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31

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案件中真正成功的还不到20%。这与麦肯锡和科尔尼关于全球市场的并购案例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国市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成功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并购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去政府干涉过多、证券市场不完善、并购法规尚未健全等因素外,对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够重视是一个主要方面。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关于并购的研究表明,全球失败的并购案例,70%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不足所致。

国内企业的并购,更多地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注重形式上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核心竞争能力的融合方面关注不足,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不明确,效果较差。

一、中国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并购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石头过河现象普遍存在,并购战略严重缺失

国内企业并购盲目性比较大,对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认识不足。并购战略是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的,

一个在战略上全面而完整的并购整合计划的实施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并购活动不仅依赖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关注更多的是目标企业的资源价值,忽视整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的规模扩张,没有考虑并购双方的经营方向、企业职能等是否能够协调。

2、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不同的整合模式关注的业务整合重点不尽相同。横向并购模式下的业务整合,更为关注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研发与生产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整合、物流整合、客户服务与市场整合,即横向并购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整合,注重获区低成本优势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纵向并购模式下的整合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提升的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分散经营风险,将企业间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混合型并购关注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目的是谋取局部竞争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内的企业在并购后对业务的整合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往往忽视对企业经营业务方面的整合,并购后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导致目标企业成为了并购企业的拖累,甚至拖垮并购企业。

3、资源整合重“硬”轻“软”

国内企业并购后资源整合过于偏重“硬”资源整合,而对于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核心能力等“软”资源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软资源”整合带来的效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软资源的整合需要更高的整合能力和技能,加之“硬资源”整合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企业资源整合的短视行为。中国企业上市公司并购后所表现出来的“第一年绩效提升,第二年绩效下降,第三年并购业务重新剥离”的现象,是资源整合重软轻硬的必然导向。据赛迪顾问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整合期间,目标企业核心员工人员流失率平均高达35-40%,同行业整合相比,高于国外案例人员流失比例近20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国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更为不足。

4、制度整合“急功近利”

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管理文化的外在体现,制度文化是公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制度的整合其难度不亚于企业其它层面的文化整合。国内的企业并购,在制度整合方面表现出来更大的盲目性。一方面并购企业主管上会认为自己的管理制度优于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在并购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中是成功的。因此,经验主义错误常常会促使并购企业的决策者们将自己的管理制度强制推

行到目标企业的管理中去,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制度赖以生存的管理情景的作用。

中国内地的企业并购,往往忽视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可复制的硬道理。管理的扩散只能通过管理移植来实现,而管理移植是一个学习、改造的整合过程。制度整合是将优秀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通过学习、改造在并购企业双方进行移植和扩散,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臵。因此,制度整合是一个过程性的整合,缺乏过程性,急功近利是中国企业并购整合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文化整合没“文化”

对文化整合不够重视。文化本位主义导致并购企业的决策者忽视目标企业文化对并购成效带来的作用。国内企业并购对文化整合的认识普遍不够,并购前缺乏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文化、差异及整合的难度的评估工作;并购后更多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而不注重无形资产整合特别是文化整合,忽视企业文化协同这一对并购绩效具有深层次影响的重要因素。国内企业很少在并购前,了解和评价彼此的企业文化特点、评估并购后可能的文化冲突并设计相应的文化整合方案。

文化整合的关键点把握不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足,对物质、制度层面的文化整合行为有所重视,忽视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文化整合弱。然而,企业文化整合的

核心或关键点不在于统一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在于共享的价值观指导下的精神文化。在这方面国内多数并购企业做得不够或把握不当,没有确立新企业的共同愿景,发展战略,并通过广泛的沟通动员,在管理层和员工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文化整合节奏“失调”。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是一个过程,它起始于并购前双方企业的沟通、了解和初步信任。由于文化属于意识形态东西,对其整合自然需要人的适应和接受过程。因此,不能过快而强制一刀切,但它又是在企业范围内进行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创造业绩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因此整合过程又不能过于拖沓而影响经营绩效。

二、中国企业并购整合的对策与建议

1、强有力的领导团队推动并购整合是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

并购后的整合必须由强有力的高层领导团队推动。并购后的整合应成立并购整合领导小组。并购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市场发展趋势、产业链分布、并购和目标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并购整合领导小组负责并购整合过程的推动和重大决策,由于牵涉资源的投入和组织的调整,因此一般会由并购企业的一把手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整合领导小组成员一般应由人力资源主管、战略总监、财务总监、市场总监

