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配合比

一、前言

现代混凝土作为人造建筑材料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一一轻质混凝土。1913年美国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轻质高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

二、HSLC基本概念及优势

1. 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轻质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HSLC)是指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从HSL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牵涉到粗、细集料、水泥和水以外,所不同的是还涉及到表观密度(原称容重)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2. HSLC在公路桥梁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也使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更加突出,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HSLC以其高强、轻质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普通混凝土无法克服的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今天,HSLC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HSLC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梁体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2)减低梁高;

(3)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4)抗震能力好;

(5)降低工程造价。

三、HSLC配合比设计

HSLC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在于确定能获得预期性能而又最经济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在保证结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达到便于施工和经济节约的要求。由于HSLC所使用高强陶粒的特性,它还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用一个较公认的强度公式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虽然,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强度公式,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主要还是通过参数的选择和简单经验公式的计算,最终经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组分材料的用量。

1. 确定试配强度。根据我国《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90)的规定,HSLC的试配强度可由公式确定。

其中,

———试配强度,MPa;

———设计强度,MPa;

——— HSLC强度的总体标准差,MPa.

2. 选择水泥品种和标号

一般为325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3. 选择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是影响棍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最主要的参数之一,对HSLC来说,水泥用量的选择尤为重要,增加水泥用量固然可以使HSLC的强度提高,但也会使其密度增加。总的来讲,HSLC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当采用泵送施工时,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m3.

4. 选择高强陶粒

HSLC一般要选择密度等级>700、筒压强度>5.0MPa、强度标号>30MPa的圆球型高强陶粒,且其各项指标应满足《轻骨料》GB/T17431.1有关要求的人造高强轻集料。

5. 选择用水量和水灰比

HSLC的用水量和水灰比,分净用水量和净水灰比及总用水量和总水灰比,所谓净用水量系指不包括高强陶粒1h吸水率在内的混凝土用水量,其相应的水灰比则为净水灰比,在HSLC配合比设计中,一般用净用水量和净水灰比表示。HSLC的用水量(或水灰比)不仅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拌合物的和易性。

6. 砂率的选择

HSLC的砂率是以体积比来表示的,即以砂的体积与粗细集料总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砂率的提高,是HSLC文献认为在一定的砂率范围内:18%~60%强度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有关。砂率对HSLC的强度影响不大),且其弹性模量也有所提高。但随着砂率的提高,HSLC 的表观密度也逐渐增加。当HSLC的强度等级为LC40-LC60,砂率为40%左右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最好。

7. 粗细集料用量

它是指配制1m3HSLC所需的高强陶粒和普通砂的密实体积,可参考《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90),用绝对体积法求出。

8. 掺和料等外加剂

由于HSLC的水泥用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偏多,实践证明,为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和其他一系列的物理力学性能,在HSLC中加入适量的掺和剂,如硅灰、优质粉煤灰、磨细高炉矿碴、F矿粉等,可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一般在配制LC50及以下的HSLC时,掺加粉煤灰即可,当配制LC50以上的HSLC则需掺加硅粉等。在使用掺合料的同时,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以减小用水量,降低水灰比。粉煤灰的掺加采用“超量取代法”,且在预应力HSLC中其取代水泥率不宜大于10%~15%,而对于硅粉的最大掺加量,根据ACI213委员会报告《硅粉用于混凝土》的观点,“1kg硅粉可取代3~4kg水泥而不导致强度的降低。”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改良HSLC的配合比,采用“双掺”或“多掺”及复合掺加技术,即在加入高效减水剂的同时,根据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加入一种或几种(复合化)超细活性矿物材料,并加大掺入的比例,可以大幅度提高拌合料的工作性能,并对其物理力学特性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

四、结论

从本文可知,HSLC的施工条件要求较高,质量不容易控制。施工时必须对HSLC采用“双掺”或“多掺”等方法进行改性,以提高拌合料的工作性能,保证HSLC的施工质量。另外,我国应加大高强陶粒的研究工作,尽快生产出高性能高强陶粒,从根本上改变HSLC的力学性能,为HSLC在公路桥梁上的广泛使用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志绪。新型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王传志,滕智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 龚洛书,柳春圃。轻集料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4] 龚洛书。高强陶粒和高性能混凝土[J].混凝土,2000,(2)。

