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编辑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编辑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编辑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陈成子①弑②简公③,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④。”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⑤,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⑥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qú)伯玉⑦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六)

◎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①。子曰:“赐也,贤乎哉②?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③诈,不亿④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⑤谓孔子曰:“丘何为是⑥栖(xī)栖⑦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⑧也。”

(七)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②人;下学而上达③。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④愬⑤(sù)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⑥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⑦。”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

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⑧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⑨矣。”

◎子路宿于石门⑩。晨门○11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八)

◎子击磬(qìng)①于卫,有荷蒉②(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③(kēng)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④,浅则揭⑤。”子曰:“果哉!未⑥之难⑦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⑧谅阴⑨,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⑩(hō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作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

四季风韵

1、早春①

[宋]白玉蟾②

南枝才放两三花③,雪里吟香弄粉些④。淡淡著烟浓著月⑤,深深笼水浅笼沙⑥。

2、夏日①

[宋]张耒②

长夏江村风日清③,檐牙燕雀已生成④。

蝶衣晒粉花枝舞⑤,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⑥,嘈嘈虚枕纳溪声⑦。

久斑两鬓如霜雪⑧,直欲樵渔过此生⑨。

3、长安秋望①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②,汉家宫阙动高秋③。

残星几点雁横塞④,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⑤,红衣落尽渚莲愁⑥。

鲈鱼正美不归去⑦,空戴南冠学楚囚⑧。

4、中秋①

[宋]李朴②

皓魄③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④寂无声;

平分秋色⑤一轮满,长伴云衢⑥千里明;

狡兔⑦空从弦外落,妖蟆⑧休向眼前生;

灵槎⑨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⑩。

5、冬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②,冬至阳生春又来③。

刺绣五纹添弱线④,吹葭六管动飞灰⑤。

岸容待腊将舒柳⑥,山意冲寒欲放梅⑦。

云物不殊乡国异⑧,教儿且覆掌中杯⑨。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一)

◎卫灵公问阵①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陈列之法。孔子答道:“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军队的事情,从来没学习过。”第二天便离开卫国。

◎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③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④,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道:“君子虽然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了。”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道:“赐!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答道:“对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道:“不是的,我有一个基本观念来贯串它。”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对子路道:“由!懂得‘德’的人可少啦。”

◎子曰:“无为而治⑤者其舜也与?夫⑥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⑦笃敬,虽蛮貊⑧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⑨,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⑩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11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12。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子曰:“直哉史鱼○13!邦有道,如矢○14;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15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

(二)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失去了与他交朋友的机会。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他交谈,失去了交谈的意义。智者不会白白失去交朋友的机会,也不轻易失去交谈的意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⑤郑声⑥,远⑦佞人。郑声淫,佞人殆⑧。”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⑨者与!知柳下惠之贤⑩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三)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子曰:“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未②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③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四)

◎子曰:“君子求诸(zhū)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子曰:“君子矜①(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③人,不以人废④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⑤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⑥。”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⑦民也,三代⑧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quē)文⑨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⑩,今亡(无)矣夫!”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五)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子曰:“众恶之,必察①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②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子曰:“过③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④(qǐn),以思,无益⑤,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⑥(něi)在其中矣;学也,禄⑦在其中矣。君子

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六)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①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③於水火。水火,吾见蹈④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

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子曰:“君子贞⑤而不谅⑥。”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七)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子曰:“有教②无类③。”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子曰:“辞④达⑤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师冕⑥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⑦师之道也。”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

山水含情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①醉书②

[宋] 苏轼

黑云翻墨③未遮④山,

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

卷地风⑦来忽⑧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⑨。

2、玉台观①

[唐]杜甫

浩劫因王造②,平台访古游③。

彩云萧史驻④,文字鲁恭留⑤。

宫阙通群帝⑥,乾坤到十洲⑦。

人传有笙鹤⑧,时过北山头。

3、秋千①

[宋]释惠洪②

画架双裁翠络偏③,佳人春戏小楼前④' 飘扬血色裙拖地⑤,断送玉容人上天⑥花板润沾红杏雨⑦,彩绳斜挂绿杨烟⑧下来闲处从容立⑨,疑是蟾宫谪降仙⑩,

4、曲江(其一)①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②,风飘万点正愁人③。且看欲尽花经眼④,莫厌伤多酒人唇⑤。江上小堂巢翡翠⑥,苑边高冢卧麒麟⑦。细推物理须行乐⑧,何用浮名绊此身⑨。

