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

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1班

姓名:昝春平

学号:2008042147

专业:地理专业

2011年4月

目录导言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植被

四、土壤

五、地质

六、小结

导言

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

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

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峨眉山

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

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

七、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m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相对高差近2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佛国仙山”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峨眉山是自豪而骄傲的,它用头顶托着人们,仰望苍穹,俯瞰人生,远眺未来,站在中国最高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峨眉山之巅,如破蚕的神蛾,穿越轮回,重获生命的灿烂辉煌。

一、地形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二、气候

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边为陡峭的摄身崖,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三千余米,高出峨眉城区十千六百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以上因素成就了峨眉山地区作为我国以及四川省西部降雨中心的地位,年平均降雨量为1580~1900毫米,而且绝大部分雨量集中在

6~~9月。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系统带谱的气候整体。

峨眉山的气候,除受三大因子(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景区内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地当著名的“华西雨屏”),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寒带(海拔3047m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O.C,极端最低温度为一20.9℃)、亚寒带(海拔2200m一3047m,年平均温度为7.6℃)、温带(海拔1200 m一2200m,年平均温度为13.1.C)、亚热带(海拔1200m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7.2.C,极端最高温度为38.3.C)。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

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

小时。年平均雾期139.4天,雨期141.3天,

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

“玉树琼花”的奇观。

气候特点

从气温来看,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

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 6.9度,七月平

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

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

-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 2100米-2500

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

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

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对照表

第二,从降雨来看,峨眉山与临近地区相比,雨量多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山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产生一定数量的地形雨而至,峨眉山年降水量1959.8mm,峨眉县1593.8mm,两地相差366mm。降水集中在夏季。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雨量对照表

第三,从湿度来看,峨眉山平均湿度在86%,个别月份达93%。峨眉城区为80%。主要因为峨眉山山体高大,是空气在不同高度凝结成云雾,峨眉山终年在云雾笼罩之中。

峨眉山山脚、山顶各月湿度对照表

表五

总之,峨眉山由于山势高大,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顶到山麓有明显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这是至使峨眉山植被垂直分带的主要原因。

三、植被

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

峨眉山植被特征:

峨眉山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峨眉山海拔3099米,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兼备,雨量充沛。中、酸、碱性土壤3种兼有,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全山森林面积达677 Km2,森林覆盖率为87%,绝大部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拥有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和“绿色宝库”。峨眉山植物垂直带谱自山麓至山顶,反映了亚热带至亚寒带的植被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被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的融合,使之荣获“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峨眉山位于多种自然要素(地质、地理、气候等)交汇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地质时期峨眉山地区历经多次海陆变化,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是该地区孕育现代植被类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地处康滇古陆北缘,峨眉山植被继承了丰富的古热带区系成分,新生代始新世末期至新近纪伴随着青藏

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的阶段隆升和古地中海的退却(吴征镒,1980;孙航,2002),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康滇古陆植物区系与东部的扬子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印度等)植物区系产生交流,伴随新近纪的河流侵蚀和冰川作用以及北半球古气候的冷暖交替,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小气候等自然因素成为许多(北方)古近纪植物的避难所和新植物类群演化的摇篮,致使现代峨眉山的植物区系成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峨眉山具有世界上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谱。峨眉山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了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地等各层发达且结构完整的特点,各层种类很少由单一的优势种组成,通常为多优势种(李旭光,1984;黎昌谷,1990;谷海燕、李策宏,2006、)。峨眉山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报国寺到洪椿坪(海拔500~1100)m),为常绿阔叶林和低山针叶林,以桢楠、川桂、杉、柏和马尾松为主。洪椿坪到洗象池(海拔1100~2 100 m),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以油杉、香樟、冬青、六角枫和峨眉栲为主。洗象池到金顶(海拔2100~3099m)为高山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以冷杉、红杉、木莲、杜鹃、箭竹、高山桦和野樱桃为主,并兼有高山灌木丛林和草甸。从低至高由常绿阔叶林一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一针阔叶混交林一亚高山针叶林形成了完整的森林垂直带谱,构成了生态多样的峨眉山自然景观,当属世界亚热带山地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植被景观之一。

根据峨眉山不同垂直高度的生长环境和植物群落特征,将峨眉山植被分为五个带,见表六:

1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带

分布:万佛顶—梳妆台

观察点:万佛顶—次生灌丛云成寺(太子坪)--冷杉林

(1) 杉林

冷杉林为四川西山地亚高山长绿针叶林,由冷杉组成的纯林。

①冷杉树资挺拔、冠幅大,显尖塔形,能耐低温,阴湿,主要分布于高山峡谷。

②群落外貌暗绿,林相稀疏。

③群落结构简单:

