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核心系统之清算体系演变及基础架构设计

银行核心系统之清算体系演变及基础架构设计

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金融活动的基础性支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是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描述了支付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构成,分析了银行内部清算体系设计,有利于快速建立起金融服务体系思路。希望略尽绵薄之力,让刚入行的银行IT人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兴趣,早一些进入高速成长期。

也希望更多的有经验的老师多提意见,不吝赐教,共同完善本公众号中,关于“银行核心系统”的系列文章,为这个市场做一点小事情。同时也让对银行核心感兴趣的企业,多一些对业务和技术上的了解。总有人要做的,那就由愚笨的笔者来抛砖引玉吧!

笔者小小的念想就是以后希望这个系列可以做到,新人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是配置完环境,第二件事情就是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说:你先熟悉熟悉环境,然后把小代的那个系列文章看了吧!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演变过程

二、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架构

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清算设计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演变过程

1.1 山西票号(现代银行的雏形)

中国在经历了清王朝康乾盛世之后,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货物流通种量增加,远足贸易业务扩大。加强了各地间商品交易往来联系,同时,市场规模对交易资金在异地和同城之间划拨清算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过去贩运货物都是运送现银,所以解决资金融通、异地汇兑的问题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间叫“日升昌”的票号应运而生。它由山西商人雷履泰于公元1823年所创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因其他山西商人仿效日升昌的模式,先后开设了三十多家类似的票号。

所以,当时的人们和后来的学者,将它们统称为山西票号。

票号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采取总、分号“连锁经营”的模式,总号之外需要在各地广开分号。因此,分号机构遍布当时全国主要商业城市,异地可以存取款。

当客户到票号办理完汇款业务之后,会得到票号开出的汇票,客户可以凭汇票到票号的另一个分号兑出银子。分号给客户兑换之后,会先记内部账。

随着汇票在不同城市间流转,票号的分号之间又会形成债务、互相记账,然后定期会当面进行对账(清算)。

在此阶段,清算过程如下:

•支付指令发出:信息流,汇票+账本

•完成资金划拨:资金流,镖局运银

到现代银行出现后,银行间的资金往来都逐渐基于底层支付系统进行资金结算、缴纳存款准备金等。我国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联行、电子联行和现代化支付系统。

1.2 第一阶段:手工联行(1989前)

(1)名词解释

联行指同一家银行系统的异地各行处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同一家银行的总行及分支机构称

为“联行系统”。

传票指可以“传递”的票据,上面记录着账务信息。例如,早期在柜台办业务是分记账和出纳,记账做登记,客户登记完了需要到另外一个窗口的出纳那里存取现金。再如,异地之间的传递等。后来就演变成了会计凭证的代名词了。

存款准备金是央行管控信用货币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需要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同时也是银行为企业进行支付清算时候的可动用头寸。(注:这种头寸也是银行在进行投资,包括在进行银行间的回购等“资金交易”时,真正可以动用的那部分头寸)

举个简单的例子,A 银行怕 B 银行的客户在 A 这儿取钱之后,B 不认账。所以保险起见,A会要求B先在A这儿开户并且存一部分钱进来(作为“备付金”或“存款准备金”)。

那么,如果A 银行想与所有银行实现通存通兑,就必须在其它所有银行里都开设备付金账户。同理其它银行也只能这么做。这样每家银行都是一个清算银行,负责银行间的资金往来清算。

(2)联行信件和邮电局

1953年,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大联行”的三级联行清算体系,开始按地区联行:县(市)级的县辖联行;省(区)内的省辖联行;跨省(区)的全国联行。各级联行负责辖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全国联行通过人民银行总行清算。

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制和结算制度改革的深化,全国大联行不再适应社会发展。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联行体制变革措施,全国联行清算体系也随之进行了重大改革。

此时,行内与跨行资金汇划方式如下:

1.行内:同一个银行的清算内部进行,总行和分支行构成一个联行系统,分行与分行之

间的清算由总行负责。主要处理异地贷记、借记支付业务。

2.跨行:资金清算可以都在央行开立清算账户,由央行为商业银行统一清算,也可以各

行直接清算。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的银行间使用着一种叫联行信件的东西。

它是一个牛皮纸信封,正面写着收件行和寄件行的信息以及内容物数量,背面是大大的联行专用四个字以及贴邮票,里面放着一张张要告诉其他行交易信息的公文。

经加盖印鉴后在银行间传递,由专门的邮递机构负责,这也是当时邮电局(邮政电信分家前)的重要业务。

由此可见,整个过程基本都是手工处理,与明清时期的票号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进。

虽然运行成本较低,但容易出现差错,且资金汇划效率依旧不高,导致占压在途结算资金较多,如异地间资金的汇划,少则10多天、多则半年才能完成资金到账。

1.3 第二阶段:电子联行(1989~2005)

(1)清算中心建成

随着邓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家银行引进计算机技术,解决因银行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随后,银行开始使用计算机去登记手工处理的内容(也叫“会计电算化”),但整个业务处理模式没有变化。

1989年12月6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改革联行清算制度的通知”。

1990年,央行清算中心建成,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包括两级处理中心,国家处理中心(NPC)和城市处理中心(CCPC)两级处理中心,NPC全国只有一个,CCPC 省会城市加上深圳各一个。

(2)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投产

1991年4月1日,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试运行。EIS连接了商业银行、央行、NPC 和CCPC,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传输支付指令,通过清算中心完成资金流转。

1995年,针对电子联行覆盖面不广,速度较慢等问题,人民银行开始推行电子联行“天地对接”工程,构建地面网络。到2000年,基本实现电子联行的“天地对接”和业务到县。

