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防治技术措施

露天矿滑坡事故及防治技术

1.露天矿滑坡事故原因

露天矿边坡滑坡是指边坡岩体在较大范围内沿某一特定的剪切面滑动。露天矿滑坡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露天边坡角设计偏大,或台阶没按设计施工;

(2)边坡有大的结构弱面;

(3)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移等;

(4)滥采乱挖等。

露天矿边坡滑坡事故可以采用位移监测和声发射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

2.边坡事故防治措施

(1)合理确定边坡参数

①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合理的台阶高度对露天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作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的宽度不但影响边坡角的大小,也影响边坡的稳定。

②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

(2)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从上到下的开采顺序,应选用从上盘到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

②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3)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并采取长锚杆、锚索、滑坡桩等加固措施。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

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一)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

1.粉尘的概念

(1)全尘。全尘是指用一般敞口采样器采集到一定时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

(2)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μ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3)浮尘和落尘,悬浮于空气的粉尘称浮尘,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上的粉尘称为落尘。

2.粉尘性质

(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2)粉尘的粒度。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3)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成中,小于5μ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4)粉尘的浓度。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5)粉尘的吸附性。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6)粉尘的荷电性。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尘的危害性

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二)矿山粉尘防治技术

矿山防尘技术包括风、水、密、净和护等5个方面,并以风、水为主。风就是通风除尘;水是指湿式作业;密是指密闭抽尘;净是净化风流;护是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下面分别叙述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防尘技术。

2.掘进工作面防尘

(1)炮掘工作面防尘。风动凿岩机或电煤钻打眼是炮掘工作面持续时间长,产尘量高的工序。一般干打眼工序的产尘量占炮掘工作面总产尘量的80%~90%,湿式打眼时占40%~6 0%。所以,打眼防尘是炮掘工作面防尘的重点。

①打眼防尘。打眼防尘的主要技术有湿式凿岩、干式凿岩捕尘等。

风钻湿式凿岩:这是国内外岩巷掘进行之有效的基本防尘方法。

干式凿岩捕尘:在无法实施湿式作凿岩时,如岩石遇水会膨胀,岩石裂隙发育,实施湿式作业其防尘效果差等情况下,可用于式孔口捕尘器等干式孔口除尘技术。

煤电钻湿式打眼:在煤巷、半煤巷炮掘中,采用煤电钻湿式打眼能获得良好的降尘效果,降尘率可达75%~90%。

②放炮防尘。放炮是炮掘工作面产尘最大的工序,采取的防尘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炮泥:这是降低放炮时产尘量最有效的措施。

放炮喷雾:这是简单有效的降尘措施,在放炮时进行喷雾可以降低粉尘浓度和炮烟。

(2)机掘工作面通风除尘。掘进工作面虽然采取了相应的防尘措施,但一些细微的粉尘仍然是悬浮于空气中,尤其是掘进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尘强度剧增,机掘工作面的产尘强度就大大高于炮掘工作面,用一般的防尘措施难于控制粉尘,因此国内外研究了通风除尘技术,以便有效控制高浓度尘源。

①通风除尘系统。合理的通风除尘系统是控制工作面悬浮粉尘运动和扩散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种通风系统在国内外使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长抽通风除尘系统和长抽短压通风除尘系统。

②通风除尘设备。主要设备有湿式除尘风机、湿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以及配套的抽出式伸缩风筒、附壁风筒等。

③通风工艺的要求。压、抽风筒口相互位置的关系:压抽风量的匹配;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抽出式局部通风机与除尘局部通风机的串联要求。

(3)锚喷支护防尘。锚喷支护技术发展很快,它也是煤矿的主要产尘源之一。锚喷支护的粉尘主要来自打锚杆眼、混合料转运、拌料和上料、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机自身等生产工序和设备。

针对这些产尘源,锚喷文护主要采取配制潮料向喷射机上料、双水环加水、加接异径葫芦管、低压近喷、水幕净化和通风除尘等。

3.运输、转载防尘

(1)机械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该类装置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和维护方便而且降尘效果较好。

(2)电器控制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该装置适用于煤矿转载运输系统中不同的尘源,它是靠电器控制实现自动喷雾,有光控、声控、触控、磁控等多种形式。

4.综合防尘措施

综合防尘措施包括湿式钻眼、冲刷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放炮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措施。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1.矿井水灾的预测

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

①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突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②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水灾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2.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采掘现场条件。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①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②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③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④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①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5OOmm以上。

②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③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④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⑤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①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②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出。

③顶板发生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以上预兆是典型的情况,在具体的突水事故过程中,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应该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

矿井导水通道及探测技术

矿体及其周围虽有水存在,但只有通过某种通道,它们才能进入井巷形成涌水或突水。涌水通道可分为地层的空隙、断裂带等自然形成的通道和由于采掘活动等引起的人为涌水通道两类。

1.自然导水通道

(1)地层的裂隙与断裂带。坚硬岩层中的矿床,其中的节理型裂隙较发育部位彼此连通时可构成裂隙涌水通道。依据勘探及开采资料,我们把断裂带分为两类,即隔水断裂带和透水断裂带。

(2)岩溶通道。岩溶空间极不均一,可以从细小的溶孔直到巨大的溶洞。它们可彼此连通,成为沟通各种水源的通道,也可形成孤立的充水管道。我国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区,都深受其害。欲认识这种通道,关键在于能否确切地掌握矿区的岩溶发育规律和岩溶水的特征。

(3)孔隙通道。孔隙通道主要是指松散层粒间的孔隙输水。它可在开采矿床和开采上覆松散层的深部基岩矿床时遇到。前者多为均匀涌水,仅在大颗粒地段和有丰富水源的矿区才可

导致突水;后者多在建井时期造成危害。此类通道可输送本含水层水入井巷,也可成为沟通地表水的通道。

2.人为导水通道

这类通道是由于不合理勘探或开采造成的,理应杜绝产生此类通道。

(1)顶板冒落裂隙通道。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该水源涌入井巷,造成突水。

(2)底板突破通道。当巷道底板下有间接充水层时,便会在地下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破坏底板隔水层,形成人工裂隙通道,导致下部高压地下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

(3)钻孔通道。在各种勘探钻孔施工时均可沟通矿床上、下各含水层或地表水,如在勘探结束后对钻孔封闭不良或未封闭,开采中揭露钻孔时就会造成突水事故。

3.导水通道探测技术

导水通道的探测分析技术主要有:

(1)用音频电穿透仪探测含水层与导水构造;

(2)用地震勘探仪和组合测井仪探测地质构造;

(3)通过地质构造检测水位;

(4)用同位素质谱仪对矿山地下水中环境放射性同位素3H、l4C的能谱进行测定用以判断地下水年龄;

(5)用离子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对矿山地下水中常量、微量的离子进行分析。

矿井防治水技术措施

1.地表水治理措施

(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和拦洪坝,防止地表水经井筒灌入井下。

(2)填堵通道。为防雨雪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或建不透水层等措施。

(3)整治河流。①整铺河床。河流的某一段经过矿区,而河床渗透性强,可导致大量河水渗入井下,在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不透水的人工河床,以制止或减少河水渗入井下。②河流改道。如河流流入矿区附近,可选择合适地点修筑水坝,将原河道截断,用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出矿区以外。

(4)修筑排(截)水沟。山区降水后以地表水或潜水的形式流入矿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2.地下水的排水疏干

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地下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疏干方法有3种:地表疏干、井下疏干和井上下相结合疏干。

(1)地表疏干。在地表向含水层内打钻,并用深井泵或潜水泵从相互沟通的孔中把水抽到地表,使开采地段处于疏干降落漏斗水面之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井下疏干。当地下水源较深或水量较大时用井下疏干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有疏放老孔积水和疏放含水层水等方法。

3.地下水探放

(1)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2)超前探放水。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明水源后制定措施防水。

4.矿井水的隔离与堵截

在探查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需采取隔离水源和堵截水流的防水措施。

(1)隔离水源。隔离水源的措施可分为留设隔离煤(岩)柱防水和建立隔水帷幕带防水两类方法。

①隔离煤(岩)柱防水。为防止煤(矿)层开采时各种水流进入井下,在受水威胁的地段留一定宽度或厚度的煤(矿)柱。防水煤(矿)柱尺寸的确定应考虑到含水层的水压、水量、所开采煤(矿)的机械强度、厚度等因素及有关规定,并通过实践综合确定。