乔木层:为单优势种峨眉冷杉纯林,其它树种及少见,林冠层总的来说郁闭度大,在不同地段,其郁闭度由0.35—0.7—0.75—0.9不等,林内阴暗。

灌木层:以箭竹占绝对优势,生长密集,箭竹中渗有花木秋,绒毛柳及多种杜鹃,林下灌木层的种类成份。随光照强度影响而改变显著,若林下透光良好,杜鹃及其他落叶灌木数量增多;相反,若林内很阴暗、箭竹密集丛生盘根误节,其它种类难于渗入其中。

地被层:林下地被层繁茂,地表几乎为藓类所覆盖,盖度一般达80%以上,厚度10—15厘米,并以锦丝藓为主,混有塔藓。在局部低洼易积水地段,则有泥炭藓出现。

层外植物:林内阴暗潮湿,附生植物地表,苔藓十分发育,密布于冷杉树干和灌木茎枝上,尤以长松罗悬挂林间而十分醒目。

④认为影响严重:植相稀疏,郁闭度一般小,呈斑块状或小片状分布,形似“公园森林”。仅在局部郁闭度大的冷杉内,与人以阴暗针叶林之感。

(2) 次生灌丛

峨眉山2900米以上的次生灌丛应属冷杉带内的植被类型。广布林间的局部地段,在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一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这类次生植物是由于冷杉过度砍伐,或成片毁林之后形成。目前次生灌丛林相稳定。

次生灌丛一般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一层主要是由喜光的绒毛柳、野樱桃、杜鹃组成,一般分布稀疏,盖度小。第二亚层,以箭竹为主,盖度很大,可达80—95%。

2 温带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梳桩台—洗象池

观察点:大乘寺

此带年平均温度4--8oC,年降水量2100—1850mm,是一个上、下气候要素交叉的场所,高山上部的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冷杉的下限,低山植物可以生长,这里是衫木的上限,亚热带与温带,长绿与落叶的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这里成了植物的避难所,所以种类组成复杂,优势不明显。

常绿树种以山毛榉科的栲属,石栎属,青冈为优势种,拌生有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珙桐科、蔷薇科、虎耳科、木科、五加科的常绿树种。落叶树种以桦科的鹅耳属、桦属、槭属科的槭属、漆树属,山毛榉科的水青冈属,栎属为主,其它常见树种有昆木兰树科连香树科,珙桐科,清风腾科,标科,胡桃科,苦木科,七叶树科及冬青科,忍冬青科等落叶树种。

这一带具有古老和特有种属特别丰富,如珙桐、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

在针阔混交林带内,以落叶松为背景,冷杉以斑块状镶嵌其中,稀疏不均,分布星散。

这一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变幅大,因冷杉受人砍伐严重,其次是许多落叶阔叶树种生态幅度大,因此,植被分布往往模糊,掩盖了原生植被的自然界线,致使目前难以确切分带。

3 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洗象池与茶棚子之间

此带与相邻两带互相延伸。犬牙交错。这种分布特点主要因为地形破碎,水热分异急剧,局部生境差异显著,加之人为砍伐严重。

观察点:九老洞、龙桥沟

本带植被带的生态环境,层次

结构及代表植物此带植被外

貌季相变化显著,夏季淡、浓

绿色镶嵌,入秋呈黄、绿、褐

色斑驳混杂。群落层次结构

复杂:

乔木层:又可分为2、3个亚

层,乔木层植物种类丰富,以

壳斗科的石栲及栲属为主,伴

有少量的樟科植物;落叶乔木

主要有峨眉四照花、珙桐、野

核桃,野樱桃,红椿、鹅耳,

还有少量杉木渗入或者局部地段块状分布。

灌木层:以箭竹占优势,另外还有峨眉桃叶珊瑚,青叶,杨叶,木姜子,山梅花,新木姜子等。本带植被的分布界限以珙桐为其标志。

4 常绿阔叶林带

分布:茶棚子—万年寺

观察点:万年寺

本带植被大致以海拔1200米(小红椿坪)分界,上部常绿阔叶林带所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群落组成以耐寒的壳斗科种类为优势,并含一定数量的落叶成份;下部常绿阔叶林,因海拔低,生境湿润,群落组成以樟科植物为优势。

①壳斗科为优势的耐寒长绿阔叶林

分布在茶棚子—小红春坪。种类组成以壳斗科的常绿栲属为主,还有樟科山胡椒属及木姜子属,其它还有多种常绿阔叶成份如梁王茶,穗序鹅掌柴,峨眉桃叶珊瑚,常绿类及茶科植物。落叶树种也占一定数量,如珙桐,红椿,四照花。

②樟科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

分布在小红椿坪—万年寺。以樟科的阔楠属,木姜子属,新木姜子属,山胡椒属,黄肉楠属为主;另外还有壳斗科考属,木兰科含笑属,省沽油科山香园属以及山矾科,苯科的一些植物。

