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

【精品推荐】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

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

小编希望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微波辐射通常是指频率在300~300000MHz 波长在1m以下的电磁波,任何物体在向外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辐射微波。那么,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家用微波炉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微波的辐射危害被偶尔的提起但引起足够的重视,到了21世纪,随着大功率工业微波设备的兴起,那么,工业微波辐射的危害是什么呢?就让小编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9月、10月以来,就在微波炉进入“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之时,关于微波炉加工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报道相继见诸网上和报章,这些报道再次提起已成为陈词滥调的“微波炉有害论”:

一,微波炉会造成电磁辐射和微波泄漏;

二,使用微波炉加热,会造成食物的营养价值严重流失;

三,当你吃微波食品时,身体会集中产生一定的有害变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论调都是毫无根据的。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辐射生物学专家曹恩华认为,微波可广泛应用于通信、遥感等领域,造福于人类;而微波炉的发明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加工的食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微波治疗注意事项

微波治疗仪注意事项和禁忌 一、微波治疗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1、微波治疗仪在理疗状态下,使用圆形辐射器功率为5~10W;方形辐射器功率范围为10~15 W(注:应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准,初次接受微波理疗的患者应多观察其反映)。辐射器应隔覆盖物使用,与病灶部位保持1~2m的距离,对准病灶部位后方可输出微波,切忌空载输出。每次照射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1~2次。 2、照射时,应避开金属物,如金属纽扣等,以免造成仪器的损坏,或造成烫伤,患处表面的纱布、石膏等卫生材料不必去处。特别注意装有心脏起博器的患者不可使用微波理疗。严禁照射眼睛、大脑、睾丸和孕妇腹部。术后理疗的患者必须在48小时后进行。 3、微波治疗仪在手术治疗状态时,通常的功率使用范围为25 W~35 W,对极个别病例可达50 W。输出探头接触到病灶组织后,方可开始进行微波治疗,切忌空载输出。 4、血压患者不能做颈部理疗,糖尿病患者禁用。 二、微波治疗仪使用的常见问题: 1、微波的使用禁忌: A、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除专门医嘱外,一般不可用微波治疗仪治疗。助听器应从病人身上拿走。 B、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电极的病不能接受微波治疗。 C、装有金属节育环的妇女治疗盆腔炎要遵从医嘱后进行微波治疗。 D、治疗部位有严重血循环障碍,感温迟钝或丧失者慎用微波治疗。 E、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微波治疗。 F、严重局部水肿及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禁用微波治疗。 G、妊娠期妇女及三岁以下儿童慎用微波治疗。 H、高热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微波治疗。 I、严禁对眼及男性生殖器部位进行微波照射。

2、微波治疗仪治疗时,如果辐射器紧贴皮肤,是否会灼伤皮肤? 微波治疗仪是否会灼伤皮肤与辐射器是否紧贴皮肤无关,它只取决于微波能量密度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当治疗部位感觉过热时,使用者应移开辐射器,将微波输出功率调小后,再继续治疗。 3、为什么禁止微波治疗仪对眼睛和男性生殖器部位进行照射? 微波可引起眼睛损伤,眼睛是人体对微波比较敏感和易受伤害的器官。一方面眼睛的晶状体含有较多的水分,吸收较多的微波能量;另一方面血管又较少,不易带走过量的热。在微波照射下,可能眼的表层组织角膜还没有出现伤害,而晶状体已出现水肿。在大功率、长时间作用下会造成晶状体浑浊,严重的导致白内障。更强的照射会使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状体同时受到伤害,以致造成视力完全丧失。 微波对睾丸的损害也比较大。睾丸是人体对微波热效应的又一敏感器官。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即使睾丸的温升达到1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皮肤虽没有感到很痛,但男性生殖机能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微波辐射的损害,微波辐射只抑制精子的生长过程,并不损害睾丸的间质细胞,也不影响血液中的睾酮含量。受微波辐射的损害后,通常会产生暂时性不育现象,辐射量过大,会引起永久性不育。 4、微波治疗仪治疗时辐射顺距离病灶部位多远适宜? 通常体表辐射器紧贴在病灶体表处,这样微波治疗仪输出的能量全部作用于病灶部位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微波治疗仪治疗时如何找到最佳治疗部位? 微波治疗仪治疗时,当辐射器贴近病灶部位时,先将辐射器在病灶区附近缓地平移滑动。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现某个部位热感最明显,此外即为病变较严重部位。辐射器即可停留在此外进行治疗。 6、微波治疗仪治疗时,隔着衣物进行治疗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强的特点,它能穿过玻璃、纸张、塑料和类似材料。微波在人体组织内产生热量,作用深度约为5-8厘米,不受衣服和石膏等体表覆盖物的影响,瞬间可穿透表皮、脂肪层,直达肌肉层,因此它不需要除去衣服即可治疗,即使尴尬部位的治疗,也不需要特意回避,可以在休闲和娱乐中解除病痛,使病灶部位达到最理想的疗效。 7、为什么植入心脏起博器或心脏电极的病人不能使用微波治疗仪治疗?