②隔水帷幕带。隔水帷幕带就是将预先制好的浆液通过由井巷向前方所打的具有角度的钻孔,压入岩层的裂缝中,浆液在孔隙中渗透和扩散,再经凝固硬化后形成隔水的帷幕带,起到隔离水源的作用。由于注浆工艺过程和使用的设备都较简单,效果也好,因此国内外均认为它是矿井防治水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2)矿井突水堵截。为预防采掘过程中突然涌水而造成波及全矿的淹井事故,通常在巷道一定的位置设置防水闸门和防水墙。

5.矿山排水

矿山的排水能力要达到以下要求。

(1)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3台泵组成。工作泵应能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他水泵在20h内排出一昼夜的最大涌水量。井筒内应装备2条相同的排水管,其中1条工作,1条备用。

水仓应由两个独立的巷道系统组成。涌水量大的矿井,每个水仓的容积,应能容纳2~4 h井下正常涌水量。一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小时的正常涌水量。

矿井突水源及涌水特征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突水水源主要有地表水、溶洞-溶蚀裂隙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采空区形成的“人工水体”等。

矿井水质分析方法有多种,其中用得较多的是重量法、容积法和比色法。重量法主要用于杂质含量较多的水样;容积法适用于中等杂质含量的水样;比色法适用于微量含量的水样。

1.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

这里主要指直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的矿床,多属于包气带中、埋藏较浅、充水层裸露、位于分水岭地段的矿床或露天矿区。其充(涌)水特征与降水、地形、岩性和构造等条件有关。

(1)矿井涌水动态与当地降水动态相一致,具明显的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多数矿床随采深增加矿井涌水量逐渐减少,其涌水高峰值出现滞后的时间加长。

(3)矿井涌水量的大小还与降水性质、强度、连续时间及入渗条件有密切关系。

2.以地表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涌水特征

地表水充水矿床的涌水规律有:

(1)矿井涌水动态随地表水的丰枯作季节性变化,且其涌水强度与地表水的类型、性质和规模有关。受季节流量变化大的河流补给的矿床,其涌水强度亦呈季节性周期变化,有常年性大水体补给时,可造成定水头补给稳定的大量涌水,并难于疏干。有汇水面积大的地表水补给时,涌水量大且衰减过程长。

(2)矿井涌水强度还与井巷到地表水体间的距离、岩性与构造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其间距愈小,则涌水强度愈大;其间岩层的渗透性愈强,涌水强度愈大。当其间分布有厚度大而完整的隔水层时,则涌水甚微,甚或无影响;其间地层受构造破坏愈严重,井巷涌水强度亦愈大。

(3)采矿方法的影响。依据矿床水文地质条件选用正确的采矿方法,开采近地表水体的矿床,其涌水强度虽会增加,但不会过于影响生产;如选用的方法不当,可造成崩落裂隙与地表水体相通或形成塌陷,发生突水和泥沙冲溃。

3.以地下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能造成井巷涌水的含水层称矿床充水层。当地下水成为主要涌水水源时,有如下规律:

(1)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的空隙性及其富水程度有关。

(2)矿井涌水强度与充水层厚度和分布面积有关。

(3)矿井涌水强度及其变化,还与充水层水量组成有关。

4.以老窑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床

在我国许多老矿区的浅部,老采空区(包括被淹没井巷)星罗棋布,且其中充满大量积水。它们大多积水范围不明,连通复杂,水量大,酸性强,水压高。如现生产井巷接近或崩落带达到老采空区,便会造成突水。

矿用爆破器材及安全管理

矿用爆破器材主要包括炸药和起爆器材。

1.炸药

炸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对周围介质产生强烈的机械作用,呈现所谓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炸药一般有酸铵类炸药、水胶炸药、硝化甘油炸药和乳胶炸药。其中硝酸铵类炸药是我国矿山最广泛使用的工业炸药。硝酸铵类炸药曾称“硝安炸药”或“硝铵炸药”,是经硝酸铵为主加有可燃剂或再加敏化剂(硝化甘油除外),可用雷管起爆的混合炸药。该炸药的特点是氧平衡接近于零,有毒气体产生量受到严格限制。硝酸铵炸药均为粉状,用纸包装加工成圆柱形药卷,外涂一层石蜡防水。硝酸铵炸药的贮存期为4~6个月。

水胶炸药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的新型炸药,是硝酸甲胺的微小液滴分散在以硝酸盐为主的氧化剂水溶液中,经稠化、交联而制成的凝胶状含水炸药。水胶炸药具有抗水性能强、密度高、威力大、安全性好、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无硝酸铵类炸药的主要缺点。

硝化甘油炸药是硝化甘油被可燃剂和(或)氧化剂等吸收后组成的混合炸药。其优点是威力高、耐水(可在水下爆破)、密度大、具有可塑性、爆炸稳定性高。缺点是会“老化”、“渗油”,机械敏度高,生产和使用安全度较差,价格昂贵,已经很少使用。

乳化炸药是通过乳化剂的作用,使以硝酸盐为主的氧化剂水溶液微滴均匀地分散在含有气泡或多孔性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包水型膏状含水炸药。

在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工作面或工作地点应使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符合国家安全规程规定的煤矿许用炸药。

2.起爆器材

起爆器材可分为起爆材料和传爆材料两大类。雷管是爆破工程的主要起爆材料,导火线、导爆管属于传爆材料,继爆管、导爆线既可起起爆作用,又可起传爆作用,是两者的综合。

(1)雷管。雷管由外界能激发,能可靠地引起其后的起爆材料或各种工业炸药爆轰的起爆材料。雷管有火雷管与电雷管两种。使用导火索引爆的雷管称火雷管,用通电点火引爆的雷管称为电雷管。由于煤矿井下存在瓦斯和煤尘。因此,煤矿井下禁止使用明火起爆,只能采用电能激发的电雷管。

电雷管可以分成如下几种:激发后瞬时爆炸的称“瞬发电雷管”,隔一定时间爆炸的称“延期电雷管”。按延期间隔时间不同,延期电雷管又可以分为“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延期电雷管是为了提高爆破效果,加大自由面,使工作面各种炮眼的爆炸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此外,还有抗静电性能的雷管,称“抗静电电雷管”。

(2)导火索。导火索又叫导火线,用于引爆火雷管。由于导火索点燃后,自身是一发火体,因此不能在有瓦斯或矿尘爆炸的场所使用。

(3)导爆索。导爆索又叫传爆线,是以副爆药为索芯,以棉、麻、纤维等为被覆材料,能够传递爆轰波的索状起爆材料。导爆索可用来传递爆轰波并直接引爆炸药或与之相连的另一根导爆索。

(4)继爆管。继爆管是专门与导爆索配合使用的延期起爆器材,借助于继爆管的微差延期继爆作用与导爆索一起实现微差爆破。

(5)导爆管。导爆管是一种非电起爆器材,不能直接起爆炸药,只能传递爆轰波起爆雷管,由雷管引爆炸药。导爆管也不能用于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的作业场所。

3.爆破材料的安全管理

(1)爆破材料的储存。为防止爆破材料变质、自燃、爆炸、被盗以及有利于收发和管理,《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爆破器材必须存放在爆破器材库里。爆破器材库由专门存放爆破器材的主要建构筑物和爆破器材的发放、管理、防护和办公等辅助设施组成。爆破器材库按其作用及性质分总库、分库和发放站;按其服务年限分为永久性库和临时性库两大类;按其所处位置分为地面库、永久性硐室库和井下爆破器材库等。

(2)爆破材料的运输。爆破器材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安全要求是防火、防震、防潮、防冻和防殉爆。爆破材料的运输包括地面运输到用户单位或爆破材料库,以及把爆破材料运输到爆破现场(包括井下运输)。地面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在井下运输要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3)井下爆破作业的安全要求。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爆破器材。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爆破作业必须按爆破设计说明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禁止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露天矿供配电

第4.0.1条露天矿供电电压的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的规定。

第4.0.2条采矿场和排废场的高压电力网配电电压,应采用6kV或10kV。当有大型采矿设备或采用连续开采工艺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其它等级的电压。

第4.0.3条当采用连续开采工艺时,移动式胶带输送机的配电宜采用移动式变电站或可移动的户外组合式配电装置。

第4.0.4条连续开采工艺和非连续开采工艺的配电线路宜分别架设。

第4.0.5条采矿场的供电线路不宜少于两回路。两班生产的采矿场或小型采矿场可采用一回路。排废场的供电线路可采用一回路。

两回路供电的线路,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70%。当采用三回路供电线路时,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50%。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2.0.21条中按负荷分级对供电线路的要求。

