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调查步骤、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第三节调查报告与结果分析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土壤侵蚀调查就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将调查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一定面积的调查单元进行土壤侵蚀调查。

一般情况下划分土壤侵蚀调查单元所遵循的原则是土地利用现状和该土地所处的地貌部位相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制定出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的判定指标,并形成判定指标体系。进而根据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判读因子,判定出每种土壤侵蚀形式的潜在危险性(强度)。

根据调查得到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分布特点、土壤侵蚀发生程度及其强度,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等作出评价。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调查评价报告;二是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包括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等。

一、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

1.调查目的

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多样,通过土壤侵蚀调查,可查明调查地区土壤侵蚀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的水土资源

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归结起来,土壤侵蚀调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为防治措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2. 调查手段

土壤侵蚀调查常用的手段有野外现地实测与访问、遥感资料人工判读解译、计算机判读解译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到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和查阅档案材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二、土壤侵蚀调查步骤

根据土壤侵蚀调查内容,常常将调查工作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调查目的这个总目标服务的。一个完整的土壤侵蚀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分析与评价等几个阶段。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影响土壤侵蚀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的各种活动。因此在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时也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关土壤侵蚀的文字及相关的图表。同时对已有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对象。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整理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供土壤侵蚀调查分析使用。

(1)自然条件

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象、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另外,该地历史上发生过土壤侵蚀灾害如山洪、泥石流等情况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调查区所属行政区划(省、地、县、乡、村),人口、劳力、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各业产业情况、土地总面积及其利用现状、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土壤侵蚀危害及已有防治措施,土壤侵蚀防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

(3)土壤侵蚀资料

有些地区可能作过土壤侵蚀调查方面的工作,此时应收集前人的工作成果,包括调查范围(有时可能是调查范围内的一部分)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各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程度及其发展强度,不同土壤侵蚀形式的分布等。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一、水力侵蚀调查

我国水力侵蚀面积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水力侵蚀基本上涉及到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此在进行水力侵蚀调查时,分为溅蚀和面蚀、沟蚀、山洪侵蚀3大类进行。由前述可知,溅蚀是面蚀的初期形式,溅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表处于裸露状态,溅蚀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面蚀,因此,进行调查时溅蚀不单独作为一种土壤侵蚀形式,而将它归并到面蚀之内。

1.面蚀

溅蚀和面蚀是我国山区丘陵区土壤侵蚀形式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两种形式。由于面蚀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的阶段不同,面蚀又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和细沟状面蚀4种形式。因此,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查。

2.沟蚀程度调查与强度判定

沟蚀的发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彻底破坏,也是山洪、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来源。对侵蚀沟道调查,了解沟蚀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对控制沟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沟道发展阶段的调查,确定沟蚀的发生程度和其发展强度。

3.山洪侵蚀调查

山洪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土壤侵蚀形式,一旦发生将对下游造成冲掏或沙压等危害。对山洪侵蚀进行调查,其一是查清以往发生山洪的条件、发生规模、发生频率、造成的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其二是判定今后发生山洪危害可能性的大小。

(1)以前发生山洪情况的调查

调查以前发生的山洪常使用的方法有洪痕调查法、访问当地群众和山洪资料查询等方法。实际中具体采用的方法视可供调查的条件而定,有时也常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并相互印证其结果。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集水面积、发生山洪时的降雨情况、集水范围内的植被、地质、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状况等,并分析山洪形成的原因、山洪历时、洪峰流量、淹没范围及其危害等。了解山洪对沟岸、河岸及沟(河)床的侵蚀情况、在山洪沟道下游及沟口开阔处,调查泥沙淤积量及淤积物组成等。

(2)今后山洪及其灾害预测

通过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调查,预测当地可能发生山洪的气象条件、地质地形条件、植被条件及山洪灾害范围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风力侵蚀调查

风力侵蚀调查包括封山发展历史与现状、风力侵蚀发生的程度并判定其发展强度、风蚀危害和造成风蚀的原因。风力侵蚀调查可通过野外定位、半定位量测来进行,或者采用不同时期的航片和卫片判读解译来完成。