借助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传票和凭证已变为加密后的电文,与纸质联行相比,进步巨大。客户的资金在途时间缩短到了一两天,大大提高了资金清算的效率,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4 第三阶段:现代化支付系统(2005~至今)

(1)CNAPS一代(大小额等)

1991年10月,中国开始着手建设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CNFN),并基于此构建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第一代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英国PA咨询公司承担咨询设计。

2002年,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第一个子系统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VPS)建成投产,用于处理同城和异地的商业银行跨行之间大额贷记业务。其采用支付指令逐笔实时发送,全额清算资金,跨行资金清算零在途。

2005年,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投产,用于处理同城和异地纸凭证截留的借记支付业务,以及每笔金额在5万以下的小额贷记支付业务。其采用批量发送支付指令,即银行

收集到若干笔交易后打一个包统一发到人行,定时清算。

(注:大额系统侧重于系统稳定、风险管理、资金转移的时效性;小额系统侧重于安全性,对系统数据吞吐量要求较高。)

2007年6月25日,央行推出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投产,在全国范围内上线运行。

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试点投产。至此,第一代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成,全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架构图如下:

这个阶段同联行时代的主要区别是,银行内部的清算通过其核心系统完成,不需要再通过联行体系,跨行清算通过CNAPS完成。支付指令通过网络传递到CNAPS,CNAPS在各银行的清算账户间完成资金划拨。

(2)CNAPS二代(超级网银等)

2010年8月30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正式上线,即超级网银。具有两大特色功能,一是接入机构不再限于银行,二是7*24小时实时到账,及跨行账户信息的实时查询,打通了国内各大银行网上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3年10月6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都升级为第二代。CNAPS2架构图如下:

两代系统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CNAPS2采用了一点清算的模式。CNAPS各商业银行分支行都可以通过当地CCPC接入央行的支付清算体系,这就形成了多点接入;而CNAPS2支持一点接入、一点清算,并将逐渐完成多点清算到一点清算的过渡。

除了以上提到的系统之外,还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等等,分别处理了各类资金在不同银行间流动的需求,内容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架构**

2.1 支付清算体系构成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在支付清算领域也是通用的,支付清算体系承载着各种金融交易,影响着整体运作效率,像客流、人流、物流一样。

支付清算体系由系列法规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设施支持,及相关组织监督管理,确保发送支付指令能够完成资金的划拨。因此,支付清算体系是货币转移和债权、债务关系变更的一个有机整体。

谈到支付清算体系,就离不开支付清算的构成(也称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用于保障金融市场的高效进行和整体稳定。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支付清算系统,还有法规制度、会计标准、信用环境、反洗钱等。

支付体系的总体构成,如下图:

2.2 阅读报告时需要注意

支付清算系统介绍过了,指与央行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系统。接着聊支付工具,从支行行业发展报告来看,有非现金的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卡,和其他结算业务。

在其他结算业务中,又细分了电子支付,在银行是指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发起的支付业务。

而在非银行支付中,又提到了网络支付的概念,比如互联网支付,看起来和银行的电子支付一样,但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因为有些交易走的是快捷(支付账户挂着银行卡),那么对于不同的支付工具,有些概念会重叠,导致数据统计口径有差异。

所以对于想要研究这块朋友,需要多加关注,了解背后的原因,尽量避免对统计口径误读或存在模糊的地方。

再如,支付监督管理日渐严厉,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的问题,金融机构在竞争客户信息类的核心资产时,更要直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又如,银行单位结算户在整个支付账户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在下降,个人结算账户相反,地位在不断上升。

那为什么单位账户下降?为什么C端个人账户上升?背后代表的是账户机制的变化?是客户行为的变化?还是企业行为的变化?

根据以上例子来看,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可以延伸出很多有意思的研究。不再进行深入论述。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点赞、留言发表下观点并转发。

**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清算设计**

3.1 银行

银行清算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功能可以分为实时清算和日终清算;按清算模式可以分为零级清算、多级清算等。

(1)零级清算

零级清算出现的背景是因为早期的银行分支机构层级比较多(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机构之间通过上存下借的头寸账户进行清算。

比如,A机构客户a向B机构客户b转了100块钱,假设一下A和B的上级机构都是C (总行),传统的记账分录如下:

借:a客户账户

贷:A机构头寸

借:A机构存放C机构头寸

贷:B机构存放C机构头寸

借:B机构头寸

贷:b客户帐

中间两组借贷分录是不同机构内部的,主要用于机构内部平账,那么在每天日终关门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机构账有没有错误。

但是,机构层次的问题会导致锁定整个机构关系链路上的头寸账户,极大影响并发。

所以出现零级清算。

零级清算也称全行一本账,都是一家人,其总行、分行、支行和网点属于同级关系。不存在下级存放上级的实体头寸及上级存放下级的影子头寸(即备付金),虚拟的内部往来账户反映跨行间的资金相互占用关系。

1.优点:清算层次少了,清算速度会快些,简化了相关账务;能通过内部往来科目反应

行内跨机构间的资金相互占用情况。

2.缺点:不使用于多法人的体系结构;需要借助内部转移资金定价(FTP),来满足分支行

绩效考核等要求,以便于实现资金的最大化价值,举例如下。

甲分行知道把一笔三年期定期的钱给到乙分行放贷款,存款给客户3%,给乙分行资金成本5%,乙分行放给客户8%,两家分行的资金收益很明显可以看到,但是在零级清算情况下不知道钱去哪里了,哪一笔多少利润,那么资金的价值怎么去衡量,就需要 ftp来算,来控制资金的流向,决定下周该以拉存款为主还是放贷款为主。

