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 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 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堰口长度;

b:堰口间静距;

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堰口高度,其值等于 0.5a;

h:过堰水深;

H: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 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2.5 3

q=1.4h(m /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h:过堰水深( m);

(2)当 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2.47 3

q=1.343h(m /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h:过堰水深( m);

当 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 n的计算公式: 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3

Q:设计流量( m /s);

n: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

q =0.5· Q/(h· n)(个)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q :堰上负荷( L/(m· s));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对于初次沉淀池, q≤ 2.9 L/(m· s);对于二次沉淀池≤ 1.7 L/(m· s)。

如果校核数据不满足上述要求,应调整参数、重复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

三、梯形堰

3.1基本构造

梯形堰适用于水量较大时,其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断面见图2。

图 2:梯形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堰口长度;

b:堰口间静距;

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堰口高度;

e:堰槛宽度;

f:堰口过水面宽度;

h:过堰水深;

H:堰板高度;

3.2计算公式

3.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梯形堰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3/2 3

q=1.86eh(m /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e:堰槛宽度 (m);

h:过堰水深( m);

1.86:流量系数,当来水流速大于 0.3m/s时,应采用 1.9。

3.2.2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 n的计算公式:

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3

Q:设计流量( m /s);

n: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完整参数。

3.2.3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

q =Q/(f· n)(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堰上负荷( L/(m· s));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对于梯形堰,其堰上负荷可达180 L/(m· s)。

(整理)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量水堰

如何选择量水堰槽 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open channel),明渠流量计的应用场所有城市供水引水渠、火电厂冷却水引水和排水渠、污水治理流入和排放渠、工矿企业废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渠道。 选择量水堰槽的种类,要考虑渠道内流量的大小,渠道内水的流态,是否能形成自由流。最大流量小于40升/秒建议使用直角三角堰;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巴歇尔槽;上游渠道较短,最大流量又大于40升/秒建议使用矩形堰。 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巴歇尔槽。巴歇尔槽的水位-流量关系是由实验室标定出来的,而且对于上游行进渠槽条件要求较弱。三角堰和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来源于理论计算,容易由于忽略一些使用条件,带来附加误差。 三角堰 材料: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三角口处的尺寸准确、缘台平直、光滑。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三角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 j为堰板嵌入渠道墙的部分,尺寸请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适应范围: ◇三角堰可按图1.1加工。注意:安装该直角三角堰的上游渠道宽是600mm,三角顶角与上游渠底的高度是250mm。 ◇如使用图1.1直角三角堰,可在明渠菜单“10堰槽种类”→“1直角三角堰”项选择“开启”,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最小流量0.0136升/秒,最大流量45.010升/秒(162吨/小时)

图1.1 直角三角堰堰板构造

图1.2 三角堰建造效果图 图1.3 三角堰在渠道上的安装和三角堰的水位零点 三角堰安装在渠道上如图1.3所示。堰板要竖直,要安在渠道的中轴线上。加工三角堰时,可以会使顶角变成圆角,在确定水位等于零的位置时要注意,三角堰的水位零点应在三角堰的侧边的延长线的交点上。仪表的探头要安装在上游距离堰板0.5~1米的位置。 二:矩形堰 材质:PVC、玻璃钢、不锈钢可选。流量越大,相应增加壁厚。 注意事项: ◇矩形口处的尺寸要准确、缘台平直、光滑。板面光滑、平整、无扭曲。 ◇矩形堰的中心线要与渠道的中心线重合。 ◇ j为堰板嵌入渠道墙的部分,尺寸请用户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适用范围: ◇矩形堰可按图2.1加工,注意:矩形堰的水位-流量关系主要取决于堰口宽的“b”。也与上游渠道宽“B”和堰坎高“p”有关。 ◇如使用图2.1的矩形堰,可以在明渠菜单“10 堰槽种类”→“2矩形堰”项选择:0.25、0.50、0.75、1.00(注:此选项代表堰口宽b)仪表内已有该堰板的水位-流量表,可根据水位值直接给给出流速。 1:b=0.25米最小流量0.4375升/秒(1.6吨/小时),最大流量56.907升/秒(205吨/小时)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时,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6)池底坡度不小于;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min (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2m 3/,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 ,有效水深大于3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s ,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s ,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排渣管直径大于,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s ,排泥静水压力—,排泥时间大于10min 。 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m 3/d=s ,单池设计流量为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Q ' m ax 式中:A ——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q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m 2·h 。 ∴A=0 .13600058.0?= 2)单池面积:

瑶湖水库设计工作报告

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 设计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瑶湖水库位于龙湾区瑶溪镇瑶溪村,为小(Ⅱ)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0.7km2,水库正常库容13.17万m3,总库容15.27万m3。该水库主要功能为旅游休闲及供水。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1.1m,坝顶高程51.25m(假设高程,下同),坝顶长38m,坝顶宽5.6m,迎水坡坡比1:2.3,背水坡坡比 1:1.7~1:2.0。迎、背水坡均采用干砌块石护坡。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侧堰式溢洪道,进口堰顶高程49.75m,长21.34m,下游为自然陡坡。放空管为DN200钢管,位于大坝左侧,放水由钢管出口闸阀控制。水库建于70年代末,1995年由瑶溪山庄出资对大坝进行加高加固。 瑶湖水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1、大坝左右坝头防浪墙存在二处缺口。 2、大坝左坝肩山体较破碎、风化严重,下游坝坡从坝中至左侧坝肩约7.2m长范围内于44.8m高程以下出现多处渗漏点。浸润线逸出点较高,出逸坡降较大。 3、坝内涵管已运行多年,设备已老化,出口闸阀出现少量漏水。 4、水库没有管理房及观测设施。 水库经安全技术认定评定为三类坝。 为加强水库保安工程建设管理,并配合浙江省千库保安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贯彻落实全省千库保安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所受龙湾区瑶溪镇人民政府委托,进行《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设计人员通过现场查勘、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按照《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评价报告》中的有关建议,进行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于2005年10月编制完成《龙湾区瑶溪镇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于2005年10月25日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二、工程设计要点 瑶湖水库保安工程加固措施包括坝顶防浪墙缺口加固、坝体、坝肩渗漏处理、涵管废弃封堵、无动力真空虹吸引水装置、雨水情况及坝体原型观测设施。 1、坝顶防浪墙缺口加固方案

最新20吨医院污水处理方案(二级标准)赵

20顿每天 一体化医院污水处理方案 方 案 A/0+消毒工艺污水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第一章概述 1、工程概况: 根据贵公司提供的数据,该地区目前最大的污水排放量在20吨左右/天,根据本公司多年的设计运行经验,本着为业主负责和服务的宗旨,先拟本项目污水回用处理方案,对污水排放处理工艺、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以供环保主管部门、业主等各方专家领导审议。 2、设计依据: (1)《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5)《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1983); (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99)。 (7)《国家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 3、设计、施工范围及服务 (1) 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为: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备、电气与自控、通风等专业的全部内容。

(2) 施工范围及服务 a、污水处理站中的所有土建构筑物由业主负责组织施工。 b、处理站的总进、出水管道由业主负责施工。 c、总电源由业主负责接至控制柜。 d、污水处理设备及设备内的配件均由我公司负责提供。 e、我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的调试,直至合格。 f、我公司免费培训操作人员,协同编制操作规程。 4、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及管网,降低投资规模和成本; (2)处理后净化水可考虑循环使用,减轻处理负荷,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用水; (3)新建污水处理装置操作、运行简便,运行成本低; (4)确保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5)新建处理装置和设备、管线增设和改造时,尽量保持原有景观,不破坏该区美观效果; 第二章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设计水量: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最大污水排放量在20T/D,处理能力最大按1.0m3 / h设计,按24h连续运行设计。