1.输沙量及风沙流结构调查

2.沙丘移动状况

3.风蚀成因调查

风蚀是风对疏松沙质地面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的结果。风蚀成因调查就是要查明风成地貌类型(风蚀地貌或风积地貌)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三、重力侵蚀调查

1.重力侵蚀形式及程度

通过野外实测或遥感资料室内判读解译,调查重力侵蚀形式、发生的地貌部位和发生规模,调查不同重力侵蚀形式发生的气象(包括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地质(包括岩石种类、风化特性、透水性、硬度、层理等)、地形(包括坡度、坡型、坡长等)、水文条件(坡面水源和入渗情况、地下水埋深及储水结构等)、土壤(包括种类、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孔隙度、含水量、内聚力等)、植被等条件和人为活动对重力侵蚀的影响,同时调查重力侵蚀导致的危害及危害程度等。

2.重力侵蚀发生发展强度

根据重力侵蚀发生形式、发生条件的调查,分析坡面土石体的稳定性和今后发生重力侵蚀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混合侵蚀调查

混合侵蚀的发生要有大量地表径流,同时还要在沟底或坡面上有大量处于被冲状态的松散固项物质。一般情况下,混合侵蚀所流经的区域可分为侵蚀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对其调查时一般采用现地实测和调查访问当地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1.混合侵蚀发生条件

对已发生过的混合侵蚀进行调查时,首先应调查其发生的具体形式,如高含沙山洪、石洪、泥流或泥石流等。可通过实测沟底固体物质堆积数量、搬运过程、堆积位置和其物质组成等来推定当时所发生的具体混合侵蚀形式、发生时间和发生频率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等。

根据已有图面和文字材料,调查混合侵蚀发生时的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沟道弯曲状况、地质条件、流域内松散固项物质的数量及其堆积情况等。

2.混合侵蚀发生发展趋势判定

通过对已发生混合侵蚀沟底或流域情况的综合调查材料,分析目前流域和沟道中松散固项物质的堆积情况和其他土壤侵蚀形式,尤其是重力侵蚀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判定混合侵蚀再次发生的机率,明确指出是否可能发生混合侵蚀、发生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大小等。

五、冻融侵蚀与冰川侵蚀调查

1. 冻融侵蚀调查

冻融侵蚀作用主要出现在多年冻土区。虽然季节性冻土区也有冻融侵蚀作用发生,但与这些地区的其他外营力相比是次要的。

2.冰川侵蚀调查

冰川侵蚀的范围较易确定,凡是冰川覆盖区域均有冰川侵蚀作用发生。利用航空像片、卫星像片或在地面上都可容易地勾画出冰川侵蚀区的范围。但冰川侵蚀量的测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冰川侵蚀主要是在巨厚冰层的底部发生的,现在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冰川底部实测冰川侵蚀量,一些关于冰川侵蚀量的数据都是间接测定的。

六、化学侵蚀调查

化学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岩溶侵蚀、淋溶侵蚀和土壤次生盐渍化。

1. 岩溶侵蚀

岩溶侵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气象(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及平均气温等)和地质构造(主要包括岩石种类、地质构造、岩层分布、地下水分及其循环运动特征等),尤其是调查地层组合中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石膏及卤素岩类等)的分布状况和岩溶现状等。

2.淋溶侵蚀

淋溶侵蚀是在降水后,随水分下渗表层土壤中的可溶性离子被淋溶至土壤深层,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的过程。

淋溶侵蚀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降水量调查(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配等),采用剖面法调查土壤中淀积层物质种类、埋藏深度、厚度,进而分析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要进行表土和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通过对照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对比,分析淋溶侵蚀发生后对土壤形状的影响。

3.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由于水分蒸发而使盐分在表土聚积的过程。其调查内容包括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及其形成条件。

第三节调查报告与结果分析

一、土壤侵蚀调查报告

经过整理分析上述资料后,提交土壤侵蚀调查报告,要求能够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反映调查成果,包括必要的数据表格和简图等。

