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

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
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

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8969某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Laboratory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system of a laboratory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

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机械通风每小时换气10—15次。

2.紫外线灯管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

一.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

1.加强开窗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或采用排气扇通风,机械通风每小时换气10—15次。

2.紫外线灯管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使用循环紫外灯线空气消毒器,连续开机达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即可起到空气消毒作用。

二.实验室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办公室等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2。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暴晒后备用。

三.物体表面的消毒

1.实验台面、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机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0—15分钟。

2.若实验台面等明显被传染性标本污染,例如传染性标本和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容器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分钟。

四.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

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实验微生物的器材均应视为有传染性,均应作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可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压力蒸汽灭菌器:121℃,30分钟。

2)、干热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待定的干烤箱内,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2.玻璃器材

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洗净沥干,使用前再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橡胶制品

橡胶手套、吸液球等受污染后可用0.5%--1.0%肥皂液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然后清水洗净沥干后,再经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4.纺织品

棉织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一般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

用70℃以上热水加洗涤剂洗涤。有明显污染时,随时喷洒消毒剂消毒或放入专用的污物袋中,再经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5.贵重仪器

如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酶标仪、PCR扩增仪、气象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不适宜加热、不能用消毒剂浸泡的仪器,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擦拭,污染严重或传染性强的,半小时后重复擦拭2次。

离心时离心管未封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离心机内部应用75%医用酒精重复擦拭2次,或将整机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800mg/L的条件下,作用4—6小时。

6.纸张类

如实验记录纸、化验单等可用环氧乙烷熏蒸的方法放入环氧乙烷消毒柜,在柜内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为800mg/L的条件下,作用4—6小时。有条件的也可电离辐射方法,无应用价值的应焚烧处理。

五.剩余标本和容器的处理

1.剩余标本如组织器官、动物尸体、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及其容器放入塑料袋、纸袋,应尽量焚烧处理。

2.液体废弃标本可用121℃、30分钟高压灭菌处理。

3.金属、玻璃容器及夹取标本用的工具可用干热160℃、2小时或湿热121℃、15分钟高压灭菌处理。亦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没,消毒作用30—60分钟。消毒后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六.手的消毒

1.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大多数情况下,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搓洗至少10秒,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推荐使用脚控或肘控的水龙头。如果没有条件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

2.离开微生物实验室之前,脱掉工作服后,应进行手的

医院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医院检验科纯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1目的 纯洁与消毒是防止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纯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其工作环境和消毒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的纯洁与消毒管理。 3职责 3.1科室主任或负责人 3.1.1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纯洁与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2工作人员 3.2.1负责科室工作范围内的纯洁与消毒工作。 3.2.2负责科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纯洁保养工作。 3.2.3负责本科室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材的维护保养。 4管理要求 4.1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整体要求 4.1.1环境布局要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4.1.2严格区分工作区、行政区和生活区,微生物室工作区域内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纯洁区,区域之间标识明确,区域内污染物品、未消毒物品、纯洁物品、消毒物品及无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4.2纯洁消毒的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4.2.1检验科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

(1)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3培养48h;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 ≤10CFU/cm2,培养48h;物体表面≤10CFU/cm2,每月检测1次。 (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培养72h;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每月检测1次。。 (3)监测环境条件,室温保持18~27℃,相对湿度保持30%~70%。 4.2.2检验科污染物品处理要求 (1)对污染区地面、台面、椅子、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下班前用朗索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配制的含有用氯1500mg/L消毒液擦拭一次。 (2)对使用过的吸头、玻片、样品杯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 (3)对门诊的大小便、穿刺液、CSF等标本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所有血液标本需高压灭菌后才能送出实验室。 (4)每天工作完成后用75%的酒精清洗,擦拭加样枪。 (5)对微生物及PCR室所有标本及使用过的废弃物均需高压灭菌才能移交。 4.2.3医疗用品及其他卫生标准 (1)进入人体组织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黏膜、皮肤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4.3消毒灭茵须遵守的原则 4.3.1重复使用的物品均应遵守先消毒后清洗原则,消毒或灭菌后的物品避免再次污染。 4.3.2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所用的包布必须纯洁无破损。包装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需用双层包布周密包裹,大小松紧合适,并周密封口。