第4.0.6条有淹没危险的采矿场主排水泵的供电线路不应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

第4.0.7条采矿场的供电线路,宜采用沿采矿场边缘架设的环形或半环形的固定式、干线式或放射式供电线路。排废场可采用干线式供电线路。

固定式供电线路与采矿场最终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宜大于10m;

当采矿场宽度较大且开采时间较长,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外不合理时,可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内。

第4.0.8条采矿场内的高压电力设备和移动式变电站宜采用横跨线或纵架线(统称分支线)供电。分支线应为移动式或半固定式线路,移动式线路应采用轻型电杆架设。横跨线的间距宜采用250~300m。

第4.0.9条在采矿场和排废场的架空供电线路上设置开关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环形或半环形线路的出口和需联络处应设置分段开关,且宜采用隔离开关;

二、在分支线与环形线、半环形线或其它地面固定干线连接处应设置开关,且宜采用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或其它断路器;

三、高压电力设备或移动式变电站与分支线连接处宜设置带短路保护的开关设备;

四、移动式高压电力设备的供电线路,应设置具有单相接地保护的开关设备。

第4.0.10条采矿场内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35mm2。排废场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铝绞线。由分支线向移动式设备供电时应采用矿用橡套软电缆。移动式电力设备的拖曳电缆长度,应符合表4.0.10的规定。

设备拖曳电缆长度均不包括在上表内。

第4.0.11条固定式架空照明线路宜采用铝绞线;移动式架空照明线路宜采用绝缘导线;移动式非架空照明线路应采用橡套软电缆。

第4.0.12条向低压移动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宜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向固定式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第4.0.13条与变压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相连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必须设保护接地,并应在变压器低压侧各回路设置能自动断开电源的漏电保护装置。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宜采用保护线与中性线分开系统(TN-S)或保护线与中性线部分分开系统(TN-C-S)。

第4.0.14条采矿场和排废场低压电力网的配电电压,宜采用380V或380/220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压,不得大于220V。

照明电压宜采用220V,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

第4.0.15条主接地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矿场的主接地极不应少于2组;排废场主接地极可设1组;

二、主接地极宜设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其它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

三、有2组及以上主接地极时,当任一组主接地极断开后,在架空接地线上任一点所测得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移动式设备与架空接地线之间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第4.0.16条采矿场、排废场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第4.0.17条高土壤电阻率的矿山,可采用长效化学接地电阻降阻剂,使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规定。

第4.0.18条接地线和设备金属外壳的接触电压,不得大于50V。

第4.0.19条户外高压电力设备在2.6m以下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置围栏。

第4.0.20条采矿场的架空供电线路上装设避雷装置的地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矿场配电线路与分支线的连接处;

二、多雷地区的矿山、高压电力设备与分支线的连接处;

三、排废场高压电力设备与架空线的连接处。

第4.0.21条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架空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钢绞线或钢芯铝绞线,并应架设在配电线路最下层导线的下方,与导线任一点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5m;

二、移动式电力设备,应采用矿用橡套软电缆的专用接地芯线接地或接零。

第4.0.22条夜间工作的采矿场和排废场,在下列地点应设照明装置:

一、凿岩机、移动式或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和水泵的工作地点;

二、运输机道、斜坡卷扬机道、人行梯和人行道;

三、汽车运输的装卸车处、人工装卸车地点的排废场卸车线;

四、调车站、会让站。

第4.0.23条挖掘机和穿孔机工作地点的照明,宜利用设备附设的灯具。

第4.0.24条露天矿的照度标准,应符合表4.0.24的规定。

矿山事故应急措施

1)顶板冒落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冒顶事故以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络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与其联络,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和人数。

(2)如果被困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好,必须设法进行通风。被困人员若因冒顶被堵在里面,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如果觉察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支护,选择好安全退路。在冒落区工作时,要派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在清除冒落岩石时,使用工具要小心,以免伤及被困人员。在处理时,应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3)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被困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等工具将其顶起。

(4)顶板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被困人员又靠近巷道两帮位置时,可采用沿巷道侧边由冒顶区从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维护顶板,边支护边掏洞。

(5)较大范围顶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采用另开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将人救出。

(6)发现有人被矿石埋压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抢救:

①认真观察事故地点的顶板和两帮的情况,查明被困者的位置和被埋压的状况。通过由外向里边支护边掏洞的办法救出遇险人员。如果发现顶板或两帮有再冒落的危险时,应先维护好顶板和两帮,然后交被困者身上的石块搬开。如果石块较大,无法搬运,可用千斤顶等工具抬起拨开,绝对不可用镐刨或铁锤砸打。

②如果救出的人身上有外伤,应迅速移至安全地点,尽快脱掉(或剪开)衣服,先止住伤口出血,缠上绷带。包扎时,如果伤口里有粉尘,不得用水洗,避免手直接触及伤口,更不可用脏布包扎。

③如果救出的人有骨折等现象,应先对骨折做临时固定,条件允许时可给他吃点止痛和消炎药。但头部和腹部受伤时,不可服药和喝开水。

④如果救出的人已停止了呼吸,应立即让他躺平,解开他的衣服和裤带,撬开他的嘴,取净他嘴里和鼻孔里的粉尘,用手帕或毛巾拉出他的舌头,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抢救。若心跳也已停止,应进行心脏按摩,促使其恢复心跳。进行上述急救后,尽快送达地面转送医院治疗。

2)井下突水事故的应急措施

(1)井下水灾应急处理原则。

①必须了解突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

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②掌握灾区范围、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③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强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④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突然涌出其他有毒气体。

⑤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⑥搬运和抢救伤员,应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抢救长期被困在井下的人员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发现被困人员时,严禁用头灯光束直射其眼睛,以免在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眼目失明。正确的方法是用衣片等罩住头灯,使光线减弱,或蒙住遇难人员眼睛,待瞳孔逐渐收缩直至恢复正常时,才可以见到强光。

②发现被困人员时,不可立即抬运出井,应注意保护体温。应在井下安全地点进行初步处置(如包扎、输液、注射等)并待其情绪稳定以后,才能送到医院进行特别护理。在治疗初期,避免亲友探视,以防过度兴奋。

③被困人员长期不进食,消化系统功能极度减弱又急需补充营养,应以少量多餐的方法,以稀软的、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为宜。

(3)在井下发现有人溺水时,应按下述程序抢救。

尽快把溺水者捞救出水,并以最快的速度撬开他的嘴,清除堵塞在嘴和鼻孔里的矿渣和泥土,并把他的舌头拉出来,使呼吸道畅通。救护者采取半跪的姿势,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头部下垂,并不断压迫他的背部,把灌人胃里的水空出来。也可以抱起溺水者的腰部,使他的背部向上、头部下垂,使积水从溺水者的胃里空出。还可以抱起溺水者,把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上,快步奔跑或不断上下耸肩,以达到使积水不断空出的目的。

把溺水者胃里的水空出来以后,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已停止,要同时做心脏按摩,且必须连续进行,直到复苏或确实无效时才能停止。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溺水者的身体保温。如果条件许可,可给溺水者输氧。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派人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派医生赶来协同抢救。抢救成后,要立即转送地面医院。

3)发生触电后,现场急救的程序及要求

(1)发生触电后,应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其触电后的具体症状进行现场急救或送到医院救治。现场急救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就地救护且应坚持到底。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是触电急救的关键,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措施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触电时间越长,抢救难度越大救活的可能越小。

(2)准确实施救护方法是触电急救的中心内容。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准确实施救护方法。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时,动作必须正确,否则将会危及触电者的生命。

(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必须立即就地实施抢救,万万不能停止救治而长途送往医院治疗。触电严重者应边送往医院边进行急救且不能停止,一直到交给医生。就地抢救,主要采用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因此,必须在电气工作人员中普及急救方法,人人都会进行,这样才能实施就地抢救。

(4)急救及护理必须坚持到底,不得停止,直到触电者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等抢救方法时,可以几个人轮流进行,但万万不可轻易中断;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仍必须坚持救护,直至交给医生。抢救中途,如触电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证明抢救有效;如触电者嘴唇微动并略有开合或眼皮微动、或嗓内有咽东西的微小动作以至脚或手有抽动等,应注意触电者是否有可能恢复心脏自动跳动或自动呼吸,且应边救护边细心观察。当触电者能自动呼吸时,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触电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则应立即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触电者能自动呼吸并清醒过来。

