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记住领土四

端。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面积、

邻国、临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复习导入: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2.出示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

P2-6页的内容,并结合图1—1,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你还记得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尝试描述中国

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

置差异,说初中地理位置的特点。

(3)根据图1—2中国的疆域,记住领土四端。

(4)记住我国的面积、邻国、临海。

3.学法

学生先用约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以上任务。

自学完成不了的任务由小组互助交流讨论。

(二)自学互助

学生根据出事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互学、小组讨论。教师深入

巡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讨论中普遍存在

的疑难问题。

(三)点拨以小组为单位,点名或抢答以上问题,其他同学准备补充或评价,教师针对重点问题给予强调。

1)位置优越性

①经度位置: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半球,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的四端

②濒临的海洋

③陆地面积

(3)

众多的邻国

①漫长的陆上国界

②陆上邻国

③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蛮长的海岸线

(四)效果反馈

1.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引导小结

2.布置作业

(1)记住本节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2—6页的活动题;

(3)预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1.5~2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经纬位置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的概念

2.面积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的海洋

2.我国的领海

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隔海相望的国家

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从纬度位置看

2.从海陆位置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习新教材

第一章和行政区划[板书]

第一节[板书]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板书]

[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板书]

[教师讲解]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除了了解它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以外,还应了解更为准确的经纬度位置。

[提问]读“中国疆域示意图”,说出我国领土最北端、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纬度大约各为多少度?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最西端各在什么地方?经度大约各为多少度?

3.经纬度位置[板书]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板书]

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上,4°N附近;[板书]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多;[板书]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板书]

[学生练习]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三个练习。(在做练习1之前先帮助学生复习有关时区的知识,并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

[提问]根据我国的经纬度位置说明,我国南北占据了地球上五带中的哪几个带?东西跨了几个时区?(北温带和热带,东五区至东九区)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面积广大的国家。刚才我们所计算的南北间、东西间的距离,不仅包括了陆地,还包括了海洋,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疆域还包括它的领空。下面就学习我国疆域的特点。

二、疆域和面积[板书]

1.疆域:是指包括一个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的全部国土。[板书]

2.我国领土的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第三位。我国不仅有广阔的陆地,而且还有长达一万八千千米的海岸线。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板书]

[提问]读“中国政区图”,说出我国东部自北而南濒临哪几个海?

1.我国的临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板书]

[教师讲解]渤海的范围在渤海海峡以内;东海与黄海的分界线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在台湾海峡的南端。黄海、东海和南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明确这些海的范围和各海的分界处)

2.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十二海里的海域。[板书]

[读图练习]读“中国地形图”,观察我国海岸线的情况,并说出我国沿海较大的半岛、群岛和岛屿。

3.我国大陆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板书]

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板书]

岛屿:如: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板书]

群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板书]

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板书]

四、陆界和邻国[板书]

1.漫长的陆界[板书]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板书]

2.陆上邻国[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中国政区图”,在图上从东部邻国开始,按照逆时针顺序说出有哪些国家同我国陆上相邻?

这些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板书]

[提问]读“中国政区图”,说出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

3.隔海相望的国家[板书]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东为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板书]

[小结]以上内容重点讲述了我国的位置、面积、临海和邻国等知识,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海洋的辽阔,陆地的广大,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可爱。做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自豪。

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板书]

[练习]指导学生回答课本第4页“想一想”中的问题。

[提问]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1.从纬度位置看:[板书]

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从海陆位置看[板书]

我国国土辽阔,海岸线漫长,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所以既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我国西部深入内陆,陆上邻国较多,这也有利于和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和友好交往。

复习巩固

[练习]1.在“”空白挂图中指出我国濒临的大洋和临海,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较大的半岛、群岛和岛屿,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并多次重复,让学生记熟。

