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随访的重要性

肿瘤病人随访的重要性

肿瘤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随访是指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对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以通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随访往往从病人出院以后不久开始,一般每3个月至1年1次,视病期和治疗方法而定。在近期随访中,医师主要观察治疗效果及某些反应,并根据随访的情况和复查结果调整用药;远期随访可获得某一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远期并发症及生存时间,有利于筛选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建立资料档案,掌握某一疾病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肿瘤病人治疗结束后,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治疗的结束,病人对随访也放松了,有些甚至对医院发来的随访信不予回复。其实肿瘤的治疗是长期的.尽管得到手术切除和综合治疗后病情缓解,但仍不能视之为痊愈。

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体内残留的癌细胞会在停止治疗后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重新增殖引起复发和转移。即使对于治愈的病人,5年以后仍有可能发生转移。患癌症的病人发生第2个原发癌的可能性也必须予以重视,通过随访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病人及其家属要重视随访。在接到医院的信函或电话、短讯后,尽量按照医院的要求如实地回复目前状况。部分病人害怕随访中会查出些什么或不相信治疗效果,而听之任之,拒绝随访,其家属应尽量劝告病人及时到医院复查、治疗。因此,随访工作必须由医院、病人及其家属共同配合完成。

南丹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doc

丹卫字〔2019〕3号 南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南丹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南丹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9年1月16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南丹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1月16日印发

南丹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掌握我县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健全广西肿瘤随访登记报告体系,为制定恶性肿瘤预防控制政策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恶性肿瘤预防和康复服务。根据《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办发〔2018〕12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符合我县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覆盖全县,以反映我县城乡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县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 1.在全县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当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地区全人群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 3.加强规范化建设,所有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建立完善规范的全死因监测系统,肿瘤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

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建立和完善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是预防和控制肿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适应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全国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xx年修订版)和《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x)》的要求,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由县卫计局局长袁涛为组长;县卫计局副局长梁树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黄远谋.县中医院院长张春.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为副组长;2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县卫计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习水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科,张倩影负责组织实施,段夕维.张文负责资料的收集.审核和上报。 二.工作目标 1.了解我县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和变化趋势。 2.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县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为我县肿瘤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和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三.工作内容 (一)登记对象习水县的常住居民和习水县户籍但长期居住在外的居民,且在我县社保或农合医报销医疗费用的居民为登记对象。

(二)登记单位和登记人 1.登记单位:县医院.中医院.县妇幼保健中心和24家乡镇卫生院。县城6家民营医院登记上报东皇镇卫生院;村医登记上报 当地卫生院。 2.登记人:登记单位负责接诊及调查的相关医生均为登记 人。 (三)登记.随访内容肿瘤登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 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包括脑(脊)膜.脑.脑神经.脊髓.垂体.颅咽管和松果体。所有发病和死亡个案均为登记报告对象。 登记内容:《肿瘤病例报告卡》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肿瘤名称.肿瘤具体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 随访内容:《肿瘤病例随访表》填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 生日期.民族.年龄.身份证号.现住地址.原发部位.发病日期.诊断依据等基本信息和治疗情况,最后接触日期.最后接触状态.死亡 日期.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随访信息。 (四)登记时间及任务指标登记上报自xx年1月1日起的 发病和死亡病例;报病率≥200/10万。 (五)肿瘤病例登记操作步骤(1)县医院.中医院●科室 覆盖肿瘤病例信息的登记科室应覆盖门.急诊和住院部,病理.检验.内镜.放射.超声等诊断部门,开具毒麻药品的药房。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卫生院2015年 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及沙坡头区各村卫生所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我乡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开展永康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2014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网、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学资料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由村卫生所中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经医院