【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精编版)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工作场所存在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理化特性健康危害 电离辐射是波长短、频率高、 能量高的射线。电离辐射可以 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 放出一个或几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 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 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 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 射线、γ射线 危害因素分类:物理因素类。 侵入途径:肌体体表。 危害影响: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 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 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 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 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 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危害后果:辐射性灼伤 当心电离辐射应急处理 (1)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类神经症可获良好疗效。 (2)脱离接触,给予一定时间休息,绝大多数症状体征均可减轻或消失。 (3)疑似眼晶状体混浊者,转眼科处理。明确诊断白内障患者应脱离微波接触。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 时,事故单位应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对危险源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 防护措施 (1)屏蔽辐射源:明确辐射源,采用屏蔽、远距离和限时操作三原则,屏蔽体要有接地装置。 (2)避免在辐射区内操作,规划安全操作区。 (3)加强安全教育及个人防护:着防护服和防护眼镜,合理使用,教育工人严守操作规程 标准限值:年剂量小于20mSv 检测数据:检测日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自我防护方法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据专家介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 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 产和胎儿畸形等。 4.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 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5.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 用。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我们应该: 1.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 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 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 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 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 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微波辐射计技术手册

地基多频段微波辐射计 技术手册 (HSMR) 长春市海思电子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0月

目录 1 技术概况 (1) 2 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 (4) 3.1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6) 3.2 接收机通道的测试 (7) 3.2.1噪声系数(A) (7) 3.2.2 接收机线性度测量(A) (7) 3.2.3 接收机灵敏度测量(A) (8) 3.2.4 接收机中频带宽测试(A) (9) 3.2.5 接收机工作频率测试 (9) 3.2.6系统抽样进行环境试验 (10) 3.3 设备检验 (10) 3.3.1 常规检验 (10) 3.3.2 交收检验 (10) 4 标志、保管和运输 (10) 5 软件技术条件 (11) 5.1 软件平台 (11) 5.2 软件功能 (11) 6 微波辐射计电缆连接标识 (12) 7 系统电磁兼容 (13) 8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3)

9 系统接地要求 (14) 10 探测环境条件要求 (14) 10.1探测环境条件的要求 (14) 10.2探测场地的要求 (15) 10.3工作室要求及设备安置 (15)