构成。领导小组属决策机构非常设机构,直接领导并购工作组工作。强有力、经验丰富的领导层做后盾及并购整合,使并购后整合较容易及顺利。

2、组建专家型“并购整合工作组”

并购整合工作组成员应具高超的整合能力。并购整合工作组成员必须是熟知并购整合相关业务流程,具备实际操作业务整合案例的实践。并购整合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并购成员结合既有的工作经验能够对并购整合工作做出预判,成功地经验对并购整合工作非常重要。

内外脑结合是并购整合成功的保障。专家型团队组建可以以企业内部成员为基础,同时聘用专家型外部资源,包括外聘整合顾问、市场研究专家、财务专家、专业评估机构等。并购整合工作组必须以并购企业自身的专家为主导,平衡好专家型团队的决策权与建议权之间的关系。

整合团队成员及早介入并购过程。在并购的规划阶段,并购整合的团队成员,尤其是整合经理就应该介入到企业并购的过程之中,确保并购策略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能够关注到并购后的整合过程。

3、精心描绘“并购整合愿景”,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

清晰的并购整合目标和规划是并购整合成功地基础。结合产业发展环境、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公

司的发展战略和并购战略,拟定公司并购整合的计划、策略和目标。并购的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层和基层员工的诉求,描绘清晰的并购愿景。并购的目标实现依赖于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宣传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并购整合,并在并购整合愿景中明确员工参与并购整合的价值与分享。把并购整合目标分解到并购整合过程之中,实现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

4、及时塑造“公司新文化”

无论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还是混合并购,也无论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文化差异性和优越性如何,无论是何种文化整合模式,由于文化的不可复制性,都要求在公司并购整合中及时塑造“公司新文化”。并购企业的文化要向更具有包容性的新文化转型。塑造新型的融合性价值观和远景并加以推广、宣传,促进员工接受新文化所要求的远景价值观和举止行为。

5、对目标企业的人才更应“刮目相看”

目标企业的人才在并购整合过程中本身存在心理距离,并购整合不当往往造成企业并购最主要的软资源流失,进而导致整个并购的失败。拟定人才保留计划。并购企业首先要拟定一份人才保留计划名单,明确哪些是优秀人才、哪些是必须留用人才,哪些是可以留用人才,对于重点人才要重点关注。及早提拔任用。并购企业的领导者应尽早对“目标

公司”主要部门的优秀人才加以提拔,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公司并购后整合的骨干,促使公司更快上轨道,达到双赢局面。赛迪顾问关于并购后人力资源流失时间的研究表明,并购后的第一、二个月往往会有一个目标企业员工的离职高峰,随后伴随两个月到三个月的磨合期,目标企业的员工不满意感和被冷落的感觉加强,整合后的半年左右又会达到一次离职高峰。赛迪顾问建议对于目标企业的优秀人才的任用,往往应该在并购整合开始的前2个月之内提拔。其目的一方面是挽留首次并购离失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员任用安慰目标企业员工,通过被任用人员去影响和干预其他欲离职人员。