[5] 邓宗才。钢筋与轻质高强混凝土基本体间粘结强度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1995,(5)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配合比 一、前言 现代混凝土作为人造建筑材料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一一轻质混凝土。1913年美国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轻质高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 二、HSLC基本概念及优势 1. 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轻质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HSLC)是指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从HSL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牵涉到粗、细集料、水泥和水以外,所不同的是还涉及到表观密度(原称容重)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2. HSLC在公路桥梁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也使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更加突出,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HSLC以其高强、轻质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普通混凝土无法克服的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今天,HSLC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HSLC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梁体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2)减低梁高; (3)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4)抗震能力好; (5)降低工程造价。 三、HSLC配合比设计 HSLC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在于确定能获得预期性能而又最经济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在保证结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达到便于施工和经济节约的要求。由于HSLC所使用高强陶粒的特性,它还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用一个较公认的强度公式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虽然,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强度公式,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主要还是通过参数的选择和简单经验公式的计算,最终经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组分材料的用量。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1]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 (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表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自定,待验证)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到目前混凝土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且混凝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自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种新型混凝土不断出现。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我国自从 1979年在湘桂铁路红水河斜拉桥的预应力箱梁中首次采用泵送 C60 混凝土以来,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走过了30余年。现在,像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供应C80级别的预拌混凝土,C50~C60级高性能混凝土已在许多建筑和桥梁中得到应用,近年建成的大型桥梁的混凝土主体构件如主梁、刚架或索塔等,多数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级别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或者高性能引气剂、其它特种外加剂和掺入足够的超细活性混合材料,如: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优质粉煤灰等达到低水胶比,并具有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的新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予以保证。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1) 高强度。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高、弹模高,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大幅度的减少高层和超高建筑物纵向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扩大建筑使用面积,

轻质高强混凝土研究方案

轻质高强混凝土研究方案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值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高潮,混凝土的需求量还将不断地快速增加,成为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利用人造或天然轻质骨料替代普通密度骨料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隔热保温性能好、耐火性能好、抗震性能好、耐久性能好及综合经济技术效果好等优点。同时, 由于在生产轻骨料和配置轻骨料混凝土的时候, 利用了粉煤灰、硅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 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轻骨料混凝土的显著优点, 使其在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海洋工程等工程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和突出的社会效益, 已成为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结合我公司现有情况,有必要对轻质高强混凝土进行研发,力争配制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轻质高强混凝土,并且使我公司所属的搅拌站具备生产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标 本次试配实验采用全系列进行轻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选择水胶比、掺和料掺量为因素,利用工作性(坍落度)、强度、表观密度三个指标进行评价,选择最佳的配合比进行二次实验,其中表观密度越小越好,强度越高越好,坍落度在不离析的条件下越大越好。并优选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轻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用于参加“大赛”并积累数据库,为以后的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不同水胶比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3.2不同粉煤灰、矿粉复合掺入量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3.3不同硅粉、矿粉、粉煤灰复合掺入量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3.5不同硅粉掺量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3.6不同目标表观密度对轻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 3.7在满足强度及施工要求,选出各个强度等级最经济的混凝土配合比。

轻集料混凝土种类

用轻集料配制成的、容重不大于1900公斤/米3的轻混凝土,也称多孔集料轻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按轻集料的种类分为:①天然轻集料混凝土。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和多孔凝灰岩混凝土等。②人造轻集料混凝土。如粘土陶粒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和用有机轻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等。③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如煤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膨胀矿渣珠混凝土等。 按细集料种类分为:①全轻混凝土。采用轻砂做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②砂轻混凝土。部分或全部采用普通砂作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 按其用途分为:①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小于800公斤/米3,抗压强度小于5.0兆帕,主要用于保温的围护结构和热工构筑物。②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800~1400公斤/米3,抗压强度为5.0~20.0兆帕,主要用于配筋和不配筋的围护结构。③结构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1400~1900公斤/米3,抗压强度为15.0~50.0兆帕,主要用于承重的构件、预应力构件或构筑物。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和耐火性能好等特点。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70兆帕,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可减轻自重20~30%以上,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保温性能良