量水堰计量器施工安装规范

BSIL-W10 精密(量水堰)水位计 安装使用手册 目录 1.技术参数 (1) 2.概述 (1) 3.安装步骤 (1) 3.1.检查 (1) 3.2.安装 (1) 3.读取数据 (2) 3.1. BSIL-RO-VW 读数仪的操作 (2) 4.数据处理 (2) 4.1.水位的计算 (2) 4.2.温度变化修正 (2) 5.维护保养 (3) 5.1.干燥管 (3) 5.2.浮筒的保养 (4) 5.3.传感器 (4) 6.故障排除 (4) 附录A- BSIL-W10 型用于量水堰计的安装示意图 (5) 附录B-半导体温度计温度推导公式 (8) 附录C-关于干燥管气球的使用 (9) BSIL-W10 振弦式精密水位计安装使用手册 1 2.概述 BSIL-W10 型精密水位监测仪用于精确测量非常小的水位变化,如河流、量水堰以 及钻孔里需要对很小的水位变化进行精确测量。该装置包含一个振弦应变计并配有一个比重略大于1 的浮筒。应变计类似一个力传感器用来监测浮筒的浮力,也就是监测着相对于浮筒处的水位变化。最高可以测出小到0.025mm 的水位变化,最大量程可达3 米。水利工程上,BSIL-W10 常用来作为量水堰计测量量水堰的水位变化。 3.安装步骤 3.1.检查 系统安装之前,应在现场对传感器与浮筒组件进行检查,即将传感器接到读数系统 上,装上浮筒后,测量传感器的零位输出。传感器体与挂钩之间的连接螺母必须松开,直到使其不再与传感器体相连。这些螺母仅仅是为运输安全而装上的。 “B”挡的读数应与工厂零位读数一致(工厂提供参考范围)。要保证传感器支撑在挂 钩上,并使系统稳定(使浮筒不要摆动)。 3.2.安装 传感器的安装比较简单。如果是用于河流或量水堰,则需要设一个静止观测井(带 隔栅的防污管),这可以由北京SOIL 仪器公司提供。静止观测井应装在水流相对平静区