1 技术概况 微波辐射计是宽频带、高增益、高灵敏度的被动微波遥感仪器,能够在很强的背景噪声中提取微弱的信号变化量。通过接收被测目标自身的微波辐射获取相应的物理特性,经过有效的数据反演进行定量分析。 本套产品的微波辐射计主要包括7个频率的仪器,在微波频率划分上分别是L、S、C、X、Ku、K和Ka,具体设计对应频率为1.4GHz,2.65GHz,6.6GHz,10.65GHz,13.9GHz,18.7GHz,37GHz。其中1.4GHz和2.65GHz为双极化天线,6.6GHz,10.65GHz,13.9GHz,18.7GHz,37GHz为喇叭天线,可以旋转机身转换极化测量,以求对岩石加载过程中微波多个频率点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单极化接收各波段微波辐射计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微波辐射计接收通道原理框图 双极化微波辐射计利用双极化接收天线同时接收目标的微波辐射信息,由线性极化分离器分别获取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信息,经两路接收通道进行处理。 数字控制单元完成射频开关的控制,并将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串行通讯送到主计算机。 L、S波段属于微波遥感应用频率的低端,极易受到其它电磁辐射源的影响,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15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其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故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铅版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可以阻挡射线。 电离辐射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射。 以下仅介绍外照射所致的放射性疾病以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受到全身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②肠型急性放射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原创/简浩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学家声称:宇宙大爆炸理论预测,早期宇宙非常热,随着宇宙的扩张,宇宙快速冷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堪称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在宇宙学中被称为“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果真是宇宙大爆炸“余晖”吗?我认不是大爆炸的“余晖”信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大大小小恒星,当然也充满了中微子信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余晖”的由来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学家阿尔弗首先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到了1965年,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意外地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此分享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在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为了降低噪音,他们俩个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于是他们俩个认为,这些来自宇宙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一时轰动了世界的科学圈,于是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刚刚起步的卫星电视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认为,电视机屏幕上在没有节目或者信号很差的时候,出现的雪花噪声信号就是来自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杂散噪声电磁信号很强烈,消除不掉。 我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理由 1.中微子何方“神圣”?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最神秘、最特殊的一种粒子。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可以轻而易举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检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中微子是宇宙中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有4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缪中微子)、τ子中微子(陶中微子)、变异惰性中微子。中微子质量非常轻,1998年,物理学家利用日本一个矿内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中微子质量小于电子的十亿分之一,它接近光速运动,实验证明,中微子在行进过程中并无能量损耗。 中微子的起源。我认为:中微子是高能光子湮灭后的残留射线粒子,4种中微子是由不同的高能光子湮灭后所产生。中微子起源于恒星核聚变时被挤出的正负电子产生强大的光子,中微子就是光子湮灭时的残留物。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因此,产生的中微子非常巨大。另外,中微子也能够在人造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中产生,例如:氢弹、核反应堆、太阳、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宇宙中的中微子主要源自核聚变。也就是说,中微子是核聚变、核裂变的副“产品”。你如果不相信,在进行试验氢弹爆炸时,在爆炸的近距离范围内,你就可测量到高能光子湮灭时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将来在“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备周围,你也可探测到高能光子湮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 2.不说别的恒星,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太阳表面的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就能至少辐射6000亿个中微子,太阳的表面积乘以6000亿,可见,辐射的中微子的个数非常巨大。不说别的星系,就说银河系,大概就有4000亿个恒星,而宇宙中大概有一万亿个星系,你看,宇宙中不是充满了中微子吗?成了中微子的海洋。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人的身体,每秒钟至少有一亿个中微子从每个人身体中穿过,你未必有感觉,而庞大的地球,每秒钟也有无数的中微子穿过,可见,中微子的能量和数量不同凡响。

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移动信号塔学名(基站)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也许大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一些近郊区到处可见都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塔(学名基站)其样子要比电线杆粗好多高度也差不多是电线杆的两倍基站全身为白色大约50公里就有这么一个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每人不只有一部手机虽然这基站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很方便的服务,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距实际报道生活在基站附近的人在他们的下一代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白血病的患者后果很可怕。 通信基站或微波站对人体有什么伤害?主要是通过发射高功率微波束对伤害人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等,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也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通信通过天线发出电磁波,对于电磁波的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源(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简称电磁辐射。当电磁辐射穿过人体时,其能量会被人体吸收,如果这种能量过大,将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人体暴露在这样的电磁辐射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电磁辐射源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

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 电磁辐射场区:电磁辐射场区可分为近区场和远区场。一般情况下,天线的300米以内的区域都为近场区,在这个区域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而在大于300米的区域,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所以,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应注意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包括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和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在远区场,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 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又传出消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信设备所产生的电磁波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以脑电波为主,大脑细胞是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信号的。手机和移动通信基站所有产生辐射为电磁波,既然可以干扰无线电的通讯和导航系统,也就同样对人的大脑构成“污染”。从而对胎儿的脑组织有损害而引起畸形;对与从年人却可以引起

