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A.价值

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

A. 交换价值

B. 价值

C. 使用价值

D. 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7.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A.个别价值降低

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之比

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7.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9.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形式是

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2.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4.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D.自发地集中资源办大事

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A.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7.产业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

A.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要高

B.产业资本周转要快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8.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

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9.以下关于资本积累的表达正确的有

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D.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

A.资本周转的时间 B.产品的使用价值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产品的价值

12.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达正确的有

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D.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3.以下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

14.商品的价值量与

A.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B.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5.以下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

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表达

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

三、判断题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2.不变资本就是固定资本。×

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因此商品的价格必然与价值相一致。×

6.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大,单位的

商品的价值量就大。×

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9.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10.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因此,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四、连线题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

意大利:多党制

英国:两党制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异;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异,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页

材料二:在买卖商品房的过程中,那些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较好的商品房往往价格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房能让购房者节省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看到更美的风景。因此,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

材料三甲乙二人逛商场,看到两件颜色各异〔分别为蓝色和绿色〕、款式和质地相同的衣服。甲认为:蓝色的好,因为蓝色的贵!乙认为:绿色的好,因为绿色买的人多!

根据材料答复:

〔1〕依据材料1,我们发现材料2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BC 〕。

A.商品价值大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各种不同商品使用价值千差万别,这是商品进行比较并顺利进行交换的基础。

B.商品价值大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关,各种不同商品尽管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其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商品进行比较并顺利进行交换的基础。

C.材料2认为“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将商品房价格差异解释为使用价值的差异,这是显然错误的。

D. 材料2认为“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将商品房价格差异解释为使用价值的差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2〕材料三中甲乙二人观点错误的实质在于〔 AC 〕。

A. 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价值以及由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主观的使用价值评价并不能代替客观的价值标准

B. 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价值以及由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主观的使用价值评价可以代替客观的价值标准

C.乙认为“买的人多”的就是好的,即需求量大的就是使用价值高的,实际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绿色衣服需求量相对较大可能就是由于价格因素引起的〔绿色的比蓝色的廉价〕

2.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188-189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及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必须取出比他投入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他变为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1〕材料1中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形式的矛盾指〔AB 〕

A. 资本总公式上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B. 资本流通中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C. 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但资本经过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过的原理,我们知道〔ACD 〕

A.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B. 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C.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D. 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3.材料为了筹备儿子的婚事,村民张三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盖新房、打家具。张三找来了10 个泥瓦工、2

个水电工、3个木匠,并与他们议价决定工钱。张三先找来了泥瓦工。他们的师傅告诉张三,按照设计盖成新房,大约需要600个“工”,每个“工”要40 元;整个新房建成需付工钱2.4 万元。张三接着找水电工。水电工师傅告诉他,按照设计安装水电设备,大约需要10个“工”,每个“工”60元,整个水电设施完成要付600元。

张三听完,表示希望把工价降到40 元。水电师傅告诉张三,如果降到40 元,那还用找水电工吗?你找泥瓦工好了。你看看他能不能做水电活。张三听完,无话可说,同意了水电工的报价。张三最后找到了木工。木匠师傅告诉他,完成制定的家具件数需要60个“工”,每个“工”80 元,整套家具打好收工钱4800 元。张三故伎重演,又搬出泥瓦工的报价,要求木匠降价,木匠师傅告诉张三,在我们那里,是个劳动力就能干泥瓦工,学一年就能当包工头,要成为木匠,光学徒就要三年,还白干不给钱。我们的工钱能和他们一样吗?

