atm ,也就是1p =1+0.78=1.78atm

0.78

1.33 1.71.78

m g ?=

??=

1-16 截面为1.0cm 2的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其中贮有水银,高度如图1-16所示。今将左侧的上端封闭,将其右侧与真空泵相接,问左侧的水银将下降多少?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压强75cmHg 。

解: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右端与大气相通时,作端的空气

压强为大气压P 0=75cmHg ,当由端与真空泵相接时,左端空气压强为P=△l 。(两端水银柱高度差) 设左端水银柱下降X=

P l 2121=

?

∴P=2X ∵PV=常数 ∴ 即75×50=2X (50+X ) 整理得:07525502

=?-+X X

∴X=25cm

舍去X=-75

1-18 如图1-18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连通管,一为开管,一为闭管,原来两管内水银

面等高。今打开活塞使水银漏掉一些,因此开管内水银下降了h ,问闭 管内水银面下降了多少?设原来闭管内水银面上空气柱的高度R 和大气 压强为P 0,是已知的。 解:设管截面积为S ,原闭管内气柱长为R ,大气 压强为P ,闭管内水银面下降h ′后,其内部压强为P 0,对闭管内一定质量的气体有:

S h K P KS P )(0'+=

h K K P P '

+=

0 以水银柱高度为压强单位:

h h P P '-=-0 ∴P=h h P '+-0

h h P h K K P '+-='

+00

))((00h h P h K K P '+-'+=,

2

000h k h h h hk h P K P K P '+'+'--'+= 0)(02

=-'-++'hk h h K P h

2

4)()(2

00hK h K P h K P h +-+±-+-=

'

取正值,即得2

)

(4)(02

h k p hk h k p h -+-+-+=

'

1-30 一立方容器的容积为V ,其中贮有一摩尔气体。设把分子看作直径为d 的刚体,并设想分子是一个一个地放入容器的,问:

(1) 第一个分子放入容器后,其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是多大? (2) 第二个分子放入容器后,其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是多大? (3) 第N A 个分子放入容器后,其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是多大? (4) 平均地讲,每个分子的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是多大?

由此证明,范德瓦耳斯方程中的改正量b 约等于一摩尔气体所有分子体积总和的四倍。 解:假定两分子相碰中心距为d ,每一分子视直径为d 的小球,忽略器壁对分子的作用。

(1) 设容器四边长为L ,则V=L 3,第一个分子放入容器后,其分子中心与器壁的距

离应2

d ≥

,所以它的中心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V 1=(L-d )3。

(2) 第二个分子放入后,它的中心自由活动空间应是V 1减去第一个分子的排斥球体

积,即:

2

123

4d

V V π-

=

(3)第N A 个分子放入后, 其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体积:

2

13

4)

1(d

N

V V A

A π--=

(4) 平均地讲,每个分子的中心能够自由活动的空间为:

2

1

3

4)]}

1(321[3

4{1]}

3

4)

1([)3

42()3

4({13

131131311--

=-+??+++-

=

--??+?

-+-

+=A

A

A A

A

A

N

d

V N

d V N N

d N

V d V d V V N

V πππππ因为d L ≥,1≥A

N

,所以

3

3

)2

(

3

442

3

4d N

V N d

V V A

A

ππ?

-=?

-

=

容积为V 的容器内有N A 个分子,即容器内有一摩尔气体,按修正量b 的定义,每个分子自由活动空间b V V -=,与上面结果比较,易见:

3

)2

(

3

44d N

b A

π?

=

即修正量b 是一摩尔气体所有分子体积总和的四倍。

第二章 2.3.6 2.4.4 2.5.1 2.5.2 2.6.5 2.7.2

2-4 容积为

的烧瓶内有

个氧分子,有

个氮分子和

的氩气。设混合气体的温度为

,求混合气体的压强。

解:根据混合气体的压强公式有

其中的氩的分子个数:

2-5 容器的体积为2V 0,绝热板C 将其隔为体积相等的A 、B 两个部分,A 内储有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B 内储有2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A 、B 两部分的压强均为p 0。

(1)求A 、B 两部分气体各自的内能;

(2)现抽出绝热板C ,求两种气体混合后达到平衡时的压强和温度。

解:(1)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RT i

E 2ν=

A 中气体为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00232323V p RT RT E =

=

B 中气体为2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00525

222

E RT RT p V ν=== (2)混合前总内能 21052

3RT RT E +=

由于

1

00RT V p =

2

002RT V p =

所以 212T T = 104RT E = 混合后,温度为T ,内能不变 1452

3RT RT RT E =+=

R

V p T T 13813

8001=

=

0000

003833122221313N p V p nkT kT RT R p V V V R ===

=?=

2-7 大量粒子(10

0102.7?=N 个)的速率分布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试求:(1)速

率小于m/s 30的分子数约为多少?

(2)速率处在m/s 99到m/s 101之间的分子数约为多少? (3)所有0N 个粒子的平均速率为多少?

(4)速率大于m/s 60

的那些分子的平均速率为多少?

解:根据题意:a N ?+=?=)(1203021

102.7100

所以9

1015

4.14?=

a

(1) 速率小于m/s 30的分子数:

10

10

44.1302

1?=??=

a N

(2)速率处在m/s 99到m/s 101之间的分子数: 7

101

99

101

99

104.660

2?=-

==??

?dv a v a N dv v f N

N )(()(

(3)所有0N 个粒子的平均速率:先写出这个分段函数的表达式:

v a

30 (300≤≤v )

f (v )= a (6030≤≤v )

a

v a 602-

(12060≤≤v )

0 (1200 v )

s

m dv a v a v vadv vdv a

v

N

dv v vf v /54]60

230[1)(120

60

60

30

30

=-

+

+

=

=

?

?

?

?