XXX医院使用消毒剂管理规定

XXX医院使用消毒剂管理规定 1、 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说明书、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并严格遵照执 行。 消毒剂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有特殊要求时参 照产品说明书保 存。 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直接使用或根据有效成份含量和稀释成所需的浓度。 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浸泡消毒物品应根据相关要求控制时间,不 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体 面。 5.多数消毒 剂配置后稳定性下降,应现配现用,使用前监测其度。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 度。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 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 7.新启用或用过的物品、 器具和器械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干燥后再消 毒。 医务人员使用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过敏、对皮肤粘膜的损伤。二、常用消毒剂使用要求: 1.消毒剂类型,2.消毒剂名称,3.适 用范围,4.使用方法,5.注意事项,6.开瓶有效期限,7.备注。 三、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 1.擦拭法:皮肤、粘膜擦拭消毒,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 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外科手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揉 搓作用至少3min。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

~3遍,作用至少2min。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2000mg/L 的碘伏擦拭,作用3-5min。不应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金属制品的消毒,碘过敏者慎用。碘伏原液1个月;稀释后碘伏消毒液24h或现配现用。治疗用消毒瓶最长不超过4天,(每周更换2次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冲洗法:对阴道黏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冲洗,作用到使用产品的规定时间。中效消毒剂乙醇适用于皮肤、物表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3. 浸泡法:低效消毒用75%,作用10min以上。擦拭法:用浸有75%乙醇的棉球或其它替代物品擦拭被消毒部位,待干。乙醇易燃,忌明火;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毒和作为原料配制。

(完整版)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无菌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四、酒精应密闭保存。 五、采血针、吸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利用。 六、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试验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

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监测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检验科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验科规定1小时,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有记录。新灯≥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90UW/cm2)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90UW/cm2不能使用。

检验科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检验科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医院垃圾分类: 1.1生活活垃圾:包括废纸、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1.2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 1.2.1感越染性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废弃的被服等;(2)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1.2.2病理性废物:(1)废弃的人体组织和器官;(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切片。1.2.3损伤性废物:(1)医用针头、缝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3)载玻片、玻璃试管、安瓶等。 1.2.4药物性废物:(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1.2.5化学性废物:(1)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求血压计、汞温度计。1.3放射性废物:用红色垃圾袋。 2、检验科工作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确保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处理危险废弃

物,由总务科派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儲存处储存,并按规定统一交由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置。 3、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4、所有生物性材料应弃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5、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 6、有效氯消毒剂:常用消毒液浓度为300mgL,并用检测试纸定期检测。 7、本和科室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再科内进行化学消毒或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全自动仪器下排液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用浓度100ogL的含氯消毒液搅匀后浸泡2h后倒入则所或粪池内;痰、脓、血、粪(包括动物粪便)及其它固形标本进行焚烧或加浓度为3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拌匀后浸泡2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则所或化美池。 10、重复使用的试管、玻片等物,浸泡于浓度为3000mg几L的含氯消毒液中2h以上,然后清一烘干一高温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 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 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 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 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 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 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 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 廊清点。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汇编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3.2.1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 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W 1米。 3.2.5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3.2.5.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C、灭菌时间》4分钟;

?121 C、灭菌时间》20分钟; ?115 C、灭菌时间》45分钟; 3.2.5.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 4.1 室内空气消毒 4.1.1 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 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 1.5W/m3,照射时间》30 分钟。 4.2 表面消毒 4.2.1 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 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m2。各实验室拖把应专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水洗净,悬挂晾干,最好放在阳光下晾晒后备用。 4.2.2 物体表面消毒 4.2.2.1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 品的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0.5g/L )的消毒剂喷洒、擦拭 4.2.2.2 物体表面被明显污染时,应立即用有效氯浓度( 5g/L )的消毒剂 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区域,作用30~60 分钟。 4.3 实验器材消毒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行有创操作,预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应保持清洁、干燥,每4小时更换;遇到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二、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记录;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遇到感染聚集发生时,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不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与完整黏膜接触的诊疗物品可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与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可清洁或低水平消毒。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均应干燥保存。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五、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飞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7天内使用。 六、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并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测试和

