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 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 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

(一)胃癌的组织病理学

WHO近年将胃癌分为: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混合型腺癌、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三大类。

(二)侵袭与转移

胃癌有四种扩散方式:

1.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胃底贲门癌常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则多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2.淋巴结转移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

3.血行播散晚期患者可占60%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4.种植转移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人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结节状肿块。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胃癌可有上腹痛、餐后加重、纳差、厌食、乏力及体重减轻。

胃癌发生并发症或转移时可出现一些特殊症状,贲门癌累及食管下段时可出现吞咽困难。并发幽门梗阻时可有恶心、呕吐,溃疡型胃癌出血时可引起呕血或黑粪,继之出现贫血。胃癌转移至肝脏可引起右上腹痛,黄疽和(或)发热;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呃逆、咯血,累及胸膜可产生胸腔积液而发生呼吸困难;肿瘤侵及胰腺时,可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

(二)体征

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进展期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肿块多位于上腹偏右相当于胃窦处。如肿瘤转移至肝脏可致肝大及黄疽,甚至出现腹水。腹膜有转移时也可发生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侵犯门静脉或脾静脉时有脾脏增大。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时或可扪及VirchoWJ淋巴结,质硬不活动。肛门指检在直肠膀胱凹陷可扪及肿块。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一)早期胃癌

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部,特别是弯侧,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也可呈平坦样,但黏膜粗糙、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糜

烂。胃镜下疑诊者,可用美蓝染色,癌性病变处着色,有助于指导活检部位。放大胃镜、窄带光成像和激光共聚焦胃镜能更仔细观察细微病变,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由于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需要内镜医生细致地观察,对可疑病变多取活检。

(二)进展期胃癌

胃镜下多可作出拟诊,肿瘤表面常凹凸不平,糜烂,有污秽苔,活检时易出血。也可呈深大溃疡,底部覆有污秽灰白苔,溃疡边缘呈结节状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当癌组织发生于黏膜之下,在胃壁内向四周弥漫浸润扩散,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当病变累及胃窦,可造成胃流出道狭窄;当其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这种黏膜下弥漫浸润型胃癌,相对较少,胃镜所见黏膜可无明显病变,甚至普通活检也常呈阴性结果。临床疑诊时,可行大块黏膜切除,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胃癌病灶处的超声内镜(EUS)检查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侵犯深度,有助于区分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还能了解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CT检查的重要补充。

【实喻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较常见,若伴有粪便隐血阳性,提示肿瘤有长期小量出血。

【X缕钡餐】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可

胃癌部分

第六章胃癌 一.概述 (1)流行病学: 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其绝对发病人数仍然很庞大,其死亡率占各类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其中发展中国家胃癌占2/3。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胃癌发病人数占全世界发病总数的42% 。每年新确诊患者人数达30万多,其中三分之二为进展期胃癌,且其发病年龄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过去胃癌发病以40岁~60岁年龄组居多,现在则以35岁~55岁年龄组为多。 (2)定义及诊断要点: 通常早期胃癌是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等称为进展期胃癌,也称中、晚期胃癌。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胃癌,超过肌层称为晚期胃癌。目前,临床上分期主要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系统和日本胃癌协会(JGCA)的胃癌日本分期法。早期胃癌常无症状或轻度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故胃癌的发现主要依赖早期筛查,常规体检时应注意直肠指检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触诊。大便隐血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20%,中晚期胃癌可达80%,胃钡餐造影X线主要征象有:充盈缺损、龛影、胃轮廓、蠕动异常、粘膜形态改变等。上述方法因技术简便,费用低廉,常用于早期筛查,胃癌的确诊主要依赖病理,胃镜检查及内镜下病理活检可确定胃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临床上作为胃癌诊断的常规检查。胃癌术前的分期尤为重要,增强型的CT可较清楚地显示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为胃癌手术前后评价的常规手段。由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直接关系进一步的治疗,如条件许可,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EUS),磁共振(MRI),PET-CT及腹腔镜在内的影像技术。此外连续监测CEA,CA50,CA19-9,CA125,CA724等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对胃癌的随访,疗效和预后的监测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强的指标。 近年来,胃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通过检测如K-ras、c-erbB2、VEGF等对个体化用药有指导意义。 (3)治疗原则: 治疗前须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然后依据胃癌的分期,采用综合治疗。 手术是胃癌最确切的治愈手段。东方人,D2切除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早期胃癌根治手术后,T1N0的病人只需观察、随访;T2N0的病人如无高危因素亦只需观察、随访,但对分化差、年龄<50,累及脉管等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需接受辅助治疗。 中晚期胃癌能手术者,争取行R0切除,对T3,T4或任何T/N(+)的病人,或能未达到R0切除的病人及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人,只要身体状况许可,目前推荐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 一般情况不佳,已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挽救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 除日本外,大部分国家未进行胃癌筛查,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进展期甚或晚期,因而内科药物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大量新型细胞毒药物及靶向药物的问世,药物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内科学第六章--胃癌

