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简单几何图形

本专题共设计了七个课时(变动范围为两个课时),内容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和垂线、平行线;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主要针对三年级级以上学生开设,也可适当选择一二课时的内容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解说,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对一二课时的内容了解较多,可视情况适当删减其中的内容,而对于简单几何图形,这几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及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另外,中间贯穿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希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一课时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和角:

1、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及异同点(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三线表示:

A a

B 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线段:(1)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rray

AB或线段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注:线段AB 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射线: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射线OP

注:(1)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

(2)同一条射线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射线OP或射线OC

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MN或直线NM;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b;

注:直线MN或直线NM表示同一条直线。

初显身手:

2、找出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所标的字母表示。

A B C

。。。

解:

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射线:射线AB(或射线AC),射线CB(射线CA),射线BA,射线BC

直线: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

小试牛刀:

B 1.如图,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3 答:走第3条路相对近些。

2、从A地到B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

2 应该怎么修,说说你的理由。

A 1 答:连接图中A,B两地的线段为最短的路。

3、由上述两小题的思考,你认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样是最短的?

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2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认识角

(1)引:游戏:十秒钟内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画,讨论

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一点称为公共端点。

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比一比

(2)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3)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跟长度无关)

(4)比较角的大小(三角板演示):先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5)角的分类及基本含义:直角、钝角、锐角、平角、周角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画法

线段:先确定两点,然后用直线连接两点

射线:先确定一点,再过这点的一侧画一条直线

角: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在量角器所画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练习:利用两副不同的三角板,画一个135度的角,比一比谁的画法最多;

利用量角器,画出30、45、60、90度的角,并与三角板的做比较

第二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及垂线、平行线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2、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举例说明,指名回答。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分组操作,抽象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材料:直尺、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纸、长方形正方形框。

(1)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形成小组意见。

(2)学生可以用直尺量,把长方形正方形对折,把长方形正方形框拆开来比等方法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四个角都是直

角。

(3)(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你们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特征: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能力迁移:

请你用数线段的方法数一数:

1、图(1)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答:10个

2、图(2)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答:30个

(四)、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五)1、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六)2、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七)3、拼摆图形。

(八)(1)小组合作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说一说是怎样

拼的,有哪些拼法。

(九)(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十)提问:如果用16个小正方形能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吗?能想到几种拼法?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垂线、平行线

(一)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师述长方形的特征:

演示: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仔细观察长方形,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长方形对边平行。

(二)、引出概念:垂线:指与一条直线(或线段)在一个平面内相交,且相交成的角是直角的线。

1、认识垂线

(1)、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2)、反馈时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焦

点就是垂足。如图:A

D

垂线 C

C ⊥

D 或 D ⊥ C

C叫做D的垂线

D叫做C的垂线

(3)、说一说:

举例:在生活中哪些是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室内:文具桌凳墙门窗

室外:体育用品铁轨……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n)条直线

(1)平行可以用符号“//”表示,读作直线a平行与直线c。观察地区地图:

师问:1)这两条路平行吗?

2)对啊,我们可以在地图上找到一条云莲路,云莲路同

时与成山路和昌里路垂直。(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关键是要找到第三条直线)

3)云莲路与成山路平行吗?

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明

(2)、(生活中的平行线)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线,请同学们找一找。

如:练习本上的横线……

(3)、用三角尺量一量,下图中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练习纸说出下列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两条直线相交(为什么)

1)两条直线无限延伸后会相交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也可以证明,用三角尺的直角为一条直线作垂线,发现另一条直线与所画直线不垂直。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验证: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小结: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不相交就平行。

(5)、把原长方形变形:

问:这个四边形的对边还保持平行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6)、出示:

1)找一找长方体中的平行线、垂线

2)长方体上面直线a⊥直线c

前面:直线b⊥直线c

判断: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吗?

