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穿戴整洁,必要时戴口罩、手套。

二、每日工作前后按清洁区、污染区分别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湿式擦拭,抹布拖布分开(先清洁区后污染区)。

三、每日开窗通风换气数次,并进行紫外线消毒两次。

四、工作前后,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500mg/L)各擦拭一次。

五、废弃标本及容器分类装入污物袋内(黄色),防刺破,无渗漏,封口贴标签,送至指定“医疗废物”暂存点,集中焚烧处理。

六、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七、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采集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1000mg/L)浸泡4小时或肥皂液煮沸15—30分钟,反复清洗、沥干、烘干。八、显微镜等贵重仪器可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或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九、工作人员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2分钟。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资料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制度与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制度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制度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 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 1、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2、口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3、毛巾消毒。擦手、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4、桌椅消毒。要求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 5、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6、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7、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8、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9、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 10、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1、发生传染病人的消毒要求 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同时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并安排好去医院就诊。对发病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汇编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 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W 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3.2.5.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C、灭菌时间》4分钟;

?121 C、灭菌时间》20分钟; ?115 C、灭菌时间》45分钟; 3.2.5.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 4.1 室内空气消毒 4.1.1 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 1.5W/m3,照射时间》30 分钟。 4.2 表面消毒 4.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 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4.2.2 物体表面消毒 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 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 )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 5g/L )的消毒剂 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 分钟。 4.3 实验器材消毒

最新各科室消毒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 1、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2、在各种操作前,应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操作后进行手消毒,可用洁肤柔或75%酒精棉球。 二、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每天开窗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做好相关监测及登记工作。 2、室内空调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候诊椅、办公桌台面,地面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两次。但遇可疑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其分泌物时,应立即进行消毒。 三、物品: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或灭菌。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专柜或专格(抽屉),并保持清洁、干燥、整齐,在有效期范围内;无菌包有效期为半年;消毒包体积应<30×30×25㎝。 3、器材消毒: ⑴玻璃器材: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试管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污染的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⑵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使用后浸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冲净晾干。 ⑶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天秤、细胞计数器械、冰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清洗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等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min—60min。 4、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⑴分类收集:按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 ⑵妥善处置:感染性废弃物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安瓿、针尖等置于锐器盒内。 ⑶统一运送:处置好的包装合格的医疗废物由专人运送至中心医疗废物暂贮处,由专门处置公司前来收取。 ⑷遇特殊情况:如处置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结核菌等感染伤口,按特殊菌种处理,更换敷料后分类置于双层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按要求标示明显,统一处理。 二、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2、办公桌面,治疗盘等每日用5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两次,但遇接诊可疑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 3、体温表使用后应先用棉球擦拭再浸泡。 4、体温表按要求进行消毒:第一道: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清水冲洗、擦干、甩表;第二道: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第三道:用冷开水冲洗后擦干后备用。消毒液每天更换一至二次。盛器加盖,每周总消。 5、按各传染病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及自身准备工作。 6、按照病人主诉及症状,正确做好分诊工作。对于体温≥38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其它症状,发口罩、进行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并做好专册登记。同时引导至发热门诊。对于肠道及肝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 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1、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 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教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早班老师负责开窗通风,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2、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两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保持清洁。每周剪指甲一次。 (3)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4)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5)教职工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不戴戒指,禁止吸烟。 3、消毒隔离制度 (1)设立保健室、隔离室,隔离室用品专用。 (2)幼儿用餐前由保育员负责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再用清水擦两遍,每餐用完的勺碗及杯具清洗干净,消毒柜消毒1小时。 (3)儿童玩具要保持清洁,每周由保育员负责清洗消毒一次,用84液浸泡20分钟后清洗晾干,图书用紫外线照射2小时。幼儿活动室和卧室每天紫外线灯照射1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2 2 小时。毛巾每周用84液浸泡清洗一次,抹布、拖把等保持清洁,经常用84液消毒。 (4)幼儿及教职工患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持医生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回园。 (5)传染病流行季节,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园。 (6)教职工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消毒隔离。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doc

幼儿园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康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一般季节每天对室内空气进行1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