)((4)速率大于m/s 60的那些分子的平均速率

s m dv a v

a dv a v

a v dv

v f dv

v vf v /80]

602]

60

2)()(12060120

60

60

60=--

=

=

??

?

?

)()(

2. 令2p

v x v =

,试推出关于x 的分布函数()f x ,它的归一化公式、求各种平均值如x 、

2

x 公式、并求出x 的最概然值p x

解:取一小区间x x dx →+,此区间内的的分子数d N 占总分子数比例

()dN f x dx N

=

令: 2

3/2

22()()4()2m v

kT

m

f x dx f v

dv v e

dv kT

ππ-

==

代入:222, , p p

p

v dv kT x dx v v v m

=

=

=

,上式可改写成:

2

2

2/4

2/4

11() ()22x x f x dx x e

dx f x x e

π

π

--=

∴=

归一化:

()1

f x d x ∞

=?

平均值: 2

2

(), ()x xf x dx x x f x dx ∞∞

=

=

?

?

令:

2

2

3

/4

/4

()1(2)02

2x x df x x

xe

e

dx

π

--=

-

=

得出最概然值 2p x =

2-10一容器的器壁上开有一直径为0.20mm 的小圆孔,容器贮有100℃的水银,容器外被

抽成真空,已知水银在此温度下的蒸汽压为0.28mmHg 。

(1) 求容器内水银蒸汽分子的平均速率。 (2) 每小时有多少克水银从小孔逸出?

解:(1)

)

/(1098.110

20114.337331.8882

3

s m RT

V ?=????=

=

-πμ

(2)逸出分子数就是与小孔处应相碰的分子数,所以每小时从小孔逸出的分子

数为:t s V n N ??=

4

1

其中

KT

V P V n ?

=

4

14

1是每秒和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2

)2

(

d s π=是小孔面

积,t=3600s ,故t s V KT

P N ???

=

4

1,代入数据得:

N=4.05×1019

(个)

)

(10

35.110

05.410

02.6102012

19

23

3g N N

mN M A

--?=????=

==μ

2-11 一容器体积为V 2,一导热隔板把它分成相等的两半,开始时左边盛有压强为0P 的理想气体,右边为真空。在隔板上有一面积为S 的小孔,求打开小孔后左右两边压强1P 和2P 与时间t 的关系(已知单位时间与器壁单位面积相撞的分子数为

v n 41)。

解:设某时刻左、右分子数分别为N 、N 0-N ,则在d t 内左面分子数变化为

()0120111

d d d d 2d 4

4

44N N N S N n S t n S t S t N N t V V V -??=-

+

=

-+=- ???v v v v

由P=NkT/V 得:()

0d 2d 4S p p p t V

=-v ,由此解得

???

?

?

?+=

-t V S

v p p 40L e 12

由N 1+N 2=N 0可得p 1+p 2=p 0,04R 011e 2vS t V

p p p p -??∴=-=-

??

?

2.一容积为1升的容器,盛有温度为300K ,压强为30×104

Pa 的氩气,氩的摩尔质量为0.040 kg 。若器壁上有一面积为1.0×10-3 ㎝2的小孔,氩气将通过小孔从容器内逸出,经过多长时间容器里的原子数减少为原有原子数的1/e ?

〖解〗: 在 t d 时间内在面积为 A 的小孔中流出的分子数为

4/d d -t A v n N =

其中 n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考虑到气体的流出使得分子数减少, 所以在上式中加一负号。 现在在上式两边都除以容器体积 V , 并且在 0到 t 之间进行积分

n

n t V A v n n t

d )/1(d )4/(2

1

?

?

=

?-

)

/ln()4/(12n n t V A v =?-

现在要求容器中的原子数最后减少到 1 / e , 即

1)/ln(,

e /1212-==n n n n

RT

M A

V RT

M A

V v

A V t m

m

π28π44??

=

??

=

?=

s

100=

即:经过100 s 容器内原子数减为原来的 e /1。.

第四章 4.4.2 4.4.6 4.5.1 4.5.5 4.5.11 4.6.1 4.6.2 4.7.1

4-1 ν摩尔的某种理想气体,状态按p a V /

=的规律变化(式中a 为正常量),当气体

体积从1V 膨胀到2V 时,求气体所作的功及气体温度的变化21T T -各为多少? 解:在这过程中,气体作功?

=

2

1

V v pdV A

?

-

=-

==

-2

1

21

)11()(2

1

2

12

2

2V V V V V V a V

a dV V

a A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可知

R VT

a

T V V

a

T

PV ν==

=

2

2

2

所以:RV

a

T ν2

=

,那么温度的变化为:)(2

12

121

1V V R a

T T -=

4-2. 一侧面绝热的气缸内盛有1mol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体的温度K 2731=T ,活塞外气压Pa 1001.150?=p ,活塞面积

2

m 02.0=S ,活塞质量kg 102=m (活塞绝热、不漏气且与气缸壁

的摩擦可忽略)。由于气缸内小突起物的阻碍,活塞起初停在距气缸底部为m 11=l 处.今从底部极缓慢地加热气缸中的气体,使活塞上升了m 5.02=l 的一段距离,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指出: (1)气缸中的气体经历的是什么过程?

(2)气缸中的气体在整个过程中吸了多少热量? 解:(1)可分析出起初气缸中的气体的压强由于小于P 2(P 2=外界压强+活塞重力产生的压强),所以体积不会变,是一个等容升温的过程,当压强达到P 时,它将继续做一个等压膨胀的过程,则气缸中的气体的过程为:等容升温+等压膨胀。 (2)5118.31273

1.13100.021

RT

p V ν??=

=

=??