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2)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1、国外研究现状 (4) 2、国内研究现状 (5)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5) 二、企业并购的定义........................................................ .. (6)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的几种整合问题 (6)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问题.......................................................................... (7) (二)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7) (三)企业并购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 (8) 四、企业并购战略中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一)企业并购战略中财务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9) (二)企业并购战略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0) (三)企业并购战略中企业文化整合问题的应对措施 (11)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企业并购中整合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并购这一手段来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外部增长的目的。而一个企业并购的成败与否,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并购后期的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本文分析了整合问题的基本理论、存在的主要内容及应对措施,以完善整合问题理论,为企业并购实践指明方向,从而有益于并购方重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再加上企业自身实力的迅速壮大,并购市场开始洋溢出巨大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并购的浪潮中。但纵观企业并购行为,从长远经济回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并购后取得成功,顺利步入良性发展的企业还比较少。并购的失败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阻碍了并购企业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并购后没有解决好整合问题。而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企业文化整合是并购后整合的三大核心,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并购的绩效。 因此,对于并购后新设立的企业,只有财务管理方式统一,人力资源体系健全,企业文化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实现企业并购的战略意图,并购方才能对被并购方进行有效管理,并购的实际效果才能准确反映。企业要想在并购后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三大整合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实证研究方面,1987年,麦肯锡管理公司通过对116家并购公司的研究,总结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指出并购整合进展缓慢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 1933年库波斯—莱布兰会计与咨询公司对英国公司的收购经历进行了调查,调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探究.docx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探究 1引言 近年来,全球的并购交易活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自20XX 年起全球并购市场全面回升,20XX年全球并购交易规模超3万亿美元,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已形成。我国的并购市场交易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宏观层面看,并购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战略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中,企业的股东及管理层总是会面临着这样的选择:采取内涵式发展方式还是外延式发展方式。为了让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的资源必须不断地从业绩不佳或潜力不够的领域转向业绩更好的经营领域。在这种资源转换过程中,管理层可以通过内涵式发展方式,把公司从现有的经营领域逐步转向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或者通过外延式并购方式,实现资源整合、规模效应协同、跨领域转型发展等。并购相较于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优势是,它可以更快实现企业的目的。近年来,并购浪潮不断涌现,但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交易是否能实现企业预期,是否能产生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是否能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2并购动机 近年来,有部分上市公司企图通过并购市场热点题材标的,设立业绩对赌协议实现短期内价值管理目的,而并未潜心于提升企业价值,对赌期后,并购交易可能暴露出各种问题。有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追求业绩增长,忽略了自身并购能力,铤而走险,最终导致企业付出惨

痛代价。有部分企业企图通过并购方式,虚高并购交易价款,实现利益输送,最终难逃监管制裁。正确的并购动机是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前提,也是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3标的的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对交易是否合乎法律规范以及交易中存在风险点的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是为能有效制订并购后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整合措施。因此,尽职调查是并购交易最为重要的环节。标的的尽职调查主要包含:(1)市场分析;(2)行业中的竞争地位;(3)经营情况;(4)财务情况;(5)并购交易的法律风险等。因此,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标的尽职调查至关重要,能识别和分析并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从专业角度给予并购方建议。 4估值合理性 并购标的企业价值该如何衡量?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一方面来自其独立的市场公允价值;另一方面来自并购后协同效益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并购方向标的股东支付的超过公允价值之上的价格为并购溢价,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协同效益创造出来的价值。当收购方向标的方股东支付并购溢价后,并购为并购方所带来协同效益必须减去支付的并购溢价。因此支付的溢价越高,留给并购方协同效益价值就会越低。如果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益并未如预期,却支付了较高的并购溢价,并购的价值与意义就丧失。因此,即使标的具有很多优势,但如果支付太高的并购交易价款,也将是一笔失败的战略投资。 5支付方式的选择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谈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谈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 姓名:聂健学号:201214150308 班级: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 摘要:对被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要注重优秀人才的挽留,同时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使得他们继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要采取措施,使并购双方的人员能够融洽地协作,将双方之间的冲突减少到最低。因为企业并购往往涉及到裁员,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使裁员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不要让裁员问题影响整个并购战略的实现和留用人员的忠诚度以及敬业精神。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并购;人力资源整合 当新一轮并购浪潮席卷全球时,我国企业的并购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通过对许多企业并购的分析却看出,企业并购成少败多。究其原因是,并购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由此可见研究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意义非凡。 一、企业并购导致的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给予企业人力资源整合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企业文化冲突问题、企业裁员问题、企业以及企业员工流失问题。 (一)企业并购导致的企业文化冲突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贯穿于企业日常生活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约束企业员工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基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经营理念差异、沟通上的差异,导致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 1.经营理念差异形成的文化冲突。就优秀企业而言,其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行为,自身虽作为盈利性组织,但各项生产经营时始终肩负起社会责任,定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其注重短期行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味致力于提升产品利润,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以此,虽使得该企业获取到短期的利益,难以实现其长期发展,若二者进行并购,势必将产生严重的文化冲突。 2.沟通上的差异形成的文化冲突。沟通差异是指行为发生双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未能够达成一致。通常情况下,沟通差异受七大因素影响,包括神态举止、角色要求、误解表达、语义困难、手势表情、组织目标以及人格因素。基于各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导致在处理同一件事物上,不同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方式与方法,以此,使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文化冲突。 (二)企业并购导致的企业裁员问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并购过程中势必要涉及到裁员问题,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精神关系着企业裁员状况,并且,并购后的企业需合理安排裁员问题,一旦裁员不当不仅严重损害到企业的形象和名誉,而且还会造成企业优秀人员流失。一般情况下,企业将以下几类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Financial issue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目次 目次 (1) 摘要 (2) 1引言 (3)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概述 (3) 2.1企业并购的概念 (3) 2.2企业并购的分类 (3) 3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4) 3.1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 (4) 3.1.1 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4) 3.1.2 企业披露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 (4) 3.2并购资金支付不完善 (4) 3.2.1支付方式单一 (5) 3.2.2企业选择的支付方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5) 3.3企业并购过程中融资难 (5) 3.3.1融资渠道少 (5) 3.2.2企业偿债能力低 (5) 3.4并购后企业财务管理困难 (6) 3.4.1并购企业资金流动性差 (6) 3.4.2企业并购后财务工作量大 (6)