登记、 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 毒,不得交叉使用、洁具消毒视污染程度,使用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登记工作。 八、诊疗区域必须配合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性能完好的水龙头、洗手流程图、 洗手液、干手设施(干手纸巾或烘干机)。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医院消毒剂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剂管理制度 1. 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消毒剂管理工作,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最大限度消除或降低因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2. 适用范围全院各医疗部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部、医务部等。 3、监督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医疗部门、护理部、医务部、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负责执;各医疗部门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本制度。如有违反者,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 内容凡是直接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的消毒剂,应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要求,验明“三证”,索取供货厂家生产或经营的必要证件(如:卫生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营业执照、该批产品的检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等)、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 感染管理科应安排专人负责消毒剂管理,建立消毒剂的索证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如: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产品有效期等),做好质量验收工作,严把消毒剂购入关。 存放消毒产品的场所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库存的消毒液进行检查,发现过期消毒液,应丢弃不用,并做好记录, 临床科室领回消毒剂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剂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

回日期,并有签字记录。 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剂的性能、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等。如多酶洗液应随时更换,不能反复使用。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或每季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ml)。 临床科室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消毒剂,任何科室不得擅自采购消毒剂。 感染管理科根据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请领及库存数量,分析各科室是否能正确使用,能否达到感染控制要求。

(完整版)幼儿园消毒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隔离: 1、有专用保健室、观察室,保健用品专用。 2、幼儿园内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内空气等必须按"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3、幼儿园内的儿童活动室、卧室、厕所、营养室、隔离室、观察室,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每日一次预防性消毒。 4、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或在医学观察期间,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消毒隔离常规"要求进行。 5、幼儿一人一巾一杯一餐具,一用一消毒,大便便盆亦一用一消毒。 6、幼儿园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均应符合卫生标准。 (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后方可回园。 2、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等综合措施。 3、控制传染源 (1)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病人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人,及时登记上报。病源携带者亦应及时隔离并治疗。 (2)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适当管理,在观察期内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转园。 4、切断传播途径 (1)配合防疫部门对托幼机构的环境及各种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或随时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2)针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饮食卫生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消灭蚊子等媒介昆虫以预防虫媒传染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进行空气消毒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 5、保护易感儿童 (1)掌握易感儿名单,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2)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强户外锻炼,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本制度的制定,对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等进行规范化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工作人员及进入检验科的相关人员。 三、制度要求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4.无菌物品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棉签、纱布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酒精、碘伏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消毒凝胶、洗手液、84消毒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 5.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操作,毛巾专用。 6.不要用戴手套的手或已经被污染的手接触门把手,钥匙等物品。 7.进行严格消毒 (1)对地面、桌面、仪器表面等物体表面,每日消毒2次,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消毒液的浓度为500mg/L;当受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 (40ml的消毒液1000ml的水)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去除残留消毒剂;特殊感染按消毒灭菌制度执行。 (2)房间每天紫外线照射一个小时,每周五用95%乙醇擦拭灯管,定期进行紫外线照射强度及灭菌效果检测,达到消毒规范要求。(3)止血带要做到一用一消毒,先清洁再消毒。一般情况下,清洗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4)各仪器产生的废水,要先用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可排放。 (5)样品架、采血盘、脉枕等每周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情况下,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当受到污染时,要立即清洁消毒,先去除污染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 (6)遇有工作服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7)病人体液要先用1000mg/L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可处理。

GR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起草人:杨祖群、王荔 发布日期:2015年3月22日 审核人:王荔 生效日期:2015年5月1日 批准人:李秋 页数:共16页 回顾日期:2018年5月 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目的: 切断感染链,终止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院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陪护人员、志愿者、学生及外来工作人员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所有临床、医技、儿研所、分子生物中心、太平间等。 3.定义: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7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8 清洁单元:以患者病床为中心、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的所有环境表面视为一个清洁单元。清洁工具(如抹布)未经有效复用不应用于另一个清洁单元。 3.9 低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门诊大厅等。 3.10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的可能性。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3.11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这类区域有感染者、高度易感患者居住或长时间停留;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可能对环境表面造成污染。如感染科、手术部(室)、重症监护病区、急诊科、消毒供应中心、医学检验科、烧伤病区、导管室、腔镜室、血液透析中心、新生儿病房、移植病房、隔离病房等。 4.标准: 4.1 清洁与消毒原则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总4页)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条全院的消毒剂由药剂科统一购买、贮存、供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消毒药械的购置、查验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卫生许可证等;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第二条药剂科购买消毒剂,应选用卫生部批准的消毒剂,产品标签上注有“(年号)卫消准字(省号序号)”,产品说明书中注明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并有详细可行的使用说明,注明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注意事项等。还应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名、厂址。 第三条药剂科对于购进的消毒剂应统一保管,一般应将消毒剂保存在阴凉处,离地20-25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不宜一次购入量大,防止贮存较久失效。 第四条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对于能够采用热力消毒灭菌物品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选用化学消毒剂谱、高效、低毒、安全、货源广为依据。化学消毒剂按功能强弱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三类。 2、高效消毒剂用于需要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物品。目前我院使用的高效消毒剂有2%戊二醛(碱性)、过氧乙酸。 3、中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水体和疫源地消毒、皮肤和粘膜消毒(碘、醇)及医院的常规消毒。目前我院使用的中效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0.5%碘伏、75%酒精、安尔碘。 4、低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粘膜和外环境的消毒。 5、使用消毒剂的临床科室,医院相关规定要求,核查消毒剂的剂量和浓度,使用时应标明使用期限。 第五条常用消毒剂使用规定 (一)戊二醛 1、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方法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2)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3、注意事项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2)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3)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4)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5)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6)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检验科应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应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污染区的工作操作台及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明显血液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二、采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衣帽整齐、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操作完毕摘掉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后再为下一位病人采血。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爱尔碘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有效期为7天,过期禁用。 四、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后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必要时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紫外线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 六、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七、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消毒,末梢采血一人一片一管,对每位病人操