2.在“”空白图中,填注上述内容(先不看书,用铅笔填注;再看书校对后,用彩色笔或纲笔填注)。

中国的疆域变迁

中国的疆域变迁 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变迁都和战争分不开,中国当然也不会例外。由于战争所带来的朝代的更替是我国疆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我们普遍将秦朝统一六国作为我国统一政权的标志,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个朝代疆域的分析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史。 秦朝的疆域 秦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制统一国家。 当时秦朝的疆域基本上只限于今天中国的东部和中部,但它已经包括朝鲜的西北。平壤西北的海边这一块地方,当时都叫做辽东。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开拓到那里了,所以燕长城的起点也在那里,以后合为秦长城。秦长城是从辽东经过赤峰一带,然后到阴山,再下来到陇山,西边到甘肃的岷县。但秦朝的行政区并没有完全覆盖这一范围,它主要统治的还是北方,南方很多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基本没有什么人口。 秦始皇派军队越过南岭去征服越人,战事不利,延续了好几年。为了运输粮食,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了著名的灵渠,将湘江漓江连起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后来在今两广建立三个郡:一个是在今天广东一带的南海郡,一个是在广西的桂林郡,还有一个是在广西与越南北部边境的象郡。但是在西南,秦朝的统治非常稀松,实际上大部分地区还是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统治,秦朝只是控制了交通线和几个行政中心。 尽管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秦朝在全国建立了36个郡,后来大概增加到48个郡。最近在湖南新发现的秦简中记载了一个洞庭郡,是原来我们都不知道的,估计秦朝可能共有50来个郡。中央政府通过50来个郡统治差不多上千个县,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汉朝的疆域 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四起,刘邦就是在群雄逐鹿的年代脱颖而出的。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经历为时8年的楚汉争霸终于在该下将项羽围住,并给予后者致命一击。至此,天下再也没有能与刘邦一较长短的对手了,大汉王朝建立,史称西汉。此后,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征西域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也大大的开阔了我国的疆域。汉唐盛世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汉朝是开端。 对于秦朝来说,西汉的疆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在朝鲜半岛上设立四个郡。那时的朝鲜政权基本是从中原迁过去的汉人建立的政权,不是后来的高句丽人。秦朝灭亡后,赵佗(河北正定人)趁机割据岭南,以后又扩张到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等到汉朝平定南越,它的疆域就包括越南大部分,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还包括今缅甸一些地方。 河西走廊原来是匈奴人的游牧区,因当地匈奴战败降汉而成为汉朝的疆域,汉朝的势力也通过河西走廊扩展到西域,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与清朝全盛时的西界秘书参考知识博览差不多。但是我们注意到,今天的东北、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等地是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其中与汉朝对抗的主要是匈奴。匈奴尽管一度投降汉朝,但是汉朝并没有把匈奴地区作为自己的疆域。当时有一句话“长城之内天子有之,长城以外单于有之”,这是双方的基本界线。西藏那个时候还没有统一起来,有唐旄、发羌等部族。西汉的疆域范围在中国历史上有非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记住领土四 端。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面积、 邻国、临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 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复习导入: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 2.出示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 P2-6页的内容,并结合图1—1,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你还记得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尝试描述中国 的地理位置。 (2)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对比说出中国与这四个国家的地理位 置差异,说初中地理位置的特点。 (3)根据图1—2中国的疆域,记住领土四端。 (4)记住我国的面积、邻国、临海。 3.学法 学生先用约1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以上任务。 自学完成不了的任务由小组互助交流讨论。 (二)自学互助 学生根据出事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互学、小组讨论。教师深入 巡视,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讨论中普遍存在 的疑难问题。 (三)点拨以小组为单位,点名或抢答以上问题,其他同学准备补充或评价,教师针对重点问题给予强调。 1)位置优越性 ①经度位置: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半球,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的四端 ②濒临的海洋 ③陆地面积

(3) 众多的邻国 ①漫长的陆上国界 ②陆上邻国 ③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蛮长的海岸线 (四)效果反馈 1.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引导小结 2.布置作业 (1)记住本节知识点; (2)完成教材第2—6页的活动题; (3)预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1.5~2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经纬位置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的概念 2.面积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的海洋 2.我国的领海 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中国历代疆域图