4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对策及建议 (6) 4.1 正确评价目标公司 (6) 4.1.1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7) 4.1.2对目标企业报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7) 4.2合理确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 (7) 4.2.1实行支付方式多样化 (7) 4.2.2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支付方式 (7) 4.3 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8) 4.3.1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8) 4.3.2合理安排债务组合 (8) 4.4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 (8) 4.4.1 增加并购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8) 4.4.2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9) 5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创新对策-设立并购基金 (9) 5.1并购基金的概念 (9) 5.2并购基金的投资手法 (9) 5.3设立并购基金的意义 (9) 6结论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企业选择了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快速扩张,企业并购在促进经济增长,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与经营范围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并购活动中涉及了大量的财务活动,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解决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成了企业并购中的核心关键。本文通过对企业并购的分类和意义进行论述,分析企业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估值不准确、企业支付方式不完善等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在企业并购中要合理评价目标公司、合理确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等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帮助企业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建立企业并购基金的创新对策来加强对企业并购行动的治理,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 关键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支付方式;并购融资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3-31 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并购案件中真正成功的还不到20%。这与麦肯锡和科尔尼关于全球市场的并购案例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国市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并购成功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企业并购功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去政府干涉过多、证券市场不完善、并购法规尚未健全等因素外,对并购后整合管理不够重视是一个主要方面。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关于并购的研究表明,全球失败的并购案例,70%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不足所致。 国内企业的并购,更多地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注重形式上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核心竞争能力的融合方面关注不足,并购后的整合目标不明确,效果较差。 一、中国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具体而言,国内企业并购后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石头过河现象普遍存在,并购战略严重缺失 国内企业并购盲目性比较大,对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认识不足。并购战略是基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制定的,

一个在战略上全面而完整的并购整合计划的实施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并购活动不仅依赖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能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协同。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关注更多的是目标企业的资源价值,忽视整合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的规模扩张,没有考虑并购双方的经营方向、企业职能等是否能够协调。 2、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不同的整合模式关注的业务整合重点不尽相同。横向并购模式下的业务整合,更为关注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研发与生产流程整合、营销渠道整合、物流整合、客户服务与市场整合,即横向并购关注的是价值链条的整合,注重获区低成本优势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纵向并购模式下的整合更为关注的是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提升的是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通过对产业链的控制分散经营风险,将企业间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混合型并购关注的是“缺什么、补什么”的策略,目的是谋取局部竞争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内的企业在并购后对业务的整合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往往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往往忽视对企业经营业务方面的整合,并购后业务整合重点不明确,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意在研究企业并购中出现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警示有并购意向的企业,使其在人力资源整合上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陷入并购失败的困境。关键词:企业并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企业间并购的兴起与发展,不同企业由于内部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同,使得并购发生后,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人力资源,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 企业购并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 现实环境中,企业并购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出现了种种不成功的案例,暴露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在企业并购的人力资源整合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人力资源整合计划制定问题 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交易缺口;(2)转化缺口。前者可以通过并购谈判、讨价还价来弥补;而后者需要通过并购整合战略来实现。许多并购企业将更过的精力放在了交易缺口的弥补上,缺少周密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一种较为普遍的经验模式是,将并购和整合作为两个分立的过程,并购协议签订之后,并购过程终止,整合过程开始。这种模式看似合理,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力资源整合过晚,而且缺少事先周密的计划,使整合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使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偏离整个并购的战略方向,后果不容忽视。 (二)管理层与员工有效沟通问题 在并购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焦虑心理,员工对薪水、福利、劳资关系、劳动退休金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何变化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最终导致员工内心对并购不完全接受,或失去对管理层的信赖,不利于员工今后的管理。管理层的信任度一旦下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增强。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信息,但都不愿意把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别人。这样会形成交流的机制越来越复杂。交流渠道的延长,使正式渠道的沟通越来越困难。此时非正式渠道的各种小道消息就会填补这个信息交流上的真