微波的危害及防护

微波的危害及防护 微波是电磁波中的一个特定波段,一般指频率为300 MHz至300 GHz,亦即波长从1 m至1 mm的电磁波。随着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通讯、科技和国防领域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传输、无线电工具已成为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从而也使整个生物界沉浸在人为电磁辐射环境之中,因此,微波辐射对受照者及其后代的不良后果引起了公众深切的关注。有关微波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文献甚多,但这些研究所得的结果分歧很大,其焦点在于低强度微波辐射是否存在着有害的生物学效应。然而,尽管学者们观点各异,有一点还是较为一致的,即人体中枢神经对微波辐射最为敏感[1]。本项目从微波的生物效应和材料的微波特性入手,从多种方案中筛选出最佳防护材料和方法,研究手机微波对人体的辐射问题,微波作业人员和过敏人群的衣帽服饰问题,靠近微波发射源建筑物的微波防护问题等,研究有效实用的微波防护方法、制成微波防护薄膜及手机微波防护器,从而有效地解决微波对人体的不良生物效应。 1 微波的危害 1.1 微波热效应 自19世纪中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赫兹等人提出并证实了电磁场有关理论后,人类开始了对电磁波造福人类的应用研究,无线电通讯应运而生,并从军事走向民用。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发现经常接触微波的人群中,出现有失眠、头痛、乏力、心悸、记忆力减退、毛发脱落及白内障等症候群。经研究才知一定强度的微波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50年代各国相继建立了安全标准,但那时被认为有问题的仅是显而易见的微波热效应。 1.2 微波非热效应 70年代以来,从相继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低强度微波的非热作用对人体引起的不良影响,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微波的非热效应,是指电子在生物体内细胞的分子中间移动,扰乱了生物体的电反应而引起的作用,或者说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微波照射后,温度虽无上升,但造成机体健康的损害。实验和病理学调查发现,这种非热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广泛,能引起神经、生殖、心血管、免疫功能及眼睛等方面的改变。长期低强度射频电磁辐射非致热效应,对动物神经、内分泌、膜通透性、离子水平等都有影响,也有报告认为能引起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2]。 1.3 低强度微波对人体的危害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其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降低、抑郁、烦躁等[3]。实验发现微波辐射能使大鼠脑组织耗氧率减慢一半,反映大鼠脑组织氧代谢能力减弱,耗氧能力下降[4]。从实验能观察到小鼠下丘脑的超微结构改变,线粒体变化明显。出现线粒体肿胀、融合和变形;脊缺损、断裂及空化等,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结构受损[5]。部分脑区脑电总量降低,脑电峰值能量明显下降。下丘脑海马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明显下降[6]。国外有学者也指出,脑的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对电磁波辐射是很敏感的指标。较低强度微波辐射对下丘脑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在神经元未显示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形态改变前,首先表现线粒体膜的轻度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一微波介绍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一米到一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电磁波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被称为“高频电磁波”。微波通常是由直流或50MHz 的交流电通过一种特殊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很多种,但主要可以分为俩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行来完成能量转化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枪速调管,微波三、四级管,多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的最重要的应用是雷达和通信。此外,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学、生物学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医疗和军事等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人们特别关注的是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健康影响。在射频电磁场引起的众多健康损害中,由于眼睛是裸露的,而且具有很强的微波吸收特性,因此备受关注。各频段的射频辐射都可能对视觉系统产生影响,而其中研究较多的要数微波波段,它除了引起白内障外,还可导致视网膜、角膜及其他视觉系统损害。近年来,由于移动电话工作在800mHz~1900mHz波段,使用时须靠近对电磁辐射比较敏感的大脑。机作为移动通讯工具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中国迅速普及,而且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机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微波辐射安全标准 我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对移动通讯频段规定的标准是照射到人体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不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1996年,又出台了《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其中规定:单个机站功率密度不得超过GB8702-88规定的1/5,即不超过8微瓦/平方厘米,目的是给电视、广播以及其他通讯公司留下使用空间。同时,还配套出台了测量方法《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对测量的仪器和方法做了详细规定。 卫生部制定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电磁波辐射的安全标准规定如下:一级标准(小于10v/m)为安全区。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二级标准(小于25 v/m)为中间区。是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包括婴儿、孕妇和老弱病残者)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 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域内可作绿化或种植农