5

5

021052.10.0210

10210

01.1?=?+

?=+

=s

mg p p

等容升温:V p p pV i T T R i Q V )(23

2)(21212-=?=-=ν

等压膨胀:)(2

5

)(2

5

112212V p V p R T T R Q p -=-=νν

J Q Q Q p V 3

109.4?=+=

4-3. 设一动力暖气装置由一台卡诺热机和一台卡诺制冷机组合而成。热机靠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工作并向暖气系统中的水放热,同时,热机带动制冷机。制冷机自天然蓄水池中吸热,也向暖气系统放热。假定热机锅炉的温度为C 2101 =t ,天然蓄水池中水的温度为C 152 =t ,暖气系统的温度为C 603 =t ,热机从燃料燃烧时获得热量

J 101.27

1?=Q ,计算暖气系统所得热量。

解:由1

21

211Q Q T T -

=-=卡η,可得:

7

210

1.21483

3331?-

=-

=Q 卡η ,则得到。和A Q 2

而制冷机的'-''='-''='

=

2

12

2122

T T T Q Q Q A Q ω

45

2882

12

2='

-''

=

'=

T T T A

Q ω ,可得2

Q ' 则:。J Q Q Q 7

211027.6?='+=

3.室温下一定量理想气体氧气的体积为2.3升,压强为0.1MPa ,经过某一多方过程后体积变为4.1升,压强为0.05 MPa 。试求:(1) 多方指数n ;(2) 内能的变化;(3) 吸收的热量;(4) 氧膨胀时对外界所作的功。

〖解〗: (1)多方过程方程为 C pV

n

=,两边取对数,则有

2

.1)

/ln()/ln(1221==

V V p p n (1)

(2)

)

(12m ,T T νC u V -=?,而

222RT νV p =, 111RT νV p =, (3)

由此得到

J 63-=?u ( 内能减少 ) (4)

(3)多方过程热容

)

1/(,,--=n R C C m V m n (5)

多方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

(12,T T C νQ m n -= (6)

联立(3)、(5)、(6)式得到 J 63=Q ( 吸收热量 )。

(4)气体膨胀,它对外作的功 '

W

J 126J )]63(63['

=--=?-=-=u Q W W

4-4. 如图所示的循环中b a →,d c →,f e →为等温

过程,其温度分别为:03T ,0T ,02T ;

c b →,e

d →,a f →为绝热过程。设d c →过程曲线下的面积为1A ,abcdefa 循环过程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为2A . 求:该循环的效率。

解:根据定义:ab

Q A Q A 2=

=

η

从循环过程的图形上又可得:ef cd ab Q Q Q A --=2 其中1A Q cd =

利用等温过程ab,cd,ef ,可得:a

b ab V V T R Q ln

30ν=

c

d bc V V RT Q ln

0ν= , e

f ef V V T R Q ln

20ν=

再利用 绝热过程的体积温度关系,可得:1

1

--=γγf

f a

a V T V T

1

1

--=γγc

c b

b V T V T , 1

1--=γγe e d d V T V T

所以e c a f d b V V V V V V = 把热量计算的式子中,相加减后可得:

cd ab ef Q Q Q +=

3

12

1 代入ef cd ab Q Q Q A --=2

1

4

21

1

1--=γγV T V T

可得: 123

1A Q A ab +=

所以)

(吸

122

23A A A Q A Q A ab

-=

=

4-6. 一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气缸

活塞的面积S =0.05 m 2

,活塞与气缸壁之间不漏气,摩擦忽略不计.活塞右侧通大气,大气压强p 0 =1.0×105

Pa .劲度系数k =5×104

N/m 的一根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塞和一

固定板上(如图).开始时气缸内气体处于压强、体积分别为

p 1 = p 0 =1.0×105 Pa ,V 1 = 0.015 m 3的初态.今缓慢加热气缸,缸内气体缓慢地膨胀到V 2 =0.02 m 3.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解答:

由题意可知气体处于初态时,弹簧为原长.当气缸内气体体积由V 1膨胀到V 2时弹簧被压缩,压缩量为

1.01

2=-=S V V l m .

气体末态的压强为 5

02102?=+=S

l k

p p Pa .

气体内能的改变量为

△E = ν C V (T 2-T 1) = i ( p 2V 2- p 1V 1) /2 =6.25×103

J . 缸内气体对外作的功为 750212

0=+

=kl

Sl p W J

缸内气体在这膨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

Q =△E +W =6.25×103

+0.75×103

=7×103

J .

13. 一定量的某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装在封闭的汽缸里.此汽缸有可活动的活塞(活塞与

气缸壁之间无摩擦且无漏气).已知气体的初压强p 1=1atm ,体积V 1=1L ,现将该气体在等压下加热直到体积为原来的两倍,然后在等体积下加热直到压强为原来的2倍,最后作绝热膨胀,直到温度下降到初温为止,

(1) 在p -V 图上将整个过程表示出来.

(2) 试求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

(3) 试求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吸收的热量.(1 atm =1.013×105 Pa)

p 0

p 1,V 1,

T 1

(4) 试求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 解:(1) p -V 图如右图. (2) T 4=T 1 ?E =0

(3)

)()(2312T T C M

M T T C M

M Q V mol

p mol

-+

-=

)]2(2[2

3)2(25

111111p p V V V p -+

-=

112

11V p =

=5.6×102

J

(4) W =Q =5.6×102 J

18. 汽缸内有一种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若经过准静态绝热膨胀后气体的压强减少了一半,则变化前后气体的内能之比 E 1∶E 2=? 解:据

i R T M

M

E m o l

2

1)/(=, RT M

M pV mol

)/(=

得 i p V E 2

1

=

变化前 1112

1V ip E =

, 变化后22221V ip E =

绝热过程 γγ2211V p V p = 即

1221

/)

/(p p V V

题设 122

1p p =, 则 2

1)

/(21=γ

V V

即 γ

/121)

2

1

(/=V V

∴ )21

/(

2

1/221121

V ip V ip E E

=

γ

/1)

2

1

(2?=22.12

1

1==-γ

25. 如图,器壁与活塞均绝热的容器中间被一隔板等分为两部分,

其中左边贮有1摩尔处于标准状态的氦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另一边为真空.现先把隔板拉开,待气体平衡后,再缓慢向左推动活塞,

把气体压缩到原来的体积.求氦气的温度改变多少?