水堰的流量计算

水堰 水堰由堰板和堰槽构成,当水经堰槽流过堰板的堰口时,根据堰上水头的高 低即可计算出流量。 1.堰板的结构 (1)堰口的断面如图3所示,堰口与内侧面成直角,唇厚2毫米,向外侧倒45° 倾斜面,毛刺应清除干净。 (2)堰口棱缘要修整成锐棱,不得呈圆形,堰板内侧面要平滑,以防发生乱流。 (3)堰板的材料必须保证不生锈和耐腐蚀。 (4)堰板安装时必须铅直,堰口应位于堰槽宽度的中央,与堰槽两侧壁成直角。 (5)各种水堰的堰口如图4所示。90°三角堰的直角等分线应当铅直,直角允差为±5′。形堰和全宽堰的堰口下缘应保证水平,堰口直角允差为±5, 堰口宽度允差为±0.001b。 (1)堰槽要坚固,不易变形,否则使测量产生误差。 (2)在堰槽上流设置适当整流装置,以减少水面披动。 (3)堰槽的底面应平滑,侧面和底面应垂直。 (4)全宽堰槽堰的两侧面应向外延长,如图4c所示,延长壁应和两侧面一样的平滑,与堰口下边缘垂直,直角允差±5′。延长壁上应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应靠近堰口并在水头下面以保证测量时水头内侧空气畅通。通气孔的面积S≥ B——堰口宽度(mm) h'——最大水头(mm)。 (5)堰进水部分的容量应尽可能大些厂这部分的宽度和深度不能小于整流栅下流的宽度和深度,导水管应埋设在水中。 3.堰的水头测定方法 (1)水头是指水流的上水面至堰口底点(90’三角堰)或堰口下边缘(矩形堰、全宽堰)的垂直距离。 (2)为避免近堰板处水面降低而引起的误差,测定水头h处离堰口的距离等于200~B(毫米)。 (3)应当在越过堰口流下来的水流与堰板不附着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4)水堰的堰口至堰口外水池液面的高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5)可以采用钳针或测针液面计测量水头。钩针液面计构造如图6所示。使用时应将针先沉入水内再提上对准水面,以消除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6)水位零点的测定精度应在0.2毫米以内,最好当堰口流出来的水流刚停止时测定水位的零点,每次试验时都要测定零点。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矩形堰和全宽堰测量零位数值时应减少1毫米。 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 (1) 90°三角堰如图7所示 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h——堰口水头(m) c——流量系数 c=1354++(140+)(-0.09)2 B——堰槽宽度(m) 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 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 B=0.5~1.2(m) D=0.1~0.75(m) (2) 矩形堰如图8所示 矩形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斜管沉淀池操作规程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操作说明 (一)概述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是一种使水中固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水处理设备。 斜管沉淀池是基于浅层理论:如果在处理水量不变,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过流率,或单位面积上负荷量就会减少,因而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淀下来的原理设计的。 在普通的沉淀池中增设斜管,以增加沉淀池沉淀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因斜管沉淀池具有较大的湿周,较小的水力半径,使雷诺数Re大为降低,佛劳德数Fr明显提高,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降效率可大大提高。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降时间也大大缩短,因而大大缩小了沉淀池体积,故斜管沉淀池为一种高效沉淀设备。 (二)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质净化斜管沉淀池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 污水进入一级搅拌混凝反应池后进入二级絮凝池,经加药混凝絮凝后的需沉淀废水由进水口进入设备,被配水系统均匀地分布在斜管的下方。水流经过斜管向上流动经集水系统聚集后排出设备,沉降物沿斜管滑落至沉降集泥斗,污泥由污泥泵抽吸直接到板框压滤机进行污泥压榨,污泥可以再生利用。 (三)运行 开启设备进水阀,开启进水隔膜泵,待水位到池中位时即可开动搅拌机并开始加入PAC和PAM(混凝剂和絮凝剂)。每个调节池中都有两个浮球,一个高液位一个低液位。泵的启停根据调节池液位决定,高开低停。 鼓风机:对两个调节池池分别进行曝气,曝气可以使调节池中的沉淀物不容易堆积起来。进水开启,曝气就不停,调节池到达低水位时,曝气关闭。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根据污泥沉淀情况选择开启风机曝气。 配药配置:PAC浓度为10%,PAM浓度为0.05%较为合理(PAC,PAM的加药箱均为250L,一箱水配25KG的PAC,0.125KG的PAM)。 加药计量泵的大小根据进水的流量确定(计量泵的具体操作可参考计量泵操作说明书)。 出水:沉淀物通过斜管沉降下去,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集泥斗,清水则

巴歇尔堰槽安装使用说明书

标准化废水排放口—巴歇尔堰槽 安装使用说明书 本文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巴歇尔堰槽》 CJ/—1993中的有关条目。 一、概述 非满管状态流动的水路称作明渠(Open Channel),测量明渠中水流流量的仪表称作明渠流量计。明渠 流通剖面除圆形外,还有U形、梯形、矩形等多种形状。 水路按其形态分类,各形态如下图所示。ISO通常称之为满水管为封闭管道,流动是在水泵压力 或高位槽位能作用下的强迫流动。明渠流则是靠水路本身坡度形成的自由表面流动。 满水管路自由表面的明渠自由表面的暗渠 满水管路 水路部分满水管路 敞口明渠(习惯简称明渠) 明渠(或非满管)渠道 暗明渠(习惯简称暗渠) 明渠流量计应用场所有城市供水引水渠、火电厂冷却水引水和排水渠、污水治理流入和排放渠、工矿 企业废水排放以及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渠道。本文重点讨论巴歇尔堰槽的安装和流量测量的方法和仪 表,不包括较大型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用的流量测量方法。 二、量水堰槽的测流量原理 明渠内的流量越大,液位越高;流量越小,液位越低(参见图1)。对于一般的渠道,液位与流量没有 确定的对应关系。因为同样的水深,流量的大小,还与渠道的横截面积、坡度、粗糙度有关。在渠道内安 装量水堰槽(参见图2),由于堰的缺口或槽的缩口比渠道的横截面积小,因此,渠道上游水位与流量的对 应关系主要取决于堰槽的几何尺寸。同样的量水堰槽放在不同的渠道上,相同的液位对应相同的流量。量 水堰槽把流量转成了液位。通过测量流经量水堰槽内水流的液位,可以根据相应量水堰槽的水位-流量关 系,求出流量。常用的量水堰槽种类如图2。 图1 量水堰槽把流量转化成液位 图2 常用的量水堰种类 量水堰槽的水位—流量关系可以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明渠堰槽流量计》JJG711—1990中查到。本文 摘抄了一些常用的类型附后。 每种类型的量水堰槽,都有自己的固定水位—流量对应关系。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时,三角堰要求要

