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公私合营

2、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三大改造知识点历史高一

三大改造知识点历史高一 尽管历史是一门繁琐而缓慢的学科,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历 史知识的学习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高一阶段,学 生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其中包括三大改造的历史 事件。本文将围绕这三大改造进行论述,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1.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在远古时代,人类 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然而,随着种植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 开始过上定居的生活,这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业革命以农作物 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为特征。通过种植粮食,人类开始生产足 够的食物来满足更多的人口需求。这导致了农业社会的出现,也 为后来的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 农业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们不再需要为了食物而四处寻找,而是可以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这种定居生活培养了社会组织和分工合作的观念。农业革命 还创造了农业产业和交易网络,人类可以通过交换农产品来获取 其他所需的物品。

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的转变。它标志着从手工业 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的英国,并迅速传播 到其他国家。它以机器的发明和工厂的兴起为特征。工业革命带 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改变。 工业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引发了城市化的 浪潮。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导致了农民向城市迁移,从而形 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聚集现象。这种城市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拥挤、贫困和社会不公等。此外,工业革命也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发明与创新,如蒸汽机、电力、石油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交通、通讯和制造业的革新。 3. 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是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从人类历史上 的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信息革命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 发展为特征。信息革命带来了全球信息的快速传递、存储和加工 能力。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学制第四册)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梳理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一、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合作社 1.原因: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③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要求。 ④共产党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⑤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新解放区占25% 据当时调查,粮食产量一般情况是,互助组高于单干,合作社高于互助组。 3.原则:自愿互利 4.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有——集体所有) ※※注:

农业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公共财产)半社会主义性质 义性质 二、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原因 ①建国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②私营工商业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③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以及一五计划的实行,国营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 ④农业合作化的影响 2.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发展: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注:什么是“公私合营”?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4)成就: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城铁路、集二铁路。(5)结果:到1957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概况:①主要途径:农业--走集体化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90%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到1956年,90%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利用、限制、改造;方式:

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结果: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意义:(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4.实质: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

历史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解读

历史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及其实质。 2、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缺点。 3、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过程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学习重点、难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知识链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部分新情况:1.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没有能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2.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租出土地的以富农为最多。3.高利贷重新出现。债主全部是中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所得税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了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1966年,国家停止发放定息。 【学法指导】 联系生活,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理解历史大事,学习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 【导学过程】 一、预习本课,完成下面的知识点,并标记在书上。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知识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中国的历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改造。在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有三大改造是必须要学习的。本文将针对这三大改造进行详细介绍,为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提供帮助。 一、“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1. “大跃进”运动的失败 “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加速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政治经济运动。在运动中,政府调动了许多农民和工人,推行了集体化生产、人民公社和大规模建设工程等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的实行不合理和管理混乱,导致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困难,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文化大革命”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而推出的一种政治运动。在运动中,毛泽东号召人民起来反击资产阶级

和反动思想,推行了革命文化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反对现存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统。但是,运动的过度激进和管理混乱导致了许多无辜人民的冤屈和死亡,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经济浪费。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 1.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改革开放政策是邓小平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种政策。在政策中,邓小平推行了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开放政策和生产方式改革等政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追求的一种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利,坚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结合,注重民主法制和多元化发

展。这种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中国历史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1. 中国历史的全球化 中国历史的全球化是指中国历史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文化背景 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识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历史得到 了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呈现,成为世界人民交流的重要文化资源。 同时,中国历史的全球化也提升了中国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 2. 中国历史的多元化 中国历史的多元化是指在中国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出现了多元文 化和多元价值观,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和丰富的选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历史得到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和资源,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正确掌握、使用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三大改造原因、实质和意义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开展课堂活动认识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实质和意义。提倡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 2.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采用编卡教学法,把握本课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及意义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过是非深入辨析,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唯物史观。

8年级历史部 编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新课导入】 视频:社会主义好 【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 目录: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2.公私合营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教学过程】 模块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农业改造的背景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 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农业改造概况 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时间:1953年--1956年 方式: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 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中八年级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板书) 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 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4、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三大改造知识点精品整理

三大改造:1953-1956,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1956.9,中共八大,北京(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大,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重申中共和各名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965.11,上海《文汇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化大革命导火线,左倾)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指挥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影响①红卫兵运动中疯狂的个人崇拜严重冲击民主制度,造成社会动荡不安②各地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体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非法夺权导致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③公民基本人权遭到肆意践踏,宪法遭破坏,民主法制遭践踏④人大制遭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摧残 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各族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 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思想。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党的建设的最大贡献),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路线),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1980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980.8,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北京,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1982.11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9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根本大法】”写入《宪法》 ①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制→法治) “三个历史性转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 改革开放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 封闭半封闭→全方位开放(社会)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5课 三大改造(4)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段 大家一定都看过电视剧《大宅门》,这部剧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学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课前提问: 提问: 小组合作探究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情况如何? 回答: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2.本节内容 (1) >>>PPT 出示如下材料 材料:1952年秋,河北尊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这些农民家里一穷二白,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集体劳动,到深山打柴,互帮互助,共享生产资料,不仅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加了许多重要的生产工具。 提问: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要走合作化的道路? 团结就是力量 毛泽东起草推动农业合作化的文件 >>>PPT 展示毛泽东有关图片 (2)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方法和怎样的方针和原则?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 “自愿互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PPT 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一系列图片 集体修筑堤坝,建水利工程,涝时蓄水,旱时灌溉。 (3)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PPT 展示《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一系列图片 (二)公私合营

初中历史 三大改造练习题(含答案)

《三大改造》检测 【基础不倒翁】 1.“双城县的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这种情况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B 【解析】从材料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故选B项。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通过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起合作社经济,同时还存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故选D项。 3.下图是我国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国共产党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C.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D.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3.C 【解析】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故选C项。 4.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 ) 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4.D 【解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目的就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

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知识点总结+每课一测(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知识点) 课本梳理: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方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方式:公私合营 4.创举: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 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6.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推动了生产力(国民经济)的发展。 7. 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四、必背内容: 1、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三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1953年至1956年 3、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满分100分) 1.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革命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5课三大改造(1)

第5课三大改造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二、教材分析㈠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三大改造》是八年级历史二单元课属于中国近代史内容。本文讲解了两大个知识点。本课既和前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3课〈〈土地改革》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第6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学习下一单元奠定了基础。从长远的角度看,这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法,对学习整个中国 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深远的影响。 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 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 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 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㈢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对于类似的探究性问题的学习一方面不是很感兴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总结能力有限,所以,更应该在此方面加强锻炼。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初二学生分析、总结时也不容易把握准确。 所以,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初中历史必考点大全整理

初中历史必考点大全整理 初中历史必考点大全1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考点一: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特征:有猿类特征 生活习惯/方式特点: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2)采集渔猎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4)过群居生活。 考点二:分封制度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功劳大小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考点三:商鞅变法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背景: 政治: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国统治者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势力不断增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其中秦国商鞅变法的成效最大。 治国思想:法家思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考点四:百家争鸣 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仁”、“礼”、“以德治国”、教育思想 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 考点五:汉武帝巩固统一(作用:巩固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推恩令(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文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依附诸侯批评皇帝;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张骞出使西域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考点六:北孝文帝改革 政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经济: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推行新的租调制,大大增加国家收入。 民族:495年,迁都洛阳以后,改革的重点在于移风易俗:易服饰、该汉姓、讲汉话、通婚姻、该籍贯等。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考点一: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605年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