电磁辐射多大对人体有危害

电磁辐射多大对人体有危害? 浏览次数:1593次悬赏分:50 |解决时间:2008-1-14 15:36 |提问者:xiaoyao0521 在强电的工作环境下,知道电压和电流,怎么计算辐射的大小?有没有公式?(不需要电脑,电视之类家用电器的解释) 最佳答案 这个很难计算的,只能通过环境来估计 国家标准安全的长期暴露电磁波平均功率密度不能大于4mw/立方厘米。 工频强电一般来说电磁辐射的能量不大,但是在某些线况和环境下,倍频辐射可能会增强,强磁场对人的危害不容忽视。还有一些器件的磁场可能会比较强,这些都很难去算出来,只有依靠一些设备去测量了。 无线电辐射的强度达到多少对人体有害? 浏览次数:168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11-5-21 15:01 |提问者:夏熙敬 其他回答共1条 200mW以下,对人基本没有危害。超过这个标准就对健康有比较不利的影响了。电磁辐射容易超标的有: 1.电脑0.6-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业、科技、医疗电气设备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另外打手机对人的危害更大。 追问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与频率及强度两个变量有关的,频率越高,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辐射强度越低,不同的频率有不用的辐射强度标准,所以200mW以下这个数据没有说明什么问题。例如国标工频高压的场强居然是4000伏/米,而电视场强达到1毫伏/米就是很大的强度。 哪位知道与此相关的国际标准吗? 辐射强度是怎么计量的,量纲是?达到什么值就会对人体构成威胁? 浏览次数:3260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8-16 07:43 |提问者:yffim 最佳答案 包括计算媒质在辐射场中吸收辐射的能量和推断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两个方面。 吸收剂量媒质在辐射场中吸收辐射能量的度量,用D表示。D=d劔/dm,式中d劔是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dm为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它的国际制(SI)单位是戈瑞(Gy),1Gy=1J/kg,暂时并用单位是拉德(rad),1rad=10-2Gy。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 一:微波的物理性质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同高频电磁波一样是经电磁振荡电路中的电场与磁场能量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微波辐射通常是指频率在300~300000MHz波长在1m以下的电磁波。按其波长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无极紫外灯都是微波激发型的,长时间在微波状态下工作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 二: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微波辐射是一种物理性污染源,它不易被人们察觉。有关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国外早在三十年代就有发现,但对职业性危害的系统研究,则始于五十年代,目前有关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已成为职业卫生学和环境医学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 微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低强度慢性辐射的影响,大强度的急性作用也可伤害人体,但很少发生。其表现为以下诸方面: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对微波有较高的灵敏度,人体在反复接触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变化,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昏、嗜睡、无力、易疲劳、记忆力衰退和脑电图慢波增多等。除了引起神经衰弱症以外,电磁辐射最具有特征的是使植物神经机能紊乱。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微波作用下,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改变,心电图变化等现象,长期受微波作用者的血压均降低,但也有增高的。对心电图的分析,除多数呈现心动过缓外,也有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或室性早博,还有ST段压低下及T波低平等心肌肤缺血的改变。而另一些则可发展至植物神经性血管功能紊乱表现。 3、对眼的影响 人眼的晶体很容易遭受电磁辐射的照射,由于其内部血流量少,所以在电磁波辐射下温度极易升高。实验研究表现微波辐射可导致白内障,其阈值对单次照射约为100mW/cm2,对重复照射为80mW/cm2或更低些。高强度的电磁波辐射还可伤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可造成视力减退,或完全丧失。当强度低于上述阈值时,虽然不会引起白内障,但10~80mW/cm2,的电磁辐射仍能使晶状体混浊,并有可能使有色视野缩小和暗适应时间延长,造成某些视觉障碍。 4、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从卫生学调查表明,长期从事微波作业,男性可出现阳萎、性机能减退,女性出现月经紊乱,高强度的微波辐射还可能造成怀孕妇女的流产。此外,微波辐射还可能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妇女分泌机能下降等。总之,微波辐射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研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为防治微波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且为更广泛地使用大功率微波技术创造必要的安全环境。 三、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 为了防止微波辐射,保障从事微波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经国家卫生部1989年2月批准《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并于同年10月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接触微波辐射的各类作业。作为电力行业的技术标准《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设计技术规程》和《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亦相继制定孜孜不倦生标准的限量值,因此,由于标准的制定,为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由微波辐射所造成的危害,起了极大的预防作用。 根据我国卫生标准和微波的物理特性及作业特点,其安全防护的原则主要是:针对泄漏源和辐射源及针对作业人员操作岗位的环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针对泄漏源和辐射源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微波设备采用完善的屏蔽吸收设施。其特点是尽量减少其设备的泄漏能,以便把泄漏到空间的功率密度降到最低限度。针对作业人员操作岗位的环境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作业地屏蔽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其特点是尽量增加电磁波在传播媒质中的衰减,以便把入射到人体的功率密度降低到微波照射的卫生标准值以下。 上海富统工业TEL:021-5853 1118 TEL:021-3383 5993

3K背景辐射

3K背景辐射 3K宇宙背景辐射是60年代天文学上四大发现之一。发现者是美国的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他俩因此而荣获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科学院在颁奖的决定中指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是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发现:它使我们能够获得很久以前,在宇宙的创生时期所发生的宇宙过程的信息。”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是在研究天电对通讯的干扰中得到这个发现的。1964年,他们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安装一架卫星通讯用的喇叭形天线。这架天线有很强的方向性,即喇叭口对向天空某方向时,从地面及空中别的方向来的无线电干扰极其微小。他们利用这架天线去测量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这艰说的噪声,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噪声(其人小用分贝表示),而是指电子仪器中的不规则的干扰信号。这信号的大小用温度来表示.因为电路中的不规则信号,是电子的热运动造成的。温度越高,电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仪器的噪声也就越大。有时对于不是热运动造成的噪声的强弱,也用温度来表示。 彭齐亚斯与威尔逊经过一年多的观测,发现当喇叭形天线指向天空的各个方向时,天空中都有一种噪声,其温度相当于3.5K。也就是说,这种从空中各个方向来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他们认为这不可能是从某一个辐射源发射来的。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一时弄不明白。 恰在此时,他们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研究小组,领导人为迪克教授,也在作这方面的研究,迪克等人预言,宇