(2)多级清算

多级清算是指机构内从上往下按层级划分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每一个层级

在上一级分行开设头寸户,清算时从下往上通过这个账户清算。

一级清算也称分行一本账,指一级分行内部是一家人,之间是分开的。多法人时用的比较多,毕竟从每个法人的内部来看实现零级清算,跨法人通过一级清算会更合理,也更加符合监管对系统数据隔离的要求。

3.优点:可以实时反映行内头寸分布,清算层级更灵活,需要清算到哪一层就清算到哪

一层。

4.缺点:是核算处理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存在热点账户的隐患。

关于清算方式,就先介绍到这里,接着对比一下两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3)模式对比

银行清算都是针对于行内而言的,行外需要通过人行备付金进行清算。因此,零级清算和多级清算两种模式与客户服务无关,属于银行内部管理的需要。

模式对比如下:

零级清算和多级清算在业务上各有特点,那在银行核心系统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兼容两种模式,让业务按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下面从业务功能和系统设计维度列举。

在业务功能上的关键点:

1.零级清算能切换到多级清算

2.行内多级清算头寸登记查询

3.会计引擎生成清算分录

4.相关报表做数据准备

在系统设计上的关键点:

5.异步处理的一致性:多级清算的资金头寸分多个层次,需要保证分户帐和对应的总帐

数据一致;清算模块与会计模块共用参数,需要同步维护且统一发布;需要保证异步传输数据过程中的一致性。

6.参数配置的灵活性:通过参数化配置实现零级清算到多级清算的切换,以及参数配置

清算层级。

7.高内聚低耦合性:指功能封装的粒度,如零级清算到多级清算的切换。

(4)常见问题

8.清算模块有哪些功能?

1.清算额度管理(如维护机构各清算业务的维度)

2.清算信息管理和维护(如清算中心维护直属下级的限额)

3.清算流动性查询(如查询清算账户余额、可用头寸等)

9.批量清算的主要功能?

1.将银行间或者系统内机构间资金的存欠关系的账务进行相应的汇总扎差。

2.再如,通过清算的记账处理,从底层机构往上清算,并出凭证清单。

10.机构层次导致锁表了?

1.延后更新是一种处理锁的方法。

2.如发生交易时不锁记录而是写个明细,而后用另一个后台程序串行更新账户,这

适用于没有副作用(比如计算拆借,利息等)的情况。同样,批处理也需要日切

前保证更新完上日的所有记录。

3.2 第三方支付

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凡做交易,就会使用到第三方支付的服务。这就离不开支付系统的建设,就会涉及到支付清算。

在支付清算工作中,不同的清算主体对清算流程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支付宝、微信两者是作为第三方托付机构。各公司根据其业务和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设计的支付系统也会有所不同。先看看某最老牌的支付机构。

(1)处理模式和支付清算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分为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两部分(联机交易),主要流程如下:

1.通过记账指定给到账务系统里再做记账,联机记录交易流水。

2.异步做复式记账(提高交易性能,交易必须与账务分离)。

(2)清算对账的过程

(3)清算的核对关系

好了,行内外支付体系就介绍完了。

因为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清算体系的具体实现,笔者没有接触,如果有误还请多多指正。有机会重写,有兴趣的话,敬请关注!欢迎交流。

银行核心系统之清算体系演变及基础架构设计

银行核心系统之清算体系演变及基础架构设计

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金融活动的基础性支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是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描述了支付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构成,分析了银行内部清算体系设计,有利于快速建立起金融服务体系思路。希望略尽绵薄之力,让刚入行的银行IT人少一些困惑,多一些兴趣,早一些进入高速成长期。 也希望更多的有经验的老师多提意见,不吝赐教,共同完善本公众号中,关于“银行核心系统”的系列文章,为这个市场做一点小事情。同时也让对银行核心感兴趣的企业,多一些对业务和技术上的了解。总有人要做的,那就由愚笨的笔者来抛砖引玉吧! 笔者小小的念想就是以后希望这个系列可以做到,新人进入办公室第一件事是配置完环境,第二件事情就是被领导叫到办公室说:你先熟悉熟悉环境,然后把小代的那个系列文章看了吧!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演变过程 二、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基础架构 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清算设计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演变过程 1.1 山西票号(现代银行的雏形) 中国在经历了清王朝康乾盛世之后,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货物流通种量增加,远足贸易业务扩大。加强了各地间商品交易往来联系,同时,市场规模对交易资金在异地和同城之间划拨清算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过去贩运货物都是运送现银,所以解决资金融通、异地汇兑的问题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间叫“日升昌”的票号应运而生。它由山西商人雷履泰于公元1823年所创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因其他山西商人仿效日升昌的模式,先后开设了三十多家类似的票号。

所以,当时的人们和后来的学者,将它们统称为山西票号。 票号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采取总、分号“连锁经营”的模式,总号之外需要在各地广开分号。因此,分号机构遍布当时全国主要商业城市,异地可以存取款。 当客户到票号办理完汇款业务之后,会得到票号开出的汇票,客户可以凭汇票到票号的另一个分号兑出银子。分号给客户兑换之后,会先记内部账。 随着汇票在不同城市间流转,票号的分号之间又会形成债务、互相记账,然后定期会当面进行对账(清算)。 在此阶段,清算过程如下: •支付指令发出:信息流,汇票+账本 •完成资金划拨:资金流,镖局运银 到现代银行出现后,银行间的资金往来都逐渐基于底层支付系统进行资金结算、缴纳存款准备金等。我国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联行、电子联行和现代化支付系统。 1.2 第一阶段:手工联行(1989前) (1)名词解释 联行指同一家银行系统的异地各行处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同一家银行的总行及分支机构称