沉淀池设计规范(1)

第二节沉淀池 (Ⅰ)一般规定 第1.2.1条城市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1.2.1采用。生产污水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应根据试验或实际生产运行经验确定。 第1.2.2条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第1.2.3条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4m。 第1.2.4条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第1.2.5条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曝气池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机械排泥的初次沉淀池和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第1.2.6条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第1.2.7条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曝气池后不应小于0.9m。 注:生产污水按污泥性质确度。 第1.2.8条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初次沉淀池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1.7L/(s·m)。 第1.2.9条沉淀池应设置撇渣设施。 (Ⅱ)沉淀池 第1.2.10条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小于8;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m/min; 三、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四、池底纵坡不小于0.01。 第1.2.11条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不大于3; 二、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三、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及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0.3m。 第1.2.12条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宜为6~12; 二、一般采用机械排泥,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水解酸化池池体和出水堰设计计算

水解酸化池池体和出水堰设计计算 1.水解池的容积 水解池的容积V QHRT K V Z = 式中:V ——水解池容积,m 3; z K ——总变化系数,1.5; Q ——设计流量,m 3/h ;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3 45655.1m V =??= 印染废水中水解池,分为4格,每格的长为2m ,宽为2米,设备中有效水深高度为3m ,则每格水解池容积为16m 3,4格的水解池体积为48m 3。 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 已知反应器高度为:m H 4=;反应器的高度与上升流速之间的关 系如下: HRT H HRTA V A Q = = = ν 式中: ν——上升流速(m/h ); Q ——设计流量,m 3/h ; V ——水解池容积,m 3; A ——反应器表面积,m 2;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取6h ; 则)/(67.06 4h m ==ν 水解反应器的上升流速h m /8.1~5.0=ν ,ν符合设计要求。 3配水方式 采用总管进水,管径为DN100,池底分支式配水,支管为DN50,支管上均匀排布小孔为出水口,支管距离池底100mm ,均匀布置在池底。 4进水堰设计 已知每格沉淀池进水流量s m h m Q /00035.03600 4/53 3 ' =?=; 4.1堰长设计 取出水堰负荷)/(2.0' m s L q ?=(根据 《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P377中记载:取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7.1m s L ?)。 '' q Q L = 式中:L ——堰长m ; ' q ——出水堰负荷,)/(m s L ?,取0.2)/(m s L ?; ' Q ——设计流量,m 3/s ; 则75 .12 .01000 00035.0' ' =?= = q Q L m ,取堰长m L 2=。

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规程 总则 1.为加强污水处理的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和水质管理,保证污水处理安全正常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处理和处置污泥、保护环境的目的,制定本规程。 2.污水处理的运行、维护及其安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一般要求 运行管理要求 1.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厂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 2.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3.各岗位应有工艺系统网络图、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应示于明显部位。 4.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5.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数据应准确无误。 6.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主管部门。 7.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8.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9.根据不同机电设备要求,应定时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安全操作要求 1.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并考试合格后方可