土壤侵蚀调查报告的编写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土壤侵蚀的综合分析过程。土壤侵蚀分析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归纳总结调查区域的土壤侵蚀形式、各种形式的面积、平面分布、发生程度和其发展强度。

根据土壤侵蚀发展规律结合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各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自然因素中影响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并分析其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分析人类生产活动与该地土壤侵蚀间的关系,包括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土壤侵蚀对当地生态环境、水土资源、农林牧各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生存的环境危害,并指出当地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体系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图面资料整理

大面积的土壤侵蚀调查应完成土壤侵蚀分区图(或水土保持工作分区图)和重点治理流域分布图,图形比例尺根据调查区域面积而确定,一般为1∶50000~1∶100000或1∶500000~1∶1000000。

小面积的土壤侵蚀调查需完成土壤侵蚀分布图(包括土壤侵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程度和强度)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现状项结合),根据具体要求还需完成各种专业图(如土壤图、植被图、沟系图等),其制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0。

三、土壤侵蚀图的制备

目前土壤侵蚀图的制备主要有手工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两种方法。计算机制图的效率、质量、成本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得到了应用和普及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信息源评价

土壤侵蚀调查通常采用的信息源主要有实测数据、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影象、其它专题图等判读解译数据等。实测数据是最准确的数据,如果在较大面积的土壤侵蚀调查中不能对每个调查单元都进行实测,而只实测部分调查单元用作检验室内的判读精度,就必须进行信息源的分析工作。

2.调查手段评价

调查手段一般有人工野外调查与现场图形调绘、室内遥感图像人工判读、计算机遥感影像判读等方法,每种调查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征。

野外现场调查一般采用地形图或航空照片进行实地勾绘,这种调查方法可以把误差降低到最低。但由于这种调查方法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大,且速度较慢,所以一般适合于小面积的调查或作为检验调查精度的一种方法,或作为建立解译标志的方法。

3.调查误差分析

目前,在土壤侵蚀调查中主要采用遥感资料进行室内目视解译或卫星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的方法,这些方法必须经过误差分析后才能够应用于实际。

(1)误差来源及减少误差的措施

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始数据本身的误差,如边界误差、分类误差等;数据采集和存储带来的误差,如采样精度低、数字化仪输入时采点密度带来的误差;计算机存取时产生的误差,如不同数据类型的转换产生的误差;在同一分析中使用多层次数据引起的误差,如专题图叠加分类带来的误差等。

(2)数据采样

检验调查的精度,需要经过野外抽样调查与室内判读或计算机解译进行对比。数据要按随机采样方式在不同的侵蚀类型区分别进行,样方面积视调查区域大小而定。采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单一类型采样,即在图面或计算机屏幕上选定某种类型的若干样点,通过GPS 定位与实际地物或土壤侵蚀类型、程度、强度进行比较,找出存在差异的样本数量;另一种方法是混合采样,即在图面或计算机屏幕上随机选定若干矩形区域,在区域内量测每种类型的面积,然后通过GPS定位,现场量测相同类型的面积,从而计算误差。误差的具体计算见下一节内容。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第10章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主要教学目标: 阐述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使学生掌握土壤侵蚀调查步骤、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和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及课下自学,参阅课外书及野外实习为辅。 主要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第三节调查报告与结果分析 主要讲解内容 第一节土壤侵蚀调查目的、手段及步骤 土壤侵蚀调查就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将调查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一定面积的调查单元进行土壤侵蚀调查。 一般情况下划分土壤侵蚀调查单元所遵循的原则是土地利用现状和该土地所处的地貌部位相一致。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制定出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程度的判定指标,并形成判定指标体系。进而根据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判读因子,判定出每种土壤侵蚀形式的潜在危险性(强度)。 根据调查得到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分布特点、土壤侵蚀发生程度及其强度,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等作出评价。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调查评价报告;二是与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包括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等。 一、土壤侵蚀调查目的及手段 1.调查目的 我国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多样,通过土壤侵蚀调查,可查明调查地区土壤侵蚀特点、发展规律、形成原因,以及调查范围的水土资源