(完整版)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 (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体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应选择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 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每日消毒更换灭菌水。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及相关手卫生规范要求。 6.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当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如有污染时应先消毒。 7. 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1、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标记清楚,进入治疗室人员必 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消毒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2、设流动洗手设备;室内严禁闲杂人员入内,以减少污染机会。 3、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治疗台面、地面、各种物体表面清洁。室内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二次,地面湿式清扫二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拖布专室专用悬挂,干燥保存,并贴有标记。自然通风每日二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照射2次/日,1小时/次,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灰尘一次,10分钟后再用。每季度做空气、物体便面、医护手、消毒液等细菌培养一次。 4、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于专柜,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标志明确,先期先用,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重新灭菌。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h不得使用,采用小包装。 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浸泡在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消毒液每天更换,波面要求达到容器的1/2~2/3处;浸泡消毒的器械要求打开轴节,容器盖上标明可用时间。镊子、持物钳如实行干缸保存,使用时注明时间并每4小时更换。碘伏、酒精等消毒液要密闭存放,并有明显标识;无菌罐、无菌镊、盛碘伏、酒精的磨口瓶每周灭菌2次。碘伏、酒精、棉签应24小时用完。 7、存放打开的小包装的纱布、棉球的无菌敷料容器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每个缸、罐、无菌包外贴有化学指示胶带、内有化学指示卡。(胶带上标明:包内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8、治疗车上物品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治疗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9、体温计应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10、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含皮试);用后的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注射器要随手清理,放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对特殊感染病人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 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手术器械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5、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使用符合

要求的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6、严格病区管理。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8、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处理不得进入换药室。换药包使用小包装,使用一次性无菌石蜡油棉球及油纱条。开启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封存开启后输液瓶或袋需用“输液瓶口贴”。室内每天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有合格洗手设施。 9、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1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最新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三、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 四、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按照《武汉龙阳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五、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八、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九、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 十、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十一、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候诊室、走廊必须保持清洁,工作台、地面、门窗、内壁每日湿式拖帚2次,如有污染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走廊放带盖的卫生纸萎,每日消毒、更换一次。 二、门诊诊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2次/日),室内办公桌、椅、地面每日清水擦拭2次,如有污染立即清除并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液500mg/L)进行消毒清擦;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病人指定在感染诊室就诊)。 三、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清洁与消毒方法: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四、门诊各科室的感染性垃圾:如:一次性医疗用品、手套、纱布、棉球、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由本科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员交接并签字,由医疗废物回收员按转运要求送至污物暂存间存放,定期由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回收公司进行无公害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五、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无嗅味,卫生员每天必须进行两次大清洗消毒,地面及便池内外,不能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立即消除并消毒。 六、各诊疗室、治疗室、换药室、输液室等科室用过的物品,必须进行初步处理后,送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感染病人换药用过的器械、碗、盘等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再送供应室消毒灭菌)。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

消毒隔离制度 (3)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流动水洗手,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 1.幼儿的水杯和毛巾坚持天天消毒,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200。 2.对消毒药品必须坚持所要许可证制度,保证使用的消毒药品科学安全。

3.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 4.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上班。 5.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6.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级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7.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8.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下关希望幼儿园

幼儿园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幼儿园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周剪指甲一次,每周剪趾甲一次。 6.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电视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7.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便后给幼儿用肥皂洗手。 三、消毒隔离 1.儿童的水杯和毛巾坚持天天消毒,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500,在夏季高温和有疫情时浓度配比为1:200。

2.对消毒药品必须坚持所要许可证制度,保证使用的消毒药品科学安全。 3.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 4.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生证明方可回园上班。 5.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6 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7 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8.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口杯、刷牙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擦手、洗脚、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床拦消毒。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 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蹲式厕所。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3.2.5.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3.2.5.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 4.1室内空气消毒 4.1.1 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 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4.2 表面消毒 4.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4.2.2 物体表面消毒 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5g/L)的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分钟。 4.3 实验器材消毒 4.3.1 压力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有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 一、各种无菌操作前洗手,或用 0.04%过氧乙酸小毛巾擦手。 二、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穿刺等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各种无菌物品的放置处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三、各类污染物品必须清洗干净,由供应室集中进行高压消毒。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 1 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 1 次(分 别于消毒前和消毒后采样)。 五、无菌治疗巾 4 小时更换 1 次。 六、换药碗、镊子及持物钳污染后,经过含氯制剂清洗干净,每日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七、无菌棉签入盒高压消毒,使用时用无菌镊子取出,用后与供应室交换。 八、静脉用无菌液体开启铝盖中心部位后使用不超过 2 小时,肌肉注射用无菌液体不超过 24 小时,完全去除铝盖的静脉用液体不超过 2 小时或反复开启使用不得超过 3 次。凡开启无菌液体必须注明日期、时间、具体用途。 九、治疗室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相对污染区,消毒物品必须注有消毒日期及作用期限,包括敷料桶、消毒罐等各种物品。 十、体温计使用后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浸泡液每周二、五更换。 十一、碘酒、乙醇或碘伏消毒液瓶、无菌镊子罐每周高压消毒 2 次,消毒液每周二、五更换。 十二、便器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冲净备用,每 周更换消毒液 1 次。有条件者应使用一次性便器。 十三、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十四、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转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传染病人的种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二消毒一清洗”、“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十六、病人出院后应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晾晒棉絮、枕蕊及棉褥,床旁凳、床架、床头柜用含氯制剂擦拭。病员死亡或传染病人出院后,病室被、褥、枕芯用紫外线消毒暴晒或密闭消毒 无菌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窗口内。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七、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便用无菌物品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