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

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 热门城市:宿迁律师路南区律师济南律师宣城律师路北区律师潍坊律师江门律师古冶区律师湖北律师台州律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越来越频繁。但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进行得当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反之会给企业带来亏损。因此,了解▲企业并购风险有哪些,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于企业并购风险有关知识以下为您解答企业▲并购风险种类。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在有效市场条件下,投资者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并购决策,择优避劣。然而,公司财务报表和股价等信息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公司财务报表和股价不可能与企业基本情况及变化完全一致,公司仍可在制度、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隐藏不必公开的商业秘密。可见,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影响着并购行为,成为并购经营者必须严加关注和防范的一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 1、对价值的预测风险 在确定要并购的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 2、并购的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三、经营风险 1、经验的外在风险。 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都在抢夺同一片市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顾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利润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达到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降低劳动力成本,扩张企业规模之目的。然而,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并购中的管理整合。从国内外并购成功的案例来看,每一次并购成功与并购后的整合管理不无联系。笔者认为,企业并购后,管理整合乃是决定控制权增效的关键。并购后的管理是指并购之后,依据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领导、控制、协调、人力资源、财务、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企业要素的整体系统性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在并购地基础上实现各种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配置,保证公司最佳的经营效率合经营业绩。 一、企业并购后整合的必要性 当两个企业发生并购时,资产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之后,并购企业必然要作统筹安排、综合考虑,也就是要对并购吸收的人员、资产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目标企业实行一体化经营。这是由于: 1、企业并购前,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是两个独立的企业,有各自独立的生产经营系统、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并购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原来两个独立系统如何在并购后更为有效地运行;其次是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的需要,使资产得到更合理有效的运用。并购方把被并购方的资产纳人本企业的经营轨道,为本企业目标服务,才有利于并购方企业的发展。 2、企业并购通常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在我国,被并购企业往往是劣势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管理不善、或财务发生困境、或投资失误、或不能把握投资机会等。如果并购后不对所并购企业的人员、资产等进行改造和重组,依然保留原有的运行机制,让其继续经营,那么,不但劣势企业没有近朱者赤,优势企业反而被其拖累,这样一来,不仅不可能由此获得收益,甚至还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所花费的产权转让费还不如用来新增投资。因此,一般说来,并购过程完成后,由并购方对接受的被并购企业进行彻底改造,按照并购方素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办法进行重组,是使这些资产收益潜能真正能够发挥出来的必要步骤。 3、从宏观角度看,并购可以改变现有资产存量结构,提高资产的效率。但这一功能的真正实现,并不是在被并购方资产被购买时,而是在并购后的有效改造重组之时。因此,没有并购方对所并购企业的重组改造,实行有效的一体化经营,兼并收购的宏观经济功能就得不到发挥,兼并收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宏观依据。由此看来,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中国企业并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国企业并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专业行政管理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西安学习中心 姓名安小龙学号 L20866405092 指导教师喻皓 2012年11月5日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来说,近年来受到关注更多的是跨国并购。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已经有了“跑出去”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西方比较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存在很多缺点。以下主要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并购问题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国际政治风险 (1) (二)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1) (三)对目的国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 (1) (四)中介机构不规范、不专业 (2) (五)缺乏并购后整合能力 (2) 二、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探讨 (2) (一)做好充分的并购前准备,制定明确的并购计划 (2) (二)重视国外法律环境,熟悉国外法律条文 (3) (三)注重整合,建立包容的企业文化 (3) (四)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跨国并购人才 (3) (五)强壮自身,走高起点收购之路 (3) (六)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4) 三、总结 (4) 四、参考文献 (4)