5 亚热带次生植被

分布:万年寺以下

观察点:从峨眉县出发沿途观察。

峨眉山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主要分布着亚热带次生植被,亚热带次生植被是指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各种稳定的植被类型,包括多种次生灌丛,次生针叶林及落叶阔叶林。

四、土壤

峨眉山受东南风影响,降雨量充沛,湿度大,属我国亚热带温湿润气候,地带性土壤为中亚热带黄壤和红壤。由于峨眉山屏障的作用,境内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又差异很大,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垂直分异

现象异常明显。其土壤山地垂直带谱表七:

一、简述各类土壤分布和特征:

1、漂灰土

漂灰土又名棕色针叶林土。在我国,它是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在地方性气候和植被影响下的一种特殊土壤。

观察点:金顶东、南两侧,海拔3048米。

在杜鹃冷衫林下发育的漂灰土剖面如下:

(1) 枯枝落叶层0~4cm为木本植物凋落物、苔藓死亡部分及其细根,紧接土表部分出现泥炭化。

(2) 腐殖质层4~15cm灰黑色,团粒结构,疏松,多木质粗根。

(3) 漂灰层(灰白色层)15~35cm淡灰色,细粉砂质,有根系。

(4) 淀积层35~55cm棕黄色,质地较为粘重,有砾石。

母质层55cm以下,峨眉山玄武岩风化残积物。

2、山地黄棕壤

黄棕壤过去称为灰棕粘盘壤。它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观察点:九老洞

林地中黄棕壤的典型剖面如下:

(1) 残落物层:植物残落物很薄而不连续。呈半分解状态。

(2) 腐殖质层:厚10~20cm暗灰棕色,具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向下逐渐过渡。

(3) 淀积层:厚约40~80cm质地粘重。基本色调为棕色,结构呈棱状和块状,结构体面常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有时存锈斑。再下为母质层,多系杂色的半风化物。

二、土壤剖面

峨眉金顶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1

日期:四月十二日

观察地点:峨眉金顶

天气:晴

海拔:3025米

坡度:18.5°

经度纬度: 103°20′E , 29°31533′

N

峨眉雷洞坪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2 日期:4月13日观察地点:峨眉雷洞坪天气:阴(小雨)

海拔:2450米

坡度:21°

温度:10℃

峨眉仙峰寺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3

日 期:4月13日

观察地点:峨眉仙峰寺

天气:阴

海拔:1747米

坡度:27°

温度:11.5℃

经度纬度:103°21′E,29°32′

峨眉清音阁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4

日 期:4月14日

观察地点:峨眉清音阁

天 气:阴

海 拔:798米

坡 度:

温 度:19℃

经度纬度:103°23′,29°34′

峨眉伏虎寺土壤剖面

田间号码:2008--05

日期:4月14日

观察地点:峨眉伏虎寺

天气:多云

海拔:630米

°

坡度:38

五、地质

(一)峨眉山地质发展史

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其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震旦纪中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

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这个时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单细胞动物开始诞生,现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类的化石遗迹。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从仙峰寺经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层上遗留下岩石交互成层,色彩交错的现象。此地层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和腕足动物化石等。

到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在其孤岛“生涯”的两亿年里,大地发生了地质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而峨眉山区却宁静地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历史记录,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纪的地层之上。

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现在这套岩层中,并保存着珊瑚、腕足类和蜓科的化石。

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长,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目前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

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龙门洞一带岩层即是这一时期的遗存。

直至晚三叠纪(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现主要分布和出露于山麓地带。到第四纪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低山,还貌不惊人。

时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这次喜马拉雅运动,强大的侧压力,震撼了整个亚州东部。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层,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峨眉山地质景观赏析

峨眉山是我国地学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本篇论文通过从地质景观这一方面,把地质景观分类,并且结合此次实习所学到的基础地质知识,加深阐述了峨眉山的褶皱,断层,岩浆岩等地质现象和岩石,并且通过扩大分类宽度,增加一些所未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峨眉山地质景观地质构造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1地质景观的简介 (3)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3)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3)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3) 2.3岩石景观----峨眉山玄武岩 (4) 2.4地质灾害景观----庙儿岗冲积扇 (4) 2.5古生物化石景观----虫迹 (4) 3地质景观赏析 (4) 结论 (4)