医院肿瘤登记工作总结

2012年白马乡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总结 为加强我乡肿瘤防治工作,统一肿瘤报告信息系统,根据宁夏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年宁夏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点辖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2012年在我乡范围内开展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共完成登记恶性肿瘤8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我卫生院依据肿瘤发病率,结合我乡人口,按村分配名额,保证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培训,保证工作质量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卫生院举行了专项肿瘤随访登记培训班,重点培训了肿瘤随访登记的意义、工作程序、资料收集、icd-o-3简介、质量控制等内容。培训工作人员7人次,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肿瘤登记工作,掌握了肿瘤登记方法,为搜索肿瘤病例奠定理论基础。 三、认真搜索,完成肿瘤登记工作 根据国家要求,截止2012年12月底,我乡报告肿瘤新发病例8例,死亡病例8例,上报疾控中心。 四、存在的不足 我乡村医生文化素质低,加之年龄偏高,每次培训效果不明显,肿瘤登记工作一直由我卫生院承担。 白马乡卫生院 2012年12月 2日篇二: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 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工作小结 为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密市疾控中心举办2014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班举行。来自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市直医院、民营医院和保健院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人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已列入全市疾控工作的重点,希望各单位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报告》进行了授课,区控中心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实施方案》,因慢病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进行了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边讲解边互动的方式,学员们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了提问和热烈讨论,授课老师一一进行解答。通过培训,学员们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篇三:2014年肿瘤年中工作总结 2014年浚县中医医院肿瘤年终工作总结 为加浚县中医医院肿瘤管理工作,统一肿瘤报告信息系统,在本院各科室开展肿瘤登记报告,随访工作,现将大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浚县中医医院规定肿瘤登记范围、内容及方法,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统一资料的收集、整理,规范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到位,保证了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的实施: 1. 肿瘤患者发现:医务人员将在本院就诊肿瘤病人及时下载资料登记,对新下发的肿瘤病人进行建档,并在发现的一个月之内进行资料完善和对肿瘤患者开展追踪工作,督促患者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100多种肿瘤组成。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二位。我省恶性肿瘤成为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第二大死因。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 (一)建立来本院就诊患者恶性肿瘤病例监测系统; (二)了解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登记报告病种 定远县户籍人口中发生的全部恶性肿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登记报告内容 1、新发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参见《定远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2、死亡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其他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具体参见《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四)填报要求 1、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CT/MRI、B 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以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进行填报 4、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5、每个肿瘤病例来我院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6、对在我院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有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

肿瘤随访方案(试行)

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12月30日

前言 自2008年,原卫生部设立肿瘤登记项目,在全国31个省逐步开展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死亡和生存的信息收集工作。目前,肿瘤登记处数量逐年增加,数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已逐渐成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科研、临床研究的基础信息。截至目前,我省开展肿瘤登记的登记县区超过60个,覆盖人口超过3600万人。 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是反映一个地区肿瘤负担、医疗资源和评价治疗水平重要的信息。“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特别强调了肿瘤病例随访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我省尚未开展肿瘤随访工作。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2011年开始在部分登记处开展肿瘤随访资料的收集和生存分析,结果得到各界的关注。2014年,肿瘤登记项目新增随访工作经费,将极大推动人群肿瘤随访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安徽省肿瘤登记领域专家共同编 写了“安徽省肿瘤随访方案”,对随访工作的意义、目的,随访的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生存分析进行详细介绍,供各登记处在随访工作中参考。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随访工作实施细则。 因时间仓促,方案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使方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安徽省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 为加强肿瘤随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随访数据质量,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肿瘤登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对肿瘤随访的相关要求,结合安徽省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随访意义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肿瘤随访是肿瘤登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随访,可以了解肿瘤患者的愈后、转移情况、远期疗效追踪、生存状况、死亡状态。目前我省已经广泛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但尚缺乏全国范围内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生存数据信息。 同一类肿瘤的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病人预后的信息是医疗、科研最为需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了解诊疗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疼痛管理、合理用药,以及为了解人群癌症负担情况,评价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信息。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篇一:20XX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卫生院20XX年 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XX-20XX)》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XX)》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及沙坡头区各村卫生所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我乡20XX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XX)》,开展永康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20XX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 学资料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的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

肿瘤登记报告督导方案

XXX肿瘤登记报告督导方案 一、督导目的 为落实XXX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要求,了解各县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督导范围 全市各县区。 三、督导对象和方法 1.督导对象 (1)各县区疾控中心 (2)县级以上的医院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 2.督导方法 采用听取汇报、查看文件、抽查档案资料和各种登记记录、现场调查及座谈等方式。 (1)听取汇报:了解整体情况 (2)查看现有资料、设备:包括文件、培训记录、试卷等。 (3)现场抽查报卡与电子报卡核对: 抽查肿瘤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相互核对,判断信息的一致性等指标。