宙空间中有3K左右的背景辐射存在。为了寻找这种信号,他们在1964年底设计了一架望远镜,其结构跟彭齐亚斯的几乎一样。这架仪器还没有开始工作,他们就听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研究成果。他们要寻找的正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已测到的。于是他们双方进行了互访,进行了科研合作,后来普林斯顿的小组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测量,证实了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观测和研究结果。 迪克等人是怎么做出那个预言的?原来,他们根据的是“大爆炸宇宙学”假说。大爆炸宇宙学是40年代美国的伽莫夫等人提出的。他们从星系的运动来考虑宇宙o演化问题。观测表明,所有的星系都在不断地互棚麻了F。如果设想将这些星系反方向运动,追溯过去,就会看到很早以前,它们是挤在一起的。那是一种高温、离密度状态。这种状态就叫做“原始火球”。原始火球在一次大爆炸后分裂,物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膨胀。随着膨胀,温度越来越障低,冷却到一定程度时,物质凝聚为恒星和星系。 在大爆炸时,温度是极高的,后米温度慢慢地降低,经过约150亿年的降温,到现在,在宇宙空间中还残留着3K左右的辐射。这种辐射应该是热辐射。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最早的测量是用4080兆赫,即7.35厘米波长。随后,各国科学家在75厘米到0.3厘米的微波波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所有的测量都接近于3K。这是比较准确的数值,完全符合于大爆炸宇宙学所推测的结果。 3K左右的微波辐射,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都存在,所以也叫做背景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86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版本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

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 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 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

电磁波对人有什么危害

电磁波对人有什么危害 在电气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手机、对讲机、电视、电脑、电热毯、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且充斥整个空间,令人防不胜防,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电磁辐射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调查表明,在2毫高斯以上电磁波磁场中,人群患白血病的为正常的2.93倍,患肌肉肿瘤的为正常的3.26倍。孕妇在怀孕期的前三个月尤其要避免接触电磁辐射。因为当胚胎儿在母体内时,对有害因素的毒性作用比成人敏感,受到电磁辐射后,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是在胚胎形成期,受到电磁辐射,有可能导致流产;如果是在胎儿的发育期,若受到辐射,也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婴儿智力低下。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但是暂时未经实验证明,也无大规模的数据统计证实存在必然联系具有防电磁波辐射危害的食物有:绿茶、海带、海藻、裙菜、Va、Vc、Vb1.卵磷脂、猪血、牛奶、甲鱼、蟹等动物性优质蛋白等。

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

微波辐射的危害及应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14级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孟显赫 学号:20141101970

微波辐射的危害及应用目录 孟显赫(学号:20141101970)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级,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指导教师:姜永静 摘要: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 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 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 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 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 微波。 【关键词】微波;健康危害;研究 引言 微波可广泛应用于通信。在欧美,出来的时候反而有点依依不舍、性别不同的志愿者,卷心菜经微波炉烹饪,一般不会对健康构成危害,前苏联根本没有发过取缔微波炉的警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氨基酸的存有率也比其他烹饪方法高得多。另外,在严格的科学试验之前就妄言“微波食品对人体有害”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它的衰竭程度与离微波炉的距离平方大致成反比关系。据有关部门调查,都经过严格的检查。有关人士指出,在使用过程中,它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也会生成亚硝胺,有害人体健康。 1.微波对碳基生命的影响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物理学女教授阿戴尔研究微波辐射对小动物和人类的 影响已超过25年,目前还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yzrb,她曾经把松鼠猴及 其它动物放入微波室接受照射,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在1米以外 的空间只有0。

职业危害告知牌(2017标准全套修改版)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注意防尘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 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 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 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 尘、混合性粉尘 必须戴防尘口罩 应急处理 1、电焊作业中如发生不适症状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2、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噪声,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噪声Nois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噪声有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 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 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 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 音。 应急处理 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如发现听力异常,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注意防护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017版 作业场所产生高温,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高温注意高温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 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 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辐射 应急处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