引言 峨眉山,作为我国最有名的山峰之一,不仅拥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宝刹古寺,秀丽清奇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的珍稀动植物,而且还具有观赏及考察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等景观。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里面,尤其是地质景观让人难以忘却。 1地质景观的简介 想要了解地质景观,先要明确地质景观的概念。地质景观是指由地球内部应力(内力)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即主要是由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古生物等一系列地质因素形成的自然景观。 地球的外壳(岩石圈、地壳)在长期的地质内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地质体,由于这些地质体在地质构造运动影响下具有各自独特的三维空间格局及造型图案功能,所以它们在自然景观观赏及科学研究上产生了景观吸引力。构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地质现象和形迹、地质体的色彩和质地、地质过程的记录体等三方面。 根据形成地质景观的因素可以将地质景观划分为构造景观、地层景观、岩石景观、火山景观、地质灾害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矿物景观等七种地质景观。 2 峨眉山地质景观 2.1构造景观----马林岩向斜与牛背山断层 地质构造景观是由地球内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景观。而其中的褶皱构造景观是指岩层在受力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形成的遗迹形态。 峨眉山主体沿着两条断裂带由南西向北东挤压、走滑及冲断,形成一系列南北向排列的褶皱和断裂,如苦嵩坪向斜、峨眉山背斜、初殿断层、伏虎寺断层等。 峨眉山拥有很多褶皱景观多为背斜景观和向斜景观。其中背斜景观主要有峨眉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二峨山背斜,向斜景观主要有马林岩向斜。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马林岩向斜。马林岩向斜两翼地层为天马山组,由于南东翼天马山组受凉水井组破坏而出露不全,随着向核部靠近,地层依次为夹关组、灌口组。一直到核部,核部的地层组为名山组。所以可以看出规律是随着核部的靠近,地层是从老地层到新地层。 除了褶皱景观之外,断裂景观也让人难忘。断裂构造景观是地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产生断裂形成的景观。 在峨眉山,有一个沿胡村、张沟、龙池一线展布,是本区主要边界断层之一的峨眉山断层。该断层同时具有逆冲和走滑性质。在峨眉山观察到的断层多为逆断层,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并且在断层出往往可以观察到破碎带,比如牛背山断层,在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接线东侧可以看到露头较好的破碎带。在断层旁边观察,不禁让人回想起几千万年前令人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运动。 2.2地层景观----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 有地层产出的空间形式和内容形成的景观为地层景观。 在峨眉山实习路线二中的飞仙关组的差异风化就是一个地层景观。在D0202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 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 实习分工: 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 <三> 地质岩性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 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 二叠系 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上统 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 厚144~290米。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茅口组(P 1m 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 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厚7~39米。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宣威组(P 2X 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 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 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厚183~244米。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 (1)飞仙观组(T 1f 高。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厚181~274米。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灰白色薄层 (2)嘉陵江组(T 1j 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特别是风化后成刀砍状白云岩。还有泥 质白云岩和水云母粘土岩等。整个地层属于海滨相沉积。 (3)雷口坡组(T )厚348~485米。形成峡谷地貌。含粘土矿物,泥质 21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峨眉山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井田内地层(见表1)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B)龙谭组(Pl)、下三22叠统飞仙关组(Tf)、永宁镇组(Tyn)及第四系Q。其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11 如下: 1、第四系(Q) 厚0,41m,以残积物、坡积物,崩积物滑坡堆积体为主。坡积物、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同向坡及单斜谷中,崩积物分布于陡崖脚下,另外在井田内分布有大小6个滑坡区。冲积物主要分布在北盘江、发耳河两岸。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yn) 1 本区出露三段,四段被剥蚀,总厚平均405m。 3 第三段(Tyn):灰色薄至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区内可见残厚约100m1 左右。 2第二段(Tyn):以黄灰、灰绿争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细砂 1 岩,顶部25m左右为薄层泥灰岩,厚154-185m,平均厚160m。 1第一段(Tyn):以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薄层。1 厚144-150m,平均厚145m。 永宁镇组产:Tirolites SPinosus(刺提罗菊石)Pteria cf.murchisoni(莫氏翼蛤相似种)、Entoliun discites microtis(小耳海扇)等化石。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f) 1

总厚约629m。分上、下两段,其上段分三个亚段。 2-3上段三亚段(Tf):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底部20m左右为紫1 红色钙质泥岩,厚约161m。 发耳矿井地层简表表1 厚 地 度 (m 层 ) 0- 第四系(Q) 41 0- 90下第三系(E) 二上 桥1 统 三叠系(T) 组6 ( (6 T) 3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导游词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导游词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 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下面是WTT为 大家带来的关于“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导游词”,欢迎阅读!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导游词 Emei Mountain lies seven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Emeishan City and is one of the four mountain ranges in China that Buddhists consider sacred. It was included i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in 1996. The mountain stretches more than 200 kilometers from south to north. Its main peak, Wanfo Top, is 3,099 meters above sea level. Since ancient times Emei Mountain has been described as “Beauty Under Heaven”. Temples were built as early a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and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to the mountain during the Jin Dynast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more than 150 temples. A legend claims that the mountain was where Samantabhadra gave lectures on Buddhism and most temples house a statue of Samantabhadra. The main scenic spots on the mountain include the Baoguo Temple, Wannian Temple,