5、曲江(其二)①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②,每日江头尽醉归③。酒债寻常行处有④,人生七十古来稀⑤。

穿花蛱蝶深深见⑥,点水蜻蜓款款飞⑦。

传语风光共流转⑧,暂时相赏莫相违⑨。国学经典—第五单元《千家诗》

寓情于景

1、伤春

[宋] 杨万里

准拟○1拟今年乐事浓,依然枉却○2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2、醉后赠张九旭○1

[唐]高适

世上谩○2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3,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4?

3、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①。

蝴蝶梦○2中家万里,杜鹃○3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4、表兄话旧○1

[唐]窦叔向

夜合○2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3。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4青。

5、秋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1,江湖浪迹○2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砧杵○3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4。

国学经典—第六单元《千家诗》

诗人情怀

1、秋日偶成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1,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2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3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4。

2、游月陂

[宋]宋灏

月陂①堤②上四徘徊③,北有中天④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⑤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⑥何足计⑦,但逢佳节约⑧重陪⑨。

3、月夜舟中

[宋]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①,绿水无痕夜气冲②。

诗思浮沈樯影③里,梦魂摇拽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④。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4、九日蓝田会饮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①,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②还吹帽,笑倩③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④茱萸仔细看。

5、《闻笛》

宋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①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②行云横碧落,清③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④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⑤。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⑥飘空。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材《论语》国学教案全套

《论语》教学规划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十个加强”为指导,以“详细规划、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彰显特色”为工作原则,全面实施“十六个一”和“4.3.2.1”工作措施,着力推进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公冶长篇、述而篇、子罕篇等20个篇章,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是儒学经典),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并且每段小韵文之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4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为政第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 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二)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③馔④,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③。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①。” (三) ◎子贡问君子①。子曰:“先行②其言而后从③之。”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子曰:“攻①乎异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

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四)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④之以庄,则敬;孝慈⑤,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 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子曰:殷因②于夏礼, 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 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①而祭之;谄③ 也。见义⑤不为,无勇也。”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2013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多数学生对国学经典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学经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朗读”、“尝试”、“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 二、教学内容 中华经典《中庸》 三、教材分析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中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 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中庸》,演译《中庸》,领悟《中庸》的内涵。 2.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进度: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 张奎裕 小尹小学 2015/3

第一课《幼学琼林》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典故”部分,主要介绍了部分典故的由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泽及枯骨”的由来。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泽及枯骨”典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泽及枯骨”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阅读 搜集相关资料及典故,拓宽视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典故”部分,主要介绍了部分典故的由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剪须和药”的由来。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剪须和药”典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剪须和药”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阅读 搜集相关资料及典故,拓宽视野。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上册)山东省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 教 案 XXX小学 XXX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上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小学五、六年级国学经典名句背诵

小学百条国学经典名句(五、六年级)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译文: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14、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⑵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⑵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配乐读) (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配乐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田园诗情》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 、 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 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荷兰) 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 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 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 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 (生配乐朗读) 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 12 田园诗请