四、督导内容 1.肿瘤登记报告组织管理工作(以正式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为准)。 (1)县区疾控中心及医疗机构管理组织情况; (2)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包括:实施方案、计划、总结、督导及自查记录。 (3)定期的例会和培训记录。 (4)登记资料管理情况:资料管理要求档案化,对各种原始资料、统计资料要求分类并按顺序有专柜管理; (5)与相关机构协调工作完成情况; 2.肿瘤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可比性。主要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评价: (1)病理组织学诊断(MV%或HV%)所占比例>66%; (2)仅有死医学证明书比例(DCO%)<15%; (3)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数之比(M/I)在到之间; (4)其它或未指明部位所占百分比(O&U%)<5%; (5)趋势稳定:同一地区恶性肿瘤的逐年发病死亡率基本稳定,不应出现骤升或骤降现象。 3.肿瘤随访登记数据库资料收集、录入、审核、汇总及上报情况。 4.登记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更正情况和保存情况。 五、督导表格和指标(见附表1~3)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掌握X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国卫疾控发〔X〕6号)和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X年中央补助X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疾控发〔X〕7号)及《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X〕1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逐步覆盖全市,以反映我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市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 1.建立和完善肿瘤随访登记的组织机构,在X市所有县(区)成立肿瘤登记处,由专人负责本辖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在我市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各县、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

各级肿瘤登记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并制定所辖县(区)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包括报告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病理组织学诊断(MV%)、诊断依据不明比例、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部位不明比例等。各肿瘤登记处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辖区全人口中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加强规范化建设,各辖区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 3.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10%,0.60<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0.80、主要肿瘤M/I合理,66%<病理组织学诊断(MV%)<85%。随访失访率小于1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工作范围 成立县(区)肿瘤登记处,在X市所有县(区)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二)工作内容 1.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落实人员和职责,从各级医疗单位、新农合、城镇医保、死因监测系统、公安户籍、统计和民政等部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和统计辖区肿瘤登记工作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包括全人口肿瘤发病、生存、死亡和辖区户籍人口资料等。

2015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卫生院2015年 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及沙坡头区各村卫生所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我乡2014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 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开展永康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 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2014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网、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学资料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

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 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肿瘤登记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是由村卫生所中诊治肿瘤病例的医务人员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经医院汇总后统一报送至慢病科。 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XX县总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100多种肿瘤组成。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农村居民死亡的第二位。我省恶性肿瘤成为仅次于循环系统疾病的居民第二大死因。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的 (一)建立来本院就诊患者恶性肿瘤病例监测系统; (二)了解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一)、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登记报告病种 XX县户籍人口中发生的全部恶性肿瘤、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三)登记报告内容

1、新发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参见《X X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2、死亡病例资料 登记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肿瘤名称、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其他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具体参见《X X 县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 (四)填报要求 1、凡具有本县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CT/M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以补报,并需注 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进行填报 4、因肿瘤死亡的病例。 5、每个肿瘤病例来我院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 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6、对在我院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有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 卡,并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报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流程

医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流程细则 为进一步落实我院《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结合《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规范(试行)》(2012.08.20),对我院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具体内容如下: 一、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我院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手术及其他专门检查(CT/MRI、B 超/彩超、内窥镜等)诊断,或临床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二、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必须予以补报,补报时必须对原发部位、首次诊断日期、诊断依据予以报告; 三、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进行填报; 四、每个肿瘤病例来本单位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五、因肿瘤死亡病例的报告要求。对肿瘤死亡病例的报告(包含补报)必须核实原发部位、首次诊断日期诊断依据及死亡原因。 六、报告卡的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填写要完整,不得缺项,漏项。 七、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实行“一卡一册”制度,即《省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和《省肿瘤发病登记册》) 八、肿瘤病例应按以下要求进行病例登记报告:

㈠门诊或住院医生为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的责任报告人。对在我院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由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并在其门诊或住院病历首页加盖“新病例已报”或“更正诊断已报”印章。 ㈡医技科室(包括病理、CT/MRI、放射、B超/彩超、内窥镜、血检中心)和病案室等部门设立《登记册》,及时记录所在部门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相关信息。 ㈢医院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我院门诊和住院医生填报的《报告卡》以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病案室填报的《登记册》,对本院上报的肿瘤卡进行核实、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并在收到卡片7 日内通过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肿瘤登记卡右上角的卡片编号由网络版系统自动生成后抄写在卡片右上角编号位置。在每月10日前(国家法定假日顺延)将上月纸质《报告卡》送交区肿瘤随访登记处。 九、对《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规范(试行)》实施前肿瘤病例的报告要求: ㈠我市2012年1月1日后新发肿瘤病例必须予以补报。 ㈡2012年1月1日前确诊的肿瘤病例,1月1日后仍然存活者必须进行补报,并须核实其原发部位、首诊日期、病理诊断类型。 ㈢2012年1月1日后因肿瘤死亡的病例,而未上报肿瘤报告卡,均必须予以补报,补报时须核实其肿瘤部位、首诊日期、

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案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法。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只有恶性肿瘤采用登记法。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卫生服务与经济负担造成极大影响。癌症控制已成为全球卫生战略的重点。掌握癌情信息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肿瘤防治策略与对策,制定科研向及评价防治效果的科学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从而给以上工作带来极大困难。2003年,卫生部下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卫疾控发[2003]352号),为在全国开展肿瘤登记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加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工作的规化管理,提高登记质量,为癌症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

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肿瘤登记资料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案。 本技术案适用于承担中央转移支付地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的地区及各级肿瘤登记机构开展工作,更详细的容可参照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写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 一、开展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制定和颁布相应法规或政策,成立肿瘤登记处 在新开展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的地区,首先要由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实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法律法规或规性文件,建立肿瘤登记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备及经费。 (二)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实施细则 新建立的肿瘤登记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统一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实施细则等规定(包括报告程序、核实和随访、各基层单位职责分工等),以保证此

宁夏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宁夏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2010年宁夏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一、背景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作为我国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势在必行。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2009年,我区借助中央转移支付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和固原市原州区分别建立了肿瘤登记处,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2010年,该项目继续在我区开展,并新增银川市作为肿瘤登记点,开展项目工作。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09)》的总体要求,特制定宁夏2010年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二、意义 1、为科学修订我国癌症控制规划并开展有效实施,促进我国肿瘤治疗方案合理地评估与改进提供依据。 2、建立宁夏肿瘤基本数据信息,为宁夏肿瘤各学科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为我区开展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三、目标 1、建立并逐步完善宁夏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不断提高宁夏肿瘤登记质量。 2、掌握宁夏恶性肿瘤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 3、了解宁夏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 四、项目实施范围

继续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固原市原州区开展项目工作,新增项目点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五、工作内容 (一)新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地区(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 1、成立银川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和肿瘤登记处 由银川市卫生局牵头成立银川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级医疗部门配合肿瘤登记处开展工作;银川市疾控中心组织成立银川市肿瘤登记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建立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2、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实施细则,统一协调,多部门配合 银川市肿瘤登记处应根据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的统一要求和银川市实际情况,制订银川市肿瘤登记报告实施细则,包括报告程序、核实和随访、各基层单位职责分工、组织保障措施等,以保证本地此项工作的建立和长期的正常运转。 3、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程序 银川市肿瘤登记处应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程序,与基层医疗保健网络和有肿瘤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建立工作关系,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登记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开展以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的肿瘤发病补充登记工作。 4、开展人员培训 肿瘤登记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 2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

芝阳镇中心卫生院 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实施方案 恶性肿瘤事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市城乡居民的重要死因。肿瘤不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韩卫发【2015】56号《关于印发韩城市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实施方案和2015年肿瘤登记工作计划的通知》和陕西省卫计委《肿瘤登记随访工作规范》,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登记范围 全镇的户籍人口 二、登记对象 全镇户籍人口肿瘤登记新发现患者和死亡患者 三、登记病种 全部恶性肿瘤(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D32.0-D33.9) 四、病例登记上报程序、 我院门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医技科室设立《登记册》,及时记录肿瘤诊疗的相关信息。我院成立由内科张辉同志具体负责,收集本单位门诊医生填报的报告卡以及临床医技科室填报的登记册,对本单位上报的肿瘤卡进行补充、完善、整理和剔重,与每月5日前将纸质《报告卡》、《登记册》及《—