解:已知He 气开始时的状态为p 0、V 0、T 0、先向真空绝热膨胀: W = 0,Q = 0 → ?E = 0 → ?T = 0 ∴ T 1 = T 0,V 1 = 2V 0

T 3 T 4

T 2

T 1

1

2

1

2

V (L)

p (atm) O

真空

H e

由 pV = RT 012

1p p =

再作绝热压缩,气体状态由p 1、V 1、T 1,变为p 2、V 0、T 2 ,

γ

γγ)2(2

1001102V p V p V p =

=

∴ 0122p p -=γ 再由 000202//T V p T V p = 可得 0122T T -=γ 氦气 3/5=γ, 03/124T T =

∴温度升高 03/102)14(T T T T -=-=? T 0 = 273 K , ?T = 160 K

4. 如图所示,AB 、DC 是绝热过程,CEA 是等温过程,BED 是任意过程,组成一个循环。若图中EDCE 所包围的面积为70 J ,EABE 所包围的面积为30 J ,过程中系统放热100 J ,求BED 过程中系统吸热为多少?

解:正循环EDCE 包围的面积为70 J ,表示系统对外作正功70 J ;EABE 的面积为30 J ,因图中表示为逆循环,故系统对外作负功,所以整个循环过程系统对外

作功为: W =70+(-30)=40 J 设CEA 过程中吸热Q 1,BED 过程中吸热Q 2 ,由热一律,

W =Q 1+ Q 2 =40 J

Q 2 = W -Q 1 =40-(-100)=140 J

BED 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140焦耳热.

15. 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T -V 图所示,其

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 K .试求: (1) ab 、bc 、c a 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2) 经一循环系统所作的净功; (3) 循环的效率. (注:循环效率η=W /Q 1,W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

Q 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 解:单原子分子的自由度i =3.从图可知,ab 是等压过程,

p

V

O

A

B E

D

C

T (K )

V (10-3m 3

) O 1

2

a

b c

V a /T a = V b /T b ,T a =T c =600 K T b = (V b /V a )T a =300 K (1) )()12

()(c b c b p ab T T R i T T C Q -+=-= =-6.23×103

J (放热)

)(2)(b c b c V bc T T R i T T C Q -=

-= =3.74×103

J (吸热)

Q ca =RT c ln(V a /V c ) =3.46×103

J (吸热)

(2) W =( Q bc +Q ca )-|Q ab |=0.97×103

J (3) Q 1=Q bc +Q ca , η=W / Q 1=13.4%

3.1 mol 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如图的可逆循环过程,其中1-2为直线,2-3为绝热线,3-1为等温线.已知T 2 =2T 1,

V 3=8V 1 试求:(1) 各过程的功,内能增量和传递的热量;(用T 1和已知常量表示) (2) 此循环的效率η.

1-2 任意过程

112112212

12121)(2

1RT RT RT V p V p W =

-

=

-=

11111132125RT RT RT W E Q =+

=+=?

2-3 绝热膨胀过程

1212322

5)()(RT T T C T T C E V V -=-=-=?

12225RT E W =

-=?

Q 2 = 0 3-1 等温压缩过程 ΔE 3= 0

W 3 =-RT 1ln(V 3/V 1)=-RT 1ln(8V 1/V 1)=-2.08 RT 1 Q 3 =W 3 =-2.08RT 1

(2) η=1-|Q 3 |/ Q 1 =1-2.08RT 1/(3RT 1)=30.7%

3.已知某种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p-T 图上经历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试问:(1)一个循环系统作功是多少? (2)循环效率是多少?

〖解〗: (1)把循环曲线从P-T 图转换为P-V 图,如右图

p

p 2 p 1

O V

V 1

V 2

V 3

1

2

3

所示。这是顺时针循环,是热机。计算系统对外作的功 '

W ,注意 W W -='

(W 为外界对系统作的功):

21→ 等压膨胀过程,

2

1→

111121'

21)2()(2RT T T R V V p W =-=-=→

32→ 等体过程,

'

3

2=→W

13→ 等温过程,

2

ln )/ln(1131'

13RT p p RT W -==→

对外作的循环总功

'

1

33

2'

'21'

→→→++=W W

W W

=)2ln 1(1-RT

(2)计算系统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

21→ 等压膨胀过程( 吸热 ), 1

m ,12m ,21)(T C T T C Q p p =-=→

32→ 等体降温过程( 放热 ), 1

m ,32T C Q V -=→

13→ 等温压缩过程( 放热 ), 2ln 113RT νQ -=→

(3)热机效率 吸

Q W

η'

=

=

5

)

2ln 1(22ln 1(1m ,1-=

-T C RT p )

第五章 5.3.1 5.3.2 5.3.5 5.3.8

5-1 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其上方活塞由侧壁突出物支持着,其下方容积共L 10,被隔板C 分成体积相等的A 、B 两部分。下部A 装有mol 1氧气,温度为C 270

;上部B 为真空。抽开隔板C ,使气体充满整个容器,且平衡后气体对活塞的压力正好与活塞自身重量平衡。

(1)求抽开C 板后,气体的终态温度以及熵变;

(2)若随后通过电阻丝对气体缓慢加热使气体膨胀到L 20,求该过程的熵变。 解:(1)抽开C 板后,气体处于在真空中的绝热变化,由于在真空中,气体体积的变化不做功,所以A=0,又是绝热变化,所以Q=0,这样ΔE=0,也就是说温度不变,T=300K ;

那么要计算这一过程的熵变,我们设计一个可逆过程为:等温膨胀。

P 1 2P 1

P

T 1

2T 1 T

1 2

3

所以:ΔS=S 2-S 1 =

2ln ln

1

22

1

2

1

R V V R dV T

P T

Q ===

??