四川峨眉山旅游攻略

四川峨眉山旅游攻略 四川峨眉山景点: 峨眉山:峨眉山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系邛崃山脉北岭南支,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距成都约160公里、乐山市34公里。峨眉山是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2)报国寺: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在峨眉山脚,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为峨眉山第一景。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堡。原名"会宗堂",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帝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寺庙。 万年寺: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其明代砖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这尊铜像通高 7.85米,重62吨,万年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音阁:清音阁海拔710米,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交汇处。阁下有双飞亭双飞桥,素有"双桥清音"之美誉。在清音阁,有面积30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湖清音平湖,水质纯净,清澈

透底,为峨眉新十景之一。 华藏寺(2)华藏寺:华藏寺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汉,海拔3079米,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佛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现存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年—1989年按原貌重建的。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可观看金顶四大奇观。 金顶:金顶海拔3079米,以高达48米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为中心,由金殿(普贤殿)、银殿(卧云庵)、铜殿(大雄宝殿)、朝圣大道和四大观景平台(舍身崖、金刚嘴、睹光台、修心台)组成,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典雅庄重。登临此处,可观"金顶四奇"——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竹叶青生态茗园: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位于峨眉山下的国家级乐山农业科技示范区茶叶科技园内,是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工业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公园,是"竹叶青"展示其企业文化的窗口,更是乐峨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佛禅院: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 四川峨眉山美食: 雪蘑芋(2)肉包谷耙:峨眉有名的小吃。将细包谷粉用温水调和好,再把拌上香料的猪肉颗粒和在调好的包谷粉中,捏成团,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318011143 姓名芮小亮 指导教师沈立成吕瑜良刘苏 成绩 2015 年5 月20 日 一、实习目的: 1、野外综合实习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对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峨眉山气候、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积累素材; 2、立足所学地理科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时间和地点 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实习时间: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30日; 3、实习区域:

(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途径綦江、赶水、桐梓、遵义、贵阳、安顺、六盘水、宣威、曲靖等) (2)云南省昆明市区 (3)云南省西山龙门景区 (4)云南省路南石林自然遗产、地质公园 (5)云南省九乡溶洞地质公园 (6)云南省民族村 (7)云南省滇池 (8)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9)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风景区+峨眉山博物馆) (10)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 三、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过程概述 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

四、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面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对高差2600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1]。地势陡峭,风景秀丽,号称“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峨眉山垂直地带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峨眉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距峨眉山市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1.2气象气候概述 峨眉山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东南面来的潮湿、温暖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在峨眉平原拔地而起,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温差大,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据30年气候调查资料,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这在同一纬度的自然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玉树琼花”的奇观。山顶和山麓温差较大,大约相差14℃,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5~0.6度。峨眉城区最冷在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度左右。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1月,为零下6度,最低气温为零下20度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1.8度,最高气温为20度左右。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峨眉山都是白雪皑皑的,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冬春之别。 1.3植被概述 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峨眉山154平方公里的“绿岛”中,珍藏着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分布着高等植物280科,3700余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以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口译资料

组长:杜宇飞组员:马天默,梁倩敏 峨眉山 Sunrise 日出 Clouds sea 云海 Buddhist lights 佛光 Sacred lamps 圣灯 enjoyable natural scenery 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 extensive Buddhist culture 佛教文化精深 abundant range of species 物种丰富 unique landform 地形独特 Kingdom of Plants 植物王国 Geological Museum 地理博物馆 Animals' Paradise 动物天堂 Buddhist Celestial Mountain 佛教仙山 Massive statue of Samantabhadra at the summit of Mount Emei 峨眉山顶的普贤大佛Baoguosi, a Buddhist temple 报国寺,佛寺 Wanfo Top 万佛顶 Wannian Temple 万年寺 Fuhu temple 伏虎寺 Qingyin Pavilion 清音阁 Xianfeng Temple 仙峰寺 Jiulao Cave 九老洞 Golden Summit 金顶 be included i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Beauty Under Heaven 秀甲天下 Buddhism 佛教 Samantabhadra 普贤菩萨 Natural museum 自然博物馆 3,000 specimens of plants and 2,000 types of animal The reign of Ming Emperor Wanli 万历统治时期 bronze青铜 Sunny Clouds over Loufeng Peak罗峰晴云 Evening Bells at Shenji Monastery圣积晚种 Clear Sound under Twin Bridges双桥清音 Morning Rain at Hongchun洪椿晓雨 Elephant Pond in Moonlight象池月夜 Autumn Breeze over Baishui Monastery白水秋风 Nine Sages’ Residence九老仙府 Overhanging Greenery at Linyan Rock灵岩叠翠 Snow World at Daping Monastery大坪霁雪 Sunrise, Cloud Sea, Buddha's Halo, and Holy Lamps日出、云海、佛光、圣灯Golden Summit 金顶 The mountain stretches out for 23km from south to north 山体从南到北长达23公里

峨眉山旅游市场环境分析报告

峨眉山旅游市场环境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李雪张秀丽刘朝桢刘卉王坤峨眉山市位于中国黝川省西南部,乐山以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地貌类型多样,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因两山对峙,形如蛾眉而得名。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一优势 峨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峨眉山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高等植物,2300多种动物。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1.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对旅游的支出将会持续增加.其次,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保护的深入,将促进峨眉山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的要求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休闲旅游、宗教旅游等不同的方式各擅胜场,在这一点上,峨眉山的佛事、武术、冰雪等旅游文化活动和国内其他丰富旅游文化活动,可以极大的提高峨眉旅山的旅游品质和内涵.