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归结起来,土壤侵蚀调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为防治措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2. 调查手段 土壤侵蚀调查常用的手段有野外现地实测与访问、遥感资料人工判读解译、计算机判读解译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到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和查阅档案材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二、土壤侵蚀调查步骤 根据土壤侵蚀调查内容,常常将调查工作分为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调查目的这个总目标服务的。一个完整的土壤侵蚀调查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资料收集与整理、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分析与评价等几个阶段。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影响土壤侵蚀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的各种活动。因此在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时也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两个方面,其中包括有关土壤侵蚀的文字及相关的图表。同时对已有土壤侵蚀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对象。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整理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供土壤侵蚀调查分析使用。 (1)自然条件 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象、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另外,该地历史上发生过土壤侵蚀灾害如山洪、泥石流等情况也应作为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调查区所属行政区划(省、地、县、乡、村),人口、劳力、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各业产业情况、土地总面积及其利用现状、劳动技术装备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土壤侵蚀危害及已有防治措施,土壤侵蚀防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 (3)土壤侵蚀资料 有些地区可能作过土壤侵蚀调查方面的工作,此时应收集前人的工作成果,包括调查范围(有时可能是调查范围内的一部分)内的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各土壤侵蚀形式的发生程度及其发展强度,不同土壤侵蚀形式的分布等。 第二节不同种类侵蚀调查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土壤侵蚀的估算方法 数 据 处 理 流 程 作者:牛健平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CONTENT)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3) 1、所需数据 (3) 2、所需中间参数 (3) 2.1、水土保持因子P (3) 2.2、地标覆盖因子C (3) 2.3、地形因子LS (4) 2.4、土壤可视性因子K (4) 2.5、降水侵蚀因子R (4) 3、所需参数 (5) 3.1、潜在土壤侵蚀量Ap (5) 3.2、现实土壤侵蚀量Ar (5) 3.3、土壤保持量Ac (5) 4、指标结果参数 (5) 4.1、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 (6) 4.2、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 (6) 4.3、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6) 二、处理流程 (7) 1、DEM数据的处理 (8) 1.1、坡长L (8) 1.2、百分比坡度a (8) 1.3、地形因子LS (9) 2、气象数据 (9) 2.1、月降雨量Pi的计算 (9) 2.2、土壤侵蚀力指标R (10) 3、土壤类型数据 (10) 4、遥感影像数据 (10) 5、土壤理性化数据 (11) 三、所需参数的计算 (11) 四、指标结果参数计算 (11)

一、所需数据与参数 在计算的过程中,总共涉及到的数据有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性化数据以及统计数据,涉及到的中间参数有水土保持因子P,地标覆盖因子C,地形因子LS,土壤可视性因子K,降水侵蚀因子R,所需要的参数有潜在土壤侵蚀量Ap,现实土壤侵蚀量Ar,土壤保持量Ac,指标结果参数有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Ef,减少土地废弃的经济效益Es,减轻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En。 1、所需数据 在进行土壤侵蚀的估算过程中,需要以下数据: A、地形数据; B、遥感影像数据; C、气象数据,主要是降雨量数据; D、土壤类型数据; E、土壤理性化数据; F、统计数据。 2、所需中间参数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参数与计算公式如下。 2.1、水土保持因子P 按照游松财的方法,水田的P值取0.15,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基本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因此取值为1.00。 2.2、地标覆盖因子C 地表覆盖因子是根据地面植被覆盖状况不同而反映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因素,与土地利用类型、覆盖度密切相关。C值的估算采用如下公式:

实验三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实验三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一、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使用该软件进行土壤侵蚀因子的分析和信息提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工具。它主要包括距离制图、计算密度、统计分析、邻域分析、数据的重分类、表面生成、等高线生成、坡度提取、坡向提取、光照模型的生成、流域的划分等功能。利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解决空间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空间化、模型化,然后利用Arc/View 提供的各种功能的组合来完成。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主要是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不仅支持矢量数据模型,还支持栅格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来描述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它主要用于精确地描述地理特征,在Arc/View中,点、线、面数据分别是存放于不同的主题中来管理的。栅格数据是通过将地表分隔成不同的单元来表示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对栅格数据的存储只是通过存储栅格的原点、栅格单元的尺寸、距离原点的单元数和每个栅格单元的值。对栅格数据影响最大的是栅格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越大,则对地理特征的描述越粗糟,越不精确,但产生的数据量会越小,处理速度会越快。相反,单元尺寸越小,则描述越精确,但数据量会越大,运算速度越慢。 三、操作步骤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影响着土壤与植被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坡向Aspect 坡向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在Arcview中Aspect表示每个栅格与它相邻的栅格之间沿坡面向下最陡的方向。在输出的坡向数据中,坡向值有如下规定:正北方向为0度,正东方向为90度,以次类推。 坡向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或TIN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在Dem基础上提取坡向的步骤如下: 在视图目录表中添加dem并激活它。

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大纲

《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3222102 课程名称:土地调查与评价 课程英文名称:land investigating and land estimating 课内学时:48 学分:2.5 编写人:董会和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土地调查与评价是土地管理专业中的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主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调查和评价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科学的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分为土地调查和土地评价两部分。土地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课程中主要介绍调查的程序、方法及成果;土地类型调查主要为土地科学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服务,内容主要有土地分级、分类的概念,土地类型的结构、演替,土地类型调查的步骤、方法,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划分,土地类型制图等。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主要有土地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及数值方法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Introduction: This lesson mainly includes land investigating and land estimating. Status investigating of land use and investigating of land type are main parts in land investigating. Status investigating of land use is important to land management. Procedure, method and production of land investigating are the main part in this lesson. Land type investigating mainly serves for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and science. The concepts of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land typing, structure and succession of land type, process and method of land type investigating, identifying and classifying of land type, mapping of land type, etc. are included in this part. Land investigating is the basis of land estimating. It mainly includes estimating of land potential, estimating of land suiting, economic estimating, mathematic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of l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in land assessment. Introduction: This lesson mainly includes land investigating and land estimating. Status investigating of land use and investigating of land type are main parts in land investigating. Status investigating of land use is important to land management. Procedure, method and production of land investigating are the main part in this lesson. Land type investigating mainly serves for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and science. The concepts of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land typing, structure and succession of land type, process and method of land type investigating, identifying and classifying of land type, mapping of land type, etc. are included in this part. Land investigating is the basis of land estimating. It mainly includes estimating of land potential, estimating of land suiting, economic estimating, mathematic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of l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in land assessment.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土地调查与土地评价的概念、性质 第二节土地调查与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学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第三节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应用