好的墙体材料,其热导率为0.233~0.523瓦/(米·开),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2~33%。轻集料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容重和强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强度越低,弹性模量也越低。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低25~65%。 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大量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结构和围护结构,特别是大量用于制作墙体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型外墙板和小型空心砌块,少量用于高层和桥梁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热工构筑物。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南京广州路干沿河B片B、C幢高层建设工程,地点为于南京市广州路与干河沿街之间,由南京市中住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为开发商。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拟通过投标承建其土建、安装及室外工程项目,工期730天,建筑用途为商业、办公、住宅高层,其中地下室3900卅,住宅楼13500 m2 (18层),办公楼22000 m (22层)。基础转换层及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高强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合计约2000m 3。 ⑴原材料的要求 ①水泥使用矿渣盐水泥,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小温度应力。 ②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6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③石子选用5?31.5连续粒级洁净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 %以下。 ④外掺添加材料 a .掺入一定数量的一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降低混 凝土的水化热及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b .掺入一定数量的JM-川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起到混凝土缓凝的作用。 ⑤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为120 i20mm。 ⑵浇筑 ①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现场,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②根据基础平面及现场的施工条件,为充分利用泵车能够展开的工作面,各施工段混凝土浇捣从一边赶向另一边。本工程地下室基础承台多为大体积砼,浇筑砼时应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如下图所示,表面及时整平。

③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表面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钢筋派 专人看 护。 ④ 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备4-5只插入式振动器。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 动时间 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300mm 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第一层 距底板垫层上表面 50mm ,分层插入深度为进下层 50mm ?100mm 。砼浇筑过 程中,平板施工时应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式振动器配合使用,确保砼密实。 ⑤ 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浇筑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内随 便加 水。 ⑥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要求混凝土终凝控制在 10h 左右,入泵 坍落度控制在120 i20mm 。 ⑦ 本工程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下料、连续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法 (如下图所示),即由2个浇筑小组从一点开始,砼分层浇筑,每两组相对应向 后延伸浇筑,直至同边闭合。高度超过 2.0m 的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 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 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混凝土以 500mm ?1000mm 高分层浇筑到顶,根据各施工段操作面,合理组织劳动力, 做到不留施工缝和冷接头。外墙墙板止水坎与底板同时浇筑,并按规定设置留钢 板止水带。墙板砼一次性浇筑到顶,不留施工缝,由于砼一次浇到墙体全高,模 板侧压力大,做好模板的加固、看护工作。 分层分段下料浇筑法示意图 ⑧ 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复振和反复搓压使表 面密 实并用铁抹子压光以减少气泡、 消除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 性,防止混凝土开裂。 ⑶混凝土试块 除正常混凝土抗压及抗渗试块外, 另适当增加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 块和拆 模指导试块,为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提供数据。 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方式和取模板 新浇筑的砼

轻质混凝土

轻质混凝土 轻质混凝土又称为发泡水泥、泡沫混凝土等,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具有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根据应用需要将空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气、氧气等气体引入混凝土浆体中,经过合理养护成型,而形成的含有大量细小的封闭气孔,并具有相当强度的混凝土制品。泡沫混凝土的制作通常是用机械方法将泡沫剂水溶液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含硅质材料、钙质材料、水及各种外加剂等组成的料浆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养护而成的一种多孔材料。 河南华泰建材开发有限公司具有多年的泡沫混凝土生产经验,也是国内最大的泡沫混凝土生产企业。多年来河南华泰坚持不懈,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以实践检验技术的道路,其生产的HT泡沫混凝土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HT泡沫混凝土制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①轻质高强