(5)急救中止的判断准则是触电者经急救而长时间无效,可放弃急救。

(6)发现触电后,电气工作人员应发扬人道主义及救死扶伤的精神,奋不顾身地进行抢救。因此,电气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措施及其操作技术,并进行模拟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关头救活触电者,否则将束手无策。

矿井用电保护接地

第3.6.1条36V以上的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设保护接地装置。

第3.6.2条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包括电缆的铠装、铅包、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

在多水平(中段)矿井中,各主接地极之间应相互连接。

第3.6.3条井下接地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井下主接地极不应少于2块,并应分别置于主、副水仓中;

二、当下井电缆在钻孔中敷设时,主接地极板可埋设在地面或设在井底水仓中;加固钻孔的金属套管可作为主接地极板中的一个极板;

三、当由地面经风井分区供电或没有主排水水仓可利用时,主接地极应设置在井底水窝或专门开凿的充水井内,不得将两块主接地极置于一个水窝(水井)内。宜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

四、局部接地极可设置在排水沟、积水坑或其它适当地点。

第3.6.4条局部接地装置的设置地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

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三、低压配电点;

四、连接电力电缆的接线盒;

五、接触电压大于40V的任何地点。

第3.6.5条布置接地装置时,应降低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接地母线和电力设备金属外壳上的接触电压,不应大于40V。

第3.6.6条当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接地网上任一点测得的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力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电缆芯线或与芯线相应的接地导线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Ω。

第3.6.7条矿用电缆配电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采用配电电缆的接地芯线与接地网相连。

第3.6.8条井下接地极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接地极应采用镀锌钢板,其面积不应小于0.75m2,厚度不应小于5mm。

二、板式局部接地极应采用镀锌钢板,其面积不应小于0.6m2,厚度不应小于3mm。

三、管式局部接地极,应采用镀锌钢管,其直径不应小于35mm,厚度不应小于3.5mm,长度不应小于1.5m。垂直埋入地下,埋深不应小于1.4m;管上至少钻20个孔,孔的直径不应小于5mm。管内及管外应充填吸水材料。

第3.6.9条井下接地母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铜质接地母线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二、镀锌扁钢接地母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三、镀锌铁线接地母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00mm2。

第3.6.10条井下接地支线截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铜质接地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

二、镀锌扁钢接地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三、镀锌铁线接地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

尾矿坝(库)事故处理技术措施

(1)滑坡。滑坡抢护的基本原则是:上部减载,下部压重,即在主裂缝部位进行削划而在坝脚部位进行压坡。尽可能降低库水位,沿滑动体和附近的坡面上开沟导渗,使渗水很快排出。若滑动裂缝达到坡脚,应该首先采取压重固脚的措施。因土坝渗漏而引起背水坡滑坡,应同时在迎水坡进行抛土防渗。

因坝身填土碾压不实,浸润线过高而造成的背水坡滑坡,一般应以上游防渗为主,辅以下游压坡、导渗和放缓坝坡,以达到稳定坝坡的目的。对于滑坡体上部已松动的土体,应彻底挖出,然后按坝坡线分层回填夯实,并做好护坡。

坝体有软弱夹层或抗剪强度较低且背水坡较陡而造成的滑坡,首先应降低库水位。如清除夹层有困难时,则以放缓坝坡为主,辅以在坝脚刹泳压重的方法处理。地基存在淤泥层、湿陷性黄土层或液化等不良地质条件,施工时又没有清除或清除不彻底而引起的滑坡,处理的重点是清除不良的地质条件,并进行固脚防滑。因排水设施堵塞而引起的背水坡滑坡,主要是恢复排水设施效能,筑压重台固脚。

滑坡处理前,应严格防止雨水渗人裂缝内。可用塑料薄膜、沥青油毡或油布等加以筱盖。同时还应在裂缝上方修截水沟,以拦截和引走坝面的积水。

(2)溃坝

1)在满足回水水质和水量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库水位;

2)水边线应与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

3)尾矿库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在汛期前进行调洪验算。

(3)地震。尾矿库的抗震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当接到震情预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防震、抗震计划和安排。

1)按照设计文件或尾矿库安全评价的要求进行尾矿库抗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预防

措施;

2)做好人员组织、物质、交通、通信、照明、报警、抢险和救护等各项抗震准备工作; 3)组织动员居民做好防震准备,以便发生险情时,及时疏散,撤离险区;

4)严格控制库水位,确保抗震设计要求的安全滩长,满足地震条件下坝体稳定的要求; 5)震前应注意库区内岸坡的稳定性,防止滑坡,破坏尾矿设施;

6)对于上游建有尾矿库,排土场或水库等工程设施的尾矿库,应了解上游所建工程的稳定情况,必要时应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矿井火灾事故救护方法和原则

一、井下火灾的常用扑救方法

(1)直接灭火方法。用水、惰气、高泡、干粉、砂子(岩粉)等,在火源附近或离火源一定距离直接扑灭矿井火灾。

(2)隔绝方法灭火。隔绝灭火就是在通往火区的所有巷道内构筑防火墙,将风流全部隔断,制止空气的供给,使矿井火灾逐渐自行熄灭。

(3)综合方法灭火。先用密闭墙封闭火区,待火区部分熄灭和温度降低后,采取措施控制火区,再打开密闭墙用直接灭火方法灭火:先将火区大面积封闭;待火势减弱后,再锁风逐步缩小火区范围;然后进行直接灭火。

二、井下火灾事故救护原则

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防止火灾扩大;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矿井冒顶事故的救护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1)矿井发生冒顶事故后,矿山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和恢复通风。

(2)在处理冒顶事故之前,矿山救护队应向事故附近地区工作的干部和工人了解事故发生原因、冒顶地区顶板特性、事故前人员分布位置、瓦斯浓度等,并实地查看周围支架和顶板情况,必要时加固附近支架,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3)抢救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的方法听取回击声,或用声响接收式和无线电波接收式寻人仪等装置,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与遇险人员保持联系,鼓励他们配合抢救工作。对于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的情况下,用掘小巷、绕道通过冒落区或使用矿山救护轻便支架穿越冒落区接近他们。

(4)处理冒顶事故的过程中,矿山救护队始终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和观察顶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

(5)清理堵塞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伤害遇险人员;遇有大块歼石、木柱、金属网、铁架、铁柱等物压人时,可使用千斤顶、液压起重器、液压剪刀等工具进行处理,绝不可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或破岩。

(6)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创伤检查,在现场开展输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危重伤员要尽快送医院治疗。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饮食要由医生决定。

露天矿山安全整改技术要点的探讨

笔者长期从事矿山安全工作,并参加了多起矿山事故调查。工作中发现众多矿山,特别是民营及乡镇所属中小型矿山的安全工作仍基本停留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的形式上,而对于矿山生产中存在的某些影响安全的重大隐患,如露天矿山的高阶段开采,生产中剥离的废石、土随意排弃等却重视不够。其中既存有侥幸心理、急功近利的原因,也有缺少专业知识的因素,给矿山开采留下极大生产安全隐患。

一、从分层开采做起

自上而下,分层开采是露天矿山开采的一个基本原则。有关规程对露天矿山在不同岩性、不同作业方式下的阶段高度有着明确的限定。但当前仍有众多中小型矿山采用甚为原始的不分层、高阶段方式开采。阶段高度动辄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其高度远远超过有关规定,这是造成露天矿山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落实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的方式应该成为矿山安全整改的首要内容。

分层开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高阶段开采的不安全生产状况。适当的开采高度,既减少了生

产边坡坍塌的可能性,也可以在多数情况下使得现场的情况较为直观明了,安全等相关生产条件大为改善。采用分层开采的方式,还有利于在矿山开采中推进机械化作业进程。高效率的凿岩、铲装、运输等开采设备,在合适的分层开采方式中,可以发挥出最好的效益,极为有利于降低矿山开采成本。而在矿山推广机械化作业形式,尽量减少人与石头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层开采是消除矿山开采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最根本有效的办法。露天矿山的安全整改工作应切实地从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做起。