?

(2)第二过程中压强不变,所以可设计为等压膨胀过程。

ΔS=S 2-S 1 =2ln 2

7ln

2

7ln

ln

1

21

21

22

1

R V V R T T C T T C T

dT C p T T p p =

=

==?

5-2 在一绝热容器中,质量为m ,温度为T 1的液体和相同质量的但温度为T 2的液体,在一定压强下混合后达到新的平衡态,求系统从初态到终态熵的变化,并说明熵增加,设已知液体定压比热为常数C P 。

解:两种不同温度液体的混合,是不可逆过程,它的熵变可以用两个可逆过程熵变之和求得。设T1>T2,(也可设T1

温度为T 1的液体准静态等压降温至T ,熵变为

温度为T2的液体准静态等压升温至T 熵变为

由熵的可加性,总熵变为: △S=△S +△S=mC p (ln +ln ) =mC p ln =mC p ln

因 (T 1-T 2)2>0 即T 12-2T 1T 2+T 22>0 T 12

+2T 1T 2+T 22

-4T 1T 2>0 由此得(T 1+T 2)2>4T 1T 2 所以,△S>0

由于液体的混合是在绝热容器内,由熵增加原理可见,此过程是不可逆。

4.使用一制冷机将1mol ,105Pa 的空气从20℃等压冷却至18℃,对制冷机必须提供的最小功是多少?设该机向40℃的环境放热,将空气看作主要由双原子分子组成。

[解答]空气对外所做的功为

2

2

1

1

d d V V V V A p V p V =

=?

?= p (V 2 – V 1) = R (T 2 – T 1),

其中T 2 = 291K ,T 1 = 293K .空气内能的增量为

21()2

i E R T T ?=

-,

其中i 表示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i = 5.空气吸收的热量为 Q = ΔE + A =

212()2

i R T T +-= -58.17(J).

负号表示空气放出热量.因此,制冷机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为:

Q 2 = -Q = 58.17(J).

空气是低温热源,环境是高温热源,温度为:T`1 = 313(K).

整个系统可认为是绝热系统,总熵变=0,即

01

1,1

2

=-

=

??

T Q T

dT C S T T m P

积分得制冷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为:)(35.62ln

2

72

111J T T T R Q ==

因此制冷机提供的最小机械功为:W = Q 1 - Q 2 = 4.18(J).

4.一个质量为M ,定压比热为c p ,初温为T 1的物体和另一温度为T 2的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着一台可逆卡诺热机,求热机能作的最大功。

解:当两物体有相同的温度T 2时,热机就不再工作,在此过程中:

原高温物体放出热量: 112()p Q M c T T =- 整个系统可认为是绝热系统,总熵变=0,即

2

1

22

0T p T M c dT Q S T

T ?=

+

=?

求出 1222

ln

p T Q T M c T =

热机对外作功: 1121222

(ln )p T A Q Q M c T T T T =-=--

W

M c p , T 1

T 2

高中物理3-3《热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3-3《热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含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学计算题(二) 1.如图所示,一根长L=100c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h=25cm长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L1=30cm的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为75cmHg,玻璃管周围环境温度为27℃.求: Ⅰ.若将玻璃管缓慢倒转至开口向下,玻璃管中气柱将变成多长? Ⅱ.若使玻璃管开口水平放置,缓慢升高管内气体温度,温度最高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管内水银不能溢出. 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长直U形玻璃管内由两段水银柱封闭着长度为15cm的空气柱,气体温度为300K时,空气柱在U形管的左侧. (i)若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从左侧开口处缓慢地注入25cm长的水银柱,管内的空气柱长为多少? (ii)为了使空气柱的长度恢复到15cm,且回到原位置,可以向U形管内再注入一些水银,并改变气体的温度,应从哪一侧注入长度为多少的水银柱气体的温度变为多少(大气压强P0=75cmHg,图中标注的长度单位均为cm) 3.如图所示,U形管两臂粗细不等,开口向上,右端封闭的粗管横截面积是开口的细管的三倍,管中装入水银,大气压为76cmHg。左端开口管中水银面到管口距离为11cm,且水银面比封闭管内高4cm,封闭管内空气柱长为11cm。现在开口端用小活塞封住,并缓慢推动活塞,使两管液面相平,推动过程中两管的气体温度始终不变,试求: ①粗管中气体的最终压强;②活塞推动的距离。

4.如图所示,内径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在温度为7℃的环境中,左侧管上端开口,并用轻质活塞封闭有长l1=14cm,的理想气体,右侧管上端封闭,管上部有长l2=24cm的理想气体,左右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6cm,若把该装置移至温度恒为27℃的房间中(依然竖直放置),大气压强恒为p0=76cmHg,不计活塞与管壁间的摩擦,分别求活塞再次平衡时左、右两侧管中气体的长度. 5.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且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0,温度为T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mg=P0S,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B下降的高度. 6.如图,在固定的气缸A和B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为S A:S B=1:2,两活塞以穿过B的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B 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0,温度皆为T0=300K.A中气体压强P A=1.5P0,P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加热,使其中气体的体积增大V0/4,,温度升到某一温度T.同时保持B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求此时A中气体压强(用P 0表示结果)和温度(用热力学温标表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b +p g (p > p b), p = p b -p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 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 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4题图 9题图

热力环流--练习题

热力环流--练习题

————————————————————————————————作者:————————————————————————————————日期: ?