中国历代疆域图(完整版二南北朝-清朝)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 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 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 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最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 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上图为:唐朝时期全图 唐朝疆域共有三次显著变化,此图是唐前期的形势图。唐朝的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 北部疆域的开扩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东北 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吐番便纳入大唐版图。

上图为:北宋时期全图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 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辽的面积,在疆域开阔中毫无作为

上图为:宋金时期全图、 此图是南宋与金对峙后期的形势图,此间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江山,而 金政权也无力南进。而契丹族后建立西辽及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及吐鲁番诸部相对平和, 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上图为:元朝时期全图 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此图是元朝前朝形式图。除元朝本土以外 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伺台汗国、察含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 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上各自为政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 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 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 西汉初的困境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东汉的疆域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 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 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边疆政权的消长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黄袍加体”不再重演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 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 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其他政权的疆域 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 东北地区的统一 从人关到平定台湾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政区图归纳确定我国范围的方法,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运用中国政区图通过定范围、找位置,说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记住我的领土面积。 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达到学会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确定范围的方法,描述 (三)教学难点:描述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和温度带吗?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梳理: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东、北半球) 纬度带和温度带 7.设疑:从我国的经纬度范围来看,你对我国领土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针对学生的回答,强调我国领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是个陆地大国。 8.设疑: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哪个国家比我国更寒冷?哪个国家草原非常辽阔?哪个国家拥有热带风光,信奉印度教? 8.设疑:从中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就知道了我国的什么位置? 归纳:邻国和隔海相望国——相对位置 9.设疑:从描绘的海岸线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你读出的信息说明了什么?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临海和大洋——海洋大国 追问:从读出的临海和大洋中,你就能读出中国的什么位置?——海陆位置 知识梳理:见板书纬度,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一小 部分处于热带 5.思考并说出从我国的经纬度 范围可以看出,我国领土面积辽 阔 6.思考并说出俄罗斯比我国更 寒冷,蒙古草原特别辽阔,印度 拥有热带风光,且信奉印度教 6,说出从我国的邻国隔海相望 国就知道了我国的相对位置 7.思考并说出能读出4个临海和 太平洋,说明我国海域面积辽 阔,是个海洋大国。 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从范 围认识我国领土 的特点,是个陆 地大国。 从读图分析推理 中认识我国的海 陆位置以及我国 是个海洋大国的 特点。 构建知识体系, 认识学习国家范 围和位置的方法 实战练习 那么如何更好的内化、吸收这些知识, 更好的把握这三条考试说明要求呢?还 需要我们实战练习。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二 完成学案任务二强化行政区划的 等级和界线意 识。 巩固 练习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巩固练习 强化对本部分内 容和方法的运 用,巩固本节复 习的知识。 三、板书设计:

《中国的位置和疆域》知识梳理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 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 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⑴ 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疆域史溯源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创建秦朝,始称中国,疆界大幅扩展。在北方占领了河南地,东到朝鲜半岛北部,南到今广西、云南东部,西北到甘肃东部、内蒙古西部,西到四川东部。 西汉鼎盛时期,汉朝的西部领土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等地。南到今越南中部、北部、海南岛,南海的西沙、中沙群岛等。东北到朝鲜半岛中部、北部。 隋朝时期首次把今甘肃一带、青海北部全部纳入中国版图。西南地区,疆域定在今贵州西部一带。大业元年,隋朝恢复了对今越南北部的控制。仁寿初年,隋正式将海南岛纳入版图 唐朝初年,国土扩张。唐朝中期前疆域西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东部、阿富汗大部、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孜别克斯坦东部等地。南到今越南中部、北部、海南岛,南海的西沙、中沙群岛等。东北到朝鲜半岛中部、北部。唐朝时西伯利亚中南部包括贝加尔湖首次纳入中国版图,西伯利亚东南部的外兴安岭和以北地区在唐朝中期后纳入唐朝版图。 宋朝结束了中原和华南内部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年的分裂。但其在疆域开扩上却未有进展,和前面的唐朝相比有巨大的收缩。北宋的面积仅为450.56万平方公里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征伐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一次扩张征服运动。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战亚欧大陆,创建了世界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面积高达4500万平方千米。 朱元璋于1368年建国大明。明朝基本继承了元朝在原南宋、金、西夏、大理的领土. 明朝的面积达1233.38万平方公里,但是1553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停泊船舶权,4年后又取得正式居留权。到清代前期澳门已成为葡萄牙管理经营的中国领土。 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清。清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征伐,极大地扩张了领土。明朝末年民变前的国土面积约为353万平方公里,而清朝最强盛时则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长期处于中国版图之外的西藏、新疆、蒙古、青海等地再次与中国本部纳入同一版图之下。清朝的领土扩张奠定了今日中国的国土基础。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现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在很多区域都同别的国家有领土纠纷,特别是近几年走入公众视线的东海南海部分岛屿的争议.比如说钓鱼岛,黄岩岛,我们应该知道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主权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保卫中国的每一分土地做出最大的努力.并且,我们应该让所有试图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的国家.民族知道每一分领土都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不尊重这一点的人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中国的疆域教案