二、完善开拓运输系统

开拓运输系统的建立是维持矿山正常开采的关键,一个合理的开拓运输方案可为矿山开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开拓运输系统一旦确定并实施,生产中甚难改变,同时一个设计合理的开拓运输系统可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生产规模及周边环境等情况的不同,使得矿山的开拓运输系统各不相同。能适应矿山具体情况、满足规范及各方面使用要求的开拓运输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当前,露天矿山的开拓运输系统仍以道路开拓、汽车运输为主。在整改中多数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完善主要围绕如何合理地建立上山道路,从而实现分层开采的目的。在有关规范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使得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最便于生产使用,以减少整改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安全,提高矿山综合效益等问题,亦是整改中应认真考虑的具体问题。由此笔者以为,矿山的整改工作应在抓好开采基本方式确定的同时,切实抓好开拓运输方案的制定,落实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免整改工作走过场。

三、重视废石排弃场的建设

在矿山实际开采中,废石的随意排弃或排弃场的不当设置随处可见。因排弃场设置问题而引发的泥石流时有发生。因此,废石场的妥善设置,是矿山安全整改中应予高度重视的又一重要问题。

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土、石、水及必要的地形等条件。矿山建设中防止排弃场可能产生的危害应从排弃场的选址做起。既要考虑破坏泥石流形成的条件,釜底抽薪,使之不发生泥石流,又要考虑万一发生泥石流,不致于对外界产生太大的影响,从安全角度而言就是不能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建设排弃场时首先应从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入手,或避开不利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场址,或适当改造有关条件,以使之适应实际需要。使用中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加强管理,如设立截水沟,建立为石坝、拦泥坝等配套设施,以进一步增强排弃场的稳定性,防止泥土流失及其它灾害的发生。

对于已经形成的随意排弃现象,整改中则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在停止继续堆放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或引排上部流水,或修建废石坝,或搬迁下游民居,或多管齐下排除隐患,以防事故的发生。

四、合理确定有关要素

大量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合适的生产要素是矿山实现规范化开采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生产台阶高度、角度、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最小工作线长度等要素的确定以及生产工作面的布置等,均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应认真针对矿山具体情况及有关规范

而定。当前诸多矿山对此不够重视并随意设置的状况,在整改中应得到纠正,否则,矿山的安全隐患仍难彻底消除。

矿山开采终了境界位置及边帮结构的合理确定,除了事关当前安全生产以外,还关系到边

坡的长期稳定。通常认为,矿山开采终了帮坡角的大小主要与边坡比高、岩石物理力学性能、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山形态等情况有关,也有的提出与矿山开采强度及服务年限等因素有关,其意在于开采强度大服务年限短的矿山可取较陡边坡,以提高经济效益。但笔者以为,终了边坡的稳定不应仅体现在矿山的开采期内,应是永久性的问题。若为了开采期内尽量减少剥离量的搬运,而取较陡的帮坡角,则开采工作结束后仍应将上部不稳定的岩体削落,以免留下隐患。即将闭坑的矿山在整改中尤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五、积极提供规模化开采

纵观近年矿山事故发生情况,可以发现,重大事故大多发生于小型矿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小规模矿山的继续存在,非但已失去其积极的意义,反而因经常引发事故而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小型矿山大多一无资金,二缺技术,安全设施等诸多方面皆非大中型矿山所能比拟,生产中不发生事故只是侥幸的,一时的。客观规律表明,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矿山开发,在工业化生产时代不可能得以生存,取而代之的必定是规模化的生产。当前,在我国矿山大力推行规模化开采,时机已经成熟。

矿山的规模化开采,应在资源及环境保护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坚决地关闭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无保障的小型矿山。同时,选定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矿山,整合优势资源,

矿山安全防治技术措施

露天矿滑坡事故及防治技术 1.露天矿滑坡事故原因 露天矿边坡滑坡是指边坡岩体在较大范围内沿某一特定的剪切面滑动。露天矿滑坡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露天边坡角设计偏大,或台阶没按设计施工; (2)边坡有大的结构弱面; (3)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移等; (4)滥采乱挖等。 露天矿边坡滑坡事故可以采用位移监测和声发射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 2.边坡事故防治措施 (1)合理确定边坡参数 ①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平台宽度。合理的台阶高度对露天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和作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的宽度不但影响边坡角的大小,也影响边坡的稳定。 ②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 (2)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 ①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从上到下的开采顺序,应选用从上盘到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 ②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3)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有变形和滑动迹象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并采取长锚杆、锚索、滑坡桩等加固措施。 矿山粉尘及其防治技术 矿山粉尘是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的总称。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如采矿、掘进、运输、提升的几乎所有作业工序都不同程度地产生粉尘。采掘机械化和开采强度、采矿方法、作业地点的通风状况、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都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因素。 (一)矿山粉尘的性质及危害 1.粉尘的概念 (1)全尘。全尘是指用一般敞口采样器采集到一定时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全部固体微粒。

(2)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滞留于肺泡区的浮游粉尘。空气动力直径小于7.07μm的极细微粉尘,是引起尘肺病的主要粉尘。(3)浮尘和落尘,悬浮于空气的粉尘称浮尘,沉积在巷道顶、帮、底板和物体上的粉尘称为落尘。 2.粉尘性质 (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2)粉尘的粒度。粉尘粒度是指粉尘颗粒大小的尺度。一般来说,尘粒越小,对人的危害越大。 (3)粉尘的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粉尘组成中,小于5μ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 (4)粉尘的浓度。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5)粉尘的吸附性。粉尘的吸附能力与粉尘颗粒的表面积有密切关系,分散度越大,表面积也越大,其吸附能力也增强。主要指标有吸湿性、吸毒性。 (6)粉尘的荷电性。粉尘粒子可以带有电荷,其来源是煤岩在粉碎中因摩擦而带电,或与空气中的离子碰撞而带电,尘粒的电荷量取决于尘粒的大小并与温湿度有关,温度升高时荷电量增多,湿度增高时荷电量降低。 (7)煤尘的燃烧和爆炸性。煤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在外界明火的引燃下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3.尘的危害性 矿尘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职业病; (2)某些矿尘(如煤尘、硫化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爆炸; (3)加速机械磨损,缩短精密仪器使用寿命; (4)降低工作场所能见度,增加工伤事故的发生。 (二)矿山粉尘防治技术 矿山防尘技术包括风、水、密、净和护等5个方面,并以风、水为主。风就是通风除尘;水是指湿式作业;密是指密闭抽尘;净是净化风流;护是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下面分别叙述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防尘技术。

矿山主要危害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山主要危害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通风 (一)矿井通风的目的 供给矿井新鲜风量,冲淡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保证井下风流质量和数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证井下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 (三)矿井供风标准 矿井所需风量按以下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1)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乘以单位时间内每人所需 风量; (2)井下采煤、掘进、硐室和其他地点需风量的总和。 (四)矿井反风 为防止灾害扩展和抢救人员的需要而采用的迅速倒转风流方向的措施。 1.矿井反风方式 (1)全矿性反风。井下各主要风道的风流全部反向的反风。

在矿井进风井、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大巷或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常采纳全矿性反风,避免火灾烟流进入人员密集的采掘工作面。 (2)局部反风。在采区内部发生灾害时,维持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主要进风风道风向不变,利用风门开启或关闭造成采区内部风流反向的反风。 2.矿井反风注意事项 (1)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关于矿井反风设施、主要通风机管理必须满足风流方向改变时间(10min)、反风后主要风机供风量(不少于正常供风量40%)、反风设施检查(至少每季度1次)和反风演习(每年1次)的规定。 (2)反风演习应注意井下各区域的供风量变化、瓦斯浓度以及对火区和采空区气体的影响。 (3)注意反风后影响区域人员的通讯联系和撤退。 (4)平常对井下人员进行反风知识的教育。 (五)矿井风流浮现压力及测定仪表 1.静压 单位体积空气具有的对外做功的机械能所浮现的压力,是风流质点热运动撞压器壁面而浮现的压力。 绝对静压:单位体积空气的压能,以真空零压力为计量

矿山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矿山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矿山是一种富含各种矿物质的地下资源储量地带,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矿山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保证矿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必须全面加强矿山安全技术措施。本文将讨论矿山安全技术措施方案,重点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矿山安全监控技术 矿山工作环境特殊,危险系数大,如果没有如实的监测和控制,肯定会产生更多的危险。因此,对矿山生产要全面可控,必须实施科学、严格、合理的安全技术监控和管理。矿山安全监控技术能够全方位的进行监测,准确地表达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监测等。 二、矿山防火措施 矿山中的爆炸和燃烧事故是常发生的,可能会给矿工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采煤、运煤、运输和储存电气设备都要满足相应的安全指标,设备环境标准和工作流程都应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应该配备适当的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有效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三、矿山通风措施 矿山中煤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所持续产生的毒气,会对矿工的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通风作为矿山安全技术的一