企业在收购债权债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教学内容

企业在收购债权债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着倒闭,被收购等现象。对此一些公司收购一些小公司,减少一些企业的开办成本,但也有一些之前的债务债权问题,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下面催天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企业收购债权债务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企业收购债权债务存在的问题 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通常来说,公司收购分为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两大类,实践中也不排除这两种方法并用的可能。股权收购,就是收购人以一定的价格将目标公司的股东的全部股权或部分股权购买下来,并依照所持的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依法承担公司债权、债务的行为;资产收购,就是收购人以一定的价格将目标公司名下的全部资产或部分资产购买下来,拟收购资产上所负担的债务一般来说是不需要收购人承担的,但收购人和目标公司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所以,您的问题是要看采取了何种收购的方式来确定。 关于公司是否注销的问题:股权收购并不意味着需要注销目标公司,即便是全部股权收购的情形,可根据需要来确定。资产收购也不意味着

需要注销目标公司,就像公司有两座产权办公楼,卖掉其中一座,公司仍然可以正常运作而不受影响。 采取资产收购的方式,并不收购该公司的债务、股权,则该公司的债务不应由你公司承担,该公司可以用收购所得现金偿还债务。采取股权收购的方式,则由于被收购公司的主体资格依然存在,企业的所有债权债务、未履行的合约仍应由被收购公司承担,只不过由于公司控制权已经转移到你公司名下,因此你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你公司作为该公司所有者的权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并收购的公司在主要资产并收购后,只剩下债务和现金,他们可以选择清算、注销,也可以不选择,可以重新注入新的资产。被股权并购后,公司的控制权在你公司手中,你可以将选择其清算、注销,也可以不选择。还是建议你,聘请律师为你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你权益、防范风险较好。 企业收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 1、注册资本问题 目前,随着新公司法对注册资本数额的降低,广大投资人通过兴办公司来实现资产增值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是,根据我们的办案经验,注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规避(doc 7页)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规避(doc 7页)

【摘要】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能够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本文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避对策。 一、引言 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mergerandacquicision)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涉及企业购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企业战略购并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正逐步消除。而国内产业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竞争激烈的现实以及外资的不断进入也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进行战略购并和产业整合。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

购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 二、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由于企业并购动辄涉及上万亿元的资金,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融资风险,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将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1.债务性融资风险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同时我国金融政策较为严格,使得并购

我国企业并购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并购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整合战略及整合能力。我国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并购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企业正不断增多,无论并购案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许多企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并购的谈判和交易上,而对于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并购成败及企业战略成败的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关注不够,整合战略选择不当,整合成本太高,从而导致企业并购失败。因此,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间的协同效应是不会自动产生的,这就要求合并后的企业具有实施和管理整合的能力。在合并后,企业没用充分利用协同效应、或开发得太慢,主要是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收缩引起的损失被低估了,甚至没有被计入协同效应的计算; 第二,没有优先采取实现协同效应所需要的行动,许多公司都回避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不太受欢迎(比如人事调动、权利的集中); 第三,计划协同效应时忽略了正在进行的最优化项目,或者重复计算了已经被计算的效应; 第四,组织并没有充分支持必要的变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来自组织内部的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高层领导和员工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很投入; 第五,由于合并组织混乱、缺乏协调,事关重大的实施进度没有被实现;第六,在合并过程中,内部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以处理各种问题,在开始合并的行动过程中耗费了太多的时间。 2.并购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流动性风险。并购需要企业动用相当数量的现金,我国企业获得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是从银行中短期融资,缺乏足够的长期资金来源。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现金流的管理,无法通过释放运营中所占用资金,就只有不断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维持资金平衡,沿用此种方式实施连续并购就有可能面临严重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通过并购实施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链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企业并购整合的项目管理研究