第六章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2008年全球新诊断出胃癌近100万例,病死人数74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虽然胃癌全球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2/3胃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高发。胃癌在我国仍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55 - 70岁为高发年龄段。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 21/10万,女性10/10万),近年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不良环境、饮食及Hp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a等介导发生持续慢性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一萎缩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一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在此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正常动态平衡被打破,基因发生突变;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如ras基因、c-myc和bcl-2舌化;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等受抑,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稠亡信号,逐渐进展为胃癌。 (一)环境和饮食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人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二)感染因素 Hp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率高;Hp抗体阳性人群发出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Hp感染定为人类 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此外,EB病毒和其他感染因素也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三)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 -3倍。这

第六章 常见肿瘤

第六章常见肿瘤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一、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 carcinoma)是由鼻咽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本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如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省,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发生。临床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一)病因 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EB病毒目前较多研究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有密切关系,癌细胞内存在EBV-DNA和核抗原(EBNA)。约90%患者血清中有与EB病毒核抗原、膜抗原和壳抗原等多种抗原相应的抗体,而抗EB病毒壳抗原的lgA抗体阳性率可达97%,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EBV如何使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其机制还未弄清。 2.遗传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些鼻咽癌患者有家族聚集性和种族易感性,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3.化学致癌物经研究提示有些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类、亚硝胺类、微量元素镍等与鼻咽癌有一定关系。我国学者曾用亚硝胺诱发大鼠鼻咽癌,提示环境因素是鼻咽癌病因之一。 (二)病理变化 鼻咽癌最常发生于鼻咽顶部,其次是外侧壁和咽隐窝,两个部位同时发生的也常见。 肉眼观,呈结节状、菜花状或溃疡型肿块,有的癌组织向表面隆起不明显而向黏膜下浸润。早期局部黏膜仅有些黏膜粗糙或稍隆起。

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以低分化鳞癌多见,高分化鳞癌的癌巢分层明显,还可见大量角化珠。中分化鳞癌可见少量角化珠,癌细胞常呈巢状结构。低分化鳞癌癌巢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癌细胞大小形状不一,胞质丰富,核大深染,无角化现象。癌细胞中证实有EB病毒的DNA。 2.腺癌分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前者可呈乳头状、管状及腺泡状。后者多为弥漫浸润,或见围成腺腔的倾向。 3. 未分化癌有两个亚型:①泡状核细胞癌又称大圆细胞癌,癌巢不规则,细胞体积大,细胞质丰富。核大,染色质少呈空泡状,有时见1至多个肥大的核仁。②鼻咽型未分化癌:癌细胞小,细胞质少,呈圆形或短梭形,癌细胞呈弥漫分布,不见明显癌巢结构。 (三)扩散 1.直接蔓延癌组织向上侵犯颅底部,经破裂孔侵入颅内损害第Ⅱ~Ⅵ对脑神经,向外扩展侵犯耳咽管进入中耳,向前侵犯入鼻腔或眼眶,向后侵犯颈椎。 2.淋巴道转移由于鼻咽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管丰富,因而鼻咽癌常在早期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先转移到咽后淋巴结,然后到颈深上淋巴结,多为同侧。