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解析

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承 担着金融服务、资金流通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责。而银行核心系统作 为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银行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有着重要 的影响。本文将对银行核心系统的架构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银 行核心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一、概述 银行核心系统是指银行在内部使用的一套信息系统,它通常包含客 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资金结算、风险控制、业务处理、报表统计 等模块。银行核心系统的架构设计直接影响着银行的运营效率、安全 性和灵活性。下面将从硬件、软件和网络三个维度来解析银行核心系 统的架构。 二、硬件架构 在银行核心系统的硬件架构中,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 设备等。服务器是银行核心系统的基石,通常采用集群的方式来提供 高可用性的服务。存储设备则用于存储海量的数据,常见的是采用网 络存储技术,如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此外,网络设备则负责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保障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三、软件架构 银行核心系统的软件架构是银行信息系统的核心,它决定了银行各 项业务的处理和管理方式。软件架构常常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核心业

务功能拆分为多个子系统,以便于管理和维护。常见的软件架构包括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贷款管理系统、支付结算系统、风险管 理系统等。不同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的接口和消息通信来实现数据 的共享和交互。 四、网络架构 银行核心系统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内部网络和对外网络两部分。内 部网络是银行内部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和消 息传递的基础设施。内部网络采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高效率和安全性。对外网络则是银行与外部机构、客户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有互联网、专线和虚拟 专用网络(VPN)等。 五、功能模块 银行核心系统的功能模块是指银行在业务处理和管理中的各项功能 要求。常见的功能模块包括客户信息管理、账户管理、资金结算、风 险控制、业务处理、报表统计等。客户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银 行的客户信息和关系,包括身份信息、联系信息、账户信息等。账户 管理模块则用于管理客户账户,包括开户、销户、查询、交易记录等。资金结算模块负责处理资金的结算和清算,确保资金流转的及时性和 准确性。风险控制模块则负责监控和预警银行的风险情况,保证银行 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业务处理模块是银行核心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 各类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支付等。报表统计模块则用于生成各 类报表和统计数据,为银行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 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 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 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 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 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先进的C-S-S 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深化“大集中” 、“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 、“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 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 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 易移植性。 、系统功能说明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及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路径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及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路径 一、银行核心系统历史发展进程 银行核心系统经历了从手工时代到 PC 时代,到联网联机、数据大集中,再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历程。银行核心系统以 6-10 年为周期经历了多次升级,包括从“胖核心”到“瘦核心”的精简;银行整体架构从“瘦核心+大外围(集中式架构)”模式再到目前主流趋势“中 台化+轻前台(分布式架构)”。 二、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 1.以集中式和双架构并行为主,极少数完成份布式架构转型 依据商业银行自身的体量与业务差异,其核心系统需求不一,所以大部份商业银行依旧维持集中式架构或者双架构并行,极少数前瞻性较强且技术实力突出的银行完成为了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建设。 2.大行核心系统迭代走向尾声,中小行积极筹建,市场需求大 (1)银行业核心系统改造还未大面积铺开,未来市场需求大。中国现存 4044 家银行,近5 年来共64 家银行进行了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部份银行核心系统是分模块、分期建设),占中国商业银行总数量的 1.5%摆布。 (2)头部国有大行和股分制银行核心系统建设逐步走向尾声,中小行迎来集中更新期。从银行类型来看,64 家银行中,国有行和股分行数量占比 16.9%,中小行 83.1%。 (3) 2022 年起,农商行、农信行逐步开始走“换心瘦身”道路。其中村镇银行在 2022

年开始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可见银行业对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整体持开辟态度,在数字化转型与信创政策的驱动下,大小银行“换核”掀起小高潮。 2022-2022 年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投产上线情况 3.中小行在新一代分布式核心道路上逐步提速 新一代核心系统筹备与在建的银行中,城商行占比 78.26%,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参预群体。核心系统厂商中,以神州信息为主

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不断要求自身的核心银 行系统能够满足更高的业务要求,更快速、更高效、更稳定,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因此,核心银行系统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现两个角度,系统地讨论核心银行系统的相关问题,力求为 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 1.核心银行系统的基本架构 核心银行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的基本架构包括前端、后端以及中 间件。前端是指直接与客户交互的部分,包括网银、手机银行、柜面系统等,后端是指具体的业务应用和数据管理系统,主要由交易、账务、风险控制等子系统组成,中间件则是两端之间的桥梁,实现数据交互、系统协作等功能。 2.系统的可扩展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会不断增加,因此,核心银行系统必须具备可扩 展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到业务的拓展和变化,以及系统的可维护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核心银行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 设计时,应采用多重备份技术、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4.系统的数据架构和数据管理

核心银行系统的基本数据包括客户、账户、资产等信息,这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数据的量级和数据量的增长速度,采用合适的数据库架构和数据管理方法,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现 1.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实现 由于银行业务的异构性,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求,核心银行系统通常采用分 布式架构。在实现时,应特别注意系统的模块化和数据交换的效率,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实现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来实现核心银行 系统。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具有很大的优势。 3.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核心银行系统实现风控、反欺诈、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 的应用。在实现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总结 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系统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和系统场景的要求;在实现时,应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分布式架构、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与优化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与优化 随着金融业不断发展和进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优化成为一个很 重要的话题。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指银行日常业务中最为关键的系统,包括账户管理、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等,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建立在技术实力和业务需求之上的,因此,它 必须要能够支持大规模并发访问和数据处理,同时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这样系统可以分成多个模块运行,从而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具体来说,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架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方案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最关键的部分。数据存储应该 采用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存储方案,同时还需要支持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存储方案主要包括存储阵列、网络存储和直接连接存储器等,但是这些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是较为先进的存储方案,可以提高存储性能和可靠性。 2. 业务逻辑: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应该符合国家法律和监管要求,同 时也应该满足银行自身的业务需求。因此,业务逻辑应该在功能性和安全性方面都经过充分的考虑。业务逻辑应该采用底层逻辑处理和中间件通信的机制,最终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业务处理。 3. 处理能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应该能够满足预期的业务规模和业 务增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采用分布式处理和云计算等技术,将处理能力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从而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和吞吐量。