中国的疆域教案 【课题】§1.1中国的疆域 【课时】2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的第一节内容。因为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第一课,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材包括有〝伟大的祖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3个部分内容。内容较多,于是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来讲解,本次说课主要围绕第1课时来说明。内容主要为伟大的祖国,反映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并且通过七年级下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学习,八年级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描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也能够把握住某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地理位置与气候、农业、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等。但是综合分析各地里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比较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角度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难点:学生通过读图,识记各地名,并且要建立起中国地理的空间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三个层面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的特点

②理解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气候、农业、景观等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估读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和南北两端的纬度,感受我国跨经度和纬度之广,从而理解我国南北温差大和东西时差大,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并且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及对我国海陆兼备这个特点的解析,对学生进行国土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兴国之志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谜语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边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打一国名〕生:中国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伟大的祖国——中国。关于中国你知道多少? 生:七嘴八舌话中国 师:那关于中国的这些你知道吗? ①当我们早上八点已经开始在运动场上接受阳光的洗礼,而此时此刻的在帕米尔高原的孩子在睡梦中感受满天星辰。 ②当春节期间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早已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生:思考 〔教师过渡〕今天通过学习中国地理——?中国的疆域?,我相信同学们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环节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师:们在七年级上册就总结过,学习区域地理的主要几个方面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其中地理位置为首要,那么如何来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呢?〔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经纬度位置〕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疆域变化感想.doc

xx疆域变化感想 对于中国疆域变化的认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是从初中历 史课本上开始的,不过那时的我只是对历史时间、事件等进行记忆,根本没有 系统研究那些事件背后的国内、国际形势,在系统学习完《近代史纲要》这门 课程后,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土地广阔,人品众多,历史悠 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 技成果。古代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不过从 16 世纪至 19 世纪初,中国还处 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殖民主义 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东西方历史走向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1840 年鸦片战 争,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 年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了沦为半殖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我国疆土日蹙,“俄罗斯并不是中国的邻居,它是找上来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让我们失去了贝加乐湖 ,这是沙俄从中国掠走的第一块土地 ,1858 年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 60 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瑷珲条约》的签定,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蒙受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 直至外蒙古独立,沙俄从我国掠夺的国土上百万,中国 疆域国从一只雄鸡变成一只瘦鸡,这一切的一切可以归结为一个自然的铁律—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但我们中国人并不是好欺负的,潜藏在中国人血液 中的是爱国之心,是坚强和团结,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经过 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最终驱逐各国的侵略,保护了国家领土的完 整、祖国的统一。 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初存在着许多边界问题,就中印边界来说,全长约 1700 公里,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不过从来都没有正式的文件对其进行规定, 其中东段约 9 万平方公里、西段约 3.3 万平方公里是中印边境争议最大之处,而 东段边界线是英国殖民主义非法制定的“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对此从来没有予以承认。 1954 年,印度逐渐完成了对“麦克马洪线”以南领土的侵占,中国 政府在忍无可忍之下,于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华民国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现今中国(包括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界;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正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与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相望。 远古时代 夏朝疆域 九州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夏商西周 商朝疆域 周朝疆域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当时部落观尚浓,国家并未完全成熟。因此疆域同样极不确定。但三代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由于关于夏代的历史文献与历史遗址均极少。因此夏代的疆域难以考证。据顾颉刚考证,中夏以前夏代政治中心似在山东省,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晚夏则移居到伊、洛流域。 商汤的活动中心最初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在商代极盛时期,其势力东至山东半岛;西到甘肃东部;南在今河南南部淮水流域,较夏代有大扩展。 周起源于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周灭殷后,国土大幅向外扩张,向北已征服肃慎(今辽宁省的朝阳县一带),南到汉水中游,东到大海,西至渭河上游,广封诸侯。也为其后的分裂时期及秦朝奠下基础。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准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水平。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水平。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实行热爱祖国、 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1.第一章一节: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知识点: 从世界看中国→明确地理位置 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 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 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中国的疆域 第一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中国疆域地理教案