1.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中国入世的实现,中国的并购也进入了WTO时代。不仅有境外企业为进入中国市场而长驱直入并购国内企业,也有中国企业频频出击海外市场并购外国公司。先有TCL并购汤姆逊、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等,再有联想收购蓝色巨人IBM PC业务,更是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被视为惊天大案,这件关系到全球PC产业格局的大事一经披露立刻激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联想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国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更是在激动之余表示:“计算机行业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大规模合并带来成功的先例,我认为,此次合并也不会例外……”。一句带有酸涩味道的评语,又不免让我们对联想后续的并购整合平添了几分忧虑。并购的难点不仅在于巨额收购资金来源和使用,更在于妥善处理并购后企业资源、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整合,毕竟整合效应的产生才是并购成功最终的标志。但是,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并购案例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无外乎缺乏正确的并购策略和并购整合,而并购整合不利导致并购失败又占据了较大比重。 并购整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企业一般并不经常性地从事并购活动,所以对并购整合不重视,也未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企业的实际整合工作效率低下。近年来,伴随着并购交易数量与规模的增长,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并购整合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思维定势以及观念陈旧,其整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确实,不论并购规模大小,对并购整合的管理是与对一个正常运营企业的管理截然不同的。在并购整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将面对许多管理难题和异常棘手的特殊条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整个并购活动的失败。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在并购整合管理这个过渡阶段不能依靠传统的常规管理方式来处理。 总之,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发展的一条捷径,那么如何应对企业在并购整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机,如何加强并购整合管理,都是每个正在进行并购或者准备并购的企业必须考虑的课题,而且更是每个并购公司在并购成功后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并购整合管理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来说,项目管理方式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国有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作为经济扩张、调整产业结构、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各国经济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史比较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并购是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障碍,如产权关系模糊、股权结构失衡、政府行政干预过多、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滞后等等。 这些问题和障碍是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不可回避的,如果不及早设法解决和清除,势必危及国有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我国已加入WTO,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国并购的风起云涌,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并购迅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第一任务。本文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对国有企业并购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并购概述。 分析界定了企业并购的基本含义、企业并购的形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了企业并购的经济学动因,在阐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必然性。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现状。概括总结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轨迹,指出了并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揭示了“行政性企业并购”是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发展的桎梏。第三部分:国外企业并购实践与借鉴。 研究分析了西方企业五次并购浪潮发生的原因,比较五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总结了企业并购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并购活动的启示。第四部分: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并购。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并购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政府干预过多。并购应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自愿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的并购动因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在我国,许多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动因,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动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笔者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复杂。(二)价值评估欠准确。企业确定并购目标后,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收购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能否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被审计的时间距并购的时间长短等。也就是说,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三)支付方式单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发达国家盛行的换股并购和综合证券并购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起步。这种以实物资产作为并购或交易标的的交易方式,往往由于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排、债务处理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企业并购的谈判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化,从而使并购的成交率低。笔者认为,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杠杆收购中的垃圾债权发行和过渡性贷款安排都高度依赖于投资银行。在西方国家,中介机构不仅参与企业并购的咨询、策划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四)占用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采取债权融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会使并购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额都大幅上升,资产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使并购方资产流动性减弱。大量的长期负债还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探讨

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探讨 摘要:未来几年内,企业并购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流。如何识别和防范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为了确定并购的可行性,减少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损失,在选择潜在的目标公司之前,收集整理目标公司的相关信息资料,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调查和评估。分析影响并购的关键要素和对策,决定是否并购和怎样进行并购。首先,要控制参与并购项目人员,降低泄密事件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完善保密机制,建立分 级的并购信息获取机制,保证并购核心机密掌握在少数关键管理、决策人员手中。最后,要与并购参与各方订立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防范泄密风险。 关键词:企业;并购;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2006 年12 月5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到2010 年,国资委履行出

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100家。 可以判断,未来几年内,企业并购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流。然而,如何识别和防范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是企业并购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1并购概述 所谓并购(M&A) ,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企业的产权,它包括兼并(Merger) 和收购(Acquisition) 两种形式。兼并主要指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出于减少竞争对手、降低成本、获取资源、产生规模效应等动机,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产权交易和资产重组,以达到完全控制对方的目的,兼并完成后,被兼并企业不复存在。收购则是一企业以某种条件获得另一企业的产权,从而处于控制地位(包括绝对控制或相对控制)的产权交易行为,收购完成后,被收购企业仍是法律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对于收购,从收购标的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是指购买方以现金、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为对价,收购目标公司全部或实质全部的资产而接管被收购方。股权收购是指收购公司通过公开方式或协议方式取得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从而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无论是兼并还是收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并购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并购企业的企业价值最大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增长,据统计,