商业银行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系统架构 商业银行系统架构是指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和软件体系 结构。这个系统架构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管理银行的核心业务流程,包 括客户管理、账户管理、贷款和存款管理、支付和结算等。下面是商业银 行系统架构的详细解析。 一、总体概述 2.账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客户的账户信息,包括开户、销户、账户 余额查询、账户交易明细等。 3.贷款和存款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银行的贷款和存款业务,包括贷款 申请、贷款审批、存款利率管理等。 4.支付和结算模块:用于处理客户的支付和结算业务,包括内部转账、跨行支付、电子商务支付等。 5.风险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监测,包括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6.报表和统计模块:用于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客户分析报告等。 二、系统架构设计 1.可伸缩性:系统应能够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和业务规模。 2.可靠性: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能够提供24/7的服务,并具备故 障恢复和灾备能力。

3.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以保护客户的资金和敏感信息。 4.效率和性能:系统应具备高性能和高效率,以支持快速的交易处理和查询响应。 5.可扩展性:系统应能够灵活地集成第三方系统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1.用户界面层:提供给客户和银行员工使用的前端界面,包括网上银行、移动银行、ATM机等。 2.应用层:负责业务流程的处理和逻辑控制,其中包括各个业务模块的实现。 3.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银行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交易记录等。 4.基础设施层:提供支持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数据库、安全设备等。 三、技术和软件 1.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银行的数据,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 2. 服务端框架:负责处理请求和响应,包括Web服务框架(如Spring MVC)和分布式服务框架(如Dubbo)。 3. 安全技术:用于保护系统的安全,包括身份认证(如OAuth、SSO)、数据加密(如SSL/TLS)、访问控制(如RBAC)等。

了解银行常用的核心系统

了解银行常用的核心系统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承担着资金存储、支付结算、贷款 发放等重要职能。而银行的核心系统就是支撑这些职能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银行常用的核心系统,了解其功能、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核心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银行核心系统是指支持和管理银行业务核心运营的一系列软件和硬 件设备。它可以跟踪客户账户,处理存款、贷款、转账和结算等操作,同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确保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准 确性。 核心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账户管理:核心系统可以统一管理客户账户信息,包括存款、贷款、银行卡、信用额度等,提供全面的账户管理功能。 2. 业务处理:核心系统是银行业务处理的核心平台,可以实现存款、取款、转账、支付等操作,保障业务的高效和准确。 3. 数据处理:核心系统可以处理大量的金融交易数据,对数据进行 分析、整理和报表生成,为银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4. 风险管理:核心系统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核心系统的特点与分类

1. 特点 (1)高可靠性:核心系统需要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对系统的 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能够抵御各种故障和攻击。 (2)高安全性:核心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交易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高性能:核心系统需要具备高并发、高吞吐的性能,能够应 对银行系统日常大量的交易请求。 (4)可扩展性:银行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系统规模的变化,核 心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 分类 根据核心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核心账户系统:负责存储和管理客户的资金账户信息,包括 余额查询、存取款等功能。 (2)支付清算系统:负责处理支付和结算相关的业务,包括转账、支付结算、跨行清算等功能。 (3)贷款系统:负责管理贷款业务的流程,包括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和还款等环节。 (4)风险管理系统:负责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控,预 测和管理风险。

支付清算体系

一,支付清算体系的简介 ?????? 支付清算体系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或说公共服务。我国由央行主管此事,目前大体维持“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通俗地讲,银行与商户、消费者之间为结算关系,而银行之间构成清算关系,两个层次交易完成后,支付环节才算终了。清算,其实就是因跨行交易而产生的银行间债务债权进行定期净轧(比如每日),以结清因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清算更为底层,是一个平台,由央行主导建设,一般个人用户不会直接接触清算系统。结算则是前端,由银行、非金支付公司等向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支付业务。银行自身接入清算系统,非金融支付公司则以自已开户的备付金托管行代理,接入清算系统。 图1“结算-清算”二级体系 ??????? 从上面的二级体系可以看出,跨行的清算必须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处理,而银行内部的结算,则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己经营办理。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清算的义务和责任: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2,?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监会)制定支付结算规则。 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结算的支持: 1,??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办理国内外结算。 ?????? 因此,清算不等于结算。从基础概念看,央行主导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系统,而商业银行则可以经营国内外结算业务,即是“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 ??????? ?那么,为什么央行需要维持目前的“结算-清算”二级体系呢?笔者认为本质是监控资金在全社会的流动,避免系统性风险,提高支付的效率,树立公众对支付体系的信心,同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等。由于清算系统是平台系统,不是前端服务,因此对用户体验没有刻意要求,但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央行将其视为金融的基础设施,或称公共服务,依然未允许市场化的商业介入。结算环节则是市场主体分散的交易,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在不产生系统性风险(要一定程度上容忍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创新业务试点中发现安全漏洞之类的)的前提下,当局鼓励创新,增加用户支付效率,改进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希望实现的意图为维持现有格局,清算环节仍然视为基础设施,不希望市场介入;支付结算环节则放开竞争,鼓励创新。 ??????? 目前在运行的清算系统均由央行主管,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系统和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这些系统大多由央行主办,可视为非盈利的基础设施,仅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由特许企业(银联)运营(但银联仍由央行主管)。 二,清算的运作过程 ?????? 本节笔者以银联为例子,结合目前的刷卡消费涉及的发卡行,收单行,衔接机构,用户和商户等主体,全面阐述清算的过程。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 核心系统项目文档总体设计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Page 1 of 118 核心系统项目文档总体设计目录§1 §2 综述............................................................... (5) 系统总体结构............................................................... ............................................ 6 §系统运行环境............................................................... .................................... 6 §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 7 §应用逻辑结构............................................................... .................................... 8 核心系统技术结