那么想一想,补充一个条件,把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说完整。

(7)创造自信,享受成功。

A、垂线、平行线意义判断: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因为a⊥b,c⊥b,所以a//c……………………………………………(×)

3、如图所示,a//b…………………………………(√)

B、小棒摆一摆

c、折纸(用纸折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

相垂直。

D、智慧冲浪:(发“达标题”)

(1)课后的做一做

(2)找出下面图中互相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平行线步骤:1。重合2。紧靠3。平移4。画线

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两个性质:(1)过一点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平行线的画法:先用三角板直角的那一边画一条直线,再用直尺靠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固定不动。接着用三角板靠着直尺往上移动,移到一定的距离停住固定不动,最后沿着三角板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第三课时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一、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的各边长度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容易算的图形进行周长计算(目的在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假设:学生可能会先做正方形,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1)请一名同学来回答5×4=20米

(2)问:4、20各表示什么?

(3)问: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条件?

(4)问:谁能来概括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马上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师: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写成C=a×4(板书)

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算的图形进行周长计算。(目的在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估计长方形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四条边长连加

长+宽+长+宽6+4+6+4=20

第二种: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长×2+宽×2 6×2+4×2=20

第三种:更巧妙、更简便

长+宽6+4=10

(长+宽)×2 10×2=20

(4)小结: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长、宽)

(5)优化: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会认为第三种好,因为第三种比较简便。

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果用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C=(a+b)×2

(大家想想,根据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你能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写出来吗?试一试)

综合运用、提高巩固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3、求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请每个同学选择其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周长计算。口答反馈。)

4、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

(1)蓝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4米,宽1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80米)

(2)一个正方形台布,周长360厘米,四边绣上花边,每条花边长多少厘米?(90厘米)5、.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二、1、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实践探究,发现方法

(1).动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出学生卡的实际面积。

(2).反馈交流。

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得到的呢?

学生交流:

办法一:用学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纸盖在卡片上面,然后数一数,每排有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办法二:用我们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整个卡片,每排8个,一排一排数,6排一共48个,所以卡片面积48平方厘米。

办法三:我们也是用摆的方法,用学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行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摆6个,说明可以摆这样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样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的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办法四:我们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长,一人量宽,量出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乘一下面积就是48平方厘米。

请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长8厘米就是沿长可以摆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个;宽6厘米就是沿宽可以摆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积48平方厘米。)

(4)动手实验、验证方法

同学们可以利用学具盒的学具摆长方形,也可以自己画整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想办法验证一下。四人小组合作来试一试。

(5)热身运动:判断

1、一个角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计算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38厘米;60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水稻田,边长是30米,它的边长都增加200分米,现在的面积是多少?(2500平方米)

3、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36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864平方分米)

5、一块正方形的菜园,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64平方米)

第四、五课时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一、平行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动手探索、多角度认识平行四边形

观察桌上长方形框架有哪些特征: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2、拉动长方形框架,发生了什么变化?

(直角变了,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有一组对边变成斜的了;形状变了,不再是长方形;它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3、看一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看看他们的边,你发现了什么?

再看看他们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对边相等,没有直角。可以拉动,既能变大又能变小。

4、合作: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有这样的特征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卡纸,小组合作探索,汇报结果以及使用的探索方法。(1)、我们采取“用尺量”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2)、我们先对折,发现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比不出对边的长短,就改用把平行四边形对边和桌子边进行比较,一端对齐,在另一端作记号,结果比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3)、我们采用了对折的方法也能比较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再横过来对折就发现两边多出的部分是相等的。

(4)、我们通过对折成三角形的方法,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用尺子的直角去量发现没有直角。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实验操作

谈话:请拿出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把它剪拼成长方形,在剪拼之前先想想长方形的特征

a、学生实验操作

b、提问: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

c、演示一遍

(2)、讨论拼成的长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比一比:

①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宽和高呢?