对土壤污染及治理的认识

对土壤污染的所知所感 摘要:环境工程是应用科学与工程之方法来改善环境,保障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健康学科。下面主要就我在环境工程概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谈一下我对土壤污染的了解及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而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尘埃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土壤污染不仅是土壤自身的改变,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通过淋洗和蒸发影响了水体和大气环境。在2015年山东兰陵2200吨大蒜因铅超标被退回事件后,我就开始留意土地污染的相关报道和身边的案例。认真地了解,我才发现此类事件并不鲜见:广州、湖南的镉大米事件、山东铅超标的烟草和造成绝产的姜瘟病的肆虐都与土壤的变化有关。在环工概论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和治理方法,使我在愤怒忧心之余有了一份理智与客观;使我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避免事情的发生、如何进行事后的处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一缺修复标准,二缺项目示范,三缺商业模式,堪称“一穷二白”。农田土壤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保护为先,未被污染的农田要防止再受污染威胁,轻微污染、重度污染的农田土壤宜采取差别化的修复技术、方案。 2.土壤污染的预防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 使其在土壤中缓慢的自然降解,不致迅速大量地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2.1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工业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做的是尽量控制和减少废物排放。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必须大力推广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这将依靠生产工艺的革新,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和行政手段的综合。在环境工程领域,利用技术手段对工业三废要进行回收处理, 化害为利是工作的重心。只进行回收是不够的,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doc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级别平均侵蚀模数 [t/(km 2· a)] 平均流失厚度(mm/a) 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区 / 南方红壤丘 西北黄土 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 东北黑土区 / 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陵区 /西南土 土石山区石山区微度< 1000 < 200 < 500 < 0.74 < 0.15 < 0.37 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 中度2500-5000 1.9-3.7 强度5000-8000 3.7-5.9 极强度8000-15000 5.9-11.1 剧烈> 15000 >11.1 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 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 该地面积 % 沟)占该面积 % ( %) 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 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 1m 以下,片蚀及细 沟发育。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 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 中度10-30 10-30 50-30 地。沟谷切割深度在 1-3m 。较广泛 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 强度≥30 ≥30 ≤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沟谷 切割深度 3m 以上。地表切割破碎 土地生物生 产量较侵蚀 前下降 % 10-30 30-50 ≥50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 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 植被覆盖度( %)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非流沙面积)( mm/a)[t/(km 2· a)] 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 < 2 < 200 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 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 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 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 10 20-100 8000-15000 剧烈大片流动沙丘< 10 > 100 > 15000 1

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空间信息应用实践(中级)实验指导书 空间建模——基于RUSLE的土壤侵蚀建模分析 一.实验背景 Soil erosion and gullying in the upper Panuco basin, Sierra Madre Oriental, eastern Mexico 土壤侵蚀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除永冻地区外,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人类社会出现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构成了特殊的侵蚀环境背景,并伴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逐渐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被称为“蠕动的灾难”,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较诸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更大,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土壤侵蚀及其产生的泥沙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湖泊淤积、江河堵塞,并造成诸如洪水等自然灾害,泥沙携带的大量营养物和污染物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不断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公顷土地的生产力,造成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我国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加之历史上战乱频仍,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50%为水蚀地区,土壤侵蚀以黄土高原、四川紫色土地区和华南红壤地区尤为突出,仅黄土高原地区一处,平均每年流失泥沙就达到16.3 亿t。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研究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土壤侵蚀预报是有效监测水土流失和评价水保措施效益的手段,侵蚀模型则是进行土壤流失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预测方法需要在量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因此,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通过有限的数据输入,得到满足要求的土壤侵蚀预测结果成为趋势。80年代以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成熟,它开始与土壤侵蚀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业已成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的有力工具。GIS与USLE 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运用GIS的栅格数据分析功能,可预测出每个栅格的土壤侵蚀量,便于管理者识别关键源区,并通过确定引起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针对性地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为流域内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手段。 二、实验目的 模型生成器(ModelBuilder) 为设计和实现空间处理模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建模环境。模型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它通过工具将数据串起来以创建高级的功能和流程。你可以将工具和数据集拖动到一个模型中,然后按照有序的步骤把它们连接起来以实现复杂的GIS 任务。通过对本次练习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如何在ModelBuilder环境下通过绘制数据处理流程图的方式实现空间分析过程的自动化; ?掌握土壤侵蚀理论的基本知识;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_夏家淇