热力环流练习题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高 地 3.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a点比c点的气压高 B.c点比d点的气压低 ?C.c点比d点的气温高 D.d点比b点的气压高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4 ~ 5题。 4.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 C > A > B B.A >B > D > C ?C.C > D> A > B?? D.C > D > B > A 5.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图中C、D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C地气温高于乙地 B.C地多为晴朗天气 C.D地盛行下沉气流D.D地温度小于甲地 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A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D、B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C、D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9.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11·盐城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 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 12、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 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 1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大学物理_热学试题

大学物理热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 ()()() 2 /122 /122 /12::C B A 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A p ∶B p ∶ C p 为: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 [ ] 2、温度为T 时,在方均根速率s /m 50) (2 12±v 的速率区间内,氢、氨两种气体分子数占总分 子数的百分率相比较:则有(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v v v ?????? ? ? ?-?? ? ??π=?22 2 /32exp 24kT m kT m N N , 符号exp(a ),即e a .) (A) ()()22N H //N N N N ?>? (B) ()()22N H //N N N N ?=? (C) ()()22N H //N N N N ??温度较高时()()22N H //N N N N ?

热学练习题(答案)

热学练习题 第一章 1.3.4 1.3.6 1.4.4 1.4.6 1.4.8 1.6.9 1.6.11 1.7.2 1-7 水银温度计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温度计浸在沸水中时,水银柱的 长度为24.0cm. (1) 在室温22.0℃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 (2) 温度计浸在某种沸腾的化学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 ,试求溶液 的温度。 解:设水银柱长L 与温度T 成线性关系: L=at+b 当t=0℃时 则L 0=a×0+b ∴b=1. 代入上式 L=at+1. 当t 1=100℃时 则L 1=at 1+1. ∴a=(L 1-L 0)/t 1 (1) L= 01 1L t t L L +-= 0.422100 0.40.24+?-=8.4(cm) (2) t / =(L / -L 0)/a= 100 0.40.240.44.25--=107℃ 1-9 在容积V=3L 的容器中盛有理想气体,气体密度为ρ=1.3g /L 。容器与大气相通排出一部分气体后,气压下降了0.78atm 。若温度不变,求排出气体的质量。 解:根据题意RT pV ν=,可得:RT M m pV = , ρ p m V p RT M = =1 所以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密度成正比,初始密度为1.3g/L ,后来的密度为: 11 22ρρp p = 则排除的气体的质量为:

33.178.0)1( )(1 11 212??= -=-=?P V p p V m ρρρ 大气压为1atm ,容器与大气相通即2p =1atm ,也就是1p =1+0.78=1.78atm 0.78 1.33 1.71.78 m g ?= ??= 1-16 截面为1.0cm 2的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其中贮有水银,高度如图1-16所示。今将左侧的上端封闭,将其右侧与真空泵相接,问左侧的水银将下降多少?设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压强75cmHg 。 解: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右端与大气相通时,作端的空气 压强为大气压P 0=75cmHg ,当由端与真空泵相接时,左端空气压强为P=△l 。(两端水银柱高度差) 设左端水银柱下降X= P l 2121= ? ∴P=2X ∵PV=常数 ∴ 即75×50=2X (50+X ) 整理得:07525502 =?-+X X ∴X=25cm 舍去X=-75 1-18 如图1-18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连通管,一为开管,一为闭管,原来两管内水银 面等高。今打开活塞使水银漏掉一些,因此开管内水银下降了h ,问闭 管内水银面下降了多少?设原来闭管内水银面上空气柱的高度R 和大气 压强为P 0,是已知的。 解:设管截面积为S ,原闭管内气柱长为R ,大气 压强为P ,闭管内水银面下降h ′后,其内部压强为P 0,对闭管内一定质量的气体有: S h K P KS P )(0'+= h K K P P ' += 0 以水银柱高度为压强单位: h h P P '-=-0 ∴P=h h P '+-0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答案一、填空题 1.常规新 2.能量物质 3.强度量 4.54KPa 5.准平衡耗散 6.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7.高多 8.等于零 9.与外界热交换 10.7 2g R 11.一次二次12.热量 13.两 14.173KPa 15.系统和外界16.定温绝热可逆17.小大 18.小于零 19.不可逆因素 20.7 2g R 21、(压力)、(温度)、(体积)。 22、(单值)。 23、(系统内部及系统与外界之间各种不平衡的热力势差为零)。 24、(熵产)。 25、(两个可逆定温和两个可逆绝热) 26、(方向)、(限度)、(条件)。

31.孤立系; 32.开尔文(K); 33.-w s =h 2-h 1 或 -w t =h 2-h 1 34.小于 35. 2 2 1 t 0 t t C C > 36. ∑=ω ωn 1 i i i i i M /M / 37.热量 38.65.29% 39.环境 40.增压比 41.孤立 42热力学能、宏观动能、重力位能 43.650 44.c v (T 2-T 1) 45.c n ln 1 2T T 46.22.12 47.当地音速 48.环境温度 49.多级压缩、中间冷却 50.0与1 51.(物质) 52.(绝对压力)。 53.(q=(h 2-h 1)+(C 22 -C 12 )/2+g(Z 2-Z 1)+w S )。 54.(温度) 55. (0.657)kJ/kgK 。 56. (定熵线)