②②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③(3)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

积相等。

推导公式

填□: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热身运动:一、选择题。

1.下面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B )。

A.长方形面积大 B.相等C.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 )。

A.比长方形面积大B.比长方形面积小C.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容易受剪拼活动影响,认为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还是等底等高的,而其实在长方形拉动成平行四边形过程中,高发生了改变,面积也随之变小了。这个习题的练习配合实际的图形变换演示能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和空间相象能力。

下面是四个平行四边形,小红认为它们的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你认为对吗?(单位: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题的四个平行四边形打破了一般的呈现形式,能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一定的研究兴趣。在判断应用中,不仅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时又制造了一定的冲突,把新问题抛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高”与“边”是不同的,在计算过程应尤其注意这一问题。

三、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此题考察学生对正方形特征、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找到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会发现正方形的其中一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另一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再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 四、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个组合图形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要求它的面积并不难,只要将两个面积想加。但对于中上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原来的图形转化成 ,也就是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能更好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散思维。

二、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征(含三角形的内角和)

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 (1)按角度分

a.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90度

b.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度的三角形,夹90度的两边称为“直角边”,另一条称为“斜边”。

c.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长分

a.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这两条相等的边称为“腰”,另一边叫做“底边”,腰对应的角也是相等的。等边所夹角为直角时,称为等腰直角三叫形,简称RT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其实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且三个内角均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b.不等边三角形:顾名思义,三条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由此亦可证明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2.内角和等于180度

3.等腰三角形是三线合一的,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勾股定理。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三角形共有四心: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重心(三

底10厘米 高5

厘米 高2.5厘米

条中线的交点)以及垂心(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旁心,三角形任意两角的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6.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内角的一边与其另一边所组成的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内角之和。全等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用符号“≌”(表示两图形全等)表示。

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边长不一定相等

拓展: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任取n边形(n≥4)两条相邻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不止一条边连接

∴两端点距离不固定

∴这两边夹角不固定

∴n边形(n≥4)每个角都不固定,所以n边形(n≥4)没有稳定性

2、三角形的面积和画高

(1)实验操作,探索三角形面积:现在我们手上有一个三角形,(教师出示三角形)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呢?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三角形、方格纸、剪刀,每个同学可以利用你们手上的这些学具和工具,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你手上的三角形面积。

(2)汇报、讨论结果

发现:法一:如图,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然后把它们叠放在一起,正好能重合

法二: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把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顶点与方格纸内的小正方形顶点对齐,所以我们数出来一共是12格,也就是12平方厘米。

法三:把这个三角形剪开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归纳

根据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2)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相应长方形面积/2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

七、梯形:

1、引导:梯形有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也就是梯形有2条底,2条腰。

旋转梯形,指出梯形哪一组对边是底,哪一组对边是腰?(手势表示,小组交流)

质疑:判断一组对边是底还是腰,关键要看什么?

揭示:通常把互相平行的这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分割梯形,学习画高

(1)、画两条线段,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随意画可以吗?(突出垂直)

(2)、揭示:像这样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师示范画高,学生尝试)

(3)、质疑:在梯形的两底之间可以画多少条高?

(4)、揭示:直角梯形中,与底边垂直的一条腰是梯形的高。

(5)、质疑:能在两腰之间画高吗?(突出两底之间的距离)

2、梯形面积

A、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梯形,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先拼一拼,再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梯形的面积,填好表后在小组里交流。

(出示例6)学生动手拼,并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填表、交流。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梯形

底(cm)高

(cm)面积(cm2)上底

(cm)

下底

(cm)

(cm)

面积

(cm2)

B、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C、学生汇报结果: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2个梯形是完全相同的。

(2)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就是梯形的高,

每个梯形的面积则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D、结论: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s=(a+b) ×h÷2

3、热身运动:下图是平行线间的四个图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4、

想:要判断四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可以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比较,但没有高。同学们感到为难,怎么办?