构............................................................... .................................... 9 综合前置系统构架............................................................... .................................. 10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 11 §技术设计思想............................................................... .................................. 11 §三层结构,从面向交易过渡到面向客户、面向服务.......................... 11 §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11 §多渠道接入平台系统的采用.............................................................. 12 §银行服务形式“产品化”及产品定制.................................................. 12 §服务模块组织“构件化”、“构件封装”及构件驱动平台.................. 12 § “引领式”操作模式、流程定制及流程再造....................................... 13 §批处理控制平台,增强批处理的并发程度,缩短批处理的时间...... 13 §标准的外部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四川农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四川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南天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2006年8月

1.系统网络拓扑 (4) 2.系统逻辑结构 (5) 3。数据流说明 (6) 4.核心系统逻辑架构 (7) 5.交易模式 (8) 5.1。通讯方式 (8) 5.2.数据一致性保证 (9) 5。3。复核交易处理 (11) 5。4。抹帐交易处理 (12) 5。5.授权交易处理 (13) 6。机构逻辑结构 (16) 6.1。清算机构逻辑 (16) 6.2。机构的设置 (17) 6。3.机构管理层次 (17) 6.4.机构核算单元上收 (18) 6.5。数据要素设计 (19) 7.帐务结构与核算方式 (22) 7。1。帐务组织结构 (22) 7。2.数据模型和帐务登记 (25) 7.3.帐号结构 (29) 7。4.双边分录 (30) 7。5。流水设置 (32) 7.6。交易处理规则 (33) 8。应用实现框架 (34) 8。1.交易开发配置流程 (34) 8.2.交易服务处理过程 (36) 8。3。应用实现规则 (37) 9。关键实现说明 (44) 9。1。并行处理 (44) 9.2.24小时处理 (47) 9。3.费用处理 (50) 9。4。资金清算 (56) 9。5。数据安全 (62) 10。总体需求说明 (64)

10。1.支持商业规则可配置化和业务逻辑可配置化 (64) 10。2。全面产品管理 (68) 10.3。完整灵活的收费处理 (70) 10.4。批处理控制平台 (70) 10。5.历史数据及管理分析与核心相分离 (71) 10.6.统一的外部系统API (73) 10.7.前台系统先进性要求 (73)

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我国支付清算系统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领域进行了不断改革,但是,支付清算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支付密码的法律地位问题 由于我国《票据法》并没有认可支付密码代替签章的效力,因此,支付密码不能代替印章,一旦出现制服纠纷,组织同城清算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将处在无法可依的被动地位。 2、支付清算管理办法的缺位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市场化的支付清算组织的管理办法,对组织形式、准入、退出的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更谈不上管理监督和风险控制。少数单位由于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出现了不法分子盗用银行资金,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面对支付清算服务市场化的趋势,加强对支付清算组织的监督,控制风险,是人民银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3、《电子联行往来制度》严重不适应业务发展要求 《电子联行往来制度》一直停留在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交换纸质凭证的运行模式,严重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展。 4、对新兴电子支付工具尚未立法 相应法律规定空白的存在,一旦产生纠纷很难解决。另外,由于缺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各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关于电子支付工具方面的管理办法、执行规定以及监管措施也很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系统完整性不足。因此,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子联行系统应用软件和设备严重老化 (1)电子联行软件存在缺陷,业务高峰时间在下午3点到5点,小站只能提前关闭“本地进程”,以便有足够时间向总站发送信息。这时,如果有新的往帐到达该站,通汇点显示往帐发送已妥,事实上小站并未收到该笔往帐。 (2)电子联行通汇点查询不能及时处理。 (3)中继行系统软硬件老化,计算机档次低,出现故障的概率高。 2、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尚未建立 系统出现大的故障时,由于人民银行将开发和推广外包,并不熟悉系统,所以无法采取有效手段予以解决,造成业务处理延迟。 3、灾难备份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以来,国家处理中心至少出现了两次故障,累计停工4小时。这种现状不利于防范运行风险。 (三)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周期过长,总体规划不断发生变化,产生混合运行风险。 2、数据过于集中,增加了运行风险。 3、排队机制设计影响了系统效率。 二、中国金融支付清算系统改革构想 1、将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清算账户予以合并、集中 应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账户予以合并与集中,即在一个地区内,同一商业银行的所有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多个账户将合并为一个账户,用于结算支付交易和法定储备管理。将所有中央银行账户集中在全国处理中心,建立全国统一的结