57.(逆向循环)。 58.(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 59.(预热阶段、汽化阶段、过热阶段)。 60.(增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5.C 6.B 7.A 8.A 9.C 10.B 11.A 12.B 13.B 14.B 15.D 16.B 17.A 18.B 19.B 20.C 21.C 22.C 23.A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 29.(×)30.(√) 四、简答题 1.它们共同处都是在无限小势差作用下,非常缓慢地进行,由无限接近平衡 状态的状态组成的过程。 它们的区别在于准平衡过程不排斥摩擦能量损耗现象的存在,可逆过程不会产生任何能量的损耗。 一个可逆过程一定是一个准平衡过程,没有摩擦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过程。 2.1kg气体:pv=R r T mkg气体:pV=mR r T 1kmol气体:pV m=RT nkmol气体:pV=nRT R r是气体常数与物性有关,R是摩尔气体常数与物性无关。 3.干饱和蒸汽:x=1,p=p s t=t s v=v″,h=h″s=s″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B )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B )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 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14-16题。

大学物理力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 -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 ] 2、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 线如图所示,如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 =4.5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 ] 3、图中p 是一圆的竖直直径pc 的上端点,一质点从p 开始分 别沿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 较是 (A) 到a 用的时间最短. (B) 到b 用的时间最短. (C) 到c 用的时间最短. (D) 所用时间都一样. [ ] 4、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v 2 m/s ,瞬时加速度2/2s m a -=,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A) 等于零. (B) 等于-2 m/s . (C) 等于2 m/s . (D) 不能确定. [ ] 5、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j bt i at r 22+=(其中 a 、 b 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 ] 6、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t r d d (B) t r d d (C) t r d d (D) 22d d d d ?? ? ??+??? ??t y t x [ ] 7、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 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12 O a p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 完全确定。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 全确定。 4.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5.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6.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 7.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0.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1.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2.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14.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1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16.(?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18.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 1.怎样正确看待“理想气体”这个概念?在进行实际计算是如何决定是否可采用理想气体的一些公式? 答:理想气体:分子为不占体积的弹性质点,除碰撞外分子间无作用力。理想气体是实际气体在低压高温时的抽象,是一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假想气体。 判断所使用气体是否为理想气体(1)依据气体所处的状态(如:气体的密度是否足够小)估计作为理想气体处理时可能引起的误差;(2)应考虑计算所要求的精度。若为理想气体则可使用理想气体的公式。 2.气体的摩尔体积是否因气体的种类而异?是否因所处状态不同而异?任何气体在任意状态下摩尔体积是否都是 0.022414m 3 /mol? 答:气体的摩尔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的情况下不会因气体的种类而异;但因所处状态不同而变化。只有在标准状态下摩尔体积为 0.022414m 3 /mol 3.摩尔气体常数 R 值是否随气体的种类不同或状态不同而异? 答:摩尔气体常数不因气体的种类及状态的不同而变化。 4.如果某种工质的状态方程式为pv =R g T ,那么这种工质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都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吗? 答:一种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为理想气体,那么其比热容、热力学能、焓都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5.对于一种确定的理想气体,()p v C C 是否等于定值?p v C C 是否为定

值?在不同温度下()p v C C -、p v C C 是否总是同一定值? 答:对于确定的理想气体在同一温度下()p v C C -为定值, p v C C 为定值。在不同温度下()p v C C -为定值,p v C C 不是定值。 6.麦耶公式p v g C C R -=是否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是否适用于实际 气体? 答:迈耶公式的推导用到理想气体方程,因此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不适合实际气体。 7.气体有两个独立的参数,u(或 h)可以表示为 p 和 v 的函数,即(,)u u f p v =。但又曾得出结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只取决于温度,这两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实际气体有两个独立的参数。理想气体忽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只取决于温度。 8.为什么工质的热力学能、焓、熵为零的基准可以任选?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或焓的参照状态通常选定哪个或哪些个状态参数值?对理想气体的熵又如何? 答:在工程热力学里需要的是过程中热力学能、焓、熵的变化量。热力学能、焓、熵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变化量的计算与基准的选取无关。热力学能或焓的参照状态通常取 0K 或 0℃时焓时为0,热力学能值为 0。熵的基准状态取p 0=101325Pa 、T 0=0K 熵值为 0 。 9.气体热力性质表中的h 、u 及s 0的基准是什么状态? 答:气体热力性质表中的h 、u 及s 0的基准是什么状态00(,)T P 00T K =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总分60 分) 1. 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3 .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确的是( A )

5.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 A .甲B.乙C.丙D.丁 6.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 A.甲B.乙C.丙 D .丁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 题。 4. 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D )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 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 的 气温 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 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9 .下图中与 15 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C .白 天风由水库吹向四 周

12.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 10— 11 题。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11.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 是(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C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 B .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D .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 差 )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D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 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 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据此回答 12-13 题。

大学物理题库-热力学

热力学选择题 1、在气缸中装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传给它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B ) 对它做功,其内能一定改变。 (C ) 它与外界交换热量又交换功,其内能一定改变。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分) 答案:D 2、理想气体在下述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压压缩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温膨胀过程 (3分) 答案:D 3、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分别为1S 和2S ,二者的关系是( ) (A )21S S > (B )21S S < (C )S 1 =S 2 (D )不能确定 (3分) 答案:C 4、有两个可逆的卡诺循环,ABCDA 和11111A B C D A ,二者循环线包围的面积相等,如图所示。设循环ABCDA 的热效率为η,每次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 ,循环11111A B C D A 的热效率为 η,每次循环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1Q ,则( ) (A )11,Q Q <<ηη (B )11,Q Q ><ηη (C )11,Q Q <>ηη (D )11,Q Q >>ηη (3分) 答案:B 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 def 过程(图中虚线 df 为绝热线)。试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C )abc 过程和 def 过程都吸热。 P P V