方法一:自己设一个数,如:4cm。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计算结果一目了然,应该画“√”。

注意:自己设数的时候,设一个合理的又好计算的数即可。

方法二:把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四个图形的高用h表示。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四个图形的面积都是h,所以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梯形ABCD中,阴影部分是梯形。(√)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70°,顶角是110°。(×)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它的面积是(A)平方厘米。

A. 6

B. 10

C. 7.5

(2)把这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长方形的面积(A)

A.减小了

B.增加了

C.不变

(3)在梯形ABCD中,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比,(C)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面积相等

D.无法比较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第六、七课时

一、圆的认识及画法

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找出生活中的圆形。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圆形吗?请你找出来。

(生从生活中寻找自己所认为的圆,有可能会回答:自行车汽车的轮子是圆的;篮球是圆

的;硬币是圆形的;钟面是圆形的等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自行车汽车轮子的轮廓是圆,篮球的横切面是圆,硬币的面是圆形等,同时课件演示圆与球体的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

2、动手摸圆,感受圆的特征。

老师准备一个布袋子,里面有学过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还有圆形。,请几位同学上台把圆摸出来

问问学生的区别方法: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等。

结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学生分小组合作,分工画圆。)

(接着学生小组反馈。)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进行概括分类,可能会有以下答案:①随手描。②利用硬币或圆形物体轮廓描圆。③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④利用圆规画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画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①随手描的圆不够美观。②利用硬币或圆形物体轮廓描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③利用图钉和线画圆,比较麻烦,但圆可大可小。④利用圆规画圆,方便,而且圆可大可小。……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哪种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生: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画圆,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同时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

3、第二次动手画圆。

师:那请同学们用圆规自己尝试画一个圆。

(生用圆规画圆。)

请没画成的同学把图案展示,师生共同寻找原因。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用圆规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再画一个圆。

(生画圆。)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点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互相比一比,你们刚才画的圆的大小完全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圆规的两脚的开口不一样)

生:圆规的两脚开得越大,所画的圆也就越大,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能决定圆的大小。(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正确利用圆规画圆以及掌握画圆的基本步骤,同时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

4、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边反馈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边在黑板上的圆里画出

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1) 圆心(o ):决定圆的位置 (2) 半径(r ):决定圆的大小 、无数条、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里 直径(d ):无数条、相等

d =2r r = 1

2 d (2)师生共同理解概念中的重点词语,特别是圆上,做以下课件让学生区分圆上、圆内、圆外。 ·A

·C · 小练习:把课本P98第2题做成课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教师选择其

图3 师:观察图3,哪条线段最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从而点拔出:在圆内的线段里,直径最长。 6、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

师: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圆里究竟还藏有什么秘密呢?(神秘地说)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请你找出它的圆心、半径、直径,并把它画出来,折一折、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分钟)

反馈结果: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热身运动: A 、判断题。(对的给一个笑脸,错的给一个哭脸)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2)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 (3)直径是5厘米的圆比半径是3厘米的圆要小。 ( √ ) B 、应用、拓展。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如: ①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②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圆的周长 A 、圆的周长

(1)意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2)、测量思想:化曲为直

(3)方法:a 、缠绕法:用绳子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b 、滚动法:拿着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测出圆的周长

(4)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汇报测量结果

推导、论证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猜想:不是所有的圆都能测量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那样直接代入公式呢?圆的周长与他的什么有关呢?

论证:让学生反复测量、计算,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准确表述“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5)祖冲之与圆周率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害;第二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他就是宋孝武帝。宋孝武帝即位以后,宋王朝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这一时期,却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的祖父是宋朝管理朝廷建筑的一个官员。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不到九岁,就

逼着祖冲之读《论语》,读一段还要背一段。可是祖冲之对经书实在没兴趣,两个月里只背出了十来行,气得父亲大骂他是笨蛋。祖父却很开明,并不认为孙儿不喜欢读经书就是没出息。他想起祖冲之曾经充满好奇地问他:“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会圆呢?”还经常缠着他不停地询问各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于是,他每天教他看天文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大了。

有一天,祖父带他去拜访一个精通天文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问祖冲之:“研究天文其实是很辛苦的,既不能靠它升官,又不能靠它发财,你为什么要钻研它?”