上岗。 2.启动设备应在做好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3.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4.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5.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后,方可操作。 6.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7.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进,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8.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9.应在构筑物的明显位置配备防护救生设施及用品。 10.严禁非岗位人员启闭本岗位的机电设备。 维护保养要求 1.运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2.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3.应经常检查和紧固各种设备连接件,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4.各种管道闸阀应定期做启闭试验。 5.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6.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联锁装置。 7.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并根据需要填加或更换填料、润滑油、润滑脂。 8.凡设有钢丝绳的装置,绳的磨损量大于原直径10%,或其中的一股已经断裂时,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nq Q F = 式中: 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 ·h) 23333.31111.1m 2 1.5 Q F nq ===? (2)池子直径 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35-ZBG 性能参数

(3)实际水面面积 22 2 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 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 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 qt h =2 式中: 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 2 1.6 3.0m 4.8m 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 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 Q V t n = =?=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 式中: 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

明渠测流方案典型设计

明渠流量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北京金水中科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10日

目录 一、系统网络结构及组成 二、明渠流量计的种类及选型(测流方法及选择) (一)、明渠流量计的种类(明渠测流方法) 1、水位法 2、流速面积法 3、两种方法的比较 (二)、明渠流量计的选型(测流方法选择) 1、宽度20米以上的宽浅渠道的测流方法选择 2、宽度20米以内的窄渠道的测流方法选择 三、数据传输方案 四、电源系统 五、监控管理软件 六、设备典型配置及预算 附件:相关设备性能及技术指标

一、系统网络结构及组成 系统网络结构图: 其中:①流量计由水位流速传感器与终端机(二次仪表)组成; ②监控管理软件安装于服务器上。 ③通讯仪器可选无线通讯设备或有线网络通讯设备。 ④电源系统可采用民用供电系统或太阳能供电系统,也可使用电池供电。

系统组成: ①明渠流量计 ②通讯仪器 ③监控软件及服务器 ④电源系统

二、明渠流量计的种类及选型(测流方法及选择)(一)明渠流量计的种类(明渠测流方法) 明渠测流方法从原理上可分为两大类:水位法与流速面积法。 水位法是通过测量量水建筑物的上游(或上、下游)水位并经经验公式或实验曲线换算成流量来实现计量的。 流速面积法不需修建量水建筑物,通过测量过水断面面积(实际上过水断面面积是通过测量的水位来换算求得的)与断面流速 来求得流量。 1、水位法 水位法流量计实际上是水位计加辅助的工程建筑物的总称。 ·辅助的工程建筑物主要有: 量水槽(巴希尔槽、无喉道量水槽等) 量水堰(薄壁堰、三角堰、宽顶堰等) 标准断面(指顺直的规则断面) 闸孔涵洞 ·水位计主要有: 超声波水位计(接触式式) 超声波水位计(非接触式式) 浮子式水位计 压力式水位计 雷达水位计 磁伸缩水位计 水尺(人工读数)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与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 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臭气控制可

江西省小(2)型水库设计导则

江西省小(2)型水库设计导则 江西省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 加固初步设计及审批导则 ,试行,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列入国家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质量~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全省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导则。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省列入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及审批工作。 二、目标任务 我省列入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水库共2297 3座,坝高10 m以上且库容20万m以上,。按照水利部、财政部要求~从2011年开始实施~ 2013年底前全面完工~达到竣工目的。 三、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由具备丙级及以上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报告应按照省水利厅提供的《江西省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项目,,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试行,格式文本进行编制。初步设计要根据大坝安全评价,按照我厅 印发的《江西省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技术规定,试行,》要求进行安全评价,或安全鉴定成果明确的建设内容~充分论证加固方案的合理性,优选加固方案。