(B )abc 过程放热 def 过程吸热 (D )abc 过程和 def 过程都放热。 V V (3分) 答案:A 6、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做得功三者均为负值?( )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绝热膨胀过程。 (D) 等压压缩过程。 (3分) 答案:D 7、关于可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逆过程就是可以反向进行的过程。 (B ) 凡是可以反向进行的过程均为可逆过程。 (C )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D ) 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 (3分) 答案:C 8、下面正确的表述是( ) (A)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B )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开尔文表述指出热功转换的可逆性。 (D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了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3分) 答案:D 9、一台工作于温度分别为327 ℃和27 ℃的高温热源与低温源之间的卡诺热机,每经历一个循环吸热2 000 J ,则对外作功( ) (A) 2 000J (B) 1 000J (C) 4 000J (D) 500J (3分) 答案:B 10、“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臌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3分)

(完整版)工程热力学习题集附答案

工程热力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能源按使用程度和技术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2.孤立系是与外界无任何 和 交换的热力系。 3.单位质量的广延量参数具有 参数的性质,称为比参数。 4.测得容器的真空度48V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102.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5.只有 过程且过程中无任何 效应的过程是可逆过程。 6.饱和水线和饱和蒸汽线将压容图和温熵图分成三个区域,位于三区和二线上的水和水蒸气呈现五种状态: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蒸气、 和 。 7.在湿空气温度一定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 、水蒸气含量越 ,湿空气越潮湿。(填高、低和多、少) 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可逆循环。 9.熵流是由 引起的。 10.多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V c = 。 11.能源按其有无加工、转换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 12.绝热系是与外界无 交换的热力系。 13.状态公理指出,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要给定 个相互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它的平衡状态。 14.测得容器的表压力75g p KPa =,大气压力MPa p b 098.0=,则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 。 15.如果系统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能使 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卡诺循环是由两个 和两个 过程所构成。 17.相对湿度越 ,湿空气越干燥,吸收水分的能力越 。(填大、小) 18.克劳修斯积分 /Q T δ?? 为不可逆循环。 19.熵产是由 引起的。 20.双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p c = 。 21、基本热力学状态参数有:( )、( )、( )。 22、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是温度的( )函数。 23、热力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24、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由于不可逆因素导致的熵增量,叫做( )。 25、卡诺循环由( )热力学过程组成。 26、熵增原理指出了热力过程进行的( )、( )、( )。 31.当热力系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时,该热力系为_______。 32.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

热力环流练习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 A.甲曲线B.乙曲线 C.丙曲线D.丁曲线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大学物理力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x = 3t-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2、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 线如图所示,如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 则t=4.5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 b ] pc 的上端点,一质点从p 开始分 到达各弦的下端所用的时间相比 6、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 r x, y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7、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 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 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2 R/T , 2 R/T . (B) 0,2 R/T (C) 0,0. (D) 2 R/T , 0. [ b ] 8 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4、 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v 2 m/s ,瞬时加速度a 2m/s , 则一秒钟后质点的速度 (B)等于 2 m/s . (D)不能确定. [ d ] (A)等于零. (C)等于 2 m/s . 5 、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 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r at i bt 2j (其中 a 、 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 动. [ b ] [d ]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 x 轴负方向. 3、图中p 是一圆的竖直直径 别沿不同的弦无摩擦下滑时, 较是 (A) 到a 用的时间最短. (B) 到b 用的时间最短. (C) 到c 用的时间最短. (D) 所用时间都一样. (A) d r dt (C) d r dt (B) (D) d r dt dx 2 .dt 2 d y dt [d ] a

热学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得基本概念 2-1 目前可获得得极限真空度为10-13mmHg 得数量级,问在此真空度下每立方厘 米内有多少空气分子,设空气得温度为27℃。 解: 由P=n K T 可知 n =P/KT= =3、21×109(m –3) 注:1mmHg=1、33×102N/m 2 2-2 钠黄光得波长为5893埃,即5、893×10-7m,设想一立方体长5、893×10-7m, 试问在标准状态下,其中有多少个空气分子。 解:∵P=nKT ∴PV=NKT 其中T=273K P=1、013×105N/m 2 ∴N=个 2-3 一容积为11、2L 得真空系统已被抽到1、0×10-5mmHg 得真空。为了提 高其真空度,将它放在300℃得烘箱内烘烤,使器壁释放出吸附得气 体。若烘烤后压强增为1、0×10-2mmHg,问器壁原来吸附了多少个气 体分子。 解:设烘烤前容器内分子数为N 。,烘烤后得分子数为N 。根据上题导出 得公式PV = NKT 则有: 因为P 0与P 1相比差103数量,而烘烤前后温度差与压强差相比可以忽略, 因此 与 相比可以忽略 18232 23111088.1) 300273(1038.11033.1100.1102.11??+???????=?=?---T P K N N 个 2-4 容积为2500cm 3得烧瓶内有1、0×1015个氧分子,有4、0×1015个氮分子 与3、3×10-7 g 得氩气。设混合气体得温度为150℃,求混合气体得压强。 解:根据混合气体得压强公式有 PV=(N 氧+N 氮+N 氩)KT 其中得氩得分子个数: N 氩=(个) ∴ P=(1、0+4、0+4、97)1015Pa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4.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14 2314-----o o net k o q q h h w q q h h h h ε= ==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14 2314T T T T T T ε-= --- 循环压缩比为:2 1 p p π= 过程1-2和3-4都是定熵过程,因而有:1 3 22114 k k T T P T P T -??== ??? 代入制冷系数表达式可得:11 1 k k επ -= - 由此式可知,制冷系数与增压比有关。循环压缩比愈小,制冷系数愈大,但是循环压缩比减小会导致膨胀温差变小从而使循环制冷量减小,如图(b )中循环1-7-8-9-1的循环压缩比较循环1-2-3-4-1的小,其制冷量 (面 T s O 4′ 9′ 1′ O v (a (b )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B )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B )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 ( 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丁 D .丙.乙.甲A B C 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6.) ( 重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D.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C.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14-16题。 ) (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14. ①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②④.②③D BA.①③.①④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