个重要方面,使得矿山内部的空气流通起来,减少有害气体的滞留。要遵循科学可行原则,对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化布置和通风管理,确保固定间隔通风,必要时采取新风供给等措施。 四、矿山爆破技术控制 在矿山的矿石爆破过程中,要精确了解矿石的欲爆性和爆破质量,以确保矿石的合理切割和爆破,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坏。同时,要确保爆破过程的安全,采用合适的技术控制,确保爆破后的矿山环境没有残留物,不产生更多不必要的风险。 五、矿山安全培训制度 对于矿工,准确了解安全生产标准、掌握安全技术和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矿山管理者必须有明确的安全培训制度。要经常对矿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危险的工作环境,矿山安全问题必须得到充分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和人群管理,是保障矿工安全和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在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监控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矿山安全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矿工的工作条件将会不断改善。

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四法【11篇】

矿山安全管理措施四法【11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矿山爆破技术安全预防措施及迟爆拒爆现象处理方案

矿山爆破技术安全预防措施及迟爆拒爆现象处理方案 矿山爆破技术是矿山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但在使用过 程中,如果不注意安全,将会导致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保 障矿山爆破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 一、预防措施 1.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在制定爆破方案时,需根据矿山地质 条件、开采规模、瞬间爆破负荷以及爆破安全距离等因素,合理确 定爆破参数。并严格执行爆破方案,不得随意改变爆破参数和程序。 2.爆破人员培训:矿山爆破作业必须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专业人 员执行。对参与爆破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让 他们了解爆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 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3.严格施工规范: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区域,防止未经许 可的人员进入。同时,严格遵守炸药保管、卸荷等操作规程,确保 流程合理安全、专门操作,杜绝人为疏忽或意外行为引起的意外事故。 4.引进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爆破装备和安全实 施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可以大幅度降低爆破作业的危险性,提高生 产效率和质量。在矿山爆破作业中采用类似微爆技术和选矿分级爆 破技术,可以有效地达到削减爆破振动的目标。 二、处理方案

1.迟爆现象处理:迟爆是指在设定时间后,爆炸没有发生。遇到迟爆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1)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封闭挡深,以防止生产干扰。 (2)撤走附近作业人员,防止人员伤害。 (3)对待处理物品进行排查、清理。 (4)清除爆松药,消灭缺点药,新装此类药品。 2.拒爆现象处理:拒爆指炸药不能正常燃烧,导致爆炸失败。遇到拒爆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1)对拒爆孔立即进行处理,确保孔眼通畅。 (2)对拒爆孔口进行叩打,以尽量消除集中区域的伏击药。 (3)用微爆技术诱发爆炸,以恢复爆炸作业。 总之,矿山爆破技术安全预防措施及迟爆拒爆现象处理方案是保障矿山爆破安全的重要措施。矿山企业需要关注矿山爆破技术安全问题,为矿山成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瓦斯防治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井下从煤、岩层中涌出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风速较低时,瓦斯会积聚在巷道顶部及冒顶处上部,因此,必须强化这些地方瓦斯的检查和处理。瓦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即在一定的瓦斯压力和地压力共同作用下,瓦斯能从煤岩体中向采掘空间涌出,甚至喷出或特别。 矿井瓦斯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地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使人窒息死亡。 (2)瓦斯爆炸后产生高温,即爆炸产生的热量迅速加热四周空气,一般状况下温度在1850℃以上;瓦斯爆炸后产生高压,即四周气体温度急剧升高时,就必定引起气体压力的突然增大,一般爆炸后的压力可以达到爆炸前的9倍;瓦斯爆炸后产生正向及反向冲击,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巷道破坏;瓦斯爆炸后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人中毒而亡;瓦斯爆炸要消耗大量氧气,使爆炸现场氧气浓度

急剧下降,使人窒息而亡。 (3)某些地区煤(岩)体内的瓦斯量较大时,瓦斯会因采掘活动的影响而以突然的、猛烈的形式被释放出来,同时带出大量的煤(岩),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或巷道的破坏。 (1)瓦斯涌出的概念 矿井在生产或建设过,煤体受到破坏,贮存在煤体内的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而涌入采掘空间,这种现象叫做瓦斯涌出。 (2)瓦斯涌出的形式 1)一般涌出。瓦斯沿着煤、岩体内的微细空隙缓缓地、连续地涌向采掘空间的现象,称为矿井瓦斯的一般涌出。 2)特别涌出。如果煤岩层中含有大量瓦斯,采掘工作进入这些地段时,这些瓦斯就会在极端内,突然大量地涌出,可能还伴有碎煤或岩块,这种现象叫特别涌出。它包括瓦斯喷出及煤与瓦斯特别。 (3)瓦斯涌出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指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涌进巷道的瓦斯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方法有两种。 1)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进采掘巷道的瓦斯量,称为绝对瓦斯涌出量。用m3/min或m3/d表示。 2)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日产1t煤所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和防治措施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和防治措施 一、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 1. 人为因素 矿山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 包括以下几方面: •工人素质不高。很多矿工缺少专业知识,或是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 •矿工擅自违章作业。由于压力或是奖励机制等原因,很多矿工会 违章作业。 •盲目追求利益。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经常忽略安全,或是为 了赚钱而进行违规操作。 2.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也是影响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危险,比如,易 爆气体的积聚、顶板坍塌等。 •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也会对矿山的生产带来影响,比如,暴雨 天气可能导致采掘场地积水,从而危及矿工生命安全。

3. 设备因素 设备因素也是影响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的设备使用寿命过长、维护不当等,都会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危及矿工的安全。 二、防治措施 1、人为防治措施 •提高矿工素质。企业应该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化水平和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监管违规操作。 •加强安全宣传。矿山企业应把安全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种安全宣传手段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 2、自然防治措施 •加强地质勘查。在开工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查,了解采矿区地质情况,规避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进行气候预测。矿山可以根据气象局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出相应的生产调整,避免天气带来的生产安全问题。 3、设备防治措施 •制定设备维护规范。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保持设备运转的良好状态,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矿山安全生产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维护矿山的正常生产秩序和持续发展。以下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完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部门,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3.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4. 加强巡查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二、落实安全设备 1. 安装和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2. 配备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安装安全检测设备,如瓦斯检测仪、温度计等,监测矿井内

部环境的变化。 三、加强事故预防 1. 制定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减少操作失误引起事故的概率。 2. 进行矿山地质勘探工作,了解矿山区域的地质情况,预防山体滑坡和塌方事故。 3.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监测与预警 1. 建立和完善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山地质结构和工作环境的变化。 2. 配备安全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 3.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提醒工人注意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应急救援 1.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和任务分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效率。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在矿山作业中,矿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如坍塌、火灾、爆 炸等。这些危险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也会严重影响矿山的产出和经 济效益。因此,矿山安全一直是矿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本 文将分析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从预防和控制的角度,提出一 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 1. 矿山地质条件 矿山地质条件是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山地质条件的复杂 和不确定性,往往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和 地质爆炸等。另外,矿山地质条件还会影响矿井的坚固程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矿工和设备的安全。 2. 矿井设施和设备 矿井设施和设备环境对矿山安全的影响也很大。矿井的通风、照明、水源和电力等设施,都是矿山安全的重要保障。如果这些设施出 现故障或失灵,就会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另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也会对矿山安全产生影响,设备事故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的发生。

3. 矿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矿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是影响矿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矿工,才能够准确判断危险,正确采取应对措施。此外,矿工的安全意识也是矿山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操作不端,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防治措施 1. 加强矿山的地质调查和监测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应该加强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和监测。对于可能发生滑坡、塌陷和爆炸等灾害的区域,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固定和支护等。 2. 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维护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矿山应当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对于发现的设备缺陷和失效,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矿井设施的监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提高矿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矿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矿工的培训,提高技能和职业素养; •强化安全操作规范,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规范和标准; •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切实落实责任,对不安全行为和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和纠正。