2.绚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 3.悠久的佛教文化 峨眉上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的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洗象池、金顶华藏寺等。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4.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甲天下的峨眉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物3200多种,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峨眉山实习报告

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野 外综合实习报告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080421班 姓名:昝春平 学号:2008042147 专业:地理专业 2011年4月

目录导言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植被 四、土壤 五、地质 六、小结

导言 观察和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自然地理学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是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进行一次综合系统实习。重点是峨眉山的生物土壤的实习。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接龙门山山脉,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峨眉山瓦山块断块的一部分。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是地理工作者增长知识、学习研究的良好基地。 一、实习目的: 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 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 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11年4月8日——2011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峨眉山 四、实习线路:曲靖—昆明—峨眉山—成都—曲靖 五、实习组织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六、指导教师:夏吉昆、张晶香、张玲、张梅芬、童彦 七、实习区概况: 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习专题报告 岩浆岩 【资源勘查工程第四小组】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报告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第二章…………峨眉山玄武岩(重点报告) 第三章…………峨眉山地区花岗岩 第四章…………峨眉山地区辉绿岩 第五章…………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第六章…………实习心得 第七章…………参考资料

前言 8月16日到8月27日,资源勘查工程2011级奔赴峨眉山地区进行第一次地质实习。在完成了基本任务之后,就开始了各种为第二份专题报告做准备的工作。其中第四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奔赴黄茅岗观察峨眉山地区火成岩,观察到了峨眉山典型的岩浆岩,也采集了相关的标本。虽然我们在黄茅岗待的时间并不长,水平也很有限,但对于岩浆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是很大的。 第一章峨眉山岩浆岩概况 峨眉山地区岩石类型多,特征典型。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有峨眉山花岗岩及侵入其中的浅成岩——辉绿岩脉、闪长石、细晶岩脉等,喷出岩有峨眉山玄武岩。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样,特征清楚,最早被研究,可与印度德干高原玄武岩媲美,堪称一绝。 二叠纪是全球大火成岩省的高峰期之一,峨眉山玄武岩是全球二叠纪三个大陆溢流火山岩省之一,近年来发现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具有原始岩浆特点的苦橄岩,为峨眉山玄武岩石地幔柱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还有地质学家研究其对当时环境和生物的影响,认为峨眉山玄武岩岩浆喷溢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从而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以上研究极大地提高了目前对大规模

峨眉山

峨眉山 中国四川 峨眉山乐山大佛 北距成都165公里 横亘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山,山势雄伟,逶迤涟漪,它是四川盆地的西南屏障。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在道家的心中,峨眉山是第七度天。在佛教眼里,峨眉山是四大菩萨之一普贤的道场。古往今来,峨眉山以其独有的神秘吸引着海内外游人。 峨眉山作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家之一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1996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它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呢?那就让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上,去观察这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吧。 峨眉山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约160多公里,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邛崃山脉横段,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的总称。大峨山就是今天的峨眉山。 古代,峨眉山称文山、呀文山。峨眉之名最早建于魏晋时期左思的《蜀都赋》:“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因远看大峨、二峨两山相遇,清秀苍黛,如修眉横柳,峨眉山便由此得名。 峨眉山山体呈南北走向。连绵23公里,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山脊海拔1500~2000米,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山下平原2600米左右。 正是因为峨眉山鹤立鸡群,一峰独秀。人类早期就把它设为仙山、神山。西南藏彝至今仍在峨眉山前加上“念青’二字,“念青峨眉山”意思是法力无边的神山。印度高僧宝掌也称峨眉山为“震旦第一山”,峨眉山堪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这座在地质学上称之为峨眉断块带的山脉,形成于8亿年前的洪荒时代。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初期,峨眉山破水而出。新生代强大的造山运动,才把峨眉山抬升得如此雄秀险峻。 峨眉天下秀。置身峨眉山,你会有一种超然出世的强烈感受。随着海拔升高,那风,那云,那石梯,那古树,那弥漫在清新空气中不可名状的花香鸟语和那似有似无的钟声、泉声,给人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深层震撼。 登上峨眉顶峰,放眼环顾。西眺蜀山之黄布冈山,金碧辉煌,气势壮阔,黄山、上金山则平近矮小。东望邻江青衣江、大渡河,有如银链飘洒群山。北面沃野千里,菜花金黄,锦绣参差,尽显天府富贵之气。南面是莽莽苍苍、浩瀚无际的大小庐山。此时此刻,你会想起,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你会感到,心胸豁然开朗。也会顿悟,天人合一的精妙境界。 “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具有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和意境美五种美感以及春游、夏宜、秋优、冬静等四季特点。 阳春三月,山下春意融融,山顶却是皑皑白雪;盛夏时季,山下绿荫已深,山顶才新绿初绽,乍暖还寒。金秋十月,山下层林尽染,一派婉瑟,山顶早已霜雪布地,寒气袭人;数九严冬,山下绿黛依旧,山顶早已冰封雪裹的北国风光。