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杜绝交叉污染。 八、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吸管、注射器等按感染性废物及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采血针放入锐器盒,由专人收集登记。 九、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先洗手、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污染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清洗,再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剂消毒双手。 十、室内应有洗手设备、洗手液及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工作人员的手要经常清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十一、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十二、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十三、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应立即用碘伏消毒局部,并参照“锐器伤的预防”处理。 十四、若手上有伤口,应戴上手套,才能接触标本。 十五、检验科操作时,如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十六、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2000mg/l含氯消毒剂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物品经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备用。 其他未尽事宜,执行《消毒技术规范》3、11(2003年版)检验相关物品的消毒。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

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与使用规定 第一条全院的消毒剂由药剂科统一购买、贮存、供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消毒药械的购置、查验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卫生许可证等;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第二条药剂科购买消毒剂,应选用卫生部批准的消毒剂,产品标签上注有“(年号)卫消准字(省号序号)”,产品说明书中注明该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并有详细可行的使用说明,注明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注意事项等。还应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名、厂址。 第三条药剂科对于购进的消毒剂应统一保管,一般应将消毒剂保存在阴凉处,离地 20-25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不宜一次购入量大,防止贮存较久失效。 第四条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对于能够采用热力消毒灭菌物品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选用化学消毒剂谱、高效、低毒、安全、货源广为依据。化学消毒剂按功能强弱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三类。 2、高效消毒剂用于需要灭菌或高水平消毒物品。目前我院使用的高效消毒剂有2%戊二醛(碱性)、过氧乙酸。 3、中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水体和疫源地消毒、皮肤和粘膜消毒(碘、醇)及医院的常规消毒。目前我院使用的中效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安尔碘。 4、低效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粘膜和外环境的消毒。 5、使用消毒剂的临床科室,医院相关规定要求,核查消毒剂的剂量和浓度,使用时应标明使用期限。 第五条常用消毒剂使用规定 (一)戊二醛 1、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方法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擦干后使用。 (2)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3、注意事项 (1)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2)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3)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4)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钠)充分混匀。 (5)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 (6)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d。 (7)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二)过氧乙酸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专用机械消毒设备适用于内镜的灭菌。 2、使用方法 (1)消毒液配制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每天都要对各个科室进行消毒,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医院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

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 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 二、基础措施: (一) 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二) 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的地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的操作步骤和指征。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的照射、擦拭、监测记录。 2、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 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普通科室病房、门诊的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衣物。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3) 擦拭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先清洗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晾干备用。 (四) 医疗器械、物品消毒灭菌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高度危险性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 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 罩。进行有创操作,预计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病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口罩应保持清洁、干燥,每4小时更换;遇到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二、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 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记录;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遇到感染聚集发生时,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人体 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手术器械不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与完整黏膜接触的诊疗物品可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与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可清洁或低水平消毒。 所有消毒灭菌物品均应干燥保存。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 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五、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飞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 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7天内使用。

六、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并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浓度 测试和登记、 七、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 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洁具消毒视污染程度,使用5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登记工作。 八、诊疗区域必须配合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性能完好的水龙头、洗手流 程图、洗手液、干手设施(干手纸巾或烘干机)。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或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 发现传染病患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