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⑵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⑶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⑷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拾。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山之农亩

省略句

1、省主语

触草木,尽死。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谋。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省介词

今以钟磬置水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臣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5、省量词

蟹六跪而二螯。

6、分句省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文言翻译的方法

增:相对于文言省略句式而言

换:将古代的说法换成现代的说法

删:文言虚词、发语词、词头等

留:古代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号、物名等

移:相对于文言特殊句式而言,翻译时应调整语序。

巩固练习:

第一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如果使郑国灭亡而能对你有利,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我不能早重用你,现在事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4.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量又去伤害他。这是不仁德的;失掉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6.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译:从前的战争失败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耻辱?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译:触龙进去的时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而慢慢地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以致连快走也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

14.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了吧!

1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附臣服,就要采取措施加强文教和德化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了,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

1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18.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更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2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认为没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如果不是到你这里来,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深明大道的人笑话。

25.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吞并天下的雄心。

26.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译: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2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2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译: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3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只是叶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和味道却不同。

3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第二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却不服气。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大概都是因为这吧!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13.不拘于时,学于余。

译:不受时俗的约束,向我学习。

1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之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他们的后代之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1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石头呢?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是这样。

17.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1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19.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译: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打山石的方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认为得到了它命名的真相。

20.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译:每当移动书桌时,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2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译: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22.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23.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

2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25.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2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启程。

27.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译: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起喊叫着追赶他。

2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29.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30.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他做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3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3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译:已经为它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33.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更多空暇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存贮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治疗病梅呢?

3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不善于作战),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35.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3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

3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啊!

3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

3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译: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割让削减,而最终趋于灭亡。

4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4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4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出洞之后,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4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4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4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4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4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

48.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9.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50.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此心?

译:与其当面受到赞扬,不如背后不遭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不如心里无忧无虑。

51.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

译:朱买臣富贵的时候,不忍心看到他的前妻生活贫困,于是筑建房子来让她住,分了一些吃的穿的使她生活下去。

52.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译:古代逢到喜庆,就以此题名于物,表示不忘。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喜庆的用意是一样的。

5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劲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第三册文言文翻译练习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年纪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心愿。

2、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败,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承蒙国家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6、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译:我幼年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靠哥嫂抚养。

7、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8、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9、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10、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11、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1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译:哎,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13、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14、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译: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15、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译: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它,所以叫它染溪。

16、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译:汇合的水流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叫做愚沟。

17、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译: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九、孔子困陈蔡 翻译: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十四、次非刺蛟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趋,尚及之。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十、澄子亡缁衣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人了。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十二、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 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0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⑵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2011.10 一、及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二、岁不我与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三、是己非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四、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五、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六、少负志气 (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晋书·祖逊传》 七、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八、太祖马鞍在库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日:“世欲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 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2014届高三文言文翻译训练及答案

文言翻译专项训练 一、(年江苏卷)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地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地名士是谁?”那位投降地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地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地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当初,李丰地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 译文: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地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二、(年江苏卷)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苏涣)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地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地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地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地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地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君(苏涣)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地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地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苏涣)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你们地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地.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三、(年江苏卷)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陈公弼)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jLBHr。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陈公弼)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xHAQX。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陈公弼)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LDAYt。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致书以观。 例如:家贫,无从 ..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报也。 例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 ..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不避也。 例如:故患有所 ..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逃死。 例如:几无所 ..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 例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不误事?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 .. ? 寇深矣,若何 ..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圣益圣,愚益愚。 例如:是故 .. 9.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传道受业解惑也。 例如:师者,所以 .. 此世所以 不传也。 .. 距子矣。 吾知所以 .. 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惑乎.? 例如:以此为政,不亦 .. 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 例如:夫子何.命焉为 .. 1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庸……乎,译为“难道……吗”。 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其……乎,译为“难道……吗”。