关于峨眉山旅游的考察报告

经实地考察,应文某人要求,现将成果汇报如下,以供多方参考: 一、关于到山上的几条路 A、全程:市区(汽车站或佛光广场)—报国寺游人中心(车费1.5元,滚动发车) 第一天(路程17km):报国寺—(善觉寺)—纯阳殿—(或: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清音阁—洪椿坪; 第二天(路程27.5km):洪椿坪—九十九道拐—仙峰寺(九老洞)—遇仙寺—钻天坡—洗象池; 第三天(路程15km):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金顶 B、从清音阁开始: a、佛光广场—两河口(车费5元,半小时一趟),再走20分钟到清音阁 b、运气好点:佛光广场坐管委会职工车到五显岗车站,转身就是清音阁(车费1.5元) 第一天(路程22.5km):清音阁—一线天—猴区—洪椿坪—九十九道拐—仙峰寺; 第二天(路程27.5km):仙峰寺—遇仙寺—钻天坡—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金顶 C、从万年寺开始:佛光广场—万年寺路口—万年寺(车次同上) 一天(路程29km):万年寺—华严顶—洗象池—雷洞坪—金顶 附1、关于三条路线比较 A:赶车比较方便,车费少,时间多的话在小路上跑起赶下路挺好耍的,但外地人一般不好找路 B:只是比A少了山下一段路,其实好风景都在清音阁以后,也不是很累,慢慢走风景随便看 C:赶路的话走这条路,一天就上了,路程比较短,但坡比较陡,也没多少风景(主要是我不熟,有兴趣可以试一下) 附2、关于峨眉旅游的几条忠告 A:在峨眉一定要找熟人,千万莫相信峨眉人。峨眉人不厚道,被宰了都不晓得是咋被宰的B:所给路线落脚点都是大寺庙,住宿多,但在旺季最好赶在下午4点以前入住,否则会出现住宿满额;但寺庙旁多有人家,是在寺庙已满可借宿 C:如果金顶宾馆已满或嫌住宿太贵,可下至太子坪住宿,第二天早4点出发,在山顶走夜路不乏滋味,且可欣赏峨眉山月色,一般可在日出前赶到金顶 D:多带两个矿泉水瓶,寺庙可借水,山上买水比较贵,吃饭时店家会免费提供开水 E:厚衣服到山顶再租用比较方便(省力气)而且租金较雷洞坪少5元 附3、关于费用 A、寺庙住宿(每人):35元(五、六人间);50元(三、四人间);80元(两人间) B、山上伙食:豆花饭7~8元一人,素菜12~15元每份,荤菜一般25元每份 C、金顶住宿较多,包括乡怀里酒店、金顶山庄、金顶宾馆等(注意讲价) D、金顶索道:上65,下55 E、雷洞坪车场:上山40,下山30(至报国寺),想省钱可坐到万年车场(车费20)再坐5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10-4-19——2010-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 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描述、素描、资料调整,以及简易工具的使用的功能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掌握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3. 通过实习,培养和树立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地质地貌现象的思想方法4. 学会使用和阅读地质图5. 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五、正文: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峨眉山在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拔地而起,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欧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植被垂直带谱明显,由山麓至顶可经历亚热带至寒带的气候和观赏多种带谱的植物景观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物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中国名山中实属罕见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峨眉山的现代地

貌,是新构造期地壳抬升与地表夷平两个相反方向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发育着峨眉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和报国寺断层第二部分峨眉山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峨眉山雄镇于成都平原西南隅,具体位置29o26ˊN 103o26ˊE山林拔地而起,峰峦重叠,高插入云千百年来,就以它雄、秀、险、奇的风姿著称于世山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貌景观及典型的地质特征一.地质部分本科实习报告牟珊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峨眉山简介: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东经103°10’30”~103°37’10”,北纬29°43’42”~29°16’峨眉山,处于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