第六章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第六章消化系统 6-1 贲门失弛缓症 6-2 食管静脉曲张 6-3 食管异物 6-4 食管异物 6-5 食管癌 6-6 胃癌 6-7 结肠癌 6-8 直肠癌 6-9 克罗恩病 6-10 肝脓肿 6-11 肝囊肿 6-12 肝海绵状血管瘤 6-13 肝细胞癌 6-14 肝转移瘤 6-15 肝硬化 6-16 脂肪肝 6-17 肝移植 6-18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19 胆囊炎 6-20 胆结石 6-21 胆结石 6-22 胆道梗阻

6-23 急性胰腺炎6-24 慢性胰腺炎6-25 胰腺癌 6-26 急性腹膜炎6-27 胃穿孔 6-28 肠梗阻 6-29 腹部外伤

6-1 贲门失弛缓症【一、病史临床】男 21岁,反复吞咽困难2年。 【二、影像图片】 【三、问题】 Ture OR False (1)这是普通的胸片对:错 (2)病灶位于食管上 对:错 段 (3)病灶表现为明显 对:错 的占位效应 (4)病灶下端呈漏斗 对:错 状或圆锥状狭窄 (5)食道管壁柔软对:错

正确答案:1:×(这是食道钡餐图像)2:×(病灶主要位于食管下段)3:×4:√5:√最可能的诊断 A.食管癌 B.食管炎 C.贲门失弛缓症 D.Barrett食管 E.食道静脉曲张 F.正常食道表现 正确答案:C 【四、影像表现】 食管中度扩张,下端呈漏斗状狭窄或圆锥状狭窄,仅少量钡剂间歇通过,呈条或线状。管壁柔软,粘膜正常,未见粘膜皱襞破坏、中断征象。 【五、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六、鉴别诊断】 1.食管下段贲门癌 2.食管裂孔疝 3.食管静脉曲张 【七、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按其发展程度分早、中、晚三期。本病是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与精神情绪及刺激性食物有关,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溃疡,甚至癌变等。 影像学诊断要点:1.普遍X线及钡餐:(1)胸片:表现为纵隔增厚,有时纵隔阴影内可见气液平。(2)钡餐:早期:食管轻度扩张,以下半部明显,蠕动减弱,下段狭窄段长约2~5cm,管壁柔软,