四方模式清算体系架构研究

四方模式清算体系架构研究作者:金清 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银联卡组织“四方模式”的清算体系架构、并通过用例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跨行清分、收单清分、资金分户管理、资金划拨和账务核算的全流程设计思想,对其他清算组织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四方模式;跨行清分;收单清分;商户扣率;交换费;资金划拨;大额支付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6-0073-02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unionpayorganization"quartetmodel"ofliquidationsystemarchitecture,andthroughthecaseandtheexperimentalresultstohelpreaderstounderstandaninter-bankhouseholdmanagementanddistribution,singledistribution,funds,fundstransfer,andthewholeprocessanddesignideaoffinancialaccounting,theliquidationorganizationandotherthird-partypaymentinstitutionshavereferenceandenlightenmentfunction. Keywords:Quadranglemode;Cross- lineclearing;Receivedocumentsandscore;Thedeductionrateofthemerchant;Interchangefees;Fundallocati on;Bigpay 1引言 四方模式(发卡行、卡组织、收单机构、商户)是符合央行监管要求的银行卡产业主流模式,也是银联、Visa等银行卡组织坚守的核心标准。卡组织自身不负责发卡和收单,专门承担支付信息流的交换职能、清算职能、相关的标准制定以及市场秩序维护等,而资金流则通过央行大小额系统完成。 在研究银行卡组织清算体系之前,首先分析收单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①持卡人在收单行的POS终端上扫码或刷卡消费(信息流)。②收单行将消费报文发送给银联卡组织(信息流)。③银联转接网络系统记录交易日志数据,将消费报文转给发卡行(信息流)。④发卡行从消费者银行卡中实时扣款完成实时结算,并返回报文给银联卡组织(资金流)。⑤银联转接网络系统更新交易日志数据,返回报文转给收单行(信息流)。⑥银联卡组织在其清算系统完成交易日志的清分(信息流)。⑦银联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完成收单行与发卡行清算账户资金划拨(跨行清算)(资金流)。⑧银联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完成商户结算账户的资金划付(收单清算)(资金流)。 2清算体系架构 资金清算包括清分和资金划拨两个环节。清分指对交易日志中记录的成功交易,逐笔计算交易本金及交易费用(手续费、分润等),然后按清算主体汇总轧差引成应收应付金额。银联清分包括跨行清分和收单清分。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去耦和扩展性架构设计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去耦和扩展性架构设计 最佳实践

中小银行核心系统基础架构现在普遍存在耦合性太高、资源的物理格局限制、基础架构扩展性存在短板、数据安全技术局限性等问题。 —、业势及应用层面 【问题】:交易和核算的分离问题? 【回答】:交易和核算分离,其实说白了,就是先让客户将业务做完,而账务处理却在晩上通过跑批的方式处理。这样就是借贷平衡记账了,比如我们现在的_个缴费交易,首先从客户账务上扣钱,然后记到_个对应的内部科目里去。这样就实现了一借一贷。但是这样的记账有个弊端。就是客户可以很多个,但是对应的内部科目却只有一个,由于每次记账这个内部户都是被锁住的(防止脏数据),那么如果在大量并发交易的时候,很多客户都在缴费,就会出现锁表的情况,造成业务中断。还是这个缴费功能,白天客户缴费了,客户金额立刻扣减,同时登记一个客户台账。等到晚上批处理来执行的时候,批量的将这个台账数据跑入内部户中完成记账处理。这样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金额实时减少了,说明缴费成功了,而对于账务处理,在晩上按顺序批量执行,不会出现大量抢占内部户资源的情况。 【问题】:总账系统从传统核心剥离,前期的梳理工作? 【回答】:总账系统从核心剥离要看剥离到什么程度了,剥离得太多,那原来的核心就不叫核心了,涉及到具体业务层面的术语我不太清楚,个人理解是,要剥离就得梳理总账系统的组成,这些组成之间又有哪些关联性,剥离之后如何继续进行关联,跨系统关联的性能和并发如何考虑;应用系统(无论是外部交易系统还是核心内部交易系统)对这些组成的交易事务是在一个事务内部还是分开多个事务(如果这些组成剥离开来,各系统的交易事务也得考虑到剥离);剥离后的批量问题如何解决(原来集中式批量,现在分布式批量);剥离后原核心的定位和新核心的位置(两个或多核心间其实也是紧耦合的,毕竟总账中的子集还是要依赖于总账的,如果剥离了子集,核心总账还是要出来获取子集的);如何分步式,稳妥的进行剥离,也就是剥离方式的安全有序性问题,等等。 [问题]:核心系统那些模块高謡合?如何摊理去謡思路? 【回答】: 耦合性最大的应该是账务系统,清算头寸等,几乎只要是交易系统,只要涉及到账务,也就是钱的交易,都要记账,那就得去核心系统的数据库里记,取核心系统数据库里查,否者各个系统都管看各自的账务,那这个账务同步的开销就更大,没法进行下去了,就想区块链那样,账务交易实时性能更是无法保证。所以说交易系统和账务系统是高度耦合的,无论这个交易系统是在核心内部还是核心外围,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剥不剥离交易系统,

支付清算体系

一,支付清算体系的简介 支付清算体系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或说公共服务。我国由央行主管此事,目前大体维持“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通俗地讲,银行与商户、消费者之间为结算关系,而银行之间构成清算关系,两个层次交易完成后,支付环节才算终了。清算,其实就是因跨行交易而产生的银行间债务债权进行定期净轧(比如每日),以结清因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清算更为底层,是一个平台,由央行主导建设,一般个人用户不会直接接触清算系统。结算则是前端,由银行、非金支付公司等向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支付业务。银行自身接入清算系统,非金融支付公司则以自已开户的备付金托管行代理,接入清算系统。 图1“结算-清算”二级体系 从上面的二级体系可以看出,跨行的清算必须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处理,而银行内部的结算,则是由各个商业银行自己经营办理。 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对清算的义务和责任: 1,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 2,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银监会)制定支付结算规则。 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了商业银行对结算的支持:

1,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办理国内外结算。 因此,清算不等于结算。从基础概念看,央行主导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清算系统,而商业银行则可以经营国内外结算业务,即是“结算-清算”二级制的支付体系。 那么,为什么央行需要维持目前的“结算-清算”二级体系呢?笔者认为本质是监控资金在全社会的流动,避免系统性风险,提高支付的效率,树立公众对支付体系的信心,同时,有利于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等。由于清算系统是平台系统,不是前端服务,因此对用户体验没有刻意要求,但对系统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央行将其视为金融的基础设施,或称公共服务,依然未允许市场化的商业介入。结算环节则是市场主体分散的交易,对用户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在不产生系统性风险(要一定程度上容忍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创新业务试点中发现安全漏洞之类的)的前提下,当局鼓励创新,增加用户支付效率,改进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央行希望实现的意图为维持现有格局,清算环节仍然视为基础设施,不希望市场介入;支付结算环节则放开竞争,鼓励创新。 目前在运行的清算系统均由央行主管,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超级网银)、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系统和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这些系统大多由央行主办,可视为非盈利的基础设施,仅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由特许企业(银联)运营(但银联仍由央行主管)。 二,清算的运作过程 本节笔者以银联为例子,结合目前的刷卡消费涉及的发卡行,收单行,衔接机构,用户和商户等主体,全面阐述清算的过程。 1,清算账户的开通 清算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参与清算的主体需要开通清算账户,用于管理清算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沉淀,管理资金的头寸。 首先接入相关清算系统的主体需要在清算系统开清算账户,银行一般需要在央行开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主要用于清算),银联则只需要在央行开通备付金账户即可,无需准备金账户。 而商户对接银联的清算则有两种接入模式: Ø 直联商户:即直接通过银联的POS接入商户,商户的交易过程会经过银联网络,且其清算过程是由银联的收单清算系统进行处理,直联商户的结算账户(不在央行清算系统开清算账户,只是在商业银行开结算账户而已)一般不是开在央行的清算系统,而是开在一般商业银行中,银联通过对应的小额系统对其结算账户进行贷记处理。 Ø 间联商户:是由收单行自己布置POS对接的商户,商户的交易过程一般对银联来说是透明的,其清算过程,或者说应该是结算过程是由对应的收单行跟各个商户自己进行的,银联不参与其中的结算。

支付结算系统架构设计

支付系统 概述 支付系统是连接消费者、商家(或平台)和金融机构的桥梁,管理支付数据,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记录支付信息(对应订单号,支付金额等),金额对账等功能,根据不同公司对于支付业务的定位不同大概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支付作为一个(封闭)的、独立的应用系统,为各系统提供支付功能支持。一般来说,这个系统仅限于为公司内部的业务提供支付支持,并且和业务紧密耦合。第二阶段:支付作为一个开发的系统,为公司内外部系统、各种业务提供支付服务,支付服务本身应该是和具体的业务解耦合。 支付是电商系统中核心

我们先来看一下用户完成一次购物需要进行那些操作:

通常消费者在手机APP或者网站都会涉及到支付相关的业务场景,用户只需要简单点击支付按钮输入支付密码,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那么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个完整的支付系统有什么功能组成和设计时需要考虑那些问题。 01 支付系统的作用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真实的资金流向。首先当用户产生支付行为时,资金从用户端流向支付系统,退款时则相反,从支付系统回流至用户端。因此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用户端与支付系统是双向资金的流动方式。对于支付系统而言,资金有进有出。从支付系统到商户端就比较简单了,在清算完成后支付系统负责将代收的资金结算给商户,通常结算的操作可以在线上来完成(采用支付公司代付接口或者银企直连接口来完成),也可以由公司财务通过线下手工转账的方式来完成,因此这种资金流动的方式是单向的。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大多数公司通常这部分采用线下方式实现。 真实的资金流由支付公司按照约定期限(通常T+1 )结算到平台公司对公账户中,然后再由平台公司再按照交易明细进行二次清算后结算给对应的商户。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业务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项目 业务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 项目编号: 文档编号:[文档编号] 编制单位:总体架构组

文档信息 标题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业务 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 版本号V0.1 版本日期2007-10-19 打印日期 文件名NGCBS_DLV_业务总体架构分析和设计_V0.1_20071019.doc 存放目录 所有者 作者IBM 修订记录 日期描述作者版本号 参考文件 文档编号版本号文档名称注释 文档审核/审批 此文档需如下审核。签署过的审批表将作为附件归入PCB的质量控制章节 姓名职务/职称 文档分发 此文档将分发至如下各人 姓名职务/职称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目标阐述 (2) 1.2业务架构原则 (2) 1.3业务特点 (3) 1.4内容概要 (4) 1.5相关文档 (6) 第2章组织架构 (6) 2.1机构设置 (7) 2.2柜员和劳动组合 (9) 2.3会计核算主体 (10) 2.4业务处理中心 (10) 第3章会计核算架构 (10) 3.1核算原则 (11) 3.2会计科目和总账 (11) 3.3总账系统 (13) 3.4分户账账户 (15) 3.5交易流水 (18) 3.6报表管理 (18) 3.7凭证产生 (19) 3.8记账规则 (19) 3.9会计核算 (20) 第4章资金清算架构 (24) 4.1清算原则 (25) 4.2清算体系 (25) 4.3通存通兑资金清算 (26) 4.4汇划资金清算 (26) 4.5交换资金清算 (27) 4.6过渡时期清算 (27) 4.724小时交易 (27) 第5章风险控制体系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