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 夏家淇1 ,骆永明2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 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就当前各方对土壤污染概念认识的差别进行了讨论,提出以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第二级标准值和土壤污染临界值作为区域和场地土壤污染评价的3类指标的建议。3类指标的取值及含义为:(1)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采用当地数值。这是揭示当前土壤是否有污染物进入的临界点,是保持当前土壤良好状态的目标值。若土壤中化学物质含量高于此值,则要警惕,要找出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以保护土壤环境质量。(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通用的GB 15618第二级标准值。这是初步判断和识别当地土壤是否受污染的筛选值。若化学物质含量低于此值,说明土壤未受污染,不须进行深入调研;若高于此值,则土壤可能受污染,但要依据深入调研或风险评估而定。(3)土壤污染临界值:通过对当地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得出土壤污染临界值。这是揭示土壤是否受污染的阈值。若化学物质含量高于此值,说明土壤已受污染,应研究提出修复污染土壤与控制污染源的方案。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06)01-0087-04 D efi niti on and Three Evalua tion G ui deli nes of So ilConta m i na ti on .X I A J i a -qi 1,L UO Yong -m i ng 2(1.Nan j ing Ins tit u te of Environm en -t a lSciences ,S tat e E nvironm entalP rot ecti on Adm i n istration ,Nanjing 210042,Ch i na ;2.S oil and Environm en tB i ore m ed iati on Res earch C en -tre ,N an ji ng Institute of SoilS ci ence ,Ch i nese Acad e my of Sci ences ,N an ji ng 210008,Ch i na ) Ab stract :Th ree guideli nes are s et forth f or eval uati on of s oil con t a m i nation at t he sca l e of a reg i on or a specific site in vie w of a m b i gu it y of t he definiti on f or soil con t a m i nation at presen.t The t h ree guideli nes ,m ai n l y b ased on che m i cal l evels ,are upper li m it of soil environ m en tal background ,G rade Ⅱcrit eri a of the nati ona lsoil environ m en talqualit y standard (GB 15618)and thres h ol d val ue of soil con t am i nati on.The upper li m it of soil envir on m ental backg round ,wh ich corresponds to t he l ocal s oil environm en t a lb ackground ,is a critical val ue for d iscri m i -nating bet w een pedogenic sou rce and an t h ropogen i c inpu ts of che m i ca l s as w ell as a target val ue for protecting t h e s oil environmen.t If a c h e m icalw ou l d be h i gh er t h an t h is upper li m it ,m easures shou l d be undertaken in exp l orati on and con trol of it s poten ti a l anthropogen ic s ou rc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oil qualit y fro m f u rt h er i m pact of these sou rces .The soil env ironmental qualit y standard ,wh ich is equ ivalen t t o G rade Ⅱcriteria of t he national s oil environ m en t quality s t andard ,is a s creening l evel f or d isti ngu is h i ng un con t a m i nated soils fro m con -t a m i nated soils p reli m inaril y .If t he l evel of a che m ical i n t he s oil is lo w er t h an this standar d ,it indicates that t he s oil is not con t a m i nated .O t her w is e ,the soilm i gh t be con t a m i nated pot en tiall y and f u rther i nvestigation and /or ris k assess m ents of the eco -environm ent and hum an healt h shou l d be reco mm ended .Th e thres ho l d val ue of soil con t a m i nation ,w h i ch cou l d b e acqu ired t h rough ri sk ass ess m en t of t he p rob l e m s oil ,is a critical val ue f or deter m i n i ng w het her t he soil is con ta m inat ed or no.t Beyond t h is val ue ,t h e s o il is con t a m i nated and coun t er m eas -u res s hou l d b e undert aken to contro l the poll u tant sou rces and re m edy t he conta m i nated s oi.l K ey words :s oil conta m inati on ;soil envir on m ental qualit y gu i deline ;s oil environm en t al qualit y st and ard ;ri sk assess m en t 针对各方对土壤污染概念认识的差别,现就土壤污染的概念和评价指标,谈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如何识别土壤污染 概括地说,通常有以下几种看法: (1)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上限值,称为土壤污染; (2)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G 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值,称为土壤污染; (3)土壤中污染物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有危害,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属环境污染的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1]对环境污染的定义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便可能产生危害。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因此,土壤污染也应具有上述特点。土壤污染是指人类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0810);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125005)收稿日期:2005-11-2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22(1):87-90J ourna l of Ecolo gy and R ural Envir on m en t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77578352.html,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作者: 来源:《出版参考》2016年第01期 出版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书 ; ;名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 责编姓名 ;李忠良 责编证号 ;201100173277 耐心,再耐心些 一部书,是某个领域填补空白的项目,选题往往激动人心,然而,因为是新项目,万事开头难,于是,责任编辑的耐心就要受到考验。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的专著。责任编辑遇上这样的独家选题,是幸运的,然而,不幸的是,这又是多人职务作品,稿件质量参差不齐、体例杂乱是常有的事情。果然,《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一书,从选题立项到最后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两年多。个中甘苦,个中折腾,我们在编辑工作记录中可以体会得到。初稿于2013年7月初提交,经过初审,除基础细节性问题外,责任编辑发现著作权与署名、未定 稿、内容结构、插图(尤其是地图)等比较大的问题,即写下初审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修改后再提交。当年11月,作者将修改完的稿子再次提交,编辑经过检查,发现初审所提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正准备进入编辑加工流程,又被中断。这次是作者提出要修改稿子。到了次年2月初,作者修改稿发来。2月下旬,经历几次修改的稿子经过初审编辑后,终于提交复终审。未曾想,复终审刚回来,初审编辑正要逐个解决审稿细节问题,作者却再次提出要修改第7章内容,且认为属于必须修改。编辑这时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作者的认真态度只可以嘉许不可以打消。到4月份设计版式,书稿与初稿相比,已经被缩减了1/5。 当然,最后编辑和作者一起都收获了成功,这部专门性著作,首印3000册,竟然不到一年售罄。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种经验,譬如多人职务性作品如何统一规范体例以及署名,又如,研究报告如何打磨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专著,等等。但是,给我们一个较深的启示和感动的,却是:做编辑,要耐心,再耐心些! 获奖感言 对于编辑职业,前辈有多种比喻,审判官和做嫁衣的便是其中的两种。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比喻,审判官和嫁衣娘在角色特点上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编辑职业内涵的组成部分。审判官,即是审核判断书稿的内容和文字质量,从出版价值的角度对书稿作社会效益和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土壤污染概念及评价标准