第六章 肿瘤

第六章肿瘤 一、教学目的 1、详述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详述肿瘤的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详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4、详述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概念。 5、详述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详述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7、详述间叶组织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及畸胎瘤 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8、详述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9、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4、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概念。 5、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掌握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7、掌握间叶组织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及畸胎瘤 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8、掌握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 9、熟悉癌与肉瘤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肿瘤的命名原则。 4、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概念。 5、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7、间叶组织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脂肪肉瘤、骨肉瘤、黑色素瘤及畸胎瘤 的性质和形态特点。 8、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 9、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一节概述 肿瘤(tumor, neoplasm)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则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国内外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在肿瘤研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国对肿瘤防治方面也作出了极大努力。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肺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在我国最常见,成为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二)肿瘤细胞增生的几个特点 肿瘤细胞是正常细胞变化来的,与正常细胞相比有两个特点: 1.肿瘤细胞失去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异常增生; 2.肿瘤细胞的增生失去了控制,即使致瘤因素已不存在,仍能持续性生长。(三)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机体在生理状态下及在炎症、损伤修复等病理状态下也常有组织、细胞增生。有三个特点: 1. 增生的组织能分化成熟,并在一定程度能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第六章试题 有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检测 一、选择题 1.巡回护士的职责不包括E A.检查手术前设备及手术需用物品 B.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施术部位 C.术中观察病情变化,执行口头医嘱,配合抢救 D.关闭体腔前与手术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物品 E.术毕整理手术台和清洗器械 2.胃部手术常采用的手术体位是B A.半卧位 B.平卧位 c.侧卧位 D.仰卧位 E.半侧卧位 3.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目的不包括E A.减少肺部并发症 B.促进伤口愈合 C.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D.促进排尿功能恢复 E.减轻切口疼痛 4.术后病人内出血,最早表现是E A.血压下降 B.面色苍白 C.呼吸急促 D.四肢湿冷、脉细弱 E.胸闷、口渴、脉快 5.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A A.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 B.手术进行中 C.手术开始前 D.开始缝合皮肤前 6.手术后病人咳嗽、痰黏稠,不能咳出,主要护理措施是E A.给镇咳药物 B.鼓励翻身 C.戒烟 D.给抗生素 E.超声雾化吸人 7.下列关于术后早期活动的优点提法不对的是B A.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B.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 C.减少肺部并发症 D.防止腹胀、便秘 E.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8.术后切口裂开的处理方法不妥的是B A.安慰病人 B.立即在病床上将内脏还纳 C.立即用灭菌盐水纱布覆盖 D.用腹带包扎 9.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完成的工作为D A.术中观察病情 B.传递器械 c.安置手术体位 D.清点器械敷料 E.术后清洗器械 10.不属于手术护士的具体职责是D A.手术前l天了解病情 B.提前20—30min洗手 C.手术中密切配合 D.手术结束后,做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工作 E.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台清洗器械 11.肾脏手术采用的体位是C 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半卧位 E.截石位 12.上腹部手术的备皮范围是A A.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 B.上起肋弓缘,下至耻骨联合 C.上起剑突,下至会阴部 D.上起剑突,下至大腿上1/3 E.自乳头至脐部,两侧到腋后线 13.腹部手术后给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E A.利于呼吸和循环 B.防止膈下脓肿 C.减轻腹壁张力 D.预防肺部并发症 E.防止切口裂开14.全麻非消化道手术进食时间为A A.术后6h B.术后8h C.术后12h D.术后24h E.术后4h 15.皮肤准备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C A.用软毛刷蘸肥皂水涂局部 B.用纱布固定皮肤,分区剃净体毛 C.腹部手术用汽油棉签擦净脐部污垢 D.用毛巾浸温水洗去局部毛发及肥皂 16.颈部手术备皮范围是B A.上唇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B.下唇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C.上唇至锁骨,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D.下唇至胸骨角,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17.手术护士职责范围之外的任务是A A.给病人摆体位,输血或输液 B.了解病情和手术目的,提前洗手 C.术中传递器械 D.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步骤 E.术毕关腹前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 18.胃肠道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包括E A.术前12h禁食,4h禁水 B.手术前日晚8时肥皂水灌肠 C.结肠手术前2天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 D.结肠手术前晚和日晨做结肠灌洗 E.急诊手术必须禁食8h以上,且需灌肠 19.防止术后肺不张,错误的做法是E A.术前锻炼深呼吸,咳出痰液 B.吸烟者术前戒烟 c.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术前先控制感染 D.防止术中或术后呕吐物吸入肺内 E.及时用镇咳剂,减轻咳嗽 20.手术护士经无菌准备后应保持的无菌区是B A.双肩以上及胸部 B.双手及臂、腰以上前胸部 C.双手及胸、腹部 D.双手及腰以上胸背部 E.双手及胸、腹部、腋下 21.对术前病人健康指导中,不妥的是A A.详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 B.介绍手术后不适的处理方法 C.讲述术前辅助检查的注意事项 D.指导练习深呼吸和咳痰方法 22.择期手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是E A.4h禁食,2h禁饮 I B.6h禁食,4h禁饮 C.8h禁食,4h禁饮 D.10h禁食,4h禁饮 E.12h禁食,4~6h禁饮 23.颈、胸、腹手术后,血压平稳者,首选的卧位是B A.头高斜坡位 B.半卧位 C.侧卧位 D.平卧位 E.上身、下肢各抬高20度 24.杨某,男,30岁。行疝修补术后2天,体温38。C,病人无其他主诉。应考虑E A.手术切口感染 B.上呼吸道感染 C.并发肺部感染 D.基础代谢增高 E.外科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