泡沫混凝土密度小,常用泡沫混凝土的密度等级为300—1200kg/m3,相当于普通混凝土的1/5—1/10.抗压强度大于0.25Mpa,可根据建筑物设计要求生产出不同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产品。在建筑物的内外墙体、层面、露面、立柱等建筑结构中采用该种材料,一般可使建筑物自重降低25%左右,有些可达结构物总重的30%-40%。近年来,密度为160 kg/m3的超轻泡沫混凝土也在建筑工程中获得了应用。由于泡沫混凝土的密度小,可显著降低建筑物自重,提高构建的承载能力,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采用泡沫混凝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②保温隔热 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闭的细小孔隙,热工性能良好,密度等级300—1200kg/m3范围的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为0.06—0.3W(M.K)之间,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物墙体及屋面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 ③隔音、防火性能佳 泡沫混凝土属多孔材料,吸音能力0.09-0.19%,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在建筑楼层和高速公路隔音板、地下建筑顶层等领域,均可采用该材料作为隔音层。泡沫混凝土区别于传统隔音材料,无机、不燃,从而具有良好的防火性,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防火性能。 ④低弹抗震 泡沫混凝土的多孔性使其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其对冲击力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同时泡沫混凝土轻质高强的特性,可有效减低建筑物的荷载20%--40%,建筑物荷载越小,抗震能力越强。 ⑤施工速度快 现场浇注,机械化施工,其施工速度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快1/3 泡沫混凝土的原料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摘要】轻集料混凝土是建筑材料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轻集料混凝土能有效的减轻结构自重,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声效果,从而降低建筑的基础造价和总造价。本文主要从轻集料混凝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轻集料;混凝土;发展 0 引言 在建筑业高速发达的今天,混凝土作为一种大众的建筑材料备受关注。21世纪的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轻质、高强、耐久。发展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能有效减轻结构自重,使混凝土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层建筑、海上建筑、公路桥梁、原子能工业等建筑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并带来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但是自重大使混凝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若能有效减轻自重[1-3],并且达到轻质高强、耐久性好,其技术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由此高性能化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与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能够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基础上,使混凝土的自重降低20%以上,这对于结构恒载占有较大比例,且对材料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工程等现代大工程而言,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较高性能普通混凝土无疑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4-5]。 1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相对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人造轻集料,先后研制成黏土陶粒、页岩陶粒和烧结粉煤灰陶粒,几经起伏目前年产量达300万立方米。据1990年对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沈阳等10个省市不完全统计的资料表明,从70年代-80年代的10年中,用于房屋建筑外墙板的轻集料混凝土约占其总量的50%;用于建筑砌块约占砌块的27%。但是,由于我国的轻集料质量较差,以粉煤灰为主的其他品种陶粒的质量不尽人意。所配置的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kg/m3-1950kg/m3,抗压强度为C5-C25,既密度较大,而强度偏低,使其使用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20世纪90年代我国轻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它在墙体中的应用从以高层建筑外墙板为主,改变成以高层建筑框架填充墙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为主的格局;而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少,出现了近十年来的全国各地新建的万余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高速公路桥等,极少应用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奇怪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轻集来过多偏重于是墙体材料的应用,而用于承重结构的高性能陶粒的生产与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轻集料混凝土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优异耐久性,且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具有上述各性能的混凝土称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中则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则未明确区分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只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强度范围从C15~C80。综合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以及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将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度混凝土是比较合理的。 获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有掺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并同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优质骨料。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可掺用纤维材料提高抗拉、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也可掺用聚合物等提高密实度和耐磨性。常用的外加剂有高效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性能引气剂、防水剂和其它特种外加剂。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Ⅰ级粉煤灰或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沸石粉、偏高岭土、硅粉等,有时也可掺适量超细磨石灰石粉或石英粉。常用的纤维材料有钢纤维、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等。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 (一)水泥 水泥的品种通常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也可采用矿渣水泥等。强度等级选择一般为:C50~C80混凝土宜用强度等级42.5;C80以上选用更高强度的水泥。1m3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要控制在500kg以内,且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二)掺合料 1.硅粉:它是生产硅铁时产生的烟灰,故也称硅灰,是高强混凝土配制中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应用较多的一种掺合料。硅粉中活性SiO2含量达90%以上,比表面积达15000m2/kg 以上,火山灰活性高,且能填充水泥的空隙,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硅灰的适宜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 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十分显著,当外掺6~8%的硅灰时,混凝土强度一般可提高20%以上,同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耐磨、耐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但硅灰对混凝土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减小混凝土流动性、加速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等。 2.磨细矿渣:通常将矿渣磨细到比表面积350m2/kg以上,从而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掺量一般控制在20%~50%之间。矿粉的细度越大,其活性越高,增强作用越显著,但粉磨成本也大大增加。与硅粉相比,增强作用略逊,但其它性能优于硅粉。 3.优质粉煤灰:一般选用I级灰,利用其内含的玻璃微珠润滑作用,降低水灰比,以及细粉末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效应,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改善综合性能。掺量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I级粉煤灰的作用效果与矿粉相似,且抗裂性优于矿粉。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摘要:高强混凝土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材料,另掺高效复合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配制而成,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并给出用南宁本地的材料成功配制出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趋向高层化、大型化和大跨度发展,因此,高强混凝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国际上C100级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在试验室也已经成功配制出C100~C150高强混凝土,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或通用的高强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方法。本文根据南宁本地区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主要是砂、石、水泥),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市场情况,通过试配和优化、反复修改后确定一个较佳的配合比。 1 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1.1 强度高、节省材料 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很高,可使钢筋混凝土柱和拱壳等以受压为主的构件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在受弯构件中,可降低截面的受压区混凝土高度。从而使构件截面减小,降低结构自重,增加有效使用面积,适用于大跨、重载、高耸等工程结构。 1.2 流动性高、早期强度高 高强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使用高效减水剂等,能同时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早强的性能,可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等机械化施工工艺。由于高强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施工中可以早期拆模,缩短拆模时间,加速模板的周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速度。 1.3 良好的耐久性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低水灰比(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较高的密实性,抗外部侵蚀能力强,能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但是,高强混凝土受压时表现出较小的塑性和更大的脆性,随着混凝土等级提高,这一特征越明显。因此,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不能单纯地追求抗压强度的高指标,而应兼顾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上所需要的其他力学性能指标。