〔1〕材料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是〔ABD 〕。

A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B.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AD 〕。

A. 尽管泥瓦工、水电工、木工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生产原料、生产方法等是不同的,

即各自从事不同的具体劳动。但谈及工钱时,都不约而同地脱去职业外衣,把他们的劳动当作同一的劳动,这就是无差异的抽象劳动。

B. 因为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异。在工资量上不

同行业所要求的不同,又说明了具体劳动存在差异。

C. 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与表达在商品中

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D. 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4.某纱厂工人生产棉纱10斤,需要消耗棉花10斤,其价值为10元;还需要消耗机器设备和其他劳动资料,其价值为2元。假定工人生产10斤棉纱需要花费6小时劳动,资本家购买雇佣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为3 元。经过工人6小时的纺纱劳动,10斤棉花变成了10斤棉纱。这时棉花的物质形态变化了,它的使用价值也丧失了;但它的价值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棉纱上去了。同样,机器等劳动资料磨损部分的价值也转移到棉纱上去了。假定工人6 小时纺纱劳动创造新价值3元,因此,10斤棉纱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12 元〕加上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3元〕共15 元。这和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付出的价值一样多。然而资本家让工人一天不是劳动6小时而是12小时,这样工人每天能把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为让工人生产20斤棉纱,资本家需要购买20斤棉花,价值为20元;机器等等磨损的价值为4元,而购买一天劳动力的价值仍为3元。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24元,12小时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6元。生产过程的结果,20斤棉纱的价值计30元,而资本家预付的价值只有27元,其差额3元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1〕结合材料,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表现为〔ACD 〕。

A.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价值增殖过程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C.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

D. 如果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资本价值没有增殖,这个生产过程还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要到达价值增殖的目的,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2〕本材料中剩余价值率为〔A 〕。

A. 11.1﹪

B. 50﹪

C. 100﹪

D. 200﹪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剩余价值 D.超额剩余价值 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 A. 交换价值 B. 价值 C. 使用价值 D. 抽象劳动 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7.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A.个别价值降低 B.个别价值提高 C.社会价值降低 D.社会价值提高 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A.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实行节欲 B.受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支配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2020马原至善网答案第四章.docx

2020马原至善网答案第四章 问:( )的建筑运动,成为20世纪建筑学的早期雏形。 答:B 问:西藏有哪几大方言区?() 答:安多有康卫藏 问:中国文明发展模式属于断裂式 答:错误 问:下列哪些场合不能有移动电话的声音?() 答:宗教圣地会议音乐厅医院 问:羌字最早出见于金文。() 答:× 问:在八世纪敦煌的吐蕃文献中才有了吐蕃这个自称。() 答:× 问:( )是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制国家。 答:D 问:元朝时首次在藏地名称“蕃”前加方位字“西”,西藏的西由此而来。() 答:× 问:《周颂》与《诗经》各篇中较为不同的事是()。

答:不分章不尽用韵 问:演讲的特征包括()。 答:表现方法的综合性理性思维的形象化具有情感的感染性性格的艺术 问:著名文化遗产吉诺卡斯特古城位于()。 答:南欧 问:吐蕃王朝时期一共经历了十个藏王。() 答:× 问:下列关于卡若遗址说法错误的是()。 答:是西藏地区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的聚落址 问:卡若遗址时期的人们可以做以下哪些事情。() 答:用石头制作农业工具狩猎动物制作陶器 问:西藏高原最早的青稞、小麦、小米共存种植业发生在雅鲁藏布江中游。() 答:√ 问:在对外决策模式中,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假定有() 答:国家是一个单一的行为主体,它有一个单一的意志,并可由一个单一的个人或群体来代表国家的对外决策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通过一种成本核算的方式,试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的效果 问:我总是为学习和工作忙碌着。 答:不确定 问:中国花道追求()。 答:静雅美真和内涵美线型美命题美 问:看见别人闯红灯,就跟着大家上起闯红灯,这属于()。 答:从众定势