企业并购后的人事整合问题研究

302 《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中旬刊)总第515期 知识的自我更新法去胜任工作,并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的意识和悟性,培养智能型人才。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信息的手段与方法,使自己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工作的变动和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而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3)强化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 应重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科学生尤其要注意工程意识的形成。工程的本质是实践性,工程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制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参加设计、制造、营销等实践活动,获得真知灼见和实际本领。实验与实习、毕业环节应充分保证,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有动手的机会。 3.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 (1)创造良好科研环境,招才引贤、知人善任 要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科研环境是前提条件。只有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稳定队伍, 共谋发展。对高素质科技人才而言,除了为其提供一般的进行科研 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外,还应注重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和专业,应进一步加强学科基础,积 极申报重点实验室。在招才引贤的过程中,还应注重科研学术梯队建设,尤其注重加快研究生培养,这是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要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重点培养。为尽快改善职称结构和相关的年龄结构,在职称评定中,打破以往职称晋升论资排辈的做法,不看资历看业绩,不看年龄看水平,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青年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完善政策激励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 完善政策激励制度,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是促进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科研津贴制度,对课题申请者进行适当的奖励。建立荣誉奖制度,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者,除获得相应的奖金外,还可获得荣誉奖励,如奖励休假,资助参加学术会议和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在科学领域,致力于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创新和竞争、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科技人员特别是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要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或进修,鼓励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还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专门人才。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2l世纪的核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应切实转变高校的教育科研模式,注重完善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建立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胡志坚 冯楚健:国外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有关政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1): 22-28 [3]刘大椿: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吕书正等:江泽民《论科学技术》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需要将原来两家或多家企业不同的运作体系(管理、生产、营销、服务、企业文化和形象)有机地结合成一个运 作体系,是整个并购过程中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并购后的整合不力将使整个并购失败。影响这个阶段的要素有战略整合、实务管 理活动的整合、人事整合等。又以人事整合为重点。 一、被并购企业被兼并后员工的表现 在并购完成后的几个月里,原企业的员工这种紧张、不安、焦虑、自我保护、信任度下降等负面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理变化,往往被称为“并购综合症”(merger syndrome)。 1.并购后的高级管理人员表现。被并购企业被并购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失落感也最强。因惧怕并购后受到排挤,因此,高级管理人员会大量自动离职。他们大量的流失,会对企业的连续经营,保持原有的客源有着重大影响,越是产品特色鲜明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越大(除非并购者想放弃原有的产品特色)。因此,重视被并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是十分必要的。2.被并购企业财务人员的表现,由于整合期间的各种关系比较复杂,最容易造成部分财务人员利用他们最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有利条件,恶意侵占企业财产;由于财务人员人心浮动,工作时精力不够集中,会给企业造成财务种种失误;特别是两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合在一起办公,如果管理不善,他们所采用的财务制度、计算方法等再不尽相同,就会造成财务管理者的内耗。 3.企业并购后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表现。在整合期间,他们虽然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但他们相对稳定,没有太大问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都会被挽留。因为,对这些人员的培养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他们对企业的情况的了解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此类人员在整合期间大量流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可能还会造成企业停业。 二、员工不良表现的原因 现代人本理论告诉我们,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团队高效率运转的基础,因而并购后新企业的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客户满意度最终是由员工的心理状况决定的。分析企业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面临的挑战,员工的心理状况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因素。造成被并购企业并购后的员工出现的“并购综合症”等诸多不良表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 1.习惯因素。人是有习惯的动物,复杂的生活,迫使每天必须做出数百种决策,但不必对这些决策的所有被选方案一一考察,为了应付这种复杂性,往往依赖习惯化或模式化。员工在原企业工作多年已 秦玉红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摘 要] 企业并购后的人事整合是关系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企业的整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满意度,从而把工作群体变为工作团队的工作程序,以便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防止整合期间因人事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 整合 团队 冲突 企业并购后的人事整合问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