矿山常见事故及防治措施

矿山常见事故及防治措施 矿山是重要的资源开发场所,但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工作方式,常常发生各种事故。这些事故可能会导致工人受伤甚至丧命,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掌握矿山常见事故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一、爆炸事故 矿山常见的爆炸事故包括瓦斯爆炸和粉尘爆炸。瓦斯爆炸是由煤炭、油页岩中的甲烷气体积聚后遇火源爆炸所引起的。粉尘爆炸是由矿石粉尘、煤炭粉尘等可燃物质与氧气遇到火源、电火花、高温表面等因素引起的爆炸。爆炸事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能够引起极大的破坏和伤亡。 防治措施: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离不开火源,因此需要严格遵守矿山作业安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同时,加强通风、油雾、粉尘等控制措施,提高瓦斯检测和应急处理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预防爆炸事故,可在罐体、管路、阀门等处加装爆炸压力开关和安全阀门。 二、坍塌事故 矿山常见的坍塌事故有地面塌陷和井下坍塌。地面塌陷是由地面下空洞、煤层等弱区塌陷所引起的,井下坍塌则是由巷道支护不力,开采巷道的强度不足或岩层稳定性差所导致的。

防治措施:要遵循安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改善采区的地质条件,加强巷道支护的力度,增加煤层支架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以及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 三、火灾事故 矿山中常见的火灾事故主要是由电器设备、车辆漏油等引起的。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难以及时得到控制,严重危及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防治措施:首先要定期进行电气线路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对设备发现的故障及时处理和更换,将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存放在指定的区域,并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严格限制吸烟和明火,加强排烟、通风设施的维护,增加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强化矿工的消防培训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气体中毒事故 矿山中经常会发生气体中毒事故,主要是由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积聚所引起的。一旦矿工呼吸了大量有毒气体,将会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要合理布置通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气体异常,及时排除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并提供充足的防护设施,如呼吸器等。 总之,矿山常见的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但都会对矿工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阻止矿山事故的发生,除了定期地检查维护设施、改善设施等方面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矿工的安全

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矿山的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矿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都是不可忽视的。为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矿山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第一,完善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分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第二,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通风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减少 有害气体积聚、防止矿井瓦斯爆炸等意外事件。为了保障矿井通风的有效运行,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转。此外,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通风效果和质量,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保障矿工的安全。 第三,加强矿山防火管理。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火 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预防和应对矿山火灾,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防火措施。首先,实施火灾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其次,加强防火设施建设,如设置消防栓、消防器材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此外,加强矿井的防火设施,如矿井顶板的防火处理、矿井通风系统的防火设计等,以防止火灾继续蔓延。 第四,加强矿山排水管理。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矿 井内积水会增加瓦斯爆炸的危险性,影响矿工的工作环境。因此,保持矿井排水系统的畅通非常重要。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排水设备,清理并清理矿井中的水。此外,还需要注重矿山地下水位的监测和控制,避免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灾害。

露天矿防治水安全技术措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地表水防治措施 地表水是地面防水的主要对象。凡能以地面防水工程拦截或引走的地面水流,应不再让其流入采场。可以拦截地下水,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引走破面流水,使其不再被允许流入采场。 (1)修筑拦水堤坝和截、排水沟渠引流 将拦水堤坝和截、排水沟渠构建于采场、排土场、储煤场四周,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当雨季降水量大时,既能起到阻挡作用,还能起到疏流作用。拦水堤坝高度不低于1.5米,宽度不低于2米,坝体材料为露采剥离物,坝体外部覆盖黄土。当采场、排土场范围内出现自然纵坡较大的冲沟,需修筑临时拦水坝。截、排水沟宽度不低于0.3米,深度不低于0.3米,底部铺露采剥离物。储煤场内应设排水沟,防止雨水对煤及运煤道路的冲刷。 地表及边坡上修筑的防排水设施,应当避开有滑坡危险的地段。排水沟应当经常检查、清淤,防止渗漏、倒灌或者漫流。当采场、排土场内有滑坡区时,应当在滑坡区周围设置截水沟。当水沟有变形、裂缝的边坡地段时,应当采取防渗措施,水沟内铺设土工布。 (2)河流改道 针对穿过矿区的河流,必须对河流进行改道迁徙,路线改道应选择短,地势平缓弱渗水地段。同时还要考虑矿山的后期发展,避免二次分流。新河道的起点应该在河床冲刷易发区进行选择,并与

原有的河道河势相适应,同时修筑拦河堤坝。 (3)对采场、排土场边坡进行监测 建立采场、排土场边坡监测制度,在采场、排土场边坡设置边坡监测点,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在雨季时,加强监测,防止由于降雨诱发滑坡灾害。 二、采掘场排水安全措施 1、由于暴雨时坑底积水量较大且排除时间较长,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生产设备及人员的防护工作。 2、雨季主要采剥设备应尽力避免在采掘场底部低洼处作业,大型设备附近应备有适量露天剥离物,用于修筑临时防水围堰。 3、潜水电泵、排水管路应保证正常运行并留有充足备用量。设计确定潜水电泵便于移动,不会产生因淹泵而停泵的现象,更适宜防洪抢险。 4、雨季前及每次洪水过后需及时检修潜水电泵、排水管路等设备,经常保障排水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矿山开采安全防范措施

矿山开采安全防范措施 矿山开采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作业,它的本质是对地下 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矿山安全必须摆在首位。本文将从矿山开采的特点出发,介绍一些矿山开采安全防范措施,以促进矿山开采的安全生产。 矿山安全防范的意义 矿山安全防范是为了维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全,减 少矿难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矿难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给矿工家庭带来无比的痛苦与悲伤,也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矿山安全防范的意义非常重大,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不仅是矿山的生命线,更是国家的命脉。 矿山开采的特点 矿山开采是以地质勘探为基础的一项复杂的工程活动,它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复杂性 矿山开采活动非常复杂,先进的开采技术、设备和工作方 法将极大地影响矿山的开采效益和安全。 危险性 矿山开采活动涉及到爆破、挖掘、运输等各个环节,这些 环节的任何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从而威胁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特殊性 矿山开采活动必须考虑到地下矿藏的地质特性、资源效益 和环境标准等方面,必须要遵循严格的地质、冶金、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 矿山开采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尽可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无论对于管理层还是矿工本身来说,提高安全意识是至关 重要的。必须通过举办一些安全培训课程、安全讲座等形式,宣传矿山安全知识,提高矿工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让矿工员工懂得如何判断危险、预防意外事故,对于矿山安全工作起到最基础的保障作用。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矿山开采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矿山管理层 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以及矿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矿山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安全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畅实施。 强化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 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是保障矿山工作安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至关重要。事故预警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例如可以年度、季度或者月度对矿井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把握矿山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保护好矿工的安全。

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矿井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是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第四个环节,其目的在于预测失误或防突措施失效后发生突出时,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从而建立起防止突出事故伤人的第二道保障线。 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装置、隔离式自救器、远距离爆破等。根据矿井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远距离爆破、设置防突风门、设置避难所、压风自救系统、配置隔离式(压缩氧或化学氧)自救器等。 1、远距离放炮 石门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放炮前矿井必须制定包括爆破地点、避难线路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等的专项措施。 井巷揭煤起爆及撤人地点必须位于反向风门外且距工作面500m以上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者距工作面300m以外的避难硐室内。 在矿井尚未构成全风压通风的建井初期,在井巷揭穿有突出危险煤层的全部作业过程中,与此井巷有关的其他工作面必须停止工作。在实施揭穿突出煤层的远距离爆破时,井下全部人员必须撤至地面,井下必须全部断电,立井井口附近地面20m范围内或者斜井井口前方50m、两侧20m范围内严禁有任何火源。 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时,起爆地点必须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者避难硐室内,起爆地点距工作面爆破地点的距离应当在措施中明确,由煤矿总工程师根据曾经发生的最大突出强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300m;采煤工作面起爆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由煤矿总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小于100m,且位于工作面外的进风侧。 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应当在措施中明确规定,但不得小于30min。 相关区域工作的所有人员,在放炮前必须预先通知放炮时间、撤离时间。放炮前由矿调度室利用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统计,确保该区域内无人。 2、设置防突风门 突出危险区必须设置防突风门,且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在突出煤层的井巷揭煤、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以控制突出时的瓦斯能沿回风道流入回风系统,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煤矿事故防治措施