马原第四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A A、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与事实上的剥削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2、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B 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C A、是逐渐消失的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运动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5、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D A、利润率 B、利息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 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D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7、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 8、工资的本质是B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9、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D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价格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10、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D A、商品贱买贵卖的差额 B、从事商品销售的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1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现是B A.社会劳动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4、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A A.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15、在商品流通中,货币的作用是C A.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也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B.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不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C.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只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D.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也不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16、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C A.蔬菜价格放开 B.蔬菜供不应求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四章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内容概要】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的唯物史观部分,简要分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的属性与本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本章分三节:第一节阐述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 力系统;第三节论述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包括:(1)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区分及关系;(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5)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7)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及其制约性;(8)杰出人物的产生及其作用。 【命题预测】 虽然本章在历年马原命题中考分不算最多,但年年都有考题,以选择题为主,分析题为辅。本章可命题的考点不少,比较重要。本章预计2013年肯定会出题,命题的可能性: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精解】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历史观即“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唯物史观从承认社会存在的第一性,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物质和经济的因素;唯心史观则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性力量归结为某种精神要素。 2.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往往坚持唯心史观,旧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陷有:第一,它们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它们否定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坚持英雄史观。 3.社会存在的含义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作为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对社会历史发展惟一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地理位置相关联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对人类的发展造成各种危害。人口因素则是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各种有生命个人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第四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 ) B.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 ( )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 )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 )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 )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3.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 )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 ) 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A.自由商品经济和垄断商品经济 ( ) B.农业商品经济和工业商品经济 ( )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 D.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最早出现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晚期 ( ) D.封建社会全盛期 ( ) 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 )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 )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 )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 )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 ) 8.决定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是:() A.商品的需要程度 ( ) B.商品的有用的程度 ( ) C.商品的使用价值 ( ) D.商品的价值(√) 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 ) B.创造剩余价值 ( ) C.创造必要价值 ( ) D.创造使用价值(√) 10.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用物品都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 B.任何有用物品的有用程度,都取决于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和的大小( ) C.任何有用物品都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D.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1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 A.价值构成的 (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 ) D.货币构成的 ( ) 12.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 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C.商品的出现 ( )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 ) 1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 )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 )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 )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 )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 )

马原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马原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42分44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10:42:21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流通价值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 B、价格标准 C、使用价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参见教材P162。 4、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参见教材P163。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 B、储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参见教材P164。 6、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 B、世界货币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第四章(含答案)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C)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 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2.资本的流通公式是(B) A.W-G-W B.G-W-G C.W-W-G’ D.G-W-G’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C) A.个别企业劳动生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率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 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A) A.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B.个别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 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 ) A.个别企业劳动生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率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 6.社会资本是_(A )。 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C.生产部门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7.G-W...p...w'-G'是(A )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B)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13.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C)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14.“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A)。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17.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D)。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马原复习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萌芽于() A.14世纪 B.14世纪末15世纪初 C.14-16世纪 D.17世纪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 D.货币流通规律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原 5第四章 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基础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C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3.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D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过程来看,价格和价值是没有关系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D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B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6.下列不属于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有( D )

A 菜单上表明每份小龙虾48元 B 合同表明工程总预算8000万元 C 超市中一斤螃蟹标价65元 D 小明租房交定金5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 C D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D )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 B C D ) A.工资被看做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劳动之后,资本家才付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4. 煤炭发电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发电的煤炭属于( AD ) A 不变资本 B 固定资本 C 可变资本 D 流动资本 二、材料分析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 D ) A. 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 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JJ[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正确答案】D 2.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正确答案】ABC 3.下列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有(ABC) A.人类社会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5.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6.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7.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通过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单选题 8.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 正确答案:A, 9.恩格斯说:“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这说明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正确答案:A, 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正确答案:B, 11.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对立统一的现实基础是 A.运动 B.实践 C.矛盾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物质? 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 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9.什么是规律? 答: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1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马原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5、资本主义地租是( B ) A、平均利润转化而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而来的 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D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B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5、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29、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海圣教育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C )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30、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马原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3.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就是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原始积累 D.资本集中 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 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 7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8、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问,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0、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1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2.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波动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1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价值 o价格 o使用价值 o交换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新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剩余劳动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剩余价值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