轻质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

轻质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5T15:06:46.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陈伟东[导读] 摘要:通过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利用天山水泥和当地可用的原材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轻质混凝土。 新疆天山筑友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通过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利用天山水泥和当地可用的原材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轻质混凝土。为我公司商混站提供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制方案和数据支撑,提高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轻质;混凝土;性能试验 前言:我公司的搅拌站以生产混凝土为主,为了满足以后混凝土市场的需求,我公司搅拌站必须具备生产轻质高强混凝土的能力。所以我公司有必要进行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发,利用当地可用的原材料,配制强度等级较高的轻质混凝土,为我公司搅拌站生产的轻质混凝土提供科学合理的配合比,此项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试验所用的原材料检测结果 1胶凝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天山水泥厂生产的 P.O42.5R水泥,其检测3天强度30.0兆帕,28天强度53.1兆帕,玛拉斯电厂F类I级粉煤,新疆105团S75矿渣粉,新疆哈密的硅灰,硅灰28天需水量比92%、28天活性112%。 2、粗骨料 从表1-1可以看出,本次试验所采用的页岩陶粒,除筒压强度和粒型系数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外,其他项目检测结果均满足GB/T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中的技术要求。从表1-2中可以看出,本次试验所采用的陶粒颗粒级配均满足GB/T17431.1-2010《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中的要求,基本满足轻质高强混凝土试验所需粗骨料的要求。 3细骨料 4 本试验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本次试验所采用的减水剂符合标准GB/T809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的要求。 二、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 为减少试配过程中原材料的浪费,特对相应的配比进行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试验。根据GB/T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试验方法检测水泥胶砂扩展度,找出胶砂扩展度在350±20mm范围内的掺量点,最终确定最佳掺量。本次试验中所用的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一般,部分配比胶砂扩展度超过规范要求,基本可以满足GB/T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范》要求的胶砂扩展度。 三、轻质高强混凝土强度试验 本次试验根据JGJ51-2002《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的设计方法,设计轻质高强混凝土。一共设计13个配比,采用100mm×100mm×100mm正方体的三联试模成型抗压强度试件。现场进行试配及调试,根据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方法测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和表观密度,其结果详见表3-1。 表3-1 轻质高强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结果