水之国 荷兰花之国向往赞美 牧场之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

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 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推荐】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 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最新读国学经典 做少年君子六年级 3篇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具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2018年11月25日上午,南头华晖学校在六楼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以“朗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为主题的国学经典朗诵比赛。 本次朗诵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参赛,比赛首先以203班全体同学一首励志温情的《学会感恩》拉开了比赛的帷幕。他们以稚嫩清脆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吟诵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怀—感恩。比赛中各班同学穿着整齐,神采奕奕,站姿端正。朗诵富有层次感、感染力。现场气势热烈,给在场观众奉献出一场场中华经典诗歌的盛宴。其中604班朗诵的《中华少年》铿锵有力、字正腔圆、抛地有声,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响亮的声音响彻全场,豪迈的气势振奋人心。504班情景朗诵表演《数字巧入诗佳句出彩》融诗词音乐为一体。优美的意境,悦耳的歌声,优质的朗诵,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听觉盛宴。各班的表演或豪放或婉约,各班不尽相同,却无一不展现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的大赛的结果是:103班、104班、202班、303班、401班、501班、507班、607班荣获一等奖;102班、205班、304、402班、508班、509班、604班获得了二等奖。 通过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感受国学经典的美,激发学习亲近国学经典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瑰宝,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在东港四小班级诵读中,六年级的同学们以“诵国学经典,做少年君子”为主题,吟诵了《诗经》《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节选,扣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谦谦君子,六年级的孩子们以朗朗的书声、儒雅的姿势以及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的笑容充分展示了一个个明理、诚信、博学、雅行的现代君子形象,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喝彩。 多年来,学校坚持寓教于行,通过诵读优秀经典、倡导国学,以文化的力量传递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六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四年级上册 国学教案 (最新版) 王欣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田园诗情》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3.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语,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诊断与矫治。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说话 首先,我们继续每节课之前的5分钟说话。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国家情况。 二、揭题 在欧洲西部有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荷兰) 本课《田园诗情》仿佛是介绍荷兰风光的解说词。而田园诗指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单纯简朴。 三、新授 1.那么,荷兰的乡村又有哪些诗情画意呢?让我们听着如诗的解说词一起去游览这低地之国吧!请大家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2.荷兰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分小组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来想想一下那美丽的景色。 3.(相机板书: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4.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向往赞美) 5.是啊,这么美的国家,谁能不向往,谁能不赞美呢? 今天就有一个中国孩子来到了荷兰,你们愿意成为他的导游,为他介绍一下这个迷人的国家吗? (生配乐朗读) 6.荷兰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你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就请同学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心中的田园吧!(生画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国家,它就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五、作业请同学们把荷兰介绍给你的父母。 板书 田园诗请 水之国花之国 荷兰牧场之国向往赞美

国学教案《论语》精品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 教材分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即“仁”、“义”、“礼”。其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多达四十多条,共出现一百多次,而中国文化中很遗憾的一方面便是“君子之道”的缺失。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私有化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人在时代中日渐“异化”,社会中不时有一些不合道德之音的人与事出现,所以,唤起学生心中的“君子意识”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回顾《论语》的相关知识; 归纳理解,概括《<论语>十则》中的君子特征,体会其蕴含的君子之道;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论语>十则》,反复诵读体会,并能背诵部分选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君子意识,并探讨如实现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背诵《<论语>十则》 教学难点:体会君子之道,培养君子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点拨结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PT、《秋雨时分》视频 教学素材:《论语》十则、《于丹<论语>心得》、课件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君子 在我国儒家传统中,有一个典型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文化将修身放在了理想的第一位。那么,何为“修身”?用我们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君子”。 回顾分享:根据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谁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为什么? 提要:人物,事迹,典型特征。 二、感知君子 阅读:自由阅读《<论语>十则》,可以大声吟诵,可以摇头晃脑地体会,可以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明白大意。 自由阅读五分钟后,学生分享阅读,选取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来分享阅读。 明大意:针对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语句,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其大概意义。并谈谈认识,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算得是君子。 例句:从这一句话中,我读到了只有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君子之德行。 如:谨慎、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道义、心胸坦荡、做好本分······ (可以分为自我修养和要求别人方面,而自我修养又可分意识形

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

(一)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 í 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 à送青来。 (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 山园小梅 宋·林逋b ū 众芳摇落独暄xu ān 妍y án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 á ,不须檀t án 板共金樽。 (四) 己亥h ài 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 ì 风雷, 万马齐喑y ī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 虞美人 南唐·李煜y 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 àn 者死!”舍人有少孺r ú 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q ū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p áng 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七)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