祖冲之回答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好!有出息。”从此,祖冲之经常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找何承天

研究天文历法和数学,还研究各种机械制造等。刻苦的钻研和丰富的实践,使祖冲之成了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主要是精确地推算出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圆的圆周

长度和它的直径长度相比的倍数。无论这个圆是大还是小,这个倍数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它是一个常数。

在祖冲之以前,人们也对圆周率进行过计算。直到秦汉时期,人们一直都用“径一

周三”作为圆周率,这称为“古率”。但是,人们发现它的误差太大,就改为“圆径一而周三有余”,可是对于这个“有余”到底余多少,人们又意见纷纷,无法统一。到了三国时期,刘徽采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接近,从圆的正六边形开始,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直到正九十六边形,依次求出长和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刘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求得的圆周率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刘徽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经过长期孜孜不倦的艰苦研究、反复运算,出色

地完成了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一千年后,这项记录才由一位名叫阿

小学数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1、图形知识大盘点 (1)点、线、角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所以直线长度无法测量。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面图形 ○1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任意两条边之差都小于第三条边。三条线段,如果两条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条,则一定能围城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

角形。 ○2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是正方型。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3圆 圆是曲线图形 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3)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等。(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都是长方形,且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 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正方体中,6个面完全相等。 ○2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地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精讲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计算公式_公式总结

精讲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计算公式_公式总结 为了能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几何图形计算公式(1)周长:即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 ②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③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C =2πr (2)面积: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S=πr2⑦直径d=2r 半径=直径÷2 r= d÷2 ⑧环形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环=S外-S内 【相互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的。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拼成长方形的长时1/2C,宽是R.(3)表面积:立体图形的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6a2 ③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 =2πrh④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Ch+2πr2 = 2πrh+2πr2注意: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正方形,C=h 2πr=h (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①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②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 ④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1/3sh= 1/3πr2h 【相互联系】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统一成:V=sh即底面积×高.。等体积等底的长、正、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高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高的3倍。 更多六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最新几何图形计算公式汇总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C :周长 S :面积 a :边长、长 、底、上底、棱长 b: 宽 、下底 h: 高 d :直径 r :半径 V:体积 )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a = a 2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h = 2s ÷a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2×圆周率×半径 C=лd=2лr d=C π r=C 2π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 = πr 2 环形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 环=π(R 2-r 2) 7、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4 + 宽×4 + 高×4 =(长 + 宽 + 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 = 2( ab + ah + bh )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V=abh = sh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表 = a×a×6 = 6a 2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V = a×a×a = a 3 = sh 9、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ch=πdh=2πrh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 表=s 侧+s 底×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 柱 = sh =πr 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13 V 锥 = 13 sh = 1 3 πr 2h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试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一题1分) 1.下面选项是对信息的实质的理解和说明,其中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 A. 信息就是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B. 信息就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知识 C.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信息就是人类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常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人们常说,"因特网是知识的海洋".

小学数学几何图像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几何图像图形计算公式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立体图形 图形名称图形总棱长(L)公式表面积(S)公式体(容)积(V)公式 正方体(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总棱长=棱长×12 L=12a 棱长=棱长总和÷12 S=一个面的面积×6 S=a×a×6 =6a2 体积=棱长×棱长 ×棱长 V= a×a×a=a3 长方体总棱长=长×4+宽×4+高× 4=4(长+宽+高) L=4(a+b+h)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棱长总和÷4-长-宽 表面积=(长×宽+长×高 +宽×高)×2 S=2(ab+ah+bh) 无盖长方体外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 高)×2 体积=长×宽×高 V=abh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dπh=2πrh 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S表= S底×2+ S侧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1)有两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表= S底×2+ S侧=πr2×2+πdh =πr2×2+2πrh=2πr(r+h) (2)只有1个底面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S表= S底+ S侧=πr2+πdh =πr2+2πrh=πr(r+2h) (3)两个底面都没有的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S 侧 =ch =πdh =2πrh 体积=底面积×高 =侧面积÷2×半 径 V= S底×h =πr2 h 圆筒 大圆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小圆柱直径 为d,半径为r,周长为c;高都为h S表= S大圆柱侧+ S小圆柱侧+(S大圆柱底-S小圆柱底)×2 = C大圆柱h+c小圆柱h+(πR2-πr2)×2 =Dπh+dπh+(πR2-πr2)×2 =πh(D+d)+2π(R2-r2) =2πh(R+r)+2π(R2-r2) V= V大圆柱-V小 圆柱 = S大圆柱底×h -S小圆柱底×h =πR2h-πr2× h =πh(R2-r2)a a b h