轻集料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 轻集料混凝土是指用轻粗集料、轻砂(或普通砂)等为集料配制而成的干表面密度不大于1900公斤/米的水泥混凝土,也称多孔集料轻混凝土。 种类 轻集料混凝土按轻集料的种类分为:天然轻集料混凝土。如浮石混凝土、火山渣混凝土和多孔岩混凝土等。人造轻集料混凝土。如黏土陶粒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膨胀珍珠岩混凝土和用有机轻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等。工业废料轻集料混凝土。如煤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和膨胀矿渣珠混凝土等。 按细集料种类分为:全轻混凝土。采用轻砂做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砂轻混凝土。部分或全部采用普通砂作细集料的轻集料混凝土。 按其用途分为: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小於800公斤/米,抗压强度小於兆帕,主要用於保温的围护结构和热工构筑物。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800~1400公斤/米,抗压强度为~兆帕,主要用於配筋和不配筋的围护结构。结构轻集料混凝土。其容重为1400~1900公斤/米,抗压强度为~兆帕,主要用於承重的构件、预应力构件或构筑物。 特点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和耐火性能好等特点。 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70兆帕,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可减轻自重20~30%以上,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是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其热导率为~瓦/(米?开),仅为普通混凝土的12~33%。轻集料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和徐变也较大。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其容重和强度成正比。容重越小、强度越低,弹性模量也越低。与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集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约低25~65%。 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於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保温隔热和耐火等)等效益。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大量应用於高层、大跨度结构和围护结构,特别是大量用於制作墙体用的小型空心砌块。 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轻集料及轻集料混凝土,主要用於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大型外墙板和小型空心砌块,少量用於高层和桥梁建筑的承重结构和热工构筑物。 轻集料技术要求 保温及结构保温轻集料混凝土用的轻粗集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 ㎜。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用的轻粗集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 ㎜。 轻粗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表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 。 轻粗集料的级配表 筛孔尺寸 d min 1/2d max d max 2d max 圆球型的及单一粒级累计筛余 (按重量计,% )≥ 90 不规定≤ 10 0 普通型的混合级配≥ 90 30 ~70 ≤ 10 0 碎石型的混合级配≥ 90 40 ~60 ≤ 10 0

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

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 陈友治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阐述了研究开发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制备技术和途径,说明了主要原材料及其性能要求。 关键词: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制备;材料性能 Abstract: Expounded in this article i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tregth concrete and super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nd relative approaches.The main raw materials and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are explained as well. Key words: 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引言 混凝土是人类最大宗的建筑结构材料,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低强低耐久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三个阶段。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混凝土配制技术、施工性能、 设计和使用要求、施工机械及操作水平来看,目前正处于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和使用阶段, 这一时期还将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研究优质实用的高强或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全面提高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水平,是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1 研究、开发、应用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重大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有能力拓展生存的空间。目前,人们正在向高空、地底及海洋进军,现代建筑物越来越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在海洋深处建造大型结构物, 在海面上建造巨大的工作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大江、深谷、海峡的大跨度桥梁和海底隧道 在建造。所有这些,都要求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高。因此,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泵送性 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方向。 目前,一般认为 C 50~C 90属高强混凝土范畴, C 100及以上强度等级是超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研究应用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具有下列优越性: (1)有效地减轻结构自重。钢筋混凝土的最大缺点是自重大,在一般的建筑中,结构自重 为有效荷载的8~10倍。当混凝土强度提高时,结构自重降低。一些世界著名的专家预 言,80 %~90 %的钢结构工程可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MPa时,可以设计成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当与钢结构一样轻,因为这时二者的 比强度(强度与质量的比值)大致相等[1]。 (2)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由于强度的提高、内部孔结构的改 善以及胶凝物质相组成的优化,其耐久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轻集料混凝土》