峨眉山自驾游攻略

旅行装备: 竹杆、饼干,香肠,巧克力、地图、手机、相机、水、面包、糖、肉干、水果、手电筒、充电器、创可贴、感冒药、身份证。 交通路线: 中华坊—陈家坪车站—峨嵋山 中华坊—陈家坪车站:坐870到陈家坪车站坐9:40钟的车。 陈家坪车站—峨嵋山: 备注:重庆菜园坝客运中心每天上午9时和11时均有发往峨眉山的班车,中途会在陈家坪长途客运站接客,游客可以在重庆上述两个车站上车。车费124元。峨眉山市客运中心和景区客运中心都有车返回重庆。要注意的是,峨嵋山汽车站有两个:一是位于峨眉山市区的九珠(长途)客运中心,距离峨嵋山风景区约6公里,乘车约10分钟;二是位于景区内的旅游客运中心。所以乘坐发往峨眉山的班车时,一定要在上车前问清楚目的站是哪一个,以免耽误行程。如果乘坐的是发往九珠客运站的班车,下车后可乘出租车前往报国寺,也可以在九珠客运站外乘坐公交(火车站——市一中,票价1元)在喷水池站下车,换乘公交5路或6路(市区——伏虎寺,票价1.5元)即可抵达景区。 峨眉山:主要景点间距 报国寺—至伏虎寺:1公里 伏虎寺—清音阁:10公里 清音阁—五显岗停车场:1.5公里 清音阁—一线天:1公里 一线天—生态猴区:0.5公里 生态猴区—洪椿坪:4.5公里 洪椿坪—九老洞:15公里 九老洞—洗象池:12.5公里 洗象池—雷洞坪:7.5公里 雷洞坪—接引殿:1.5公里 接引殿—至金顶:6公里 金顶—万佛顶:2公里 清音阁—万年寺:2公里 万年寺—洗象池:14公里 徒步行走路线: 上山:报国寺→圣积晚钟→第一山亭→迎宾广场→峨眉山博物馆→伏虎寺(住宿)→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清音阁→一线天→自然生态猴区→洪椿坪→九老洞→仙峰寺(住宿)→遇仙寺→九岭岗→洗象池→雷洞坪(住宿)→太子坪→接引殿→金顶→万佛顶。这条线路较长,费时多,路难走,但风景好。一般要2天时间才能到达山顶。 下山:金顶→雷洞坪→洗象池→华严顶→万年寺→清音阁→报国寺(住宿。1天走完。 住宿: 中山区:若选择徒步登山,途中可视个人时间及身体状况选择住宿。较好的选择是住在中山区,行程不紧,身体不会太累,而且附近农家旅社特别多,主要集中在清音阁一带,人均消费30—50元左右。 高山区:方便观赏金顶日出,雷洞坪、洗象池、太子坪寺院本身可住宿,附近农家旅社也不少,选择面广。 小贴士:寺庙住宿是峨眉山相较其他风景名胜区一大特色。上山沿途有大大小小很多寺院,几乎都准备有客房,价格从4元到160元不等。可以选择的寺院有:报国寺、纯阳殿、华来顶、清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 四川天府之国,人们总是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古,巴山蜀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数不胜数。那么这一次呢?将带大家去领略一下一次别样的旅行。我们将由成都出发前往峨眉山,途中游览乐山。距离呢?大约在160公里左右,行车时间要用三个小时。 那为什么要反此次旅行称为别样的旅行呢?因为,此次游览路线可以把它说成是一次佛教文化之旅,大家可以体验一种佛教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行程当中。乐山!有号称世界第一大佛之称的乐山大佛,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体验一下它的辉宏气势,并且可以让大家置身其间,临时抱一抱佛脚。峨眉山!称峨眉天下秀、仙山福地,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甚至国外,佛教徒或信教民众中影响极为深远。而且,在由成都出发至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在夹并分道,一边前往乐山大佛,一边前往峨眉山。

一路之上,大家可听可看的东西真的是太多啦!并能领略到川西南地区所特有的田园和竹笼风光。四川自古天府之国农业发达,水旱从人,不知饥瑾(那一个是四川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但是四川自古交通难为。这虽然是它的缺点,却也成为四川少有破坏,保留下众多的民俗,特有的风情。连抗战期间蒋介石先生也将自已的行政官邸搬到四川重庆)。而且,从成都不能超过乐山、峨眉的途中大家还可以看到川西坝子非常有特点的一种民居方式被称做竹笼式的建筑。在沃野千里的田野上,星星点点的房屋总是座落于葱绿的竹林当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 好了!该言归正传介绍一下峨眉和乐山啦!先讲一讲乐山。乐山!古称嘉州。古语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胜曰凌云。这里山灵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会合于凌云山下,龟城山、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临江屏列,风光雄秀西南。 凌云册位于乐山城岷江东岸,卓然秀拔,唐朝时在这里倚山开凿的佛像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一大佛。大佛依山而建,威镇三江,面对峨眉,历经丢掉风雨,依然完好无缺,不得不让我们吧为观止!那大家认为这个世界第一大佛是雕凿的我们众多佛像中的那一位呢?它是一尊弥勒坐佛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