常用几何公式大全

常用几何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资料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张杰(北京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2011 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给你 3 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

通过这个数图就把这个复杂的数量关系,很简明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从这个图本身,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是第一次的两倍,否则你算是算不出来,看图就看出来了。 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的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这就属于典型的几何直观,就是图形直观。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查阅资料,把老师们的困惑集中起来,归结为四个大话题。 讨论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 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如何通过“图形的运动”探索发现,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方法,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研究图形性质的兴趣? 4.如何通过学习“确定图形位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话题一、图形的认识——抽象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一、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这次新课标修订后图形的认识部分都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新的变化?

小学几何图形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小学几何图形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左右的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等腰直角三角形(1条),等腰梯形(1条),圆(无数条). 点:线和线相交于点. 直线:某点在空间中或平面上沿着一定方向和相反方向运动,所画成的图形,叫做直线.直线是向相反方向无限延伸的,所以它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 (可以用表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大写字母来记:直线AB,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直线a) 射线:由一个定点出发,向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的点的轨迹,叫做射线.这个定点叫做射线的端点,这个端点也叫原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射线可以用表示他端点,和射线上任意一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OA)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长度,可以度量.(线段可以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B,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线段的性质: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的大小与夹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分类: 直角:90度的角叫做直角 平角: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它的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所成的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为止,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或者角的两边的方向相反,且同在一条直线上时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 锐角: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钝角: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垂直与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简单几何图形 本专题共设计了七个课时(变动范围为两个课时),内容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和垂线、平行线;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主要针对三年级级以上学生开设,也可适当选择一二课时的内容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解说,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对一二课时的内容了解较多,可视情况适当删减其中的内容,而对于简单几何图形,这几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及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另外,中间贯穿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希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一课时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和角: 1、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及异同点(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三线表示: A a B 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线段:(1)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rray AB或线段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注:线段AB 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射线: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射线OP 注:(1)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 (2)同一条射线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射线OP或射线OC 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MN或直线NM;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b; 注:直线MN或直线NM表示同一条直线。 初显身手: 2、找出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所标的字母表示。 A B C

。。。 解: 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射线:射线AB(或射线AC),射线CB(射线CA),射线BA,射线BC 直线: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 小试牛刀: B 1.如图,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3 答:走第3条路相对近些。 2、从A地到B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 2 应该怎么修,说说你的理由。 A 1 答:连接图中A,B两地的线段为最短的路。 3、由上述两小题的思考,你认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样是最短的? 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2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认识角 (1)引:游戏:十秒钟内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画,讨论 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一点称为公共端点。 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比一比 (2)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3)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跟长度无关) (4)比较角的大小(三角板演示):先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5)角的分类及基本含义:直角、钝角、锐角、平角、周角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画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已校)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含: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图形的位移(运动)及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等内容.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 点、线、面、体或者它们的集合都叫做几何图形。它具有一条重要的性质;几何图形可以在空间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点无大小之分;线无粗细之分;面无厚薄,但有长短、宽窄;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体有长短,宽窄和厚薄。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最重要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观念是指思维活动的结果,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空间观念就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形象。所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是对空间形式研究。这里的空间形式主要指:点动成线;线(沿一定的方向,除本身方向和反向)动成面;面动成体等基础知识。图形与几何在小学范畴内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面图形,另一类是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如果一个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种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空间形式:直线,射线,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重点研究它们的特性、数学表达方式,能准确地识别和判断,渗透无限和极限思想。线段,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重点研究它的特性。数学表达方式在与直线、射线的对比中准确地识别和判断;其最主要区别在于线段的有限性,可以用工具度量。教学中对1m、1dm、1cm、1mm的长度必须以空间形式的感悟到空间观念的达成;同时,把这些单位长度与长度单位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度量线段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并能用线段或数据表明距离;还能借助已形成的的空间观念估计物体之间的距离等。 平行与相交这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空间形式的核心是永不相交与相交的形式。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建立概念。平行线的空间形式表现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形象的地理解两直线间距离处处相等(一定)。相交的空间形式表现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斜交和互相垂直两种形式。关键在于利用斜交的两条直线围绕交点运动生成特殊而唯一的一种空间形式(两相交直线成直角)来建立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同时,学会用工具作图也是研究空间形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完全重合这一特殊关系也应让学生明白,这对后继学习图形的拼合、分解(边数的增、减)及公用边概念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角,从生活现实情景引入形成图形。认识各部分名称。研究其特征(顶点决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一条边后就决定了角张口的方向,角的张口决定角度范围,张口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以直角的空间形式为标准,在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即一条直角边围绕顶点旋转)构建锐、钝、平、周角……的空间形式,辅以角度值和角度范围值(度数)建立各类角的概念。同时学会用工具画、量、各种角(注意方法多样化)。长、正、平、三、梯、圆(含扇)各种基本平面图