ZL复合轻集料干拌垫层混凝土 施工新技术 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2月

1 前言 1.1 轻集料混凝土的现状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节能、节省资源、降低建筑造价等突出优点,轻骨料混凝土得到较快发展。骨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称为轻集料混凝土。由于陶粒混凝土质轻、高强、保温等性能特点,决定了陶粒混凝土是目前生产量较大的轻质材料。目前我国陶粒总产量中粘土陶粒约占65%,其中很多地区的厂商为急功近利非法采挖农耕粘土作主原料,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由于超轻陶粒市场大、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价格越来越贵,利用工业废渣的陶粒生产线相对较少,利废数量低于七八十年代。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质轻、抗震、耐火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面垫层及屋面找坡层等。然而由于轻集料的多孔性,使轻集料混凝土的特性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的差异。轻集料的多孔、轻质的特点虽然可以降低轻集料混凝土的自重,但同样也会对轻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硬化后的强度和耐久性能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在拌合和浇筑阶段,由于轻集料多孔性质使轻集料的吸水率大大增加,轻集料混凝土在搅拌振捣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轻集料上浮分层甚至产生离析现象,这就给轻集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在轻集料混凝土硬化阶段,轻集料混凝土较高的水泥用量,且在轻集料混凝土早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与轻集料中水分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轻集料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变形较大,严重影响轻集料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1.2 陶粒混凝土垫层禁止使用 为保证北京市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北京市建设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根据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建设工程禁止和限制使用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目录(2007年版)》,根据目录要求,黏土和页岩陶粒及以黏土和页岩陶粒为原材料的建材制品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建设工程中停止使用。 1.3 研制新型轻集料混凝土 针对轻集料混凝土应用存在的问题,开发新型的轻集料混凝土势在必行。本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通过系统地研究轻集料的结构特性、影响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性能的各项因素及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的配制技术,配制轻质、工作性能佳、高耐久性和符合施工要求的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并建立各影响因素与轻集料混凝土性能的关系,为干拌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的系统配制和应用奠定基础。产品达到了优良的技术要求如下: 1.3.1产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轻质、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密度:600-800Kg/m3;

c高强混凝土配比

C80高强混凝土配比 C80混凝土强度高对材料要求也高: 水泥:优质52.5水泥; 粉煤灰:I级优质粉煤灰; 矿粉:不低于S95级,最好是S105级优质矿渣粉; 砂:级配合理的优质中砂; 石子:5-20mm级配良好的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5%或尽量小; 高性能减水剂:正常掺量范围内最大减水率不小于35%; 如果有其它性能要求尚需要复掺其它外加剂; 配合比范围:水泥 380kg,矿粉:120kg,粉煤灰:70kg,水:148kg,砂:720kg,石:992kg,外加剂:约8-10kg,只是一个大致的数,不作为工程应用依据。 如果有硅粉,水胶比、水泥、矿粉、粉煤灰均要做相应调整。施工条件,如泵送与否,也要做相应调整。如果需要根据实际材料确定确切的配合比可以再研究。 1)粗集料除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外,对碎石尚应进行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其结果 不应小于要求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R的1.5倍。 2)高强混凝土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6,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 不应大于0、5%。 3)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规范规定。当无可靠的强度统计数据及标准差数值时,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平均值)对于C50~C60应不低于强度等级的1.15倍,对于C70~C80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2倍。 4)高强混凝土所用砂率及所采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水泥和混合材料的总量不超过550~ 600kg/m3,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结料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10%,硅粉不宜超过8%~10%。各种混合料的掺用种类及数量,必须通过试验后确定。 6)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提出后,尚应进行6~10次重复试验进行验证。

浅谈高强轻质混凝土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浅谈高强轻质混凝土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摘要】为了促进高强轻质混凝土(HSLC)在公路桥梁上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文章在总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HSLC配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针对预应力HSLC梁桥在施工配合比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强轻质混凝土;配合比 一、前言 现代混凝土作为人造建筑材料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一一轻质混凝土。1913年美国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轻质高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 二、HSLC基本概念及优势 1. 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轻质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HSLC)是指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从HSL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牵涉到粗、细集料、水泥和水以外,所不同的是还涉及到表观密度(原称容重)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2. HSLC在公路桥梁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也使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更加突出,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HSLC以其高强、轻质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普通混凝土无法克服的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