中国疆域地理教案 Chinese territory geography teaching plan

中国疆域地理教案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读后感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读后感 第一次读谭其骧先生的这篇文章,自己也第一次在脑海里对中国古代的疆域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主要谈一下我看了谭先生这篇文章以后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习这篇文章,我搞懂了以前不懂的很多问题。比如,关于元、清两代,在网上看见很多网友说中国的落后,和这两个异族的入侵有直接关联。我本能地觉得,这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思维方式,但又理不清头绪。按照谭先生对历史中国的界定,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在鸦片战争前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以及他们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权都是中国的政权。这些政权既有汉族政权,也有少数民族政权。所谓中国,并不是只有汉族的中原王朝才是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同样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只不过他们和中原汉族政权不统一而已。元清两代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很大的,尤其是清代,奠定了今天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正是清王朝统合了满、蒙、汉三族,使这三族成为统一的国家之内的三个民族。清军入关入主中原之后,又平定了新疆各部的叛乱,使西藏地方政权真正融入中国,这都是明王朝未曾做到的。据此,我们才能说,汉满蒙回藏五族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决不仅仅意味着汉族中原王朝),各少数民族的祖先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的政权。对于台湾而言,从清代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同胞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由此而言,台湾自古都是中国领土,虽然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由汉族的中原王朝统治的,但高山族同胞也是我们中国人,除了荷兰、日本的几十年统治之外,台湾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网上很多台独分子否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并且找出中原王朝没有

对台湾实施过有效管辖的依据,但是,汉族的中原王朝不是中国历史的全部,高山族同胞的存在恰恰就是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历史依据。清代康熙帝实现了台湾和中原王朝的统一,虽有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更替,但台湾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因此,元清两代对于多民族的中国的形成,有着突出的贡献,这是任何一个汉族王朝都未曾做到的。秦汉两代可以说奠定了后世汉族中原王朝的基础,但不能说奠定了中国版图以及历史中国的基础。唐代虽然对新疆地区有了有效的管辖,但西藏的吐蕃王朝并不由唐王朝管辖。吐蕃王朝不由唐王朝管辖,也并不意味着吐蕃王朝不是中国的政权,少数民族政权同样是中国政权。 谭先生的这篇谈话,不仅仅说明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情况,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华夷之分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华夏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经由元清两代,真正实现了融合,我们由此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虽然我们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许多不同的政权,但都是历史上的中国政权。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仅是由汉民族写成的,也包括其他兄弟民族的贡献。当然,蒙古族、满族入主中原,是不是带来生产力的后退,这个问题是可以探讨的,但决不能将蒙古族、满族视为异族,对他们的历史贡献一笔抹杀。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是有过分裂时期的,汉民族之间的改朝换代,和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没有原则性的区别。网上也看到有人说过日本的入侵不是也可以元清两代的情况来对待吗?这是不对的。历史中国,就是以鸦片战争前中国疆域范围确定的,这是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和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这和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绝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