超出大坝安全评价或安全鉴定核查意见的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得列入初步设计的建设内容。 四、初设审批 初设报告由设区市水利,水务,局会同设区市财政局审批~省水利厅及省财政厅参加。各设区市水利,水务,局负责行政协调~组织专家审查~各有关单位协助配合~做好初设审查工作。审查意见报省水利厅复核~设区市水利,水务,局根据省水利厅复核意见下达批复文件。 五、初设技术审查控制要点 小,2,型水库各建筑物加固处理技术方案应根据水库具体病险情况~按照下列初设控制要点进行设计。初设控制要点主要针对土石坝~其它坝型可按照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对于近期省级或地方投资加固的单个项目~经验收合格的~不得重复列入除险加固项目。 ,一,挡水建筑物加固 1、坝体加高培厚处理:现状坝体单薄~坝高不够~需进行加高培厚的~原则上要求在大坝上游坡进行~并尽可能与坝体防渗相结合。坝顶宽一般为3.5,5 m。 2、大坝防渗加固处理:对需进行坝体防渗处理的~应优先采用“上游坡设置粘土斜墙、粘土铺盖及坝基截水槽”方案。水库大坝相对较高~坝坡符合设计要求~但渗漏严重的~可采取冲抓粘土心墙防渗处理方案 与粘土斜墙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对大坝坝基,含两岸坝肩,一般不采用防渗帷幕灌浆措施。 3、大坝下游反滤加固处理:现状无反滤排水设施的~应设置贴坡反滤,原有反滤排水设施~应优先采用翻修利用、完善方案,失去翻修价值的~方可考虑拆除重建~但反滤排水设施的型式应采用贴坡反滤式~贴坡排水层顶高程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控制。下游侧设置量水堰。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中文词条名: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污水处理·沉淀池 英文词条名: 6.5.1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6.5.1的规定取值。斜管(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按本规范第6.5.14条的规定取值。合建式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宜按本规范第6.6.16条的规定取值。 6.5.2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OM。 6.5.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6.5.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6.5.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0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小于8,池长不宜大于60M。 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 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 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一、说明 为规范我公司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与标准,制定本公司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合应用于20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处理。 参考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如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版)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市排水 《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二册:排水工程 二污水量的计算 2.1 以用水量的85-90%计。 2.2 参考用水量(以人或床位计算) 2.2.1 住宅小区水量南方地区以250-350L/Cap.d计,北方地区以200-300L/Cap.d 计。 2.2.2 医院污水量计算,特大医院按800-1000L/床.d计,中小医院按600-800L/ 床.d计。 2.3 参考用水量(以面积计算) 2.3.1 高档住宅小区以1-1.2m3/100m2.d计,普通住宅以0.8-1m3/100m2.d计。 2.3.2 宾馆以2-3m3/100m2.d计。 2.3.3 写字楼以0.6-1.2m3/100m2.d计。 2.3.4 其他类型建筑物可参考上述建筑物标准进行计算。

2.4 时处理量宜按每日16-20小时计算时处理量。 三、污水水质确定 3.1 污水的设计水质,无确定资料时,一般应按下列要求采用:五日生化需氧 量应按每人每日20-35g计算;悬浮固体量应按每人每日35-50g计算。 3.2 污水水质可参考下表确定: 水质指标单位BOD5 COD Cr SS NH3-N 南方地区mg/L 150-200 250-350 200-250 25-35 北方地区mg/L 200-250 350-450 250-350 30-40 国家一级标准mg/L 20 60 70 15 注:部分地方标准可能严于国家排放标准。 四、处理工艺 4.1 处理工艺的选用 4.1.1 时处理量不大于7.5m3/h(含7.5m3/h)应采取如下处理工艺: 风机 水泵↓ 污水→→消毒池→排放 4.1.2 时处理量大于7.5m3/h时,首选采用外置沉淀池,如无条件时,则选用沉 淀过滤池,一般采取如下处理工艺: 风机 水泵↓ 污水→→消毒池→排放注:上述工艺中采用沉淀池或沉淀过滤池。