中小学几何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汇总表

中小学几何图形 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汇总 重要说明:周长——外周围的长度(单位:如m);体积(容积)——空间(单位:如m3)面积——平面(单位:如m2);侧面积——除底面外的表面积(单位:如m2) 一、平面图形: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面积=长×宽S=a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 a2 3、三角形的周长=三边长之和C=a+b+d 面积=底×高÷2 S=ah÷2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邻两边之和的2倍C=(a+b)×2 ;面积=一边×这边上的高S=ah 5、梯形的周长=四边长之和C=a+b+d+e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6、菱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s=ab÷2 7、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S=π r2 环形的面积=π×(大半径的平方-小半径的平方) 半圆的周长= 2πr/2 + 直径= πr + 2r 8、扇形周长=半径×2+弧长C=2r+(n÷360)πR=2r+(n÷180)πr 面积S=πR2n÷360=I/2lR (其中l为弧长) 二、立体图形: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V =abh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 3 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4、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附: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 r2 h 2、弧度为弧长与半径之比。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认识、测量 量的计量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 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00)

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 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 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三、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四、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六、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八、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九、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十、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十一、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十二、有一些图形,把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十三、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十四、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十五、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话题一 2011 版课标终于要公布了,新课标修订后有哪些变化。这一讲主要讲“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的变化。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更直观的理解如下图: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 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给你 3 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方案。

通过这个数图就把这个复杂的数量关系,很简明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从这个图本身,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是第一次的两倍,否则你算是算不出来,看图就看出来了。 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的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这就属于典型的几何直观,就是图形直观。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查阅资料,把老师们的困惑集中起来,归结为四个大话题。 讨论话题: 1.如何在观察、操作中“认识图形”抽象出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渗透度量意识,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从而发展学生

图形与几何知识总结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线和角 (1)线 *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s=ah 5 梯形 (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s=(a+b)h 2 6、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小学数学几何+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 1-6 年级数学几何问题 (一)图形的认识、测量 量的计量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0 厘米 1 米=1000 毫米 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 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 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00)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升=1000 毫升 九、常用的质量单位有:

吨、千克、克。 十、质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 十一、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十二、时间单位:(60) 1 世纪=100 年 1 年=1 2 个月 1 年=4 个季度 1 个季度=3 个月 1 个月=3 旬大月=31 天 小月=30 天平年二月=28 天 闰年二月=29 天 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十三、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 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十四、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吨:t 千克:kg 克:g 升:l 毫升:ml 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 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三、角的分类:小于90 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 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 度小于180 度的角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有感 发布者:李世仁发布时间: 2012-9-9 17:17:32 学习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有关内容后,我懂得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既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又要活用教材。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学: 一、联系生活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简单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平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的,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牙膏盒、魔方、尺子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品,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对图形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开展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这三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生生互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几何图形的公式及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公式知识点汇总 一、几何图形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相加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体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 正方体体积=棱长的立方(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周长=πd=2πr 圆的面积=πr2=π(d/2)2=π(c/2π)2=c2/4π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底面面积=圆的面积求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1/3V圆柱=1/3sh 二、数量关系的公式 1.经过时间=末时刻-初时刻时间:间隔时刻:一天内某一特定时间点 2.总价=单价×数量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3.路程=速度×时间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4.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5.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7.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0.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两端要栽间隔数=路长÷株距棵树=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 11.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12.百分率 出勤率=出勤的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成活率=成活的数量/总数×100% 合格率=合格数量/总数量×100% 出粉率=面粉的质量/小麦的质量×100% 13. 税率 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消费额 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 增值税税率==应纳税额÷增值额 1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1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6.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蹬一圈的路程=车轮周长×后齿轮转的圈数=车轮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17.物体数÷鸽巢数=商。。。余数那么至少数=商数+1 如果能整除时,那么至少数=商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几何与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之图形与几何 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直线、射线与线段: 例1:如图共有( )-条 直线,( )条射线,( ) 条线段。 2、垂直与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的长度,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例2:过直线外一点能做( )条垂线。 3、角: (1)角的意义:( )。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 )有关。 (2)角的分类: (3)在钟表上,时针一小时走( )度,时针一分钟走( )度,分针一分钟走( )度。 例3:(1)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角C 为90度,AD=BD,角ADB=110度, 求其余各角的度数。 (2)3点时时针分针的夹角是( )度,12点30分时时针分针 的夹角是( )度。 4、三角形: (1) 意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分类: 由角来分: 由边来分: A B C D E A B C D

(3) 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例4:(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5度,则顶角是( )度。 (2)如图:有( 5、四边形: (1)意义: (2)分类: (3)在四边形中( 例5( ),面积( )。 5、圆: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1)在同圆或等圆中( )都相等,( )是( )的2倍。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 例6:(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3㎝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 (2)把一根长1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 )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周长与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图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例1:李大伯家用55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公式变形:在上述的公式中,经常已知其中的几个量,求另 外的一个量。 20米

小学数学几何题集合图形解法实例

小学数学几何题集合图形解法实例 1 分割线法 ▌例1:将两个相等的长方形重合在一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将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梯形。 S组=(7-2+7)×2÷2×2=24(平方厘米) ▌例2:下列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将图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 S=5×5÷2+5×8÷2+(8-5)×5÷2 =12.5+20+7.5=38(平方厘米) ▌例3:左图中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6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将阴影部分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S阴=8×(8+6)÷2+8×6÷2=56+24=80(平方厘米) 2 添加辅助线法 ▌例1:已知正方形边长4厘米,A、B、C、D是正方形边上的中点,P是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面积。 解:从P点向4个定点添辅助线,由此看出,阴影部分面积和空白部分面积相等。S阴=4×4÷2=8(平方厘米) ▌例2:将下图平行四边形分成三角形和梯形两部分,它们面积相差40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底20.4厘米,高8厘米。梯形下底是多少厘米? 解:因为添一条辅助线平行于三角形一条边,发现40平方厘米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所以梯形下底:40÷8=5(厘米)

▌例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BC分别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中点,连接A、B、C得到4个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如果连接平行四边形各条边上的中点,可以看出空白部分占了整个平行四边形的八分之五,阴影部分占了八分之三。 S阴=48÷8×3=18(平方厘米) 3 倍比法 ▌例1:已知OC=2AO,SABO=2㎡,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因为OC=2AO,所以SBOC=2×2=4(㎡) SDOC=4×2=8(㎡)SABCD=2+4×2+8=18(㎡) ▌例2:已知S阴=8.75㎡,求下图梯形的面积。 解:因为7.5÷2.5=3(倍)所以 S空=3S阴S=8.75×(3+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