流域环境保护与管理课程论文 学部:建设工程学部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班级:建研1704班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土壤污染概念及评价指标 金新峰 (大连理工大学,116000,辽宁大连) 摘要:土壤污染是指在人类生活也生产的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物质进入土壤中,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由于土壤环境的具有的介质种类比较多,不同地方和区域中介质种类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由于土壤具有多界面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土壤环境污染不同于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于各种性质的不同,导致评价指标也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用于土壤评价的指标有,环境背景上限值、相关国家指标参考(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标准)、污染临界值等。本文以课件2.3为基础从土壤污染的概念出发,概括土壤污染源的特点,并对现有的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进行概括。 关键字:土壤污染;评价标准 Soil pollution concept and evaluation index Jin xinfe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6000, Dalian, Liaoning) Abstract: Soil pollution refers to the discharge of waste water, exhaust gas, waste residue and other substances into the soil during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exceeding the ability of soil self-purification and grounding to endanger the health of humans and animals. Due to the variety of media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the types of media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regions are greatly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multi-interface nature,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soil, the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air Pollu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lea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also has the uncertainty, the current indicators used in soil evaluation,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upper limit, the relevant national indicato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relevant standards), pollution critical Value and so on. Based on courseware 2.3,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soil pollutio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ion sourc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Keyword: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土壤问题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土壤环境现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农耕地的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得不到合理改善。同时由于导致土壤污染的各种污染源复杂多变,有些污染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各种法制不建全,公民保护土壤意识淡薄,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1]。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土壤污染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主要有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2][3]、城市垃圾填埋对土壤的影响[4]、土壤中重金属污染[5]、污染物的迁移[6],也有学者对塑料等固体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探究[7]。所采用的方法有地域加权主成分分析[8]、线性回归模型和情景模拟[9]、物理建模法[10]等。也有些学者[11]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迁移与迁移测定评估其潜在的整体风险(IR)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的影响;Wang [12]等探究了抗生素对等对土壤造成污染后对其它生物的影响。针对土壤污染评价指标也有部分学者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土壤中重金属评价指标[13]、有机物污染指标[14]、还有的以土壤中微生物作指标[15][16]等,所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优化赋权模糊综合评价[17]、地统计学法[13]、生态阻碍因子法[18]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