明渠堰槽排污口设计安装以及规范化设计要求

明渠堰槽排污口设计安装以及规范化设计要求 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环保局要求,结合便于计量、便于采样、便于日常监督管理的原则,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渠道的整治 2、安装计量装置(标准堰槽、污水流量计) 3、设立明显标志(标志牌) 一、位置选择 污水排放口的位置为企业污水的最终排放口且有一定的落差地段,初步基础要求有6-12米的直流段,要求渠道为规则的矩形,且要求渠壁光滑,水流平稳自由出流(无压力)。对于特殊情况不能满足6-12米长度的排放口,需要增加整流板,使水流能够自由出流。 二、标准堰槽的选择 1、根据企业排放的污水实际情况选择用堰板或巴歇尔槽。主要分两种情况。对于含有淤泥或其他沉积物的污水应选用巴歇尔槽。其他的可选用堰板装置。 2、堰槽的型号选择,污水排放口设计前期,首先要有以下几个数据。渠深、渠宽、最大瞬时流量、最大正常水深(对应最大瞬时流量)称为设计排放口的四要素。根据这四个基本条件,结合污水的水质情况,可在附表中查找相应型号的堰槽。 按照计量部门要求,污水流量计的测量误差是3-5%,标准堰槽作为污水流量计的测量基础,也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其技术要求进行设计与安装。(具体技术要求见附表) 堰槽要垂直安装在渠道内,且保证与渠道接触的三面不漏水,其中心线与渠道中心线重合。 三、污水流量计 污水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为,通过传感器测量得过堰槽水头高度,对应不同堰槽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流量。污水流量计应具备能够显示瞬时数据,累计数据。可以查询或打印时、日、月、年的历史数据。具备4-20MA模拟量输出,232或485数字信号输出。 四、传感器(流量计的传感器) 传感器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主要用于泡沫、大块漂浮物较多、水温较高出现气雾的污水排放口。由于压力式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现在主要使用气泡式传感器。气泡传感器由插入污水中的不锈钢或PVC管、连接软管、打气电机(变送器)组成。工作原理为,由于不同的水深要保证连续出气泡,打气电机的工作电流发生变化,计算出水深。 非接触式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用于上述以外的水质。其工作原理为传感器脉冲每秒向液面漫射,根据液面声波产生及反射回来的时间,计算出液面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靠近出水端距离堰板或喉道(巴歇尔槽)大于4倍最大水头高度(过堰槽水位)的地方。

二沉池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二沉池的设计 学生姓名:陈培农学号: 010302122 专业班级:环工101 指导教师:黄建辉 环境与生命工程学院制 2013年 11 月 目录 一、设计原始资料 (3)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依据 (4)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4) 1 二沉池的主要设计 (4) 2 二沉池的进水设计.......................................... ...... ..6 3 二沉池的出水设计 (7) 4 污泥部分计算 (8) 五、设计总结或结论 (9) 参考文献 (9)

《某经济开发区污水二沉池的设计》 一、设计原始资料 1.污水进水水量30000 m3/d,K=1.4;尾水排放水体按4类水质标准控制,出水水质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2.设计进、出水水质 表1 污水进出水水质 3.处理工艺流程采用A/O工艺。 4.厂址现状污水处理厂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地面坡度5%。 场地坐标 管底标高 53 m 管径 500 mm,充满度h/D=0.5 5、污水排水接纳河流位于场区东南角,最高洪水位37 m 二、设计原则 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2.工艺先进,管理方便

3. 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 三、设计依据 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 《给排水设计手册》 3. 《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 4.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5. 《给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6.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四、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1.二沉池主要尺寸计算 设计选用n=3座辐流式沉淀池. ⑴.二沉池最大流量的计算 h m d m Q o /2000/108.4334=?= %80=R 则h m R Q Q /36008.12000)1(3 0m ax =?=+?= ⑵.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 2m ax 1200)13/(3600/m nq Q A i =?== 式中: i A ——池表面积,2m ;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h ; q ——表面负荷,本设计321.0m m h ?。 n ——为池的个数。 ⑶.二沉池直径D 为: 098.3914 .31200 44=?= = π i A D ,本设计取m 39。 ⑷.实际水面面积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