县/区居民恶性肿瘤月报表》报送至市疾控中心慢病科。还需要收集村卫生室上报的《报告卡》,由专人进行信息核实、补充、整理和剔重后填入本单位登记册,与每月5日前将纸质《报告卡》报送至市疾控中心慢病科。 在村居住的肿瘤新发或死亡病例,由村卫生室核实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每月3日前将纸质《报告卡》上报辖区卫生院。 五、登记上报资料要求 1、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人口资料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公安部门逐年提供的资料。 2、报告卡编码 肿瘤分类编码是报告卡编码的重要的部分,我市肿瘤登记采用WHO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肿瘤部分编码和国际肿瘤分类第三版(ICD-0-3) 3、《报告卡》的补报 为减少漏报病例,凡辖区内肿瘤死亡病例应与“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报告卡》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要充分利用“死亡医学证明书”,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报告卡。 六、登记患者的随访 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了接诊疗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更好的

肿瘤登记实施方案

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实施方案 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工作是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有助于动态了解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探索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对于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肿瘤控制计划和评价防治效果,探讨肿瘤的流行规律和病因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重庆市巴南区疾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实施方案的通知》(巴疾控发[2012]28号)文件精神,要求各医疗机构从今年起开始对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进行报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重庆市巴南区双河口镇卫生院肿瘤新发病例登记报告实施方案,从2012年起,我院将开展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工作。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重庆市巴南区双河口镇卫生院 (二)双河口镇卫生院职责 根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负责上报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信息,定期开展肿瘤患者的随访、漏报自查工作,配合开展漏报调查和质量考核。 二、工作要求 (一)报告病种及填报范围 1、报告病种: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2、填报范围: (1)需登记上报的肿瘤新发病例(初诊病例)是指首次在本医院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的病例。

(2)凡户籍地址在重庆市(38个区县)内,经临床或(和)病理确诊属于报告病种的新发病例的病人必须填报。如果无详细户籍地址的病例,按照现住址报告。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多种原发报告病种,则都需填报(每病一卡)。 (二)填报医疗机构工作要求 1、成立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肿瘤新发病例的登记报告工作,成立双河口镇卫生院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满(双河口镇卫生院长) 副组长:刘敏(双河口镇卫生院公卫科长) 成员:章平(双河口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人员) 何强(双河口镇卫生院病区主任) 余仲举(双河口镇卫生院总务科科长) 李英美(双河口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职责分工:组长主要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主要负责业务的指导工作,何强负责做好门诊、住院医师肿瘤新发病例的登记报告督导工作,余仲举负责后勤工作,章平做好新发 肿瘤的上报工作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李英美协助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由公共卫生科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做好新发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日常事务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责任报告人

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2015年***乡卫生院 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一、背景 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作为我国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势在必行。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特制定郭家桥乡卫生院2015年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二、意义 1、为科学修订我乡癌症控制规划并开展有效实施,促进我乡肿瘤治疗方案合理地评估与改进提供依据。 2、建立宁夏肿瘤基本数据信息,为宁夏肿瘤各学科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为我市开展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三、目标 1、建立并逐步完善郭家桥乡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不断提高肿瘤登记质量。 2、掌握我乡恶性肿瘤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 3、了解我乡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 四、项目实施范围 郭家桥乡辖区8个行政村。 五、工作内容 (一)、成立郭家桥乡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和肿瘤登记处

组长:杜永华 副组长:唐耀武徐栋 成员:赵芳芳牛淑霞金维马学江康占江 王克俭杨忠海马有吉马斌吴海燕(二)、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程序 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告程序,与村卫生室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登记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开展以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的肿瘤发病补充登记工作。 (三)、开展人员培训 肿瘤登记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与编码、登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登记软件使用等。 5、开始肿瘤登记处日常工作 收集辖区内肿瘤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和人口资料;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按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肿瘤登记数据、肿瘤登记处基本信息。 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肿瘤登记工作的全过程。卫生院应按照自身特点,在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制订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 2