例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异乎.? 例如:览物之情,得无 .. 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大简乎.? 例如:居简而行简,无乃 .. 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 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徐公美? 例如:吾孰与 .. 吾与.徐公孰.美? 19.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起而拯之?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 .. 20.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例如:然则 .. 21.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文言特殊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翻译 学习目标: 1、总结并掌握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这四种句式。 2、掌握四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一、判断句: 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特点和得分点: 分组研究其他三种句式,要求: 1、翻译句子。 2、总结句式特点和规律。 3、明确得分要点 二、被动句。(第一组)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如姬父为人所杀。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 特点和得分点: 三、倒装句(第二组) A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②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命是从唯利是图 总结句式特点: B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4、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一(只)核舟 C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总结特点: D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四、省略句(第三组) 总结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 2、宋何罪之有?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8、善哉,祁黄羊之论!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实战演练: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省略句,倒装句)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甫(人名)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 不见听信。 4、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5、吾爱之,不吾叛也。 6、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总结:特殊句式翻译口诀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

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译文: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 (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5分)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文言文句式类型并翻译; 【1】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 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是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判断句】 译文: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也间的能忍受的。【3】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 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 译文: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状语后置句】 译文:天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你追我躲。 【6】将请罪君。【状语后置句】 译文:准备向君王请罪。 【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判断句】 译文:不能说不是这五人的功劳呀。 【8】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被动句】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 【9】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断句】 译文:这实在是百年难得际遇啊。 【10】激昂达义。【被动句】 译文:为达义所激动。 【11】谁为哀者、【宾语前置,或省略句】 译文:在为谁悲痛? 【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 译文:本郡有声的士大夫们向当地行政长官请求。 【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碑石。 【14】显荣于身后。【状语后置】 译文:在他死后享受到荣耀。 【1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 【16】扼腕墓道。【省略句;状语后置】 译文:在墓道上握腕惋惜。 【17】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国错。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 译文: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军却损害他人是不仁的。 【19】夫晋,何厌之有、【宾前】 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20】以其无礼与晋。【状后】 译文:因为它曾对晋国无利。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宰相的车夫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二)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三)禁外必先禁内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可以不使内而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四)猩猩贪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矣。 (五)上常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读如“否” ),各有差(读如“疵”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六)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注:“常”通“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七)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贫者也。晋王广求这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以值济佞者也。呜呼“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 ,古今一也。(王安石《知人》) (八)择吏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得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而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节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九)李离伏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 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

文言固定句式翻译题与例题

高考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002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例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译文:群臣仓猝惶急,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只能用手搏斗。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 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1: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 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例2: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安置)?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译文: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知识梳理】 一、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1.……者,……也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④秦,虎狼之国。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⑤梁文即楚将项燕。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略讲)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略讲)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司马光《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 例: 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例: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辨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教师版

《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四大类。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又称谓语前置)四种类型。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根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一、温故知新,掌握规律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句式特点。 第一组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孰、安、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其格式为:否定词+代词宾语+谓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5、何厌之有 6、唯利是图 7、惟弈秋之为听 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用“之”“唯/惟……是……”“唯/惟……之/之为……”作标志词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其结构形式为:宾语+之+谓语动词、唯/惟+宾语+是/之/之为+谓语动词。翻译是“唯/惟”可译为“只”“只是”,“之”“是”“之为”不译。 8、何以战?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一言以蔽之。 明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第二组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马之千里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明确:定语后置句 规律一:“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 规律二:“…之…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者) 规律三:“……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定语+者) 规律四:“…而…者”做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中心词+而+定语+者) 规律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中心词+数量词) 第三组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 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8分,据说今年还可能增加到9分。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 (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 (1)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 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 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 (2)解释。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 (3)更换。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 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 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

高中文言常见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翻译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文意2.结合上下文,领悟句意3.逐词翻译,注意句式特点 文言文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准确表达原意 文言文翻译方法:1.词语扩展法 2.替换法 3.保留法4.增补法 5.调整词序法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 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 二、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译文: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