煤矿事故防治措施 引言: 在煤矿行业中,事故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导致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严谨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潜在的事故。本文将探讨一些关键的煤矿事故防治措施。 一、事故预防措施 1. 加强设备安全检查: 煤矿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设备故障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定期的安全检查是事故预防的关键环节。 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事故预防的基石。煤矿管理层应建立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执行。此外,定期培训矿工关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3.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煤矿事故的发生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密不可分。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提升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矿工应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了解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二、应急响应措施 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在煤矿事故发生时,及时而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是救援和抢救人员的生命线。煤矿管理层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援、事故调查等各方面的措施,以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地响应。 2. 加强应急设备配备: 煤矿内应该建立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设备,如呼吸器、救生绳索等,以满 足应对紧急情况的需要。同时,还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完好程度,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 3.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紧急救援队伍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救援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 1. 进行全面的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调查应涵盖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分配以及类似事故的避免措施等方面,以便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教训。 2. 建立事故分析数据库: 建立一套事故分析数据库,记录和总结各种事故的发生原因、结果以及应对 措施。通过系统分析和统计,可以发现重复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煤矿事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 3. 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煤矿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对于事故防治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煤矿事故信息交 流平台,不同矿山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学习和借鉴。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和防治措施 该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坍塌、滑坡、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尾矿库事故、锅炉压力容器爆炸、起重伤害事故及中毒、粉尘、噪音等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自然因素有雷电、低温、地震、高原危害等。 为保证生产安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设计中必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矿山建设过程必须贯彻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加强安全防范和通风除尘等卫生防护工作。矿山生产应取得国家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必须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矿山开采必须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矿山应当有保障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安全设施,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现将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对策和措施叙述如下: 一、采矿安全技术措施 1、境界安全范围 矿山采用露天开采,设计中严格圈定安全境界范围并竖立安全警示牌。在此范围内,不得布置任何建筑物,禁止人畜入内。 2、边坡稳定 该矿岩稳固性较好,一般可以不支护。局部地区可采取锚网支护措施进行加固。 临近最终边坡时,应采用控制预裂微差爆破,确保设计技术参数的实施. 矿山应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的边坡测量观测网、每周监测一次。 边坡上的浮石或塌石应及时采用人工清理和机械清扫,以确保坑内运输坑线的安全。 3、穿孔、爆破 1)、穿孔安全技术措施 凿岩工和钻机司机应经过专门训练,熟悉凿岩机或钻机的性能和操作技术。 开钻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台,必须离开时,要停止作业。 开孔口要扶稳钻机,以防钻头伤脚或钻机倾倒伤人,严禁打干眼和残眼。 在坡度超过30°的台阶坡面上凿岩时,凿岩工要使用安全绳,凿岩时要站稳。 起落钻架时,禁止非操作人员在钻机危险范围内停留。 钻机移动时,应有人指挥和监护;行走时,司机应先鸣笛,履带前后不得站人,不准转急弯.钻机靠近台阶坡顶线行走时,应先检查行走路线是否稳固安全,凿岩台车外侧凸出部分至台阶坡顶线的最小距离为2米,牙轮钻和潜孔钻为3米. 钻机不宜在坡度超过15°的坡面上行走;如果坡度超过15°,必须放下钻架,采取防倾覆措施.不准长时间停留在斜坡道上. 在松软的地面上行走时,应采取防沉陷措施。 通过高低压线路时应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夜间行走应有照明。 为防止台阶坍塌而造成钻机倾翻事故,钻机稳车时千斤顶至至台阶坡顶线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凿岩台车为1米,牙轮钻和潜孔钻为2.5米.千斤顶放置的位置应稳固,不得在千斤顶下垫块石. 穿凿第一排炮孔时,钻机的中轴线与台阶坡顶线的夹角不得小于45°,以便在台阶出现坍塌征兆时,钻机尽快撤离危险区。 钻机作业时平台上严禁站人,钻机长时间停机应切断电源。 挖掘每个水平最后一个采掘带时,上阶段正对挖掘机作业范围内的第一排位地带,不得有钻

矿井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停产期间瓦斯防治措施。 一、矿井瓦斯防治的安全措施 1.主要通风机必须24小时运行,备用风机必须保证完好,当运行风机发生故障时备用风机必须在10分钟之内启动运行,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2.机电科定期对主要通风机、通风机供电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通风设施能正常使用。 3.机电科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对主要通风机进行检测检验,确保通风机能正常使用。 4.机电科必须定期对矿井供电系统检查、维护,确保矿井供电系统可靠,严禁出现无计划停电、停风。 5.通防科每月必须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制定矿井风量分配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配风,严禁出现无风、微风、循环风。 6.通防科至少每10天对矿井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根据测风情况及时调整风机的频率,确保矿井通风可靠,分流稳定。 7.通防科每周对井下通风设施、反风设施检查一次,发现通风设施损坏时必须制定措施后及时维修,确保通风设施完好。 8.带班领导、安全检查工、瓦斯检查工每班检查瓦斯时必须对矿井通风设施完好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9.通防科、机电科按照规定每月对主要通风机倒机切换一次,

1 切换后备用风机必须检查、保养一次,确保备用风机能正常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10.通防科每半年至少对矿井防爆门进行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防爆门能正常使用。 11.调度监控室按照规定至少每15天对各类传感器调校,确保传感器灵敏、可靠。按照规定对监控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12.生产技术科每10天对井下巷道顶板离层、巷道移近量观测、分析一次,发现巷道支护失效、变形严重,影响行人、通风时必须制定可行方案措施,经批准后组织人员维修。 13.通防科定期对井下通风巷道检查一次,发现巷道断面尺寸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通知生产技术科,由生产技术科制定维修巷道的安全技术措施,经批准后组织人员维修。 14.带班领导、安全检查工、瓦斯检查工每班下井时必须对井下通风巷道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5.主要通风机24小时必须有专人看守,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的安全措施 1.通防科负责检查局部通风机前后的风量、风流情况,负责检查风筒的敷设管理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筒接头漏风、风筒破必须及时粘补,风筒出风风量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要求。

防范非煤矿山典型多发事故六十条措施

防范非煤矿山典型多发事故六十条措施 一、防范地下矿山透水事故 1.必须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情况,及时更新矿区水文地质资料。 2.必须探明矿区及周边采空区、溶洞、废弃巷道分布情况,并填绘在相关图纸中。 3.必须按照设计开展超前探放水作业,严格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4.必须按照设计留设防隔水矿(岩)柱,严禁擅自开采、损毁。 5.必须管理好地表塌陷区,按照设计修筑地表截排水沟。 6.必须按照设计建设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坑底和边帮防渗工程。 7.必须按照设计安装防水闸门。 8.必须按照设计安装主水泵房排水泵和排水管,至少满足“三泵两管”。 9.水文地质类型中等或者复杂的矿井,必须配备防治水专门队伍、专业人员、专用设备。 10.矿山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遇强降雨天气或者采掘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时,必须及时撤人。 二、防范地下矿山火灾事故 1.必须有主要负责人签字的动火作业票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2.必须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3.必须有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动火作业。 4.必须由具备资格的电焊(气割)工进行动火作业。 5.井下无轨设备必须取得矿安标志,并配备灭火装置。 6.必须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保证主通风机连续运转。 7.入井班组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并能熟练使用自救器。 8.严禁使用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简,主要巷道严禁使用木材或者其他可燃材料作为永久支护。 9.严禁井下吸烟,严禁采用电炉、灯泡等防潮、烘烤或取暖。 10.井口和井筒内动火作业必须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主要进风巷动火作业必须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 三、防范地下矿山冒顶片帮事故 1.必须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情况,及时更新工程地质资料。 2.必须建立并落实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3.必须按照设计及时支护巷道和采场,严禁擅自改变支护形式或者降低支

矿山常见事故防范措施

矿山常见事故防范措施 六、触电事故的预防1、触电事故的种类和规律 1.1触电可分为以下几种: 1.1.1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电事故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此类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分触及一相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其危险性较大。此类事故约占全部触电事故的40%以上。 1.1.2与绝缘损坏电气设备接触的触电事故:当绝缘损坏而漏电时,触及到这些外壳,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触电情况和接触带电体一样。此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50%以上。 1.1.3跨步电压触电事故: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电压降,即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1.2由于触电事故的发生都突然,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较高。根据对触电事故的统计分析,其规律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2.1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6-9月是触电事故的多发季节,这是由于这段时间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同时由于天气炎热,人身衣单而多汗,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 1.2.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这是由于低压电网分布广,低压设备多而且比较简陋,管理不善,人们接触的机会多所致。 1.2.3中青年和非电工触电事故多。这些人电气安全知识不足,技术不成熟,易发生触电事故。 1.2.4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这是因为该类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故障。 1.2.5冶金、矿山、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这几个行业工作现场比较混乱,温度高,湿度大,移动式设备多,临时线路多,难以管理。 2、触电的危害 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 2.1电击:电击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大多数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当人直接接触了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使肌肉发生麻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