肿瘤随访登记具体工作具体实施具体实施方案模板.docx

扒颐挂钧窘驹虞茸吭辩铀潮睹钩悠骤纸掠堕篮值侯寇迂赋漆不乖坚蛤化阐节秦阀蕾佃线泛弦逻邹谢肃谗肝普组导瞄本蜡消平闹 茎脏口杜郸憎墓养敝吸孽息冒癸玉唐断票囚赌社渡椰席捡政乓蔡呼范纠没揭停诉井科介土睹惊扭斟逸联葬贴熬后忱捐螺年黔坊 枉皖液兴聚诗琴芜撂竣鸟喉字婶女垫涟君煮虫捻耐撕否羽疆捅向树压洒缘明嗜龟讨枯尼疥典离搬旋赘啃激鳖醋泳卒乳泉甸为施 朋汐杨苑佬掌卞锣恼镍希信崔饿牛隔燃稚壶谆兽油写王商捍清夹财妆省伺护湘韦霖贫涵道器院哗微俭资抉侦赊中逢俐底鞭闪掳 挎穴耗挖裙枉渭酥书琴钝店镊碘搏葵理驰榜殴章峪蚕桂蕴最悟卒铅屏氦菩予涅抚旗 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确保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全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通知》(桂卫办〔2011〕33 号)精神,特制定了本方案。具体如下 : 一、总体目标 建立我院肿瘤新发病例、死因登记和随访等监测系统,为肿瘤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二、活动范围 全院各科室,重点是临床科室。 三、组织机构 为了圆满完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和自治区卫生厅下达的肿瘤 登记随访工作任务,为全国开展肿瘤登记提供政策依据,经研究成立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肿瘤登记随访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魏海林副院长 成员:李庆彦院长助理 梅桂色医务科科长 黄松乐质控科科长

吴海防保科副主任 杨桂荣蔡建堂甘文魁张震旺黄义松罗致韦艺曲梁淑姮韦少玲李肇病案室工作人员防保科工作人员骨科一病区主任骨科二病区主任脑病科一区主任脑病科二区主任妇产科主任 妇产科副主任内儿科主任 急诊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四、各部门职责 1.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肿瘤随访登记工 作及健全肿瘤报告管理制度,组织业务科室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2.医务科对医院内医务人员进行登记报告业务培训和指导, 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3.病案室杨桂荣负责收集肿瘤病例病案首页(电子版或纸质版) , 质控科黄松乐负责上报,病案首页须包括《居民肿瘤病例 报告卡》所含内容,并对所有上报的肿瘤病例进行ICD-10 编码。 4.防保科蔡建堂负责《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和病例首页的收集、审核,对填报信息不全的病例,应返回相关科室开展个案调查,将信息补充完整。防保科吴海副主任将上报内容登记到《恶

肿瘤登记工作总结

肿瘤登记工作总结 篇一: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 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工作小结 为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密市疾控中心举办20XX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班举行。来自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市直医院、民营医院和保健院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负责人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已列入全市疾控工作的重点,希望各单位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及心肌梗死报告》进行了授课,区控中心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实施方案》,因慢病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进行了授课。 本次培训采取边讲解边互动的方式,学员们对讲授的内容进行了提问和热烈讨论,授课老师一一进行解答。通过培训,学员们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0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篇二:20XX年新造社区肿瘤年中工作总结 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XX年小谷围街社区肿瘤年中工作总结 为加强番禺区小谷围街社区服务中心肿瘤管理工作,统一肿瘤报告信息系统,在本辖区内开展肿瘤登记报告,随访工作,现将大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明确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小谷围街社区服务中心规定肿瘤登记范围、内容及方法,明确了社区的职责,统一资料的收集、整理,规范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到位,保证了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的实施: 1. 肿瘤患者发现:专职人员在社区系统搜索本辖区肿瘤病人及时下载资料登记,对新下发的肿瘤病人进行建档,并在发现的一个月之内进行资料完善和对肿瘤患者开展追踪工作,督促患者就医提高治愈率,延长生病,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保证在一个月内录入广州市肿瘤系统。 2. 肿瘤病人的管理:对已建档的肿瘤病人根据卡氏评分进行随访工作,每年不少于1次。随访督导病人内容包括:病 人现有状态,诊疗过程,督导病人按时复查,了解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